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1 22:06:42
  • GB50101-200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50101-2005

  • 标准名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1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 50101-20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101-200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GB50101-2005
中国计划出版社
本规范系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00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国内9家市政设计院和3所大学参编,对原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进行全面修订。本规范自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增加水资源利用,包括再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的内容。(2)增加术语和符号。(3)调整综合径流系数。(4)调整生活污水中每人每日的污染物产量。(5)补充塑料管的粗糙系数。(6)增加非开挖技术和敷设双管的内容。(7)调整检查并在直线管段的间距。(8)增加防沉降的内容。(9)增加溢流井的内容。(10)增加再生水管道和饮用水管道交叉的内容。(11)增加除臭的内容。(12)补充水泵节能的内容。(13)删除双层沉淀池的内容。(14)增加生物脱氮除磷的内容。(15)补充氧化沟的内容。(16)增加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内容。(17)增加曝气生物滤池的内容。(18)将“灌溉田”改为“土地处理”,调整有关内容。(19)增加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内容。(20)将“污泥处理构筑物”改为“污泥处理和处置”,增加污泥处置的内容。(21)增加检测与控制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3.1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3.2雨水量
3.3合流水量
3.4设计水质.
4排水管渠
4.1一般规定..
4.2水力计算
4.3管渠
4.4检查井.
4.5跌水井
4.6水封井
4.7雨水口
4.8截流井
4.9出水口
4.10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4.11倒虹管
4.13管道综合
....38
5泵站
5.1一般规定,
5.2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5.3集水池
5.4泵房设计。
()水泵配置
(II)泵房
5.5出水设施
6污水处理
6.1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6.2一般规定
6.3格栅
6.4沉砂池,
6.5沉淀池
(1)一般规定,
(II)沉淀池
(III)斜板(管)沉淀池
6.6活性污泥法,
(I)一般规定
(II)传统活性污泥法,
(III)生物脱氮、除磷
(IV)氧化沟
(V)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6.7化学除磷
6.8供氧设施
6.9生物膜法
(I)一般规定
(II)生物接触氧化池
曝气生物滤池
(IV)生物转盘
(V)生物滤池,
(VI)塔式生物滤池
6.10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
6.11污水自然处理
(I)一般规定
(II)稳定塘
(II)土地处理
6.12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I)一般规定
(II)深度处理.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II)输配水
6.13消毒
(I)一般规定
(II)紫外线
(III)二氧化氯和氯
7污泥处理与处置
7.1一般规定.
7.2污泥浓缩.
7.3污泥消化
(I)一般规定
(II)污泥厌氧消化
(III)污泥好氧消化
7.4污泥机械脱水
(I)一般规定
(II)压滤机.
(III)离心机,
7.5污泥输送
7.6污泥干化焚烧
污泥综合利用
8检测与控制
一般规定,
8.2检测
8.3控制
8.4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附录A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附录B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75
1总则
1.0.1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达到防治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1.0.3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城镇中工业与农业、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合当地实际情况。1.0.4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及尾水利用等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对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和处理。在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1.0.5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水和污泥的合理处置:2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3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相协调:4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5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1.0.6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1.0.7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废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应设置监测设施。1.0.8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1.0.9排水工程宜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应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1.0.10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1.0.11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王、多年冻王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排水工程sewerage,wastewaterengineering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雨、污水的工程。2.1.2排水系统seweragesystem
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2.1.3排水制度sewer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2.1.4合流制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个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2.1.5分流制separatesystem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2.1.6城市污水municipalwastewater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它由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地下渗入水三部分组成。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截留的初期雨水。2.1.7生活污水domesticwastewater人们日常生活中洗涤、冲厕、洗澡等产生的污水。2.1.8工业废水industrialwastewater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2.1.9地下渗入水infiltrated groundwater通过管道破损处或有缺损的管道接口进入排水管网的地下水。2.1.10总变化系数peakvariationfacton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2.1.11泾流系数runoffcoefficient一定汇水面积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2.1.12暴雨强度rainfalldensity降雨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单位mm/min。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体积表示,单位:L/(s·hm)2.1.13重现期
recurrenceinterval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平均多少年可能重现或遇到一次。其计量单位通常以年表示。2.1.14降雨历时durationofrainfall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in表示。2.1.15汇水面积catchment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面积。其计量单位通常以hm2表示。2.1.16地面集水时间inlettime
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表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in表示。简称集水时间。2.1.17管内流行时间timeofflow雨水在管渠中流行的时间,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in表示。简称流行时间。2.1.18截流倍数interceptionratio合流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留的雨水量与设计旱流污水量之比值。2.1.19排水泵站drainagepumping station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统称排水泵站。2.1.20合流污水泵站combined sewagepumpingstation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抽送污水、被截流的初期雨水和雨水的泵站。2.1.21污水泵站sewagepumpingstation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抽送污水的泵站。2.1.22雨水泵站stormwaterpumpingstation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抽送雨水的泵站。2.1.23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process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和和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多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统。2.1.24生物反应池aerationtank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2.1.25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生物反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2.1.26回流污泥returnedsludge由二次沉淀池分离出来,回流到生物反应池的活性污泥。2.1.27格栅barscreen
一种栅条形的隔污设备,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2.1.28格栅除污机barscreen
用机械的方法,将格栅截留的栅渣清捞出水面的设备。2.1.29固定式格栅除污机fixturebarscreen每组格栅采用对应的除污机,将格栅截留栅渣清捞出来的设备。2.1.30移动式格栅除污机mobilerankingmachine数组格栅或超宽度格栅,采用一台除污机,按一定操作程序轮流耙除被截留栅渣的设备。
2.1.31沉沙池(沉砂池)desiltingbasin,gritchamber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沙粒或杂粒的水池。2.1.32平流沉砂池horizontalflowdaitingbasin水沿水平方向以0.1~0.3m/s流速分离砂子的水池。2.1.33曝气沉砂池aerationdesitingbasin空气沿池一侧进入,使之与水流向相垂直的螺旋形分离砂子的水池。2.1.34旋流沉砂池rotationalflowdesitingbasir靠沿进水形成旋流离心力将水中砂子分离的水池。2.1.35沉淀sedimentation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异,既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2.1.36初次沉淀池primarysedimentationtank二级污水处理厂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沉淀池,叫初次沉淀池。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2.1.37二次沉淀池secondarysedimentationtank设在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的沉淀池,叫二次沉淀池,主要用以泥水分离。2.1.38平流沉淀池horizontalsedimentationtank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并相随沉降固体物的沉淀池。2.1.39竖流沉淀池verticalflowsedimentationtank污水从中心管进入,经反射板分布的水流竖直向上升并相随沉降固体物的沉淀池。
2.1.40辐流沉淀池radialflowsedimentationtank污水从池中心进入,沿径向减速流动过程中,沉降分离固体物的沉淀池。2.1.4l斜板(管)沉淀池Plate(tube)sedimentationtank利用“浅层沉淀”理论,池中加斜板(管),高效沉降固体物的新型沉淀池。2.1.42好氧oxic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既有溶解氧,也有硝态氧的环境状态。2.1.43厌氧anaerobic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既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44缺氧anoxic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溶解氧或溶解氧不足但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45生物硝化bio-nitrification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在好氧状态下,硝化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2.1.46生物反硝化bio-denitrification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以去除污水中氮的过程。
2.1.47混合液回流mixedliquidrecycle将好氧池出流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以增加供反硝化脱氮的硝态氮的过程。2.1.48生物除磷biologicalphosphorusremoval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将活性污泥交替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运行,能过量积聚磷酸盐的聚磷菌占优势生长,使活性污泥含磷量比普通活性污泥高。污泥中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