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农业行业标准(NY)】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6 21:17:16
- NY/T1004-2006
- 现行
标准号:
NY/T 1004-2006
标准名称: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1-26 -
实施日期:
2006-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2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还田机的产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小麦、水稻和高梁等作物秸秆为主的秸秆还田机(以下简称还田机)的质量评定。 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1004-2006

部分标准内容:
65.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forsmashedstrawmachine
2006-01-26发布
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NY/T1004—2006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旱地谷物收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博强、蔡晶晶、陈志英、齐绍柠。1范围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还田机的产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NY/T1004—2006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小麦、水稻和高梁等作物秸秆为主的秸秆还田机(以下简称还田机)的质量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查程序第一部分:按接受质量(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5262一1985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5667—1985
GB/T9239—1998
GB/T9480—2001
1940—1:1996)
GB/T13306—1991
GB10395.1—2001bZxz.net
GB10395.5—1996
4254—5:1992)
GB10396—1999
ISO11684:1995)
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eqvISO标牌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eqvISO4254一1:安全技术要求第5部分:驱动式耕作机械(idtISO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通用技术条件
JB/T5673--1991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JB/T6678—2001秸秆粉碎还田机JB/T9832.2一1999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3质量指标
3.1作业性能
总则(eqv
3.1.1玉米、高梁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00mm,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50mm。
3.1.2以产品明示的生产率作业时,与拖拉机和收割机配套的还田机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NY/T1004—2006
切碎长度合格率,%
割茬平均高度,mm
抛撒不均匀度,%
纯生产率,hm2/(mh)
有效度,%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h
切碎刀平均寿命,h
3.2安全要求
表1主要性能指标
与拖拉机配套
3.2.1产品设计应合理,保证操作人员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和保养时不发生危险。与收割机配套
3.2.2万向节传动轴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方法应符合GB10395.1-2001中12.3有关万向节传动轴的规定。
3.2.3还田机顶部、后部、前部和端部的防护应符合GB10395.5-1996中4.1、4.2.4.3和4.4的相应规定。
3.2.4侧边传动装置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罩上的孔、网,其缝隙或直径及安全距离应符合GB10395.12001中表3、表4的相关规定。3.2.5安全标志应符合GB10396的规定。3.2.6
使用警告标志,描述如下潜在危险:a)
机器前部万向节转动轴可能缠绕身体部位,机器作业或万向节传动轴转动时,人与机器保持安全距离;
机器后部有飞出物体冲击整个身体,作业时人与机器保持安全距离;b)
机器运转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c
使用注意标志,描述如下内容:3.2.7
a)操作、保养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必须检查切碎刀销轴状况;b)
保养时,切断动力,并可靠支撑机器。c1
3.3主要零部件、装配及外观质量3.3.1刀轴、齿轮箱等处承受载荷的紧固件的强度等级为:螺栓不低于8.8级,螺母不低于8级,其扭紧力矩应符合JB/T6678—2001中6.3.1表4的规定。3.3.2切碎刀
3.3.2.1还田机刀片须经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硬度为48~56HRC,芯部硬度为33~40HRC。2还田机刀片装配前应按重量分级,同一刀轴应安装同一重量级的刀片,同一重量级的刀片重3.3.2.2
量差不大于10g。
3.3.3切碎器主轴(含切碎刀)应进行动平衡,其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按GB/T9239中规定的G6.3级。
3.3.4空运转试验:还田机应在刀轴工作转速范围内进行30min空运转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运转应平稳,系统不得有卡、碰及异常响声;b)
各连接件、紧固件不得松动;
c)在规定油液位置范围内,齿轮箱内润滑油的温升不得超过25℃;d)轴承座、轴承部位温升不得超过30℃;e)不允许渗、漏油。
3.3.5焊接质量:焊缝均匀,不应有气孔、夹渣、烧穿、漏焊、脱焊等缺陷。NY/T 1004--2006
3.3.6还田机外观涂层质量应按JB/T5673的有关规定,涂层外观、涂层厚度、附着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涂层外观质量
涂层外观
涂层厚度,μum
附着力
3.4使用说明书
3.4.1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按GB/T9480的规定进行。3.4.2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的主要用途、适用范围;
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的正确安装与调试方法;
产品的安全使用、安全防护要求;产品的维护与保养要求;
产品“三包”内容,也可单独成册;f)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3.5标志
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露底
不低于Ⅱ级
还田机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其规格、材质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内容如下:产品型号与名称;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商标;
产品出厂编号;
产品生产日期;
制造厂名称、详细地址;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还田机出厂时,应随机附有下列文件:3.5.2
质量检验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整台产品包装清单。
4检验方法
4.1一般要求
4.1.1测试前应对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计量器具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4.1.2样机应与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相符,检验合格。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且技术状态良好。4.1.3试验地应具有代表性,地势平坦、无障碍物,试验区长度不小于50m,宽度不小于还田机工作幅3
NY/T1004—2006
宽的6倍。
4.1.4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中断试验:a)机具试运转过程中,出现机构运转不灵活,有卡滞带现象,导致不能正常作业;b)田间性能试验过程中,机具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作业。4.2试验条件调查
4.2.1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测定、秸秆含水率及产量测定分别按JB/T6678一2001中的6.1.2.1、6.1.2.2和6.1.2.3执行。
4.2.2作物的自然高度、垄距、垄高、秸秆直径、株距、行距按GB/T5262的有关规定执行。4.3性能试验
4.3.1试验区由稳定区、测定区、停车区组成。稳定区长度为10m,测定区长度为30m,测定区后应有停车区。性能测定在测定区内执行。4.3.2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按JB/T6678—2001中6.1.3.1执行。4.3.3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
每个行程在测区长度方向上等间距测定三点,每点随机测1m?面积,抹拾所有秸秆称重。从中挑出粉碎长度不合格的秸秆(秸秆的粉碎长度不含其两端的韧皮纤维)称重。计算每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工况平均值。计算按照JB/T6678一2001中6.1.3.4执行。4.3.4秸秆抛撒不均匀度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测定与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同时进行,按照JB/T6678一2001中6.1.3.6执行。
4.3.5割茬高度
每个行程在长度方向上测定三点,每点在作业幅宽上左、中、右各测三点秸秆留茬高度,计算每点和工况的平均留茬高度。
4.3.6纯生产率
按JB/T6678—2001中6.1.5执行。4.4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外观质量的检测4.4.1刀片重量差
用关平称量同台机具每一把力片重量,计算每台力片最重和最轻的重量差。4.4.2刀片硬度
每台机具抽取3把刀片,每把刀片在刀片硬度区用砂纸打磨两点,用硬度计测定。遇硬点或软点,允许在该点半径10mm范围内再打两点,若该两点硬度达到要求则判该点也达到要求。4.4.3空运转试验
切碎机按额定转速空运转30min后停机,测量齿轮箱内润滑油的温度,在靠近轴颈的轴承外壳上用点温计测量轴承温度,并计算润滑油、轴承温升;检查各连接件、紧固件是否松动,机具是否渗、漏油。4.4.4螺栓、螺母扭紧力矩
在螺栓、螺母装配位置打上标记后,放松约1/4圈,再用扭矩扳手拧紧到标记位置,所测之扭距值即为扭紧力矩。
4.4.5切碎器主轴(带切碎刀)不平衡量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切碎器主轴不平衡量的测定。其不平衡量的确定和测定方法按GB/T9239的规定执行。
4.4.6焊接质量采用目测方法,按本标准3.3.5的要求逐项检查。4
4.4.7涂漆外观、厚度、附着力
按GB1764、JB/T5673、JB/T9832.2的有关规定执行。4.5安全性
按本标准3.2的要求逐项检查。
4.6使用说明书
按本标准3.4的要求逐项检查。
4.7标志
按本标准3.5的要求逐项检查。
4.8可靠性
4.8.1试验要求
NY/T1004—2006
4.8.1.1生产试验样机不得少于2台,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应备有必要的配件和工具。4.8.1.2可靠性考核采取定时截尾试验方法,每台试验样机的总工作时间为110h。4.8.1.3试验条件应符合4.1.1~4.1.4规定,并适合机器的适应范围。4.8.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按JB/T6678—2001中6.2.2执行。4.8.3有效度
有效度按GB/T5667的规定执行。4.8.4切碎刀平均寿命
观查还田机每把切碎刀的工作情况,记录每把切碎刀不能正常作业时的工作时问,计算平均值。5检验规则
5.1抽样方法
依据GB/T2828.1,在制造单位近6个月内生产的合格产品中随机抽样,样本大小为2台,抽样基数不少于16台,在用户和市场抽样不受此限。5.2不合格项目分类
所检测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第3章要求的均称该项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按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类。项目不合格分类见表3。表3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项目分类
切碎长度合格率
安全性
有效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使用说明书
切碎器主轴不平衡量
割茬高度
空运转试验
螺栓、螺母扭紧力矩
切碎刀平均寿命
纯生产率
NY/T1004—2006
5.3判定规则
不合格项目分类
表3(续)
刀片硬度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
整机外观质量
焊接质量
涂层厚度
涂层附着力
刀片重量差
5.3.1采用逐项考核,按类判定,各类不合格项目数均小于或等于相应合格判定数Ac时,判定产品合格,否则判定产品不合格。判定数组见表4。5.3.2
2试验期间,因样机质量原因造成故障,致使试验不能正常进行,应判定产品不合格。表4判定规则
不合格项目分类
项目数
检查水平
注:表中AQL为合格质量水平,Ac为合格判定数,Re为不合格判定数。6
NY/T100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行业标准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1004—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邮政编码:100026
网址:www.ccap.com.cn)
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开本880mm×1230mm1/16
2006年4月第1版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75
字数7千字
2006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6109·575
印数:1~1000册
定价:10.00元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500589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forsmashedstrawmachine
2006-01-26发布
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NY/T1004—2006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旱地谷物收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博强、蔡晶晶、陈志英、齐绍柠。1范围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还田机的产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NY/T1004—2006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小麦、水稻和高梁等作物秸秆为主的秸秆还田机(以下简称还田机)的质量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查程序第一部分:按接受质量(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5262一1985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5667—1985
GB/T9239—1998
GB/T9480—2001
1940—1:1996)
GB/T13306—1991
GB10395.1—2001bZxz.net
GB10395.5—1996
4254—5:1992)
GB10396—1999
ISO11684:1995)
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eqvISO标牌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eqvISO4254一1:安全技术要求第5部分:驱动式耕作机械(idtISO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通用技术条件
JB/T5673--1991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JB/T6678—2001秸秆粉碎还田机JB/T9832.2一1999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3质量指标
3.1作业性能
总则(eqv
3.1.1玉米、高梁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00mm,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50mm。
3.1.2以产品明示的生产率作业时,与拖拉机和收割机配套的还田机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NY/T1004—2006
切碎长度合格率,%
割茬平均高度,mm
抛撒不均匀度,%
纯生产率,hm2/(mh)
有效度,%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h
切碎刀平均寿命,h
3.2安全要求
表1主要性能指标
与拖拉机配套
3.2.1产品设计应合理,保证操作人员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和保养时不发生危险。与收割机配套
3.2.2万向节传动轴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方法应符合GB10395.1-2001中12.3有关万向节传动轴的规定。
3.2.3还田机顶部、后部、前部和端部的防护应符合GB10395.5-1996中4.1、4.2.4.3和4.4的相应规定。
3.2.4侧边传动装置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罩上的孔、网,其缝隙或直径及安全距离应符合GB10395.12001中表3、表4的相关规定。3.2.5安全标志应符合GB10396的规定。3.2.6
使用警告标志,描述如下潜在危险:a)
机器前部万向节转动轴可能缠绕身体部位,机器作业或万向节传动轴转动时,人与机器保持安全距离;
机器后部有飞出物体冲击整个身体,作业时人与机器保持安全距离;b)
机器运转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c
使用注意标志,描述如下内容:3.2.7
a)操作、保养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必须检查切碎刀销轴状况;b)
保养时,切断动力,并可靠支撑机器。c1
3.3主要零部件、装配及外观质量3.3.1刀轴、齿轮箱等处承受载荷的紧固件的强度等级为:螺栓不低于8.8级,螺母不低于8级,其扭紧力矩应符合JB/T6678—2001中6.3.1表4的规定。3.3.2切碎刀
3.3.2.1还田机刀片须经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硬度为48~56HRC,芯部硬度为33~40HRC。2还田机刀片装配前应按重量分级,同一刀轴应安装同一重量级的刀片,同一重量级的刀片重3.3.2.2
量差不大于10g。
3.3.3切碎器主轴(含切碎刀)应进行动平衡,其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按GB/T9239中规定的G6.3级。
3.3.4空运转试验:还田机应在刀轴工作转速范围内进行30min空运转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运转应平稳,系统不得有卡、碰及异常响声;b)
各连接件、紧固件不得松动;
c)在规定油液位置范围内,齿轮箱内润滑油的温升不得超过25℃;d)轴承座、轴承部位温升不得超过30℃;e)不允许渗、漏油。
3.3.5焊接质量:焊缝均匀,不应有气孔、夹渣、烧穿、漏焊、脱焊等缺陷。NY/T 1004--2006
3.3.6还田机外观涂层质量应按JB/T5673的有关规定,涂层外观、涂层厚度、附着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涂层外观质量
涂层外观
涂层厚度,μum
附着力
3.4使用说明书
3.4.1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按GB/T9480的规定进行。3.4.2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的主要用途、适用范围;
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的正确安装与调试方法;
产品的安全使用、安全防护要求;产品的维护与保养要求;
产品“三包”内容,也可单独成册;f)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3.5标志
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露底
不低于Ⅱ级
还田机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其规格、材质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内容如下:产品型号与名称;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商标;
产品出厂编号;
产品生产日期;
制造厂名称、详细地址;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还田机出厂时,应随机附有下列文件:3.5.2
质量检验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整台产品包装清单。
4检验方法
4.1一般要求
4.1.1测试前应对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计量器具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4.1.2样机应与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相符,检验合格。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且技术状态良好。4.1.3试验地应具有代表性,地势平坦、无障碍物,试验区长度不小于50m,宽度不小于还田机工作幅3
NY/T1004—2006
宽的6倍。
4.1.4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中断试验:a)机具试运转过程中,出现机构运转不灵活,有卡滞带现象,导致不能正常作业;b)田间性能试验过程中,机具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作业。4.2试验条件调查
4.2.1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测定、秸秆含水率及产量测定分别按JB/T6678一2001中的6.1.2.1、6.1.2.2和6.1.2.3执行。
4.2.2作物的自然高度、垄距、垄高、秸秆直径、株距、行距按GB/T5262的有关规定执行。4.3性能试验
4.3.1试验区由稳定区、测定区、停车区组成。稳定区长度为10m,测定区长度为30m,测定区后应有停车区。性能测定在测定区内执行。4.3.2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按JB/T6678—2001中6.1.3.1执行。4.3.3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
每个行程在测区长度方向上等间距测定三点,每点随机测1m?面积,抹拾所有秸秆称重。从中挑出粉碎长度不合格的秸秆(秸秆的粉碎长度不含其两端的韧皮纤维)称重。计算每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工况平均值。计算按照JB/T6678一2001中6.1.3.4执行。4.3.4秸秆抛撒不均匀度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测定与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同时进行,按照JB/T6678一2001中6.1.3.6执行。
4.3.5割茬高度
每个行程在长度方向上测定三点,每点在作业幅宽上左、中、右各测三点秸秆留茬高度,计算每点和工况的平均留茬高度。
4.3.6纯生产率
按JB/T6678—2001中6.1.5执行。4.4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外观质量的检测4.4.1刀片重量差
用关平称量同台机具每一把力片重量,计算每台力片最重和最轻的重量差。4.4.2刀片硬度
每台机具抽取3把刀片,每把刀片在刀片硬度区用砂纸打磨两点,用硬度计测定。遇硬点或软点,允许在该点半径10mm范围内再打两点,若该两点硬度达到要求则判该点也达到要求。4.4.3空运转试验
切碎机按额定转速空运转30min后停机,测量齿轮箱内润滑油的温度,在靠近轴颈的轴承外壳上用点温计测量轴承温度,并计算润滑油、轴承温升;检查各连接件、紧固件是否松动,机具是否渗、漏油。4.4.4螺栓、螺母扭紧力矩
在螺栓、螺母装配位置打上标记后,放松约1/4圈,再用扭矩扳手拧紧到标记位置,所测之扭距值即为扭紧力矩。
4.4.5切碎器主轴(带切碎刀)不平衡量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切碎器主轴不平衡量的测定。其不平衡量的确定和测定方法按GB/T9239的规定执行。
4.4.6焊接质量采用目测方法,按本标准3.3.5的要求逐项检查。4
4.4.7涂漆外观、厚度、附着力
按GB1764、JB/T5673、JB/T9832.2的有关规定执行。4.5安全性
按本标准3.2的要求逐项检查。
4.6使用说明书
按本标准3.4的要求逐项检查。
4.7标志
按本标准3.5的要求逐项检查。
4.8可靠性
4.8.1试验要求
NY/T1004—2006
4.8.1.1生产试验样机不得少于2台,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应备有必要的配件和工具。4.8.1.2可靠性考核采取定时截尾试验方法,每台试验样机的总工作时间为110h。4.8.1.3试验条件应符合4.1.1~4.1.4规定,并适合机器的适应范围。4.8.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按JB/T6678—2001中6.2.2执行。4.8.3有效度
有效度按GB/T5667的规定执行。4.8.4切碎刀平均寿命
观查还田机每把切碎刀的工作情况,记录每把切碎刀不能正常作业时的工作时问,计算平均值。5检验规则
5.1抽样方法
依据GB/T2828.1,在制造单位近6个月内生产的合格产品中随机抽样,样本大小为2台,抽样基数不少于16台,在用户和市场抽样不受此限。5.2不合格项目分类
所检测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第3章要求的均称该项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按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类。项目不合格分类见表3。表3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项目分类
切碎长度合格率
安全性
有效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使用说明书
切碎器主轴不平衡量
割茬高度
空运转试验
螺栓、螺母扭紧力矩
切碎刀平均寿命
纯生产率
NY/T1004—2006
5.3判定规则
不合格项目分类
表3(续)
刀片硬度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
整机外观质量
焊接质量
涂层厚度
涂层附着力
刀片重量差
5.3.1采用逐项考核,按类判定,各类不合格项目数均小于或等于相应合格判定数Ac时,判定产品合格,否则判定产品不合格。判定数组见表4。5.3.2
2试验期间,因样机质量原因造成故障,致使试验不能正常进行,应判定产品不合格。表4判定规则
不合格项目分类
项目数
检查水平
注:表中AQL为合格质量水平,Ac为合格判定数,Re为不合格判定数。6
NY/T100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行业标准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1004—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邮政编码:100026
网址:www.ccap.com.cn)
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开本880mm×1230mm1/16
2006年4月第1版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75
字数7千字
2006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6109·575
印数:1~1000册
定价:10.00元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500589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NY/T 960-2006 脱水蔬菜叶菜类
- 下一篇: NY/T 953-2006 芍药切花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