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通信行业标准(YD)】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9 00:33:34
- YD/T1460.4-2006
- 现行
标准号:
YD/T 1460.4-2006
标准名称: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12-11 -
实施日期:
200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93.49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YD/T 1460-2006本部分规定了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以下简称微缆)的产品分类、型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在微管中气吹安装用的微型光缆。 YD/T 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YD/T1460.4-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18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4部分:微型光缆
Telecommunication microduct optical fibre cables and fibre units forinstallation by blowing
Part 4:Microduct optical fibre cables2006-12-11发布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闹·
2规范性引用文作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型号·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此存和使用说明书目
附录A(瓷料性附求)凡种典型微型光缆的结构附录B(资料性附录)色环的表示方法次
YD/T1460.4-2006
YD/r 1460.4- 2006
YD/T1460-20X0G《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分均以下儿部分:-第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外保护管:
第3部分:微管、微管束和微管附件;第4部分:微型光缆;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红单元。
本部分为YD/T1460-2006的第4部分。本部分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794-5:2003《光缆第5部分:在微管中气吹安装用微型光缆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本部分严格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3-1997标准化1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增加微型光缆的分类和型号、结构描述;详细规定了微型光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吹放性能的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汀苏中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参脂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闭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燕祥李运发陈永诗薛梦驰孙志雄史惠萍E龄杨川信炎重阳许人东陈晓红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4部分:微型光缆Www.bzxZ.net
YD/T 1460.4-2006
YD/T1460-2006的本部分规定了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以下简称微缆)的产品分类、型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H于在微管中气吹安装用的微型北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D/T1460-2006的在部分的引1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H期的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了本部分。
GB/T 2951.1-1997
GB/T 4239-1991
GB 6995.2-1986
GB/T 7424.2-2002
GB9771-2000(所有部分)
GB/T 12357.1-2004
GB/T 15972.2-1998
GB/T 15972.4-1998
GB/T 17650.2-199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谢量一一机械性能试验不锈钢和耐热钢冷轧钢作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额色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正C60794-1-2:1999,MOD)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TFC60793-2-10:2003, MOD)
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egVTFC60793-1-2:1995)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eV[EC60793-1-4:1995 )
政白电缆或光缆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TFC:60754-21991)GB/T17651-1998(所有部分)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idtIEC61034:1997)GB/T 18380.1-2001
YI)/T629-1993(所有部分)
YD/1837-1996(所有部分)
YDT839-2000(所行部分)
YD/T 908. 2000
YD/T 979-1998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乘直燃烧试验方法(i山TEC60332-11993)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铜芯聚烯经绝缘铝塑综会扩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利涂覆复合物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光纤非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1115-2001(所有部分):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
YD/T 1460.4-2006
YD/T1118-2001(所有部分)光红用-淡被覆材料YD/T 1460.1-2006
JR/T 8137-1999
3术语和定义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1部分:总则电线电缆交货盘
YD/T1460.1-2006中确立的气吹微型光缆的定义适用+本部分4分类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结构划分
按微缆的结构划分,可分为中心管式,层绞式。4.1.2按松套管材料划分
接微缆松套管材料划分,可分为金属管式、塑料管式。4.2型号
按YD/T908-2000的规定,型号由型式和规格两部分组成。4.3型式
型式出4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均用代号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特征指缆芯结构和微缆派生结构的特征。
结构特征
加强构件
适用环境
图1微缆型式的构成
图1中,微缆型式各部分代号应符合YD/T908-2000的规定,但以下分类利缆芯结构特征男有规定其代号应符合以下规定:
4.3.1适用环境代号及其含义
GCY一通信用气吹布放微型室外光缆。GCJ一通信用气吹布放微型室内光缆。4.3.2结构特征的代号及其含义
(无符号)一塑料松套管。
M一金属松套:
4.4规格
微缆的规格应符合Y1)/T908-2000的规定,由微缆中的光纤芯数和光纤类别组成。2
4.5标记
加1.汀货时应标明微缆产品标记,它由微缆的型号和本部分编号组成。YD/T 1460.4-2006
示例1:非金属中心加强件,松套层绞式,包含和根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I.1类单模光纤),聚Z烯护套通信用室外微型光缆,其型号表示为:GCYFTY-60B1.1YD/T1460.4-20UG,示例2:金属套管内包含48根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1.1类单模光纤),業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中心管式微型光缆,其型号表示为:GCYMXTY-48B11YD/T1460.4-2006。5要求
5.1结构
5.1.1总则
5.1.1.1微缆的结构型式
微缆应由缆芯和护层两部分组成。附录A给出3种典型结构的微缆。允许有其他类似的结构型式,这些结构型式的要求应不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5.1.1.2微缆结构的阻水要求
微缆结构应全截面阻水,水在缆芯和护套中应不能纵向渗流。当微缆应用于室内时,不作水要求。5.1.2缆芯
缆芯可有中心管式和层绞式。
5.1.2.1光纤
5.1.2.1.1微缆中应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二氧化硅系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微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微缆产品应使用间设计,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5.1.2.1.2光纤涂得层表面应有全色色杯,其颜垃付合GB6995.2~1986规定,且应不褪色、不迁移。5.1.2.1.3用于微缆的单模光纤的性能应符合GB/T9771-2000的有关规定,多模光纤应符合GB/T12357.1-2004的有关规定
5.1.2.2松套管及填充复合物
5.1.2.2.1松套管应由热塑性材料或念属材料构成,热塑料性材料松套管可以足单层结均、也可以是双层结构,松套管塑料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醇脂(简称PBT)塑料、案内烯塑料或1它合适的塑料,聚对本二甲酸二醇酯(简称PBT)塑料和内烯塑料性能战符合 YD/T1118.12001和YD/T1118.2-2001的规定,松套管金属材料可用不绣钢或其它合适材料,不锈钢材料性能符合GB/T4239·1991的规定。5.1.2.2.2松食管中光纤数为2芯、4芯、6心、8芯、10芯、12芯,最多为144芯,各涂覆光纤的颜色采用符合GB6995.2-1986规定的伞色谱,见表1,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充许使用本色表1全色谱的优先瓶序
优先序号
红黑安
紫,粉红
5.1.2.2.3当松套管中光纤芯数超过12心时,光纤啦扎束或在光纤表面喷印色环加以区分。对干扎束光纤,应用有色扎纱区分,其题色应符会表1的规定。对于用色环表示的光纤,可来用不的色环距离和色环数量来表示,附录B给出了色环的表示力法,5.1.2.2.4光纤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YD/T979-1998有美规定。5.1.2.2.5松套管的外径、壁厚随管中芯数改变。其外径标称值为1.2~6.0mm,容差为±0.1mml3
YD/T 1460.4- 2006
5.1.2.2.6松套管中的光纤余长应均匀稳定,光纤的拉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部分规定5.1.22.7”松套管内的问隙应连续填充复合物:填充复台物能有效防止潮气或水份渗逆松套管,不损古光纤传输特性和使寿命,并符台YDT839.3-2000的规定5.1.2.3填充绳
填充绳用下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5.1.2.4加强构件
5.1.2.4.1加强构件可以是金属加强构件或非金属加强构件,依微缆型式而定:加强构件点具有足够的截面、杨底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用以增强微缆拉伸性能:5.1.2.4.2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应不低50GPa、在微缆制造长度内,FRP不允许接头,
5.1.2.4.3四周非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塑料丝束。在微缆制造长度内,每束塑料丝束允许有1个接头。5.1.2.4.4金属中心加强构件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单固钢丝宜是不锈钢丝,也可以是磷化纲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在微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充许接头,金属松套臂微缆中金属松变管也可作为加强构件或为加强构件的组成部分
5.1.2.5绞息
5.1.2.5.1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4~12管松套管(或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四周构成。层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 SZ绞,5.1.2.5.2绞层中各松套骨的识别可采用全色谱方式,也可用领示色谱一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微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字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1规定。
一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的相间颜色,宜为本色:而向微缆A端吞,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食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有红色时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为领示红色后的第-根松套管。5.1.2.6扎纱
5.1.2.6.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1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也可没有。5.1.2.6.2当采用SZ绞时,绞层卜应有短节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5.1.2.6.3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吸湿性和非吸油性塑料纱束5.1.2.7包带层
5.1.2.7.1
缆芯的绞层外可右绕包或(和)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外允许再有扎纱。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性能。
5.12.7.2包带材料应是强度足够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吸水膨服带或其它合适的带材料。5.1.2.8 阻水结构
5.1.2.8.1微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及以内的缆芯问隙宜用填充复合物连级充满包帮利护套之闻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或纱,也可间隔设置阻水坏,5.1.2.8.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I839-2000规定,吸水膨胀带或纱应台YD/T1115-2001的规定,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5.1.3聚乙烯护套
5.1.3.1护套厚度
YD/T 1460.4-2006
聚乙烯护套是指在缆芯外挤包的-层聚乙烯,厚度平均值成不小于0.35mm,最小值不小丁0.30mm。5.1.3.2护套表面
聚乙烯扩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截面上均应无月力可见的气泡、检眼和裂纹5.2技术要求
5.2.1微缆中光纤特性
用了成缆的B1类和B4类单模光纤的模场径、尺寸参数、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GR/9771-2000的有关规定。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和传输特性应符个GB12357.1-2004的有关规定:5.2.2微缆中光纤带特性
微缆中光纤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YD/T979-1998的有关规定。5.2.3护套性能
聚艺烯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热老化处理前店变化率TS最大俏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埋时间
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断裂仲长率(热老化处理后)最小值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E用最人值势老化处理演旁
帮老化处理时间
热收缩率最大值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96l)
100 ±2
100 ±2
24 × 10
24 ×10
头效数试样数:U/10
注:LLIFE、MI)PE、HDPE和ZRPO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案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5.2.4微缆的机械性能
5.2.4.1微缆机械性能项目
微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微缆的拉向、斥扁、反复弯曲、拟转、卷绕等项日,并应通过6.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米检验。
5.2.4.2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微缆的士要机被件能应符合表3定5
YD/T 1460.4 -2006
表3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
受力情形
缆中光纤允许应变(场)
允许拉(N)
压扁:充许压扇力(N/100mm)
度复弯曲
注:G-·Ikm微缆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5.2.4.3微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
辉暂【敷设时】
长期(工作时)
负载25N,弯曲次数25次
扭转次数为5次,负载为40N
微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微缆外径D的俯数表示。对于塑料管式微缆允许最小动态弯曲半径为20D,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10D,对于金属管式微缆允许最小动态弯曲半径为30D,最小静态曲半径为15D.
5.2.5微缆的环境性能
微缆的坏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性能、护套究整性、水性、阳燃性、低温下弯曲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6.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5.2.5.1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微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及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按表4规定。表4微缆温度特性
分级代号
适用环境
室外低溢地区
室外通常地区
适用温度范围(℃)
抵限T
高限T,
注:(!)微缆湿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么的光纤衰减差充许光红附加衰减(dB/km)
(2)单模光纤衰减测试波长为1550mm或为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的波长5.2.5.2滴流性能
微缆在70的温度环境下保持24h,成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5.2.5.3护套完整性
Ala类
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阻燃护套除外)的光整性试验。
5.2.5.3.1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成不击穿,6
电压类型
试验电压(最小循)
表5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直流(k)
注:(1)为聚乙烯套的厚度、单位为mm(2)交流试验中压系有效值
YD/T 1460.4-2006
交流【k
5.2.5.3.2用浸水试验检验其究整性时,微缆在没水24h后聚乙烯套的电性能应衍合;(a)在喜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不小于800M,km;(b)耐电床水平成不低十在首流电压3kV下2min不击穿:5.2.5.4渗水性能
把lm水头加在1m微缆的一端全部截\上,保持1h,另端水渗出5.2.5.5阻燃性能
当在室内使用阻燃微缆时,其阻燃性能应符合:(a)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b)烟密度:燃烧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50%。(c)腐蚀性(必要时):燃烧产生气体的PH值应大于4.3,电导率应小于10μS/mm5.2.5.6低温下弯曲性能
微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25倍缆径的U形李曲的能力。5.2.6微缆的气吹性能
微缆应具有YD/T1460.1-2006中规定的气吹性能,并应通过6.7规定的试验条件利试验方法米检验。5.2.6.1气吹效能
微缆的气吹效能应满是YD/T1460.1-20X6中7.2.1的规定,5.2.6.2气吹后附加衰减
在气吹安装结束后,微的衰减增加值应符合YD1460.1-20106中表3的规定。5.2.6.3动态摩擦系数
微缆表面的动态摩擦系数应不人于0.20,5.3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应为标准制造长度或按照合同中商定的长度: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2000m、3000m或4000m容差为0~+50m
6试验方法
6.1总则
微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表6
微缆织构完整性及外观
识别色谓
光纤识别色诺
本标准条文号
目力检查
试验方法
检验类别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YD/T 1460.4. 2006
微缆结构尺寸
格套管外径和壁厚
护套的厚度
其他结构尺寸
光纤特性
尺寸参数
光学待性和传输特性
光纤带性能
光纤带尺寸
光纤带撕裂(可分离性)
光纤带扭转
护套性能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仲长率热收缩率
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微缆的机械特性
微缆环境特性
衰减温度持性
:滴流性能
桑乙烯护套完整性(火花)
【浸水)
渗水性能
阻燃微缆的燃烧性能
(a)阳燃性
(h)烟密度
()摘蚀性
低温下变曲性能
微缆的吹放性能
气吹效能试验
气吹后耐加衰减
镊缆长度
微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裹6(续】
本标滩文号
5.1.2.2.5
试验方法
GB/T 295I.1 1997
GB/T 2951.1-197
YD/1 837.5-1996
GB/T 15972.2- 1998
GI/r 15972.4-1998
GH/T7424.2-2002方法G2
GB/17424.2-2002方法G5
GB/7424.2-2002片法G6
表2序号1序号2YD/837.3-1996中4.10和4.11表2序号3
表2序号4
5.2.5.3.1
5.2.5.3.2
5.2.5.5 (a)
5.2.5.5 (b)
5.2.5.51t:3
8.1.18.1.2
Y1/T 837.3-1996中4.12
iYD/T 8.37.4-19964.1
GH/T7424.1-F8(预处理1h)
YT/T 837.4-199511 14.6
GB/T 7424.1 -F5B
GBT18380.1
GE/T 17651
GBIT :7650.2
YD 1460.1-2(6417.2
目力检查
F力检查
注:出!检验栏日巾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拥检的最小百分比6.2微缆结构检查
检验类别
出!检验「塑式检验
微缆结构应在距微缆端面不少于100mum处,避过取样的小法用H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6.3计米标志误差
YD/T 1460.4-2006
长度计量误应足指适当长上用纲皮尺沿微缆量得的长度减去用计长数学确定的长度,所得差值和对于前者的相对值:
6.4微缆长度检查
微缆长度应从微缆两端的计米标志的数疗差求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来测量6.5微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6.5.1总则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按YD/T629,1-1993的规定在1550mm波长[.进行,在试验期间。监视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丁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死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拉伸应变成乘用GB/T15972-A7A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准确度应优丁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人于0.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微缆拉仲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推确度减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微缆应变不大丁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6.5.2拉伸
(a)试验方法:GB/T7424.2-EI《拉伸》:(b)卡盘直径:不小于50倍微缴外径:(c)变试长度:不小于50m
(d)拉伸速率:10mmmin;
(e)拉伸负载:见表3;
(f)持续时间:Imin
(名)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册基减,在短暂充许拉力下光纤的附加我减应小0.1邮,光纤应变应满足表3规定;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应变,微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6.5.3压扁
(a)试验方法:GB/T7424.2-E3《压扁》:(h)负,载:见表3;
(c)持续时间:Imin;
(d)验收要求:在短暂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0.I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成无耳力可见开裂。6.5.4 反复弯曲
(a)试验方法:GB/T7424.2-E6反复弯曲》;(b)心轴半径:不大于规定的动态充许弯曲半径;(c)负载:见表3:
(d)弯曲次数:见表3;
(e)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升裂:6.5.5扭转
(a)试验方法:GB/T7424.2-E7扭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4部分:微型光缆
Telecommunication microduct optical fibre cables and fibre units forinstallation by blowing
Part 4:Microduct optical fibre cables2006-12-11发布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闹·
2规范性引用文作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型号·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此存和使用说明书目
附录A(瓷料性附求)凡种典型微型光缆的结构附录B(资料性附录)色环的表示方法次
YD/T1460.4-2006
YD/r 1460.4- 2006
YD/T1460-20X0G《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分均以下儿部分:-第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外保护管:
第3部分:微管、微管束和微管附件;第4部分:微型光缆;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红单元。
本部分为YD/T1460-2006的第4部分。本部分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794-5:2003《光缆第5部分:在微管中气吹安装用微型光缆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本部分严格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3-1997标准化1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增加微型光缆的分类和型号、结构描述;详细规定了微型光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吹放性能的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汀苏中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参脂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闭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燕祥李运发陈永诗薛梦驰孙志雄史惠萍E龄杨川信炎重阳许人东陈晓红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4部分:微型光缆Www.bzxZ.net
YD/T 1460.4-2006
YD/T1460-2006的本部分规定了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以下简称微缆)的产品分类、型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H于在微管中气吹安装用的微型北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D/T1460-2006的在部分的引1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H期的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了本部分。
GB/T 2951.1-1997
GB/T 4239-1991
GB 6995.2-1986
GB/T 7424.2-2002
GB9771-2000(所有部分)
GB/T 12357.1-2004
GB/T 15972.2-1998
GB/T 15972.4-1998
GB/T 17650.2-199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谢量一一机械性能试验不锈钢和耐热钢冷轧钢作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额色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正C60794-1-2:1999,MOD)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TFC60793-2-10:2003, MOD)
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egVTFC60793-1-2:1995)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eV[EC60793-1-4:1995 )
政白电缆或光缆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TFC:60754-21991)GB/T17651-1998(所有部分)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idtIEC61034:1997)GB/T 18380.1-2001
YI)/T629-1993(所有部分)
YD/1837-1996(所有部分)
YDT839-2000(所行部分)
YD/T 908. 2000
YD/T 979-1998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乘直燃烧试验方法(i山TEC60332-11993)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铜芯聚烯经绝缘铝塑综会扩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利涂覆复合物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光纤非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1115-2001(所有部分):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
YD/T 1460.4-2006
YD/T1118-2001(所有部分)光红用-淡被覆材料YD/T 1460.1-2006
JR/T 8137-1999
3术语和定义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第1部分:总则电线电缆交货盘
YD/T1460.1-2006中确立的气吹微型光缆的定义适用+本部分4分类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结构划分
按微缆的结构划分,可分为中心管式,层绞式。4.1.2按松套管材料划分
接微缆松套管材料划分,可分为金属管式、塑料管式。4.2型号
按YD/T908-2000的规定,型号由型式和规格两部分组成。4.3型式
型式出4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均用代号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特征指缆芯结构和微缆派生结构的特征。
结构特征
加强构件
适用环境
图1微缆型式的构成
图1中,微缆型式各部分代号应符合YD/T908-2000的规定,但以下分类利缆芯结构特征男有规定其代号应符合以下规定:
4.3.1适用环境代号及其含义
GCY一通信用气吹布放微型室外光缆。GCJ一通信用气吹布放微型室内光缆。4.3.2结构特征的代号及其含义
(无符号)一塑料松套管。
M一金属松套:
4.4规格
微缆的规格应符合Y1)/T908-2000的规定,由微缆中的光纤芯数和光纤类别组成。2
4.5标记
加1.汀货时应标明微缆产品标记,它由微缆的型号和本部分编号组成。YD/T 1460.4-2006
示例1:非金属中心加强件,松套层绞式,包含和根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I.1类单模光纤),聚Z烯护套通信用室外微型光缆,其型号表示为:GCYFTY-60B1.1YD/T1460.4-20UG,示例2:金属套管内包含48根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1.1类单模光纤),業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中心管式微型光缆,其型号表示为:GCYMXTY-48B11YD/T1460.4-2006。5要求
5.1结构
5.1.1总则
5.1.1.1微缆的结构型式
微缆应由缆芯和护层两部分组成。附录A给出3种典型结构的微缆。允许有其他类似的结构型式,这些结构型式的要求应不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5.1.1.2微缆结构的阻水要求
微缆结构应全截面阻水,水在缆芯和护套中应不能纵向渗流。当微缆应用于室内时,不作水要求。5.1.2缆芯
缆芯可有中心管式和层绞式。
5.1.2.1光纤
5.1.2.1.1微缆中应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二氧化硅系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微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微缆产品应使用间设计,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5.1.2.1.2光纤涂得层表面应有全色色杯,其颜垃付合GB6995.2~1986规定,且应不褪色、不迁移。5.1.2.1.3用于微缆的单模光纤的性能应符合GB/T9771-2000的有关规定,多模光纤应符合GB/T12357.1-2004的有关规定
5.1.2.2松套管及填充复合物
5.1.2.2.1松套管应由热塑性材料或念属材料构成,热塑料性材料松套管可以足单层结均、也可以是双层结构,松套管塑料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醇脂(简称PBT)塑料、案内烯塑料或1它合适的塑料,聚对本二甲酸二醇酯(简称PBT)塑料和内烯塑料性能战符合 YD/T1118.12001和YD/T1118.2-2001的规定,松套管金属材料可用不绣钢或其它合适材料,不锈钢材料性能符合GB/T4239·1991的规定。5.1.2.2.2松食管中光纤数为2芯、4芯、6心、8芯、10芯、12芯,最多为144芯,各涂覆光纤的颜色采用符合GB6995.2-1986规定的伞色谱,见表1,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充许使用本色表1全色谱的优先瓶序
优先序号
红黑安
紫,粉红
5.1.2.2.3当松套管中光纤芯数超过12心时,光纤啦扎束或在光纤表面喷印色环加以区分。对干扎束光纤,应用有色扎纱区分,其题色应符会表1的规定。对于用色环表示的光纤,可来用不的色环距离和色环数量来表示,附录B给出了色环的表示力法,5.1.2.2.4光纤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YD/T979-1998有美规定。5.1.2.2.5松套管的外径、壁厚随管中芯数改变。其外径标称值为1.2~6.0mm,容差为±0.1mml3
YD/T 1460.4- 2006
5.1.2.2.6松套管中的光纤余长应均匀稳定,光纤的拉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部分规定5.1.22.7”松套管内的问隙应连续填充复合物:填充复台物能有效防止潮气或水份渗逆松套管,不损古光纤传输特性和使寿命,并符台YDT839.3-2000的规定5.1.2.3填充绳
填充绳用下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5.1.2.4加强构件
5.1.2.4.1加强构件可以是金属加强构件或非金属加强构件,依微缆型式而定:加强构件点具有足够的截面、杨底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用以增强微缆拉伸性能:5.1.2.4.2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应不低50GPa、在微缆制造长度内,FRP不允许接头,
5.1.2.4.3四周非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塑料丝束。在微缆制造长度内,每束塑料丝束允许有1个接头。5.1.2.4.4金属中心加强构件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单固钢丝宜是不锈钢丝,也可以是磷化纲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在微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充许接头,金属松套臂微缆中金属松变管也可作为加强构件或为加强构件的组成部分
5.1.2.5绞息
5.1.2.5.1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4~12管松套管(或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四周构成。层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 SZ绞,5.1.2.5.2绞层中各松套骨的识别可采用全色谱方式,也可用领示色谱一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微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字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1规定。
一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的相间颜色,宜为本色:而向微缆A端吞,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食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有红色时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为领示红色后的第-根松套管。5.1.2.6扎纱
5.1.2.6.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1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也可没有。5.1.2.6.2当采用SZ绞时,绞层卜应有短节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5.1.2.6.3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吸湿性和非吸油性塑料纱束5.1.2.7包带层
5.1.2.7.1
缆芯的绞层外可右绕包或(和)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外允许再有扎纱。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性能。
5.12.7.2包带材料应是强度足够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吸水膨服带或其它合适的带材料。5.1.2.8 阻水结构
5.1.2.8.1微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及以内的缆芯问隙宜用填充复合物连级充满包帮利护套之闻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或纱,也可间隔设置阻水坏,5.1.2.8.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I839-2000规定,吸水膨胀带或纱应台YD/T1115-2001的规定,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5.1.3聚乙烯护套
5.1.3.1护套厚度
YD/T 1460.4-2006
聚乙烯护套是指在缆芯外挤包的-层聚乙烯,厚度平均值成不小于0.35mm,最小值不小丁0.30mm。5.1.3.2护套表面
聚乙烯扩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截面上均应无月力可见的气泡、检眼和裂纹5.2技术要求
5.2.1微缆中光纤特性
用了成缆的B1类和B4类单模光纤的模场径、尺寸参数、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GR/9771-2000的有关规定。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和传输特性应符个GB12357.1-2004的有关规定:5.2.2微缆中光纤带特性
微缆中光纤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YD/T979-1998的有关规定。5.2.3护套性能
聚艺烯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热老化处理前店变化率TS最大俏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埋时间
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断裂仲长率(热老化处理后)最小值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E用最人值势老化处理演旁
帮老化处理时间
热收缩率最大值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96l)
100 ±2
100 ±2
24 × 10
24 ×10
头效数试样数:U/10
注:LLIFE、MI)PE、HDPE和ZRPO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案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5.2.4微缆的机械性能
5.2.4.1微缆机械性能项目
微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微缆的拉向、斥扁、反复弯曲、拟转、卷绕等项日,并应通过6.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米检验。
5.2.4.2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微缆的士要机被件能应符合表3定5
YD/T 1460.4 -2006
表3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
受力情形
缆中光纤允许应变(场)
允许拉(N)
压扁:充许压扇力(N/100mm)
度复弯曲
注:G-·Ikm微缆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5.2.4.3微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
辉暂【敷设时】
长期(工作时)
负载25N,弯曲次数25次
扭转次数为5次,负载为40N
微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微缆外径D的俯数表示。对于塑料管式微缆允许最小动态弯曲半径为20D,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10D,对于金属管式微缆允许最小动态弯曲半径为30D,最小静态曲半径为15D.
5.2.5微缆的环境性能
微缆的坏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性能、护套究整性、水性、阳燃性、低温下弯曲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6.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5.2.5.1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微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及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按表4规定。表4微缆温度特性
分级代号
适用环境
室外低溢地区
室外通常地区
适用温度范围(℃)
抵限T
高限T,
注:(!)微缆湿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么的光纤衰减差充许光红附加衰减(dB/km)
(2)单模光纤衰减测试波长为1550mm或为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的波长5.2.5.2滴流性能
微缆在70的温度环境下保持24h,成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5.2.5.3护套完整性
Ala类
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阻燃护套除外)的光整性试验。
5.2.5.3.1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成不击穿,6
电压类型
试验电压(最小循)
表5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直流(k)
注:(1)为聚乙烯套的厚度、单位为mm(2)交流试验中压系有效值
YD/T 1460.4-2006
交流【k
5.2.5.3.2用浸水试验检验其究整性时,微缆在没水24h后聚乙烯套的电性能应衍合;(a)在喜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不小于800M,km;(b)耐电床水平成不低十在首流电压3kV下2min不击穿:5.2.5.4渗水性能
把lm水头加在1m微缆的一端全部截\上,保持1h,另端水渗出5.2.5.5阻燃性能
当在室内使用阻燃微缆时,其阻燃性能应符合:(a)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b)烟密度:燃烧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50%。(c)腐蚀性(必要时):燃烧产生气体的PH值应大于4.3,电导率应小于10μS/mm5.2.5.6低温下弯曲性能
微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25倍缆径的U形李曲的能力。5.2.6微缆的气吹性能
微缆应具有YD/T1460.1-2006中规定的气吹性能,并应通过6.7规定的试验条件利试验方法米检验。5.2.6.1气吹效能
微缆的气吹效能应满是YD/T1460.1-20X6中7.2.1的规定,5.2.6.2气吹后附加衰减
在气吹安装结束后,微的衰减增加值应符合YD1460.1-20106中表3的规定。5.2.6.3动态摩擦系数
微缆表面的动态摩擦系数应不人于0.20,5.3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应为标准制造长度或按照合同中商定的长度: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2000m、3000m或4000m容差为0~+50m
6试验方法
6.1总则
微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表6
微缆织构完整性及外观
识别色谓
光纤识别色诺
本标准条文号
目力检查
试验方法
检验类别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YD/T 1460.4. 2006
微缆结构尺寸
格套管外径和壁厚
护套的厚度
其他结构尺寸
光纤特性
尺寸参数
光学待性和传输特性
光纤带性能
光纤带尺寸
光纤带撕裂(可分离性)
光纤带扭转
护套性能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仲长率热收缩率
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微缆的机械特性
微缆环境特性
衰减温度持性
:滴流性能
桑乙烯护套完整性(火花)
【浸水)
渗水性能
阻燃微缆的燃烧性能
(a)阳燃性
(h)烟密度
()摘蚀性
低温下变曲性能
微缆的吹放性能
气吹效能试验
气吹后耐加衰减
镊缆长度
微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裹6(续】
本标滩文号
5.1.2.2.5
试验方法
GB/T 295I.1 1997
GB/T 2951.1-197
YD/1 837.5-1996
GB/T 15972.2- 1998
GI/r 15972.4-1998
GH/T7424.2-2002方法G2
GB/17424.2-2002方法G5
GB/7424.2-2002片法G6
表2序号1序号2YD/837.3-1996中4.10和4.11表2序号3
表2序号4
5.2.5.3.1
5.2.5.3.2
5.2.5.5 (a)
5.2.5.5 (b)
5.2.5.51t:3
8.1.18.1.2
Y1/T 837.3-1996中4.12
iYD/T 8.37.4-19964.1
GH/T7424.1-F8(预处理1h)
YT/T 837.4-199511 14.6
GB/T 7424.1 -F5B
GBT18380.1
GE/T 17651
GBIT :7650.2
YD 1460.1-2(6417.2
目力检查
F力检查
注:出!检验栏日巾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拥检的最小百分比6.2微缆结构检查
检验类别
出!检验「塑式检验
微缆结构应在距微缆端面不少于100mum处,避过取样的小法用H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6.3计米标志误差
YD/T 1460.4-2006
长度计量误应足指适当长上用纲皮尺沿微缆量得的长度减去用计长数学确定的长度,所得差值和对于前者的相对值:
6.4微缆长度检查
微缆长度应从微缆两端的计米标志的数疗差求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来测量6.5微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6.5.1总则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按YD/T629,1-1993的规定在1550mm波长[.进行,在试验期间。监视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丁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死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拉伸应变成乘用GB/T15972-A7A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准确度应优丁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人于0.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微缆拉仲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推确度减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微缆应变不大丁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6.5.2拉伸
(a)试验方法:GB/T7424.2-EI《拉伸》:(b)卡盘直径:不小于50倍微缴外径:(c)变试长度:不小于50m
(d)拉伸速率:10mmmin;
(e)拉伸负载:见表3;
(f)持续时间:Imin
(名)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册基减,在短暂充许拉力下光纤的附加我减应小0.1邮,光纤应变应满足表3规定;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应变,微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6.5.3压扁
(a)试验方法:GB/T7424.2-E3《压扁》:(h)负,载:见表3;
(c)持续时间:Imin;
(d)验收要求:在短暂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0.I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成无耳力可见开裂。6.5.4 反复弯曲
(a)试验方法:GB/T7424.2-E6反复弯曲》;(b)心轴半径:不大于规定的动态充许弯曲半径;(c)负载:见表3:
(d)弯曲次数:见表3;
(e)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升裂:6.5.5扭转
(a)试验方法:GB/T7424.2-E7扭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 YD/T1847.3-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