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1586.2-2008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商检行业标准(SN)】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06:02:30
- SN/T1586.2-2008
- 现行
标准号:
SN/T 1586.2-2008
标准名称: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9-04 -
实施日期:
2009-03-16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58 M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586.2—2008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avastanoi pyphaseolicola(Burkholder)Gardan etall2008-09-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03-16实施
本部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鹏、崔铁军、廖芳、刘跃庭、冯洁、王金成本部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586.2—2008
1范围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SN/T1586.2—2008
SN/T1586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uastanoipv.phaseolicola)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进出境菜豆(Phaseolusvulgaris)、大豆(Glycinemax)等的植物种子中菜豆晕疫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2原理
2.1病菌分类地位和重要特征
菜豆晕疫病(Haloblightof beans)是菜豆、大豆等豆科植物上的严重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uastanoipv.phaseolicola)。菜豆晕疫病菌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菌门(Gracilicutes),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单胞,杆状,直或微弯,革兰氏阴性,极鞭单生或多生,能运动,无鞘,无孢子,一般大小(0.5um~1.0um)×(0.4um~~1.5um),代谢呼吸型,化能有机营养型,接触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氧化酶阴性。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
2.2鉴定原理
菜豆晕疫病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寄主范围、传播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作为制定本检疫鉴定标准的依据。
3仪器、用具
——生物显微镜;
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
—小型电动粉碎机;
恒温培养箱;
一离心机;
—PCR仪;
—电泳设备;
一凝胶成像系统;
一其他常规实验室设备、器具及试剂。4主要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PCR反应体系用水双蒸水。其他试剂比如各种溶液、缓冲液和培养基都是检测方法特有的,都应按附录要求准备。商品化试剂参见其使用说明。
双氧水(3%),蛋白陈,酵母粉,硫酸镁(MgSO,·7H,O),蔗糖(C12Hz2O),磷酸氢二钾(K,HPO,),琼脂多聚蛋白陈,甘油,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盐酸,冰乙酸,磷酸二氢钾(KH,PO).磷酸氢二钠(NaH,PO,),琼脂糖,溴化乙锭,TaqDNA聚合酶,10XPCR缓冲液,dNTP(2.5mmol/Leach),溴酚蓝,二甲苯青FF,2ooobpMarker。1
SN/T1586.2—2008
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D-甘露醇戊二酸盐。生化鉴定试纸条:氧化酶试纸条。5检疫鉴定方法及步骤
5.1病原菌的分离
5.1.1植株分离方法
5.1.1.1种植观察
将待测的种子种植于温室或实验室的育苗钵中,每一育苗钵种植2粒种子,每份种子样品种植不少于3000粒,生长环境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70%,种子出苗1周后开始观察。发生病害的典型症状为种植期间有发病的幼苗,叶片表现为褪色花叶型,有萎為的情况。若观察到有典型症状的发生,则采集可疑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5.1.1.2病叶中病原菌的分离
用灭菌剪刀剪取病叶上的病斑,用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min,无菌水清洗三次,然后将其移至灭菌培养血上,加5滴~6滴无菌水,用灭菌镊子将病斑夹碎,使病组织液溶于无菌水中。用接种环蘸取该液,在选择性培养基(MSP,见附录B)上划线,每一一处理做三个平血(规格直径为90mm,下同),28℃恒温培养48h。5.1.2种子分离方法
选取待测菜豆种子150g.用75%酒精浸泡1min,无菌水清洗三次,在无菌环境中晾干;将种子放人经灭菌处理的小型电动粉碎机中破碎(或将晾干的种子放人灭菌纸袋中,用锤子砸碎),之后装人一灭菌的大三角瓶中,加灭菌水200mL,4℃振荡过夜;取浸出液进行差速离心,1000r/min离心10min,弃沉淀,取上清液再进行8000r/min的离心10min,之后将沉淀用2mL无菌水稀释;取稀释液1ml再进行系列浓度的稀释,分别为1/10.1/100.1/1000,1/10000,1/100000:将每个浓度的稀释液在MSP培养基平皿上进行涂布,10uL/平血,每个浓度做三个平皿。培养皿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48h。
5.2可疑菌株的分离纯化
根据附录B中菌落在MSP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挑取可疑的单个菌落,在523或金氏B培养基上连续转接2次~3次,可得到纯化后的分离菌。对可疑菌株进行下一步骤。5.3革兰氏染色
对可疑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用牙签挑取菌落放在载玻片上与3%氢氧化钾(KOH)液滴搅拌,然后慢慢拉出,有拉丝现象的为革兰氏阴性菌,无拉丝现象的一般为革兰氏阳性菌对可疑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可用革兰氏染色试剂进行简单染色观察菌体形状。若可疑菌株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且菌体形状为杆状,则进行下一步骤(见5.4)。否则排除可疑菌落。
5.4生化指标初筛检测
对可疑菌株进行以下四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能够符合生化指标(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D-甘露醇阴性,戊二酸盐阴性)的菌株,则进行下一步骤(见5.5)。否则排除可疑菌落。5.5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特异性引物P1/P2对可疑菌株进行PCR检测,用菜豆晕疫病菌标准菌株作阳性对照,用非菜豆晕疫病菌的植物病原细菌作阴性对照·用水作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阳性对照扩增片段大小为0.5kb的单带的前提下,可疑菌株扩增结果与阳性对照一致,可判断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具体实验步骤和试剂配置见附录C。6结果判定
若分离的细菌菌株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与描述相符、符合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结果和菌体2
SN/T1586.2—2008
形状为杆状、符合5.4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子生物学检测为阳性,可以判定检出菜豆晕疫病菌。
菌株保存
分离并最终鉴定为菜豆晕疫病菌的菌株应转接到试管斜面上,经登记和经手人签字后置于4℃左右低温冰箱中保存,定期(30d~60d)转接,以防止病菌死亡;必要时冻干后长期保存。3
SN/T1586.2—200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相关资料A.1英文名
Haloblightofbeans
A.2学名
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A.3分布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摩洛哥,罗德里格斯岛,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赞比亚,津巴布韦,印度,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也门,澳天利亚,斐济,新西兰,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群岛,马提民克,圣文森特,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中国(黑龙江)。A.4寄主范围
菜豆(Phaseolusuulgaris)、大豆(Glycinemaa)、豌豆(Pisumsatiuum)、绿豆(Vignaradiata)、木豆(Cajanuscajan)、多花菜豆(Phaseoluscoccineus)、月豆(Phaseoluslunatus),葛(Puerarialobata)、野葛(Puerariathunbergiana),慧豆(Vignaunguiculata)、桑橙(Macroptiliumatropurpureum)、Glycinejavanica,Glycine wightiiA.5传播方式
菜豆晕疫病菌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则通过风雨、灌溉传播。附录B
(规范性附录)
SN/T1586.2—2008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常用的培养基配方B.1金氏B培养基
蛋白陈20g.甘油10g.硫酸镁(MgSO.·7H,O)1.5g,磷酸氢二钾(K,HPO,)1.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调整pH值至7.2121℃湿热灭菌20min。B.2523培养基
蛋白陈8g,酵母粉4g.硫酸镁(MgSO·7H,O)0.3g,蔗糖(C12H22Ou)10g,磷酸氢二钾(K,HPO)2g,琼脂18g,水(HO)1000mL。调整pH值至7.0~7.1.121℃湿热灭菌20min。B.3MSP培养基
蛋白陈5g,硫酸镁(MgSO,·7H,O)0.025g,蔗糖(CizH22Om)20g,磷酸氢二钾(K,HPO4)0.5g,琼脂20g,水(HzO)1000mL。调整pH值至7.2~7.4,121℃湿热灭菌20min,之后冷却到45℃加人下列经过细菌滤膜过滤的试剂:放线菌酮(100mg/mL.用75%的甲醇溶解)头孢氨芋(10mg/mL,用水溶解)万古霉素(10mg/mL,用水溶解)溴百里酚蓝(15mg/mL,用95%的酒精溶液溶解)B.4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2mL
菜豆晕疫病菌在MSP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边缘整齐的黄色菌落,48h菌落直径在1mm~1.5mm,典型的特征是生长期间有浅蓝色色素产生,366nm紫外光下观察有蓝色荧光,并扩散到培养基中。
B.5普通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菜豆晕疫病菌在523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黄绿色菌落,48h菌落直径在1mm~1.5mm(随转接代数增加,菌株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边缘整齐,典型的特征是生长期间有浅黄绿色素产生,并扩散到培养基中。
菜豆晕疫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523培养基类似,但菌落颜色较523稍浅5
SN/T1586.2—200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的PCR检测方法C.1试剂制备
C.1.1TAE电泳缓冲液(50X储存液,pH约8.5):242gTris碱,57.1mL冰乙酸.37.5gNaEDTA·2Hz0加H,O至1L,
用时蒸馏水稀释50倍。
C.1.2TE缓冲液:
1ommol/LTris·Cl.pH8.0.
1mmol/LEDTApH8.0
2PCR反应模板制备
可直接用培养的菌株稀释成菌悬液(>10°CFU/mL)作为PCR反应模板。3定性PCR检测
检测引物
P1:5*-AGCTTCTCCTCAAAACACCTGCP2:5'-TGTTCGCCAGAGGCAGTCATG
(扩增产物0.5kb)
C.3.2PCR反应体系(30μL)
10XPCR缓冲液
dNTP(2.5mmol/Leach)
引物P1(10mmol/L)
引物P2(10mmol/L)
Taq(5 U/μL)
模板DNA
C.3.3PCR反应程序免费标准bzxz.net
94℃/3min;94℃/30s;60℃/30s;72℃/40s;38循环;72℃/5min:4℃。C.3.4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成像仪下进行分析并拍照,记录实验结果。1)可按《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中的方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后可用TE缓冲液溶解,一20℃保存。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avastanoi pyphaseolicola(Burkholder)Gardan etall2008-09-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03-16实施
本部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鹏、崔铁军、廖芳、刘跃庭、冯洁、王金成本部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586.2—2008
1范围
菜豆晕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SN/T1586.2—2008
SN/T1586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uastanoipv.phaseolicola)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进出境菜豆(Phaseolusvulgaris)、大豆(Glycinemax)等的植物种子中菜豆晕疫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2原理
2.1病菌分类地位和重要特征
菜豆晕疫病(Haloblightof beans)是菜豆、大豆等豆科植物上的严重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uastanoipv.phaseolicola)。菜豆晕疫病菌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菌门(Gracilicutes),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单胞,杆状,直或微弯,革兰氏阴性,极鞭单生或多生,能运动,无鞘,无孢子,一般大小(0.5um~1.0um)×(0.4um~~1.5um),代谢呼吸型,化能有机营养型,接触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氧化酶阴性。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
2.2鉴定原理
菜豆晕疫病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寄主范围、传播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作为制定本检疫鉴定标准的依据。
3仪器、用具
——生物显微镜;
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
—小型电动粉碎机;
恒温培养箱;
一离心机;
—PCR仪;
—电泳设备;
一凝胶成像系统;
一其他常规实验室设备、器具及试剂。4主要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PCR反应体系用水双蒸水。其他试剂比如各种溶液、缓冲液和培养基都是检测方法特有的,都应按附录要求准备。商品化试剂参见其使用说明。
双氧水(3%),蛋白陈,酵母粉,硫酸镁(MgSO,·7H,O),蔗糖(C12Hz2O),磷酸氢二钾(K,HPO,),琼脂多聚蛋白陈,甘油,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盐酸,冰乙酸,磷酸二氢钾(KH,PO).磷酸氢二钠(NaH,PO,),琼脂糖,溴化乙锭,TaqDNA聚合酶,10XPCR缓冲液,dNTP(2.5mmol/Leach),溴酚蓝,二甲苯青FF,2ooobpMarker。1
SN/T1586.2—2008
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D-甘露醇戊二酸盐。生化鉴定试纸条:氧化酶试纸条。5检疫鉴定方法及步骤
5.1病原菌的分离
5.1.1植株分离方法
5.1.1.1种植观察
将待测的种子种植于温室或实验室的育苗钵中,每一育苗钵种植2粒种子,每份种子样品种植不少于3000粒,生长环境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70%,种子出苗1周后开始观察。发生病害的典型症状为种植期间有发病的幼苗,叶片表现为褪色花叶型,有萎為的情况。若观察到有典型症状的发生,则采集可疑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5.1.1.2病叶中病原菌的分离
用灭菌剪刀剪取病叶上的病斑,用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min,无菌水清洗三次,然后将其移至灭菌培养血上,加5滴~6滴无菌水,用灭菌镊子将病斑夹碎,使病组织液溶于无菌水中。用接种环蘸取该液,在选择性培养基(MSP,见附录B)上划线,每一一处理做三个平血(规格直径为90mm,下同),28℃恒温培养48h。5.1.2种子分离方法
选取待测菜豆种子150g.用75%酒精浸泡1min,无菌水清洗三次,在无菌环境中晾干;将种子放人经灭菌处理的小型电动粉碎机中破碎(或将晾干的种子放人灭菌纸袋中,用锤子砸碎),之后装人一灭菌的大三角瓶中,加灭菌水200mL,4℃振荡过夜;取浸出液进行差速离心,1000r/min离心10min,弃沉淀,取上清液再进行8000r/min的离心10min,之后将沉淀用2mL无菌水稀释;取稀释液1ml再进行系列浓度的稀释,分别为1/10.1/100.1/1000,1/10000,1/100000:将每个浓度的稀释液在MSP培养基平皿上进行涂布,10uL/平血,每个浓度做三个平皿。培养皿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48h。
5.2可疑菌株的分离纯化
根据附录B中菌落在MSP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挑取可疑的单个菌落,在523或金氏B培养基上连续转接2次~3次,可得到纯化后的分离菌。对可疑菌株进行下一步骤。5.3革兰氏染色
对可疑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用牙签挑取菌落放在载玻片上与3%氢氧化钾(KOH)液滴搅拌,然后慢慢拉出,有拉丝现象的为革兰氏阴性菌,无拉丝现象的一般为革兰氏阳性菌对可疑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可用革兰氏染色试剂进行简单染色观察菌体形状。若可疑菌株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且菌体形状为杆状,则进行下一步骤(见5.4)。否则排除可疑菌落。
5.4生化指标初筛检测
对可疑菌株进行以下四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能够符合生化指标(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D-甘露醇阴性,戊二酸盐阴性)的菌株,则进行下一步骤(见5.5)。否则排除可疑菌落。5.5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特异性引物P1/P2对可疑菌株进行PCR检测,用菜豆晕疫病菌标准菌株作阳性对照,用非菜豆晕疫病菌的植物病原细菌作阴性对照·用水作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阳性对照扩增片段大小为0.5kb的单带的前提下,可疑菌株扩增结果与阳性对照一致,可判断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具体实验步骤和试剂配置见附录C。6结果判定
若分离的细菌菌株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与描述相符、符合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结果和菌体2
SN/T1586.2—2008
形状为杆状、符合5.4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子生物学检测为阳性,可以判定检出菜豆晕疫病菌。
菌株保存
分离并最终鉴定为菜豆晕疫病菌的菌株应转接到试管斜面上,经登记和经手人签字后置于4℃左右低温冰箱中保存,定期(30d~60d)转接,以防止病菌死亡;必要时冻干后长期保存。3
SN/T1586.2—200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相关资料A.1英文名
Haloblightofbeans
A.2学名
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A.3分布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摩洛哥,罗德里格斯岛,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赞比亚,津巴布韦,印度,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也门,澳天利亚,斐济,新西兰,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群岛,马提民克,圣文森特,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中国(黑龙江)。A.4寄主范围
菜豆(Phaseolusuulgaris)、大豆(Glycinemaa)、豌豆(Pisumsatiuum)、绿豆(Vignaradiata)、木豆(Cajanuscajan)、多花菜豆(Phaseoluscoccineus)、月豆(Phaseoluslunatus),葛(Puerarialobata)、野葛(Puerariathunbergiana),慧豆(Vignaunguiculata)、桑橙(Macroptiliumatropurpureum)、Glycinejavanica,Glycine wightiiA.5传播方式
菜豆晕疫病菌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则通过风雨、灌溉传播。附录B
(规范性附录)
SN/T1586.2—2008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常用的培养基配方B.1金氏B培养基
蛋白陈20g.甘油10g.硫酸镁(MgSO.·7H,O)1.5g,磷酸氢二钾(K,HPO,)1.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调整pH值至7.2121℃湿热灭菌20min。B.2523培养基
蛋白陈8g,酵母粉4g.硫酸镁(MgSO·7H,O)0.3g,蔗糖(C12H22Ou)10g,磷酸氢二钾(K,HPO)2g,琼脂18g,水(HO)1000mL。调整pH值至7.0~7.1.121℃湿热灭菌20min。B.3MSP培养基
蛋白陈5g,硫酸镁(MgSO,·7H,O)0.025g,蔗糖(CizH22Om)20g,磷酸氢二钾(K,HPO4)0.5g,琼脂20g,水(HzO)1000mL。调整pH值至7.2~7.4,121℃湿热灭菌20min,之后冷却到45℃加人下列经过细菌滤膜过滤的试剂:放线菌酮(100mg/mL.用75%的甲醇溶解)头孢氨芋(10mg/mL,用水溶解)万古霉素(10mg/mL,用水溶解)溴百里酚蓝(15mg/mL,用95%的酒精溶液溶解)B.4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2mL
菜豆晕疫病菌在MSP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边缘整齐的黄色菌落,48h菌落直径在1mm~1.5mm,典型的特征是生长期间有浅蓝色色素产生,366nm紫外光下观察有蓝色荧光,并扩散到培养基中。
B.5普通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菜豆晕疫病菌在523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黄绿色菌落,48h菌落直径在1mm~1.5mm(随转接代数增加,菌株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边缘整齐,典型的特征是生长期间有浅黄绿色素产生,并扩散到培养基中。
菜豆晕疫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523培养基类似,但菌落颜色较523稍浅5
SN/T1586.2—200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savastanoipv.phaseolicola)的PCR检测方法C.1试剂制备
C.1.1TAE电泳缓冲液(50X储存液,pH约8.5):242gTris碱,57.1mL冰乙酸.37.5gNaEDTA·2Hz0加H,O至1L,
用时蒸馏水稀释50倍。
C.1.2TE缓冲液:
1ommol/LTris·Cl.pH8.0.
1mmol/LEDTApH8.0
2PCR反应模板制备
可直接用培养的菌株稀释成菌悬液(>10°CFU/mL)作为PCR反应模板。3定性PCR检测
检测引物
P1:5*-AGCTTCTCCTCAAAACACCTGCP2:5'-TGTTCGCCAGAGGCAGTCATG
(扩增产物0.5kb)
C.3.2PCR反应体系(30μL)
10XPCR缓冲液
dNTP(2.5mmol/Leach)
引物P1(10mmol/L)
引物P2(10mmol/L)
Taq(5 U/μL)
模板DNA
C.3.3PCR反应程序免费标准bzxz.net
94℃/3min;94℃/30s;60℃/30s;72℃/40s;38循环;72℃/5min:4℃。C.3.4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成像仪下进行分析并拍照,记录实验结果。1)可按《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中的方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后可用TE缓冲液溶解,一20℃保存。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商检行业标准(SN)标准计划
- SN/T1107-2002 出口蜂蜡检验规程
- SN/T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4568-2016 全氟烷基碘产品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1623-2005 进出口卫生筷中噻苯咪唑、邻苯基苯酚、联苯和抑霉唑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 SN/T1687-2005 马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02-2005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则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