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DJ 57-197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其他行业标准】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6 07:00:04
- DJ57-1979
- 现行
标准号:
DJ 57-1979
标准名称: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实施日期:
2003-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0.93 MB

部分标准内容:
科技新书目:54-149
15143·5213
书号:
定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根据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本重印)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
(北京德驻门外六统)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水料电力印刷厂印刷
787×1092毫来32开本1.25印张24千字1980年6月第一版
1983年9月新一版1983年9月北京第一次印别印数00001-31040册定价0.15元
书号15143·6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关于颁发《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的通知
(79)电火字第20号
一九六三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篇)》,已不能适应当前电力工业建设和生产的需要:为此,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原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定名为《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现颁发执行。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若发现间题,请随时告电力建设总局,以便将来在修订时考虑。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设备保管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四节工程验收
第二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查和校验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仪表的校验
第三章热工仪表盘安装
第一节,仪表盘安装.
第二节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
第四章、电气线路、
第一节电缆数设及固定
第二节电缆接线
第三节,接线盒安装
第四节、保护管及导线的数设
第五章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第节·测温元件的安装……
第二节、线路补偿电阻的配制。第六章·压力、流量、液位取源部件及其一次仪表的安装
第一节”压力
第二节
第三节液位
第四节压力表、差压计及变送器的安装第七章管路敷设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弯管及管路连接
第三节管路固定:
第八章分析仪表的安装…
“第一节”取样部件安装和管路敷设”第二节“分析器安装….
第九章”执行机构及阀用电动装置第二节“执行机构的安装和调试…第二节用电动装置的检查和调整第十章热工保护及信号装置
“第一节”“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第二节“信号装置的检查和调试第干一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启动调整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
+“第二节启动
附表I二次回路的绝缘试验标准
附表2”垫片材料选用表.....
册表3节流件上:下游侧最小直管段长度表附表4仪表管路材料及管径表
附表5、管路及阀门严密性试验标准18
第一章
第一节
般规定
第1条:本规范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施工及验收。第2条热工仪表是用于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况进行检测的设备;控制装置是用于对热力设备及系统进行控制、保护及联锁的设备。
第3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施工,应按设计及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并参照制造部门的技术资料进行。第4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做到准确、灵敏、安全可靠、整齐美观、维护方便。经常监视的仪表应有良好的照明。
第5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注意避免振动、高温、低温、灰尘、潮湿、爆炸等影响。采用空调设备的控制室和计算机室应保证封闭良好。第二节设备保管
第6条,到达现场的设备、器材,应根据其具体要求并参照有关技术说明和规定,做好存放、保管工作。第7条各种设备、器材的存放:
1.仪表、调节器等精密设备存放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保温库内;
2.执行机构、阀门、管件及一般电气设备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3.管材存放在散棚内。电缆储存应避免曝晒。第8条精密设备应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清洁场所开箱;当室外温度低于=5C时,应将设备在保温库内存放24小时后,再行开箱。第9条设备开箱时,应进行下列工作:1.根据装箱单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及技术资料;
2.从外观检查设备有无缺陷、损伤及锈蚀,并作记录;3.仪表和精密设备开箱检查后,应恢复其必要的包装,妥善保管。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10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具备符合现场的施工详图和有关技术资料。第11条在安装前,各类管材、阀门、承压部件应进行检查和清理,一次阀门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其标准应符合附表5的规定。对高温高压管件的材质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第12条土建应按设计准确地预留孔洞和预埋铁件。控制室内墙壁、柱子、顶棚的粉刷及空调设备的风道安装,应在表盘安装前做好,其修饰工作应在仪表安装前结束。第13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在有可能对其造成损伤的其它安装工作结束后进行,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14条按设计和本规范规定,检查设备上已装的取源部件和预留孔洞。在设备和管道上开孔、焊接及热处理,应在清洗、衬胶或保温前结束。第四节工程验收
第15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程工验收时应进行下列工作:
1.检查各项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2.移交峻工验收资料和设备附件。第16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峻工、验收时应有下列资料:
1.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验记录;2.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
3.高温高压管件材质检验报告;4.现场试验记录(热工保护试验记录、管路严密性试验签证书等;
5.线路电阻测量记录;
6.隐蔽工程安装检查记录;
7.电缆敷设记录;
8.竣工图。
第17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随热力设备及系统进行试运转。整套机组试运转期间,热工仪表(包括巡回检测和计算机的监测部分)、远方操作、程序控制及保护联锁应投入运行;控制装置的投入按部颁《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
检查和校验
第一节二般规定
第18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和校验,以达到仪表和控制装置本身精度等级的要求,并符合现场使用条件。
第19条试验室应清洁、光线充足,不应有振动和较强的电磁干扰,并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0%范围内。
第·20条热工仪表的校验应使用0.5级以上的标准仪表。校验0.5级仪表时,则应采用0.2级及以上的标准仪表。标准仪表应在鉴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封印应完整,不得任意拆修。
第21条仪表及控制装置校验前应作下列检查;1.外表完整无损;
2.校验用的连接线路、管路正确可靠;3.电气绝缘符合制造厂要求;
4.电源和气源应符合被校设备的技术要求;5.对承压部件按技术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应无渗漏。第22条仪表及控制装置应做校验记录,如有修改应在记录中说明。
第23条
第24条
被校装置应待热稳定后进行校验。仪表的校验点应在全刻度范围内均匀选取,其数目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应少于五点。第,25条电子计算机、组装式仪表、巡回检测和程序控制等装置应按调试提纲进行分调和联调。第二节仪表的校验
第26条,主要压力表在校验时,应考虑表管液柱高度的修正值。
第27条检查测温元件,并应校验测量主要参数的热电偶。
第·28条检查和测试热电偶冷端补偿装置和补偿导线。第29条仪表校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1.校验误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要求;货
2.仪表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的技术要求;3.指针在全行程中运动应平稳,无抖动、摩擦、跳跃等不正常现象。动圈式仪表指针的平衡应符合要求,4.电位器或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应留有调整余地:5.仪表阻尼应符合要求。
第三节控制装置检查和测试
第30条控制装置测量部件校验与相应仪表要求同。第,31条:模拟量(或数字量)输入、输出部件,其输入一输出”应符合预定关系式,其精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第32条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的部件,应检查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第33条对逻辑部件,应检查其“输入-输出”是否符5
合预定的逻辑关系式,其负载能力、逻辑电平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第34条
时间元件的动作时间应按系统定值的要求整第35条保护装置的动作值应按主设备及系统要求整第三章,热工仪表盘安装
第一节仪表盘安装彩室
第36条搬运和安装仪表盘时(包括盘、台、屏、柜、箱等),不应损坏盘上设备及油漆。法第37条、盘底座应按施工详图制作、其误差不应超过0.15%,最大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第38条盘底座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其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盘底座的固定应牢固,顶面应水平,倾斜度第39条主
不得大于0.1%,其最大水平高差不应大于3毫米,并须高出地面,但不能超过20毫米。
第40条仪表盘安装在受振动影响的地方时,应有减振措施,一般在盘底与盘座间加装厚度为10毫米左右的橡皮垫。
第、41条连接表盘的螺栓、螺帽、垫圈等应有防锈层(镀锌、镀镍或烧兰等)。
第42条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以免烧坏油6
漆及损伤导线绝缘。
第43条,盘的安装应牢固、垂直、平整,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盘正面及正面边线的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0.15%2.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面不得凹凸不平,其相差不大于1毫米;
3.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毫米。第44条仪表盘一般应有良好接地,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进行。
第45条
为防火、防尘,盘底孔洞应严密封闭。第三节
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
第46条
仪表安装后,盘上不得进行引起剧烈振动的工作。
第47条
第48条
齐、美观。
第49条
仪表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并拆装方便。盘内电缆、导线、表管应固定牢固,排列整导线、表管与仪表连接时,仪表不得承受机械力,并应便于拆装。
第50条
距离。
第51条
盘内表管应单独排列,并与导线间保持一定盘上仪表及设备的标志牌、铭牌、端子应完整,书写正确、清楚并置于明显的位置。第52条
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接地应按设计进行。第53条:盘内风压表的连接管应排列整齐。玻璃管风压表的连接橡皮管一般应向上高出仪表150~200毫米。第四章电气线路
第一节电缆设及固定
第54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采用铜芯电缆,型号、规格应按设计,其截面一般不小于1.0平方毫米。第55条电缆敷设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尽量按最短路线集中敷设;2.电缆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及防爆门等。敷设在主设备和油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3.电缆与热表面平行敷设时的间距应大于500毫米,交叉敷设时应大于200毫米。
第56条:电缆必须数设在温度高于65℃的区域时,应采用耐热电缆或采取隔热措施。第57条,电缆敷设在易积粉尘或易燃的地方时,应采用封闭电缆槽或穿电缆保护管。第58条电缆支架的间距:水平方向0.4~0.6米,垂直方向0.8~1.5米,层间距离200毫米。第59条电缆的敷设应在支架及保护管安装结束后进行
电缆与测量管路如成排作上下层数设时,其第60条!
间距一般不小于200毫米。
第.61条所有电缆穿过平台时,应加保护管(或保护框),其高度一般不低于1米。电缆在穿墙、埋于地下以及容8
易受到外界碰伤时,也应加设保护管。!第62条电缆保护管引入表盘时不宜过长,只需稍高出盘内地面。
第63条目
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的内径一般为电缆直径的1.5~2倍。管子弯头最多不超过两个。第64条
第65条
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光滑,无毛刺。电缆槽、支架、保护管、固定卡均应刷防锈第66条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及受伤,滚动时应按盘上箭头所指方向进行。第67条,敷设电缆时的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应先将电缆进行适当的预热,以免损伤其绝缘层:1.耐寒护套控制电缆
2.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3.全塑控制电缆
-15℃,
-10℃。
第68条: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应分层敷设,控制电缆在电力电缆之下。
第69条电缆弯曲半径:铠装电缆不小于其外径的10倍;非铠装电缆不小于其外径的6~8倍。其保护管弯曲半径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第70条电缆缴设时应按顺序排列,避免交叉,松紧要适当并留有备用长度,有明显机械损伤的电缆不应敷设。第71条电缆设后应进行整理和固定,使其整齐美观,在电缆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的标志牌。第72条控制室下设有电缆夹层时,电缆支架出口处应严密封闭。
第73条
电缆敷设后应在以下各点固定牢固:9
1.垂直面上敷设时,在每一个支架上;2.水平敷设时,在电缆首末两端;3.电缆拐弯处;
4.穿越保护管的两端;
5.电缆引进控制盘前300~400毫米处;6.引入接线盒及端子排前150~300毫米。第,74条电缆敷设后应有敷设记录,写明编号、型号、规格、起迄点及长度等。
第二节电缆接线
第75条铠装电缆做头时,其钢带要用包箍扎紧,橡皮绝缘芯线应加塑料套管。
第76条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线头弯曲方向应与螺丝紧固方向一致,导线与端子接触应良好。第77条电缆接线应正确,导线的端头均应有明显的不易脱落退色的标志。
第78条,电缆或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必须时,则接头应接触良好、牢固、不承受机械拉力并保证原有的绝缘水平。
第79条
求接地。
屏蔽电缆或屏蔽导线,应按仪表和装置的要第80条
电气线路安装完毕后,应参照附表1规定进行绝缘试验。
第三节接线盒安装
第81条,接线盒(包括恒温箱)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周围温度一般不高于45C;
2.便于接线和检查,到各测点的距离要适当;3.不影响通行和设备维修。
第82条接线盒应密封,标明编号,并在盒盖背面附有接线图。
第83条
热电偶使用冷端温度补偿盒时,其冷端应与补偿盒处于相同的环境温度。
第四节保护管及导线的敷设
第84条导线(包括补偿导线)应数设在金属保护管或线槽内,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65℃。第85条导线必须在高温处(65℃以上)敷设时,应采用耐热导线或采取隔热措施。第86条
保护管的内径一般为导线束外径的1.5~2倍。
第87条保护管弯曲度不小于90,其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子外径的6倍,单根管子的弯头一般不超过两个。第88条保护管应用卡子固定。
第89条,保护管不应有扁疱或裂缝,管间用接头连接,管端与设备用金属软管连接。
第90条补偿导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接11
线极性应正确:
第91条轴承箱内的导线应采用耐油、耐热绝缘软线,固定牢固,拆装方便,引出口应有防止渗油的措施。第五章·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第一节·“测温元件的安装
般规定
第92条测温元件应装在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方,不应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第93条测温元件应装在不受剧烈振动,便于维护、检修的地方。若装在隐蔽处,其接线端应引至便于检修处。第94条温度计插座应与主管道材质相同,其丝扣与温度计配合应适当。
第95条,在压力管道上开孔和焊接,严般应在管道正式安装前进行。
不得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上开孔:必要时,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管内的措施。
第96条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用钻头钻孔;风压管道上允许用火焊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第97条高压管道上取源测点之间及与焊缝间的距离,应符合焊接要求,一般不小于管子的外径。(第95、96、97条也适用于其它取源部件的安装)第98条测温元件一般在水压试验前安装,如冲洗管道时有可能将其损坏,则可在冲洗后安装。12
第99条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清除插座内部氧化层,并在丝扣上涂二硫化钼或黑铅粉。第100条:为保证测温元件和插座连接紧密,其所用垫片可参照附表2选用、
第101条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1米,应有防止套管弯曲的措施。
第102条煤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装有可拆卸的保护罩,以防元件磨损。
第103条在直径为76毫米以下的管道上安装测温元件时,如无小型温度计,则采用装扩大管的方法。第104条测温元件安装后,应有标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志牌。
二、玻璃温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的安装第105条玻璃温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应装在便于观察和不易受机械碰伤的地方,温度套管应插至管道中心。第106条:为使传热良好,填在玻璃温度计保护管内的填充物高度以盖住温包为限。
三、压力式温度计安装
第107条
或折断。
第108条
变化大的地方。
第109条
50毫米。wwW.bzxz.Net
第110条
安装时应注意勿使测温包和金属细管受损伤金属细管不得敷设在靠近热表面及环境温度金属细管应尽量减少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金属细管外部应配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设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15143·5213
书号:
定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J57-79
(根据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本重印)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
(北京德驻门外六统)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水料电力印刷厂印刷
787×1092毫来32开本1.25印张24千字1980年6月第一版
1983年9月新一版1983年9月北京第一次印别印数00001-31040册定价0.15元
书号15143·6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关于颁发《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的通知
(79)电火字第20号
一九六三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篇)》,已不能适应当前电力工业建设和生产的需要:为此,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原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定名为《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现颁发执行。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若发现间题,请随时告电力建设总局,以便将来在修订时考虑。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设备保管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四节工程验收
第二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查和校验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仪表的校验
第三章热工仪表盘安装
第一节,仪表盘安装.
第二节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
第四章、电气线路、
第一节电缆数设及固定
第二节电缆接线
第三节,接线盒安装
第四节、保护管及导线的数设
第五章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第节·测温元件的安装……
第二节、线路补偿电阻的配制。第六章·压力、流量、液位取源部件及其一次仪表的安装
第一节”压力
第二节
第三节液位
第四节压力表、差压计及变送器的安装第七章管路敷设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弯管及管路连接
第三节管路固定:
第八章分析仪表的安装…
“第一节”取样部件安装和管路敷设”第二节“分析器安装….
第九章”执行机构及阀用电动装置第二节“执行机构的安装和调试…第二节用电动装置的检查和调整第十章热工保护及信号装置
“第一节”“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第二节“信号装置的检查和调试第干一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启动调整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
+“第二节启动
附表I二次回路的绝缘试验标准
附表2”垫片材料选用表.....
册表3节流件上:下游侧最小直管段长度表附表4仪表管路材料及管径表
附表5、管路及阀门严密性试验标准18
第一章
第一节
般规定
第1条:本规范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施工及验收。第2条热工仪表是用于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况进行检测的设备;控制装置是用于对热力设备及系统进行控制、保护及联锁的设备。
第3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施工,应按设计及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并参照制造部门的技术资料进行。第4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做到准确、灵敏、安全可靠、整齐美观、维护方便。经常监视的仪表应有良好的照明。
第5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注意避免振动、高温、低温、灰尘、潮湿、爆炸等影响。采用空调设备的控制室和计算机室应保证封闭良好。第二节设备保管
第6条,到达现场的设备、器材,应根据其具体要求并参照有关技术说明和规定,做好存放、保管工作。第7条各种设备、器材的存放:
1.仪表、调节器等精密设备存放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保温库内;
2.执行机构、阀门、管件及一般电气设备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3.管材存放在散棚内。电缆储存应避免曝晒。第8条精密设备应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清洁场所开箱;当室外温度低于=5C时,应将设备在保温库内存放24小时后,再行开箱。第9条设备开箱时,应进行下列工作:1.根据装箱单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及技术资料;
2.从外观检查设备有无缺陷、损伤及锈蚀,并作记录;3.仪表和精密设备开箱检查后,应恢复其必要的包装,妥善保管。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10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具备符合现场的施工详图和有关技术资料。第11条在安装前,各类管材、阀门、承压部件应进行检查和清理,一次阀门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其标准应符合附表5的规定。对高温高压管件的材质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第12条土建应按设计准确地预留孔洞和预埋铁件。控制室内墙壁、柱子、顶棚的粉刷及空调设备的风道安装,应在表盘安装前做好,其修饰工作应在仪表安装前结束。第13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在有可能对其造成损伤的其它安装工作结束后进行,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14条按设计和本规范规定,检查设备上已装的取源部件和预留孔洞。在设备和管道上开孔、焊接及热处理,应在清洗、衬胶或保温前结束。第四节工程验收
第15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程工验收时应进行下列工作:
1.检查各项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2.移交峻工验收资料和设备附件。第16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峻工、验收时应有下列资料:
1.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验记录;2.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
3.高温高压管件材质检验报告;4.现场试验记录(热工保护试验记录、管路严密性试验签证书等;
5.线路电阻测量记录;
6.隐蔽工程安装检查记录;
7.电缆敷设记录;
8.竣工图。
第17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随热力设备及系统进行试运转。整套机组试运转期间,热工仪表(包括巡回检测和计算机的监测部分)、远方操作、程序控制及保护联锁应投入运行;控制装置的投入按部颁《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
检查和校验
第一节二般规定
第18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和校验,以达到仪表和控制装置本身精度等级的要求,并符合现场使用条件。
第19条试验室应清洁、光线充足,不应有振动和较强的电磁干扰,并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0%范围内。
第·20条热工仪表的校验应使用0.5级以上的标准仪表。校验0.5级仪表时,则应采用0.2级及以上的标准仪表。标准仪表应在鉴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封印应完整,不得任意拆修。
第21条仪表及控制装置校验前应作下列检查;1.外表完整无损;
2.校验用的连接线路、管路正确可靠;3.电气绝缘符合制造厂要求;
4.电源和气源应符合被校设备的技术要求;5.对承压部件按技术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应无渗漏。第22条仪表及控制装置应做校验记录,如有修改应在记录中说明。
第23条
第24条
被校装置应待热稳定后进行校验。仪表的校验点应在全刻度范围内均匀选取,其数目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应少于五点。第,25条电子计算机、组装式仪表、巡回检测和程序控制等装置应按调试提纲进行分调和联调。第二节仪表的校验
第26条,主要压力表在校验时,应考虑表管液柱高度的修正值。
第27条检查测温元件,并应校验测量主要参数的热电偶。
第·28条检查和测试热电偶冷端补偿装置和补偿导线。第29条仪表校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1.校验误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要求;货
2.仪表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的技术要求;3.指针在全行程中运动应平稳,无抖动、摩擦、跳跃等不正常现象。动圈式仪表指针的平衡应符合要求,4.电位器或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应留有调整余地:5.仪表阻尼应符合要求。
第三节控制装置检查和测试
第30条控制装置测量部件校验与相应仪表要求同。第,31条:模拟量(或数字量)输入、输出部件,其输入一输出”应符合预定关系式,其精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第32条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的部件,应检查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第33条对逻辑部件,应检查其“输入-输出”是否符5
合预定的逻辑关系式,其负载能力、逻辑电平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第34条
时间元件的动作时间应按系统定值的要求整第35条保护装置的动作值应按主设备及系统要求整第三章,热工仪表盘安装
第一节仪表盘安装彩室
第36条搬运和安装仪表盘时(包括盘、台、屏、柜、箱等),不应损坏盘上设备及油漆。法第37条、盘底座应按施工详图制作、其误差不应超过0.15%,最大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第38条盘底座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其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盘底座的固定应牢固,顶面应水平,倾斜度第39条主
不得大于0.1%,其最大水平高差不应大于3毫米,并须高出地面,但不能超过20毫米。
第40条仪表盘安装在受振动影响的地方时,应有减振措施,一般在盘底与盘座间加装厚度为10毫米左右的橡皮垫。
第、41条连接表盘的螺栓、螺帽、垫圈等应有防锈层(镀锌、镀镍或烧兰等)。
第42条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以免烧坏油6
漆及损伤导线绝缘。
第43条,盘的安装应牢固、垂直、平整,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盘正面及正面边线的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0.15%2.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面不得凹凸不平,其相差不大于1毫米;
3.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毫米。第44条仪表盘一般应有良好接地,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进行。
第45条
为防火、防尘,盘底孔洞应严密封闭。第三节
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
第46条
仪表安装后,盘上不得进行引起剧烈振动的工作。
第47条
第48条
齐、美观。
第49条
仪表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并拆装方便。盘内电缆、导线、表管应固定牢固,排列整导线、表管与仪表连接时,仪表不得承受机械力,并应便于拆装。
第50条
距离。
第51条
盘内表管应单独排列,并与导线间保持一定盘上仪表及设备的标志牌、铭牌、端子应完整,书写正确、清楚并置于明显的位置。第52条
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接地应按设计进行。第53条:盘内风压表的连接管应排列整齐。玻璃管风压表的连接橡皮管一般应向上高出仪表150~200毫米。第四章电气线路
第一节电缆设及固定
第54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采用铜芯电缆,型号、规格应按设计,其截面一般不小于1.0平方毫米。第55条电缆敷设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尽量按最短路线集中敷设;2.电缆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及防爆门等。敷设在主设备和油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3.电缆与热表面平行敷设时的间距应大于500毫米,交叉敷设时应大于200毫米。
第56条:电缆必须数设在温度高于65℃的区域时,应采用耐热电缆或采取隔热措施。第57条,电缆敷设在易积粉尘或易燃的地方时,应采用封闭电缆槽或穿电缆保护管。第58条电缆支架的间距:水平方向0.4~0.6米,垂直方向0.8~1.5米,层间距离200毫米。第59条电缆的敷设应在支架及保护管安装结束后进行
电缆与测量管路如成排作上下层数设时,其第60条!
间距一般不小于200毫米。
第.61条所有电缆穿过平台时,应加保护管(或保护框),其高度一般不低于1米。电缆在穿墙、埋于地下以及容8
易受到外界碰伤时,也应加设保护管。!第62条电缆保护管引入表盘时不宜过长,只需稍高出盘内地面。
第63条目
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的内径一般为电缆直径的1.5~2倍。管子弯头最多不超过两个。第64条
第65条
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光滑,无毛刺。电缆槽、支架、保护管、固定卡均应刷防锈第66条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及受伤,滚动时应按盘上箭头所指方向进行。第67条,敷设电缆时的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应先将电缆进行适当的预热,以免损伤其绝缘层:1.耐寒护套控制电缆
2.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3.全塑控制电缆
-15℃,
-10℃。
第68条: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应分层敷设,控制电缆在电力电缆之下。
第69条电缆弯曲半径:铠装电缆不小于其外径的10倍;非铠装电缆不小于其外径的6~8倍。其保护管弯曲半径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第70条电缆缴设时应按顺序排列,避免交叉,松紧要适当并留有备用长度,有明显机械损伤的电缆不应敷设。第71条电缆设后应进行整理和固定,使其整齐美观,在电缆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的标志牌。第72条控制室下设有电缆夹层时,电缆支架出口处应严密封闭。
第73条
电缆敷设后应在以下各点固定牢固:9
1.垂直面上敷设时,在每一个支架上;2.水平敷设时,在电缆首末两端;3.电缆拐弯处;
4.穿越保护管的两端;
5.电缆引进控制盘前300~400毫米处;6.引入接线盒及端子排前150~300毫米。第,74条电缆敷设后应有敷设记录,写明编号、型号、规格、起迄点及长度等。
第二节电缆接线
第75条铠装电缆做头时,其钢带要用包箍扎紧,橡皮绝缘芯线应加塑料套管。
第76条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线头弯曲方向应与螺丝紧固方向一致,导线与端子接触应良好。第77条电缆接线应正确,导线的端头均应有明显的不易脱落退色的标志。
第78条,电缆或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必须时,则接头应接触良好、牢固、不承受机械拉力并保证原有的绝缘水平。
第79条
求接地。
屏蔽电缆或屏蔽导线,应按仪表和装置的要第80条
电气线路安装完毕后,应参照附表1规定进行绝缘试验。
第三节接线盒安装
第81条,接线盒(包括恒温箱)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周围温度一般不高于45C;
2.便于接线和检查,到各测点的距离要适当;3.不影响通行和设备维修。
第82条接线盒应密封,标明编号,并在盒盖背面附有接线图。
第83条
热电偶使用冷端温度补偿盒时,其冷端应与补偿盒处于相同的环境温度。
第四节保护管及导线的敷设
第84条导线(包括补偿导线)应数设在金属保护管或线槽内,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65℃。第85条导线必须在高温处(65℃以上)敷设时,应采用耐热导线或采取隔热措施。第86条
保护管的内径一般为导线束外径的1.5~2倍。
第87条保护管弯曲度不小于90,其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子外径的6倍,单根管子的弯头一般不超过两个。第88条保护管应用卡子固定。
第89条,保护管不应有扁疱或裂缝,管间用接头连接,管端与设备用金属软管连接。
第90条补偿导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接11
线极性应正确:
第91条轴承箱内的导线应采用耐油、耐热绝缘软线,固定牢固,拆装方便,引出口应有防止渗油的措施。第五章·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第一节·“测温元件的安装
般规定
第92条测温元件应装在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方,不应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第93条测温元件应装在不受剧烈振动,便于维护、检修的地方。若装在隐蔽处,其接线端应引至便于检修处。第94条温度计插座应与主管道材质相同,其丝扣与温度计配合应适当。
第95条,在压力管道上开孔和焊接,严般应在管道正式安装前进行。
不得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上开孔:必要时,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管内的措施。
第96条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用钻头钻孔;风压管道上允许用火焊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第97条高压管道上取源测点之间及与焊缝间的距离,应符合焊接要求,一般不小于管子的外径。(第95、96、97条也适用于其它取源部件的安装)第98条测温元件一般在水压试验前安装,如冲洗管道时有可能将其损坏,则可在冲洗后安装。12
第99条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清除插座内部氧化层,并在丝扣上涂二硫化钼或黑铅粉。第100条:为保证测温元件和插座连接紧密,其所用垫片可参照附表2选用、
第101条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1米,应有防止套管弯曲的措施。
第102条煤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装有可拆卸的保护罩,以防元件磨损。
第103条在直径为76毫米以下的管道上安装测温元件时,如无小型温度计,则采用装扩大管的方法。第104条测温元件安装后,应有标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志牌。
二、玻璃温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的安装第105条玻璃温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应装在便于观察和不易受机械碰伤的地方,温度套管应插至管道中心。第106条:为使传热良好,填在玻璃温度计保护管内的填充物高度以盖住温包为限。
三、压力式温度计安装
第107条
或折断。
第108条
变化大的地方。
第109条
50毫米。wwW.bzxz.Net
第110条
安装时应注意勿使测温包和金属细管受损伤金属细管不得敷设在靠近热表面及环境温度金属细管应尽量减少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金属细管外部应配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设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B/T20133.2-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2部分涂层系统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 ZJBK34007-1988 舰用电气设备的外壳
- CB/T4167-2011 船用电气电铃、警钟和鸣音器
- HG/T4869-2015 车身喷绘贴膜
- HG/T3545-2014 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 JB/T11153-2011 单极和双极交流接触器
- 06SG515-2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
- CB/T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 QB/T4768-2014 沙发床
- Q/QJA26-2005 航天型号飞行试验(任务)通用放行准则
- SZJG21.6-2006 非发酵性豆制品 第6部分 腐竹
- NB/SH/T0832-2010 润滑油热表面氧化的测定 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 CNAS-CC31:2010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 CB/T4114-2011 船用油滤器检验方法
- CCGF111.1-2008 淀粉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