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国家标准(GB)】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2 19:54:05
- GB/T19661.1-2005
- 现行
标准号:
GB/T 19661.1-2005
标准名称: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5-06-01 -
实施日期:
2005-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1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9661的本部分规定了该仪器及系统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一般原则、防电击、辐射防护仪器过载防护、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他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本部分适用于核仪器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检验、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并适用于核仪器产品标准中“安全要求”的确定。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核仪器,还应遵循与其相关的安全标准。 GB/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9661.1-2005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7. 120.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nuclear instrumentations and systems-Part 1:General reguirements
2005-06-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由国国宝控准化管珊禾晟人
2005-12-01实施
GB/T19661《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661. 1—2005
第2 部分:放射性防护要求(1EC 60405:2003,Nuclear insl.rumentalion—CanstructionalIeg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Iadiometric gauges,MoD)。本标推是在E]528--·1998%核仪器安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核议器研发,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和维护的实践以及标难贯彻实施的经验制定的。编制本标准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核仪器及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保持本标准内容的完整性,提高可操作性,以满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而基本要求外的其他安全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则尽埋采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以避免本标的篇幅庞大科内容重复。
本标准为每项安全要求携供详尽、具体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方法,以指导核器及系统的型式检验和鼠广检验。
本部分为本标准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包括一般原则、防电击,辐射防护仪器过载特性,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他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等内容。本部分的有关内容,还参考了IEC61010-1: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以及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eqVJEC 60950:1999)和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dtIEC60601-1:1988等有关IFt标准和国家标准。本部分还有如下特点:
a)在第4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了有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的设计以及检查和试验的一般原则。
h)在第5章\防电击\中,采用了IFC61010-1:2001中的新内容和新数据(包括电气间隙、电距离和试验电压等】;还给出了“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以及“核仪器零部件之间绝缘等级要求的示例”(附录A)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附录B)等技术内容,不仅为核仪器防电击提供设计依据,而且提商了标推的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防其他危险”以及“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两章的内容划合核仪器及系统的实际,可操作性较商·例如,“防强贯穿辐射”等。本部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员会提出。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旧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萃人:熊正隆。
1范围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661. 1~2005
GB/F19661的本部分规定了核仪器及系统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般原则、防电击、射防护仪器过载防护、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本部分适用于核仪器及系统(以下简称核仪器)的研发、设计、生产、检验、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并适用于核仪器产品标准中“安全要求\的确定,对有待殊安全要求的核仪器,还应遵循与其相关的安全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遵过GB/T1966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是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805特低电压(EIV)限值(GB3805--1993,cqV1EC1201)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00,cqVIEC60079:1998)
GB 4793.!测录,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1一1995,idt IEC 61010-1:1990)
GR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cq1EC60950:1999)GB9706.)医用电气设备第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39706.1--1995,idtIF:60601-1:1988)安B/T8993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T10257核仪器和核辅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GB/T125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1990.neqIEC60536:1976)B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14048,1—2000.c9V1EC:60974-1:1999)GB14048.3低压开美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 14048.3----2002.1E6: 60974-3:2001.101)GB/T15479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1、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479—:095)GB/I19661.2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第2部分:放射性防护要求(GB/T39661.2·20O5,IEC60405 : 2103, Nuclear instrumentatinn-tonstructioal iequiren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t fadiornetricgauges.MO)
IEC61010-1: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殊术语和定义。
正常条件normal condition
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光揽的条件。WGB/T 19661, 1—2005
[ 1EC 61010-1:2001 的 3. 5. :1]3.2
单一故障条件single fault condition防止危险的一个防护措施发生失效的条件或可能引起危险的一个故障出现的条件。往:如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不可避免引起另个单一故障条件,则认为这两个故障是出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引发的。[ IEC 61010-1:2001 的 3. 5. 12]3.3
可触及(零部件的)accessible(of parts)接规定用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的。-IEC:61010-12001的3.5.1」
注1:可触及包括\不用工具即可触及到的\见(R9706.1—1995的2.1.22和GB4943—2001的1.2.7)直接触及。本定义中的\规定\和\标准试验指”见5.2注2:当举部件可触及时称为“可触及部件”而导电的可触及零部件称为“可触及导电零部件”,3. 4
危险带电hazardons live
在止常条件和单故障条件下能够发生电击或电灼伤的状态。IEC 61010-1 :2001 的 3. 5. 4]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危险带电的限值见5.1.1的规定,当零部件带电超过该规定限值时称“危险带电零部件”。
端子 terminal
为使装置(设备)与外部导体连接面提供的一种元件[IEV15101-03修订版二注:端子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接触件,因此该术诺也包括插座、连接器等[ IEC 61010-1:2001 的 3. 2. 1]3.6
功能接地端子functionearthterminal用来直接与测量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一点,或者点接与某个屏蔽部分进行电气连接的.而用预定于安全以外的任何功能目的接地的端子,注:对测量设备,该端子常被称为测量接地端子。I IFC f1010-1:2001 的 3. 2. 2]3.7
保护导体端子protective conductor terminal冷安全国的与设备的导电零部件相连接,而预定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接的端了。[ 1EC 61010 1,2001 的 3. 2, 3]注:保护导体端子也称保护接地端子。3.8
保护接地导体
protectlve earthing conductor用来把电源保护接地端了同建筑物安装接地点连接起来的建筑物安装布线中或电源线中的导线。FGB 4943..-2001的1.2.13,10
注:保护接地导体也称“外部保护导体”,简称“保护导体”。3.9
保护连接proleclive londing
为使触及导电零部件或保护屏与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装置之间具有电气连续性而进行的电气连接。
wi IEC 61010 -1:2001 的 3. 5, 8]GB/T19661.1-2005
注:保护连接用的导体称保护连接导体或内部保护导体。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端子是保护接地端子。3.10
外壳exclosure
为防出设备受到外部影响和防止从任何方向接接触而设置的零部件。[ IEC 61010-1:2001 的 3. 2. 4]3.11
挡板barrier
为防止从任何正常接近的方向直接接触丽设置的零部件。注:外壳和挡板可闭提供火焰瑾延的防护。[ IEC 61010-1:2001 的 3.2. 5]3. 12
电源电路mainscircait
预定与电网电源连接、为设备提供电力的电路[ 1E 61010 1:2001 的 3, 5. 6]3. 13
工作电压working vollae
当设备以额定电压供电时.在特定部位能山现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值,注:不将磨态值。
注2;应考虑开路条件和正带工作条件。[ IEC 61019-1:2001 的 3. 3. 313.14
基本绝缘 hasic insulation
其失效会引起电击危险的绝缘。注:基本绝录也可用于功能目的。[ IE: 61010-1:2001 的 3. 6. 13.15
附加绝缘 supplementary inswlation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证在基本绝缘卫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IEC 61010-1:2001 的 3. 6. 213.16
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IFC 61G10-1:2001 的 3. 6, 373. 17
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其提供的防电击能力不低于双重绝缘的绝缘。它可以由儿层不能像附加绝缘或裁本绝缘那样单独进行试验的绝缘构成,
[ IFr: 61010-1:2001 的 3. 6. 473. 18
电气间air clearance
两导电零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IEC 61010-1.2001的3.6.7]
GB/T 19661.1—2005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两导电零部件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L IEC. 61010-1 :2001 的 3. 6. 8 4一般原则
4.1安全要求的设计
核仪器的设计应采取直接、间接和提示性安全措施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安全措施,以保证核仪器在制造、检验、运输、贮存、安装和维修过程中以及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工作和环境作用的影响,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核仪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选择原材料:使它们能承受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并不应对人休产生有害影响。这些原材料的特性利环境适应性应满足核仪器设计的安全要求,并有产品标谁、检验报告或产品认证证书等技术文件予以证明。核仪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选择元器件和零部件,这些元器件和零部件的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应满足核仪器的安全设计要求,并有产品标雅和检验报告或产品认证证书等技术文件予以证明。根据需要元器件和零部件在使用前版进行测试,试验以及筛选,化等处理。4.2安全要求的检查和试验
4.2.1概述
核仪器安全要求应通过检查和试验证明是否合格。本标准为每项安全要求的型式检验规定了试验斤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出厂检,但试验条件和要求有所不同。核仪器检验的有关问题见GB/T102574.2.2试验的环境条件
试验时,环境的参考条件和标准条件见(FB/T10257的有关规定,对环境条件无异议时,试验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正常大气条件是: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 气压 75 kPa~l06 kPa:
d)没有霜冻、凝解、渗水、淋雨和口照等、4.2.3试验时核仪器的状态
试验时.核仪器可处于停机(不通电)、待机(热备用)或运行状态;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应尽可能选择不利下作条件的组合。
出于体积和质量原因不能对整套核仪器系统进行某些试验时,允许分系统或分组件进行试验,们组装好的整龚系统在额定条件下工作附,不应存在刘人身和设备的危险,4.2.4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试验
核仪器在单一故障条件下不应对人员或设备构成危害。单一故障条件包括保护接地导体断开,短时或间歇工作的设备连续工作,电容器短路,电源变压器短路或过载,输山短路,冷却装置故障,安全联锁子系统故障,紧急开关故障等,必要时,核仪器应送行单一故障条件下的安全要求试验,其试验方见GB1793、1的相应条款。5防电击
5.1总则
5. 1. 1 防电击要求
核仪器在正常条件下利单一故障条件下均应防电击,其可触及零部件不应出现危险带电前成为危险带电零部件,即在间触及等部件与参考试验地(见5.6.2)之间或在同一台核仪器沿表面或通过空气GB/T 19661. 1--2005
1.8m的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限值不应超过\安全特低电压”见5.1.2)。当上述电压值超过安全特低电压时,在正常条件下的电容电荷不应超过45αC(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压小于等于15kV)或贮存能量不应超过35Qm(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大于15kV):在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容电荷或贮存能董的限值见GB4793.1的图2,对应.上述电压的可触及电流限值见5.7.1。5. 1.2安全特低电压
在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电网电源隔离开的电路中,在特定部位(导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电压不超逆某个规定的限值.称为安全特抵电压(SEI.V)。安全特低电压的限值与环境状况(例如气候潮湿影响人体皮肤阻抗和对地电附)、工作条件(正常和单一故障).故障发生后的时间、电源种类(真流或交流)和交流电网电源的频率有关(见G/T3805)。稳态时,15Hz~100H2交流和直流的安全特低电压限值见表1。注:具有一个接地点的安全特低电压是接地安全特低电压(SFI,V-F),而其电压值与安全特低电压相同但取得电压的方式不受限制的电玉是特低电压(ELV)。表1安全特低电压限值
环境状况
凝湿环境
干蝶环境
正带条件下的电压限值
交流有效值
交流蜂值
注:潮湿环境见G13/T8993关于高相对混度的严酷等级。干燥条件见 4. 2. 2 的正带大气茶件。5.2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
5, 2. 1 标准试验指
单位为伏特
单一故障茶件下的电压限值
交流有效值
交流峰值
除直接触及外,可使用\标推试验指”和试验针对可触及零部件进行判定。标准试验指分刚性试验指和绞接式试验指。刚性试验指的有效尺小(除绝缘手柄外)为 80 mm×12 mm.前面 20 mm 的长度类似指尖的形状(参见 GB3/T 16842 的试具 11)。绞接式试验指的长度为 180 mm,前面 80 mml 类同刚性试验指,但在 3 mm2和 6 mm处有两个关节,可在同一平面内弯曲 90参见GB/T 16842 的试具B)。5.2.2可触及零部件的条件
如果零部件(包括打开设备上不提供适当绝缘的盖子)能被不加力的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则它们是可触及零部件。当零部件对地电乐超过交流有效值1kV或直流1.5kV时,如果试验指或试验针靠近该危险带电零部件的距离能小于对应那个(工作)电压的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见55.3),则认为该零部件是可触及的
5.2.3可触及零部件的检查
5.2.3.1概述
如果该仪器在止常使用时,操作人员预期会采取使零部件增加可触及性的任何操作(使用或不使用工具),则在检查前应:
a打开盖子或门:
6)调节控制件:
c)更换消耗材料(包括零部件):对机柜,机箱等安装面板的核仪器,检查前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安装就:检查时假定操作,人员位于面板的正面。
5.2.3.2般检查
在核仪器外表面(包括底部)每个可能的位置用绞接式试验指进行检查。但对能接受插件式模块的GB/T 19661. 1.---2005
核仪器,绞接式试验指的指尖仪插人到离设备开口处180mm的深度。如果对试验指加力会使零部件成为可触及,则对刚性试验指施加10N的力进行检查,其力应通过试验指的指尖施加,以避免楔人或撬开零部件。5.2.3.3危险带电零部件上方开孔处的检查用100mm×4mm的金属试验针插人核仪器危险带电零部件上方的任何开孔,自由悬挂试验针,并允许插人100 划I,以检查该危险带电零部件是否可触及。如果危险带电零部件仅由于用本方法试验可触及,测不需要单独采取单一故障条件下的附加防电击措施。5. 2. 3. 4预调控制件开孔的检查用mm金属试验针以每个可能的方向,插入预期需要用改锥或其他工具接触的预调控件的孔,插人深度不应超过从设备外壳表面到控制件轴距离的3倍或100mm中的较小者,以检查该控制件是否触及。
5.3防电击分类
防电击山周画环境、设备本身或供电系统提供,防屯击分类利主要特征及其基本绝缘失效后的安全播施见表2。
核仪器的防电击分类应符合1类,Ⅱ类四类,通常不考虑血类设备的防电击问题,0类设备的防电击保护完全依靠基本绝缘和使用环境与地绝缘,核仪器一般不采用0类防电击方式。当一台核仪器的一部分为1类防电击,另一部分为几类树中击时,测它属于I类随电击核器,Ⅱ类和亚类防电击核仪器不露要接地,其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例如金属外尧)必要时可进行等电位连接:当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大地连接时,不应降低绝缘要求(Ⅱ类)或破坏安全特低电压(类)面损害核仪器的安全。
有关防电击分类及其特殊要求见 GB/T12501。表2设备的防电击分类
主要特征
安全措施
5.4防电击措施
无保护接地
和附加绝缘
使用环境
与地绝缘
5.4.1正常条件下的措施
保护接地
保护按地导体与固定
布线中的地线迁接
在正带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a)基本绝缘;
h)外壳或挡板;
()保护抗。
附加绝缘
不需要保护接地
双重绝缘或
加强绝
由安全特低
电压供电
对外壳和挡板刚度的要求和试验见8.4。如果外壳和挡板还用绝缘来防电士,则它们应满足基本绝的要求。
上述要求通过自测法和介电强度试验(5.6)检验趋否合格。5.4.2单一故障条件下的措施
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a)保护连接(I类防电击核器):1)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Ⅱ类防电击核仪器);c)保护阻抗。
5.4.3保护连接
5.4.3.1保护连接方法
GB/T 19661.1—2005
保护连接是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接·或是用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导电保护屏或挡板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相隔离。5.4.3.2保护连接完整性
应采取下述措施保证保护连接的完整性:a)保护连接导体应由直接连接的结构和(或)独立导休组成;b)对承受机械应力的焊接连接应采用专门的、与焊接无关的机械方法固定;设备的·部分拆除时,不应断开其余部分的保护连接:d)可移动的导电连接件,除非它们满足保护连接的要求,否则不应作为唯一的保护连接导体;)电缆的外部金属编织物即使与保护导体端子连接,也不应作为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包括保护接地寻体)可以是裸导体剪绝导,如果是绝缘导体,绝缘的题色通常应是黄绿色(黄绿色无其他含义)!)对带状电缆和软印制导线等保护接地导体,如果不会因无标识面发生危险,可用任何颜色。上述要求通过测法检查是否合。5.4.3.3:保护导体端子的要求
保护导体端子应满足下述要求:a)接触表面应是导电金属:
l)电源电路的保护导体端子的载流能力至少应等丁供电端子的载流能力;c)与其端子组合的、预定手动连接或断开的捕人武保护导体端子,例如电源线的捕头,应使保护导体最先接通并最后断开:
d)还用于其他目的的保护导体端子,当其他用途有变化的情况下,应保证其连接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或做出警告标志;
如果有功能接地端子(例如测量接地端子),应提供独立于保护导体连接的连接:e
果保护导体端子是连接的螺钉,则螺钉的尺于啮合螺纹数(室少用И4的螺钉合3个蚓纹和利抢紧扭矩(接触压力等质会适,以保证连接的靠性上述要求过月测法和演示法检查是否合格。5.4.3.4插头连接核仪的保护连接阻抗保护连接阻抗系指保护连接导体的最大阻抗,即已冏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任可触及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之间的阻抗。
捕头连接(非固定连接)的核仪器的保扩连接阻抗不应大于0.1,电源线(保护接地导体)的阻抗不构战保护连接阻抗的一部分,试验方法是通过施加合适的低试验电压,以获得下述电流值的较大者;a)直流25A或额定电源频率的交流有效值25Ab)该仪器案统额定电流的2倍,当其额定电流较大时,可小于2.倍,最大不宜超过 30A。加电1.通过测量保护连接阻抗上的电压降并计算保护连接阻抗,视其是否合格。出厂试验时,不规定试验电流镇:5.4.3.5固定连接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固定拜接的核仪器的保扩连接抗虚是低凰抗。当在任一可触放零部件马保护导本端子之间施期一个试验电流开持续1m时,其电压择不应大于10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该电流为设备安装说明书针对建筑物供电电路规定的过流保护装置渐定值的2借。如果电源的所有极点均装有过流保护装置,且在单一故障条件下过流保护装置电源一侧的导线不可能与可触及零部件柑连接,测试验电流可减小。GB/T 19661. 1--2005
5. 4. 4绝缴要求
核仪器零部件对绝缘的等级要求是核仪器防电击设计的准则之·,其示例见附录A。通过介电强度试验(见5.6)检验绝缘要求是否合格。5. 4.5保护阻抗
保护阳抗是元器件及其组件、或者基木绝缘和限流或限压装置的组合。当在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进行连接时,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其阻抗、结构和均靠性所提供的防护程度能达到防电击的要求。
通过目测法和相关的试验以检验保护阻抗是否合格。5.4.6其他保护
除保护阻抗外,还可使用电源自动断州装置等其他保护。可检查自动断开装置的技术规格书和进行相关试验以检验是否合格,5.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5. 5. 1 总则
电气间和爬电离使核仪器能承受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由外部事件(例如雷击或电力开关的过渡过程)或设备运行引起的瞬态过电压;当没有上述过电乐时,测承受其工作电压。为防电击危险,当核仪器的结构经受应力作用时,其电路和零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仍应能满足5.5.3的要求。对内部无空隙的模制零部件,包括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部各层,设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5.5. 2影响因素
5.5.2.1概述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主要与绝缘等级、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微环境污染等级、气压(海拔高度)和电路类型等因素有关,另外爬电距离还与材料组别有关。5.5.2.2绝缘等级
绝缘等级越高,所要求的电润隙和电距离越大。5.5.2.3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
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隙积爬电距离越大。工作电压不包括瞬态脉冲电压,通常也不定是核仪器供电电源的最高额定电压。5.5.2.4微环境污染等级
微环境污染等级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赠电距离越人。微环境污染等级分为:a)污染等级1,无污染或只有十燥的非导电性污染,例如密封或隔绝的元器件和组件:污染等级2,通常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偶尔也会用于凝案作用而短时导电,例如一般环境;b)
)污染等级3导电性污染或于爆的非导电性污染由于凝聚作用而变为导电。5.5.2.5气压(海拔高度)
气压趣低(海拔高度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愿和爬出距离越大。海拔5(00m内不同高度(对应不同气压)电气间隙数值的倍增因数见表3,该培增因数不适用于爬电谢离,但爬电距离至少等于相应电气间隙的规定值。
表3海拔5000m内不同高度电气间数值的倍增因数海拔高度/m
s2 000
2 001 ~3 000
3 co1--1 nGO
4 601--5 (00)
5.5.2.6电路类型
倍增因数
电气问源和爬电距离随电路类型小同而不同。电路类型川分为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外的电路和测量电路。
CB/T19661.1—2005
依据测量和试验期间承受的工作电压和来自其相连电路的瞬态过电压(额定脉冲电压)测量电路分为测量类别I,Ⅱ、和取类。测最类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髋和电距离越大。核仪器的测量电路通常视为测量类别I(适用于对不直接与电网电源相连接电路的测量),条件严酷时可视为测量类别Ⅱ(适用于对直接与低压设施相连接电路的测量)。5.5.2.7材料组别
材料组别即印制线路板和电路所依附材料的组别,按GB4027规定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1材料组别分为I、Ⅱ、亚:和Ⅲb组(见表4)。组别越高(CTI越小),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胆电距离的数值越大。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注:开电起痕即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由于受到电成力和电解质污染物的联合作用而在该表面逐渐形成导声通路的过程。
当不知道材料组别时,通常按咀a或血6考虑,对玻、陶瓷或其他不产生漏电起痕的无机绝缘材料,爬电距离可等于相应的电气间際。表4按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材料组别给别
CTI60Q
5.5.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数值5.5.3. 1概述
400sCTI-:600
1751400
100CT-175
在征何情况下,孵电距离的数值不应小于电气间隙.如果计算的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闲隙.则取电气间隙的数值
在所有情况下,污染等级2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2 tmml,污染等级3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8 mm。爬电距离允许使用线性内值。
本标准给出基本绝缘条件下的电气间隙和肥爬电距离的数镇,加强绝缘的数值为基本绝缘规定值的2倍。
电气间隙租电此离的测望方法见附录B。当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较小时,作为防电击的设计依据,应通过介电强度试验(5.6)确定是否满足防电击要求。在电气问隙和爬电距离较大时,则应通过设计和测鼠确定是否满足防电击要求。5.5.3.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鹏电距离数值见表5。表5电源电路的电气间和爬电距离污染等级1
柑线·中线
交流电压
(有效值)或
直流电
50-s10
:00-U150
150U300
300-U600
间隙/
印制线
所有材
耗组别
印制线
污染等级2
材料组别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CTI
腰电距离/mm
污染等绒3
材料组别
GB/T19661.1--2005
5.5.3.3电源电路外的电路
5.5.3.3.1一般电气间额
当内部瞬态过电压(额定脉冲电压)的峰值保持在规定值时,电源电路外的电路的电气间隙(包括对应的额定脉冲电压)的规定值见表6。核仪器通常闭按表6的规定值进行电气间隙设计。5. 5. 3.3.2电气间预的计算
当内部瞬态过电压高于或低于表6的规定值、工作电压是多个电压之和或是混合电压等情况时,则电气间隙应通过计筛得到。
表 6由电源电路供电的电路的电气问工作电压
交流有效值
战直流电压值
......
100VsU
电网电源电压U
100 VU≤156
150 VU300V
定脉冲电压蜂值
电气间曦/mm
300 V2 500 V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nuclear instrumentations and systems-Part 1:General reguirements
2005-06-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由国国宝控准化管珊禾晟人
2005-12-01实施
GB/T19661《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661. 1—2005
第2 部分:放射性防护要求(1EC 60405:2003,Nuclear insl.rumentalion—CanstructionalIeg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Iadiometric gauges,MoD)。本标推是在E]528--·1998%核仪器安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核议器研发,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和维护的实践以及标难贯彻实施的经验制定的。编制本标准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核仪器及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保持本标准内容的完整性,提高可操作性,以满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而基本要求外的其他安全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则尽埋采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以避免本标的篇幅庞大科内容重复。
本标准为每项安全要求携供详尽、具体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方法,以指导核器及系统的型式检验和鼠广检验。
本部分为本标准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包括一般原则、防电击,辐射防护仪器过载特性,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他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等内容。本部分的有关内容,还参考了IEC61010-1: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以及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eqVJEC 60950:1999)和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dtIEC60601-1:1988等有关IFt标准和国家标准。本部分还有如下特点:
a)在第4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了有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的设计以及检查和试验的一般原则。
h)在第5章\防电击\中,采用了IFC61010-1:2001中的新内容和新数据(包括电气间隙、电距离和试验电压等】;还给出了“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以及“核仪器零部件之间绝缘等级要求的示例”(附录A)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附录B)等技术内容,不仅为核仪器防电击提供设计依据,而且提商了标推的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防其他危险”以及“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两章的内容划合核仪器及系统的实际,可操作性较商·例如,“防强贯穿辐射”等。本部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员会提出。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旧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萃人:熊正隆。
1范围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661. 1~2005
GB/F19661的本部分规定了核仪器及系统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般原则、防电击、射防护仪器过载防护、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本部分适用于核仪器及系统(以下简称核仪器)的研发、设计、生产、检验、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并适用于核仪器产品标准中“安全要求\的确定,对有待殊安全要求的核仪器,还应遵循与其相关的安全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遵过GB/T1966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是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805特低电压(EIV)限值(GB3805--1993,cqV1EC1201)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00,cqVIEC60079:1998)
GB 4793.!测录,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1一1995,idt IEC 61010-1:1990)
GR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cq1EC60950:1999)GB9706.)医用电气设备第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39706.1--1995,idtIF:60601-1:1988)安B/T8993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T10257核仪器和核辅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GB/T125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1990.neqIEC60536:1976)B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14048,1—2000.c9V1EC:60974-1:1999)GB14048.3低压开美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 14048.3----2002.1E6: 60974-3:2001.101)GB/T15479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1、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479—:095)GB/I19661.2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第2部分:放射性防护要求(GB/T39661.2·20O5,IEC60405 : 2103, Nuclear instrumentatinn-tonstructioal iequiren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t fadiornetricgauges.MO)
IEC61010-1: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殊术语和定义。
正常条件normal condition
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光揽的条件。WGB/T 19661, 1—2005
[ 1EC 61010-1:2001 的 3. 5. :1]3.2
单一故障条件single fault condition防止危险的一个防护措施发生失效的条件或可能引起危险的一个故障出现的条件。往:如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不可避免引起另个单一故障条件,则认为这两个故障是出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引发的。[ IEC 61010-1:2001 的 3. 5. 12]3.3
可触及(零部件的)accessible(of parts)接规定用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的。-IEC:61010-12001的3.5.1」
注1:可触及包括\不用工具即可触及到的\见(R9706.1—1995的2.1.22和GB4943—2001的1.2.7)直接触及。本定义中的\规定\和\标准试验指”见5.2注2:当举部件可触及时称为“可触及部件”而导电的可触及零部件称为“可触及导电零部件”,3. 4
危险带电hazardons live
在止常条件和单故障条件下能够发生电击或电灼伤的状态。IEC 61010-1 :2001 的 3. 5. 4]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危险带电的限值见5.1.1的规定,当零部件带电超过该规定限值时称“危险带电零部件”。
端子 terminal
为使装置(设备)与外部导体连接面提供的一种元件[IEV15101-03修订版二注:端子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接触件,因此该术诺也包括插座、连接器等[ IEC 61010-1:2001 的 3. 2. 1]3.6
功能接地端子functionearthterminal用来直接与测量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一点,或者点接与某个屏蔽部分进行电气连接的.而用预定于安全以外的任何功能目的接地的端子,注:对测量设备,该端子常被称为测量接地端子。I IFC f1010-1:2001 的 3. 2. 2]3.7
保护导体端子protective conductor terminal冷安全国的与设备的导电零部件相连接,而预定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接的端了。[ 1EC 61010 1,2001 的 3. 2, 3]注:保护导体端子也称保护接地端子。3.8
保护接地导体
protectlve earthing conductor用来把电源保护接地端了同建筑物安装接地点连接起来的建筑物安装布线中或电源线中的导线。FGB 4943..-2001的1.2.13,10
注:保护接地导体也称“外部保护导体”,简称“保护导体”。3.9
保护连接proleclive londing
为使触及导电零部件或保护屏与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装置之间具有电气连续性而进行的电气连接。
wi IEC 61010 -1:2001 的 3. 5, 8]GB/T19661.1-2005
注:保护连接用的导体称保护连接导体或内部保护导体。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端子是保护接地端子。3.10
外壳exclosure
为防出设备受到外部影响和防止从任何方向接接触而设置的零部件。[ IEC 61010-1:2001 的 3. 2. 4]3.11
挡板barrier
为防止从任何正常接近的方向直接接触丽设置的零部件。注:外壳和挡板可闭提供火焰瑾延的防护。[ IEC 61010-1:2001 的 3.2. 5]3. 12
电源电路mainscircait
预定与电网电源连接、为设备提供电力的电路[ 1E 61010 1:2001 的 3, 5. 6]3. 13
工作电压working vollae
当设备以额定电压供电时.在特定部位能山现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值,注:不将磨态值。
注2;应考虑开路条件和正带工作条件。[ IEC 61019-1:2001 的 3. 3. 313.14
基本绝缘 hasic insulation
其失效会引起电击危险的绝缘。注:基本绝录也可用于功能目的。[ IE: 61010-1:2001 的 3. 6. 13.15
附加绝缘 supplementary inswlation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证在基本绝缘卫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IEC 61010-1:2001 的 3. 6. 213.16
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IFC 61G10-1:2001 的 3. 6, 373. 17
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其提供的防电击能力不低于双重绝缘的绝缘。它可以由儿层不能像附加绝缘或裁本绝缘那样单独进行试验的绝缘构成,
[ IFr: 61010-1:2001 的 3. 6. 473. 18
电气间air clearance
两导电零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IEC 61010-1.2001的3.6.7]
GB/T 19661.1—2005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两导电零部件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L IEC. 61010-1 :2001 的 3. 6. 8 4一般原则
4.1安全要求的设计
核仪器的设计应采取直接、间接和提示性安全措施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安全措施,以保证核仪器在制造、检验、运输、贮存、安装和维修过程中以及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工作和环境作用的影响,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核仪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选择原材料:使它们能承受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并不应对人休产生有害影响。这些原材料的特性利环境适应性应满足核仪器设计的安全要求,并有产品标谁、检验报告或产品认证证书等技术文件予以证明。核仪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选择元器件和零部件,这些元器件和零部件的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应满足核仪器的安全设计要求,并有产品标雅和检验报告或产品认证证书等技术文件予以证明。根据需要元器件和零部件在使用前版进行测试,试验以及筛选,化等处理。4.2安全要求的检查和试验
4.2.1概述
核仪器安全要求应通过检查和试验证明是否合格。本标准为每项安全要求的型式检验规定了试验斤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出厂检,但试验条件和要求有所不同。核仪器检验的有关问题见GB/T102574.2.2试验的环境条件
试验时,环境的参考条件和标准条件见(FB/T10257的有关规定,对环境条件无异议时,试验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正常大气条件是: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 气压 75 kPa~l06 kPa:
d)没有霜冻、凝解、渗水、淋雨和口照等、4.2.3试验时核仪器的状态
试验时.核仪器可处于停机(不通电)、待机(热备用)或运行状态;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应尽可能选择不利下作条件的组合。
出于体积和质量原因不能对整套核仪器系统进行某些试验时,允许分系统或分组件进行试验,们组装好的整龚系统在额定条件下工作附,不应存在刘人身和设备的危险,4.2.4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试验
核仪器在单一故障条件下不应对人员或设备构成危害。单一故障条件包括保护接地导体断开,短时或间歇工作的设备连续工作,电容器短路,电源变压器短路或过载,输山短路,冷却装置故障,安全联锁子系统故障,紧急开关故障等,必要时,核仪器应送行单一故障条件下的安全要求试验,其试验方见GB1793、1的相应条款。5防电击
5.1总则
5. 1. 1 防电击要求
核仪器在正常条件下利单一故障条件下均应防电击,其可触及零部件不应出现危险带电前成为危险带电零部件,即在间触及等部件与参考试验地(见5.6.2)之间或在同一台核仪器沿表面或通过空气GB/T 19661. 1--2005
1.8m的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限值不应超过\安全特低电压”见5.1.2)。当上述电压值超过安全特低电压时,在正常条件下的电容电荷不应超过45αC(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压小于等于15kV)或贮存能量不应超过35Qm(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大于15kV):在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容电荷或贮存能董的限值见GB4793.1的图2,对应.上述电压的可触及电流限值见5.7.1。5. 1.2安全特低电压
在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电网电源隔离开的电路中,在特定部位(导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电压不超逆某个规定的限值.称为安全特抵电压(SEI.V)。安全特低电压的限值与环境状况(例如气候潮湿影响人体皮肤阻抗和对地电附)、工作条件(正常和单一故障).故障发生后的时间、电源种类(真流或交流)和交流电网电源的频率有关(见G/T3805)。稳态时,15Hz~100H2交流和直流的安全特低电压限值见表1。注:具有一个接地点的安全特低电压是接地安全特低电压(SFI,V-F),而其电压值与安全特低电压相同但取得电压的方式不受限制的电玉是特低电压(ELV)。表1安全特低电压限值
环境状况
凝湿环境
干蝶环境
正带条件下的电压限值
交流有效值
交流蜂值
注:潮湿环境见G13/T8993关于高相对混度的严酷等级。干燥条件见 4. 2. 2 的正带大气茶件。5.2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
5, 2. 1 标准试验指
单位为伏特
单一故障茶件下的电压限值
交流有效值
交流峰值
除直接触及外,可使用\标推试验指”和试验针对可触及零部件进行判定。标准试验指分刚性试验指和绞接式试验指。刚性试验指的有效尺小(除绝缘手柄外)为 80 mm×12 mm.前面 20 mm 的长度类似指尖的形状(参见 GB3/T 16842 的试具 11)。绞接式试验指的长度为 180 mm,前面 80 mml 类同刚性试验指,但在 3 mm2和 6 mm处有两个关节,可在同一平面内弯曲 90参见GB/T 16842 的试具B)。5.2.2可触及零部件的条件
如果零部件(包括打开设备上不提供适当绝缘的盖子)能被不加力的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则它们是可触及零部件。当零部件对地电乐超过交流有效值1kV或直流1.5kV时,如果试验指或试验针靠近该危险带电零部件的距离能小于对应那个(工作)电压的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见55.3),则认为该零部件是可触及的
5.2.3可触及零部件的检查
5.2.3.1概述
如果该仪器在止常使用时,操作人员预期会采取使零部件增加可触及性的任何操作(使用或不使用工具),则在检查前应:
a打开盖子或门:
6)调节控制件:
c)更换消耗材料(包括零部件):对机柜,机箱等安装面板的核仪器,检查前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安装就:检查时假定操作,人员位于面板的正面。
5.2.3.2般检查
在核仪器外表面(包括底部)每个可能的位置用绞接式试验指进行检查。但对能接受插件式模块的GB/T 19661. 1.---2005
核仪器,绞接式试验指的指尖仪插人到离设备开口处180mm的深度。如果对试验指加力会使零部件成为可触及,则对刚性试验指施加10N的力进行检查,其力应通过试验指的指尖施加,以避免楔人或撬开零部件。5.2.3.3危险带电零部件上方开孔处的检查用100mm×4mm的金属试验针插人核仪器危险带电零部件上方的任何开孔,自由悬挂试验针,并允许插人100 划I,以检查该危险带电零部件是否可触及。如果危险带电零部件仅由于用本方法试验可触及,测不需要单独采取单一故障条件下的附加防电击措施。5. 2. 3. 4预调控制件开孔的检查用mm金属试验针以每个可能的方向,插入预期需要用改锥或其他工具接触的预调控件的孔,插人深度不应超过从设备外壳表面到控制件轴距离的3倍或100mm中的较小者,以检查该控制件是否触及。
5.3防电击分类
防电击山周画环境、设备本身或供电系统提供,防屯击分类利主要特征及其基本绝缘失效后的安全播施见表2。
核仪器的防电击分类应符合1类,Ⅱ类四类,通常不考虑血类设备的防电击问题,0类设备的防电击保护完全依靠基本绝缘和使用环境与地绝缘,核仪器一般不采用0类防电击方式。当一台核仪器的一部分为1类防电击,另一部分为几类树中击时,测它属于I类随电击核器,Ⅱ类和亚类防电击核仪器不露要接地,其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例如金属外尧)必要时可进行等电位连接:当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大地连接时,不应降低绝缘要求(Ⅱ类)或破坏安全特低电压(类)面损害核仪器的安全。
有关防电击分类及其特殊要求见 GB/T12501。表2设备的防电击分类
主要特征
安全措施
5.4防电击措施
无保护接地
和附加绝缘
使用环境
与地绝缘
5.4.1正常条件下的措施
保护接地
保护按地导体与固定
布线中的地线迁接
在正带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a)基本绝缘;
h)外壳或挡板;
()保护抗。
附加绝缘
不需要保护接地
双重绝缘或
加强绝
由安全特低
电压供电
对外壳和挡板刚度的要求和试验见8.4。如果外壳和挡板还用绝缘来防电士,则它们应满足基本绝的要求。
上述要求通过自测法和介电强度试验(5.6)检验趋否合格。5.4.2单一故障条件下的措施
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a)保护连接(I类防电击核器):1)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Ⅱ类防电击核仪器);c)保护阻抗。
5.4.3保护连接
5.4.3.1保护连接方法
GB/T 19661.1—2005
保护连接是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接·或是用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导电保护屏或挡板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相隔离。5.4.3.2保护连接完整性
应采取下述措施保证保护连接的完整性:a)保护连接导体应由直接连接的结构和(或)独立导休组成;b)对承受机械应力的焊接连接应采用专门的、与焊接无关的机械方法固定;设备的·部分拆除时,不应断开其余部分的保护连接:d)可移动的导电连接件,除非它们满足保护连接的要求,否则不应作为唯一的保护连接导体;)电缆的外部金属编织物即使与保护导体端子连接,也不应作为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包括保护接地寻体)可以是裸导体剪绝导,如果是绝缘导体,绝缘的题色通常应是黄绿色(黄绿色无其他含义)!)对带状电缆和软印制导线等保护接地导体,如果不会因无标识面发生危险,可用任何颜色。上述要求通过测法检查是否合。5.4.3.3:保护导体端子的要求
保护导体端子应满足下述要求:a)接触表面应是导电金属:
l)电源电路的保护导体端子的载流能力至少应等丁供电端子的载流能力;c)与其端子组合的、预定手动连接或断开的捕人武保护导体端子,例如电源线的捕头,应使保护导体最先接通并最后断开:
d)还用于其他目的的保护导体端子,当其他用途有变化的情况下,应保证其连接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或做出警告标志;
如果有功能接地端子(例如测量接地端子),应提供独立于保护导体连接的连接:e
果保护导体端子是连接的螺钉,则螺钉的尺于啮合螺纹数(室少用И4的螺钉合3个蚓纹和利抢紧扭矩(接触压力等质会适,以保证连接的靠性上述要求过月测法和演示法检查是否合格。5.4.3.4插头连接核仪的保护连接阻抗保护连接阻抗系指保护连接导体的最大阻抗,即已冏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任可触及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之间的阻抗。
捕头连接(非固定连接)的核仪器的保扩连接阻抗不应大于0.1,电源线(保护接地导体)的阻抗不构战保护连接阻抗的一部分,试验方法是通过施加合适的低试验电压,以获得下述电流值的较大者;a)直流25A或额定电源频率的交流有效值25Ab)该仪器案统额定电流的2倍,当其额定电流较大时,可小于2.倍,最大不宜超过 30A。加电1.通过测量保护连接阻抗上的电压降并计算保护连接阻抗,视其是否合格。出厂试验时,不规定试验电流镇:5.4.3.5固定连接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固定拜接的核仪器的保扩连接抗虚是低凰抗。当在任一可触放零部件马保护导本端子之间施期一个试验电流开持续1m时,其电压择不应大于10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该电流为设备安装说明书针对建筑物供电电路规定的过流保护装置渐定值的2借。如果电源的所有极点均装有过流保护装置,且在单一故障条件下过流保护装置电源一侧的导线不可能与可触及零部件柑连接,测试验电流可减小。GB/T 19661. 1--2005
5. 4. 4绝缴要求
核仪器零部件对绝缘的等级要求是核仪器防电击设计的准则之·,其示例见附录A。通过介电强度试验(见5.6)检验绝缘要求是否合格。5. 4.5保护阻抗
保护阳抗是元器件及其组件、或者基木绝缘和限流或限压装置的组合。当在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进行连接时,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其阻抗、结构和均靠性所提供的防护程度能达到防电击的要求。
通过目测法和相关的试验以检验保护阻抗是否合格。5.4.6其他保护
除保护阻抗外,还可使用电源自动断州装置等其他保护。可检查自动断开装置的技术规格书和进行相关试验以检验是否合格,5.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5. 5. 1 总则
电气间和爬电离使核仪器能承受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由外部事件(例如雷击或电力开关的过渡过程)或设备运行引起的瞬态过电压;当没有上述过电乐时,测承受其工作电压。为防电击危险,当核仪器的结构经受应力作用时,其电路和零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仍应能满足5.5.3的要求。对内部无空隙的模制零部件,包括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部各层,设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5.5. 2影响因素
5.5.2.1概述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主要与绝缘等级、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微环境污染等级、气压(海拔高度)和电路类型等因素有关,另外爬电距离还与材料组别有关。5.5.2.2绝缘等级
绝缘等级越高,所要求的电润隙和电距离越大。5.5.2.3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
工作电压或电源电压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隙积爬电距离越大。工作电压不包括瞬态脉冲电压,通常也不定是核仪器供电电源的最高额定电压。5.5.2.4微环境污染等级
微环境污染等级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赠电距离越人。微环境污染等级分为:a)污染等级1,无污染或只有十燥的非导电性污染,例如密封或隔绝的元器件和组件:污染等级2,通常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偶尔也会用于凝案作用而短时导电,例如一般环境;b)
)污染等级3导电性污染或于爆的非导电性污染由于凝聚作用而变为导电。5.5.2.5气压(海拔高度)
气压趣低(海拔高度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愿和爬出距离越大。海拔5(00m内不同高度(对应不同气压)电气间隙数值的倍增因数见表3,该培增因数不适用于爬电谢离,但爬电距离至少等于相应电气间隙的规定值。
表3海拔5000m内不同高度电气间数值的倍增因数海拔高度/m
s2 000
2 001 ~3 000
3 co1--1 nGO
4 601--5 (00)
5.5.2.6电路类型
倍增因数
电气问源和爬电距离随电路类型小同而不同。电路类型川分为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外的电路和测量电路。
CB/T19661.1—2005
依据测量和试验期间承受的工作电压和来自其相连电路的瞬态过电压(额定脉冲电压)测量电路分为测量类别I,Ⅱ、和取类。测最类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髋和电距离越大。核仪器的测量电路通常视为测量类别I(适用于对不直接与电网电源相连接电路的测量),条件严酷时可视为测量类别Ⅱ(适用于对直接与低压设施相连接电路的测量)。5.5.2.7材料组别
材料组别即印制线路板和电路所依附材料的组别,按GB4027规定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1材料组别分为I、Ⅱ、亚:和Ⅲb组(见表4)。组别越高(CTI越小),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胆电距离的数值越大。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注:开电起痕即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由于受到电成力和电解质污染物的联合作用而在该表面逐渐形成导声通路的过程。
当不知道材料组别时,通常按咀a或血6考虑,对玻、陶瓷或其他不产生漏电起痕的无机绝缘材料,爬电距离可等于相应的电气间際。表4按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材料组别给别
CTI60Q
5.5.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数值5.5.3. 1概述
400sCTI-:600
1751400
100CT-175
在征何情况下,孵电距离的数值不应小于电气间隙.如果计算的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闲隙.则取电气间隙的数值
在所有情况下,污染等级2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2 tmml,污染等级3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8 mm。爬电距离允许使用线性内值。
本标准给出基本绝缘条件下的电气间隙和肥爬电距离的数镇,加强绝缘的数值为基本绝缘规定值的2倍。
电气间隙租电此离的测望方法见附录B。当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较小时,作为防电击的设计依据,应通过介电强度试验(5.6)确定是否满足防电击要求。在电气问隙和爬电距离较大时,则应通过设计和测鼠确定是否满足防电击要求。5.5.3.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鹏电距离数值见表5。表5电源电路的电气间和爬电距离污染等级1
柑线·中线
交流电压
(有效值)或
直流电
50-s10
:00-U150
150U300
300-U600
间隙/
印制线
所有材
耗组别
印制线
污染等级2
材料组别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CTI
腰电距离/mm
污染等绒3
材料组别
GB/T19661.1--2005
5.5.3.3电源电路外的电路
5.5.3.3.1一般电气间额
当内部瞬态过电压(额定脉冲电压)的峰值保持在规定值时,电源电路外的电路的电气间隙(包括对应的额定脉冲电压)的规定值见表6。核仪器通常闭按表6的规定值进行电气间隙设计。5. 5. 3.3.2电气间预的计算
当内部瞬态过电压高于或低于表6的规定值、工作电压是多个电压之和或是混合电压等情况时,则电气间隙应通过计筛得到。
表 6由电源电路供电的电路的电气问工作电压
交流有效值
战直流电压值
......
100VsU
电网电源电压U
100 VU≤156
150 VU300V
定脉冲电压蜂值
电气间曦/mm
300 V2 500 V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