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934-2005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

【电子行业标准(SJ)】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00:01:56
- SJ20934-2005
- 现行
标准号:
SJ 20934-2005
标准名称: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1-18 -
实施日期:
2006-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3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论证、研制和使用。 SJ 20934-2005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 SJ20934-2005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0134
SJ20934--2005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for automatedcommand system of the airborn force2006-01-18 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景晨、褚孔统、宋建宇、苏世强、徐迈、王淑梅、冯秀。iikAoNikAca
SJ209342005
1范围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论证、研制和使用。2引用文件
SJ20934-2005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别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们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JB79A—1994厢式车通用规范
GJB151A-1997军川设备和分系统磁发射和感度要求GJB152A一1997军川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感度测量GJB 322A-1998
军用计算机通用规范
GJB367A一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GJB368A一1994装备维修性通用人纲GJB438A-1997武器系统软件开发文档GJB439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JB450A一2004装备可靠性1.作通用要求GJB870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GJB877A
GJB1149
GJB1372
GJB1379
GJB 1389
GJB1893
GJB2786
GJB2873
1997指挥自动化通用信息交换用代码白动化指挥系统检验、验收规则装中车辆通川规范
军用汽车的颜色与涂层要求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指挥自动化系统报义交换格式
武器系统软件开发
军事准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GJB2932与图形设备会话的接II(CGI)功能描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标准化1作规定》2004年2月「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义处理条例》1992年3月中央年委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牢队标号规定》199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车总参谋部3要求
3.1系统结构
根据牢降兵现行编制体制、所担负的作俄任务和特点,牢降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中空降作战集团指挥所及军、师、州一级指挥中心和营连两级指挥站及1兵信息系统构成,实施基地指挥和机动指挥任务个降指挥口动化系统的结构如下:a)空降作战集团指挥自动化系统:SJ20934—2005
b)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c)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d)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e)空降乒营级指挥站:
f)空降乒连级指挥站:
g)l:兵借息系统。
3.2系统任务
3.2.1基本任务
3.2.1.1担负空降兵全方位机动作战时保障各级指挥员实施有效的空降作战指挥和控制。3.2.1.2满足空降兵空降作战指挥控制的实际需要,确保用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后提高作战、指挥、协同和快速部署的效能,形成整体作哦能力,同时确保部队在遂行任务时与上级、友邻利加强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互连、正通3.2.1.3保障各级指挥员执行配合正而部队作战、登陆作战、夺取岛、应急部署、快速增援、特种空降作战、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3.2.1.4辅助各级指挥机关担负日常战备勤务的组织和指探挥。3.2.2各级系统任务
3.2.2.1空降作战集团指挥门动化系统空降作战集团指挥自动化系统通常部兴在线地区,应满是地而机动和机降的要求,能与联合作战指挥所或其他军兵种协同配合,主要完成牢降作战集团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2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地而固定式和机动车载式。地面固定式建设于空降兵驻地,扣负口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机动个载式主要完成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3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按墅战个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于完成日常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战时间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负贵完成空降兵师的空降作哦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
3.2.2.4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按野个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于完成旧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作,俄时可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要设备可以拆卸使个降背负使用,负质成个降的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5空降兵营级指挥站
空降兵营指挥站按野战车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完成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战时可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主要设备可以拆卸便于伞降背负使用,负责究成空降兵营的空降作战的词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6空降兵连级指站
空降兵连级指挥站采用背负和于持设备配置,叫以伞降方式使用。主要负责空降兵连的空降作战指挥控制任务。
3.2.2.7土兵信息系统
:贝信思系统由个用手持式电池供电计算机、手无线电台和买盔品小器等成,用子空降分队或排班,负责向上级系统1报情况和侦察信息。3.3系统组成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根据系统的级别和任务般山以下十个功能分系统组成:a)指挥控制分系统:
i KAoNi KAca-
b)情报侦察与监视分系统:
c)火力协调/野战炮兵分系统:d)野战防空分系统:
e)通值分系统:
f)定位定向分系统:
g)政工、届勤、装备保障分系统。3.4系统基本功能
3.4.1文电处理功能
SJ209342005
3.4.1.1应配置统的文字处现软件,具有汉字文电的起草、编辑、发送、接收、输出等功能!3.4.1.2文电格式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军用公文格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的作战文书格式。
3.4.1.3具有图、文、表混编辑功能。3.4.1.4文电交换格式应符合GJB1893的要求。3.4.1.5能按优先级(特急、加急、想)和密级(绝密、机密、秘密)进行文电发送、接收和处理。不允许丢失电文、错投、压报。文电接收经确认后能门动生成执,并能自动标注收发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叫执,应能自动追踪文电下落。3.4.1.6文电系统应具有数据管理功能,提供对存储在数据库的文电进行检索、更新的于段3.4.1.7能够对文电用户权限的等级实施控制和分配。3.4.2图形处理功能
3.4.2.1提供各种军用标号态势图形的绘制、编辑、存储、传输、显小的功能。军队标号的使用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车队标号规定》。3.4.2.2能按索图、比例尺、地名、图幅编码、地理范围、文件名等多种方式调用系列比例尺的全车制式像系图、久量图以及BMP格式的特种图。3.4.2.3应具有图1.量算功能,可量算任一点的坐标、高程,两点或多点之间的距离、高差、通视性、多点连线间的闭合区域的而积。3.4.2.4态势信息和态势说明应以标准图形格式进行交换,态势信息的传递应符合GJB877A-1997的要求。
3.4.2.5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图形数据库的图形数据应基于CGM(计算机图形元文件)方式,应符合GJB2932的规定,具有可编辑性、可移植性和可交换性。3.4.2.6能显小一维、三维电了地图。3.4.3数据库管理功能
3.4.3.1数据库应具有安全保密保扩措施,提供终端识别、用广身份验证、操作权限分配和审计功能。3.4.3.2应具有信息完整性和正确性检否功能。提供对数据进行整理、存档和备份于段;提供日志和跟踩段,出现软、件政障能及时恢复3.4.3.3系统升级时不应影响存储数据的有效性。3.4.3.4应提供关健调检索、条件个询、个文检索等信息检索方式。3.4.4情报、态势处理功能
3.4.4.1应能及时收集、综介处理、分析、判断、1报和通报有关战区和主要作方间的各类情报信息,包括战区战场环境、政情、我情、各种战场侦察情报、战区雷达空情、战场定位信息和日标识别信息等,采用情报融合技术和辅助决策技术,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和敌我态势图。3.4.4.2应能小美俄区俄场态势,叫对战场发展进行模拟和预测。3.4“应具有处理气象、地形、政我双方态势和战勤借息,提供牢降场选择等能力。3.4.铺动决策功能
SJ20934--2005
3.4.5.1根据上级意图、首长决心和受领的作战任务,辅助指挥员和各业务参谋人员制定空降作战方案和计划,战前准备计划、方案的生成与管理,战役、战术模拟,评估、优选空降作战的作战方案。3.4.5.2辅助拟定各种空降作俄命令利协间保障计划,并能迅速、准确、安全、靠地逐级或越级下达部队。
3.4.5.3辅助制定协同动作计划和协同保障计划,有效组织与参战诸军兵种(运输航空兵、支援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陆军、海个等)的协同,保障作战信息的互连互通。3.4.5.4保障平时作战管理,辅助作战值班管理及抢险救灾、应急出动等准备。3.4.6战场指挥功能
3.4.6.1提供远程通信和逐级、越级指挥的手段,保障牢降反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投入改后作战部队之间的远程信息传递和越级指挥。3.4.6.2监督命令执行,实时掌握有关战区的战场信息,及时掌握战情的发展,并能根据需要辅助指挥员调整空降作战方案。
3.4.6.3辅助完成空降作战的人员集结、物资搜寻、对空引导等任务。3.4.6.4辅助组织实施空降作战训练、模拟演练和效果评估。3.4.7通信保障功能
3.4.7.1应具有多种通信于段,完成系统内/外的话音和数据传输。3.4.7.2系统应具有信息安全保密和-定的电子对抗能力。3.5分系统功能
3.5.1指挥控制分系统
3.5.1.1能够通过文电、话音等手段接收1级的指示命令:确定和显示部队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所属部(分)队实施逐级或越级指挥。3.5.1.2可辅助制定空降作战方案和计划,包括地面战斗行动计划、空中输送计划、摩托化开进计划、铁路输送计划、协同计划、火力支援计划、通信保障计划、地面战斗行动计划等,并能对作战计划进行优化及模拟评估。
3.5.1.3及时接收、处理、分发、存储、显示各类情报信息,包括战区战场环境、敌情、我情、各种战场侦察情报、战区雷达空情、战场定位信息和国标识别信息等,采用情报融合技术和辅助技术,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利敌我态势图。保障空降作战地域内各指挥要素、保障要素、战斗要素对态势理解的致性。
能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
3.5.1.5能统计空降人员集结、空投物资搜寻情况及战果、战况和人员伤情况3.5.1.6平时能究成作战俏班管理等功能。3.5.2情报侦察与监视分系统
3.5.2.1接收上级情况通报,并向有关分系统和部队提供情报和情况通报。3.5.2.2组织部器战场侦察,下达侦察指示。3.5.2.3及时收集战场情报,进行综合处理。3.5.2.4控制和监视侦察设备的运行,获取日标的属性、位罩、方位、图像等信息3.5.3火力协调/野战炮兵分系统3.5.3.1保障炮兵指挥员执行首长和级指挥机关下达的作哦任务,组织指挥和协调所属队实时揽供火力支援。
3.5.3.2辅助拟制作战预案和计划,进行作战方案评估、优选,提出使用炮兵及火力协调的建议,辅助生成战斗文书,完成作战数据统计、计算。3.5.3.3可对敌情、我情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存储、检索、传输和显示。3.5.3.4能对打日标进行打效果观测、评及炸点分布预测。4
HiiKAoNiKAca
SJ20934--2005
3.5.3.5能进行炮乒火力分配、威胁估计、射击诸元计算、测地计算、1标及阵地定位计算和弹药消耗量计算与统计。
3.5.4野战防空分系统
3.5.4.1接收上级防牢指挥与协同要求,能实施对所属防空部队的集中、分散和越级作战指摔,并对部队防空作战行动实施监控。
3.5.4.2根据战场空情及战场环境,能进行态势分析、战术计算,辅助拟制防空作战计划、生成战斗文书,提出防牢兵力部署和火力运用建议及与其他兵种组织战场野战防空协同建议等。3.5.4.3能同时接收多个情报源发送的牢情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具有月标识别、显示航迹和月标参数的能力。
3.5.4.4根据牢情信息,进行旧标威胁估计和防空火力分配。3.5.5通信分系统
3.5.5.1应能保障空降兵部队在基地和墅战条件下,应能进行各级指挥、控制、协同、情报报知及与后方的通信联络。
3.5.5.2应具存与1级系统的通信能力。3.5.5.3应具有与友邻各部队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保障空降兵部队与友邻及协同部队的协同通信。3.5.5.4应具有通借网络组织管理、频率规划和战场频谱管理监测能力。3.5.6定位定向分系统
3.5.6.1应能具有快速定位,完成各战斗单元的位置确定利1报功能。3.5.6.2应具有利用战场定位定向设备及侦察探测手段实现空降人员的快速集结和统计上报功能。3.5.6.3应具有空降物资(按种类、标号)快速定位、定向、搜寻和统计上报功能。3.5.6.4应具有火炮的定位及基准射向赋了、日标测量等功能。3.5.7政工、后勤、装备保障分系统3.5.7.能接收级的命令和指示。3.5.7.2可辅助拟制后勤、装备保障决心建议,生成各类后勤、装备保障计划,进行后勤、装备保障的统计和计算。
3.5.7.3能及时处理与传递后勤、装备保障信息,保证首长随时学握后勤和装备情况,实施后勤利装备保障和指挥,控制与协调各类物资和装备计划的实施。3.5.7.4根据作俄进程和部队物资装备损耗情况,能及时拟制质续补给计划和后续补给中请,并能根据空投物资装备收集情况,进行物资装备的统计和分发。3.5.7.5能辅助政工人员进行政治动员、乒源补充、心理战,拟制政治动员令等政1.文书。3.6信息处理
3.6.1基本要求
系统设计和研制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技术体制和应用接口。各分系统之间应实现用门接口、系统管理、信息格式、数据格式的统。3.6.2硬件要求
硬件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a)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模块化特性,可按需要方便的组合:b)设备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接口应避循调家军用标准或有关行业车用标准:d)车载计算机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符合GJB322A一1998的初级加固、加固或加固要求。3.6.3软件要求
软件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SJ20934-2005
a)通用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应提供灵活可靠的应用编程接口,以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b)软件开发应符合GJB2786的规定:c)软件文档编制应符合GJB438A-1997的规定;d)软件质量保证应符合GJB439的规定。3.7装载平台
系统的装载平台应满足野战条件和机降(伞降)要求,根据作战使用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的电子设备装载平台,一般选用厢式车辆、越野车辆、方舱和轻型装甲车。厢式车辆装载平台应符合GJB79A-—1994的规定方舱装载平台应符合GJB870的规定。装甲车装载平台应符合GJB1372的规定。3.8机动性和运输性
机动式系统的机动性和运输性应满足如下要求:a)所有设备采用轻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和野战加固的结构,便于携行机动、快速拆装组合,适应机降、伞降和背负伞降的要求;b)装载平台(含设备)的重量和尺寸符合空降兵主战运输机(运八一C、伊尔76飞机)的空投和装载要求:
c)背负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外形适应牢降人员携行,背负设备单件量不超过8kg;d)车载设备必要时能够下车背负,独立.工作的设备单件重量不超过15kg:e)系统载车在三级公路上,按车速30km/h行驶时,系统仍正常T.作。3.9系统重组、升降级能力
系统应有如下重组、升降级能力:a)系统具有越级指挥能力;
b)装车主要设备可以下车背负,实施战场指挥;c)系统具有重组、替换和升级、功能降级使用的技术手段。3.10系统撤收展开时间
系统撤收展开时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系统撤收展开时间包括:a)单车展开撤收时间;
b)站点展开撤收时间:
c)指挥所展开撤收时间;
d)系统展开撤收时间。
本条规定的项不适用固定式指挥自动化系统。3.11系统覆盖范围
系统覆盖范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系统覆盖范围应包括:a)探测预警范围:
b)指挥控制范围;
c)其他。
3.12情报处理
情报处理性能具体指标出产品规范规定。情报处理性能应也括:a)情报处理范围;
b)情报获取于段和种类;
c)标种类;
d)容量;
niKAoNi KAca-
e)密度:
f)处理精度;
g)月标识别速度。
3.13定位定向
定位定向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定位定向性能应包括:a)定位定向精度;
b)初始定位定向时间;
c)定位定向数据更新速率;
d)空投物资搜寻时间
e)人员集结时间。
3.14指挥引导
指挥引导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指挥引导性能应包括:a)对空叫导处理精度;
b)引导结算密度;
c)引导成功概率。
3.15时延
系统时延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时延性能应包括:a)技侦情报时延;
b)部队侦察情报时延;
c)空情时延;
d)辅助决策响应时间;
e文件资料检索时间。
3.16可靠性
3.16.1系统的可靠性大纲
承制方应按GJB450A-2004的规定制定和实施具体系统的靠性保证大纲。3.16.2可靠性定性要求
SJ20934--2005
3.16.2.1在系统难以规定定量指标和验证方法情况下,应规定定性要求和验收准则。可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发现薄弱环节,采用工程保证,生产质量保证等措施,降低致命故障发生的概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3.16.2.2系统中的重要或易损设备及部件应有几余或切换能力。3.16.2.3系统中局部发生故障时应有降级运行能力。3.16.3可靠性定量要求
3.16.3.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平均故障问隔时间应符合各系统可靠性指标。3.16.3.2有效度(或利用率)E
在规定条件下,当任务需要时,系统处于可使用状态的概率,系统有效度应大于或等于0.99,即:E
式中:
-有效度(或称利用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h;
平均修复时间,h。
MTBF+MTTR
(1)
SJ209342005
3.17维修性
3.17.1维修性大纲
承制方应按照GJB368A—1994中4.5规定维修性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并按此进行维修性设计。3.17.2系统维修性定性要求
3.17.2.1系统维修性定性要求应符合GJB368A一1994中4.5有关规定。3.17.2.2系统应具有检测监控能力。3.17.2.3系统应具有容错排错能力。3.17.2.4系统中凡是要检查、维护、分解或修理的部分,都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3.17.2.5优先选用标准化的设备和工具;提高设备及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化程度: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使更换和单独测试:系统和设备应有必要的防止差错和提高维修效率的标记:应具有在维修时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措施。
3.17.2.6系统或设备的检测诊断应准确、迅速和简使。3.17.2.7应重视系统中关键设备的可修复性。3.17.2.8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使系统在运行中尽量减少预防性维修等要求,并降低维修技能要求。3.17.2.9应考虑维修时人机工程的要求。3.17.3系统维修性的定量要求
3.17.3.1系统维修性的定量要求应符合GJB368A一1994第3章的有关规定。定量时间指标均不含供应和行政管理延误的时间。免费标准bzxz.net
3.17.3.2平均预防维修时间M,
系统每次预防维修(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有计划地更换设备或部件,校正,检修等)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系统平均预防维修时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3.17.3.3平均修复时间M(或MTTR)排除故障所需实际修复时间的平均值(指在某维修级别时)。系统平均修复时间应小于或等于0.5h。3.17.3.4预防维修周期(MTBMmt)系统某级预防维修之间规定的使用时间,即相邻两次预防维修的平均间隔时间。系统预防维修周期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3.17.3.5维修费用指标
常用年平均维修费用,即系统在规定使用时间内的年平均维修费用与平均工作年数的比值。系统维修费用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3.18电磁兼容性
3.18.1应根据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及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总体、分系统及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3.18.2制定系统方案时,应符合系统使用环境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设计措施应根据安装布置使用场合进行论证、设计和应用。3.18.3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JB1389的规定,最低限度极限值应符合GJB151A一1997的有关要求。
3.18.4应对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论证和试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试验项目及方法按GJB152A一1997的规是进行,合格后方前纳入系统。3.18.5用于控制系统电磁下扰的抑制措施应不危及人身及系统安全,并且不得降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19安全保密性
3.19.1基本原则
根插各级各类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密级、特点、使用环境的开放程度、用广要求等具体情况,论证和制定系统安全保密方案,经有关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并应按合同要求验收合格后,系统方可现场安装8
i KAoNi KAca-
试运行。
3.19.2有限授权原则
有限授权原则如下:
SJ20934—2005
a)对接触系统的各种人员,按其职责划定必要的最小授权范围,用技术和行政手段有效地阻正其越权行为并记录其越权范围;
b)对系统每一种资源规定明确的使用权限,用技术及行政措施阻止一切越权使用行为;c)确定每一用户在其授权范围内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3.19.3全面确认原则
全面确认原则应包括:
a)对职责授权、使用授权进行确认;b)对采集数据的合法性进行确认;c)对输入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确认;d)对信息处理的正确性进行确认;e)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进行确认。3.20抗毁性
3.20.1系统中的主要指挥单元的主要功能应具有穴余度设计,必要时可以相互接替。3.20.2系统应具有在必要时的功能降级运行和重新组合的能力。3.20.3系统应便于掩蔽防护和伪装,并应具有防止敌人进行探测的措施。3.20.4应采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为备份和补充。应具有加、解密和抗干扰措施。3.20.5应具有电子对抗的能力,下扰、摧毁或降低敌方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效能。3.21使用性
3.21.1系统应进行使用性设计,满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灵活的要求。3.21.2系统在规定条件下,按战术技术要求能迅速开通工作。3.21.3系统的开设和撤收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应少、时间应短、人员应少,对操作者的训练时问应短。大型设备应使于安装和拆卸。
3.21.4在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所选用的设备应小型、轻量和低功耗。3.22外观状况与颜色
系统中所有电子装备及具载体外观状况应满足野战条件下的机动和使用要求;汽车、方舱、装甲车的颜色与涂覆应符合GJB1379的规定3.23人机工程
3.23.1应采用人机功效学的设计准则和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与研制,应符合GJB2873的有关要求。3.23.2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惠系统中各类使用人员各自特点,做好人机界面设计。3.24系统使(试)用的要求
3.24.1对用户的要求
对用广的要求如下:
a)系统用户应经过充分的技术学习和培训,熟悉系统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b)进行使用阶段的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工作。记录和分析系统的故障及失效;c)应熟悉有关的测试仪器,管理好有关的备品备件。3.24.2使用中的维护和器材要求使用中的维护和器材要求包括:a)改善现场的环境条件:
b)加强维修力量,提高维修水平,执行有关的维修保障规章制度;9
SJ20934-2005
c)保证所需的备品备件的及时有计划的供应。3.24.3.对承制方的要求
对承制方的要求应该包括如下内容:a)对用广提供必要的培训;
b)制定操作规程;
C)编制维修手册(含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维护维修程序等);d)对系统现场使用进行跟踪服务;e)对交付使用的系统应有试用期及保修期的规定。3.25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应满足如下要求:
a)系统工作温度:-10℃~50℃,系统存温度:-40℃~60℃;b)系统关键设备具有抗震动、抗冲击、防盐雾、防霉菌、防砂尘、防淋雨能力;c)系统关键设备能够防水、防雷电;d)系统在海拨4000m高度能正常工作。e)系统设备的冲击与振动应满足装载平台和野战环境要求:f)背负设备开伞和着陆能抗147m/s的冲击力,车载设备抗294m/s2的冲击力。3.26电源适应性
机动式系统电源适应性应为:
a)系统以电池、载车发电和油机供电为主,同时提供市电交流电电源接口:b)市电95V~264V,频率:(50Hz/60Hz)±3Hz:c)设备供电采用直流供电:
d)装载平台配置蓄电池组,在没有市电和车辆不能供电时,满足系统设备工作30min以上;e)在电源额定值变化+10%的范围内,车载设备和使携设备应能满足性能要求;f)连接器采用军用航空连接器。10
ni 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SJ20934--2005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for automatedcommand system of the airborn force2006-01-18 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景晨、褚孔统、宋建宇、苏世强、徐迈、王淑梅、冯秀。iikAoNikAca
SJ209342005
1范围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通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空降兵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论证、研制和使用。2引用文件
SJ20934-2005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别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们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JB79A—1994厢式车通用规范
GJB151A-1997军川设备和分系统磁发射和感度要求GJB152A一1997军川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感度测量GJB 322A-1998
军用计算机通用规范
GJB367A一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GJB368A一1994装备维修性通用人纲GJB438A-1997武器系统软件开发文档GJB439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JB450A一2004装备可靠性1.作通用要求GJB870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GJB877A
GJB1149
GJB1372
GJB1379
GJB 1389
GJB1893
GJB2786
GJB2873
1997指挥自动化通用信息交换用代码白动化指挥系统检验、验收规则装中车辆通川规范
军用汽车的颜色与涂层要求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指挥自动化系统报义交换格式
武器系统软件开发
军事准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GJB2932与图形设备会话的接II(CGI)功能描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标准化1作规定》2004年2月「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义处理条例》1992年3月中央年委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牢队标号规定》199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车总参谋部3要求
3.1系统结构
根据牢降兵现行编制体制、所担负的作俄任务和特点,牢降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中空降作战集团指挥所及军、师、州一级指挥中心和营连两级指挥站及1兵信息系统构成,实施基地指挥和机动指挥任务个降指挥口动化系统的结构如下:a)空降作战集团指挥自动化系统:SJ20934—2005
b)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c)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d)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e)空降乒营级指挥站:
f)空降乒连级指挥站:
g)l:兵借息系统。
3.2系统任务
3.2.1基本任务
3.2.1.1担负空降兵全方位机动作战时保障各级指挥员实施有效的空降作战指挥和控制。3.2.1.2满足空降兵空降作战指挥控制的实际需要,确保用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后提高作战、指挥、协同和快速部署的效能,形成整体作哦能力,同时确保部队在遂行任务时与上级、友邻利加强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互连、正通3.2.1.3保障各级指挥员执行配合正而部队作战、登陆作战、夺取岛、应急部署、快速增援、特种空降作战、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3.2.1.4辅助各级指挥机关担负日常战备勤务的组织和指探挥。3.2.2各级系统任务
3.2.2.1空降作战集团指挥门动化系统空降作战集团指挥自动化系统通常部兴在线地区,应满是地而机动和机降的要求,能与联合作战指挥所或其他军兵种协同配合,主要完成牢降作战集团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2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军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地而固定式和机动车载式。地面固定式建设于空降兵驻地,扣负口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机动个载式主要完成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3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师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按墅战个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于完成日常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战时间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负贵完成空降兵师的空降作哦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
3.2.2.4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空降兵团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按野个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于完成旧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作,俄时可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要设备可以拆卸使个降背负使用,负质成个降的空降作战的计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5空降兵营级指挥站
空降兵营指挥站按野战车载方式设计,平时在驻地用」完成常战备和战前准备等工作,战时可机降(伞降)到作战地域使用,主要设备可以拆卸便于伞降背负使用,负责究成空降兵营的空降作战的词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等任务。3.2.2.6空降兵连级指站
空降兵连级指挥站采用背负和于持设备配置,叫以伞降方式使用。主要负责空降兵连的空降作战指挥控制任务。
3.2.2.7土兵信息系统
:贝信思系统由个用手持式电池供电计算机、手无线电台和买盔品小器等成,用子空降分队或排班,负责向上级系统1报情况和侦察信息。3.3系统组成
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根据系统的级别和任务般山以下十个功能分系统组成:a)指挥控制分系统:
i KAoNi KAca-
b)情报侦察与监视分系统:
c)火力协调/野战炮兵分系统:d)野战防空分系统:
e)通值分系统:
f)定位定向分系统:
g)政工、届勤、装备保障分系统。3.4系统基本功能
3.4.1文电处理功能
SJ209342005
3.4.1.1应配置统的文字处现软件,具有汉字文电的起草、编辑、发送、接收、输出等功能!3.4.1.2文电格式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军用公文格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的作战文书格式。
3.4.1.3具有图、文、表混编辑功能。3.4.1.4文电交换格式应符合GJB1893的要求。3.4.1.5能按优先级(特急、加急、想)和密级(绝密、机密、秘密)进行文电发送、接收和处理。不允许丢失电文、错投、压报。文电接收经确认后能门动生成执,并能自动标注收发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叫执,应能自动追踪文电下落。3.4.1.6文电系统应具有数据管理功能,提供对存储在数据库的文电进行检索、更新的于段3.4.1.7能够对文电用户权限的等级实施控制和分配。3.4.2图形处理功能
3.4.2.1提供各种军用标号态势图形的绘制、编辑、存储、传输、显小的功能。军队标号的使用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车队标号规定》。3.4.2.2能按索图、比例尺、地名、图幅编码、地理范围、文件名等多种方式调用系列比例尺的全车制式像系图、久量图以及BMP格式的特种图。3.4.2.3应具有图1.量算功能,可量算任一点的坐标、高程,两点或多点之间的距离、高差、通视性、多点连线间的闭合区域的而积。3.4.2.4态势信息和态势说明应以标准图形格式进行交换,态势信息的传递应符合GJB877A-1997的要求。
3.4.2.5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图形数据库的图形数据应基于CGM(计算机图形元文件)方式,应符合GJB2932的规定,具有可编辑性、可移植性和可交换性。3.4.2.6能显小一维、三维电了地图。3.4.3数据库管理功能
3.4.3.1数据库应具有安全保密保扩措施,提供终端识别、用广身份验证、操作权限分配和审计功能。3.4.3.2应具有信息完整性和正确性检否功能。提供对数据进行整理、存档和备份于段;提供日志和跟踩段,出现软、件政障能及时恢复3.4.3.3系统升级时不应影响存储数据的有效性。3.4.3.4应提供关健调检索、条件个询、个文检索等信息检索方式。3.4.4情报、态势处理功能
3.4.4.1应能及时收集、综介处理、分析、判断、1报和通报有关战区和主要作方间的各类情报信息,包括战区战场环境、政情、我情、各种战场侦察情报、战区雷达空情、战场定位信息和日标识别信息等,采用情报融合技术和辅助决策技术,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和敌我态势图。3.4.4.2应能小美俄区俄场态势,叫对战场发展进行模拟和预测。3.4“应具有处理气象、地形、政我双方态势和战勤借息,提供牢降场选择等能力。3.4.铺动决策功能
SJ20934--2005
3.4.5.1根据上级意图、首长决心和受领的作战任务,辅助指挥员和各业务参谋人员制定空降作战方案和计划,战前准备计划、方案的生成与管理,战役、战术模拟,评估、优选空降作战的作战方案。3.4.5.2辅助拟定各种空降作俄命令利协间保障计划,并能迅速、准确、安全、靠地逐级或越级下达部队。
3.4.5.3辅助制定协同动作计划和协同保障计划,有效组织与参战诸军兵种(运输航空兵、支援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陆军、海个等)的协同,保障作战信息的互连互通。3.4.5.4保障平时作战管理,辅助作战值班管理及抢险救灾、应急出动等准备。3.4.6战场指挥功能
3.4.6.1提供远程通信和逐级、越级指挥的手段,保障牢降反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投入改后作战部队之间的远程信息传递和越级指挥。3.4.6.2监督命令执行,实时掌握有关战区的战场信息,及时掌握战情的发展,并能根据需要辅助指挥员调整空降作战方案。
3.4.6.3辅助完成空降作战的人员集结、物资搜寻、对空引导等任务。3.4.6.4辅助组织实施空降作战训练、模拟演练和效果评估。3.4.7通信保障功能
3.4.7.1应具有多种通信于段,完成系统内/外的话音和数据传输。3.4.7.2系统应具有信息安全保密和-定的电子对抗能力。3.5分系统功能
3.5.1指挥控制分系统
3.5.1.1能够通过文电、话音等手段接收1级的指示命令:确定和显示部队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所属部(分)队实施逐级或越级指挥。3.5.1.2可辅助制定空降作战方案和计划,包括地面战斗行动计划、空中输送计划、摩托化开进计划、铁路输送计划、协同计划、火力支援计划、通信保障计划、地面战斗行动计划等,并能对作战计划进行优化及模拟评估。
3.5.1.3及时接收、处理、分发、存储、显示各类情报信息,包括战区战场环境、敌情、我情、各种战场侦察情报、战区雷达空情、战场定位信息和国标识别信息等,采用情报融合技术和辅助技术,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利敌我态势图。保障空降作战地域内各指挥要素、保障要素、战斗要素对态势理解的致性。
能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
3.5.1.5能统计空降人员集结、空投物资搜寻情况及战果、战况和人员伤情况3.5.1.6平时能究成作战俏班管理等功能。3.5.2情报侦察与监视分系统
3.5.2.1接收上级情况通报,并向有关分系统和部队提供情报和情况通报。3.5.2.2组织部器战场侦察,下达侦察指示。3.5.2.3及时收集战场情报,进行综合处理。3.5.2.4控制和监视侦察设备的运行,获取日标的属性、位罩、方位、图像等信息3.5.3火力协调/野战炮兵分系统3.5.3.1保障炮兵指挥员执行首长和级指挥机关下达的作哦任务,组织指挥和协调所属队实时揽供火力支援。
3.5.3.2辅助拟制作战预案和计划,进行作战方案评估、优选,提出使用炮兵及火力协调的建议,辅助生成战斗文书,完成作战数据统计、计算。3.5.3.3可对敌情、我情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存储、检索、传输和显示。3.5.3.4能对打日标进行打效果观测、评及炸点分布预测。4
HiiKAoNiKAca
SJ20934--2005
3.5.3.5能进行炮乒火力分配、威胁估计、射击诸元计算、测地计算、1标及阵地定位计算和弹药消耗量计算与统计。
3.5.4野战防空分系统
3.5.4.1接收上级防牢指挥与协同要求,能实施对所属防空部队的集中、分散和越级作战指摔,并对部队防空作战行动实施监控。
3.5.4.2根据战场空情及战场环境,能进行态势分析、战术计算,辅助拟制防空作战计划、生成战斗文书,提出防牢兵力部署和火力运用建议及与其他兵种组织战场野战防空协同建议等。3.5.4.3能同时接收多个情报源发送的牢情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具有月标识别、显示航迹和月标参数的能力。
3.5.4.4根据牢情信息,进行旧标威胁估计和防空火力分配。3.5.5通信分系统
3.5.5.1应能保障空降兵部队在基地和墅战条件下,应能进行各级指挥、控制、协同、情报报知及与后方的通信联络。
3.5.5.2应具存与1级系统的通信能力。3.5.5.3应具有与友邻各部队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保障空降兵部队与友邻及协同部队的协同通信。3.5.5.4应具有通借网络组织管理、频率规划和战场频谱管理监测能力。3.5.6定位定向分系统
3.5.6.1应能具有快速定位,完成各战斗单元的位置确定利1报功能。3.5.6.2应具有利用战场定位定向设备及侦察探测手段实现空降人员的快速集结和统计上报功能。3.5.6.3应具有空降物资(按种类、标号)快速定位、定向、搜寻和统计上报功能。3.5.6.4应具有火炮的定位及基准射向赋了、日标测量等功能。3.5.7政工、后勤、装备保障分系统3.5.7.能接收级的命令和指示。3.5.7.2可辅助拟制后勤、装备保障决心建议,生成各类后勤、装备保障计划,进行后勤、装备保障的统计和计算。
3.5.7.3能及时处理与传递后勤、装备保障信息,保证首长随时学握后勤和装备情况,实施后勤利装备保障和指挥,控制与协调各类物资和装备计划的实施。3.5.7.4根据作俄进程和部队物资装备损耗情况,能及时拟制质续补给计划和后续补给中请,并能根据空投物资装备收集情况,进行物资装备的统计和分发。3.5.7.5能辅助政工人员进行政治动员、乒源补充、心理战,拟制政治动员令等政1.文书。3.6信息处理
3.6.1基本要求
系统设计和研制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技术体制和应用接口。各分系统之间应实现用门接口、系统管理、信息格式、数据格式的统。3.6.2硬件要求
硬件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a)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模块化特性,可按需要方便的组合:b)设备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接口应避循调家军用标准或有关行业车用标准:d)车载计算机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符合GJB322A一1998的初级加固、加固或加固要求。3.6.3软件要求
软件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SJ20934-2005
a)通用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应提供灵活可靠的应用编程接口,以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b)软件开发应符合GJB2786的规定:c)软件文档编制应符合GJB438A-1997的规定;d)软件质量保证应符合GJB439的规定。3.7装载平台
系统的装载平台应满足野战条件和机降(伞降)要求,根据作战使用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的电子设备装载平台,一般选用厢式车辆、越野车辆、方舱和轻型装甲车。厢式车辆装载平台应符合GJB79A-—1994的规定方舱装载平台应符合GJB870的规定。装甲车装载平台应符合GJB1372的规定。3.8机动性和运输性
机动式系统的机动性和运输性应满足如下要求:a)所有设备采用轻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和野战加固的结构,便于携行机动、快速拆装组合,适应机降、伞降和背负伞降的要求;b)装载平台(含设备)的重量和尺寸符合空降兵主战运输机(运八一C、伊尔76飞机)的空投和装载要求:
c)背负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外形适应牢降人员携行,背负设备单件量不超过8kg;d)车载设备必要时能够下车背负,独立.工作的设备单件重量不超过15kg:e)系统载车在三级公路上,按车速30km/h行驶时,系统仍正常T.作。3.9系统重组、升降级能力
系统应有如下重组、升降级能力:a)系统具有越级指挥能力;
b)装车主要设备可以下车背负,实施战场指挥;c)系统具有重组、替换和升级、功能降级使用的技术手段。3.10系统撤收展开时间
系统撤收展开时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系统撤收展开时间包括:a)单车展开撤收时间;
b)站点展开撤收时间:
c)指挥所展开撤收时间;
d)系统展开撤收时间。
本条规定的项不适用固定式指挥自动化系统。3.11系统覆盖范围
系统覆盖范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系统覆盖范围应包括:a)探测预警范围:
b)指挥控制范围;
c)其他。
3.12情报处理
情报处理性能具体指标出产品规范规定。情报处理性能应也括:a)情报处理范围;
b)情报获取于段和种类;
c)标种类;
d)容量;
niKAoNi KAca-
e)密度:
f)处理精度;
g)月标识别速度。
3.13定位定向
定位定向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定位定向性能应包括:a)定位定向精度;
b)初始定位定向时间;
c)定位定向数据更新速率;
d)空投物资搜寻时间
e)人员集结时间。
3.14指挥引导
指挥引导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指挥引导性能应包括:a)对空叫导处理精度;
b)引导结算密度;
c)引导成功概率。
3.15时延
系统时延性能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时延性能应包括:a)技侦情报时延;
b)部队侦察情报时延;
c)空情时延;
d)辅助决策响应时间;
e文件资料检索时间。
3.16可靠性
3.16.1系统的可靠性大纲
承制方应按GJB450A-2004的规定制定和实施具体系统的靠性保证大纲。3.16.2可靠性定性要求
SJ20934--2005
3.16.2.1在系统难以规定定量指标和验证方法情况下,应规定定性要求和验收准则。可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发现薄弱环节,采用工程保证,生产质量保证等措施,降低致命故障发生的概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3.16.2.2系统中的重要或易损设备及部件应有几余或切换能力。3.16.2.3系统中局部发生故障时应有降级运行能力。3.16.3可靠性定量要求
3.16.3.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平均故障问隔时间应符合各系统可靠性指标。3.16.3.2有效度(或利用率)E
在规定条件下,当任务需要时,系统处于可使用状态的概率,系统有效度应大于或等于0.99,即:E
式中:
-有效度(或称利用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h;
平均修复时间,h。
MTBF+MTTR
(1)
SJ209342005
3.17维修性
3.17.1维修性大纲
承制方应按照GJB368A—1994中4.5规定维修性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并按此进行维修性设计。3.17.2系统维修性定性要求
3.17.2.1系统维修性定性要求应符合GJB368A一1994中4.5有关规定。3.17.2.2系统应具有检测监控能力。3.17.2.3系统应具有容错排错能力。3.17.2.4系统中凡是要检查、维护、分解或修理的部分,都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3.17.2.5优先选用标准化的设备和工具;提高设备及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化程度: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使更换和单独测试:系统和设备应有必要的防止差错和提高维修效率的标记:应具有在维修时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措施。
3.17.2.6系统或设备的检测诊断应准确、迅速和简使。3.17.2.7应重视系统中关键设备的可修复性。3.17.2.8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使系统在运行中尽量减少预防性维修等要求,并降低维修技能要求。3.17.2.9应考虑维修时人机工程的要求。3.17.3系统维修性的定量要求
3.17.3.1系统维修性的定量要求应符合GJB368A一1994第3章的有关规定。定量时间指标均不含供应和行政管理延误的时间。免费标准bzxz.net
3.17.3.2平均预防维修时间M,
系统每次预防维修(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有计划地更换设备或部件,校正,检修等)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系统平均预防维修时间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3.17.3.3平均修复时间M(或MTTR)排除故障所需实际修复时间的平均值(指在某维修级别时)。系统平均修复时间应小于或等于0.5h。3.17.3.4预防维修周期(MTBMmt)系统某级预防维修之间规定的使用时间,即相邻两次预防维修的平均间隔时间。系统预防维修周期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3.17.3.5维修费用指标
常用年平均维修费用,即系统在规定使用时间内的年平均维修费用与平均工作年数的比值。系统维修费用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3.18电磁兼容性
3.18.1应根据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及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总体、分系统及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3.18.2制定系统方案时,应符合系统使用环境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设计措施应根据安装布置使用场合进行论证、设计和应用。3.18.3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JB1389的规定,最低限度极限值应符合GJB151A一1997的有关要求。
3.18.4应对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论证和试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试验项目及方法按GJB152A一1997的规是进行,合格后方前纳入系统。3.18.5用于控制系统电磁下扰的抑制措施应不危及人身及系统安全,并且不得降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19安全保密性
3.19.1基本原则
根插各级各类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密级、特点、使用环境的开放程度、用广要求等具体情况,论证和制定系统安全保密方案,经有关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并应按合同要求验收合格后,系统方可现场安装8
i KAoNi KAca-
试运行。
3.19.2有限授权原则
有限授权原则如下:
SJ20934—2005
a)对接触系统的各种人员,按其职责划定必要的最小授权范围,用技术和行政手段有效地阻正其越权行为并记录其越权范围;
b)对系统每一种资源规定明确的使用权限,用技术及行政措施阻止一切越权使用行为;c)确定每一用户在其授权范围内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3.19.3全面确认原则
全面确认原则应包括:
a)对职责授权、使用授权进行确认;b)对采集数据的合法性进行确认;c)对输入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确认;d)对信息处理的正确性进行确认;e)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进行确认。3.20抗毁性
3.20.1系统中的主要指挥单元的主要功能应具有穴余度设计,必要时可以相互接替。3.20.2系统应具有在必要时的功能降级运行和重新组合的能力。3.20.3系统应便于掩蔽防护和伪装,并应具有防止敌人进行探测的措施。3.20.4应采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为备份和补充。应具有加、解密和抗干扰措施。3.20.5应具有电子对抗的能力,下扰、摧毁或降低敌方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效能。3.21使用性
3.21.1系统应进行使用性设计,满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灵活的要求。3.21.2系统在规定条件下,按战术技术要求能迅速开通工作。3.21.3系统的开设和撤收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应少、时间应短、人员应少,对操作者的训练时问应短。大型设备应使于安装和拆卸。
3.21.4在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所选用的设备应小型、轻量和低功耗。3.22外观状况与颜色
系统中所有电子装备及具载体外观状况应满足野战条件下的机动和使用要求;汽车、方舱、装甲车的颜色与涂覆应符合GJB1379的规定3.23人机工程
3.23.1应采用人机功效学的设计准则和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与研制,应符合GJB2873的有关要求。3.23.2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惠系统中各类使用人员各自特点,做好人机界面设计。3.24系统使(试)用的要求
3.24.1对用户的要求
对用广的要求如下:
a)系统用户应经过充分的技术学习和培训,熟悉系统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b)进行使用阶段的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工作。记录和分析系统的故障及失效;c)应熟悉有关的测试仪器,管理好有关的备品备件。3.24.2使用中的维护和器材要求使用中的维护和器材要求包括:a)改善现场的环境条件:
b)加强维修力量,提高维修水平,执行有关的维修保障规章制度;9
SJ20934-2005
c)保证所需的备品备件的及时有计划的供应。3.24.3.对承制方的要求
对承制方的要求应该包括如下内容:a)对用广提供必要的培训;
b)制定操作规程;
C)编制维修手册(含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维护维修程序等);d)对系统现场使用进行跟踪服务;e)对交付使用的系统应有试用期及保修期的规定。3.25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应满足如下要求:
a)系统工作温度:-10℃~50℃,系统存温度:-40℃~60℃;b)系统关键设备具有抗震动、抗冲击、防盐雾、防霉菌、防砂尘、防淋雨能力;c)系统关键设备能够防水、防雷电;d)系统在海拨4000m高度能正常工作。e)系统设备的冲击与振动应满足装载平台和野战环境要求:f)背负设备开伞和着陆能抗147m/s的冲击力,车载设备抗294m/s2的冲击力。3.26电源适应性
机动式系统电源适应性应为:
a)系统以电池、载车发电和油机供电为主,同时提供市电交流电电源接口:b)市电95V~264V,频率:(50Hz/60Hz)±3Hz:c)设备供电采用直流供电:
d)装载平台配置蓄电池组,在没有市电和车辆不能供电时,满足系统设备工作30min以上;e)在电源额定值变化+10%的范围内,车载设备和使携设备应能满足性能要求;f)连接器采用军用航空连接器。10
ni 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T11402-2009 光纤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规范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