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51/T 913-2009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号:
DB51/T 913-2009
标准名称: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3-05 - 
		 
实施日期:
2009-03-1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75.83 KB
部分标准内容:
					
					65.020.20
川省地方
DB51/T9132009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The Practices standard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techraiqe for super high yield2009-03-05发布
2009-03-10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合品成伴网ht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4栽培技术
http://foodmate.netDB51/T9132009
.++..++..
DB51/T913—2009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均刘代银樊雄伟刘基敏刘述斌http://foodmate.net1范围
水稻超高产强化裁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等操作技术。DB51/T913-2009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冬水(闲)田、菜-稻田、油-稻田及部分麦-稻两季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基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01
DB51/T277-1998
DB51/T483-2005
DB/T15790-1995
DB/T15791-1995
DB/T15792-1995
DB/T15793-1995
DB/T15794-199
DB51/T328.3-2001
NY/T496
3术语及定义
粮食种子禾谷类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规程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水稻二化测报调查规范
稻纹卷叶螺测报调查规范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无农药污染水稻病虫综合防治(IPM)技术规程肥料合理使用准测通测
3.1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riceintensificationtechniqueforsuperhighyielding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指采用旱育秧技术,主要是培育小、中苗壮,采取小中苗早栽,稀植壮株,控水强根,增穗增粒而实现超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使大面积水稻产量丘陵区达到10.5T/hm公斤、成都平原达到11.25T/hm公斤。3.2壮标准standardsof sturdyseedling叶龄:小苗2叶~3.5叶:中苗3.6叶~6叶:苗高:小苗10cm~12cm;中苗12.1cm~18cm3.3三角型栽植triangletransplanting三角形栽植是指行间错窝呈大三角形,单窝呈等边三角形栽3株、株距8-12cm的“密中有稀、稀中有密”栽植方式。
4栽培技术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分藻、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型偏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01国标二级以上的良种。
4.2育秧技术
4.2.1育秧方式
DB51/T9132009
旱地育苗按DB51/T277一1998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培育适龄(2-6叶龄)壮秧。塑料钵体软盘育苗按DB51/T483-2005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规程进行,培育适龄(2-6叶龄)壮秧。阜育秧型卓育保姆培育卓育壮秧(2-6叶龄),釉稻品种选用釉稻专用型,梗稻品选用梗稻专用型,具体操作按使用说明。
4.2.2播种技术
4.2.2.1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移栽苗龄大小确定播种期,按当地正常播期播种。4.2.2.2大田用种量
优质杂交稻种每公1215公斤。
4.2.2.3种子包衣
使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移栽型),每1kg药剂包衣稻种3kg采取“现包即播”的方法,即包衣前先将稻种放入清水中浸泡6~12小时至种子吸足水份,捞出稻种,沥去多余水份。然后将药剂倒入圆底容器中,先包种子总量的三分之二,边加种边搅拌,包好后筛取出包好的稻种,再将另外三分之一种子放入剩下的种衣剂中进行包衣,以保证包衣均匀,种子包衣后及时播种。
4.2.2.4浇足底水
播种前将苗床浇足浇透底水,使苗床0cm10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4.2.2.5播种
将包好的种子采用精播器播种或与泥土混合撒播等方式均匀播在苗床上。播种完毕覆盖细土,然后再用喷壶浇湿,最后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4.2.2.6盖膜
用竹片做弓,覆盖一层拱膜。
4.2.3苗床管理技术
4.2.3.1出苗期
保温保湿,保证出苗快而整齐,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秧苗立针现青后,即开始适时揭开膜的两端降温,膜内温度不能超过25℃。1.5叶时,每m苗床用0.5mg/kg“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要保持床面干燥,不能有积液,免生药害(施用壮秧剂的苗床不再进行化控)。4.2.3.2二叶至三叶期
膜内温度一般不超过20℃,要通风炼苗,控制土壤湿度,促进根系生长。2.5叶时,每m苗床用敌克松2g~3g稀释喷苗,防治立枯病。当叶龄达三叶时即可全部揭膜。视苗情在2.5叶时追施“断奶肥”,用尿素15g/m~20g/m,或硫酸铵50g/m兑水3kg/m~5kg/m喷施,施后喷清水洗苗,防止肥害。当土壤干燥发白时,适度补水。
4.2.3.3四至六叶期
控制秧苗徒长,促进地下部根系与地上部分葉的生长。土壤不发白,叶片不卷筒不浇水,反之在早晚适度补水。此期各地要根据当地的病虫害种类,防治2次~3次。根据苗情施追肥1次~2次。4.3大田耕整与适时早栽
4.3.1耕整方式
4.3.1.1翻耕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粑一次后保留浅水,并按一定规格(1.5m左右)开厢抱沟,沟宽20-30cm、深10-15cm,待沉泥后栽秧。4.3.1.2免耕Www.bzxZ.net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不需翻耕稻田,但要捶糊田坎防止漏水,田内按1.5-1.6m开厢理沟,沟宽20-30cm、深10-15cm,以利排水。移栽前7d~10d,在晴天进行化学除草。然后灌水泡田、施底肥待水层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DB51/T9132009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不需翻耕稻田,但要捶糊田坎防止漏水,田内按1.5-1.6m开厢理沟,沟宽20-30cm、深10-15cm,以利排水。移栽前7d~10d,在晴天进行化学除草。然后灌水泡田、施底肥待水层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4.3.2移栽种龄
4.3.2.1冬水(闲)田
移栽秧龄25-35d、叶龄2.5-4叶的秧苗。4.3.2.2早熟蔬菜(油菜)田
移栽秧龄30-40d、叶龄4-6叶的秧苗。4.4合理稀植
4.4.1三角形种植
单窝3株呈等边三角形栽培(株距6-12cm),土壤肥力或施肥水平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以30cm×35cm。土壤肥力或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移栽规格采用35cm×40cm。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提高有效穗数。
4.4.2正方形种植
行、窝距相等呈正方形栽培,肥力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30-33cm,每窝栽双株。肥力上等的冬水田,30-33cm,每窝栽1-2株。
4.4.3宽窄行栽植
宽行40-43cm,窄行23-27cm,窝距17-20cm,每窝栽单1-2株。4.5平衡施肥
4.5.1施肥种类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4.5.2施肥量
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施纯氮11-13公斤,氮、磷、钾配比2:1:1,提倡使用等量的水稻专用复合肥。
4.5.3施肥方式
氮肥中底肥、分葉肥、穗肥比例5:3.5:1.5。分肥在移栽后7-20d内分2次追施,穗肥拔节至破口期酌情施用。
4.6灌溉技术
4.6.1分前期
在水稻返青成活后至分葉前期,采取湿润灌溉或浅水(1-2cm)千湿交替灌溉。4.6.2分藥后期(无效分藥期)
采取“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分)达到每公项225~270万时排水晒田。对长势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全田总苗数达到每公180-225万时开始排水晒由:较早到达够苗期,采取多次睡田方式。晒田轻重视田间长势而定,长势旺应重晒,长势一般则轻晒。4.6.3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拔节)时,采取浅水(2cm左右)灌溉,切忌干早。4.6.4后期(灌浆结实期)
干干湿湿交替灌溉,防止断水过早。4.7除草
4.7.1中耕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期进行中耕除草。4.7.2化学除草
4.7.3结合施分藥肥,对草多的田块进行苗期化学除草,并保持水层5d~7d3
DB51/T9132009
稻苞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稻曲病等其余无防治规程的病虫害则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防治。
当全田谷粒95%黄熟时及时收获。4
http://foodmate.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川省地方
DB51/T9132009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The Practices standard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techraiqe for super high yield2009-03-05发布
2009-03-10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合品成伴网ht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4栽培技术
http://foodmate.netDB51/T9132009
.++..++..
DB51/T913—2009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均刘代银樊雄伟刘基敏刘述斌http://foodmate.net1范围
水稻超高产强化裁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等操作技术。DB51/T913-2009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冬水(闲)田、菜-稻田、油-稻田及部分麦-稻两季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基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01
DB51/T277-1998
DB51/T483-2005
DB/T15790-1995
DB/T15791-1995
DB/T15792-1995
DB/T15793-1995
DB/T15794-199
DB51/T328.3-2001
NY/T496
3术语及定义
粮食种子禾谷类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规程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水稻二化测报调查规范
稻纹卷叶螺测报调查规范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无农药污染水稻病虫综合防治(IPM)技术规程肥料合理使用准测通测
3.1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riceintensificationtechniqueforsuperhighyielding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指采用旱育秧技术,主要是培育小、中苗壮,采取小中苗早栽,稀植壮株,控水强根,增穗增粒而实现超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使大面积水稻产量丘陵区达到10.5T/hm公斤、成都平原达到11.25T/hm公斤。3.2壮标准standardsof sturdyseedling叶龄:小苗2叶~3.5叶:中苗3.6叶~6叶:苗高:小苗10cm~12cm;中苗12.1cm~18cm3.3三角型栽植triangletransplanting三角形栽植是指行间错窝呈大三角形,单窝呈等边三角形栽3株、株距8-12cm的“密中有稀、稀中有密”栽植方式。
4栽培技术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分藻、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型偏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01国标二级以上的良种。
4.2育秧技术
4.2.1育秧方式
DB51/T9132009
旱地育苗按DB51/T277一1998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培育适龄(2-6叶龄)壮秧。塑料钵体软盘育苗按DB51/T483-2005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规程进行,培育适龄(2-6叶龄)壮秧。阜育秧型卓育保姆培育卓育壮秧(2-6叶龄),釉稻品种选用釉稻专用型,梗稻品选用梗稻专用型,具体操作按使用说明。
4.2.2播种技术
4.2.2.1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移栽苗龄大小确定播种期,按当地正常播期播种。4.2.2.2大田用种量
优质杂交稻种每公1215公斤。
4.2.2.3种子包衣
使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移栽型),每1kg药剂包衣稻种3kg采取“现包即播”的方法,即包衣前先将稻种放入清水中浸泡6~12小时至种子吸足水份,捞出稻种,沥去多余水份。然后将药剂倒入圆底容器中,先包种子总量的三分之二,边加种边搅拌,包好后筛取出包好的稻种,再将另外三分之一种子放入剩下的种衣剂中进行包衣,以保证包衣均匀,种子包衣后及时播种。
4.2.2.4浇足底水
播种前将苗床浇足浇透底水,使苗床0cm10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4.2.2.5播种
将包好的种子采用精播器播种或与泥土混合撒播等方式均匀播在苗床上。播种完毕覆盖细土,然后再用喷壶浇湿,最后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4.2.2.6盖膜
用竹片做弓,覆盖一层拱膜。
4.2.3苗床管理技术
4.2.3.1出苗期
保温保湿,保证出苗快而整齐,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秧苗立针现青后,即开始适时揭开膜的两端降温,膜内温度不能超过25℃。1.5叶时,每m苗床用0.5mg/kg“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要保持床面干燥,不能有积液,免生药害(施用壮秧剂的苗床不再进行化控)。4.2.3.2二叶至三叶期
膜内温度一般不超过20℃,要通风炼苗,控制土壤湿度,促进根系生长。2.5叶时,每m苗床用敌克松2g~3g稀释喷苗,防治立枯病。当叶龄达三叶时即可全部揭膜。视苗情在2.5叶时追施“断奶肥”,用尿素15g/m~20g/m,或硫酸铵50g/m兑水3kg/m~5kg/m喷施,施后喷清水洗苗,防止肥害。当土壤干燥发白时,适度补水。
4.2.3.3四至六叶期
控制秧苗徒长,促进地下部根系与地上部分葉的生长。土壤不发白,叶片不卷筒不浇水,反之在早晚适度补水。此期各地要根据当地的病虫害种类,防治2次~3次。根据苗情施追肥1次~2次。4.3大田耕整与适时早栽
4.3.1耕整方式
4.3.1.1翻耕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粑一次后保留浅水,并按一定规格(1.5m左右)开厢抱沟,沟宽20-30cm、深10-15cm,待沉泥后栽秧。4.3.1.2免耕Www.bzxZ.net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不需翻耕稻田,但要捶糊田坎防止漏水,田内按1.5-1.6m开厢理沟,沟宽20-30cm、深10-15cm,以利排水。移栽前7d~10d,在晴天进行化学除草。然后灌水泡田、施底肥待水层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DB51/T9132009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不需翻耕稻田,但要捶糊田坎防止漏水,田内按1.5-1.6m开厢理沟,沟宽20-30cm、深10-15cm,以利排水。移栽前7d~10d,在晴天进行化学除草。然后灌水泡田、施底肥待水层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4.3.2移栽种龄
4.3.2.1冬水(闲)田
移栽秧龄25-35d、叶龄2.5-4叶的秧苗。4.3.2.2早熟蔬菜(油菜)田
移栽秧龄30-40d、叶龄4-6叶的秧苗。4.4合理稀植
4.4.1三角形种植
单窝3株呈等边三角形栽培(株距6-12cm),土壤肥力或施肥水平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以30cm×35cm。土壤肥力或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移栽规格采用35cm×40cm。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提高有效穗数。
4.4.2正方形种植
行、窝距相等呈正方形栽培,肥力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30-33cm,每窝栽双株。肥力上等的冬水田,30-33cm,每窝栽1-2株。
4.4.3宽窄行栽植
宽行40-43cm,窄行23-27cm,窝距17-20cm,每窝栽单1-2株。4.5平衡施肥
4.5.1施肥种类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4.5.2施肥量
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施纯氮11-13公斤,氮、磷、钾配比2:1:1,提倡使用等量的水稻专用复合肥。
4.5.3施肥方式
氮肥中底肥、分葉肥、穗肥比例5:3.5:1.5。分肥在移栽后7-20d内分2次追施,穗肥拔节至破口期酌情施用。
4.6灌溉技术
4.6.1分前期
在水稻返青成活后至分葉前期,采取湿润灌溉或浅水(1-2cm)千湿交替灌溉。4.6.2分藥后期(无效分藥期)
采取“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分)达到每公项225~270万时排水晒田。对长势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全田总苗数达到每公180-225万时开始排水晒由:较早到达够苗期,采取多次睡田方式。晒田轻重视田间长势而定,长势旺应重晒,长势一般则轻晒。4.6.3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拔节)时,采取浅水(2cm左右)灌溉,切忌干早。4.6.4后期(灌浆结实期)
干干湿湿交替灌溉,防止断水过早。4.7除草
4.7.1中耕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期进行中耕除草。4.7.2化学除草
4.7.3结合施分藥肥,对草多的田块进行苗期化学除草,并保持水层5d~7d3
DB51/T9132009
稻苞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稻曲病等其余无防治规程的病虫害则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防治。
当全田谷粒95%黄熟时及时收获。4
http://foodmate.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
 
- DB33/T378-2014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
 - DB33/T954-2015 浙江省3~69周岁公民体质评价
 - DBS610007-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饮料中4-甲基咪唑和2-甲基咪唑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DBJ08-1970-1998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试行)
 - DBS22013-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α-玉米赤霉烯醇 和赤霉烯酮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DB34/T1019-2009 中籼稻施肥技术规程
 - DBS22012-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动物源性食品中24种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11/T629-2009 美容服务操作规程
 - DB46/T253-2013 实验动物 五指山猪 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 DB33/T952-2014 重组竹地板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DB11/T411.12-2008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12部分: 柔道馆
 - DB22/T2586-2016 定制式活动义齿
 - DB33/T713-2008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 DB22/T2574-2016 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