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纺织行业标准(FZ)】 针织横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0 15:07:49
  • FZ/T97002-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97002-2009

  • 标准名称:

    针织横机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0-01-20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2.19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6-01

其他信息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相关标签:

    针织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横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宽度不大于157cm/62的手动、电动针织横机。公称宽度大于157cm/62的针织横机及电脑控制的针织横机机械部分技术要求亦可参照采用。 FZ/T 97002-2009 针织横机 FZ/T97002-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7002—2009
代替FZ/T97002-1991
针织横机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2010-01-20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06-01实施
本标准代替FZ/T97002—1991《针织横机》。本标准与FZ/T9700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第1章“主题内容适用范围”改为“范围”;FZ/T97002—2009
“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最新版本的标准并增加:GB755、GB5226.1—2002、FZ/T90001等标准(见第2章);一在规格与主要参数中增加机号E18一档规格(见表1);-针床夹角增加98°一档规格(见3.2);编织速度更改为≥0.6m/s见3.3);一增加了“整机声功率级噪声”要求(见4.3);提高了“针槽精度”、“开头槽中心线对针槽中心线的对称度”等的要求(见4.5);取消了“相邻针槽深度允差”;提高了“各镶配三角配合面间隙”、“各三角平面高低允差”的要求(见4.7);提高了“导轨在垂直于和平行于针床平面内的直线度”的要求(见表2);—增加了“型式检验抽样方法”(见6.2.3);-增加了“型式检验判定规则”(见6.2.4)。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常熟市信达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张家港市虹利针织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启亮、徐海平、邵锡良、李岱、苏建国、钱维春、徐斌、廖家娥。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J/JQ3—1983;
-FZ/T97002—1991。
1范围
针织横机
FZ/T97002-—2009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横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宽度不大于157cm/62的手动、电动针织横机。公称宽度大于157cm/62的针织横机及电脑控制的针织横机机械部分技术要求亦可参照采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5226.1-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0,IDT)
GB/T7111.1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7111.6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6部分:织造机械
FZ/T90001
FZ/T90074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90089.1
FZ/T90089.3
FZ/T97005.3
3基本参数
纺织机械铭牌
纺织机械铭牌
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
针织机械铭牌内容
针织用舌针横机针
3.1规格与主要参数
规格与主要参数见表1。
公称宽度
(公称宽度数
值/代号)
针距t/
机号E
13cm16cm33cm|40cm
100cm106cm122cm132
2cm137cm147cm157
理论针数
FZ/T97002—2009
公称宽度
(公称宽度数
值/代号)
针距/
机号E
表1(续)
100cm106cml122cml
132cm/137cm/147cm157cm
理论针数
注1:针距t:同一针床相邻两针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用毫米表示。25.4
注2:机号E:每25.4mm间的针距数,E/42
注3:公称宽度表示为“公称宽度数值/代号”。斜线上方为厘米表示的公称宽度数值,斜线下方为用英寸表示的公称宽度代号。
注4:实际针数允许与理论针数相差1针。2针床夹角
(97)、(98)、100°180
注:设计新型横机时,括号内数值尽量不采用。3.3编织速度
电动针织横机编织基本织物(单面平纹、双面四平织物)编织速度≥0.6m/s。4技术要求
4.1织物质量
4.1.1单面平纹织物和双面四平织物应密度均匀、网眼清晰,同一横列和纵列无明显松紧现象。4.1.2满针单面平纹织物、双面四平织物的斜角松紧在长度方向允差不大于长度的1%。4.2外观质量
4.2.1零件表面应平整、光滑,紧固件需经表面处理。4.2.2产品的涂装应符合FZ/T90074的规定。3噪声
整机声压级噪声≤75dB(A)。
整机声功率级噪声≤85dB(A))。2
功率消耗
电动针织横机主电机功耗:
a)E1~E5≤0.37kW;
b)E6~E18≤0.28kW。
4.5针床
4.5.1针槽精度:
a)宽度公差:
E1~E5:0.10mm;
E6~E11:0.08mm;
E12~E18:0.06mm。
深度公差:
E1~E11:0.07mm;
2)E12~E18:0.05mm
针床公称宽度范围内每1000mm之间针槽槽距的累积误差:E1~E5≤0.15mm;
E6~E11≤0.10mm;
E12~E18≤0.08mm。
针床头口直线度(垂直于织针运动方向)每1000mm允差≤0.08mm。针床头口部分及栅状齿两侧应光滑,不挂纤维。开头槽中心线对针槽中心线的对称度:E1~E5≤0.15mm;
E6~E11≤0.12mm;
E12~E18≤0.10mm。
6三角
硬度60HRC~65HRC。
走针面粗糙度Ra0.8μm。
4.7三角结合件
人字三角与压针三角配合面间隙≤0.08mm。4.7.1
各镀配三角配合面间隙:
E1~E5≤0.12mm;
E6~E11≤0.08mm;
E12~E18≤0.06mm。
各镶配三角与三角底板孔配合间隙在配合面的70%范围内≤0.10mm。各三角平面高低允差:
E1~E11≤0.08mm;
E12~E11≤0.06mm。
4.8织针
织针技术要求应符合FZ/T97005.3的规定。4.9编织系统
三角平面与针床平面间隙:
El~E6:0.15mm~0.40mm;
E7~E18:0.15mm~0.30mm;
同一台机器允差≤0.10mm。
FZ/T 97002--2009
FZ/T97002-2009
4.9.2各三角的动作控制装置,动作应正确、灵活。4.9.3调梭机构的动作应灵活、可靠,连续调梭50次无失误。4.9.4放针装置的动作应正确、无误。4.10往复平动系统
4.10.1导轨在垂直于和平行于针床平面内的直线度见表2。表2
测盘范围
在任意250测量长度内
在测量长度500以下
在测量长度500~1000之间
在测量长度1000~2000之间
垂直于针床平面内的直线度
0.02(凸)
0.04(凸)
0.08(凸)
0.12(凸)
2电动横机针床座装针床面的平面度:4.10.2
a)公称宽度不大于100cm/40的平面度≤0.05mm;公称宽度大于100cm/40的平面度≤0.10mm。b)
4.10.3针床与针床座装配间隙≤0.10mm。单位为米
平行于针床平面内的直线度
4.10.4机号为E5~E18的机器,机头不带针往复平动中,各处平动拉力波动≤15N;手动横机最大平动拉力≤30N。
4.10.5机头离合器的启闭动作灵活可靠。4.11传动系统
4.11.1各传动机构运转良好,运动中无异常声响。4.11.2各防护罩壳应安全、可靠。4.12
电气系统
4.12.1电控机构动作应灵敏、可靠。电气部分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一2002中19.2的规定。4.12.2
4.12.3电气部分的绝缘应符合GB5226.1一2002中19.3的规定。电气部分的耐压试验应符合GB5226.1一2002中19.4的规定。4.12.41
4.12.5电器设备外壳安全标志、接地标志应明显。4.12.6
电动机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755的有关规定。5试验方法
5.1空运转试验
5.1.1空运转速度不得低于编织速度(3.3)的规定值。5.1.2空运转速度电动针织横机满幅连续空运转不少于2h。5.1.3测试项目:4.2、4.9.2、4.9.3、4.10.5、4.11、4.12。5.2工作负荷试验
5.2.1按基本织物要求配置编织工艺,工作负荷试验应在空运转试验合格后进行。5.2.2编织速度按3.3的规定值。5.2.3试验合格后,每台机器应随机编织长度不少于200mm的满针校车坏布一块。5.2.4测试项目:4.1、4.3、4.4、4.9.4。5.3对4.1.2,满针单面平纹织物长度取500mm、双面四平织物长度取300mm,用钢直尺检测。5.4对4.2.2的检测按FZ/T90074的规定。5.5对4.3噪声检测按GB/T7111.1、GB/T7111.6的规定。4
5.6对4.4功率消耗用单相或三相功率表检测。FZ/T97002—2009
5.7对4.5.1中a)针槽宽度公差用塞规检测,b)针槽深度公差用百分表座及百分表检测。5.8对4.5.2槽距允差用游标卡尺检测5.9对4.5.3头口直线度用平板或平尺及百分表检测。5.10对4.5.4中不挂纤维要求用棉回丝擦抹进行检测。5.11对4.5.5的对称度用塞尺进行检测。对4.6.1用硬度计检测。
对4.6.2用粗糙度仪检测。
对4.7.1、4.7.2、4.7.3、4.9.1、4.10.3有关配合间隙均用塞尺进行检测。5.14
对4.7.4用刀口尺及塞尺检测。
对4.8织针的检测按FZ/T97005.3的有关规定。5.17
对4.10.1导轨的直线度用刀口尺及塞尺检测。对4.10.2平面度用平板或平尺及塞尺检测。5.18
对4.10.4用测力器检测。
对4.12.2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5.20
对4.12.3用兆欧表检测。
对4.12.4用耐压试验仪检测。
:对第4章中其他相应条款可采用目测法、手感法检测。5.23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产品出厂前需经空运转试验和工作负荷试验。6.1.2每台产品应由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后方能出厂。6.1.3出厂检验项目:4.1、4.2、4.9、4.10、4.11.2、4.12。6.2型式检验
6.2.1当确认为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全部内容。6.2.2
型式检验抽样方法: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台。6.2.3
6.2.4型式检验判定规则:检验结果如有一项及一项以上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则判定产品为不合格。6.3使用方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本标准时,由制造方负责会同使用方进行协商处理。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包装储运的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7.1.2产品铭牌应符合FZ/T90089.1和FZ/T90089.3的规定。7.2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FZ/T90001的规定。5
FZ/T 97002—2009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起吊位置起吊,包装箱应按规定的朝向安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贮存
产品出厂后,在有良好防雨、防腐蚀及通风的贮存条件下,包装箱内的零部件防潮、防锈自出厂日起有效期为一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