-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2042-2011 苎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苎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17:02:45
- NY/T2042-2011
- 现行
标准号:
NY/T 2042-2011
标准名称:
苎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042—2011
芦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in ramie2011-09-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1-12-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防治对象
3.1蓝麻的主要病害
芦麻的主要虫害
4综合防治措施
防洽原则
预测预报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5禁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芦麻主要病害的防治
白纹羽病
苎麻褐斑病·
蓝麻炭疽病
苎麻角斑病
青枯病
根腐线虫病
蓝麻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蓝麻夜蛾·
蓝麻卜馍夜蛾
蓝麻蝠蛾
芦麻黄蝶·
蓝麻赤峡蝶.
蓝麻天牛
金龟甲
大理窃鑫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蓝麻主要病害
A.1白纹羽病
A,1.1病原-
A.1.2症状
A.1.3发病规律
A.2蓝麻褐斑病
NY/T2042—2011
NY/T2042—2011
A.2.3发病规律
A.3盐麻炭疽病.
A.3.1病原.
A.3.2症状
A.3.3发病规律
A.4麻角斑病
A.4.1病原..
A.4. 2症状
A.4.3发病规律
A.5青枯病
A.5.1病原..
A.5.2症状-
A.5.3发病规律
A.6根腐线虫病-
A.6.1病原.
A6.2症状
A.6.3发病规律
蓝麻主要虫害
附录B(资料性附录)
B.共麻夜蛾Cocytodes coeruleaGueneeB.1.1形态特征
B.1.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2兰麻卜馍夜蛾BomolochaindicatalisWalkerB2.1形态特征
B.2.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3麻蝠PhassusjianglingensisZengetZhao(别名:兰麻蝙蛾)B3.1形态特征....
B.3.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4蓝麻黄峡蝶Acracaissorie(Hubner)(别名:蓝麻斑峡蝶异名:ParebavestaFabricius)10B.4.1形态特征...
B.4.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5蓝麻赤峡蝶 VanessaindicaHerbst(别名:大红姨蝶、赤蝶;异名:Pyrameis indica Herbst)B.5.1形态特征
B.5.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6蓝麻天牛Paragleneafortanei(Saundeas)B.6.1形态特征.
B6.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金龟甲..
B.7.1华北大黑金龟甲HolotrichiaoblitaHopeB.7.1.1形态特征
B.7.1.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2黑绒金龟甲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B.7.2.1形态特征
B.7.2.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3铜绿金龟甲AnamalacorpulentaMotschB.3..形态特征.
B.7.3.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8大理囊PiilineurusmarmotusReittB.8.1形态特征
B.8.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NY/T2042—2011
NY/T2042—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召东、杨瑞林、曾粮斌、严智燕1范围
芦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20422011
本标准规定了苎麻[Boehmerianivea(Linn.)Gaudich.]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的防治对象及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苎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防治对象
3.1芦麻的主要病害
苎麻的主要病害名录及各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参见附录A。3.2苎麻的主要虫害
苎麻的主要虫害名录及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B。4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加强些麻栽培管理,改善些麻生态环境,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注意保护天敌,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4.2预测预报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与本地苎麻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田间病情观察法、病原物数量和动态检查法、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等,分析推断病害的始发期和发生程度,以及害虫卵孵(若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以确定防治适期和合理的防治技术。4.3农业防治
4.3.1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4.3.2搞好麻园清洁,及时铲除麻园内外杂草,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4.3.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搞好麻园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合理配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4.4物理防治
4.4.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150m~200m点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蛾类、金龟子等飞虫。4.4.2趋性诱杀:利用苎麻夜蛾、金龟子等害虫对糖、酒、醋的趋性,按照糖:醋:酒:水=6:3:1:10,或糖:醋:水=4:2:1,或红糖:食醋:白酒:水=3:6:1:9的比例配成诱捕液,在诱捕液中加入0.3%0.5%的敌百虫晶体或敌百虫可溶性粉剂,进行诱杀。1
NY/T20422011
4.4.3寄主诱杀:取20cm~30cm长的榆、杨、槐带叶枝条,将基部泡在内吸药液中,药液浓度30倍~50倍,10h后取出树枝捆成把堆放可诱杀金龟子。4.4.4人工捕杀:人工捕捉发生轻且危害中心明显或有假死性的害虫。4.5生物防治
4.5.1改善麻田生态环境:按4.3.2,4.3.3规定执行,保护天敌。4.5.2适用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尽可能利用性诱剂加少量其他农药杀火蛾类。4.6化学防治
4.6.1本标准推荐的药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4.6.2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宜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5苦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5.1苎麻主要病害的防治
5.1.1白纹羽病
5.1.1.1防治措施
5.1.1.1.1选择无病健壮麻范作种根。严格剔除病根、虫伤根,进行种根消毒。5.1.1.1.2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浇水,及时防治地下害虫。5.1.1.1.3对病土进行药剂处理。5.1.1.1.4发病初期(病苑率2%~3%)用2%福尔马林淋莞,挖掉重病株并烧毁,撒石灰消毒病穴。病区四周可开隔离沟0.5m~1m,避免病菌蔓延。5.1.1.2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及使用方法5.1.1.2.1种根消毒:用20%石灰水浸1h或用1%硫酸铜液或2%福尔马林浸种10min。5.1.1.2.2病土处理: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75kg/hm2,对水7500kg淋苑。5.1.2芦麻褐斑病
5.1.2.1防治措施
5.1.2.1.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如中苎1号、圆叶青、川苎11、川苎12等)。5.1.2.1.2收麻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5.1.2.1.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5.1.2.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65kg/hm2~0.975kg/hm2,或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1.3芦麻炭疽病
5.1.3.1防治措施
5.1.3.1.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圆叶青、湘苎5号、川苎8号、华苎4号等)。5.1.3.1.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麻,开好排水沟。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5.1.3.1.3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2
5.1.3.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NY/T20422011
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或1:1:200倍波尔多液600kg~900kg/hm2喷雾,多雨天气隔7d再喷一次。5.1.4芦麻角斑病
5.1.4.1防治措施
5.1.4.1.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中苎1号、黑皮莞、芦竹青、川苎8号等)。5.1.4.1.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麻,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5.1.4.1.3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5.1.4.2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及使用方法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1.5青枯病
5.1.5.1防治措施
5.1.5.1.1病区的种苗、种根及病土等严禁外传,感病原麻需就地脱胶加工后才可外调。5.1.5.1.2新扩麻地要严格挑选无病种根、种苗。5.1.5.1.3重病地改种禾本科、豆科等作物3年~4年。5.1.5.1.4麻地发现病立即挖掉烧毁。并对病穴进行处理。5.1.5.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病穴处理:病穴灌注20%石灰水或撒施石灰粉消毒或喷施0.2波美度~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用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800单位~1000单位灌根,药液用量900kg/hm2~1125kg/hm2。5.1.6根腐线虫病
5.1.6.1防治措施
5.1,6.1.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苎1号、湘苎5号、川苎12号、黑皮莞)。5.1.6.1.2有条件的老麻园实行与水稻轮作。无条件与水稻轮作的,可与甘蔗、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者在旱季进行深翻晒土,减少线虫数量。5.1.6.1.3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中耕除草。5.1.6.1.4栽麻时对种麻苑进行药剂处理。5.1.6.1.5药剂防治。
5.1.6.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5.1.6.2.1种麻范处理:栽麻时用45℃~46℃温水或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6000倍液浸种麻莞15min~20min。
5.1.6.2.2药剂防治:在每年4月上、中旬或土温稳定在15℃左右时,用克线丹颗粒剂有效成分3kg/hm2,或噻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3kg/hm2,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有效成分4.5kg/hm2施用前将各药与细砂土或泥灰按照1:25比例混匀后,撒施于土表,施药后随即用齿耙或头松动表土层,并促使药剂混入土层内。每年施药一次。5.2芒麻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5.2.1苎麻夜蛾
NY/T20422011
5.2.1.1防治措施
5.2.1.1.1摘除卵块及群集幼虫。自4月下旬至8月下旬,勤查麻园,及时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的叶片,集中烧毁或深理。
5.2.1.1.2中耕松土、消灭虫蛹。6月上旬头麻收获后,及时中耕松土,可以消灭部分虫蛹。5.2.1.1.3药剂防治。抓住幼虫3龄前群集危害这段时期喷药。5.2.1.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敌敌畏乳剂有效成分0.32kg/hm2~0.48kg/hm2,或杀虫双水剂有效成分0.75kg/hm2,或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3kg/hm2,或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0.027kg/hm,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0.002kg/hm2~0.003kg/hm2,或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2kg/hm2~1.8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2苎麻卜馍夜蛾
5.2.2.1防治措施
5.2.2.1.1灯光诱杀:5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150m~200m左右点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成虫,5.2.2.1.2药剂防治。
5.2.2.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杀虫双水剂有效成分0.75kg/hm2,或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3kg/hm2,或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0.027kg/hm2,或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6kg/hm2~0.69kg/hm2,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0.002kg/hm2~0.003kg/hm2,或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2kg/hm2~1.8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苏云金杆菌喷雾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5.2.3芦麻蝠蛾Www.bzxZ.net
5.2.3.1防治措施
5.2.3.1.16月中、下旬发现土里有苎麻蝠蛾为害时,用药剂浇灌有虫麻苑,5.2.3.1.2在有苎麻蝠蛾的地里,栽麻前,进行土壤处理。5.2.3.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3.2.1灌莞: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1.2kg/hm2~1.8kg/hm2,或二嗪磷乳油有效成分0.9kg/hm2~1.125kg/hmz,或辛硫磷乳油有效成分0.9kg/hm2~1.125kg/hm2,对水900kg~1125kg灌苑。5.2.3.2.2土壤处理: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勾,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撒在土表,随即翻到10cm~15cm深土中,毒杀幼虫。
5.2.4芦麻黄蝶
5.2.4.1防治措施
5.2.4.1.1草把诱杀。利用幼虫群集趋暖越冬习性,在i麻收获后的2d~3d内,于麻地插750个/hm2~900个/hm2草把(草把上部捆紧,下部散开,形似半开的伞),在第二年惊垫前收集草把烧毁。
5.2.4.1.2搞好麻地“三光”。冬春之际结合清洁麻地、培土,扫除残枝落叶,铲除杂草。做到厢面光、厢沟光和地边光,消灭越冬幼虫。5.2.4.1.3人工捕捉。在虫口密度低于0.5头/莞时,根据成虫产卵集中和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4
摘除有虫蛹、卵的叶片,捕杀成虫。5.2.4.1.4药剂防治。在虫口密度高于0.5头/莞时喷药防治。5.2.4.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NY/T20422011
敌百虫晶体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有效成分0.015kg/hm2~0.0225kg/hm,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
5.2.5芦麻赤蝶
5.2.5.1防治措施
5。2.5.1.1由间虫口密度低于0.5头/苑时,人工摘除或用木板拍杀卷叶中的幼虫和蛹,5.2.5.1.2当田间虫口密度高于0.5头/苑时,于早晨8时~10时或傍晚16时~18时幼虫爬出虫苞时喷药防治。
5.2.5.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有效成分0.015kg/hm2~0.022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
5.2.6苎麻天牛
5.2.6.1防治措施
5.2.6.1.1清除麻园四周杂草,减少虫源。5.2.6.1.2栽新麻时,选择健壮无虫种苑。为了防止苎麻天牛随种苑传播,将欲好的种范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昼夜,滤干再种。
5.2.6.1.3适时收获头麻。在苎麻天牛产卵盛期,适时收获头麻,齐地砍麻株,及时扯剥麻皮,5.2.6.1.4生物防治: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用23万活孢子/g~28万活孢子/g绿僵菌粉剂30kg/hm按照1:25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制成药土,中耕时施入。5.2.6.1.5头麻收获后结合中耕除草,药杀幼虫。5.2.6.1.6药杀成虫。在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后一周,成虫尚未产卵前喷药防治,注意上午喷药,先喷四周,后向中央围喷。7d后再喷1次5.2.6.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6.2.1幼虫防治: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撒在土表,毒杀幼虫。5.2.6.2.2成虫防治: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或阿维菌素有效成分0.0054kg/hm2~0.0081kg/hm2,或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125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7金龟子
5.2.7.1防治措施
5.2.7.1.1土壤处理:有金龟子的土壤在栽麻前,进行土壤处理。或栽新麻时,灌水淹杀幼虫。5.2.7.1.2发现麻株被害,先中耕松土,再将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81kg/hm2,或毒死蜱乳油有效成分0.432kg/hm2,对水900kg1125妇淋苑。5.2.7.1.3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晚间用灯光或堆火诱杀。或取20cm~30cm长的榆、杨、槐带叶枝5
NY/T20422011
条,将基部泡在毒死蜱药液或敌百虫药液中,药液浓度30倍~50倍,10h后取出树枝捆成把堆放诱杀。或按照糖:醋:酒:水=6:3:1:10,或糖:醋:水=4:2:1,或红糖:食醋:白酒:水=3:6:1:9的比例配成诱捕液,在诱捕液中按照0.326~0.5%的比例添加敌百虫晶体或敌百虫可溶性粉剂诱杀。
5.2.7.1.4生物防治: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用23万活孢子/g~28万活孢子/g绿僵菌粉剂30kg/hm2按照1:25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制成药土,中耕时施入。5.2.7.1.5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5.2.7.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7.2.1土壤处理: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均匀撒在土表,随即翻到10cm~15cm深土中,毒杀幼虫。
5.2.7.2.2成虫防治: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或阿维菌素有效成分0.0054kg/hm2~0.0081kg/hm2,或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125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8大理窃塞
5.2.8.1防治措施
5.2.8.1.1发现有虫的原麻,条件允许时应抓紧脱胶杀虫,并对贮仓及仓库周围进行药杀;未杀虫的原麻禁止外运,以防害虫扩散蔓延。5.2.8.1.2在仓储量小的情况下,将有虫的原麻解捆翻晒2d~3d,或解捆后药杀。5.2.8.1.35月上、中旬或6月上旬,对贮存2年以上的原麻采用薄膜帐罩或糊封法进行熏蒸防治。5.2.8.2推荐使用的主要药剂及使用方法5.2.8.2.1仓储原麻熏蒸杀虫:采用磷化铝7g/m2~10g/m2密闭熏蒸7d或硫酰氟30g/m2~40g/m密闭熏蒸3d~5d或溴甲烷30g/m密闭熏蒸4d。5.2.8.2.2空仓处理: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080g/m2~0.160g/m,对水50倍喷于仓库内密闭3d或磷化铝3g/m2~6g/m,密闭熏蒸7d或硫酰氟10g/m~20g/m密闭熏蒸3d~5d或溴甲烷20g/m密闭熏蒸4d。
5.2.8.2.3仓库周围处理和解捆药杀: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96g/m2~1.44g/m2,对水0.6kg~~0.9kg喷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042—2011
芦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in ramie2011-09-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1-12-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防治对象
3.1蓝麻的主要病害
芦麻的主要虫害
4综合防治措施
防洽原则
预测预报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5禁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芦麻主要病害的防治
白纹羽病
苎麻褐斑病·
蓝麻炭疽病
苎麻角斑病
青枯病
根腐线虫病
蓝麻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蓝麻夜蛾·
蓝麻卜馍夜蛾
蓝麻蝠蛾
芦麻黄蝶·
蓝麻赤峡蝶.
蓝麻天牛
金龟甲
大理窃鑫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蓝麻主要病害
A.1白纹羽病
A,1.1病原-
A.1.2症状
A.1.3发病规律
A.2蓝麻褐斑病
NY/T2042—2011
NY/T2042—2011
A.2.3发病规律
A.3盐麻炭疽病.
A.3.1病原.
A.3.2症状
A.3.3发病规律
A.4麻角斑病
A.4.1病原..
A.4. 2症状
A.4.3发病规律
A.5青枯病
A.5.1病原..
A.5.2症状-
A.5.3发病规律
A.6根腐线虫病-
A.6.1病原.
A6.2症状
A.6.3发病规律
蓝麻主要虫害
附录B(资料性附录)
B.共麻夜蛾Cocytodes coeruleaGueneeB.1.1形态特征
B.1.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2兰麻卜馍夜蛾BomolochaindicatalisWalkerB2.1形态特征
B.2.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3麻蝠PhassusjianglingensisZengetZhao(别名:兰麻蝙蛾)B3.1形态特征....
B.3.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4蓝麻黄峡蝶Acracaissorie(Hubner)(别名:蓝麻斑峡蝶异名:ParebavestaFabricius)10B.4.1形态特征...
B.4.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5蓝麻赤峡蝶 VanessaindicaHerbst(别名:大红姨蝶、赤蝶;异名:Pyrameis indica Herbst)B.5.1形态特征
B.5.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6蓝麻天牛Paragleneafortanei(Saundeas)B.6.1形态特征.
B6.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金龟甲..
B.7.1华北大黑金龟甲HolotrichiaoblitaHopeB.7.1.1形态特征
B.7.1.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2黑绒金龟甲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B.7.2.1形态特征
B.7.2.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7.3铜绿金龟甲AnamalacorpulentaMotschB.3..形态特征.
B.7.3.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B.8大理囊PiilineurusmarmotusReittB.8.1形态特征
B.8.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NY/T2042—2011
NY/T2042—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召东、杨瑞林、曾粮斌、严智燕1范围
芦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20422011
本标准规定了苎麻[Boehmerianivea(Linn.)Gaudich.]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的防治对象及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苎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防治对象
3.1芦麻的主要病害
苎麻的主要病害名录及各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参见附录A。3.2苎麻的主要虫害
苎麻的主要虫害名录及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B。4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加强些麻栽培管理,改善些麻生态环境,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注意保护天敌,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4.2预测预报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与本地苎麻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田间病情观察法、病原物数量和动态检查法、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等,分析推断病害的始发期和发生程度,以及害虫卵孵(若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以确定防治适期和合理的防治技术。4.3农业防治
4.3.1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4.3.2搞好麻园清洁,及时铲除麻园内外杂草,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4.3.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搞好麻园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合理配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4.4物理防治
4.4.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150m~200m点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蛾类、金龟子等飞虫。4.4.2趋性诱杀:利用苎麻夜蛾、金龟子等害虫对糖、酒、醋的趋性,按照糖:醋:酒:水=6:3:1:10,或糖:醋:水=4:2:1,或红糖:食醋:白酒:水=3:6:1:9的比例配成诱捕液,在诱捕液中加入0.3%0.5%的敌百虫晶体或敌百虫可溶性粉剂,进行诱杀。1
NY/T20422011
4.4.3寄主诱杀:取20cm~30cm长的榆、杨、槐带叶枝条,将基部泡在内吸药液中,药液浓度30倍~50倍,10h后取出树枝捆成把堆放可诱杀金龟子。4.4.4人工捕杀:人工捕捉发生轻且危害中心明显或有假死性的害虫。4.5生物防治
4.5.1改善麻田生态环境:按4.3.2,4.3.3规定执行,保护天敌。4.5.2适用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尽可能利用性诱剂加少量其他农药杀火蛾类。4.6化学防治
4.6.1本标准推荐的药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4.6.2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宜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5苦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5.1苎麻主要病害的防治
5.1.1白纹羽病
5.1.1.1防治措施
5.1.1.1.1选择无病健壮麻范作种根。严格剔除病根、虫伤根,进行种根消毒。5.1.1.1.2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浇水,及时防治地下害虫。5.1.1.1.3对病土进行药剂处理。5.1.1.1.4发病初期(病苑率2%~3%)用2%福尔马林淋莞,挖掉重病株并烧毁,撒石灰消毒病穴。病区四周可开隔离沟0.5m~1m,避免病菌蔓延。5.1.1.2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及使用方法5.1.1.2.1种根消毒:用20%石灰水浸1h或用1%硫酸铜液或2%福尔马林浸种10min。5.1.1.2.2病土处理: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75kg/hm2,对水7500kg淋苑。5.1.2芦麻褐斑病
5.1.2.1防治措施
5.1.2.1.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如中苎1号、圆叶青、川苎11、川苎12等)。5.1.2.1.2收麻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5.1.2.1.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5.1.2.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65kg/hm2~0.975kg/hm2,或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1.3芦麻炭疽病
5.1.3.1防治措施
5.1.3.1.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圆叶青、湘苎5号、川苎8号、华苎4号等)。5.1.3.1.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麻,开好排水沟。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5.1.3.1.3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2
5.1.3.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NY/T20422011
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或1:1:200倍波尔多液600kg~900kg/hm2喷雾,多雨天气隔7d再喷一次。5.1.4芦麻角斑病
5.1.4.1防治措施
5.1.4.1.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中苎1号、黑皮莞、芦竹青、川苎8号等)。5.1.4.1.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麻,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5.1.4.1.3发病初期(病情指数8~10)喷药防治。5.1.4.2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及使用方法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0.18kg/hm2~0.27kg/hm2,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4kg/hm2~0.0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0.1kg/hm~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1.5青枯病
5.1.5.1防治措施
5.1.5.1.1病区的种苗、种根及病土等严禁外传,感病原麻需就地脱胶加工后才可外调。5.1.5.1.2新扩麻地要严格挑选无病种根、种苗。5.1.5.1.3重病地改种禾本科、豆科等作物3年~4年。5.1.5.1.4麻地发现病立即挖掉烧毁。并对病穴进行处理。5.1.5.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病穴处理:病穴灌注20%石灰水或撒施石灰粉消毒或喷施0.2波美度~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用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800单位~1000单位灌根,药液用量900kg/hm2~1125kg/hm2。5.1.6根腐线虫病
5.1.6.1防治措施
5.1,6.1.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苎1号、湘苎5号、川苎12号、黑皮莞)。5.1.6.1.2有条件的老麻园实行与水稻轮作。无条件与水稻轮作的,可与甘蔗、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者在旱季进行深翻晒土,减少线虫数量。5.1.6.1.3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中耕除草。5.1.6.1.4栽麻时对种麻苑进行药剂处理。5.1.6.1.5药剂防治。
5.1.6.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方法5.1.6.2.1种麻范处理:栽麻时用45℃~46℃温水或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6000倍液浸种麻莞15min~20min。
5.1.6.2.2药剂防治:在每年4月上、中旬或土温稳定在15℃左右时,用克线丹颗粒剂有效成分3kg/hm2,或噻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3kg/hm2,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有效成分4.5kg/hm2施用前将各药与细砂土或泥灰按照1:25比例混匀后,撒施于土表,施药后随即用齿耙或头松动表土层,并促使药剂混入土层内。每年施药一次。5.2芒麻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5.2.1苎麻夜蛾
NY/T20422011
5.2.1.1防治措施
5.2.1.1.1摘除卵块及群集幼虫。自4月下旬至8月下旬,勤查麻园,及时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的叶片,集中烧毁或深理。
5.2.1.1.2中耕松土、消灭虫蛹。6月上旬头麻收获后,及时中耕松土,可以消灭部分虫蛹。5.2.1.1.3药剂防治。抓住幼虫3龄前群集危害这段时期喷药。5.2.1.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敌敌畏乳剂有效成分0.32kg/hm2~0.48kg/hm2,或杀虫双水剂有效成分0.75kg/hm2,或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3kg/hm2,或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0.027kg/hm,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0.002kg/hm2~0.003kg/hm2,或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2kg/hm2~1.8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2苎麻卜馍夜蛾
5.2.2.1防治措施
5.2.2.1.1灯光诱杀:5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150m~200m左右点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成虫,5.2.2.1.2药剂防治。
5.2.2.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杀虫双水剂有效成分0.75kg/hm2,或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03kg/hm2,或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0.027kg/hm2,或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6kg/hm2~0.69kg/hm2,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0.002kg/hm2~0.003kg/hm2,或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2kg/hm2~1.8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苏云金杆菌喷雾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5.2.3芦麻蝠蛾Www.bzxZ.net
5.2.3.1防治措施
5.2.3.1.16月中、下旬发现土里有苎麻蝠蛾为害时,用药剂浇灌有虫麻苑,5.2.3.1.2在有苎麻蝠蛾的地里,栽麻前,进行土壤处理。5.2.3.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3.2.1灌莞: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1.2kg/hm2~1.8kg/hm2,或二嗪磷乳油有效成分0.9kg/hm2~1.125kg/hmz,或辛硫磷乳油有效成分0.9kg/hm2~1.125kg/hm2,对水900kg~1125kg灌苑。5.2.3.2.2土壤处理: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勾,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撒在土表,随即翻到10cm~15cm深土中,毒杀幼虫。
5.2.4芦麻黄蝶
5.2.4.1防治措施
5.2.4.1.1草把诱杀。利用幼虫群集趋暖越冬习性,在i麻收获后的2d~3d内,于麻地插750个/hm2~900个/hm2草把(草把上部捆紧,下部散开,形似半开的伞),在第二年惊垫前收集草把烧毁。
5.2.4.1.2搞好麻地“三光”。冬春之际结合清洁麻地、培土,扫除残枝落叶,铲除杂草。做到厢面光、厢沟光和地边光,消灭越冬幼虫。5.2.4.1.3人工捕捉。在虫口密度低于0.5头/莞时,根据成虫产卵集中和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4
摘除有虫蛹、卵的叶片,捕杀成虫。5.2.4.1.4药剂防治。在虫口密度高于0.5头/莞时喷药防治。5.2.4.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NY/T20422011
敌百虫晶体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有效成分0.015kg/hm2~0.0225kg/hm,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
5.2.5芦麻赤蝶
5.2.5.1防治措施
5。2.5.1.1由间虫口密度低于0.5头/苑时,人工摘除或用木板拍杀卷叶中的幼虫和蛹,5.2.5.1.2当田间虫口密度高于0.5头/苑时,于早晨8时~10时或傍晚16时~18时幼虫爬出虫苞时喷药防治。
5.2.5.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有效成分0.015kg/hm2~0.022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
5.2.6苎麻天牛
5.2.6.1防治措施
5.2.6.1.1清除麻园四周杂草,减少虫源。5.2.6.1.2栽新麻时,选择健壮无虫种苑。为了防止苎麻天牛随种苑传播,将欲好的种范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昼夜,滤干再种。
5.2.6.1.3适时收获头麻。在苎麻天牛产卵盛期,适时收获头麻,齐地砍麻株,及时扯剥麻皮,5.2.6.1.4生物防治: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用23万活孢子/g~28万活孢子/g绿僵菌粉剂30kg/hm按照1:25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制成药土,中耕时施入。5.2.6.1.5头麻收获后结合中耕除草,药杀幼虫。5.2.6.1.6药杀成虫。在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后一周,成虫尚未产卵前喷药防治,注意上午喷药,先喷四周,后向中央围喷。7d后再喷1次5.2.6.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6.2.1幼虫防治: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撒在土表,毒杀幼虫。5.2.6.2.2成虫防治: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或阿维菌素有效成分0.0054kg/hm2~0.0081kg/hm2,或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125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7金龟子
5.2.7.1防治措施
5.2.7.1.1土壤处理:有金龟子的土壤在栽麻前,进行土壤处理。或栽新麻时,灌水淹杀幼虫。5.2.7.1.2发现麻株被害,先中耕松土,再将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81kg/hm2,或毒死蜱乳油有效成分0.432kg/hm2,对水900kg1125妇淋苑。5.2.7.1.3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晚间用灯光或堆火诱杀。或取20cm~30cm长的榆、杨、槐带叶枝5
NY/T20422011
条,将基部泡在毒死蜱药液或敌百虫药液中,药液浓度30倍~50倍,10h后取出树枝捆成把堆放诱杀。或按照糖:醋:酒:水=6:3:1:10,或糖:醋:水=4:2:1,或红糖:食醋:白酒:水=3:6:1:9的比例配成诱捕液,在诱捕液中按照0.326~0.5%的比例添加敌百虫晶体或敌百虫可溶性粉剂诱杀。
5.2.7.1.4生物防治: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用23万活孢子/g~28万活孢子/g绿僵菌粉剂30kg/hm2按照1:25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制成药土,中耕时施入。5.2.7.1.5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5.2.7.2推荐使用的主要杀虫剂及使用方法5.2.7.2.1土壤处理: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375kg/hm2~0.5625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氯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9kg/hm2~2.7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27kg/hm2~0.36kg/hm2按照1:100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或二嗪磷颗粒剂有效成分0.75kg/hm2按照1:750比例和细沙土拌匀,均匀撒在土表,随即翻到10cm~15cm深土中,毒杀幼虫。
5.2.7.2.2成虫防治: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0.54kg/hm2~0.81kg/hm2,或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3kg/hm20.45kg/hm2,或氯氰毒死蜱乳油总有效成分0.315kg/hm2~0.4725kg/hm2,或阿维菌素有效成分0.0054kg/hm2~0.0081kg/hm2,或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125kg/hm2~0.15kg/hm2,对水600kg~900kg喷雾。5.2.8大理窃塞
5.2.8.1防治措施
5.2.8.1.1发现有虫的原麻,条件允许时应抓紧脱胶杀虫,并对贮仓及仓库周围进行药杀;未杀虫的原麻禁止外运,以防害虫扩散蔓延。5.2.8.1.2在仓储量小的情况下,将有虫的原麻解捆翻晒2d~3d,或解捆后药杀。5.2.8.1.35月上、中旬或6月上旬,对贮存2年以上的原麻采用薄膜帐罩或糊封法进行熏蒸防治。5.2.8.2推荐使用的主要药剂及使用方法5.2.8.2.1仓储原麻熏蒸杀虫:采用磷化铝7g/m2~10g/m2密闭熏蒸7d或硫酰氟30g/m2~40g/m密闭熏蒸3d~5d或溴甲烷30g/m密闭熏蒸4d。5.2.8.2.2空仓处理: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080g/m2~0.160g/m,对水50倍喷于仓库内密闭3d或磷化铝3g/m2~6g/m,密闭熏蒸7d或硫酰氟10g/m~20g/m密闭熏蒸3d~5d或溴甲烷20g/m密闭熏蒸4d。
5.2.8.2.3仓库周围处理和解捆药杀: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0.96g/m2~1.44g/m2,对水0.6kg~~0.9kg喷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