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DB)】 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5 22:33:17
  • DB34/T920.1-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34/T 920.1-2009

  • 标准名称:

    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5-25
  • 实施日期:

    2009-05-25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56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8页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5-25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刘才宇、张其安、方玲、高照荣、洪海龙、肖翠珍、胡茂昶、朱培蕾、方明、袁谅、刘天宝
  •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宣州市农委、广德县农委、宿州市梓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
  • 发布部门: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相关标签:

    绿色食品 甘薯 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贮存和建立生产档案等。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绿色食品(A级)甘薯的生产。 DB34/T 920.1-2009 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DB34/T920.1-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920.1—2009
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生产技术规程2009-05-25发布
2009-05-2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920.1—2009
为更好地帮助农民实施规范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出口甘薯标准化裁培水平,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原料,根据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GB18406.1&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等,结合本省甘薯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适用于非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标准)。本标准由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宣州市农委、广德县农委、宿州市梓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才宇、张其安、方玲、高照荣、洪海龙、肖翠珍、胡茂昶、朱培蕾、方明、袁谅、刘天宝。
说明:生产技术档案记载表和产品标签是资料性附录。I
1范围
绿色食品(A级)春甘署生产技术规程DB34/T920.1—2009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A级)春甘薯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贮存和建立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绿色食品(A级)甘薯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种薯
GB4406
NY/T391
NY/T393
NY/T394
NY/T658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NY/T1049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农药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准则
包装通用准则
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3产地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A)甘薯的产地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田块或地块,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2~3年未种植过旋花科作物、Ph值为6.0~7.5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生产技术
4.1品种选择
4.1.1选择原则
应选用丰产、优质、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严禁使用转基因品种。4.1.2精选种薯
以幼龄和壮龄的健康块根或脱毒品种做种薯,淘汰形状不规整、表皮粗糙老化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等薯块。种薯质量应符合GB4406中二级良种以上的要求。4.2育苗
4.2.1育苗床制作
般按60~70%未种植旋花科作物的田土、30%~4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1m\营养土中再加入1.5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充分拌勾并过筛。于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内设置育苗床,铺20cm厚营养土,播前浇足水。每666.7m栽培面积需育苗床10m2。4.2.2种薯处理
阳光下晾晒种薯1~2d。将种薯置于56~57℃温水中上下不断翻动1~2min,然后在51~54℃温水中浸泡10min。在3640℃环境中催芽,用稻草等覆盖,保持薯皮湿润,4d后开始萌发时排种。
4.2.3排种
DB34/T920.1—2009
3月上中旬,在育苗床上按薯头朝上、后薯斜压前薯1/3~1/4处的方式排放种薯,用营养土填满种薯之间的缝隙,再浇40℃左右温水湿润床土,覆盖2~3cm厚营养土,覆盖塑料薄膜等覆盖物,每m2苗床种薯用量20~25kg。
4.2.4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30~35℃的苗床温度。出苗后及时揭除床面的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保持25~30℃,加强光照,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浇水结合通风。采苗定植前4~5d炼苗。4.2.5壮苗标准
苗龄30~35d,叶大肥厚,色泽浓绿,苗长20~25cm,节间短粗,无病虫害。4.3定植前准备
4.3.1肥料使用原则和要求
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肥料的种类按NY/T394的规定执行。宜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无机肥。全生育期养分以基肥为主,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追肥占20%~304.3.2整地作哇
定植前15~20d,每667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3000kg、硫酸钾10kg、尿素3kg、磷酸铵5kg的基肥,深翻25~30cm。定植前5~7d,肥土混勾,粑碎整平,做成哇宽1.3m、哇高20~30cm、沟宽30cm的栽培哇。4.4定植
4.4.1定植期
10cm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栽苗,春薯4月中下旬露地定植,4.4.2栽插
阴雨天或晴天15:00后,随采苗随插苗,每哇斜插2行,行株距70~80cmx20~25cm,每667m栽插3200~4000株。插苗后浇透水。4.5田间管理
4.5.1查苗补苗
栽插一周后查苗补苗,去除弱苗、病虫危害苗;选用壮苗补苗,并浇透水。4.5.2中耕、除草、培土
活棵后至封垒,结合浇水追肥,中耕除草23次,中耕深度由深至浅,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也可用15%精稳杀得乳油喷雾除草,用药量为50m1/667m。4.5.3追肥
栽插后的1个半月内,根据苗情,结合中耕适时追肥,每667㎡施尿素10kg,硫酸钾10~15kg或穴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1000~1500kg,以促进茎叶生长,搭好丰产架子。4.5.4浇水
缓苗期不早不浇水,幼苗期浇小水,从现莆开始小水勤浇,结薯后期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雨季防止积水。
4.5.5摘心提蔓
生长过旺时,可采取摘心、提蔓、剪除老叶等措施。5病虫草害防治
5.1主要病害:黑斑病、根腐病和斑点病等。5.2主要虫害:蚜虫、甘薯天蛾、茎线虫和地下害虫等。5.3主要草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5.4防治原则
DB34/T920.1—2009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原则。
5.5防治方法
5.5.1农业措施
实行2~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应用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采用深沟高哇栽培,严防积水;在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5.5.2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小飞虫;对于甘薯天蛾,在幼虫盛发期,可人工捏除新卷叶虫的幼蛾或摘除虫害包叶,集中杀死,应用频振式灭虫灯诱杀成虫。5.5.3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使用生物农药。5.5.4化学防治
5.5.4.1药剂使用原则和要求
严格按照NY/T393的规定执行:不准使用禁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5.5.4.2黑斑病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0倍液浸茎基部6cm~10cm深10min,随后扦插,防治黑斑病。5.5.4.3根腐病
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10d。5.5.4.4斑点病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天~7天喷一次,共喷2次~3次。5.5.4.5蚜虫
宜每公项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克兑水360千克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5.5.4.6甘薯天蛾
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12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20bt乳剂500倍液喷雾防治。5.5.4.7茎线虫病
可用药剂40.7%毒死蜱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浇施,安全间隔期为20d。5.5.4.8地下害虫
薯田内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螃等,可用辛硫磷50%乳油150g~200g拌土15kg~20kg结合后期施肥一同施下。
5.5.4.9杂草
可结合中耕培土除草,也可用15%精稳杀得乳油喷雾除草,用药量为50m1/667m。6采收
10月进入收获期,选择晴好天气陆续采收。采挖过程中尽量注意块根的完整,采收后放在阴凉处统一包装。产品质量应符合NY/T1049的要求。7包装、运输和购存
7.1包装
7.1.1包装
DB34/T920.1—2009
应符合NY/T658的要求。包装(箱、筐、袋)应牢固,内外壁平整。包装容器保持干燥、清洁、透气、无污染
7.1.2每批甘薯的包装规格、单位净含量应一致。包装上的标志和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者、产地、净含量和采收日期等,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7.2运输
7.2.1甘薯收获后及时包装、运输。7.2.2运输时要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7.3购存
7.3.1临时贮存应保证有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防止日晒、雨淋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堆码整齐
7.3.2短期贮存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码,要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间距,温度以11℃~14℃、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包装、运输、贮藏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附录A
甘薯生产技术档案
A.1基本情况
地点:
栽培季节:
A.2生产管理
种苗培育
A.2.1.1播前准备
基肥品种及用肥量:
A.2.1.2播种
播种日期:
品种:
地膜颜色:
种植面积:
组、地块号
采收期:
日:播种方法:
姓名:
终收期:
kg:种薯处理:
;行、株距:
厘米;
苗期管理:天气(晴、雨、阴、雪、风)、生长状况及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日,天气
生长状况:
生长状况: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节间长:
叶色:
秧苗状况:
厘米、茎粗:
有无病虫叶:
A.2.2栽插
整地栽插
基肥品种及用量:
kg:土壤处理:
插苗日期:
大田管理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密度:
生长状况:
厘米、叶大小(长×宽:
覆盖方法:
DB34/T920.1—2009
厘米、
天气(晴、雨、阴、
雪、风)、植物生长状况及处理措施(浇水、追肥等)日,
病虫害防治
A.3采收
生长状况:
生长状况:
生长状况:
天气状况、
植株长势、用药和叶面追肥
生长状况:
毫升、
日天气
毫升、
日天气
毫升、
采收日期、产量、产值
品质:
毫升喷雾。效果:
生长状况:
毫升喷雾。效果:
生长状况:
毫升喷雾。效果: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每桶加
每桶加
每桶加
A.4评价:(对品种、种植时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的体会)毫升、
毫升、
毫升、
DB34/T920.1—2009
产品名称
包装日期
规格大小
标准编号
生产单位(或企业)名称
电话号码
产品标签
联系人
供货者编号
详细地址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