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1253-2003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

【商检行业标准(SN)】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7 17:54:32
- SN/T1253-2003
- 现行
标准号:
SN/T 1253-2003
标准名称: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8-18 -
实施日期:
2004-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80 M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253--2003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Codes for disinfection of entry-exit containers and inner cargo2003-08-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SN/T1253—200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
2003年12月第一版
印张3/4
字数17千字
2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5481
定价8.00元
网址www.bzcbs.com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1253—200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家利、李付业、丁永健、施惠祥、梁坚。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SN/T1253-2003
本标准规定了人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的实施范围、对象、方法、微生物学评价及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入出境普通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圆罐式集装箱、框架集装箱、空运集装箱、火车集装箱及其所装货物的消毒。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N/T1235入出境集装箱卫生检疫查验规程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措施。3.2
pathogenicmicroorganism
病原微生物
自然界中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就称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3.3
人出境集装箱装载的货物
4实施范围
4.1来自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疫区的集装箱及其货物。4.2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集装箱及其货物。4.3载有腐败变质物品的集装箱。4.4载有废旧物品或有碍公共卫生物品的集装箱。4.5载有国家指定必须实施卫生处理物品的集装箱。5对象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6准备
6.1拟定消毒方案
对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进行卫生检疫查验,按照SN/T1235执行。核实需要实施消毒集装箱的1
SN/T 1253—2003
存放地点、数量、箱号;集装箱货物的种类、数量;明确消毒对象、所要控制的传染病种类和污染程度,制定消毒方案。
6.2人员与药械
根据消毒工作量,选派专业人员二至五名,根据既定处理方案,选择消毒药械及检测器械。药物应确保有效,器械应确保正常使用状态。携带封识及警示牌,并携带记录工具、急救药械。6.3防护用品
熏蒸消毒防护用具为带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滤毒罐的安全使用遵照附录A。喷洒消毒选择带活性炭过滤层的防毒面罩或八层纱布口罩及橡胶手套、长袖工作服、防护帽、胶鞋。6.4安全措施及质量控制
消毒过程中应做到:
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正确选择消毒药物,防止对集装箱及其货物造成损害;c)
熏蒸消毒投药前,要保证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工作正常、集装箱密封完整、熏蒸警戒标志张贴d)
悬挂正确、防毒面具准备妥当、无关人员离开现场;e)
避免消毒后造成二次污染;
f)工作完毕,用肥皂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7方法
7.1熏蒸消毒法
7.1.1选用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根据集装箱所载货物情况及病原微生物种类,参见附录B确定合适的消毒剂,剂量及作用时间。7.1.2操作方法和步骤
7.1.2.1密封
应用粘胶带密封集装箱的前后通气孔及所有漏气缝隙;一一应用粘胶带密封插针与投药管、投药管与钢瓶嘴的连接处。7.1.2.2插针
根据熏蒸气体的密度确定投药专用插针的插人部位,如果熏蒸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从集装箱门的中缝顶部插入,如果熏蒸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从集装箱门的中缝底部插入。7.1.2.3张贴封识、放置警示牌
在集装箱前后明显处张贴封识,在熏蒸区明显处放置警示牌。7.1.2.4投药
投药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及防护手套,称量钢瓶后,打开钢瓶阀门,开始投药,投药速度掌握在每分钟1kg左右。投药完毕,关闭钢瓶阀门,并记录投药结束时间,即熏蒸正式开始时间。7.1.2.5检测漏气
消毒过程中应检测可疑漏气部位,发现漏气,关闭钢瓶阀门,立即修补。7.1.2.6散毒
—一熏蒸人员戴防毒面具,将集装箱门打开后,应有专人值守,并保证集装箱门外上风向20m~50m、下风向50m~80m范围内无人员停留,严防人员进人集装箱内;一—-检测集装箱内熏蒸气体残留量,达到允许浓度后,方可作业。2
7.2喷洒消毒法
7.2.1选用药物、浓度配制及作用时间根据集装箱消毒对象,确定合适的消毒剂,其浓度配制、作用时间参见附录B。注:集装箱为空箱。
7.2.2消毒剂用量
消毒剂用量见式(1):
a=b×c×d
式中:
a—一消毒剂的用量,单位为升(L);b个集装箱的内、外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C-—集装箱个数;
d-一每平方米所需消毒剂的量,单位为升(L)。7.2.3喷洒方法
SN/T 1253-—2003
.(1)
穿好工作服、胶鞋,带好防护帽、橡胶手套及防毒面罩或纱布口罩,开始喷洒。喷洒应按由里向外、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箱内到箱外、从重度污染区到轻度污染区的顺序进行。8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8.1评价目的
用微生物学指标评价消毒方法对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的消毒效果,以作为判明消毒合格的依据。8.2评价器材
见《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中第九部分的器材。8.3物体表面采样检测
消毒前、后的采样及微生物检测,见《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中第九部分的物体表面检测方法。
8.4评价标准
8.4.1消毒后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8.4.2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杀率应≥90%,灭杀率按式(2)计算:灭杀率消毒前菌落数—消毒后菌落数×100%消毒前菌落数
8.4.3有关指标菌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8.5结果判定
8.5.1预防性消毒
-符合8.4.2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合格;-不符合8.4.2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8.5.2传染病消毒
全部符合8.4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合格;一未全部符合8.4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9处置
9.1对微生物学评价合格者,对该批集装箱及其货物放行。(2)
9.2对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者,应查找原因,重新调整消毒计划,并加以实施,直至微生物学评价合格。9.3填写“消毒工作记录”并归档有关内容参见附录C。3
SN/T1253-—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滤毒罐的安全使用
A.1滤毒罐在使用前,应再次检查其型号,看是否适合所要防护的熏蒸剂气体。检查外观,以鉴定其密闭性如何。
A.2滤毒罐不能在毒气浓度超过2%的环境中较长时间使用。当浓度达到或超过2%时:滤毒罐只能在10 min内起防护作用。
A.3每个滤毒罐上都应有一个记录卡片,以记录每次使用的时间。滤毒罐进出气口上的盖帽一旦打开,就应该将这个时间记录在卡片上,打开过盖帽的滤毒罐,即使没有接触过熏蒸剂有毒气体,经过六个月后也必须淘汰掉。
A.4在熏蒸过程中,如果滤毒罐接触过高浓度的熏蒸剂有毒气体,应立即将其淘汰掉,并重新换上新的滤毒罐用于检漏、测毒和散气等低浓度环境中的操作。即使是用于低浓度环境的滤毒罐经过2h的使用,也要及时更换掉。但如果每次使用的时间很短,则可以在每次使用完后,将每次使用的时间记录在卡片上,并且将滤毒罐的进气口用橡皮塞塞上,出气口用螺帽盖拧上:以保持罐的密闭,防止受潮失效。
A.5外观有破损、使用中呼吸阻力较大或者呼吸时面罩的护镜上产生水泡、到期了的或者被水浸过的滤毒罐都不能再投入使用。
A.6滤毒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而无有机气体污染的环境中。名称
杀菌作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消毒剂的使用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配置方法
F杀菌谱广,对细菌在水中溶解度高,次氯白色粉末,易溶于
酸钙水,不易受潮分繁殖体、病毒、真|沉淀物少,可在消解,含有效氯菌及芽胞均有杀毒时现用现配60%~65%.有较灭作用
强的漂白和腐
直1%的次氯酸钠溶
淡黄色液体,溶液杀菌谱广、对细菌液配置:1份药品
呈碱性,有效氯含繁殖体、病毒、真量是 8% ~12%
菌及芽胞均有杀加人99份水
灭作用
白色粉末,性质稳
杀菌谱广、对细菌
原药用量(g)=需
定易溶于水,溶繁殖体、病毒、真配有效氯浓度×液呈酸性,有效氯菌及芽胞有较强需配消毒液数含量最高是60%的杀灭作用,杀菌(g)/原药浓度
作用较其他氯胺
类消毒剂强
原药用量(mL)=
1无色透明液体,易
杀菌谱广、能杀死
|挥发,性不稳定,
常用浓
度/(%)
作用时
间/min
使用方法
SN/T1253-—2003
消毒物品
15~12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喷雾
食具、墙壁、地面、
[15~120漫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2~10
食具、墙壁、地面、
需配浓度×需配
细菌繁殖体、结核
消毒液数(mL)/
遇热或有机物、重杆菌、芽胞、病毒金属离子等易分
和其他微生物
解,商品含过氧乙
酸15%~18%
原药浓度
无色、无臭的透明|杀菌广谱杀菌剂,原药用量(mL)=化氢
能杀灭各种微需配浓度×需配
液体,性不稳定,
遇有机物或金属
或碱易分解,商品
含25%~28%的
强氧化剂
消毒液数(mL)/
原药浓度
无色油状液体,有高效广谱杀菌剂,取25%戊二醛8微弱甲醛气味,挥杀灭细菌繁殖体、mL加水至100发性弱,可与水或芽胞、真菌、病毒mL,再用0.3%醇以任何比例混作用较甲醛强
合,溶液呈弱酸
性,商品含量为
25%~50%
碳酸氢钠调节
pH,使pH达到
7.5~8.3即成
2%碱性戊二醛
15~12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食具、墙壁、地面、
10~6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喷雾
食具、服装、玩具、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浸泡、擦拭、刷洗、
运输工具、家具、
食具、服装、玩具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20~40浸泡、熏蒸
运输工具、家具、
仪器设备、玻璃、
橡胶、塑料制品、
墙壁、地面、空气
SN/T1253-2003
杀菌作用
表B.1(续)
配置方法
可杀灭各类型微原药用量=需配
含有37%~40%
的甲醛水溶液,为
无色透明液体,在
冷处久置,可有部
分聚合,易发生混
浊,与水或乙醇以
任何比例混溶,溶
液呈酸性
10%环高压气体,10%环可杀灭各类型微氧乙
氧乙烷和90%二生物
烷(虫全
氧化碳混合,易燃
菌威)
易爆,需注意安全
浓度×需配消毒
液数/原药浓度
常用浓
作用时
度/(%)
间/min
使用方法
30~360浸泡、熏蒸
150g/m~
100g/m
碘伏码
碘与表面活性剂广谱消毒剂,能杀原药用量=需配|0.01~
的不稳定性结合灭各种微生物以浓度×需配消毒
物,随着表面活性及乙肝病毒
种类的不同而不
同,无刺激,无腐
蚀,一般含有有效
碘0.5%~1%
清洗为消毒剂与去污杀菌谱较广消毒剂剂配制而成,具有
消毒,去污双重
液数/原药浓度
消毒物品
运输工具、家具、
仪器设备、服装、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不得用于粮食和
食品的熏蒸,不适
用于住宅和大船
内人员住所的
浸泡、擦拭、刷洗
仪器设备、玻璃
原药用量=需配0.5~25|10~60浸泡、擦拭、刷洗食具、工作服浓度×需配消毒(200倍~
液数/原药浓度
4倍稀释)
消毒物品:
离境口岸:
离境/到达时间:
发货人:
收货人:
申请人:
提单号:
处理时间:
消毒物品
消毒执行人员:
消毒执行单位:
消毒效果判定:
消毒时间
消毒效果判定人:
消毒效果评价单位: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消毒工作记录
表 C.1消毒原始工作记录
标记/号码:
到达口岸:
数量/质量:
消毒面积/m2
审核人:
消毒容积/m3
消毒剂名称
记录人:
填报日期:
编号:
消毒浓度/
SN/T 1253-2003
消毒方式
消毒剂消耗量
消毒效果判定审核人:
判定时间:
SN/T1253---2003
消毒物品
消毒效果评价:
检验员:
检验单位:
检验日期:
采样地点
1253-2003
表C.2消毒效果检验记录单
消毒前样本
合格:
不合格:
审核人:
采样时间
检验结果
编号:wwW.bzxz.Net
消毒后样本
记录人:
采样时间
检验结果
年月日
版权专有傻权必究
书号:155066·2-15481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Codes for disinfection of entry-exit containers and inner cargo2003-08-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SN/T1253—200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
2003年12月第一版
印张3/4
字数17千字
2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5481
定价8.00元
网址www.bzcbs.com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1253—200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家利、李付业、丁永健、施惠祥、梁坚。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规程SN/T1253-2003
本标准规定了人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消毒的实施范围、对象、方法、微生物学评价及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入出境普通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圆罐式集装箱、框架集装箱、空运集装箱、火车集装箱及其所装货物的消毒。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N/T1235入出境集装箱卫生检疫查验规程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措施。3.2
pathogenicmicroorganism
病原微生物
自然界中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就称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3.3
人出境集装箱装载的货物
4实施范围
4.1来自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疫区的集装箱及其货物。4.2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集装箱及其货物。4.3载有腐败变质物品的集装箱。4.4载有废旧物品或有碍公共卫生物品的集装箱。4.5载有国家指定必须实施卫生处理物品的集装箱。5对象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6准备
6.1拟定消毒方案
对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进行卫生检疫查验,按照SN/T1235执行。核实需要实施消毒集装箱的1
SN/T 1253—2003
存放地点、数量、箱号;集装箱货物的种类、数量;明确消毒对象、所要控制的传染病种类和污染程度,制定消毒方案。
6.2人员与药械
根据消毒工作量,选派专业人员二至五名,根据既定处理方案,选择消毒药械及检测器械。药物应确保有效,器械应确保正常使用状态。携带封识及警示牌,并携带记录工具、急救药械。6.3防护用品
熏蒸消毒防护用具为带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滤毒罐的安全使用遵照附录A。喷洒消毒选择带活性炭过滤层的防毒面罩或八层纱布口罩及橡胶手套、长袖工作服、防护帽、胶鞋。6.4安全措施及质量控制
消毒过程中应做到:
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正确选择消毒药物,防止对集装箱及其货物造成损害;c)
熏蒸消毒投药前,要保证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工作正常、集装箱密封完整、熏蒸警戒标志张贴d)
悬挂正确、防毒面具准备妥当、无关人员离开现场;e)
避免消毒后造成二次污染;
f)工作完毕,用肥皂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7方法
7.1熏蒸消毒法
7.1.1选用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根据集装箱所载货物情况及病原微生物种类,参见附录B确定合适的消毒剂,剂量及作用时间。7.1.2操作方法和步骤
7.1.2.1密封
应用粘胶带密封集装箱的前后通气孔及所有漏气缝隙;一一应用粘胶带密封插针与投药管、投药管与钢瓶嘴的连接处。7.1.2.2插针
根据熏蒸气体的密度确定投药专用插针的插人部位,如果熏蒸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从集装箱门的中缝顶部插入,如果熏蒸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从集装箱门的中缝底部插入。7.1.2.3张贴封识、放置警示牌
在集装箱前后明显处张贴封识,在熏蒸区明显处放置警示牌。7.1.2.4投药
投药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及防护手套,称量钢瓶后,打开钢瓶阀门,开始投药,投药速度掌握在每分钟1kg左右。投药完毕,关闭钢瓶阀门,并记录投药结束时间,即熏蒸正式开始时间。7.1.2.5检测漏气
消毒过程中应检测可疑漏气部位,发现漏气,关闭钢瓶阀门,立即修补。7.1.2.6散毒
—一熏蒸人员戴防毒面具,将集装箱门打开后,应有专人值守,并保证集装箱门外上风向20m~50m、下风向50m~80m范围内无人员停留,严防人员进人集装箱内;一—-检测集装箱内熏蒸气体残留量,达到允许浓度后,方可作业。2
7.2喷洒消毒法
7.2.1选用药物、浓度配制及作用时间根据集装箱消毒对象,确定合适的消毒剂,其浓度配制、作用时间参见附录B。注:集装箱为空箱。
7.2.2消毒剂用量
消毒剂用量见式(1):
a=b×c×d
式中:
a—一消毒剂的用量,单位为升(L);b个集装箱的内、外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C-—集装箱个数;
d-一每平方米所需消毒剂的量,单位为升(L)。7.2.3喷洒方法
SN/T 1253-—2003
.(1)
穿好工作服、胶鞋,带好防护帽、橡胶手套及防毒面罩或纱布口罩,开始喷洒。喷洒应按由里向外、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箱内到箱外、从重度污染区到轻度污染区的顺序进行。8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8.1评价目的
用微生物学指标评价消毒方法对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的消毒效果,以作为判明消毒合格的依据。8.2评价器材
见《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中第九部分的器材。8.3物体表面采样检测
消毒前、后的采样及微生物检测,见《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三分册中第九部分的物体表面检测方法。
8.4评价标准
8.4.1消毒后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8.4.2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杀率应≥90%,灭杀率按式(2)计算:灭杀率消毒前菌落数—消毒后菌落数×100%消毒前菌落数
8.4.3有关指标菌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8.5结果判定
8.5.1预防性消毒
-符合8.4.2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合格;-不符合8.4.2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8.5.2传染病消毒
全部符合8.4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合格;一未全部符合8.4者,判定为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9处置
9.1对微生物学评价合格者,对该批集装箱及其货物放行。(2)
9.2对微生物学评价不合格者,应查找原因,重新调整消毒计划,并加以实施,直至微生物学评价合格。9.3填写“消毒工作记录”并归档有关内容参见附录C。3
SN/T1253-—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滤毒罐的安全使用
A.1滤毒罐在使用前,应再次检查其型号,看是否适合所要防护的熏蒸剂气体。检查外观,以鉴定其密闭性如何。
A.2滤毒罐不能在毒气浓度超过2%的环境中较长时间使用。当浓度达到或超过2%时:滤毒罐只能在10 min内起防护作用。
A.3每个滤毒罐上都应有一个记录卡片,以记录每次使用的时间。滤毒罐进出气口上的盖帽一旦打开,就应该将这个时间记录在卡片上,打开过盖帽的滤毒罐,即使没有接触过熏蒸剂有毒气体,经过六个月后也必须淘汰掉。
A.4在熏蒸过程中,如果滤毒罐接触过高浓度的熏蒸剂有毒气体,应立即将其淘汰掉,并重新换上新的滤毒罐用于检漏、测毒和散气等低浓度环境中的操作。即使是用于低浓度环境的滤毒罐经过2h的使用,也要及时更换掉。但如果每次使用的时间很短,则可以在每次使用完后,将每次使用的时间记录在卡片上,并且将滤毒罐的进气口用橡皮塞塞上,出气口用螺帽盖拧上:以保持罐的密闭,防止受潮失效。
A.5外观有破损、使用中呼吸阻力较大或者呼吸时面罩的护镜上产生水泡、到期了的或者被水浸过的滤毒罐都不能再投入使用。
A.6滤毒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而无有机气体污染的环境中。名称
杀菌作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消毒剂的使用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配置方法
F杀菌谱广,对细菌在水中溶解度高,次氯白色粉末,易溶于
酸钙水,不易受潮分繁殖体、病毒、真|沉淀物少,可在消解,含有效氯菌及芽胞均有杀毒时现用现配60%~65%.有较灭作用
强的漂白和腐
直1%的次氯酸钠溶
淡黄色液体,溶液杀菌谱广、对细菌液配置:1份药品
呈碱性,有效氯含繁殖体、病毒、真量是 8% ~12%
菌及芽胞均有杀加人99份水
灭作用
白色粉末,性质稳
杀菌谱广、对细菌
原药用量(g)=需
定易溶于水,溶繁殖体、病毒、真配有效氯浓度×液呈酸性,有效氯菌及芽胞有较强需配消毒液数含量最高是60%的杀灭作用,杀菌(g)/原药浓度
作用较其他氯胺
类消毒剂强
原药用量(mL)=
1无色透明液体,易
杀菌谱广、能杀死
|挥发,性不稳定,
常用浓
度/(%)
作用时
间/min
使用方法
SN/T1253-—2003
消毒物品
15~12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喷雾
食具、墙壁、地面、
[15~120漫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2~10
食具、墙壁、地面、
需配浓度×需配
细菌繁殖体、结核
消毒液数(mL)/
遇热或有机物、重杆菌、芽胞、病毒金属离子等易分
和其他微生物
解,商品含过氧乙
酸15%~18%
原药浓度
无色、无臭的透明|杀菌广谱杀菌剂,原药用量(mL)=化氢
能杀灭各种微需配浓度×需配
液体,性不稳定,
遇有机物或金属
或碱易分解,商品
含25%~28%的
强氧化剂
消毒液数(mL)/
原药浓度
无色油状液体,有高效广谱杀菌剂,取25%戊二醛8微弱甲醛气味,挥杀灭细菌繁殖体、mL加水至100发性弱,可与水或芽胞、真菌、病毒mL,再用0.3%醇以任何比例混作用较甲醛强
合,溶液呈弱酸
性,商品含量为
25%~50%
碳酸氢钠调节
pH,使pH达到
7.5~8.3即成
2%碱性戊二醛
15~12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食具、墙壁、地面、
10~60浸泡、擦拭、刷洗、运输工具、家具、喷雾
食具、服装、玩具、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浸泡、擦拭、刷洗、
运输工具、家具、
食具、服装、玩具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20~40浸泡、熏蒸
运输工具、家具、
仪器设备、玻璃、
橡胶、塑料制品、
墙壁、地面、空气
SN/T1253-2003
杀菌作用
表B.1(续)
配置方法
可杀灭各类型微原药用量=需配
含有37%~40%
的甲醛水溶液,为
无色透明液体,在
冷处久置,可有部
分聚合,易发生混
浊,与水或乙醇以
任何比例混溶,溶
液呈酸性
10%环高压气体,10%环可杀灭各类型微氧乙
氧乙烷和90%二生物
烷(虫全
氧化碳混合,易燃
菌威)
易爆,需注意安全
浓度×需配消毒
液数/原药浓度
常用浓
作用时
度/(%)
间/min
使用方法
30~360浸泡、熏蒸
150g/m~
100g/m
碘伏码
碘与表面活性剂广谱消毒剂,能杀原药用量=需配|0.01~
的不稳定性结合灭各种微生物以浓度×需配消毒
物,随着表面活性及乙肝病毒
种类的不同而不
同,无刺激,无腐
蚀,一般含有有效
碘0.5%~1%
清洗为消毒剂与去污杀菌谱较广消毒剂剂配制而成,具有
消毒,去污双重
液数/原药浓度
消毒物品
运输工具、家具、
仪器设备、服装、
玻璃、橡胶、塑料
制品、墙壁、地面、
不得用于粮食和
食品的熏蒸,不适
用于住宅和大船
内人员住所的
浸泡、擦拭、刷洗
仪器设备、玻璃
原药用量=需配0.5~25|10~60浸泡、擦拭、刷洗食具、工作服浓度×需配消毒(200倍~
液数/原药浓度
4倍稀释)
消毒物品:
离境口岸:
离境/到达时间:
发货人:
收货人:
申请人:
提单号:
处理时间:
消毒物品
消毒执行人员:
消毒执行单位:
消毒效果判定:
消毒时间
消毒效果判定人:
消毒效果评价单位: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消毒工作记录
表 C.1消毒原始工作记录
标记/号码:
到达口岸:
数量/质量:
消毒面积/m2
审核人:
消毒容积/m3
消毒剂名称
记录人:
填报日期:
编号:
消毒浓度/
SN/T 1253-2003
消毒方式
消毒剂消耗量
消毒效果判定审核人:
判定时间:
SN/T1253---2003
消毒物品
消毒效果评价:
检验员:
检验单位:
检验日期:
采样地点
1253-2003
表C.2消毒效果检验记录单
消毒前样本
合格:
不合格:
审核人:
采样时间
检验结果
编号:wwW.bzxz.Net
消毒后样本
记录人:
采样时间
检验结果
年月日
版权专有傻权必究
书号:155066·2-15481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商检行业标准(SN)标准计划
- SN/T1107-2002 出口蜂蜡检验规程
- SN/T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4568-2016 全氟烷基碘产品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1623-2005 进出口卫生筷中噻苯咪唑、邻苯基苯酚、联苯和抑霉唑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 SN/T1687-2005 马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02-2005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则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