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943.3-2009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通信行业标准(YD)】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0 15:42:00
- YD/T943.3-2009
- 现行
标准号:
YD/T 943.3-2009
标准名称: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2-11 -
实施日期:
201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4.01 MB
替代情况:
替代YD/T 943-1998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943.3-2009
部分代替YD/T943-1998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Radio-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Part3:typeT2.8(C3)
2009-12-11 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结构尺寸…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YD/T943.3-2009
YD/T943.3-2009
YD/T943《射频同轴连接器》分为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T5.6(L9)型;
第2部分:T3.8(C4)型;
第3部分:T2.8(C3)型;
第4部分:T5.1(C5)型。
本部分为YD/T943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YD/T943-1998《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外导体内径为2.8mm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相关内容。本部分与YD/T943-1998的对应内容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按照产品外导体内径尺寸的不同拆分为4个部分重新编写;一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针孔式、线簧式插孔的术语和定义;一修改了4.13节镀层厚度,明确了内外导体接触区域位置(见5.13节);修改了4.6节电压驻波比的测试工作频率范围:一修改了5.2节外观检查、5.4节接触电阻、5.5节绝缘电阻测、5.7节耐压、5.9节拔出力试验、5.10节机械耐久性试验、5.11节夹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所对应的试验方法的引用标准;一删去了5.12节弹性材料检测;-增加了6.13节接触区域尺寸;
一增加了线簧同轴连接器标准规保持力及界面尺寸(见第4章和6.9节);增加了第7章检验规则;
一增加了第8章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市吉品信息互连工业有限公司、宁波春天通信工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斌、廖运发、石新根、吴锦辉、刘斌、施大年、许达立、刘卫东、邱丽慧、冯金玲、崔思健。
本部分为第一次修订,它与YD/T943的其他部分一起代替YD/T943-1998。I
1范围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YD/T943.3-2009
本部分规定了T2.8(C3)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特性阻抗为75Q2,数字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031-1995
GB/T2423.1-2008
GB/T2423.2-2001
GB/T 2423.3-2006
GB/T2423.10-2008
GB/T2423.17-2008
GB/T2828.1-2003
GB/T 11313-1996
:GB/T14864-1993
YD/T 640-1993
YD/T1174-2008
3术语和定义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A:低温(idtIEC60068-2-1:200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B:高温(idtEC60068-2-2-200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dtIEC60068-2-78: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idtIEC 68-2-6-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IEC68-2-11,EQV)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dtISO2859-1:1999)
射频同轴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实心聚乙烯绝缘射频电缆
通信设备用射频连接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通信电缆——局用同轴电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T2.8(C3)型射频同轴连接器typeT2.8(C3)radio-frequencycoaxialconnector一种具有推拉锁定式机构、特性阻抗为75Q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内导体的标称有效外径为1.2mm,外导体的标称有效内径为2.8mm。由于其外导体的标称有效内径接近3mm,故又称为C3型同轴连接器。针孔式插孔pinholecentercontacthole采用铜材经车削成型、割槽、缩口而得的连接器插孔,又称针孔式内导体弹性接触件。按开槽的多少分为两槽式、三槽式、多槽式,按限制口分为不限制口式、带限制口式。线簧式插孔wiresleevecentercontacthole1
YD/T943.3-2009
采用单叶双曲面形成原理而设计的连接器插孔,又称线簧式内导体弹性接触件。它由内套、外套及高弹性金属丝构成,这些弹性金属丝均匀分布在内外套之间、与内套直母线成一扭角,均匀地分布在插孔内套的内壁上,其纵切截面投影为双曲线。4结构尺寸
4.1插针
插针的结构如图1所示,尺寸见表1。13
机械基准面
示例:D2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驻波比要求图1插针连接器
表1插针连接器尺寸
4.2插孔
最小值
插孔的结构分别如图2、图3所示,尺寸见表2。1.1
机械基准面
示例d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电压驻波比要求图2针孔式插孔连接器
最大值
单位:mm
机械基准面
示例d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电压驻波比要求图3线簧式插孔连接器
表2插孔连接器尺寸
最小值
4.3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
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与同轴电缆连接处)结构如图4所示,尺寸见表3。压接尾
压接尾尺寸
压接管
图4同轴连接器后接口结构尺寸
表3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尺寸
压接管尺寸
外径取负公差一0.1mm;
注1:表中内径取正公差+0.1mm,D
注2:表中适配线缆应符合GB/T14864-1993、YD/T1174-2008的有关要求;注3:顾客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其他尺寸及适配电缆YD/T943.3-2009
单位:mm
最大值
单位:mm
适配电缆
HJFYZ-75-2-2.6
HJFYV-75-2B-3.2
HJYFV-75-2B-3.4
HJYV-75-2B-3.6
HJYV-75-2B-4.0
YD/T943.3-2009
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40℃~+85℃;
相对湿度:≤95%。
5.2外观
产品表面应光洁,接触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6um,表面应无明显麻点及孔隙,无起皮、起泡现象,没有露底的材料裂纹、锈蚀。连接器上应有牢固而清晰的标明生产厂家的标记。5.3互换性
同一型号插针连接器和插孔连接器应能互换连接,并能插拔自如。5.4接触电阻
常态下,内导体接触电阻不大于5m2,外导体接触电阻不大于2.5m2。环境试验后,内导体接触电阻的增值不大于5m2,外导体接触电阻的增值不大于2.5m2。5.5绝缘电阻
常态及高低温试验后,内外导体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10°MQ。恒定湿热试验后,内外导体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10°MQ。5.6电压驻波比
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电压驻波比
外导体内径(mm)
5.7耐电压
频率(MHz)
电压驻波比
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应能承受时间为1min,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1000V的交流试验电压,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5.8标准规保持力
当采用规定的标准规对插针或插孔弹性接触件进行测试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5.9分离力
同轴连接器在无锁定状态下配对连接处的分离力应为2.2N~10N。5.10机械耐久性
同轴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处在无电负荷情况下,经受500次插拔后,其外观、接触电阻、分离力应符合5.2节、5.4节、5.9节的要求。
5.11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电缆与连接器连接抗电缆拉伸的能力应能承受不小于50N的拉力。试验后,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处应无松动或可见的损坏。
5.12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
内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应为铍青铜、锡青铜;外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应为锡青铜。5.13镀金层厚度
5.13.1内导体
YD/T943.3-2009
内导体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1.27um的金钴合金;其他区域亦应镀保护性金属层。线簧式插孔线簧丝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0.5um的金钻合金,其他区域要求相同。
5.13.2外导体
外导体弹性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0.5um的金钻合金;其他区域亦应镀保护性金属层。
5.14环境性能
5.14.1低温试验要求
经过6.14.1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5节的要求。5.14.2高温试验要求
经过6.14.2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5节的要求。5.14.3恒定湿热试验要求
经过6.14.3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5.5节及5.7节的要求。5.14.4振动试验要求
经过6.14.4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4节的要求。5.14.5盐雾试验要求
经过6.14.5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4节的要求。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在15℃~35℃,相对湿度为45%~75%,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6.2外观检查
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其他采用目测方法观察。粗糙度比较样块应满足GB/T1031-1995的性能要求。
6.3结构尺寸检查
用千分尺、游标卡尺检查。
6.4互换性检查
用标准检验样件或能相配连接的同型号产品互换插拔连接检查。6.5接触电阻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3节的规定测试。试验要求插合的连接器应选用合格的连接器,试验前应预插拔5次。
6.6绝缘电阻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5节的规定测试。6.7电压驻波比测试
按YD/T640-1993中5.8节的规定测试。6.8耐电压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6节的规定测试。YD/T943.3-2009
6.9标准规保持力测试
6.9.1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a)标准规结构如图5所示,尺寸见表5。b)将标准规A插入或套入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一次,以稳定尺寸。然后将标准规B插入或套入连接器外接触件并处于向下垂直状态,此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RO.9
图5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表5图5中所示标准规的要求
标准规A*b6
标准规Bb
最小值
,标准规材料为碳素工具钢Tio钢,表面粗糙度Ra=0.4um;b标准规A用于稳定尺寸,标准规B用于测量外接触件保持力,标准规B的重量为170g6.9.2连接器内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a)标准规的结构如图6所示,尺寸见表6。最大值
单位:mmwww.bzxz.net
b)将标准规C插入连接器插孔接触件一次,以稳定尺寸。然后将标准规D插入插孔并处于向下垂直状态,此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图6连接器内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表6图6中标准规针的要求
标准规C4b
标准规 Db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mm
·标准规材料为碳素工具钢Tio钢,表面粗糙度Ra=0.4μm:b标准规C用于稳定尺寸,标准规D用于测量外接触件保持力,针孔式中心接触件标准规的重量为40g,线簧式中心接触件标准规的重量为20g
6.10分离力试验
YD/T943.3-2009
用拉力试验仪进行试验,试验应在同轴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处上进行(如图7所示)。先将同轴连接器样品模拟实际使用情况,预插拔5次,然后去除机械锁紧部分,用试验夹具将同轴连接器固定在拉力试验仪上,沿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加力,使其缓慢分离,拉伸速度不大于10mm/min,每套连接器每个接触对连续测试3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插座
6.11机械耐久性试验
机械基准面
图7连接示意图
按GB/T11313-1996中9.5节的规定进行试验。6.12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按GB/T11313-1996中9.3.9节的规定进行试验。6.13镀层厚度测试
6.13.1用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直接检测接触区域镀层厚度。6.13.2内导体接触区域尺寸示意如图8及图9所示。单位:mm
注:插针镀金测试区域的基准为距离针尖最近的台阶面,图中的台阶面只为示意画法,实际台阶形状可以是圆柱或锥台。图8插针接触区域
单位:mm
a)针孔式
b)线簧式
注1:插孔(针孔式)不论是两片还是4片,检验时可任选其中一片,按照图中所示区域进行检测。注2:线簧贫丝整体电镀。
图9插孔接触区域
6.13.3外导体弹性接触件接触区域尺寸示意如图10所示,图10弹性接触件接触区域
YD/T943.3-2009
6.14环境试验
6.14.1低温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一40℃土3℃,试验时间为2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进行测试。6.14.2高温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85℃土2℃,试验时间为16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进行测试。6.14.3恒定湿热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3-2006中“试验Ca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时间为48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大气条件下恢复2h,进行测试。
6.14.4振动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室)内,按GB/T2423.10-2008中的方法进行试验。a)条件
频率范围:10Hz~55Hz
扫频要求: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土10%;振幅:0.75mm;
每一方向持续时间:垂直、水平持续时间分别为每轴线30min。b)程序
将连接器固定在振动台上,并应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承受振动,方向之一与连接器公共轴线方向平行。6.14.5盐雾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室)内,按GB/T2423.17-2008中“试验Ka”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35℃土2℃,试验时间为48h,盐水浓度5%,试验结束时立即取出试件用清水冲洗,不能破坏腐蚀点状态,清洗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2h,进行测试。7检验规则
7.1总则
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检验分出厂检验(逐批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周期例行检验)。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检验规则应按照本章规定。
7.2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检验可分为100%检验和抽样检验。7.2.1单位产品和检验批
a)单位产品一一一套连接器,也称一个回线。包括两个同轴电缆插座、一个带测试口的三通插头;b)检验批一一在某一段时间内,采用相同原材料和相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型号的单位产品作为一个检验批。
7.2.2100%检验
所有产品出厂前应对外观进行100%检验。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943.3-2009
部分代替YD/T943-1998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Radio-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Part3:typeT2.8(C3)
2009-12-11 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结构尺寸…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YD/T943.3-2009
YD/T943.3-2009
YD/T943《射频同轴连接器》分为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T5.6(L9)型;
第2部分:T3.8(C4)型;
第3部分:T2.8(C3)型;
第4部分:T5.1(C5)型。
本部分为YD/T943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YD/T943-1998《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外导体内径为2.8mm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相关内容。本部分与YD/T943-1998的对应内容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按照产品外导体内径尺寸的不同拆分为4个部分重新编写;一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针孔式、线簧式插孔的术语和定义;一修改了4.13节镀层厚度,明确了内外导体接触区域位置(见5.13节);修改了4.6节电压驻波比的测试工作频率范围:一修改了5.2节外观检查、5.4节接触电阻、5.5节绝缘电阻测、5.7节耐压、5.9节拔出力试验、5.10节机械耐久性试验、5.11节夹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所对应的试验方法的引用标准;一删去了5.12节弹性材料检测;-增加了6.13节接触区域尺寸;
一增加了线簧同轴连接器标准规保持力及界面尺寸(见第4章和6.9节);增加了第7章检验规则;
一增加了第8章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市吉品信息互连工业有限公司、宁波春天通信工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斌、廖运发、石新根、吴锦辉、刘斌、施大年、许达立、刘卫东、邱丽慧、冯金玲、崔思健。
本部分为第一次修订,它与YD/T943的其他部分一起代替YD/T943-1998。I
1范围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
YD/T943.3-2009
本部分规定了T2.8(C3)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特性阻抗为75Q2,数字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031-1995
GB/T2423.1-2008
GB/T2423.2-2001
GB/T 2423.3-2006
GB/T2423.10-2008
GB/T2423.17-2008
GB/T2828.1-2003
GB/T 11313-1996
:GB/T14864-1993
YD/T 640-1993
YD/T1174-2008
3术语和定义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A:低温(idtIEC60068-2-1:200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B:高温(idtEC60068-2-2-200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dtIEC60068-2-78: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idtIEC 68-2-6-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IEC68-2-11,EQV)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dtISO2859-1:1999)
射频同轴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实心聚乙烯绝缘射频电缆
通信设备用射频连接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通信电缆——局用同轴电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T2.8(C3)型射频同轴连接器typeT2.8(C3)radio-frequencycoaxialconnector一种具有推拉锁定式机构、特性阻抗为75Q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内导体的标称有效外径为1.2mm,外导体的标称有效内径为2.8mm。由于其外导体的标称有效内径接近3mm,故又称为C3型同轴连接器。针孔式插孔pinholecentercontacthole采用铜材经车削成型、割槽、缩口而得的连接器插孔,又称针孔式内导体弹性接触件。按开槽的多少分为两槽式、三槽式、多槽式,按限制口分为不限制口式、带限制口式。线簧式插孔wiresleevecentercontacthole1
YD/T943.3-2009
采用单叶双曲面形成原理而设计的连接器插孔,又称线簧式内导体弹性接触件。它由内套、外套及高弹性金属丝构成,这些弹性金属丝均匀分布在内外套之间、与内套直母线成一扭角,均匀地分布在插孔内套的内壁上,其纵切截面投影为双曲线。4结构尺寸
4.1插针
插针的结构如图1所示,尺寸见表1。13
机械基准面
示例:D2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驻波比要求图1插针连接器
表1插针连接器尺寸
4.2插孔
最小值
插孔的结构分别如图2、图3所示,尺寸见表2。1.1
机械基准面
示例d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电压驻波比要求图2针孔式插孔连接器
最大值
单位:mm
机械基准面
示例d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标准规保持力及电压驻波比要求图3线簧式插孔连接器
表2插孔连接器尺寸
最小值
4.3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
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与同轴电缆连接处)结构如图4所示,尺寸见表3。压接尾
压接尾尺寸
压接管
图4同轴连接器后接口结构尺寸
表3同轴连接器的后接口尺寸
压接管尺寸
外径取负公差一0.1mm;
注1:表中内径取正公差+0.1mm,D
注2:表中适配线缆应符合GB/T14864-1993、YD/T1174-2008的有关要求;注3:顾客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其他尺寸及适配电缆YD/T943.3-2009
单位:mm
最大值
单位:mm
适配电缆
HJFYZ-75-2-2.6
HJFYV-75-2B-3.2
HJYFV-75-2B-3.4
HJYV-75-2B-3.6
HJYV-75-2B-4.0
YD/T943.3-2009
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40℃~+85℃;
相对湿度:≤95%。
5.2外观
产品表面应光洁,接触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6um,表面应无明显麻点及孔隙,无起皮、起泡现象,没有露底的材料裂纹、锈蚀。连接器上应有牢固而清晰的标明生产厂家的标记。5.3互换性
同一型号插针连接器和插孔连接器应能互换连接,并能插拔自如。5.4接触电阻
常态下,内导体接触电阻不大于5m2,外导体接触电阻不大于2.5m2。环境试验后,内导体接触电阻的增值不大于5m2,外导体接触电阻的增值不大于2.5m2。5.5绝缘电阻
常态及高低温试验后,内外导体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10°MQ。恒定湿热试验后,内外导体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10°MQ。5.6电压驻波比
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电压驻波比
外导体内径(mm)
5.7耐电压
频率(MHz)
电压驻波比
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应能承受时间为1min,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1000V的交流试验电压,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5.8标准规保持力
当采用规定的标准规对插针或插孔弹性接触件进行测试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5.9分离力
同轴连接器在无锁定状态下配对连接处的分离力应为2.2N~10N。5.10机械耐久性
同轴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处在无电负荷情况下,经受500次插拔后,其外观、接触电阻、分离力应符合5.2节、5.4节、5.9节的要求。
5.11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电缆与连接器连接抗电缆拉伸的能力应能承受不小于50N的拉力。试验后,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处应无松动或可见的损坏。
5.12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
内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应为铍青铜、锡青铜;外导体弹性接触件材料应为锡青铜。5.13镀金层厚度
5.13.1内导体
YD/T943.3-2009
内导体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1.27um的金钴合金;其他区域亦应镀保护性金属层。线簧式插孔线簧丝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0.5um的金钻合金,其他区域要求相同。
5.13.2外导体
外导体弹性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0.5um的金钻合金;其他区域亦应镀保护性金属层。
5.14环境性能
5.14.1低温试验要求
经过6.14.1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5节的要求。5.14.2高温试验要求
经过6.14.2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5节的要求。5.14.3恒定湿热试验要求
经过6.14.3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5.5节及5.7节的要求。5.14.4振动试验要求
经过6.14.4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4节的要求。5.14.5盐雾试验要求
经过6.14.5节试验后,连接器应能符合5.2节及5.4节的要求。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在15℃~35℃,相对湿度为45%~75%,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6.2外观检查
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其他采用目测方法观察。粗糙度比较样块应满足GB/T1031-1995的性能要求。
6.3结构尺寸检查
用千分尺、游标卡尺检查。
6.4互换性检查
用标准检验样件或能相配连接的同型号产品互换插拔连接检查。6.5接触电阻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3节的规定测试。试验要求插合的连接器应选用合格的连接器,试验前应预插拔5次。
6.6绝缘电阻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5节的规定测试。6.7电压驻波比测试
按YD/T640-1993中5.8节的规定测试。6.8耐电压测试
按GB/T11313-1996中9.2.6节的规定测试。YD/T943.3-2009
6.9标准规保持力测试
6.9.1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a)标准规结构如图5所示,尺寸见表5。b)将标准规A插入或套入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一次,以稳定尺寸。然后将标准规B插入或套入连接器外接触件并处于向下垂直状态,此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RO.9
图5连接器外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表5图5中所示标准规的要求
标准规A*b6
标准规Bb
最小值
,标准规材料为碳素工具钢Tio钢,表面粗糙度Ra=0.4um;b标准规A用于稳定尺寸,标准规B用于测量外接触件保持力,标准规B的重量为170g6.9.2连接器内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a)标准规的结构如图6所示,尺寸见表6。最大值
单位:mmwww.bzxz.net
b)将标准规C插入连接器插孔接触件一次,以稳定尺寸。然后将标准规D插入插孔并处于向下垂直状态,此时标准规应能保持不脱落。图6连接器内导体弹性接触件用标准规表6图6中标准规针的要求
标准规C4b
标准规 Db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mm
·标准规材料为碳素工具钢Tio钢,表面粗糙度Ra=0.4μm:b标准规C用于稳定尺寸,标准规D用于测量外接触件保持力,针孔式中心接触件标准规的重量为40g,线簧式中心接触件标准规的重量为20g
6.10分离力试验
YD/T943.3-2009
用拉力试验仪进行试验,试验应在同轴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处上进行(如图7所示)。先将同轴连接器样品模拟实际使用情况,预插拔5次,然后去除机械锁紧部分,用试验夹具将同轴连接器固定在拉力试验仪上,沿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加力,使其缓慢分离,拉伸速度不大于10mm/min,每套连接器每个接触对连续测试3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插座
6.11机械耐久性试验
机械基准面
图7连接示意图
按GB/T11313-1996中9.5节的规定进行试验。6.12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按GB/T11313-1996中9.3.9节的规定进行试验。6.13镀层厚度测试
6.13.1用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直接检测接触区域镀层厚度。6.13.2内导体接触区域尺寸示意如图8及图9所示。单位:mm
注:插针镀金测试区域的基准为距离针尖最近的台阶面,图中的台阶面只为示意画法,实际台阶形状可以是圆柱或锥台。图8插针接触区域
单位:mm
a)针孔式
b)线簧式
注1:插孔(针孔式)不论是两片还是4片,检验时可任选其中一片,按照图中所示区域进行检测。注2:线簧贫丝整体电镀。
图9插孔接触区域
6.13.3外导体弹性接触件接触区域尺寸示意如图10所示,图10弹性接触件接触区域
YD/T943.3-2009
6.14环境试验
6.14.1低温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一40℃土3℃,试验时间为2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进行测试。6.14.2高温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85℃土2℃,试验时间为16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进行测试。6.14.3恒定湿热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内,按GB/T2423.3-2006中“试验Cab”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时间为48h,试验结束后在标准的大气条件下恢复2h,进行测试。
6.14.4振动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室)内,按GB/T2423.10-2008中的方法进行试验。a)条件
频率范围:10Hz~55Hz
扫频要求: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土10%;振幅:0.75mm;
每一方向持续时间:垂直、水平持续时间分别为每轴线30min。b)程序
将连接器固定在振动台上,并应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承受振动,方向之一与连接器公共轴线方向平行。6.14.5盐雾试验
将无包装、不插合的连接器置于试验箱(室)内,按GB/T2423.17-2008中“试验Ka”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35℃土2℃,试验时间为48h,盐水浓度5%,试验结束时立即取出试件用清水冲洗,不能破坏腐蚀点状态,清洗后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2h,进行测试。7检验规则
7.1总则
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检验分出厂检验(逐批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周期例行检验)。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检验规则应按照本章规定。
7.2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检验可分为100%检验和抽样检验。7.2.1单位产品和检验批
a)单位产品一一一套连接器,也称一个回线。包括两个同轴电缆插座、一个带测试口的三通插头;b)检验批一一在某一段时间内,采用相同原材料和相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型号的单位产品作为一个检验批。
7.2.2100%检验
所有产品出厂前应对外观进行100%检验。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