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 818-2004 猪用饲养隔离器

【农业行业标准(NY)】 猪用饲养隔离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4 20:43:31
- NY818-2004
- 现行
标准号:
NY 818-2004
标准名称:
猪用饲养隔离器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4-08-25 -
实施日期:
2004-09-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10.1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猪用饲养隔离器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饲养无菌猪、SPF猪仔猪的隔离器。 NY 818-2004 猪用饲养隔离器 NY818-2004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818-2004
猪用饲养隔离器
Rearingisolatorforpig
2004-08-25发布
2004-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818-200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和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畜牧兽医器械质检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SPF猪育种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继勋、钟阳和、周河、王:飞虎、任占伟I
1范围
猪用饲养隔离器
NY818—2004
本标准规定了绪用饲养隔离器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建存本标准适用于简养无菌猪,SPF猪仔猪的隔离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具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川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F包装储运图示
(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50259电(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者specialpathogenfreepig
SPF猪
一种无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猪
germ-freepig
无菌猪
经无菌剖腹手术获得的仔猪,一直饲养于隔离器内,用现有方法查不出任何外来生物体的猪3.3
隔离器
isolator
一种将微生物完全隔离.可饲养无菌动物的装置。4构造
隔离器巾下面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体、传递系统、操作系统、过滤系统、通风系统、风机、支撑结构。4.1主体
剖腹取胎手术后获得的无菌SPF仔猪生存的窄间4.2传递系统
动物、物品的进出隔离器的通路4.3操作系统
正作人员操作幕离器用的胶质手套及具与编离器主体的连接部件4.4风机
隔离器送排风所需的动力风机或供风系统4.5过滤系统
过滤进出隔离器主体的空气的系统4.6
通风系统
NY818—2004
进出隔离器上体的风门及其管道4.7支撑结构
隔离器本身的支撑及其他辅助部件5类型
隔离器可有两种类型
5.1软质隔离器
主体由柔软塑料薄膜经热合密封而成,主体空间大小随通风而变化,主体内部应有川防止猪和软塑料直接接触的围护笼具。其结构模式见图!,5
①主体:
传递系统;
操作系统:
④风机:
5.2硬软质复合型隔离器
图1软质隔离器结构模式图
?过滤系统:
-通风系统:
支撑结构。
主体由硬质、软质两部分组成。由硬质材料一体成型或经密封焊接而成的硬质部分,其空间大小不6
①—主体:
?—一传递系统:
?-—操作系统:
风机:
图2硬软质复合型隔离器结构模式图@-过滤系统;
通风系统:
支撑结构
NY818—2004
随通风面变化,应有防止动物接触软质部分和分隔动物排泄物的结构是动物活动的区域,由软塑料薄膜经热合密封构成的软质部分,其空间大小随通风而变化,是透光、观察和操作的区域两部分对接密封组成一个完整主体结构其结构模式见图26材料要求
6.1软塑料
可选用光毒、耐酸碱、耐消毒药的聚氯乙烯等产品,其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表1软塑料理化性能
适应温度
抗张强度
撕裂强度
伸长率
封口强度
透明度
气密性
6.2硬质材料
kg/unr
均勾性好,无隐性小气孔
用于隔离器的一切硬质材料,无论是硬质隔离器主体外壳、传递舱、隔离器支撑及各种辅助设备部件凡能和所饲养动物直接接触或有间接影响的必需保证材料尤毒、耐酸碱、耐消毒药、易清洗。原材料及其制备的部件不得对动物形成生物危害。可应用不锈钢、玻璃钢、硬质塑料等材料。6.3手套
无毒、耐酸碱、耐油、耐消毒药的乳胶或氯丁胶等材料制成,应能单独或组合成长臂形式。材料应质地柔软、坚韧。
6.4风机
单台隔离器选用风机应能保证连续运转3000h,保证隔离器换气次数达到20次/h以上。配套隔离器使用时,应能维持器内、外压差不小于100Pa。风机本身噪声不得高于60dB,多台隔离器共用的统一供风系统,需满足隔离器的供风相关技术要求6.5过滤材料
用于隔离器过滤系统中的过滤材料应无毒、耐酸碱、耐消毒药,组合成高效过滤器后,其性能应保证隔离器主体进出的空气洁净度均达到100级6.6其他材料
6.6.1软管类应无毒、耐酸、耐消毒药、易清洗6.6.2电设备应附合GB50259标准要求6.6.3直接引用的仪表、设备、零部件应符合隔离器整体组成及技术要求6.6.4粘合用黏胶、胶带性能要符合隔离器对密封性、无害性、牢固性的要求。3
NY818—2004
7技术要求
7.1空间大小
隔离器中动物生存活动空间大小应达到:仔猪体重<2kg,按0.07m/头计,仔猪体重≤6kg.按0.1m2/头让,高度≥50cm总面积不小」0.36m27.2外观质量
7.2.1通体平整、光滑、无粗尖锐处、无断裂11及明显注压和模压花纹7.2.2隔离器整体坚固,有良好移动性7.3环境指标
隔离器主体内环境指标见表2
表2环境指标
换气次数
气流速度
压强梯度
空气洁净度
落下菌数
气密性
7.4温、湿度
20次/h
猪活动空问范围内0.1m/~0.2m/%隔离器1体内,外压差100Pa~1501a隔离器主体内100级,动物未进入时无菌检出:排风山排出气体100级无菌检出
除送排风口外,十体不应有漏气处隔离器本身不具有调控(除非特殊配置)其主体内部空气温、湿度的能力,主体内空气温、湿度是随外界环境空气温、湿度状态而变动的,与外环境相比具有增温、降湿效应。使用猪用饲养隔离器时,主体内空气温、湿度变化范围需控制在16℃33℃、40%~70%范围内7.5传递系统
进出通道最小口径≥29cm,具有灭菌用可开闭专门通路。操作中,应能保证断绝主体内外气体的直接交流。
7.6手套
从隔离器主体伸出的操作部分长度不短于60cm,手套壁最大内径不小于16cm,最小内径不小于8cm,配置数量、形状及位置要便于实际操作,8试验方法
8.1外观质量用用测方法
8.2空间大小和手套等有长度测量要求的用计量尺实测8.3技术要求中隔离器气密性测定见附录A8.4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风速测定见附录138.5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主风道风速测定见附录(。8.6技术要求中隔离器换气次数测定见附录D8.7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见附录E8.8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噪声测定见附录F8.9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空气洁净度检测见附录G4
8.10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落下菌数检测见附录H9型式检验
9.1出厂检验
9.1.1每台隔离器均需按技术要求进行出检验,附上合格证方可出厂9.1.2材料及辅助部件以进检验和供货方质保单为准。9.2型式检验
9.2.1型式检验项目同出厂检验
9.2.2有下列情况需进行型式检验一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材料变换时;一用户对产品质量有重人异议时;技术监督部门需进行监察时。
9.2.3抽样方法。每批隔离器随机抽取3台进行检验NY8182004
9.2.4判定规则。不符合技术要求中任何一项指标即判为不合格;若3台均有同一缺陷,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标志、包装、存放
10.1标志
10.1.1产品包装物上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规格、制造厂名称、地址、商标、生产日期。10.1.2产品合格证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规格、检验员姓名或代号、检验日期。10.2包装
包装应确保出厂至运到用户安装前产品的安全。产品放于抗压箱中,并按GB191规定注明包装储运图示
10.3贮存
避免露天放置,防止受潮。免费标准bzxz.net
NY818-2004
A.1测定条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气密性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A.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Pa~1500Pa.测量误差为土.0Pa的微压表。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白然对比检定A.3测定方法
使用压差法,按附录E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所述方法,测定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之后,将隔离器全部进、出风口尽可能严密堵塞住,关闭风机,过10h后,再次测定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比较前、后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异。若隔离器器内、外气压差的下降值低于初始观测值的50%,则可认为该隔离器气密性达标。如上观测一般至少应重复3次。6
B.1测定条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风速测定
NY818-2004
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心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B.2
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B.3测定方法
B.3.1测点设置
可设置9个测点,必须保证隔离器内各个角落与中心处均有测点,B.3.2仪器安装
将风速仪的传感器送人隔离器内,安置在测点处,导线通过传递舱导出(注意密封不漏气),与指示记录部分相连。
B.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若只有套仪器观测多个测点处的风速,可使用定点流动观测方法。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般至少应重复3次。NY818--2004
C.1测定条件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主风道风速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止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连续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C.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于+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C.3测定方法
C.3.1测点设置
主风道指送风门正对的延伸线所构成的气流的通道,该延伸线可依风口截面形状扫描成长圆柱体或长方体,在此空间内出于气流直吹,有一部分很可能成为高风速区,故称之为主风道。在主风道上,从送风口开始每间距10cm(或15cm、20cm)设一测点。C.3.2仪器安装
将风速仪的传感器送人器内,导线通过传递舱导出(注意密封不滞气),与指示记录部分相连。C.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若只有套仪器观测多个测点处的风速,则可使用定点流动观测方法观测。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一般至少应重复3次3
D.1测定条件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换气次数测定
NY818—-2004
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索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连续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D.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于+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D.3测定方法
D.3.1测点设置
测点设置在隔离器外排风口断面中心处D.3.2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般至少应重复3次
D.3.3计算方法
式中:
隔离器换气量Q=3600×元××
(圆形风)
Q=3600×S×u
隔离器换气次数N=Q/V
排风口断面半径,单位为米(m):S一排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出风口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Q
换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V-
一器内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一换气次数,单位为次每小时(次/h)(矩形风山)
NY818-2004
E.1测定条件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一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行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E.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Pa~500Pa、测量误差为1.0Pa的微压表,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白然对比检定。E.3测定方法
E.3.1测点设置
测点设于隔离器内中心点处(负压下可设3个测点:隔离器内靠近送风口处:附离器内中心点处:隔离器内靠近排风口处)。
E.3.2仪器安装
将气管一端管口置于隔离器内测点处,另-端气管口通过传递舱(注意密封不漏气)导出隔离器外与微压表动压口相连(负压下将气管一端管口置于隔离器内测点处,另一端气管口通过传递舱导出隔离器外,与微压表静压口相连)。E.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各类仪器说明书进行。一般至少应重复观测3次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818-2004
猪用饲养隔离器
Rearingisolatorforpig
2004-08-25发布
2004-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818-200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和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畜牧兽医器械质检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SPF猪育种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继勋、钟阳和、周河、王:飞虎、任占伟I
1范围
猪用饲养隔离器
NY818—2004
本标准规定了绪用饲养隔离器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建存本标准适用于简养无菌猪,SPF猪仔猪的隔离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具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川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F包装储运图示
(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50259电(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者specialpathogenfreepig
SPF猪
一种无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猪
germ-freepig
无菌猪
经无菌剖腹手术获得的仔猪,一直饲养于隔离器内,用现有方法查不出任何外来生物体的猪3.3
隔离器
isolator
一种将微生物完全隔离.可饲养无菌动物的装置。4构造
隔离器巾下面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体、传递系统、操作系统、过滤系统、通风系统、风机、支撑结构。4.1主体
剖腹取胎手术后获得的无菌SPF仔猪生存的窄间4.2传递系统
动物、物品的进出隔离器的通路4.3操作系统
正作人员操作幕离器用的胶质手套及具与编离器主体的连接部件4.4风机
隔离器送排风所需的动力风机或供风系统4.5过滤系统
过滤进出隔离器主体的空气的系统4.6
通风系统
NY818—2004
进出隔离器上体的风门及其管道4.7支撑结构
隔离器本身的支撑及其他辅助部件5类型
隔离器可有两种类型
5.1软质隔离器
主体由柔软塑料薄膜经热合密封而成,主体空间大小随通风而变化,主体内部应有川防止猪和软塑料直接接触的围护笼具。其结构模式见图!,5
①主体:
传递系统;
操作系统:
④风机:
5.2硬软质复合型隔离器
图1软质隔离器结构模式图
?过滤系统:
-通风系统:
支撑结构。
主体由硬质、软质两部分组成。由硬质材料一体成型或经密封焊接而成的硬质部分,其空间大小不6
①—主体:
?—一传递系统:
?-—操作系统:
风机:
图2硬软质复合型隔离器结构模式图@-过滤系统;
通风系统:
支撑结构
NY818—2004
随通风面变化,应有防止动物接触软质部分和分隔动物排泄物的结构是动物活动的区域,由软塑料薄膜经热合密封构成的软质部分,其空间大小随通风而变化,是透光、观察和操作的区域两部分对接密封组成一个完整主体结构其结构模式见图26材料要求
6.1软塑料
可选用光毒、耐酸碱、耐消毒药的聚氯乙烯等产品,其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表1软塑料理化性能
适应温度
抗张强度
撕裂强度
伸长率
封口强度
透明度
气密性
6.2硬质材料
kg/unr
均勾性好,无隐性小气孔
用于隔离器的一切硬质材料,无论是硬质隔离器主体外壳、传递舱、隔离器支撑及各种辅助设备部件凡能和所饲养动物直接接触或有间接影响的必需保证材料尤毒、耐酸碱、耐消毒药、易清洗。原材料及其制备的部件不得对动物形成生物危害。可应用不锈钢、玻璃钢、硬质塑料等材料。6.3手套
无毒、耐酸碱、耐油、耐消毒药的乳胶或氯丁胶等材料制成,应能单独或组合成长臂形式。材料应质地柔软、坚韧。
6.4风机
单台隔离器选用风机应能保证连续运转3000h,保证隔离器换气次数达到20次/h以上。配套隔离器使用时,应能维持器内、外压差不小于100Pa。风机本身噪声不得高于60dB,多台隔离器共用的统一供风系统,需满足隔离器的供风相关技术要求6.5过滤材料
用于隔离器过滤系统中的过滤材料应无毒、耐酸碱、耐消毒药,组合成高效过滤器后,其性能应保证隔离器主体进出的空气洁净度均达到100级6.6其他材料
6.6.1软管类应无毒、耐酸、耐消毒药、易清洗6.6.2电设备应附合GB50259标准要求6.6.3直接引用的仪表、设备、零部件应符合隔离器整体组成及技术要求6.6.4粘合用黏胶、胶带性能要符合隔离器对密封性、无害性、牢固性的要求。3
NY818—2004
7技术要求
7.1空间大小
隔离器中动物生存活动空间大小应达到:仔猪体重<2kg,按0.07m/头计,仔猪体重≤6kg.按0.1m2/头让,高度≥50cm总面积不小」0.36m27.2外观质量
7.2.1通体平整、光滑、无粗尖锐处、无断裂11及明显注压和模压花纹7.2.2隔离器整体坚固,有良好移动性7.3环境指标
隔离器主体内环境指标见表2
表2环境指标
换气次数
气流速度
压强梯度
空气洁净度
落下菌数
气密性
7.4温、湿度
20次/h
猪活动空问范围内0.1m/~0.2m/%隔离器1体内,外压差100Pa~1501a隔离器主体内100级,动物未进入时无菌检出:排风山排出气体100级无菌检出
除送排风口外,十体不应有漏气处隔离器本身不具有调控(除非特殊配置)其主体内部空气温、湿度的能力,主体内空气温、湿度是随外界环境空气温、湿度状态而变动的,与外环境相比具有增温、降湿效应。使用猪用饲养隔离器时,主体内空气温、湿度变化范围需控制在16℃33℃、40%~70%范围内7.5传递系统
进出通道最小口径≥29cm,具有灭菌用可开闭专门通路。操作中,应能保证断绝主体内外气体的直接交流。
7.6手套
从隔离器主体伸出的操作部分长度不短于60cm,手套壁最大内径不小于16cm,最小内径不小于8cm,配置数量、形状及位置要便于实际操作,8试验方法
8.1外观质量用用测方法
8.2空间大小和手套等有长度测量要求的用计量尺实测8.3技术要求中隔离器气密性测定见附录A8.4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风速测定见附录138.5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主风道风速测定见附录(。8.6技术要求中隔离器换气次数测定见附录D8.7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见附录E8.8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噪声测定见附录F8.9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空气洁净度检测见附录G4
8.10技术要求中隔离器内落下菌数检测见附录H9型式检验
9.1出厂检验
9.1.1每台隔离器均需按技术要求进行出检验,附上合格证方可出厂9.1.2材料及辅助部件以进检验和供货方质保单为准。9.2型式检验
9.2.1型式检验项目同出厂检验
9.2.2有下列情况需进行型式检验一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材料变换时;一用户对产品质量有重人异议时;技术监督部门需进行监察时。
9.2.3抽样方法。每批隔离器随机抽取3台进行检验NY8182004
9.2.4判定规则。不符合技术要求中任何一项指标即判为不合格;若3台均有同一缺陷,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标志、包装、存放
10.1标志
10.1.1产品包装物上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规格、制造厂名称、地址、商标、生产日期。10.1.2产品合格证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规格、检验员姓名或代号、检验日期。10.2包装
包装应确保出厂至运到用户安装前产品的安全。产品放于抗压箱中,并按GB191规定注明包装储运图示
10.3贮存
避免露天放置,防止受潮。免费标准bzxz.net
NY818-2004
A.1测定条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气密性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A.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Pa~1500Pa.测量误差为土.0Pa的微压表。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白然对比检定A.3测定方法
使用压差法,按附录E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所述方法,测定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之后,将隔离器全部进、出风口尽可能严密堵塞住,关闭风机,过10h后,再次测定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比较前、后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异。若隔离器器内、外气压差的下降值低于初始观测值的50%,则可认为该隔离器气密性达标。如上观测一般至少应重复3次。6
B.1测定条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风速测定
NY818-2004
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心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B.2
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B.3测定方法
B.3.1测点设置
可设置9个测点,必须保证隔离器内各个角落与中心处均有测点,B.3.2仪器安装
将风速仪的传感器送人隔离器内,安置在测点处,导线通过传递舱导出(注意密封不漏气),与指示记录部分相连。
B.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若只有套仪器观测多个测点处的风速,可使用定点流动观测方法。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般至少应重复3次。NY818--2004
C.1测定条件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主风道风速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止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连续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C.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于+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C.3测定方法
C.3.1测点设置
主风道指送风门正对的延伸线所构成的气流的通道,该延伸线可依风口截面形状扫描成长圆柱体或长方体,在此空间内出于气流直吹,有一部分很可能成为高风速区,故称之为主风道。在主风道上,从送风口开始每间距10cm(或15cm、20cm)设一测点。C.3.2仪器安装
将风速仪的传感器送人器内,导线通过传递舱导出(注意密封不滞气),与指示记录部分相连。C.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若只有套仪器观测多个测点处的风速,则可使用定点流动观测方法观测。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一般至少应重复3次3
D.1测定条件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换气次数测定
NY818—-2004
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气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索的所有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连续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D.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05m/s~5m/s、仪器的最小检测量为0.05m/s、测量误差优于+5%满量程的热球式风速仪。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自然对比检定D.3测定方法
D.3.1测点设置
测点设置在隔离器外排风口断面中心处D.3.2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仪器灵敏度高,指针(或数码管示的数字)难以静止在某数值处不动,可连续观测记录10个~30个读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点处风速值。如上观测-般至少应重复3次
D.3.3计算方法
式中:
隔离器换气量Q=3600×元××
(圆形风)
Q=3600×S×u
隔离器换气次数N=Q/V
排风口断面半径,单位为米(m):S一排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出风口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Q
换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V-
一器内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一换气次数,单位为次每小时(次/h)(矩形风山)
NY818-2004
E.1测定条件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隔离器内、外气压差测定
一隔离器组装全部完成,整个系统试运行48h后,或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之中显示气密性、隔离器内、外压差以及送、排风量均已达标;一决定隔离器外环境因素的所行设施、系统均处于稳定正常运行之中;一隔离器内无动物,室内除检测员以外无其他任何人员,E.2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0Pa~500Pa、测量误差为1.0Pa的微压表,在观测前,应按仪器使用规定送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有条件也可进行白然对比检定。E.3测定方法
E.3.1测点设置
测点设于隔离器内中心点处(负压下可设3个测点:隔离器内靠近送风口处:附离器内中心点处:隔离器内靠近排风口处)。
E.3.2仪器安装
将气管一端管口置于隔离器内测点处,另-端气管口通过传递舱(注意密封不漏气)导出隔离器外与微压表动压口相连(负压下将气管一端管口置于隔离器内测点处,另一端气管口通过传递舱导出隔离器外,与微压表静压口相连)。E.3.3观测步骤
仪器使用方法须遵照各类仪器说明书进行。一般至少应重复观测3次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NY 814-2004 新杨褐壳蛋鸡配套系
- 下一篇: NY/T 33-2004 鸡饲养标准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