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 SY/T 5419-2007 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15:04:55
- SY/T5419-2007
- 现行
标准号:
SY/T 5419-2007
标准名称:
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0-08 -
实施日期:
2008-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53.6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适用于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的设计、制造、应用、检验和质量评价。 SY/T 5419-2007 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 SY/T5419-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80.10
备案号:22027—2007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4192007
中文/English
代替SY/T5419—1996和SY/T5683--1995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neutron generator and neutron tubeforpetroleumwell logging
2007-10—08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03—01实施
SY/T5419--2007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安全与环境保护
SY/T5419—2007
本标准整合、修订并代替SY/T5419—1996《测井用密封中子管技术条件》和SY/T5683—1995《测井中子发生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SY/T5419—1996和SY/T568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的要求(本版的3.4);增加了中子管的贮存温度(本版的3.2.1);增加了中子发生器的贮存温度及贮存湿度(本版的3.2.1和3.2.2);增补了产品的工作温度分组、振动和冲击条件分组(本版的3.2.3,3.2.4,3.2.5);规范了测量中子输出性能时的产品工作参数(本版的3.3);提高了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和工作寿命要求(SY/T5419一1996的4.2.1,4.2.2;本版的3.3.1,3.3.3);
新增了产品的中子产额稳定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本版的3.3.1,4.5);新增了产品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本版的第7章);一删除了中子管的产品分类(SY/T5419—1996第3章);删除了中子发生器的产品组成(SY/T5683--1995的第3章);删除了地面电源等四项只针对特定型号产品的要求及试验(SY/T5683一1995的4.1.1.2,4.1.2.2,4.2.2,5.2.2);
删除了中子发生器的密封要求及试验(SY/T5683—1995的4.1.3,5.2.1.6)。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军随、彭琥、成随牛、胡昌旭、郑华、薛敬利、龚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5419—1991,SY/T5419-—1996;SY/T5683—1995。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和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为准。SY/T5419—2007
中子发生器是石油测井领域中多种中子测井仪器的关键部件,它是一种可控强中子源,中子管是其中的具有一定使用寿命且不可修复的消耗性核心器件。1范围
石油测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SY/T5419—2007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以下简称为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标准适用于石油测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的设计、制造、应用、检验和质量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11806—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IAEANo.TS-R-1,IDT)GB/T15222—-1994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氛表面污染(eqvISO7503-2:1988)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negIAEA安全系列)SY/T5134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SY/T522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3技术要求
3.1外观
3.1.1中子管
外表面清洁,无锈迹,无损伤,管内无异物,焊缝光滑平整。3.1.2中子发生器
外观光滑、明亮,呈材料或涂镀层本色,连接螺纹和电接插件完好,机、电连接灵便、可靠。3.2环境条件
3.2.1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为-40℃~+70℃。
3.2.2贮存湿度
3.2.2.1中子发生器贮存相对湿度不大于90%。3.2.2.2中子管贮存相对湿度不大于70%。3.2.3最高工作温度
按产品不同耐温分为四组:
a)A组:125℃。
b)B组:155℃。
c)C组:175℃。
d)D组:200℃。
SY/T5419—2007
3.2.4振动
各组的要求为:
a)A组:频率5Hz~1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b)B组:频率5Hz~15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c)C组:频率5Hz~2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2,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d)D组:频率5Hz~2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2,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3.2.5冲击
各组要求为:
a)A组:峰值加速度490m/s2,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b)B组:峰值加速度980m/s,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c)C组:峰值加速度1470m/s,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d)D组:峰值加速度1470m/s2,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3.3中子输出性能
3.3.1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
在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内,产品的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应达到表1的要求。表1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
室温和最高工作温度下
中子产额平均值
中子管
中子发生器
≥1.2×108
≥1.0×108
3.3.2连续工作时间
中子产额相对平均值的波动
最高工作温度下相对于室温下
中子产额平均值的变化
最高工作温度下,达到3.3.1要求的产品连续正常工作时间应不低于2h。3.3.3中子管工作寿命
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大于6×10°n/s时的累计工作时间不低于300h。3.4中子管外表面氙污染
中子管的外表面氛污染水平应符合GB/T18871—2002中B2.1f)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试验设备
设备包括:
中子管专用测试台架,含中子管专用加温测试装置、高压电源、中子产额测量仪、中子管工作参数测控仪表等。
-中子发生器专用测试台架,含中子发生器专用加温测试装置、中子产额测量仪、中子发生器工作参数测控仪表等。
一振动试验台。
冲击试验台。
4.2外观检查
4.2.1中子管外观检查
目测、手感和量具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1.1的要求。4.2.2中子发生器外观检查
目测、手感和量具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1.2的要求。4.3振动试验
SY/T5419-2007
被检产品不通电,用适当夹具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按3.2.4规定的条件和SY/T51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摇动被检产品无异声,室温下工作符合3.3.1要求。4.4冲击试验
被检产品不通电,用适当夹具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按3.2.5规定的条件和SY/T52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摇动被检产品无异声,室温下工作符合3.3.1要求。4.5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试验
4.5.1室温试验
在室温下,使被检产品工作在其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内。当产品工作稳定后,至少每3min记录一组工作参数和中子产额数据,历时不少于30min,共计11组数。统计该组数据,求出中子产额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4.5.2最高工作温度试验
被检产品在专用加温测试装置中,工作参数同4.5.1。逐渐升温至3.2.3规定的产品的最高工作温度,恒温1h后,每5min记录一组工作参数和中子产额,历时不少于2h,共计25组数。统计该数,求出中子产额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4.5.3高低温产额稳定性
计算上述最高工作温度下的中子产额平均值对室温下的中子产额平均值的相对变化,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
4.6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试验方法同4.5.2,其结果应符合3.3.2。4.7中子管工作寿命试验
在室温或高温下,被检中子管以其正常工作参数长期连续或断续工作,最短断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h,统计中子产额不低于6×10°n/s时的累计工作时间,其总和应符合3.3.3的要求。4.8中子管外表面氙污染检测
由有资质的单位按GB/T15222—1994中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3.4的要求。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出厂产品逐支进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见表2。5.2型式检验
5.2.1应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
b)产品设计、结构、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更改。c)批量生产量大于30件。
d)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SY/T5419—2007
e)产品停产1年以上后恢复生产。f)技术监督部门提出要求。
顺序号
外观检查
振动试验
冲击试验
试验项目
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试验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中子管工作寿命试验
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检测
注:“”表示必检项目。
“O”表示可选项目。
“二”表示不检项目。
表2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本标准条款
检验分类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5.2.2型式检验的项目和顺序
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顺序应按表2依次进行,但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检测可在外观检查合格后穿插于其他项目间进行。
5.2.3型式检验抽样
需做型式检验时,从每批次产品中随机抽样1~2件进行。5.3判定规则
5.3.1产品检验时各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产品合格;部分项目不合格,允许调整或更换元器件、零部件,重新开始检验直到全部项目合格。5.3.2型式检验时对被抽取样品的所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型式检验为合格。若有不合格项目,则可再抽取两倍于首次抽样数量的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合格,则该批产品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凡出厂产品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型号、名称及出厂编号。b)制造厂名称、注册商标及制造日期。6.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5464的要求。在外包装箱上应按GB/T191的规定标明产品易碎、防雨、防腐、防剧烈震动和冲击等标志。包装箱内应有随机文件,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工作参数、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产品安装图、装箱单等。
6.3运输
运输的要求和管理应符合GB11806—2004中6.6的有关规定,可以用常规水、陆、空方式运输。运输时应防止剧烈震动和雨水浸淋。4
6.4购存
SY/T5419—2007
产品贮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储存场所温、湿度符合3.2.1和3.2.2。产品长期不使用时,应至少每间隔三个月发射一次中子,每次发射时间不少于30min。7安全与环境保护
7.1产品工作时的辐射防护
调试或使用本产品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要求,在产品和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具有足够的中子和伽马射线防护能力的屏蔽介质或防护距离,以及警示信号等,确保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电离辐射剂量符合GB/T188712002中附录A2.3c)规定的限值,确保公众不受照射。屏蔽介质可以是大于1m左右厚度的混凝土墙,或2m以上厚度的水层。在现场测并时,可以将仪器下到并深10m以下发射中子。在没有辐射屏蔽条件的情况下,应将距产品不小于30m的区域划为安全防护区,设置明显标志,设专人警戒,确保区内无人,方可发射中子。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适用于该型号产品的防护和屏蔽事宜给出具体规定。7.2活化伽马射线的防护
中子发射结束后,待产品的活化伽马辐射水平符合GB/T188712002中附录A2.3c)规定的控制水平时,工作人员方可靠近产品。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该型号产品的活化伽马冷却时间给出具体规定。7.3产品的报废处理
中子发生器和中子管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氛,产品报废后使用单位不得自行处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要求,返回生产单位或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处理。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该型号产品的维修与报废处理安全事宜给出具体规定。ICS180.10
Ref.No.:22027-2007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SY/T5419—2007
ReplaceSY/T5419—1996,SY/T5683—1995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neutrongenerator and neutron tube
forpetroleumwell logging
Issue Date:10-08-2007
ImplementationDate:03-01--2008Issu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R. C.Foreword
Introduction
2Normativereferences
3Technical requirements
4 Test methods
5Inspectionrules
Contents
6 Marking, packaging, transport and storage7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SY/T5419-2007
SY/T5419-2007
Foreword
This Standard combines, revisions and replacesstandards SY/T 5419--1996 Technical specifi-calions of sealed neutron tube for rvell- loggingand SY/T 5683-199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of neutron generator for well logging.IncomparisionwithSY/T5419--1996andSY/T 5683—1995, there are considerable changesin this standard, which are listed mainly as follows:
-Added requirement of tritium contaminationon outer surface of the neutron tube (3. 4 ofthis standard);
-Added storing temperature of the neutrontube (3.2. 1 of this standard);-Added storing temperature and storing hu-midity of the neutron generator (3.2.1 and3.2.2 of this standard);
-Supplemented classifications for workingtemperature, vibration and shock requirementof theproduct(3.2.3,3.2.4and3.2.5 of this standard);
-Normalized working parameters for testingneutron output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3.3 of this standard);
-Heightened requirements on neutron yieldand working lifetime of the neutron tube(4.2.1,4.2.2ofSY/T5419-1996
3.3.1 and 3.3.3 of this standard);-Added requirement on the stability of neu-tron yield of the product and their testmethods (3.3.1 and 4.5 of this standard);-Added requirements 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product (Chapter 710
of this standard);
-Delet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neutron tube(Chapter3ofSY/T5419——1996);Deleted structurc of the neutron generator(Chapter3ofSY/T5683—1995);
-Deleted 4 clauses of requirements and testsjust for certain types of product, such assurface power supply,etc.(4.1.1.2,4.1.2.2,4.2.2,5.2.2ofSY/T56831995);
-Deleted sealing requirements and tests ofthe neutron generator (4.1.3, 5.2.1.6 ofSY/T5683—1995)
This standard was proposed by and is under thejurisdiction of the Petroleum Instrument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The Standard was drafted by Xi'an PetroleumExploration Instruments Complex, Well TestTechnique Service Subcompany of Daqing Oil-field Ltd, and Oil & Gas Well Test Company ofHuabeiPetroleumBureau.
The main drafters are Wu Junsui, Peng Hu,Cheng Suiniu, Hu Changxu, Zheng Hua, XueJingli, Gong Jie.
The standard replaced by this standard havebeen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edition:-SY/T5419—1991,SY/T5419—1996;SY/T5683—1995。
This standard is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vent of any discrepancy between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tand-ard, the Chinese version shall prevai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2027—2007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4192007
中文/English
代替SY/T5419—1996和SY/T5683--1995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neutron generator and neutron tubeforpetroleumwell logging
2007-10—08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03—01实施
SY/T5419--2007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安全与环境保护
SY/T5419—2007
本标准整合、修订并代替SY/T5419—1996《测井用密封中子管技术条件》和SY/T5683—1995《测井中子发生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SY/T5419—1996和SY/T568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的要求(本版的3.4);增加了中子管的贮存温度(本版的3.2.1);增加了中子发生器的贮存温度及贮存湿度(本版的3.2.1和3.2.2);增补了产品的工作温度分组、振动和冲击条件分组(本版的3.2.3,3.2.4,3.2.5);规范了测量中子输出性能时的产品工作参数(本版的3.3);提高了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和工作寿命要求(SY/T5419一1996的4.2.1,4.2.2;本版的3.3.1,3.3.3);
新增了产品的中子产额稳定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本版的3.3.1,4.5);新增了产品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本版的第7章);一删除了中子管的产品分类(SY/T5419—1996第3章);删除了中子发生器的产品组成(SY/T5683--1995的第3章);删除了地面电源等四项只针对特定型号产品的要求及试验(SY/T5683一1995的4.1.1.2,4.1.2.2,4.2.2,5.2.2);
删除了中子发生器的密封要求及试验(SY/T5683—1995的4.1.3,5.2.1.6)。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军随、彭琥、成随牛、胡昌旭、郑华、薛敬利、龚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5419—1991,SY/T5419-—1996;SY/T5683—1995。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和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为准。SY/T5419—2007
中子发生器是石油测井领域中多种中子测井仪器的关键部件,它是一种可控强中子源,中子管是其中的具有一定使用寿命且不可修复的消耗性核心器件。1范围
石油测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SY/T5419—2007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以下简称为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标准适用于石油测并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的设计、制造、应用、检验和质量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11806—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IAEANo.TS-R-1,IDT)GB/T15222—-1994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氛表面污染(eqvISO7503-2:1988)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negIAEA安全系列)SY/T5134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SY/T522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3技术要求
3.1外观
3.1.1中子管
外表面清洁,无锈迹,无损伤,管内无异物,焊缝光滑平整。3.1.2中子发生器
外观光滑、明亮,呈材料或涂镀层本色,连接螺纹和电接插件完好,机、电连接灵便、可靠。3.2环境条件
3.2.1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为-40℃~+70℃。
3.2.2贮存湿度
3.2.2.1中子发生器贮存相对湿度不大于90%。3.2.2.2中子管贮存相对湿度不大于70%。3.2.3最高工作温度
按产品不同耐温分为四组:
a)A组:125℃。
b)B组:155℃。
c)C组:175℃。
d)D组:200℃。
SY/T5419—2007
3.2.4振动
各组的要求为:
a)A组:频率5Hz~1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b)B组:频率5Hz~15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c)C组:频率5Hz~2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2,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d)D组:频率5Hz~200Hz~5Hz扫频,加速度29.4m/s2,扫描速度1oct/min,不少于30min,非包装状态。
3.2.5冲击
各组要求为:
a)A组:峰值加速度490m/s2,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b)B组:峰值加速度980m/s,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c)C组:峰值加速度1470m/s,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d)D组:峰值加速度1470m/s2,持续时间11ms,轴向1次,非包装状态。3.3中子输出性能
3.3.1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
在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内,产品的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应达到表1的要求。表1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
室温和最高工作温度下
中子产额平均值
中子管
中子发生器
≥1.2×108
≥1.0×108
3.3.2连续工作时间
中子产额相对平均值的波动
最高工作温度下相对于室温下
中子产额平均值的变化
最高工作温度下,达到3.3.1要求的产品连续正常工作时间应不低于2h。3.3.3中子管工作寿命
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大于6×10°n/s时的累计工作时间不低于300h。3.4中子管外表面氙污染
中子管的外表面氛污染水平应符合GB/T18871—2002中B2.1f)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试验设备
设备包括:
中子管专用测试台架,含中子管专用加温测试装置、高压电源、中子产额测量仪、中子管工作参数测控仪表等。
-中子发生器专用测试台架,含中子发生器专用加温测试装置、中子产额测量仪、中子发生器工作参数测控仪表等。
一振动试验台。
冲击试验台。
4.2外观检查
4.2.1中子管外观检查
目测、手感和量具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1.1的要求。4.2.2中子发生器外观检查
目测、手感和量具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1.2的要求。4.3振动试验
SY/T5419-2007
被检产品不通电,用适当夹具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按3.2.4规定的条件和SY/T51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摇动被检产品无异声,室温下工作符合3.3.1要求。4.4冲击试验
被检产品不通电,用适当夹具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按3.2.5规定的条件和SY/T52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摇动被检产品无异声,室温下工作符合3.3.1要求。4.5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试验
4.5.1室温试验
在室温下,使被检产品工作在其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内。当产品工作稳定后,至少每3min记录一组工作参数和中子产额数据,历时不少于30min,共计11组数。统计该组数据,求出中子产额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4.5.2最高工作温度试验
被检产品在专用加温测试装置中,工作参数同4.5.1。逐渐升温至3.2.3规定的产品的最高工作温度,恒温1h后,每5min记录一组工作参数和中子产额,历时不少于2h,共计25组数。统计该数,求出中子产额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4.5.3高低温产额稳定性
计算上述最高工作温度下的中子产额平均值对室温下的中子产额平均值的相对变化,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
4.6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试验方法同4.5.2,其结果应符合3.3.2。4.7中子管工作寿命试验
在室温或高温下,被检中子管以其正常工作参数长期连续或断续工作,最短断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h,统计中子产额不低于6×10°n/s时的累计工作时间,其总和应符合3.3.3的要求。4.8中子管外表面氙污染检测
由有资质的单位按GB/T15222—1994中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3.4的要求。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出厂产品逐支进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见表2。5.2型式检验
5.2.1应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
b)产品设计、结构、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更改。c)批量生产量大于30件。
d)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SY/T5419—2007
e)产品停产1年以上后恢复生产。f)技术监督部门提出要求。
顺序号
外观检查
振动试验
冲击试验
试验项目
中子产额及其稳定性试验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中子管工作寿命试验
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检测
注:“”表示必检项目。
“O”表示可选项目。
“二”表示不检项目。
表2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本标准条款
检验分类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5.2.2型式检验的项目和顺序
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顺序应按表2依次进行,但中子管外表面氛污染检测可在外观检查合格后穿插于其他项目间进行。
5.2.3型式检验抽样
需做型式检验时,从每批次产品中随机抽样1~2件进行。5.3判定规则
5.3.1产品检验时各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产品合格;部分项目不合格,允许调整或更换元器件、零部件,重新开始检验直到全部项目合格。5.3.2型式检验时对被抽取样品的所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型式检验为合格。若有不合格项目,则可再抽取两倍于首次抽样数量的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合格,则该批产品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凡出厂产品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型号、名称及出厂编号。b)制造厂名称、注册商标及制造日期。6.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5464的要求。在外包装箱上应按GB/T191的规定标明产品易碎、防雨、防腐、防剧烈震动和冲击等标志。包装箱内应有随机文件,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工作参数、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产品安装图、装箱单等。
6.3运输
运输的要求和管理应符合GB11806—2004中6.6的有关规定,可以用常规水、陆、空方式运输。运输时应防止剧烈震动和雨水浸淋。4
6.4购存
SY/T5419—2007
产品贮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储存场所温、湿度符合3.2.1和3.2.2。产品长期不使用时,应至少每间隔三个月发射一次中子,每次发射时间不少于30min。7安全与环境保护
7.1产品工作时的辐射防护
调试或使用本产品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要求,在产品和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具有足够的中子和伽马射线防护能力的屏蔽介质或防护距离,以及警示信号等,确保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电离辐射剂量符合GB/T188712002中附录A2.3c)规定的限值,确保公众不受照射。屏蔽介质可以是大于1m左右厚度的混凝土墙,或2m以上厚度的水层。在现场测并时,可以将仪器下到并深10m以下发射中子。在没有辐射屏蔽条件的情况下,应将距产品不小于30m的区域划为安全防护区,设置明显标志,设专人警戒,确保区内无人,方可发射中子。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适用于该型号产品的防护和屏蔽事宜给出具体规定。7.2活化伽马射线的防护
中子发射结束后,待产品的活化伽马辐射水平符合GB/T188712002中附录A2.3c)规定的控制水平时,工作人员方可靠近产品。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该型号产品的活化伽马冷却时间给出具体规定。7.3产品的报废处理
中子发生器和中子管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氛,产品报废后使用单位不得自行处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要求,返回生产单位或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处理。在产品标准和使用维修手册中应对该型号产品的维修与报废处理安全事宜给出具体规定。ICS180.10
Ref.No.:22027-2007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SY/T5419—2007
ReplaceSY/T5419—1996,SY/T5683—1995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neutrongenerator and neutron tube
forpetroleumwell logging
Issue Date:10-08-2007
ImplementationDate:03-01--2008Issu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R. C.Foreword
Introduction
2Normativereferences
3Technical requirements
4 Test methods
5Inspectionrules
Contents
6 Marking, packaging, transport and storage7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SY/T5419-2007
SY/T5419-2007
Foreword
This Standard combines, revisions and replacesstandards SY/T 5419--1996 Technical specifi-calions of sealed neutron tube for rvell- loggingand SY/T 5683-199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of neutron generator for well logging.IncomparisionwithSY/T5419--1996andSY/T 5683—1995, there are considerable changesin this standard, which are listed mainly as follows:
-Added requirement of tritium contaminationon outer surface of the neutron tube (3. 4 ofthis standard);
-Added storing temperature of the neutrontube (3.2. 1 of this standard);-Added storing temperature and storing hu-midity of the neutron generator (3.2.1 and3.2.2 of this standard);
-Supplemented classifications for workingtemperature, vibration and shock requirementof theproduct(3.2.3,3.2.4and3.2.5 of this standard);
-Normalized working parameters for testingneutron output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3.3 of this standard);
-Heightened requirements on neutron yieldand working lifetime of the neutron tube(4.2.1,4.2.2ofSY/T5419-1996
3.3.1 and 3.3.3 of this standard);-Added requirement on the stability of neu-tron yield of the product and their testmethods (3.3.1 and 4.5 of this standard);-Added requirements 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product (Chapter 710
of this standard);
-Delet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neutron tube(Chapter3ofSY/T5419——1996);Deleted structurc of the neutron generator(Chapter3ofSY/T5683—1995);
-Deleted 4 clauses of requirements and testsjust for certain types of product, such assurface power supply,etc.(4.1.1.2,4.1.2.2,4.2.2,5.2.2ofSY/T56831995);
-Deleted sealing requirements and tests ofthe neutron generator (4.1.3, 5.2.1.6 ofSY/T5683—1995)
This standard was proposed by and is under thejurisdiction of the Petroleum Instrument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The Standard was drafted by Xi'an PetroleumExploration Instruments Complex, Well TestTechnique Service Subcompany of Daqing Oil-field Ltd, and Oil & Gas Well Test Company ofHuabeiPetroleumBureau.
The main drafters are Wu Junsui, Peng Hu,Cheng Suiniu, Hu Changxu, Zheng Hua, XueJingli, Gong Jie.
The standard replaced by this standard havebeen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edition:-SY/T5419—1991,SY/T5419—1996;SY/T5683—1995。
This standard is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vent of any discrepancy between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tand-ard, the Chinese version shall prevai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标准计划
- SY/T0599-2006 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抗应力腐蚀开裂的金属材料要求
- SY/T6526-2002 盐酸与碳酸盐岩动态反应速率测定方法
- SY/T6372-1998 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
- SY/T7039-2016 油气厂站钢管架结构设计规范
- SY/T6578-2003 输油管道减阻剂效果室内测试方法
- SY/T6231-2006 电子式井下压力计
- SY/T6666-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的选用和维护的推荐作法
- SY6349-2008 地震勘探钻机作业安全规程
- SY/T6218-2010 套管段铣和定向开窗作业方法
- SY/T5585-2014 地震勘探专用电缆
- SY/T0077-2008 天然气凝液回收设计规范
- SY/T6980-2014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废弃处置
- SY/T5921-20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程
- SY/T6893-2012 原油管道热处理输送工艺规范
- SY/T0011-1996 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