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 5038-19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通信行业标准(YD)】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11:47:46
- YD5038-1997
- 现行
标准号:
YD 5038-1997
标准名称: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7-02-14 -
实施日期:
1997-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02.20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1总则
YD5038-97
1.0.1本规范是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随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1.0.2本规范未列入的电路通道指标以工程设计为准。电源部分的验收标准按照YDJ31一8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YD2003一92《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1.0.3点对多点微波天线钢塔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参考GBJ205一8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YD2012一94《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有关章节。设备的搬迁、换装其通道指标应由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商定。1.0.4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及指标要求,应根据被验收工程的实际情况,由工程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商定,并报相关部门备查。1.0.5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派专人配合施工并组织随工验收,1.0.6本规范所列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符合相关国标及行标的规定1.0.7验收使用的测试仪表必须经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的校验周期之内。1.0.8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和工程设计的要求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由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至合格为止。2
随工验收
2.1一般要求
2.1.1随工验收应随施工工序进行。2.1.2随工验收应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代表签证的验收文件。2.2安装设备验收
2.2.1天、馈线安装验收
a)定向微波天线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加固应平稳牢固。座式天线与铁架、挂式天线与抱杆之间不应产生相对摆动。天线的锁紧螺母应紧固,调整螺杆里外应装有双螺母。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调整余地。
b)安装全向天线应满足上述条款中的相关要求,其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c)天线的极化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d)馈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弯曲半径必须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e)从天线至收发信机接口,全系统的各个连接部位都应做到电气接触良好、牢固可靠。室外连接部位必须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
f)天、馈线应无明显的外观损伤和变形。馈线安装应做到布放平直、加固稳定、受力均匀,每隔1~1.5m用固定卡具加固一次。
9)馈线系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雷接地处理。馈线安装接地卡部位,不得变形,并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h)当馈线垂直穿入机房时,在洞口处应按设计要求加固,洞口应采取防雨措施;当馈线水平穿入机房时,其洞口应加装保护框,待馈线加固后封闭,封闭时不得损伤馈线。保护框及封闭板应与墙壁颜色协调。i)需充气的馈线必须做气闭试验。整条馈线内应充以干燥气体,允许最大气压为20kPa,在24h内允许气压降低,但不应低于5kPa。
2.2.2设备安装验收
a)立式机柜或挂式机箱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或机箱的安装必须牢固稳定,加固应符合设计的抗震要求。
b)立式机柜与同列机架应成一条直线,无明显参差不齐,整列机架允许偏差为3mm。机柜的安装垂直度789
应满足上、下偏差不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YD5038-97
c)挂式机箱的承载体必须坚固(如:建筑承重墙、柱等),具有长期稳固性。挂式机箱装于室外时,应装有遮阳板。
2.2.3:电缆走道安装验收
a)电缆走道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电缆走道应与机列平行。水平走道每米允许偏差为2mm,整条电缆走道应无明显起伏和倾斜现象。吊挂或支撑每隔1.5~2m设置一处,安装应整齐牢固。吊杆自身不但要直,而且应与电缆走道垂直。c
d)垂直走道每米允许垂直偏差为2mm,并应与水平走道的连接垂直。e)电缆走道的终端必须按设计要求做终端加固。f))室内电缆走道穿越墙洞或楼板时,孔洞四周应加装保护框。2.2.4电缆布放验收
a)布放设备电缆的型号与规格、路由走向、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必须排列整齐、转弯圆滑、外皮无损伤。
b)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c)电缆走道布放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排列紧密,外观整齐。d)
电缆槽道布放电缆可以不绑扎,但槽内电缆应顺直,不溢出槽道,尽量不交叉。e
设备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走道布放,如必须同走道布放时,应有适当的分离措施。f)PCM电缆与电缆头的组装应牢固,电气接触良好。用户线电缆与接线端子采用绕接连接方式时,应符合如下要求:g)
(1)绕线应紧密,但不得出现叠线。(2)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芯线不得有明显损伤3)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为:线径为0.4~0.5mm,绕6~8圈;线径为0.6~1.0mm,绕4~6圈。h)用户线电缆与接线端子采用卡接连接方式时,卡接工序必须一次完成,多余线头必须同时被切断。i)设备直流电源线连接要求:
(1)直流电源线应连接牢固,电气接触良好。(2)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2(3)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的红、蓝标志。红色为正、蓝色为负。2.3天、馈线系统与设备单机指标测试验收2.3.1天、馈线系统指标测试验收a)接收场强实测值应不低于设计计算值2dB;当低于2dB以上时,应查明原因。b)天线及馈线系统在工作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设计要求c)在工作频段内馈线系统的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3.2设备单机测试验收前的设备检查与通电试验a)设备部件应清洁,安装位置正确。b)设备的所有端子插接应正确,各部件间的连接正确可靠。c)设备的输入直流电源电压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极性连接正确。d)防静电设施有效。
e)更换设备电源熔断器时,必须型号、规格相同,严禁以大代小。当连续两次烧毁熔断器时,必须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试验,并做好记录。2.3.3设备单机指标测试验收
a)设备测试验收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国标、行标的要求。b)常规测试验收项目:
(1)收发信机:
·发信功率(双工器公共端口处)·发信工作频率
·接收机正常接收电平
·接收机门限电平
YD5038-97
·调制频偏(仅适用于点对多点模拟微波设备)(2)接口:
·音频二线:
回波损耗
纵向平衡
相对电平
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
用户站铃流
·音频四线:
回波损耗
纵向平衡
相对电平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只适用于点对多点数字微波设备):输出波形
时钟频率
回波损耗
c)参考测试验收项目:
(1)收发信机:
·发信频率稳定度
·本振频率偏差
·接收机噪声系数
·杂散(包括谐波)电平
·中频频率
(2)接口:
·音频二线阻抗
·音频四线阻抗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只适用于点对多点数字微波设备):允许输入抖动下限
无输入抖动时的输出抖动
抖动转移特性
竣工验收
3.1一般要求
3.1.1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峻工验收工作应在电路通道调测完毕,并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后进行。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将竣工技术文件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人员进行该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3.1.2工程工验收时应对机房做如下复查;a)施工现场已清理、打扫完毕。b)楼板及墙的电缆走道孔洞施工完毕后应用防火材料封闭,其颜色与环境相协调。c)机房环境条件应满足设计要求。d)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3.2通道指标测试验收
3.2.1通道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3.2.2点对多点模拟微波通道指标测试验收项目:a)音频用户通路(二线或四线收/发):(1)音频接口电平:
·发送电平
·接收电平
(2)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加权):(3)可懂串音。
b)数据用户通路:
(1)传输速率:
(2)差错率。
c)备用设备倒换性能试验。
d)遥信、遥测、遥控及各项管理功能试验。3.2.3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道指标测试验收项目:a)64kbit/s数字通道误码特性:(1)严重误码秒(BER>1X10时);
(2)无误码秒。
b)音频用户通路(二线或四线收/发):(1)音频接口电平:
·发送电平
·接收电平
(2)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加权);(3)路际串话:
(4)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
c)数据用户通路:
(1)传输速率:(2)差错率。
d)备用设备倒换性能试验。
e)遥信、遥测、遥控及各项管理功能试验。3.3竣工技术文件
3.3.1峻工技术文件应包括的内容:YD5038-97
a)工程说明。b)峻工图纸。c)工程设计变更单。d)已安装设备明细表。e)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f)开工报告g)停(复)工报告。h)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i)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i)验证书。k)测试记录。3.3.2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文件内容齐全,格式一致。b)文件数据准确,标记详细。c)竣工图纸应用施工图。施工中有变更时,应在原施工图上用红笔改绘:在原图上无法表示清楚时,则应补充图纸。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如下写法: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
反面用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有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附录B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1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1.1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65dBmop(加权)B.1.2音频通路净衰减频率失真:a)二线接口间发收全程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1.2.a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792
20 0400tic1GG:
图B.1.2.a
YD5038-97
30003400
二线接口间净衰减频率特性
b)四线发收全程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1.2.b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赛减(dB)
200300
B.1.3音频通路群时延
a)绝对群时延
300034003600
图B.1.2.b四线发收全程净衰减频率特性(1)二线接口间在产生最小群时延的频率上的绝对群时延≤750μs。(2)四线发/四线收在产生最小群时延的频率上的绝对群时延≤600μs。b)群时延频率特性
(1)二线接口间群时延频率特性应在图B.1.3.b-1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包络时间(ms)
500600
图B.1.3.b-1
FcHz)
26002650(11r
二线接口间群时延的频率特性
(2)四线发/四线收群时延频率特性应在图B.1.3.b一2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793
包路呼间)
50O 60010G0
YD5038-97
25002800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图B.1.3.b-2四线发/四线收群时延的频率特性B.1.4音频通路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在700~1100Hz频带内,电平在-55~十3dBm0之间的一个正弦波信号加到任一信道输入口,则该信道相对于输入电平为-10dBm0时的增益变化应在图B.1.4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培益变化(dB)
B.1.5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
a)二线接口间总失真
55 50-40
+3输入
TTTTIT
图B.1.4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
以符合GB6879所规定的噪声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在输出口所测得的信号/总失真功率比应在图B.1.5.a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上。
信/总失真(n)
-40 -34 30-27-24
10-6-3 0
大中中
ts[Sn]
图B.1.5.a二线接口间信号/总失真功率比与输入电平的关系b)四线发/四线收总失真
以符合GB6879所规定的噪声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在输出口所测得的信号/总失真功率比应在图B.1.5.b794
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上。
B.1.6路际串话
YD5038-97
路际可懂串话电平:在700~1100Hz频带内,将电平为标称输入电平的一正弦波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则任何其他信道所收到的串话电平≤-65dBm0。B.1.7双工器公共端口驻波比,≤1.8。B.1.8发射功率:≥+30dBm(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1.9发射频率稳准度:发信频率土10ppm。信号?总失真(dB)
-60--55 50
- 4f: - 34 -30- 27 - 20
-10-6-35
新入电平
图B.1.5.b四线发/四线收信号/总失真功率比与输入电平的关系B.1.10杂散(包括谐波)电平:≤-60dBc。B.1.11接收机噪声系数:≤4dB(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1.12收信误码门限电平:
TDM方向(下行)≤-90dBm(在BER=1×103时)。TDMA方向(上行)≤-88dBm(在BER=1×10时)。B.1.13音频二线点接口
a)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600Hz≥12dB600~3400Hz≥15dB
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0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c)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输入:OdBr士0.4dB(可变输入范围-7~0dBr)输出:一3dBr士0.4dB(可变输出范围-10~-3dBr)d)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48Ve)用户站铃流:-25土3Hz,正弦波,输出电压有效值90土15VrmsB.1.14音频四线接口
a)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3400Hz≥20dB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6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c)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发:-14~-16dBr
发:±0.3dB
收:+4~+7dBr
收:±0.3dB
YD5038-97
数据接口:见YD/T746,4.5.1.3条规定。B.1.15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见YD/T746,4.5.1.4条规定。B.1.16
B.1.17余结构:见YD/T746,4.9.1.1条规定。B.1.18软件要求:见YD/T746,4.9.2.1条规定。B.2点对多点模拟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2.1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61dBmop(加权;射频接收电平=-70dBm时)。经过一次接力后的用户站,加权噪声允许恶化3dB。
B.2.2音频通路的净衰减频率失真二线接口间及四线发/四线收,设备发送和接收全程净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2.2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B.2.3非线性失真
a)二线接口间:≤2%(测量频率400Hz,电平-10dBm)b)四线发/四线收:≤2%(测量频率400Hz,电平-10dBm)对于经过一次接力后的用户站允许恶化到≤5%。5.
02004006001000
34008500
图D.2.2模拟系统接口间净衰减频率特性B.2.4可懂串话
二线接口间;
远端≤-65dBm0
近端≤-65dBm0
四线发/四线收:
远端≤-65dBm0
近端≤-65dBm0
以上测试要求主串与被串通路物理接口位置相邻。对采用脉宽调制方式的系统,要求被串占用T,时隙时,主串应占用T(n-1)时隙。
B.2.5双工器公共端口驻波比≤1.8。发射功率:≥+30dBm(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2.6
发射频率稳准度:发信频率土50ppm。杂散(包括谐波)电平:≤-60dBc。接收机噪声系数:≤5dB(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2.10
收信门限电平:≤-90dBm(用户站空闲信道噪声恶化到-35dBmop时)。调制频偏:≤±0.5MHzp-p。
音频二线点接口
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600Hz≥12dB796
600~3400Hz≥15dB
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0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c)
输入:0dBr士0.4dB(可变输入范围-7~0dBr)5038-97
输出:0dBr土0.4dB(可变输入范围-10~-3dBr)d)
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48V
用户站铃流:25土3Hz,正弦波,输出电压有效值90土15Vrms音频四线接口
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3400Hz≥20d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
300~600Hz≥46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发:-14~-16dBr
发:±0.3dB
收:+4~+7dBr;
收:±0.3dB
数据接口:见YD/T746,4.5.2.3条规定。完余结构,见YD/T746,4.9.1.2条规定。软件要求:见YD/T746,4.9.2.2条规定。79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1总则
YD5038-97
1.0.1本规范是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随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1.0.2本规范未列入的电路通道指标以工程设计为准。电源部分的验收标准按照YDJ31一8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YD2003一92《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1.0.3点对多点微波天线钢塔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参考GBJ205一8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YD2012一94《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有关章节。设备的搬迁、换装其通道指标应由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商定。1.0.4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及指标要求,应根据被验收工程的实际情况,由工程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商定,并报相关部门备查。1.0.5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派专人配合施工并组织随工验收,1.0.6本规范所列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符合相关国标及行标的规定1.0.7验收使用的测试仪表必须经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的校验周期之内。1.0.8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和工程设计的要求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由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至合格为止。2
随工验收
2.1一般要求
2.1.1随工验收应随施工工序进行。2.1.2随工验收应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代表签证的验收文件。2.2安装设备验收
2.2.1天、馈线安装验收
a)定向微波天线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加固应平稳牢固。座式天线与铁架、挂式天线与抱杆之间不应产生相对摆动。天线的锁紧螺母应紧固,调整螺杆里外应装有双螺母。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调整余地。
b)安装全向天线应满足上述条款中的相关要求,其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c)天线的极化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d)馈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弯曲半径必须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e)从天线至收发信机接口,全系统的各个连接部位都应做到电气接触良好、牢固可靠。室外连接部位必须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
f)天、馈线应无明显的外观损伤和变形。馈线安装应做到布放平直、加固稳定、受力均匀,每隔1~1.5m用固定卡具加固一次。
9)馈线系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雷接地处理。馈线安装接地卡部位,不得变形,并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h)当馈线垂直穿入机房时,在洞口处应按设计要求加固,洞口应采取防雨措施;当馈线水平穿入机房时,其洞口应加装保护框,待馈线加固后封闭,封闭时不得损伤馈线。保护框及封闭板应与墙壁颜色协调。i)需充气的馈线必须做气闭试验。整条馈线内应充以干燥气体,允许最大气压为20kPa,在24h内允许气压降低,但不应低于5kPa。
2.2.2设备安装验收
a)立式机柜或挂式机箱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或机箱的安装必须牢固稳定,加固应符合设计的抗震要求。
b)立式机柜与同列机架应成一条直线,无明显参差不齐,整列机架允许偏差为3mm。机柜的安装垂直度789
应满足上、下偏差不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YD5038-97
c)挂式机箱的承载体必须坚固(如:建筑承重墙、柱等),具有长期稳固性。挂式机箱装于室外时,应装有遮阳板。
2.2.3:电缆走道安装验收
a)电缆走道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电缆走道应与机列平行。水平走道每米允许偏差为2mm,整条电缆走道应无明显起伏和倾斜现象。吊挂或支撑每隔1.5~2m设置一处,安装应整齐牢固。吊杆自身不但要直,而且应与电缆走道垂直。c
d)垂直走道每米允许垂直偏差为2mm,并应与水平走道的连接垂直。e)电缆走道的终端必须按设计要求做终端加固。f))室内电缆走道穿越墙洞或楼板时,孔洞四周应加装保护框。2.2.4电缆布放验收
a)布放设备电缆的型号与规格、路由走向、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必须排列整齐、转弯圆滑、外皮无损伤。
b)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c)电缆走道布放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排列紧密,外观整齐。d)
电缆槽道布放电缆可以不绑扎,但槽内电缆应顺直,不溢出槽道,尽量不交叉。e
设备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走道布放,如必须同走道布放时,应有适当的分离措施。f)PCM电缆与电缆头的组装应牢固,电气接触良好。用户线电缆与接线端子采用绕接连接方式时,应符合如下要求:g)
(1)绕线应紧密,但不得出现叠线。(2)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芯线不得有明显损伤3)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为:线径为0.4~0.5mm,绕6~8圈;线径为0.6~1.0mm,绕4~6圈。h)用户线电缆与接线端子采用卡接连接方式时,卡接工序必须一次完成,多余线头必须同时被切断。i)设备直流电源线连接要求:
(1)直流电源线应连接牢固,电气接触良好。(2)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2(3)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的红、蓝标志。红色为正、蓝色为负。2.3天、馈线系统与设备单机指标测试验收2.3.1天、馈线系统指标测试验收a)接收场强实测值应不低于设计计算值2dB;当低于2dB以上时,应查明原因。b)天线及馈线系统在工作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设计要求c)在工作频段内馈线系统的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3.2设备单机测试验收前的设备检查与通电试验a)设备部件应清洁,安装位置正确。b)设备的所有端子插接应正确,各部件间的连接正确可靠。c)设备的输入直流电源电压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极性连接正确。d)防静电设施有效。
e)更换设备电源熔断器时,必须型号、规格相同,严禁以大代小。当连续两次烧毁熔断器时,必须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试验,并做好记录。2.3.3设备单机指标测试验收
a)设备测试验收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国标、行标的要求。b)常规测试验收项目:
(1)收发信机:
·发信功率(双工器公共端口处)·发信工作频率
·接收机正常接收电平
·接收机门限电平
YD5038-97
·调制频偏(仅适用于点对多点模拟微波设备)(2)接口:
·音频二线:
回波损耗
纵向平衡
相对电平
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
用户站铃流
·音频四线:
回波损耗
纵向平衡
相对电平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只适用于点对多点数字微波设备):输出波形
时钟频率
回波损耗
c)参考测试验收项目:
(1)收发信机:
·发信频率稳定度
·本振频率偏差
·接收机噪声系数
·杂散(包括谐波)电平
·中频频率
(2)接口:
·音频二线阻抗
·音频四线阻抗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只适用于点对多点数字微波设备):允许输入抖动下限
无输入抖动时的输出抖动
抖动转移特性
竣工验收
3.1一般要求
3.1.1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峻工验收工作应在电路通道调测完毕,并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后进行。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将竣工技术文件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人员进行该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3.1.2工程工验收时应对机房做如下复查;a)施工现场已清理、打扫完毕。b)楼板及墙的电缆走道孔洞施工完毕后应用防火材料封闭,其颜色与环境相协调。c)机房环境条件应满足设计要求。d)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3.2通道指标测试验收
3.2.1通道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3.2.2点对多点模拟微波通道指标测试验收项目:a)音频用户通路(二线或四线收/发):(1)音频接口电平:
·发送电平
·接收电平
(2)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加权):(3)可懂串音。
b)数据用户通路:
(1)传输速率:
(2)差错率。
c)备用设备倒换性能试验。
d)遥信、遥测、遥控及各项管理功能试验。3.2.3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道指标测试验收项目:a)64kbit/s数字通道误码特性:(1)严重误码秒(BER>1X10时);
(2)无误码秒。
b)音频用户通路(二线或四线收/发):(1)音频接口电平:
·发送电平
·接收电平
(2)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加权);(3)路际串话:
(4)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
c)数据用户通路:
(1)传输速率:(2)差错率。
d)备用设备倒换性能试验。
e)遥信、遥测、遥控及各项管理功能试验。3.3竣工技术文件
3.3.1峻工技术文件应包括的内容:YD5038-97
a)工程说明。b)峻工图纸。c)工程设计变更单。d)已安装设备明细表。e)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f)开工报告g)停(复)工报告。h)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i)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i)验证书。k)测试记录。3.3.2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文件内容齐全,格式一致。b)文件数据准确,标记详细。c)竣工图纸应用施工图。施工中有变更时,应在原施工图上用红笔改绘:在原图上无法表示清楚时,则应补充图纸。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如下写法: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
反面用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有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附录B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1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1.1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65dBmop(加权)B.1.2音频通路净衰减频率失真:a)二线接口间发收全程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1.2.a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792
20 0400tic1GG:
图B.1.2.a
YD5038-97
30003400
二线接口间净衰减频率特性
b)四线发收全程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1.2.b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赛减(dB)
200300
B.1.3音频通路群时延
a)绝对群时延
300034003600
图B.1.2.b四线发收全程净衰减频率特性(1)二线接口间在产生最小群时延的频率上的绝对群时延≤750μs。(2)四线发/四线收在产生最小群时延的频率上的绝对群时延≤600μs。b)群时延频率特性
(1)二线接口间群时延频率特性应在图B.1.3.b-1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包络时间(ms)
500600
图B.1.3.b-1
FcHz)
26002650(11r
二线接口间群时延的频率特性
(2)四线发/四线收群时延频率特性应在图B.1.3.b一2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793
包路呼间)
50O 60010G0
YD5038-97
25002800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图B.1.3.b-2四线发/四线收群时延的频率特性B.1.4音频通路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在700~1100Hz频带内,电平在-55~十3dBm0之间的一个正弦波信号加到任一信道输入口,则该信道相对于输入电平为-10dBm0时的增益变化应在图B.1.4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培益变化(dB)
B.1.5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
a)二线接口间总失真
55 50-40
+3输入
TTTTIT
图B.1.4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
以符合GB6879所规定的噪声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在输出口所测得的信号/总失真功率比应在图B.1.5.a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上。
信/总失真(n)
-40 -34 30-27-24
10-6-3 0
大中中
ts[Sn]
图B.1.5.a二线接口间信号/总失真功率比与输入电平的关系b)四线发/四线收总失真
以符合GB6879所规定的噪声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在输出口所测得的信号/总失真功率比应在图B.1.5.b794
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上。
B.1.6路际串话
YD5038-97
路际可懂串话电平:在700~1100Hz频带内,将电平为标称输入电平的一正弦波信号加到信道输入口,则任何其他信道所收到的串话电平≤-65dBm0。B.1.7双工器公共端口驻波比,≤1.8。B.1.8发射功率:≥+30dBm(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1.9发射频率稳准度:发信频率土10ppm。信号?总失真(dB)
-60--55 50
- 4f: - 34 -30- 27 - 20
-10-6-35
新入电平
图B.1.5.b四线发/四线收信号/总失真功率比与输入电平的关系B.1.10杂散(包括谐波)电平:≤-60dBc。B.1.11接收机噪声系数:≤4dB(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1.12收信误码门限电平:
TDM方向(下行)≤-90dBm(在BER=1×103时)。TDMA方向(上行)≤-88dBm(在BER=1×10时)。B.1.13音频二线点接口
a)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600Hz≥12dB600~3400Hz≥15dB
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0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c)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输入:OdBr士0.4dB(可变输入范围-7~0dBr)输出:一3dBr士0.4dB(可变输出范围-10~-3dBr)d)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48Ve)用户站铃流:-25土3Hz,正弦波,输出电压有效值90土15VrmsB.1.14音频四线接口
a)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3400Hz≥20dB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6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c)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发:-14~-16dBr
发:±0.3dB
收:+4~+7dBr
收:±0.3dB
YD5038-97
数据接口:见YD/T746,4.5.1.3条规定。B.1.15
数字中继接口(2Mbit/s):见YD/T746,4.5.1.4条规定。B.1.16
B.1.17余结构:见YD/T746,4.9.1.1条规定。B.1.18软件要求:见YD/T746,4.9.2.1条规定。B.2点对多点模拟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2.1音频通路空闲信道噪声;≤-61dBmop(加权;射频接收电平=-70dBm时)。经过一次接力后的用户站,加权噪声允许恶化3dB。
B.2.2音频通路的净衰减频率失真二线接口间及四线发/四线收,设备发送和接收全程净衰减频率特性应在图B.2.2所示的样板限值范围之内,B.2.3非线性失真
a)二线接口间:≤2%(测量频率400Hz,电平-10dBm)b)四线发/四线收:≤2%(测量频率400Hz,电平-10dBm)对于经过一次接力后的用户站允许恶化到≤5%。5.
02004006001000
34008500
图D.2.2模拟系统接口间净衰减频率特性B.2.4可懂串话
二线接口间;
远端≤-65dBm0
近端≤-65dBm0
四线发/四线收:
远端≤-65dBm0
近端≤-65dBm0
以上测试要求主串与被串通路物理接口位置相邻。对采用脉宽调制方式的系统,要求被串占用T,时隙时,主串应占用T(n-1)时隙。
B.2.5双工器公共端口驻波比≤1.8。发射功率:≥+30dBm(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2.6
发射频率稳准度:发信频率土50ppm。杂散(包括谐波)电平:≤-60dBc。接收机噪声系数:≤5dB(在双工器公共端口测量)。B.2.10
收信门限电平:≤-90dBm(用户站空闲信道噪声恶化到-35dBmop时)。调制频偏:≤±0.5MHzp-p。
音频二线点接口
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600Hz≥12dB796
600~3400Hz≥15dB
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300~600Hz≥40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c)
输入:0dBr士0.4dB(可变输入范围-7~0dBr)5038-97
输出:0dBr土0.4dB(可变输入范围-10~-3dBr)d)
用户站用户线馈电电压:-48V
用户站铃流:25土3Hz,正弦波,输出电压有效值90土15Vrms音频四线接口
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6002(平衡),300~3400Hz≥20dB纵向平衡(纵向变换损耗LCL)
300~600Hz≥46dB
6002400Hz≥46dB
2400~3400Hz≥41dB
相对电平及容差(标称频率1000Hz):发:-14~-16dBr
发:±0.3dB
收:+4~+7dBr;
收:±0.3dB
数据接口:见YD/T746,4.5.2.3条规定。完余结构,见YD/T746,4.9.1.2条规定。软件要求:见YD/T746,4.9.2.2条规定。79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