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9723-2007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国家标准(GB)】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12:46:28
- GB/T9723-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T 9723-2007
标准名称: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18 -
实施日期:
2008-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29.25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9723-1988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火焰(乙炔-空气)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仪器的要求和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部分微量杂质素的测定。 GB/T 9723-2007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9723-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0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723—2007
代替GB/T9723—1988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Chemical reagent
General rule for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analysis2007-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9723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08年2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7千字
2008年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0707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代替GB/T9723—-1988《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本标准与GB/T9723--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版的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本版的第3章),修改了试剂和材料(1988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5章);一补充了仪器一章的有关内容(1988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6章);GB/T9723—2007
一修改了测定一章中的有关内容,并取消了其中的基体配制法(1988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修改了精密度一章(1988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8章);修改了安全事项一章(1988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9章);修改了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63/SC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晓华、隋琦颖。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
1范围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9723-—2007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火焰(乙炔-空气)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仪器的要求和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部分微量杂质元索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NEQ)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82,NEQ
GB/T4470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44701998,idtISO69551982)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negISO3696:1987)JJG69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3术语和定义
GB/T447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用火焰将欲分析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为自由原子,通过测量蒸气相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以确定化学元素含量的方法。4方法原理
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的光,通过火焰原子化系统产生的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索的基态原子吸收,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光度(A)的大小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关系符合光吸收定律,见式(1):
A=logpo/uKL.
式中:
Φ。入射光通量;
@———透射光通量;
K—吸收系数,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为常数;L—吸收程长度;
C待测元素的浓度。
当吸收光程的长度L与吸收系数K一定时,吸光度A与待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利用此定律可进行定量分析。
GB/T9723—2007
5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规格,燃气应使用高纯气体。6仪器
6.1一般规定
原子吸收光谱仪应符合JJG694的规定。6.2仪器组成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系统、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另有背景校正系统和进样系统等。
6.2.1光源系统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
6.2.2原子化系统
原子化系统为火焰原子化系统,由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组成。要求各组件能耐腐蚀,噪声小,性能稳定,有安全泄压装置,废液排放流畅。6.2.3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由分光元件、人射和出射狭缝及若干块反射镜组成。波长范围一般为190nm900nm6.2.4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由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及指示记录器组成。7测定
7.1测定条件的选择
7.1.1光源灯电流
在整机有足够稳定性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小的灯电流。7.1.2燃烧器高度
调节燃烧器,使光源辐射出的光通过火焰中基态原子浓度较大的部分。7.1.3火焰类型
根据样品及待测元素的性质,可选用氧化性火焰或还原性火焰。7.1.4通带宽度
使共振线和非共振线分开。在保证能量足够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窄的通带宽度。一般对谱线简单的元素可使用较宽的通带,谱线复杂的元素可使用较窄的通带。同时注意人射光通量不能太弱,7.1.5待测元素的特征浓度及检出限待测元素的特征浓度及检出限的测定见附录A。7.1.6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
在测定高浓度基体的溶液时,有时会产生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由于背景吸收的吸光度与原子吸收的吸光度叠加,造成分析误差。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的检定和校正方法见附录B。7.1.7其他干扰
减少或消除样品中共存物对待测元素的干扰的方法参见附录C。7.2测定方法
根据样品和仪器的特点,采取直接、稀释或预富集制成试液进行测定。7.2.1工作曲线法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制备试样溶液、空白实验溶液及四至五个质量浓度成比例的标准溶液,以水或GB/T97232007
溶剂调零,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标准溶液质量浓度(p)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见图1)。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应在工作曲线范围内,并尽量位于工作曲线的中部。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此方法适用于主体无干扰情况下的测定。样品波吸光度
待测元素质量浓度
p/pg/mL)
图1标准工作曲线
7.2.2标准加入法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制备试液。量取相同体积的上述试液,共四份。第(1)份不加标准溶液,第(2)、(3)、(4)份分别加人成比例的标准溶液,均用水或溶剂稀释至100mL。以空白溶液调零,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加入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轴相交,交点(p)即为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见图2)。待测元素在所测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应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待测元素标准加人的质量浓度应和样品稀释后待测元素规格点的质量浓度相当,且处于第(2)份和第(4)份范围内。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主体干扰不大时的测定,但不能消除非特征性衰减引起的干扰。在制定产品检验标准时,加入规格点的标准溶液的量应在第(2)份或第(3)份标准溶液中。在满足样品检测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测定条件下的灵敏度来选择标准的加入量,使标准加人的量既不过高而落人标准曲线的非线性范围;又不太低而造成较大的测定误差,最终在第(2)份标准溶液中加人待测元素的量接近该元素检出限的20倍。3
GB/T9723—2007
待测元素质量浓度
7.2.3结果计算
2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
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以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p.vx10-6
式中:
p/(μg/mL)
p—由曲线上查出被测元素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样品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
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8精密度
(2)
一般在测定次数不少于11次的情况下,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应符合精密度的要求。
9安全事项
9.1仪器的燃烧器上方必须安装排风装置。9.2两种气源与仪器间的距离应符合仪器安装的要求。应经常检查管道,防止气体泄漏,并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定。
A.1特征浓度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特征浓度和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GB/T9723-—2007
配制一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其质量浓度应在线性范围内,调节仪器至最佳条件,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特征浓度以pe计,数值以微克每毫升(ug/mL)表示,按式(A,1)计算:0.0044Xp
式中:
-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ug/mL):A-—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2检出限
配制一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A,使其吸光度在仪器最佳条件下为0.003左右,在上述条件下,点火,吸人水,燃烧2min~3min以达到热平衡状态,调节读数装置(检流计、数字显示器或记录器)的基线(或零点)至最平稳。然后交替读取水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各10次以上,由此计算出标准偏差。另配制一待测元的标准溶液B,并使其溶液的吸光度为0.1左右,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测定标准溶液B的吸光度。
检出限以D计,数值以微克每毫升(μg/mL)表示,按式(A.2)计算:D=e2S
式中:
标准溶液B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标准溶液B的吸光度;
S-—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按式(A.3)计算:
式中:
E(-x)2
每次测定时标准溶液A吸光度与水吸光度的差值;一n次测定吸光度差值的平均值:一测定次数的数值。
GB/T9723-2007
B.1检定方法
B.1.1连续光谱灯检定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的检定和校正方法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处,保持通带及仪器其他条件不变,用连续光谱灯代替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如产生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连续光谱灯可用允灯(紫外区)或钨丝灯(可见区)。
B.1.2非吸收线的检定方法
在待测元素特征波长邻近选择一非吸收线,保持仪器条件不变(可适当改变灯电流)的情况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如产生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非吸收线可以是待测元素的谱线,待测元素的非吸收线见表B.1;也可以是其他元素的谱线,其他元素的非吸收线见表B,2。表B.1
被测元素
被测元素
共振吸收波长
共振吸收波长bZxz.net
单位为纳米
非吸收线波长
被测元素本身的非吸收线
单位为纳米
非吸收线波长
其他元素的非吸收线
B.1.3基体溶液检定方法
GB/T9723—2007
配制一个基体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与样品溶液质量浓度相同,在测定样品溶液的条件下,测定基体溶液的吸光度。如有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B.2校正方法
B.2.1在B.1.1情况下,从空心阴极灯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减去连续光谱灯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若仪器装有适当的光源,可以进行自动校正。B.2.2在B.1.2情况下,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处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减去其邻近非吸收线处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B.2.3在B.1.3情况下,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减去基体溶液的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
GB/T9723—2007
C.1基体干扰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测定中对各种干扰的消除或减少的方法先作工作曲线,再作标准加入法曲线,当发现两线的斜率有差异,而样品的成分对测定元素又不会造成化学干扰时,则表明有基体干扰存在,应考虑采用标准加人法。C.2电离干扰
发生电离干扰时不仅使待测元素的吸收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斜率变小;而且当待测元素的浓度增加时,相对电离度降低,工作曲线还会向吸光度轴弯曲。这时可向测定溶液中加入易电离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消电离剂。当基体本身有消电离作用时,可采用标准加人法而不必另加消电离剂。C.3化学干扰
消除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C.3.1加入抑制剂
常用的抑制剂有释放剂、络合剂、缓冲剂等。释放剂能与干扰元素化合,生成更稳定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干扰元素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常用的释放剂为锶盐或镧盐。络合剂能与干扰元索或待测元素配合,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结合。缓冲剂是加人一定数量的干扰元素,使干扰效应达到饱和点,以消除或抑制干扰元素的影响。C.3.2高温火焰法
提高原子化的温度,使难离解的化合物离解。C.3.3化学分离法
用萃取、离子交换、沉淀法等将干扰离子除去,但操作比较麻烦,且容易引起沾污或损失。版权专有复权必究
书号:155066·1-30707
GB/T9723-20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723—2007
代替GB/T9723—1988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Chemical reagent
General rule for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analysis2007-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9723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08年2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7千字
2008年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0707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代替GB/T9723—-1988《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本标准与GB/T9723--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版的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本版的第3章),修改了试剂和材料(1988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5章);一补充了仪器一章的有关内容(1988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6章);GB/T9723—2007
一修改了测定一章中的有关内容,并取消了其中的基体配制法(1988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修改了精密度一章(1988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8章);修改了安全事项一章(1988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9章);修改了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63/SC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晓华、隋琦颖。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
1范围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9723-—2007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火焰(乙炔-空气)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仪器的要求和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部分微量杂质元索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NEQ)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82,NEQ
GB/T4470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44701998,idtISO69551982)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negISO3696:1987)JJG69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3术语和定义
GB/T447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用火焰将欲分析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为自由原子,通过测量蒸气相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以确定化学元素含量的方法。4方法原理
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的光,通过火焰原子化系统产生的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索的基态原子吸收,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光度(A)的大小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关系符合光吸收定律,见式(1):
A=logpo/uKL.
式中:
Φ。入射光通量;
@———透射光通量;
K—吸收系数,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为常数;L—吸收程长度;
C待测元素的浓度。
当吸收光程的长度L与吸收系数K一定时,吸光度A与待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利用此定律可进行定量分析。
GB/T9723—2007
5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规格,燃气应使用高纯气体。6仪器
6.1一般规定
原子吸收光谱仪应符合JJG694的规定。6.2仪器组成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系统、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另有背景校正系统和进样系统等。
6.2.1光源系统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
6.2.2原子化系统
原子化系统为火焰原子化系统,由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组成。要求各组件能耐腐蚀,噪声小,性能稳定,有安全泄压装置,废液排放流畅。6.2.3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由分光元件、人射和出射狭缝及若干块反射镜组成。波长范围一般为190nm900nm6.2.4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由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及指示记录器组成。7测定
7.1测定条件的选择
7.1.1光源灯电流
在整机有足够稳定性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小的灯电流。7.1.2燃烧器高度
调节燃烧器,使光源辐射出的光通过火焰中基态原子浓度较大的部分。7.1.3火焰类型
根据样品及待测元素的性质,可选用氧化性火焰或还原性火焰。7.1.4通带宽度
使共振线和非共振线分开。在保证能量足够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窄的通带宽度。一般对谱线简单的元素可使用较宽的通带,谱线复杂的元素可使用较窄的通带。同时注意人射光通量不能太弱,7.1.5待测元素的特征浓度及检出限待测元素的特征浓度及检出限的测定见附录A。7.1.6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
在测定高浓度基体的溶液时,有时会产生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由于背景吸收的吸光度与原子吸收的吸光度叠加,造成分析误差。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的检定和校正方法见附录B。7.1.7其他干扰
减少或消除样品中共存物对待测元素的干扰的方法参见附录C。7.2测定方法
根据样品和仪器的特点,采取直接、稀释或预富集制成试液进行测定。7.2.1工作曲线法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制备试样溶液、空白实验溶液及四至五个质量浓度成比例的标准溶液,以水或GB/T97232007
溶剂调零,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标准溶液质量浓度(p)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见图1)。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应在工作曲线范围内,并尽量位于工作曲线的中部。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此方法适用于主体无干扰情况下的测定。样品波吸光度
待测元素质量浓度
p/pg/mL)
图1标准工作曲线
7.2.2标准加入法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制备试液。量取相同体积的上述试液,共四份。第(1)份不加标准溶液,第(2)、(3)、(4)份分别加人成比例的标准溶液,均用水或溶剂稀释至100mL。以空白溶液调零,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加入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轴相交,交点(p)即为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见图2)。待测元素在所测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应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待测元素标准加人的质量浓度应和样品稀释后待测元素规格点的质量浓度相当,且处于第(2)份和第(4)份范围内。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主体干扰不大时的测定,但不能消除非特征性衰减引起的干扰。在制定产品检验标准时,加入规格点的标准溶液的量应在第(2)份或第(3)份标准溶液中。在满足样品检测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测定条件下的灵敏度来选择标准的加入量,使标准加人的量既不过高而落人标准曲线的非线性范围;又不太低而造成较大的测定误差,最终在第(2)份标准溶液中加人待测元素的量接近该元素检出限的20倍。3
GB/T9723—2007
待测元素质量浓度
7.2.3结果计算
2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
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以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p.vx10-6
式中:
p/(μg/mL)
p—由曲线上查出被测元素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样品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
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8精密度
(2)
一般在测定次数不少于11次的情况下,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应符合精密度的要求。
9安全事项
9.1仪器的燃烧器上方必须安装排风装置。9.2两种气源与仪器间的距离应符合仪器安装的要求。应经常检查管道,防止气体泄漏,并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定。
A.1特征浓度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特征浓度和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GB/T9723-—2007
配制一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其质量浓度应在线性范围内,调节仪器至最佳条件,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特征浓度以pe计,数值以微克每毫升(ug/mL)表示,按式(A,1)计算:0.0044Xp
式中:
-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ug/mL):A-—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2检出限
配制一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A,使其吸光度在仪器最佳条件下为0.003左右,在上述条件下,点火,吸人水,燃烧2min~3min以达到热平衡状态,调节读数装置(检流计、数字显示器或记录器)的基线(或零点)至最平稳。然后交替读取水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各10次以上,由此计算出标准偏差。另配制一待测元的标准溶液B,并使其溶液的吸光度为0.1左右,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测定标准溶液B的吸光度。
检出限以D计,数值以微克每毫升(μg/mL)表示,按式(A.2)计算:D=e2S
式中:
标准溶液B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标准溶液B的吸光度;
S-—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按式(A.3)计算:
式中:
E(-x)2
每次测定时标准溶液A吸光度与水吸光度的差值;一n次测定吸光度差值的平均值:一测定次数的数值。
GB/T9723-2007
B.1检定方法
B.1.1连续光谱灯检定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非特征衰减(背景吸收)的检定和校正方法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处,保持通带及仪器其他条件不变,用连续光谱灯代替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如产生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连续光谱灯可用允灯(紫外区)或钨丝灯(可见区)。
B.1.2非吸收线的检定方法
在待测元素特征波长邻近选择一非吸收线,保持仪器条件不变(可适当改变灯电流)的情况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如产生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非吸收线可以是待测元素的谱线,待测元素的非吸收线见表B.1;也可以是其他元素的谱线,其他元素的非吸收线见表B,2。表B.1
被测元素
被测元素
共振吸收波长
共振吸收波长bZxz.net
单位为纳米
非吸收线波长
被测元素本身的非吸收线
单位为纳米
非吸收线波长
其他元素的非吸收线
B.1.3基体溶液检定方法
GB/T9723—2007
配制一个基体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与样品溶液质量浓度相同,在测定样品溶液的条件下,测定基体溶液的吸光度。如有明显的吸收,表明存在非特征衰减。B.2校正方法
B.2.1在B.1.1情况下,从空心阴极灯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减去连续光谱灯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若仪器装有适当的光源,可以进行自动校正。B.2.2在B.1.2情况下,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处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减去其邻近非吸收线处测得的样品溶液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B.2.3在B.1.3情况下,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减去基体溶液的吸光度,其差值即为真实的原子吸光度。
GB/T9723—2007
C.1基体干扰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测定中对各种干扰的消除或减少的方法先作工作曲线,再作标准加入法曲线,当发现两线的斜率有差异,而样品的成分对测定元素又不会造成化学干扰时,则表明有基体干扰存在,应考虑采用标准加人法。C.2电离干扰
发生电离干扰时不仅使待测元素的吸收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斜率变小;而且当待测元素的浓度增加时,相对电离度降低,工作曲线还会向吸光度轴弯曲。这时可向测定溶液中加入易电离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消电离剂。当基体本身有消电离作用时,可采用标准加人法而不必另加消电离剂。C.3化学干扰
消除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C.3.1加入抑制剂
常用的抑制剂有释放剂、络合剂、缓冲剂等。释放剂能与干扰元素化合,生成更稳定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干扰元素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常用的释放剂为锶盐或镧盐。络合剂能与干扰元索或待测元素配合,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结合。缓冲剂是加人一定数量的干扰元素,使干扰效应达到饱和点,以消除或抑制干扰元素的影响。C.3.2高温火焰法
提高原子化的温度,使难离解的化合物离解。C.3.3化学分离法
用萃取、离子交换、沉淀法等将干扰离子除去,但操作比较麻烦,且容易引起沾污或损失。版权专有复权必究
书号:155066·1-30707
GB/T9723-20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GB/T13760-1992 土工布的取样和试样准备
- GB/T13035-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
- GB/T42193.4-2022 道路车辆 车辆和外部设备之间排放相关诊断的通信 第4部分:外部测试设备
- GB/T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 GB9053-2013 稳定轻烃
- GB/T14598.1-1993 电气继电器 电气继电器的触点性能
- GB/T2437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卷绕纱线用筒管 名称
- GB/T17616-2013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 GB/T4325.18-1984 钼化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量
- GB/T8928-2008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
- GB/T22916-2008 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 GB/T24678.1-2009 植物保护机械 便携式宽幅远射程喷雾机
- GB/T24675.3-2009 保护性耕作机械 弹齿耙
- GB/T30727-2014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 行业新闻
- 加密货币分析师称:本周在你熟睡时,XRP价格可能跃升至4美元
- 比特币行情临界点将至 Bitcoin Hyper有望点燃 BTC Layer 2 新热潮
- 比特币ETF热潮再度来袭——但这款低市值AI代币可能带来更大收益
- CZ安慰没买比特币的人:你还有抄底机会!记得BTC发行量有限就好
- 今日值得投资的三大山寨币:Solana (SOL)、Render (RNDR) 和 Theta Network (THETA) 这三款最佳加密货币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1540万美元市值
- RLUSD市值突破五亿镁BNY为其托管美元现金和储备
- MemeCore在最新上市和投资者支持下飙升85%
- Snoop Dogg 与TON 合推新NFT 吸金1,200 万美元Telegram 创办人Durov 市场开疯啰
- BTCC 扩展通证化合约产品版图强化多元资产交易与进阶分析功能
- Polygon的Heimdall v2升级将交易速度提升至5秒
- 2025 年值得关注的1,000 倍潜力加密货币前十强
- 为什么房利美的加密决策是Web3的分水岭时刻 - 勇敢新币
- 阿联酋航空和迪拜免税店将接受莱特币支付
- 苹果股票测试213美元阻力位,价格维持在211美元上方,有望突破至225美元
-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将比特币价格比作1690年的曼哈顿:"依然便宜得离谱"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