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2 20:39:21
  • GB/T7713.3-2009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7713.3-2009

  • 标准名称: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英文名称: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2009-09-30
  • 实施日期:

    2010-02-01
  • 作废日期:

    2014-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7.6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32页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2-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7-05-05
  • 起草人:

    张爱霞、张钢聚、杨代庆、常虹、李燕、潘晓荣、刘春燕、沈玉兰
  • 起草单位: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
  •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科技 报告 编写 规则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7713.3-2009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GB/T7713.3-2009
本部分规定了科技报告的编写、组织、编排等要求,以利于科技报告的撰写、收集、保存、加工、组织、检索和交流利用。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型、缩微型、电子版等形式的科技报告。同一科技报告的不同载体形式,其内容和格式应一致。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科技报告可参考本规则制定本学科或领域的编写规范。
GB/T7713共分3部分:
---第1部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第2部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第3部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本部分是GB/T7713的第3部分。
本部分参考了ANSI/NISOZ39.18:2005《科技报告 编制、格式和保存》(英文版)。
本部分在科技报告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等方面与ANSI/NISOZ39.18:2005保持一致。
本部分部分代替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本部分与GB/T771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GB/T7713-1987中的科技报告部分单独列为一个标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科技报告编写规则》,修改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第3章中,将GB/T7713-1987中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无关的术语和定义去掉,增加了元数据、可扩展置标语言(XML)、文档类型格式、XSL 样式单、科技报告辑要页的定义;
---将GB/T7713-1987第3章编写要求和第4章编写格式改为第5章编排格式的部分内容;
---将GB/T7713-1987第5章前置部分、第6章主体部分、第7章附录和第8章结尾部分改为第4章组成部分和第5章编排格式;
---增加了对非印刷版科技报告的编写要求;
---增加了部分附录;
---按照GB/T1.1-2000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爱霞、张钢聚、杨代庆、常虹、李燕、潘晓荣、刘春燕、沈玉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标本发布情况为:
---GB/T7713-1987。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组成部分2
4.1 一般要求2
4.2 前置部分3
4.2.1 封面3
4.2.2 封二4
4.2.3 题名页4
4.2.4 摘要页5
4.2.5 目次页5
4.2.6 图和附表清单5
4.2.7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5
4.2.8 序或前言5
4.2.9 致谢5
4.3 主体部分5
4.3.1 一般要求5
4.3.2 引言(绪论) 5
4.3.3 正文6
4.3.4 结论6
4.3.5 建议6
4.3.6 参考文献6
4.4 结尾部分6
4.4.1 附录6
4.4.2 索引6
4.4.3 辑要页6
4.4.4 发行列表6
4.4.5 封底6
5 编排格式7
5.1 一般要求7
5.2 编号7
5.2.1 卷、册、篇编号7
5.2.2 章节编号7
5.2.3 图、表、公式编号7
5.2.4 附录编号7
5.2.5 页码7
5.3 图示和符号资料7
5.3.1 图7
5.3.2 表8
5.3.3 公式8
5.3.4 符号和缩略词8
5.4 注释9
5.5 勘误表9
5.6 书脊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科技报告结构与编排格式示例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科技报告封面页示例1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科技报告题名页示例1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科技报告辑要页示例13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科技报告DTD 和XSL 样式表示例15
参考文献2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5.2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713.3-2009
部分代替GB/T7713-1987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2009-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组成部分
一般要求
前置部分
题名页
摘要页
目次页
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序或前言
主体部分
一般要求
引言(绪论)
参考文献
结尾部分
辑要页www.bzxz.net
发行列表
编排格式
一般要求
5.2编号
卷、册、篇编号
章节编号
图、表、公式编号
附录编号
GB/T7713.3—2009
GB/T7713.3—2009
图示和符号资料
符号和缩略词
5.4注释
勘误表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科技报告结构与编排格式示例,科技报告封面页示例
科技报告题名页示例
科技报告辑要页示例…
科技报告DTD和XSL样式表示例
GB/T7713共分3部分:
第1部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一第2部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第3部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本部分是GB/T7713的第3部分。
GB/T7713.3—2009
本部分参考了ANSI/NISOZ39.18:2005《科技报告编制、格式和保存》(英文版)。本部分在科技报告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等方面与ANSI/NISOZ39.18:2005保持一致。本部分部分代替GB/T7713一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本部分与GB/T771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GB/T7713--1987中的科技报告部分单独列为一个标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科技报告编写规则》,修改了相应的英文名称;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在第3章中,将GB/T7713---1987中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无关的术语和定义去掉,增加了“元数据”、“可扩展置标语言(XML)”、“文档类型格式”、“XSL样式单”、“科技报告辑要页”的定义;
-将GB/T7713--1987第3章“编写要求”和第4章“编写格式”改为第5章“编排格式”的部分内容;
将GB/T7713一1987第5章“前置部分”、第6章“主体部分”、第7章“附录”和第8章“结尾部分”改为第4章组成部分”和第5章“编排格式”;一增加了对非印刷版科技报告的编写要求;-增加了部分附录;
按照GB/T1.1-2000的要求进行编排。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爱霞、张钢聚、杨代庆、常虹、李燕、潘晓荣、刘春燕、沈玉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标本发布情况为:GB/T7713-—1987。
GB/T7713.3—2009
科技报告是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是用于描述科学或技术研究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或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状态的文献。随着数字科研环境的出现,很多科技报告在以印刷版形式出现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以非印刷版形式传播。因此,对科技报告的编写、组织、格式等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的规范化管理、长期保存和交流利用,是非常必要的。本部分旨在为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南,为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信息机构等撰写、编排、组织、保存、揭示和共享利用科技报告提供指导。本部分规范了科技报告的构成部分、每部分的范围、显示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考虑到不同来源和类型科技报告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所描述的要素并非都是必需的,但其位置和顺序应该是统一的。本部分对科技报告封面和题名页中的书目数据元素提供了明确的指南,以便于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获取、处理、保存科技报告提供统一的描述和控制信息IV
1范围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GB/T7713.3—2009
本部分规定了科技报告的编写、组织、编排等要求,以利于科技报告的撰写、收集、保存、加工、组织、检索和交流利用。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型、缩微型、电子版等形式的科技报告。同一科技报告的不同载体形式,其内容和格式应一致。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科技报告可参考本规则制定本学科或领域的编写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771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cqvISO1000:1992)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eqvISO31-0:1992)GB3102.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GB3102.1--1993,eqvISO31-1:1992)2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GB3102.2--1993,eqvISO31-2:1992)GB3102.2
力学的量和单位(GB3102.3—1993,eqvISO31-3:1992)热学的量和单位(GB3102.4—1993,eqvISO31-4:1992)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GB3102.5-—1993,eqvISO31-5:1992)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GB3102.6--1993,eqvISO31-6:1992)声学的量和单位(GB3102.7—1993eqvISO31-7:1992)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3102.8-—1993,eqvISO31-8:1992)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3102.9—1993,eqvISO31-9:1992)GB3102.10
GB3102.11
GB3102.12
GB3102.13
GB/T6447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GB3102.10—1993,eqvISO31-10:199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1993,eqvISO31-11:1992)特征数(GB3102.12—1993,eqvISO31-12:1992)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3102.13—1993eqvISO31-13:1992)文摘编写规则
GB/T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GB/T7714--2005
GB/T11668-1989
GB/T15835--1995
GB/T16159—-1996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ISO690:1987,ISO690-2:1997NEQ)图书和其它出版物的书脊规则(neqISO6357:198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Y/T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科技报告scientificandtechnicalreport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是用于描述科学或技术研究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或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1
GB/T7713.3—2009
题状态的文献。
科技报告可基于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任何主题,包含丰富的信息,一般成系统或按顺序组织材料,帮助用户判断、评价或修改基于研究所产生的结论和建议;并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用于解释、应用或重复一项研究结果或方法。
科技报告由从事科研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撰写,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广、传播、交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并提出有关的行动建议。3.2
元数据
metadata
描述科技报告的数据,用于实现检索、管理、使用、保存等功能。注:科技报告应包含三类必备的元数据:描述元数据,如责任者、题名、关键词等;结构元数据,如图表、目次清单等;管理元数据,如软件类型、版本等。3.3
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可扩展置标语言
-种元标记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定义自已的标记,可用于描述和交换结构化数据。3.4
tdocumenttypedefinition;DTD
文档类型格式
采用XML描述科技报告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属性的一种描述规则。注1:科技报告文档类型格式主要描述①科技报告各组成元素,如图、表等,②科技报告的逻辑结构,如章节等;注2:科技报告通过建立与文档类型格式相适应的XML文档,适应数字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识别、传输和显示。3.5
XSL样式表XSLstylesheet;eXtensibleStylesheetLanguagestylesheet采用XML来实现科技报告结构化文档的显示和转换的文档。注:XSL样式表既能实现科技报告的结构化信息和顺序的显示,又能自动产生科技报告元数据,如题名、目次等;复杂的XSL样式表可满足多种需求,如描述科技报告文档的屏幕显示,科技报告的网络出版等。3.6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documentation page科技报告辑要页
由描述科技报告主要特征的元素组成,包括题名页的书目信息及摘要、关键词等。4组成部分
4.1一般要求
科技报告一般包括以下3个组成部分:a)前置部分;
b)主体部分;
c)结尾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构成及相关的元数据信息见表1。表1科技报告构成元素表
题名页
摘要页
目次页
提供题名、责任者等描述元数据信息可提供权限等管理元数据信息
提供描述元数据信息
提供关键词等描述元数据信息
结构元数据
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缩略语等注释表
序或前言
引言(绪论)
参考文献
辑要页
发行列表
图表较多时使用
表1(续)
结构元数据
符号等较多时使用
有则必备
有则必备
进行发行控制时使用
注:科技报告结构与编排格式示例见附录A。前置部分
4.2.1封面
结构元数据
描述元数据
结构元数据
结构元数据
结构元数据
提供描述和管理元数据信息
管理元数据
可提供描述元数据等信息
GB/T7713.3—2009
科技报告应有封面。封面应提供描述科技报告的主要元数据信息,一般包括下列元素:a)科技报告密级
由科技报告编写单位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提出,并按照GB/T7156-2003标识。科技报告编号
由科技报告管理机构分配的科技报告唯一标识。由于不同的管理机构通常会分配不同的报告编号,一个科技报告可能会有多个编号。科技报告编号一般置于页面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如空间允许,也可置于书脊。多卷、册、篇科技报告编号的位置应一致。
注:建议按照“组织机构代码(可设子项,用“/\分割)一年份顺序号十后缀(可选,各子项用“/”分割,如,密级/分类/载体类型/科技报告类型)”格式分配科技报告编号。为便于计算机排序处理,科技报告号中不宜包含汉字和其他特殊符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按系列连续出版,并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ISSN)时,宜将其置于封面。
国际标准书号
如有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ISBN),宜将其置于封面。分类号
一般宜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标注。同时,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UDC)的分类号。f
题名和副题名
题名用词应反映科技报告最主要的内容,并应考虑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所3
GB/T7713.3—-2009
需要的实用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可用副题名补充阐明或引申说明科技报告中的特定内容。题名和副题名宜中英文对照。
g)卷、册、篇的序号和题名
科技报告包含多卷(册、篇)时,每卷(册、篇)应有编号,并宜用副题名区别特定内容。h)责任者
对科技报告的内容和编写做出主要贡献者,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其他参与者可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列入致谢部分。
责任者姓名附注汉语拼音时,遵照GB/T16159---1996著录。i)完成机构
科技报告主要完成者所在单位的全称。完成日期
科技报告撰写完成日期,可置于出版日期之前,宜遵照YYYY-MM-DD日期格式著录。k)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出版日期宜遵照YYYY-MM-DD格式著录。资助机构
科技报告完成机构与项目资助机构不同时,宜注明资助机构的全称。合同号或其他项目编号
资助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报告宜注明资助机构分配的合同号或其他项目编号。n)特别声明
用于提醒注意发行限制要求、知识产权信息、撤换或处置说明、安全、法律等事项,也可置于封二。
项目资助机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其他信息。封面页示例见附录B。
注:对于电子版科技报告,宜在其物理载体的标签上或者使用说明(手册)等附件中注明格式信息及相关的技术要求等信息。
4.2.2封二
科技报告应有封二。封二一般标注特别声明、版权声明及其他应注明事项。4.2.3题名页
科技报告应有题名页。书目信息在封面、题名页、辑要页等不同的位置出现时,应保持一致。题名页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科技报告密级。
科技报告编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国际标准书号。
分类号。
科技报告类型。
注:如年度报告、进展报告、阶段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证报告、考察报告、观测报告、测试(检测)报告、设计报告、分析报告、实验(试验)报告、研制报告、施工报告、演示验证报告、鉴定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结题(验收)报告等。
起止日期。
科技报告所覆盖的时期范围,如年度报告所覆盖的年度。题名和和副题名。
i)卷、册、篇的序号和题名。
j)责任者。
k)完成机构。
1)完成日期。
m)出版项。
资助机构。
合同号或其他项目编号。
p)备注。
GB/T7713.3—2009
用于提醒注意某些事项,例如,审核签名、免责声明、报告与其他工作或成果的联系等。题名页示例见附录C。
4.2.4摘要页
科技报告应有中文摘要,且宜有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应包含科技报告的主要信息,一般说明相关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应尽量避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摘要的编写应遵照GB/T6447执行。科技报告应有关键词,且宜中英文对照。一般不少于3个。关键词应在科技报告中有明确的出处,反映科技报告的研究对象、学科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关键词宜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且置于摘要下方,并另起行。4.2.5目次页
科技报告应有目次页。目次页一般可自动生成。科技报告分卷(册、篇)编写时,最后一卷(册、篇)应列出全部科技报告的目次,其余卷(册、篇)可只列出本卷(册、篇)的目次,并宜列出其他各卷(册、篇)的题名。4.2.6图和附表清单
图和附表较多时,应列出图和附表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在前,应列出图序、图题和页码。附表在后,应列出表序、表题和页码。4.2.7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较多时,应汇集成表,置于插图和附表清单之后。
4.2.8序或前言
序或前言一般是责任者或他人对报告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这些内容也可在主体部分引言中说明。4.2.9致谢
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或科技报告的编写等给予帮助的组织和个人宜致谢。致谢可放在序或前言中,也可单独列出。
4.3主体部分
4.3.1一般要求
主体部分应从另页的右页开始,每章可另起页。章节编号见5.2.2。主体部分由引言(绪论)开始,描述相关的理论、方法、假设和程序等,讨论结果,阐明结论和建议,以参考文献结尾。
由于涉及的学科、选题、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写作目的等不同,主体部分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层次清晰、科学合理、文字顺畅、可读性强。4.3.2引言(绪论)
引言(绪论)应简要说明相关工作的背景、目的、范围、意义、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情况、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等,同时,可指明报告的读者对象。但不应重述或解释摘要,5
GB/T7713.3—2009
不对理论、方法、结果进行详细描述,不涉及发现、结论和建议。短篇科技报告也可用一段文字作为引言。4.3.3正文
正文是科技报告的核心部分,应完整描述相关工作的理论、方法、假设、技术、工艺、程序、参数选择等,本领域的专业读者依据这些描述应能重复调查研究过程。应对使用到的关键装置、仪表仪器、材料原料等进行描述和说明。
正文应陈述相关工作的结果,提供必要的图、表、数据资料等信息,并对其进行讨论。图、表、公式等的编排见5.3。
正文涉及的历史回顾、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宜独立成章。4.3.4结论
科技报告应有最终的、总体的结论,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可以包括同类研究的结论概述、基于当前研究结果的结论或总体结论等。结论应客观、准确、精炼。如果不能得出结论,应进行必要的讨论。4.3.5建议
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可提出一系列的行动建议、可能的解决途径、下一步开展的研究活动等。也可在结论中提出未来的建议。4.3.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置于报告主体部分的最后,宜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都要列人参考文献中。正文中未被引用但被阅读或具有补充信息的文献可作为附录列于“参考书目”中。
引文的标注方法、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7714一2005的规定执行。
4.4结尾部分
4.4.1附录
附录可汇集以下内容:
编人正文影响编排,但对保证正文的完整性又是必需的材料;由于篇幅等原因不便置于正文中的材料;一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但对本专业同行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正文中未被引用但具有补充参考价值的参考书目;一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图、表或设备、技术等的详细描述附录的编排格式见5.2.4。
4.4.2索引
索引款目应包括某一特定主题及其在报告中出现的位置信息,例如,页码、章节编号或超文本链接等。
可根据需要编制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4.4.3辑要页
辑要页格式示例见附录D。
4.4.4发行列表
科技报告接收机构或个人的完整通信地址等相关信息,可单独成页或置于封三。4.4.5封底
印刷版科技报告宜有封底。
封底可放置国际标准书号、与封面相同的密级信息、出版者的名称和地址或其他相关信息,也可为空白页。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