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2 15:42:49
  • GB/T13047-1991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3047-1991

  • 标准名称: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实施日期:

    1992-03-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63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车辆>>汽车底盘与车身>>T23转向与操纵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0页
  • 标准价格:

    15.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3047-1991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GB/T13047-199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关于标准转号的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标函[1998]216号的要求,及国家机械工业局国机管[1999]126号文的批复。现将原标准代号GB/T13047-91转为行业标准代号QC/T480-1999内容暂时不变。请引用时用新的标准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Criterion thresholds and evaluation of.controllabilityandstabilityforautomobile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GB/T13047-91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非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参照执行。2稳态回转试验
2.1本项试验按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a、不足转向度U、车箱侧倾度K。等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
2.24n、U和K。的下限值n60、U60、K6。与上限值4a100、U100、K100,见表1。表1
轿车、客车和货车,最大总质量≤2.5t
客车和货车,
2.5t<最大总质量≤6t
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6t
注:1)用于最高车速大于160km/h的汽车。2)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9t的客车。Ga100
(°)/(m/s2)
()/(m/s2)
(°)/(m/s°)
(°)/(m/s)
2.3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定义为前、后桥侧偏角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处的侧向加速度值。在所试的侧向加速度值范围内,未出现中性转向点时,值用最小二乘法按无常数项的三次多项式拟合曲线进行推算。2.3.1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计算:N=60+
Ca100—G60
式中:N。。—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评价计分值;an
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试验值,m/s?;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下限值,m/s2;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上限值,m/s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7-11批准(ag—an60)
1992-03-01实施
2.3.2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GB/T13047-91
2.4不足转向度U,按前、后桥侧偏角差值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纵坐标值除以横坐标值)计算。评价计分值按式(2)计算:(U6o-U)(α-U)
Ne = 60 + D.o(U- U)(a - Ui10)式中:
2.U6o/U100
Nu-—不足转向度的评价计分值;U—不足转向度的试验值,(°)/(m/s);U100
根据U60与U100的比值计算的系数;U60/U100—2
U6o——不足转向度的下限值,(°)/(m/s2);U100—不足转向度的上限值,()/(m/s2)。?40
·(2)
2.5车箱侧倾度K。,按车箱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纵坐标值除以横坐标值)计算。评价计分值按式(3)计算:40
N。=60+
K60-Ka100
一车箱侧倾度的评价计分值;
式中:N。-
车箱侧倾度的下限值,()/(m/s2)一车箱侧倾度的上限值,(°)/(m/s2);K。—车箱侧倾度的试验值,()/(m/s2)。2.5.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2.6稳态回转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按式(4)计算:Nw
式中:Nw
·(K60-K)
N,+Nu+N。
稳态回转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3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3)
(4)
3.1.本项试验,按松开转向盘(方向盘)3s时的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r及横摆角速度总方差E.两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
3.2Ar及E,的下限值Ar60,E60与上限值r100、E100,见表2。表2
轿车、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2.5t
客车和货车,
2.5<最大总质量≤6t
客车和货车,
6t<最大总质量≤15t
客车和货车,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最大总质量>15t
(°)/s
低速回正性
(°)/s
高速回正性\)
注:1)最大总质量大于6t的客车与货车,高速回正性下进行评价计分值计算。3.3低速回正性试验与高速回正性试验的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r的评价计分值,均按式(5)计算:2
式中:Na.-
GB/T13047-91
Na,=60+
r60r100
·(△r60—Ar)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的评价计分值;一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的下限值,(°)/s;一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的上限值,(°)/s;△r—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的试验值,()/s。3.4低速回正性试验与高速回正性试验的横摆角速度总方差E,的评价计分值,均按式(6)计算:Ng=60+
式中:N-
r60—r100
.(Er60-E,)
一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横摆角速度总方差的评价计分值;一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横摆角速度总方差的下限值,S;E.100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横摆角速度总方差的上限值,S;E,—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横摆角速度总方差的试验值,S。3.4.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3.5转向回正性能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5)
(6)
3.5.1对于只进行低速回正性能试验的汽车,根据低速回正性的Na,与N两项评价计分值,按式(7)计算:
式中:N-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综合评价计分值。(7)
3.5.2对于进行低速与高速回正性能试验的汽车,根据低速回正性的Na,与N及高速回正性的N's,与N\。四项评价计分值,按式(8)计算:Nu = N+ N++ N'+ N's
式中:N\,高速回正性能试验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的评价计分值;N\:高速回正性能试验横摆角速度总方差评价计分值。4转向轻便性试验
4.1本项试验按转向盘平均操能力F,与转向盘最大操能力F。两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4.2F。与Fm的下限值Fs60、Fm60与上限值Fs100、Fm100,见表3。表3
轿车、客车和货车,最大总质量2.5t
客车和货车,
2.5t<最大总质量6t
客车和货车,
6<最大总质量<15t
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15t
4.3转向盘平均操舵力F.的评价计分值,按式(9)计算:指
(8)
GB/T13047-91
N,=60+
式中:N,——转向盘平均操能力的评价计分值;一转向盘平均操能力的下限值,N;Fs60
转向盘平均操能力的上限值,N;Fs100
F。转向盘平均操能力的试验值,N。4.3.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Fs100
·(Fs60-F.)
4.4转向盘最大操能力F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0)计算:40
N, = 60 + Fmso = Fm100
式中:N转向盘最大操能力的评价计分值;Fm60
一转向盘最大操能力的下限值,N;转向盘最大操能力的上限值,N;一转向盘最大操舵力的试验值,N。4.4.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Fm60-Fm)
4.5转向轻便性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按式(11)计算:N
式中:
N,+·N,
N。转向轻便性的综合评价计分值;np=0.6+0.08G与汽车最大总质量G.(单位t)有关的加权系数。5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人)5.1本项试验,按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时的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T进行评价计分,(9)
(10)
(11))
5.2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6t的汽车,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T的下限值T60与上限值T100,见表4。
轿车,最高车速>120km/h
轿车,最高车速≤120km/h
客车和货车,最大总质量<2.5t
客车和货车,
2.5t<最大总质量≤6t
5.3最大总质量大于6t的汽车,本项试验不进行评价计分。指
5.4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6t的汽车,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2)计算:式中:N,
N, = 60 + Te = T10o
·.(T60 T)
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的评价计分值;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的下限值;s;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的上限值,s;T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时,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的试验值,s。5.4.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4
(12)
GB/T13047-91
6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人)6.1本项试验按谐振频率f、谐振峰水平D和相位滞后角α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6.2f、D及α的下限值f60、D6o、a6o与上限值fi1o0、D100、a100,见表5。表5
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2.5t
客车和货车,
2.5<最大总质量≤6t
客车和货车,
6t<最大总质量≤15t
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15t
谐振频率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3)计算:6.3
f100—f60
谐振频率的评价计分值;
式中:N.
一谐振频率的上限值,Hz;
一谐振频率的下限值,Hz;
·(f—f6o)
按输入频率为
1Hz处的α值计
按输入频率为
0.5Hz处的a值
.(13)
f,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中,幅频特性谐振峰所对应的频率,Hz。当不存在明显的谐振峰时,按70%横摆角速度增益的通频带宽除以/2计算f,值。6.3.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6.4谐振峰水平D的评价计分值
6.4.1谐振峰水平D的定义,如式(14)所示:A
D=20·lg
式中:D谐振峰水平,dB;
Af=f,处的横摆角速度增益,1/s;A。f=0处的横摆角速度增益,1/s。6.4.2谐振峰水平D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5)计算:N=60+
式中:N。
谐振峰水平的评价计分值;
-谐振峰水平的下限值,dB;
谐振峰水平的上限值,dB;
D谐振峰水平的试验值,dB。
6.4.3当Np大于100时,按100分计。40
D60D100
6.5相位滞后角α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6)计算:N。=60+
式中:N。
一相位滞后角的评价计分值;
.(D60-D)
·(a6o — α)
(14)
·(15)
·.·.··.·.(16)
相位滞后角的下限值,(°);
α100—相位滞后角的上限值,();GB/T13047—91
α-—在相应频率下(见表5中备注)相位滞后角的试验值,(°)。6.5.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6.6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按式(17)计算:Nm
N+N,+N。
式中:NM-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7蛇行试验
7.1本项试验,按基准车速下的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与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6进行评价计分。7.27、0的下限值760、06。与上限值7100、6100,见表6。表6
轿车、客车和货车,最大总质量≤2.5t客车和货车,
2.5t<最大总质量≤6t
客车和货车,
6t<最大总质量≤15t
客车和货车,
最大总质量>15t
注:1)用于最高车速小于100km/h的汽车。标桩间距
基准车速
7.3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r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8)计算:N,= 60+
式中:N.
T60—T100
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评价计分值;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下限值,(°)/s;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上限值,°)/s;指
(°)/s
(T60—)
基准车速下,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试验值,(°)/s。7.3.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7.4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9)计算:式中:N。
N。= 60 + 0eo - 0100
· (060)
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评价计分值;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下限值,(°);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上限值,(°);基准车速下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试验值,(°)。7.4.1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7.5不能达到基准车速的汽车,N,与N。的评价计分值,均按式(20)计算:N,=N。=60.
式中:V.-
实际达到的蛇行车速,km/h;
(°)/s
(17)
(18)
(19)
(20)
GB/T13047—91
一表6中规定的基准车速,km/h。蛇行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按式(21)计算:7.6
式中:Ns—蛇行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8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2N+N。
(21)
8.1稳态转向特性的“否决权”。规定稳态回转试验的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N。为具有“否决权”的指标。当N。小于60分或试验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值小于aa的下限值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定为不合格。
8.2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6t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按式(22)计算:Nz = Ns+ N++ Nu + Nw + No+ Nwb
式中:Nz:
一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值。
8.3最大总质量大于6t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按式(23)计算:Nz = Ns+ Nu+ N+ No+ Nw
8.4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按表7或表8进行汇总。表7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总表(用于产品设计定型)试验项目
稳态回转试验
转向回正性试验
转向轻便性试验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试验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
蛇行试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
评价指标
测定值
(°)/(m/s)
()/(m/s)
(°)/s
(°) /s
·.(22)
.......(23)
项目计分
GB/T1.3047—91
表8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总表(用于产品质量检查)试验项自
稳态回转试验
转向回正性试验
转向轻便性试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
评价指标
测定值
()/(m/s2)
(°)/(m/ss)
项目计分
8.5对于需做左转、右转,轻载质量状态及最大总质量状态的试验项目,计算该项评价计分时,取试验结果中分值最低者。
9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劣,按总评价计分值大小衡量,总评价计分值小于60分者为不合格。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汽车拖拉机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孔辉、王德宝、伦景光、何炳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