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轻工行业标准(QB) >>
- QB/T 1700-2006 高压均质泵

【轻工行业标准(QB)】 高压均质泵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10:53:17
- QB/T1700-2006
- 现行
标准号:
QB/T 1700-2006
标准名称:
高压均质泵
标准类别:
轻工行业标准(Q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12-17 -
实施日期:
2007-08-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55.37 KB
替代情况:
替代QB/T 1700-2001
起草单位: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归口单位:
全国轻工机械标委会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标签:
高压

部分标准内容:
ICS85.100
分类号:Y91
备案号:1994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700--2006
代替QB/T1700-2001
高压均质泵
High-pressure homogeneous pumps2006-12-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08-01实施
本标准是对QB/T1700一2001《高压均质泵》的修订。本标准与QB/T1700—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规范性文件的引用;
增加了使用条件;
-对机组效率作了适当的调整;
-增加了安全要求;
一调整和增加了试验方法和要求;修改了检验规则;
一删除了原标准第8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洋、黄道见、许建强、孔繁余、魏东。本标准于1993年首次发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QB/T1700-2006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1697一2001《高压均质泵》。
1范围
高压均质泵
QB/T1700—2006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均质泵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液料、制药、吕化、化工液料(如油脂、橡胶)等均质或高压喷雾用的高压均质泵(以下简称“均质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4806.1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GB5226.1一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3306标牌
GB/T14253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16798食品机械安全卫生
JB/T8098
3分类
3.1型号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1.1型号表示方法
均质泵的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如下:GJB
额定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额定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高压均质泵
细浆(粗浆不注)
3.1.2型号示例
额定流量为0.5m2/h,额定工作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泵,其标记为:GJB0.5一20。3.2基本参数
3.2.1均质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用户定制或合同要求除外)。1
QB/T 1700-2006
额定工作压力
均质泵的额定流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用户定制或合同要求除外)。3.2.2
额定流量
均质泵的容积效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额定排出压力/MPa
容积效率/%
3.2.4均质泵的机组效率应符合表4的规定。配套功率/kw
机组效率/%
配套功率/kw
机组效率/%
注:配套功率大于90kW时,机组效率应不低于76.5%。3.2.5均质泵的转速应符合设计要求。4要求
4.1基本要求
单位为兆帕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4.1.1均质泵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1.2均质泵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如排出压力、流量、介质等)应能正常工作:a)介质温度(0~100)℃:
b)介质的动力黏度≤0.2Pa's。4.1.3产品的焊接件、机加工件及装配质量应符合GB/T14253的规定。4.2工作性能要求
4.2.1均质泵的性能参数应符合3.2规定。4.2.2在额定工作压力和额定转速下,其流量应不低于额定流量的95%。4.2.3在额定工作压力和额定转速下,机组效率应不低于规定值的94.5%。1.0
4.2.4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在已均质的液料中,直径不大于3um的微小粒子数量占总微小粒子数量的比例(均质率)应不小于90%。
4.3运行要求
4.3.1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时,电动机应不过载。2
QB/T 1700-2006
4.3.2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4h,轴承和滑动面处的温升不应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超过70℃。
4.3.3在1.2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10min,各部件表面不应有渗漏和其他异常现象。4.3.4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时,其噪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配套功率/kW
4.4装配要求
皮带传动
噪值声/dB(A)
齿轮传动
4.4.1产品的焊接件、机加工件及装配等质量应符合GB/T14253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4.4.2装配前,所有零件表面的毛刺、切屑、油污等脏物应清除。均质泵承受压力的零部件应进行液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1.3倍的额定排出压力,历时10min,被试零部件表面应无渗漏等现象。4.4.3零件的配合表面及摩擦面不允许有损伤。如出现轻微的擦伤,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用油石或刮刀修理。
4.4.4各紧固件应连接可靠,不应有缺少和松动现象。4.4.5装配后的均质泵应按5.3要求进行试验运转。4.5安全性能与卫生性能要求
4.5.1凡经过磁力加工的零部件均应进行完全退磁处理,以确保该零部件不带磁。4.5.2用于均质食品、医药、日化等有卫生要求的液料的均质泵,应保证其与液料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包括密封件)无毒,橡胶密封件应符合GB4806.1的规定,对均质后的液料等不带有任何副作用。4.5.3均质泵应有国家质监部门认可的超压安全保护装置。4.5.4均质泵超压安全保护装置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1.1倍的工作压力。4.5.5安全保护装置应有锁定装置4.5.6均质泵的传动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措施。4.5.7均质泵应有接地标志或接地装置。4.5.8卫生性能应符合GB16798的规定。4.5.9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2~19.4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绝缘电阻检验、耐压试验和19.6功能试验的规定。4.6可霏性要求
4.6.1故障
按其原因和影响均质泵正常工作的程度分为四类:a)致命故障: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故障;b)严重故障:主要零部件严重损坏,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附带工具在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c)一般故障:产品功能下降,可用更换易损件和附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d)轻微故障:不影响产品功能和使用要求,且无需拆机而轻易排除的故障。3
QB/T1700-2006
4.6.2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首次故障前(易损件除外)的平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500h。4.7外观要求
4.7.1外观应平整光洁,无污损,4.7.2油漆色泽一致,无流痕、漏漆等现象。4.8均质泵应有转向、操作标志。5试验方法
5.1.试验的-般要求
5.1.1均质泵的试验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5.1.2凡用于测量的仪器、仪表均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报告,并按规定定期标定。5.1.3各测量仪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表6的规定。表6
仪器、仪表名称
压力表
流量计
噪声仪
温度计
功率表
电流互感器
电压、电流表
出厂检验
注:采用数字式仪表或仪器,其精度等级应符合本表的规定。精度等级
型式检验
±1℃
5.1.4均质泵的试验用介质:检验均质率为乳化液,乳化液为30号机械油和乳化剂及水的混合液,其比例为:30号机械油0.5%,乳化剂1.5%,水98%。其余检验为常温清水(如对试验介质有特殊要求时,按协议进行)。
5.1.5试验装置(推荐)如图1所示。6
1功率测量系统:2—电动机:3—均质泵;:4—吸入口真空表:5—一调节阀;6--介质容器(池):7—调节阀:8一流量计;9—排出压力表图1均质泵试验装置
注:也可采用其他试验装置进行。4
5.1.6均质泵性能试验,应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进行。5.1.7测量参数的最大允许波动幅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被测参数
排出压力
吸入压力
QB/T1700-2006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5.1.8试验时各参数应在工况稳定后同时测取三次读数,取算术平均值为实际测量值。5.1.9电功率的测量采用额定电压负载法测取。5.2外观、装配质量
按4.5和4.8规定,对照实物采用目测清点法进行。5.3运转试验
5.3.1运转试验应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进行。5.3.2试验时,均质泵应在最小排出压力(即进、出口管路阀门全开状态)并输送液体的情况下试运转0.5h,待一切正常后逐渐加载至额定工作压力及流量下运转不少于1h。5.3.3检查均质泵的声响、振动,并在离均质泵1m处的前、后、左、右及上面测量噪声,取各测点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实测噪声值。数值应符合4.3.4的规定。5.4性能试验
5.4.1该试验应在运转试验后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流量、功率、机组效率与压差的关系,并按5.9.9要求绘制性能曲线。
5.4.2试验时,应从最小排出压力(即排出管路阀门全开状态)开始,按额定工作压力的20%~115%升压,其间测量应不少于10点,在每一排出压力下,同时测取介质温度、转速、流量、输入电功率、吸入压力、排出压力值。
5.5整机压力试验
5.5.1整机压力试验应在性能试验后接着进行。5.5.2试验时,调节排出口阀门,使压力升至1.25倍的额定排出压力,运行10min,检查零部件的连接、润滑、密封良好,无渗漏等现象。5. 6安全性能与卫生性能检验
5.6.1产品零部件的材质安全性应符合GB16798材料及其安全性的规定。一般检验相应的材料证明,必要时可取样进行化验。
5.6.2安全装重试验
5.6.2.1安全装置(如安全阀、溢流阀、调压阀等)应在均质泵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和调整。5.6.2.2试验时,逐渐关闭排出管路的阀门,提高排出压力,在4.5.4规定的起跳压力下,安全装置应正确动作,试验应不少于三次。5.6.3检查传动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接地标志或接地装置应符合4.5.6和4.5.7的规定。5.6.4产品卫生性能按GB16798的规定进行检验。5.6.5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按GB5226.1中19.2~19.4和19.6的要求进行检验。5.7可靠性试验
QB/T1700-2006
5.7.1均质泵应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额定工况下运行,考核其可靠性符合4.6要求。5.7.2可靠性试验应在各项试验结束后进行。5.7.3对不需拆机的轻微故障不计。5.7.4可靠性考核,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均可。a)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认可下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报告统计,但不应少于三个用户报告;b)由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进行,但样机台数应能满足可靠性试验的要求。5.8参数的测量
5.8.1压力
5.8.1.1压力的测量采用弹簧式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及其他形式的压力计。5.8.1.2测压孔的位置应设置在均质泵吸入侧和排出侧。5.8.1.3吸入侧测压孔距连接面2倍通径处,孔径为2mm~~6mm或等于1/10的管径,如受均质泵尺寸等原因的限制,可适当增大测压孔径及距吸入侧连接面的距离,但应满足下列要求。a)对测量精度无明显影响:Www.bzxZ.net
b)测压孔距吸入侧管路阀门的距离不小于10倍的管径。5.8.1.4排出侧测压孔的位置即为均质泵排出侧测压表位置。5.8.1.5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降低测量压力时的仪表摆动幅度,允许在仪表前设置阻尼装置。5.8.2流量
5.8.2.1流量的测量应选用转子流量计法或其他流量计、容积法、质量法。5.8.2.2采用容积法测量流量时,容器应具有刻度,标定的相对极限误差不大于0.5%,测量液面差不少于20cm。
5.8.2.3采用质量法测量流量时,衡器的感量应小于被测质量0.5%。5.8.2.4采用容积法、质量法的时间测量,应采用法定计时仪表进行。5.8.3转速
5.8.3.1测量电动机的转速,根据不同传动方式换算成均质泵的转速。5.8.3.2采用秒表计数法,直接测取均质泵柱塞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的累计往复次数,求出平均值,即为均质泵柱塞在某一时间间隔内的往复次数。5.8.4功率
5.8.4.1均质泵功率的测量是指测量电动机的输入功率。5.8.4.2其方法采用额定电压负载法,用两瓦特表法直接测取电机输入功率。5.8.4.3其他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5.8.5均质率
5.8.5.1粒度的测量应在额定排出压力和流量下进行。5.8.5.2.粒度采用显微镜进行测量,其放大倍数应不低于630倍。5.8.5.3试样应在额定排出压力下分别取三次样,每次取样不少于20mL,间隔时间不少于5min。5.8.5.4每试样至少提取三次,用显微镜观测三个视野中直径符合4.2.4规定的粒子数,其均质率按5.9.7规定确定。
5.9试验结果的计算
5.9.1流量
a)转子流量计法
式中:
[(Pr- Ps)Pn
V(pr - p)Ps
Q—实测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ON-
一流量计的刻度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一浮子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QB/T1700—2006
水(即标定介质,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被测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b)容积法
式中:
在t时间内注入容器的液体体积,单位为升(L):液体注入容器所需时间,单位为分(min)。c)质量法
式中:
5.9.2压力
式中:
在t时间内注入容器的液体质量,单位为千克(kg):输送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P=Pa-P
测量压差,单位为兆帕(MPa);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a的计算:
Pa = Pat + pgZa×10-6
式中:
一排出口压力表或传感器的读数,单位为兆帕(MPa):Pai
重力加速度,取g-9.81m/s2;
压力表中心或传感器的测压点至均质泵柱塞小心线乎面(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低于基准而为负,反之为正。Ps的计算:
按真空表:
Ps = Psi + pgzs ×10-6
式中:
-吸入压力读数(小于大气压为负,反之为正),单位为兆帕(MPa);(6)
压力表中心至均质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当压力表中心低于基准面为负,反之为止。
按水银差计:
QB/T1700-2006
式中:
pHg —
(PHxgH + pgZs
一水银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H一一水银差压计读数(所测压力小于大气压力为负,反之为正),单位为米(m);Zs一一测压点至均质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测点低于基准面为负,反之为正。5.9.3转速
式中:
均质泵的转速,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累计往复数,单位为次(次);测量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其他测量方法按传动方式和比速换算至均质泵的转速。5.9.4功率
P=(W+W,)xW
式中:
输入电功率,单位为瓦(W):
瓦特表读数,单位为格(格);瓦特表倍数,单位为瓦每格(W/格)。其他测量方法根据使用仪表按有关标准确定。5.9.5容积效率
式中:
容积效率,%;
×100%
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理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5.9.6机组效率
式中:
P×100%
机组效率,单位为百分数(%)。5.9.7均质率
×100%
式中:
均质率,单位为百分数(%);
视野中≤3μm的粒子数,单位为个(个):各次视野中粒子的总数,单位为个(个)。5.9.8换算至规定转速n,的流量Qo、功率Pro按下式确定:Q
QB/T1700—2006
5. 9. 9 绘制均质泵性能曲线Q。= f(p)、Pro= f(p)、npe = f(p)、n= f(p)如图2所示。PrW
C0/(m\/h) 4 n.
ni=f(P)
npf(P)
Qo-f(P)
Pgf(P)
图2均质泵性能曲线
5.9.10可靠性
首次故障前的平均工作时间按下式确定:平均工作时间
式中:
试验样机台数,单位为台(台);试验累计时间,单位为小时(h)。5.10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应经过仔细的检查,校核后整理成报告,试验报告上应有试验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签字。试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试验地点、日期、人员、试验单位(盖章);b)试验性质;
c)制造厂名称、均质泵型号、产品编号:9
QB/T 1700-2006
d)试验运转条件(环境、介质);e)关于试验方法及使用测量仪器仪表的说明:f)试验测量值;
g)试验结果(包括性能曲线):h)结论。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产品均应检查试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装箱单以及随机附件才可出厂。
6.1.2检验项目
a)外观检查;
b)装配质量检查;
c)运转试验:
d)安全装置检验;
e)额定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f)a、b、、d全数检验,e抽检。6.1.3抽样检验和判断处置规则应符合GB/T2828.1的规定。可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批为产品月(或日)产量或-次订货批量(台),检验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II,接收质量限(AQL)为4.0;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2型式检验
6.2.1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批量生产的产品,周期性的检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e)出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2.2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项目。型式检验的抽样检验和判断处置规则应符合GB/T2828.1的规定。推荐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6.2.3
方案,检验批量应满足样本大小至少为2台(批量为1台时例外),检验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S-1,接收质量限(AQL)为6.5。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7.1.1.1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7.1.1.2标牌应标明的内容如下:a)产品型号、名称:
b)额定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c)额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d)配套电机功率,单位为千瓦(kW):e)制造厂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分类号:Y91
备案号:1994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700--2006
代替QB/T1700-2001
高压均质泵
High-pressure homogeneous pumps2006-12-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08-01实施
本标准是对QB/T1700一2001《高压均质泵》的修订。本标准与QB/T1700—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规范性文件的引用;
增加了使用条件;
-对机组效率作了适当的调整;
-增加了安全要求;
一调整和增加了试验方法和要求;修改了检验规则;
一删除了原标准第8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洋、黄道见、许建强、孔繁余、魏东。本标准于1993年首次发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QB/T1700-2006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1697一2001《高压均质泵》。
1范围
高压均质泵
QB/T1700—2006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均质泵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液料、制药、吕化、化工液料(如油脂、橡胶)等均质或高压喷雾用的高压均质泵(以下简称“均质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4806.1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GB5226.1一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3306标牌
GB/T14253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16798食品机械安全卫生
JB/T8098
3分类
3.1型号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1.1型号表示方法
均质泵的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如下:GJB
额定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额定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高压均质泵
细浆(粗浆不注)
3.1.2型号示例
额定流量为0.5m2/h,额定工作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泵,其标记为:GJB0.5一20。3.2基本参数
3.2.1均质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用户定制或合同要求除外)。1
QB/T 1700-2006
额定工作压力
均质泵的额定流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用户定制或合同要求除外)。3.2.2
额定流量
均质泵的容积效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额定排出压力/MPa
容积效率/%
3.2.4均质泵的机组效率应符合表4的规定。配套功率/kw
机组效率/%
配套功率/kw
机组效率/%
注:配套功率大于90kW时,机组效率应不低于76.5%。3.2.5均质泵的转速应符合设计要求。4要求
4.1基本要求
单位为兆帕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4.1.1均质泵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1.2均质泵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如排出压力、流量、介质等)应能正常工作:a)介质温度(0~100)℃:
b)介质的动力黏度≤0.2Pa's。4.1.3产品的焊接件、机加工件及装配质量应符合GB/T14253的规定。4.2工作性能要求
4.2.1均质泵的性能参数应符合3.2规定。4.2.2在额定工作压力和额定转速下,其流量应不低于额定流量的95%。4.2.3在额定工作压力和额定转速下,机组效率应不低于规定值的94.5%。1.0
4.2.4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在已均质的液料中,直径不大于3um的微小粒子数量占总微小粒子数量的比例(均质率)应不小于90%。
4.3运行要求
4.3.1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时,电动机应不过载。2
QB/T 1700-2006
4.3.2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4h,轴承和滑动面处的温升不应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超过70℃。
4.3.3在1.2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10min,各部件表面不应有渗漏和其他异常现象。4.3.4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运行时,其噪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配套功率/kW
4.4装配要求
皮带传动
噪值声/dB(A)
齿轮传动
4.4.1产品的焊接件、机加工件及装配等质量应符合GB/T14253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4.4.2装配前,所有零件表面的毛刺、切屑、油污等脏物应清除。均质泵承受压力的零部件应进行液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1.3倍的额定排出压力,历时10min,被试零部件表面应无渗漏等现象。4.4.3零件的配合表面及摩擦面不允许有损伤。如出现轻微的擦伤,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用油石或刮刀修理。
4.4.4各紧固件应连接可靠,不应有缺少和松动现象。4.4.5装配后的均质泵应按5.3要求进行试验运转。4.5安全性能与卫生性能要求
4.5.1凡经过磁力加工的零部件均应进行完全退磁处理,以确保该零部件不带磁。4.5.2用于均质食品、医药、日化等有卫生要求的液料的均质泵,应保证其与液料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包括密封件)无毒,橡胶密封件应符合GB4806.1的规定,对均质后的液料等不带有任何副作用。4.5.3均质泵应有国家质监部门认可的超压安全保护装置。4.5.4均质泵超压安全保护装置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1.1倍的工作压力。4.5.5安全保护装置应有锁定装置4.5.6均质泵的传动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措施。4.5.7均质泵应有接地标志或接地装置。4.5.8卫生性能应符合GB16798的规定。4.5.9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2~19.4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绝缘电阻检验、耐压试验和19.6功能试验的规定。4.6可霏性要求
4.6.1故障
按其原因和影响均质泵正常工作的程度分为四类:a)致命故障: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故障;b)严重故障:主要零部件严重损坏,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附带工具在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c)一般故障:产品功能下降,可用更换易损件和附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d)轻微故障:不影响产品功能和使用要求,且无需拆机而轻易排除的故障。3
QB/T1700-2006
4.6.2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首次故障前(易损件除外)的平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500h。4.7外观要求
4.7.1外观应平整光洁,无污损,4.7.2油漆色泽一致,无流痕、漏漆等现象。4.8均质泵应有转向、操作标志。5试验方法
5.1.试验的-般要求
5.1.1均质泵的试验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5.1.2凡用于测量的仪器、仪表均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报告,并按规定定期标定。5.1.3各测量仪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表6的规定。表6
仪器、仪表名称
压力表
流量计
噪声仪
温度计
功率表
电流互感器
电压、电流表
出厂检验
注:采用数字式仪表或仪器,其精度等级应符合本表的规定。精度等级
型式检验
±1℃
5.1.4均质泵的试验用介质:检验均质率为乳化液,乳化液为30号机械油和乳化剂及水的混合液,其比例为:30号机械油0.5%,乳化剂1.5%,水98%。其余检验为常温清水(如对试验介质有特殊要求时,按协议进行)。
5.1.5试验装置(推荐)如图1所示。6
1功率测量系统:2—电动机:3—均质泵;:4—吸入口真空表:5—一调节阀;6--介质容器(池):7—调节阀:8一流量计;9—排出压力表图1均质泵试验装置
注:也可采用其他试验装置进行。4
5.1.6均质泵性能试验,应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进行。5.1.7测量参数的最大允许波动幅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被测参数
排出压力
吸入压力
QB/T1700-2006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5.1.8试验时各参数应在工况稳定后同时测取三次读数,取算术平均值为实际测量值。5.1.9电功率的测量采用额定电压负载法测取。5.2外观、装配质量
按4.5和4.8规定,对照实物采用目测清点法进行。5.3运转试验
5.3.1运转试验应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进行。5.3.2试验时,均质泵应在最小排出压力(即进、出口管路阀门全开状态)并输送液体的情况下试运转0.5h,待一切正常后逐渐加载至额定工作压力及流量下运转不少于1h。5.3.3检查均质泵的声响、振动,并在离均质泵1m处的前、后、左、右及上面测量噪声,取各测点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实测噪声值。数值应符合4.3.4的规定。5.4性能试验
5.4.1该试验应在运转试验后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流量、功率、机组效率与压差的关系,并按5.9.9要求绘制性能曲线。
5.4.2试验时,应从最小排出压力(即排出管路阀门全开状态)开始,按额定工作压力的20%~115%升压,其间测量应不少于10点,在每一排出压力下,同时测取介质温度、转速、流量、输入电功率、吸入压力、排出压力值。
5.5整机压力试验
5.5.1整机压力试验应在性能试验后接着进行。5.5.2试验时,调节排出口阀门,使压力升至1.25倍的额定排出压力,运行10min,检查零部件的连接、润滑、密封良好,无渗漏等现象。5. 6安全性能与卫生性能检验
5.6.1产品零部件的材质安全性应符合GB16798材料及其安全性的规定。一般检验相应的材料证明,必要时可取样进行化验。
5.6.2安全装重试验
5.6.2.1安全装置(如安全阀、溢流阀、调压阀等)应在均质泵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和调整。5.6.2.2试验时,逐渐关闭排出管路的阀门,提高排出压力,在4.5.4规定的起跳压力下,安全装置应正确动作,试验应不少于三次。5.6.3检查传动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接地标志或接地装置应符合4.5.6和4.5.7的规定。5.6.4产品卫生性能按GB16798的规定进行检验。5.6.5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按GB5226.1中19.2~19.4和19.6的要求进行检验。5.7可靠性试验
QB/T1700-2006
5.7.1均质泵应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额定工况下运行,考核其可靠性符合4.6要求。5.7.2可靠性试验应在各项试验结束后进行。5.7.3对不需拆机的轻微故障不计。5.7.4可靠性考核,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均可。a)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认可下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报告统计,但不应少于三个用户报告;b)由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进行,但样机台数应能满足可靠性试验的要求。5.8参数的测量
5.8.1压力
5.8.1.1压力的测量采用弹簧式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及其他形式的压力计。5.8.1.2测压孔的位置应设置在均质泵吸入侧和排出侧。5.8.1.3吸入侧测压孔距连接面2倍通径处,孔径为2mm~~6mm或等于1/10的管径,如受均质泵尺寸等原因的限制,可适当增大测压孔径及距吸入侧连接面的距离,但应满足下列要求。a)对测量精度无明显影响:Www.bzxZ.net
b)测压孔距吸入侧管路阀门的距离不小于10倍的管径。5.8.1.4排出侧测压孔的位置即为均质泵排出侧测压表位置。5.8.1.5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降低测量压力时的仪表摆动幅度,允许在仪表前设置阻尼装置。5.8.2流量
5.8.2.1流量的测量应选用转子流量计法或其他流量计、容积法、质量法。5.8.2.2采用容积法测量流量时,容器应具有刻度,标定的相对极限误差不大于0.5%,测量液面差不少于20cm。
5.8.2.3采用质量法测量流量时,衡器的感量应小于被测质量0.5%。5.8.2.4采用容积法、质量法的时间测量,应采用法定计时仪表进行。5.8.3转速
5.8.3.1测量电动机的转速,根据不同传动方式换算成均质泵的转速。5.8.3.2采用秒表计数法,直接测取均质泵柱塞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的累计往复次数,求出平均值,即为均质泵柱塞在某一时间间隔内的往复次数。5.8.4功率
5.8.4.1均质泵功率的测量是指测量电动机的输入功率。5.8.4.2其方法采用额定电压负载法,用两瓦特表法直接测取电机输入功率。5.8.4.3其他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5.8.5均质率
5.8.5.1粒度的测量应在额定排出压力和流量下进行。5.8.5.2.粒度采用显微镜进行测量,其放大倍数应不低于630倍。5.8.5.3试样应在额定排出压力下分别取三次样,每次取样不少于20mL,间隔时间不少于5min。5.8.5.4每试样至少提取三次,用显微镜观测三个视野中直径符合4.2.4规定的粒子数,其均质率按5.9.7规定确定。
5.9试验结果的计算
5.9.1流量
a)转子流量计法
式中:
[(Pr- Ps)Pn
V(pr - p)Ps
Q—实测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ON-
一流量计的刻度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一浮子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QB/T1700—2006
水(即标定介质,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被测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2)。b)容积法
式中:
在t时间内注入容器的液体体积,单位为升(L):液体注入容器所需时间,单位为分(min)。c)质量法
式中:
5.9.2压力
式中:
在t时间内注入容器的液体质量,单位为千克(kg):输送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P=Pa-P
测量压差,单位为兆帕(MPa);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a的计算:
Pa = Pat + pgZa×10-6
式中:
一排出口压力表或传感器的读数,单位为兆帕(MPa):Pai
重力加速度,取g-9.81m/s2;
压力表中心或传感器的测压点至均质泵柱塞小心线乎面(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低于基准而为负,反之为正。Ps的计算:
按真空表:
Ps = Psi + pgzs ×10-6
式中:
-吸入压力读数(小于大气压为负,反之为正),单位为兆帕(MPa);(6)
压力表中心至均质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当压力表中心低于基准面为负,反之为止。
按水银差计:
QB/T1700-2006
式中:
pHg —
(PHxgH + pgZs
一水银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H一一水银差压计读数(所测压力小于大气压力为负,反之为正),单位为米(m);Zs一一测压点至均质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测点低于基准面为负,反之为正。5.9.3转速
式中:
均质泵的转速,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累计往复数,单位为次(次);测量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其他测量方法按传动方式和比速换算至均质泵的转速。5.9.4功率
P=(W+W,)xW
式中:
输入电功率,单位为瓦(W):
瓦特表读数,单位为格(格);瓦特表倍数,单位为瓦每格(W/格)。其他测量方法根据使用仪表按有关标准确定。5.9.5容积效率
式中:
容积效率,%;
×100%
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理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5.9.6机组效率
式中:
P×100%
机组效率,单位为百分数(%)。5.9.7均质率
×100%
式中:
均质率,单位为百分数(%);
视野中≤3μm的粒子数,单位为个(个):各次视野中粒子的总数,单位为个(个)。5.9.8换算至规定转速n,的流量Qo、功率Pro按下式确定:Q
QB/T1700—2006
5. 9. 9 绘制均质泵性能曲线Q。= f(p)、Pro= f(p)、npe = f(p)、n= f(p)如图2所示。PrW
C0/(m\/h) 4 n.
ni=f(P)
npf(P)
Qo-f(P)
Pgf(P)
图2均质泵性能曲线
5.9.10可靠性
首次故障前的平均工作时间按下式确定:平均工作时间
式中:
试验样机台数,单位为台(台);试验累计时间,单位为小时(h)。5.10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应经过仔细的检查,校核后整理成报告,试验报告上应有试验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签字。试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试验地点、日期、人员、试验单位(盖章);b)试验性质;
c)制造厂名称、均质泵型号、产品编号:9
QB/T 1700-2006
d)试验运转条件(环境、介质);e)关于试验方法及使用测量仪器仪表的说明:f)试验测量值;
g)试验结果(包括性能曲线):h)结论。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产品均应检查试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装箱单以及随机附件才可出厂。
6.1.2检验项目
a)外观检查;
b)装配质量检查;
c)运转试验:
d)安全装置检验;
e)额定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f)a、b、、d全数检验,e抽检。6.1.3抽样检验和判断处置规则应符合GB/T2828.1的规定。可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批为产品月(或日)产量或-次订货批量(台),检验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II,接收质量限(AQL)为4.0;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2型式检验
6.2.1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批量生产的产品,周期性的检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e)出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2.2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项目。型式检验的抽样检验和判断处置规则应符合GB/T2828.1的规定。推荐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6.2.3
方案,检验批量应满足样本大小至少为2台(批量为1台时例外),检验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S-1,接收质量限(AQL)为6.5。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7.1.1.1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7.1.1.2标牌应标明的内容如下:a)产品型号、名称:
b)额定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c)额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d)配套电机功率,单位为千瓦(kW):e)制造厂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QB/T 1699-2006 球形转子泵
- 下一篇: QB/T 1706-2006 条纹牛皮纸
- 热门标准
- 轻工行业标准(QB)标准计划
- QB∕T4971-2018 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
- QB∕T5247-2018 箱包配件 塑料插扣耐用性能试验方法
- QB∕T5245-2018 充绒内胆皮革服装
- QB/T2778-2006 荧光笔
- QB/T5006-2016 姜汁(粉)红糖
- QB∕T5246-2018 皮件带类产品动态耐折试验方法
- QB∕T2920-2018 箱包行走试验方法
- QB/T1338-2012 家具制图
- QB/T1104-1991 刮脸双面刀架
- QB/T1991-1994QB/T1990 、 1992、1993-1994 陶瓷工业标准
- QB/T1733.3-1993 裹衣花生
- QB/T3561-1999 玻璃杯检测方法
- QB/T1832-1993 往复式磨革机
- QB/T5317-2018 制鞋机械翻边鞋切边机
- QB/T5260-2018 再生塑料拼装沼气池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