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15:21:41
  • GB/T10707-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0707-2008

  • 标准名称:

    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6-04
  • 实施日期:

    2008-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16.97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ICS 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 中标分类号:

    化工>>橡胶制品及其辅助材料>>G40橡胶制品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页数:19/字数:31千字
  • 标准价格:

    18.0 元
  • 出版日期:

    2008-12-01
  • 计划单号:

    20060213-T-606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起草人:

    董晓武、陈晋阳、王进、沈振
  • 起草单位: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 归口单位: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相关标签:

    橡胶 燃烧 性能 测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环境测定橡胶燃烧性能的两种方法: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本标准适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评定橡胶材料的燃烧性能及阻燃性能,不适用于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橡胶材料的着火危险性。 本标准与GB/T10707—1989《橡胶燃烧性能测定 氧指数法》和GB/T13488—1992《橡胶燃烧性能测定 垂直燃烧法》相比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如下:———增加“3 术语和定义”一章;———5.4.3中灯口与试样下端的间距由原来的10mm 调整为10mm±1mm;5.4.3、5.4.4施加火焰时间由10s调整为10s±5s;———氧指数法的试样数量由至少15个试样改为“对已知氧指数值相差在±2范围内的橡胶材料,应准备15个试样;对未知氧指数或具有不稳定燃烧特性的橡胶材料,准备15 个~30 个试样”;———5.3.1 垂直燃烧法试样尺寸由原来的“长130 mm±3 mm,宽13.0 mm±0.3 mm,厚3.0mm±0.2 mm”改变为“长130 mm±5 mm,宽13.0 mm±0.5 mm,厚3.0mm±0.25mm”;———对公式(1)做了修改;———增添了资料性附录D 的内容。 GB/T 10707-2008 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GB/T10707-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83.1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707—2008
代替GB/T10707—1989GB/T13488—1992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Rubber-Determination of theburning2008-06-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2-01实施
GB/T10707—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方法A-
氧指数法
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
试验步骤
结果的计算
试验报告
方法B-
垂直燃烧法
试验原理
试验装置
试验步骤
结果的计算
5.6结果评定
5.7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氧浓度的计算
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表试验结果计算示例
带尺度标杆的本生灯示意图
GB/T10707—2008
本标准代替GB/T10707--1989《橡胶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和GB/T13488—1992《橡胶燃烧性能测定垂直燃烧法》。
本标准与GB/T10707—1989《橡胶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和GB/T13488—1992《橡胶燃烧性能测定垂直燃烧法》相比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如下;增加“3术语和定义”章;
-5.4.3中灯口与试样下端的间距由原来的10mm调整为10mm士1mm;5.4.3、5.4.4施加火焰时间由10s调整为10s士5S;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氧指数法的试样数量由至少15个试样改为“对已知氧指数值相差在士2范围内的橡胶材料,应准备15个试样;对未知氧指数或具有不稳定燃烧特性的橡胶材料,准备15个~30个试样”;
-5.3.1垂直燃烧法试样尺寸由原来的“长130mm士3mm,宽13.0mm士0.3mm,厚3.0mm±0.2mm”改变为长130mm±5mm,宽13.0mm士0.5mm,厚3.0mm±0.25mm”
-对公式(1)做了修改;
一增添了资料性附录D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株州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晓武、陈晋阳、王进、沈振。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10707—1989;
-GB/T13488—1992。
1范围
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GB/T10707—2008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环境下测定橡胶燃烧性能的两种方法:氧指数法(方法A)和垂直燃烧法(方法B)。
本标准适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评定橡胶材料的燃烧性能及阻燃性能,不适用于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橡胶材料的着火危险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送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ISO23529:2004,IDT)GB/T3863工业用氧
GB/T3864工业氮
HG/T3095橡胶火焰试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HG/T309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氧指数oxygenindex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23℃土2℃的氧和氮混合气流中,维持橡胶材料燃烧的最低氧浓度(用体积分数表示)。
4方法A—氧指数法
4.1试验原理
试样垂直地支撑在一个透明的燃烧简内,燃烧简内有向上流动的氧和氮的混合气体,点燃试样的上端,然后观察燃烧现象,并与规定的限度值比较燃烧持续时间或燃烧长度。通过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可测得维持材料燃烧的最低氧浓度。试验的试样中要有50%超过规定的燃烧持续时间或燃烧长度。
4.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1。
4.2.1燃烧筒:一只能直立于底座之上的耐热透明玻璃筒,其内径为75mm,总高度为450mm,以保证筒内的气流速度为40mm/s士10mm/s。简内底座上装有试样支架,并有引入氧氮混合气体的导管,试样支架的下部应装一片金属网。燃烧简底部应填充直径为3mm~5mm的玻璃球,填充高度80mm~100mm。
注:也可以采用其他尺寸的燃烧简,但燃烧简尺寸不同所得出的氧指数的值可能会有差异,宜在试验报告中注明。4.2.2试样支架:在燃烧筒轴心位置竖直地夹持试样的夹子。4.2.3气源:氧气应符合GB/T3863的要求氮气应符合GB/T3864的要求。4.2.4气体测量和控制系统:由压力表、调节阀、转子流量计(氧、氮转子流量计的最小刻度为0.05L/min)等组成。
GB/T10707--2008
点火器;
燃烧筒;
试样;
金属网;
试样支架,
—玻璃球;
底座;
一混合气体调节阀:
混合气体压力表;
-氧气流盘计:
氧气调节阀;
氧气压力表;
混合气体流量计;
氧氮混合器;
氮气流量计;
氮气调节阀;
氮气压力表。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4.2.5点火器:一根伸入燃烧筒内点燃试样的管子,其喷嘴直径为2mm士1mm。燃气可根据情况选用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烧时从喷嘴垂直向下喷出的火焰长度为16mm士4mm。4.2.6计时器:最小刻度值为0.1s的秒表或其他相当的计时装置。4.2.7测长量具:最小刻度值为1mm不锈钢直尺。4.2.8通风系统:为排除试验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试验应在道风柜内进行,但试验过程中不能开抽风机,以免影响燃烧筒内的气流速度。4.3试样
4.3.1试样尺寸为长80mm~150mm,宽6.5mm士0.5mm,厚3mm士0.25mm。4.3.2试样的制备和调节应按GB/T2941—2006的要求进行。4.3.3为了便于测量试样的燃烧长度,在距试样点火端50mm处作一标记。4.3.4对已知氧指数值相差在士2范围内的橡胶材料,应准备15个试样;对未知氧指数或具有不稳定燃烧特性的橡胶材料,准备15个30个试样。4.4试验步骤
4.4.1检查试验装置,确保完好。燃烧筒应安放垂直,在筒中央的试样支架上垂直夹好试样,试样顶端距离简口至少100mm。
4.4.2根据经验或试样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估计开始试验时的氧浓度。试样在空气中迅速燃烧,氧2
GB/T10707—2008
浓度(体积分数)估计为18%;在空气中缓慢或不稳定燃烧,估计为21%;在空气中不着火,至少估计为25%。氧浓度的计算公式见附录A。4.4.3按4.4.2确定氧浓度后,调好氧氮混合气体流量(氧气和氮气流量参见附录B),并让其在燃烧简中至少流动305,以除去燃烧简中的空气。每个试样试验前都应重复此过程,以保证燃烧简中的气流量在试验的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不应改变气流速度和氧氮气体浓度。4.4.4点燃点火器,将火焰调到规定的长度,把点火器喷嘴伸人燃烧简内。让火焰充分接触试样顶端表面,但不能与侧面接触。施加火焰时间不超过30s,其间每隔5s移开点火器观察一次,看试样是否被点燃。如果试样整个顶端面都燃烧起来,就认为试样已被点燃,立即开始计时,或测量燃烧长度。4.4.5燃烧特性按下面要求评定:4.4.5.1若试样燃烧时间不到180s或燃烧不到50mm标记处火焰自熄,记作特征“0”,并记录此时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长度。
4.4.5.2若试样燃烧时间超过180s或燃烧超过50mm标记处,记作特征“×”,并将试样熄灭。4.4.5.3如有熔滴、结炭、不稳定燃烧、阴燃等现象,也作为燃烧特征加以记录。4.4.6为继续试验需要选择下一个氧浓度。应按这样的原则来选择氧浓度:若得到“0”特征,应增加氧浓度;若得到“×”特征,应降低氧浓度。4.4.7用适当的级差改变氧浓度,重复4.4.4~4.4.6的操作,直到有一对\0和“×”特征的氧浓度相差小于或等于1。这两个相反的特征不一定是连续出现的(参见附录C中C.1),“0特征的氧浓度不一定比“×”特征的低。用这一对特征中“0”的相应氧浓度作为初始氧浓度。4.4.8用由4.4.7得到的初始氧浓度,重复4.4.4~4.4.6的操作,试验1个试样,记录所用的氧浓度和特征作为第一个结果。
4.4.9取氧浓度级差d一0.2%,重复4.4.4~4.4.6的操作,直到得出与第一个结果相反的特征为止。记录这些特征和相应的氧浓度。4.4.10保持d=0.2%,重复4.4.4~4.4.6的操作,再试验4个试样,记录每个试样所用的氧浓度及其待征,并指定用于最后1个试样的氧浓度为最终氧浓度ct。将这4个特征和4.4.9中得到的最后1个特征排列到一起,以便确定值。4.4.11计算最后6个试样所用的氧浓度(包括c)的估计标准差α(见4.5.3),如果下列关系成立:d
则按4.5.1计算的氧指数结果可信,否则:2
g,增加d值,重复4,4.94.4.11的操作,到条件满足为止;3
a,当d=0.2%,认为氧指数结果可信。但当d>0.2%,则减少d值,重复4.4.9~4.4.11的操若d>
作,到条件满足为止。
4.5结果的计算
4.5.1氧指数(OI)
氧指数(OI)的计算见公式(1):
OI=cr十ka
式中:
OI一用体积分数表示的氧指数,计算中保留两位小数,报告中只保留一位小数;Cf——用体积分数表示的最终氧浓度,保留一位小数;k—系数,确定方法见4.5.2;
d———用体积分数表示的氧浓度级差,保留一位小数。.1)
GB/T10707—2008
4.5.2k值的确定
值及其正负号取决于试样的特征,可按下述方法从表1中确定。4.5.2.1若按4.4.8试验得到\0”特征,那么第一个相反的特征(见4.4.9)应为“×”。从表1第一列中每行的后4个特征排列里,找到与4.4.10得到的特征排列完全相同的那一行。再根据4.4.8和4.4.9得到的“0\特征的个数,从(a)中找到个数与之相同的那一列。行列交叉处即为所求k值。4.5.2.2若按4.4.8试验得到“×”特征,那么第一个相反的特征应为“0”,从表1内第六列中每行的后4个特征排列里,找到与4.4.10得到的特征排列完全相同的那一行。再根据4.4.8和4.4.9得到的“×”特征的个数,从(b)行中找到个数与之相同的那一列。行列交叉处即为所求k值。此时的值应改变符号,即查正得负,查负得正。表1k值确定表
最后5个测量特征
氧浓度标准差
式中:
氧浓度的标准差;
依次表示最后6个氧浓度;
O1——按4.5.1计算所得的氧指数;3
对2(c:一O)有影响的试验次数。n
对本方法,n=6。
4.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最后5个测量特征
...(2)
本标准号及方法A;
样品名称或代号:
试样的尺寸;
氧指数;
试样燃烧长度;
熔滴、不稳定燃烧、阴燃等现象;燃气种类;
试验室温度及湿度;
试验日期及试验、审核人员。
5方法B—垂直燃烧法
5.1试验原理
GB/T10707—2008
试样垂直夹持在支架上,其下端在规定的火焰中燃烧一定时间,然后移开火焰,并开始测量后试样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时间等燃烧行为,来评定试样的燃烧性能等级。5.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2。
单位为毫米
本生灯
脱脂棉
图2试验装置示意图
5.2.1本生灯:管长80mm~100mm,内径9.5mm士0.5mm。5.2.2试样支架:配有试样夹持器,能调节试样的垂直高度。5.2.3计时器:最小刻度值为0.1s的秒表或其他相当的计时装置。5.2.4测长量具:最小刻度值为1mm不锈钢直尺。5.2.5燃气:工业级甲烷。可采用热值约为37MJ/m的其他燃气,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如有争议时应采用工业级甲烷。5.2.6医用脱脂棉:要求干燥清洁,棉层(未经压缩)尺寸约为50mm×50mm×6mm。5.2.7通风装置:试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试验过程中不能排风。5
GB/T10707—2008
5.3试样
5.3.1试样长130mm士5mm,宽13.0mm±0.5mm,厚3.0mm±0.25mm。注:试样厚度可采用其他尺寸,但试验结果不能与标准试样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5.3.25个试样为-组。
5.3.3试样的制备和调节应符合GB/T2941—2006的规定。5.4试验步骤
5.4.1夹持器夹住试样上端约6mm处,并保持垂直。试样下端距脱脂棉的距离为300mm士10mm。5.4.2旋紧灯管,开启燃气阀,在远离试样处点燃本生灯。调节燃气阀使之产生高度约为20mm的黄色火焰,再调节空气流量使之成为高度为20mm士1mm的蓝色火焰。5.4.3将火焰对着试样下端中心部位,灯口与试样下端保持间隔10mm士1mm。施加火焰10s士0.5s,将本生灯移到150mm以外,移灯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有焰燃烧时间t1,,如果试样燃烧时有熔融或燃烧滴落物,应将本生灯倾斜45°,但仍保证试样下端与倾斜的本生灯口之间的距离为10mm士1mm。倾斜形式见图3。
注:为了便于灯口与试样下端的间隔保持10mm士1mm,可选用带有尺度标杆的本生灯,参见附录D。单位为毫米
脱脂棉
图3本生灯倾斜示意
5.4.4当试样有焰燃烧的火焰熄灭,立即再次施加火焰,10s士0.5s后移去本生灯,记录试样的有焰燃烧时间t.和无焰燃烧时间t.。5.4.5重复5.4.1~5.4.4,试验一组试样。5.5结果的计算
5.5.1一组试样有烙燃烧时间的计算:+t2.
式中:
-组试样有焰燃烧时间,单位为秒(s);一单个试样第一次施加火焰后的有焰燃烧时间,单位为秒(s);t
-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的有焰燃烧时间,单位为秒(s);一试样序号,i=1~5。
5.5.2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有焰燃烧时间与无焰燃烧时间之和的计算:t一t2.i十tg.
式中:
GB/T10707—2008
·(4)
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有焰燃烧时间与无焰燃烧时间之和,单位为秒(s);一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的有焰燃烧时间,单位为秒(s);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的无焰燃烧时间,单位为秒(s);-试样序号,i=1~5。
结果评定
橡胶材料的垂直燃烧性能等级分为FV-0,FV-1和FV-2三级,见表2。5.6.1
表2橡胶材料垂直燃烧性能等级判别试样燃烧时间及现象
单个试样每次施加火焰后的有焰燃烧时间(t1avtz)/s每组5个试样施加10次火焰后总的有焰燃烧时间(tr)/s单个试样第二次施加火焰后有焰燃烧时间与无焰燃烧时间之和(tg)/s
有焰或无焰燃烧茧延到夹具的现象滴落物引燃脱脂棉的现象
5.6.2试验结果与表2对照,确定橡胶材料的垂直燃烧性能等级等
5.6.3如果一组试样中有一个不符合表2相应的等级要求,应再取一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的试样均应符合表2等级的要求;如果复验的试样中仍有一个试样不符合表2中相应等级要求,则应以两组中数字最大的等级作为该橡胶材料的垂直燃烧性能等级。5.6.4如果试验结果超出FV-2级的要求,则不应用本方法评定。5.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号及试验方法B;
试样名称或代号;
试样厚度;
试验室温度及湿度;
燃气种类;
试样的垂直燃烧性能等级;
不稳定燃烧、熔滴物引燃脱脂棉及燃烧蔓延到夹具等现象;试验日期及试验、审核人员。
GB/T10707—2008
氧浓度按式(A.1)计算:
式中:
氧浓度(体积分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氧浓度的计算
100V。
V。——氧气体积流量,单位为升每秒(L/s);Vn—氮气体积流量,单位为升每秒(L/s)。...(A.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表GB/T10707-—2008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氧浓度。根据公式(A.1)和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对内径为75mm的燃烧筒来说,为保证混合气体的流速约为40mm/s,则混合气体总流量约为10.6L/min),可算出系列与氧浓度值co对应的V。和Vn值,将其列表于后,供试验时查用。表B.1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表co/%
Vo/(L/min)
Vn/(L/min)
Vo/(L/min)
V/(L/min)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