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00:57:41
  • GB/T4770.1-1984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4770.1-1984

  • 标准名称:

    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4-11-28
  • 实施日期:

    1985-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923.08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1载波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23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邮电部标准化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4770.1-1984 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GB/T4770.1-198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770.1—1984
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The test methods for 3-channel openwire carriertelephone eguipment1984-11-28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The test methods for 3-channel openwire carrier telephone equipmentUDC621.395.44
GB/T4770.1—1984
本标准适用于频分制明线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及增音机的主要指标项目的测试。本标准的自的及要求是统一于线用的明线三路载波电话设备的测试方法,借以对此类设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其性能作出客观的评价。本标准中各项指标所列数值,仅为测试方法举例,但不作为制式设计及考核设备的依据,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及指标应根据各产品标准中有关规定进行。1明线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测试方法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两个端机对测,在中间应加仿真线,仿真线的衰耗特性应符合设计标准气候条件下的线路衰耗,在测试前应将电源电压及载调整正常,测量各点传输电平时,除注明用高阻抗者外应采用终端法测量,除导频自动控制系统本身的调整之外,其他各项指标的调测,导频调节均应放在“人工步位”的状态下进行。1.1载频同步及载频频率准确度
1.1.1指标涵义:两端机标称频率相同的频载偏差的容限及载频频率相对于频率标准之偏差的容限。1.1.2指标:同步精度不低于1.5×10-,频率准确度不低于1×10-6。1.1.3测试目的:
1.1.3.1检查载频同步是为了使接收端各级反调幅载频与发送的对应的各级调幅载频同步,以保证通信质量。
1.1.3.2检查载频准确度是为了保证在多级转接的情况下,结合载频稳定度以保证不超出全程信号频率偏差要求。
1.1.4使用仪表:振荡器、频率计数器、示波器各部、倍频器两部。1.1.5测试方法:
1.1.5.1当设备采用晶体主振产生基频的载供方式时,可用下法来测定同步精度,以振荡器自B端机向载频频率最高的一路的“二线端”送800Hz,0dBm信号,至A端机将该路收到的信号,转而向载频频率最低的一路的“二线端”送回,而在B端将此返回的信号与原始的800Hz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李沙育图形。
1.1.5.2当设备采用独立振荡器供给载频时,如两端机不在一地,可用如下方法测定同步精度,以振荡器输出经一个二极管,自A端机第一路发送800Hz信号。B端机该路引出的信号经一个二极管,经一个400Hz低通滤波器(输出终端600电阻)引向示波器,切断示波器扫描信号,于是萤光屏上将出现一条连续伸缩的垂直线,此线伸缩一次即相当于差频的一个周期,测定此周期T,如已知载频频率为于,则8对。
。重复上述过程于A→B的第二路。第三路以及B→A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即可依次得到各路两个不同传输方向的同步精度当两个端机置于一地时,可以简单地直接把两个同路载频频率引向示波器,而根据李沙育图形变国家标准局1984-11-28发布
1985-10-01实施
化的周期来计算同步精度。
GB/T4770.1—1984
1.1.5.3测定载频准确度应在测定同步精度的同时,两端机可将时基准确度(与标准时基相较)达1×10-7的频率计数器跨接于载频振荡器或载频放大器的输出塞孔处,将频率计数器的采样时间置于10秒,可读该载频的实际频率f。,而该载频的标称值为f。,则:If-fal
准确度4=
在调整载频以实现同步精度指标时,必须同时保证准确度符合指标要求。1.2载频电平稳定度
1.2.1指标涵义:载频电平在规定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和环境温度变化极限范围内引起的输出电平变化值。
1.2.2指标:各载频电平允许变化士1dB。1.2.3测试目的:为了保证通路电平稳定度及杂音指标。1.2.4使用仪表:电平表一部。
1.2.5测试方法:
被测设备在常温(20~25℃)条件下,工作电压为一24V,连续开机8小时后,测出各载频电平值,然后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温度下上限各恒温4小时以上,改变工作电源电压,分别测出温度在上限时电压为一24V+5%和温度在下限时电压为一24V一5%时的载频电平,分别与常温时相比,差值应满足指标要求。
1.3载频频率月稳定度
1.3.1指标涵义:载频在一个月内的频率偏移4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均方根值,与同步校准后的工作频率f。的比值,称为频率月稳定度。用公式表示为S
(fmaxf)2+fmn-f)2
f)(4f/f。
1.3.2指标:稳定度8每月不大于1.8×10-5(1)
1.3.3测试目的:防止由于载频偏移使电报变字,或破坏声音的谐波序列,降低通话的逼真度和可懂度。
1.3.4使用仪表:频率计数器、倍频器各一部。1.3.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1所示:
润本计效品
1.3.5.1载频系统通电工作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先对其载频用比其频率稳定度高一个数量级的频率计数器进行同步,并测定其同步后的频率f,再连续进行一个月的日测记录,在测试期间不再进行调整。
1.3.5.2对于共用一个基频的载供系统,可将频率计数器采样时间用10秒,加倍频器以提高计量精度,连接至最高频率载频盘的测试点,直接读出频率的变化值,然后选取一个月内日测频率的最大值fmx和最小值fmn,则按下式计算稳定度S:2
式中:f。同步后的载频频率;
GB/T4770.1—1984
(fmax-f.)+ (fmn-f.)bzxz.net
二个月内日测频率最小值;
一个月内日测频率最大值。
1.4载频旁频防卫度
1.4.1指标涵义:载频电平与在该载频中所含其他载频频率之电平差,为载频旁频防卫度。1.4.2指标:
分路载频旁频:f。士n·4kHz或f。士n·3kHz,防卫度不小于52dB;群载频旁频:f。士n·4kHz或f。士n·3kHz,防卫度不小于65dB。(2)
1.4.3测试目的:防止由于载频旁频电平过高而产生旁频边带,造成对邻路或本路信号的同向或反向串扰。
1.4.4使用仪表;选频电平表一部。1.4.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
选频表接至被测载频盘的测试点。按各机规定高阻抗或低阻抗测量。选测载频电平值P1,然后选测旁频f。士n·4kHz(或对3kHz载频频率间隔的设备则选测f。土n·3kHz)成分的电平值P,当n等于1~4范围内,P,~P.应满足指标要求1.5各点电平
1.5.1指标涵义:指机内各主要点相当于每个通路音频“二线端”发送800Hz、0dBm信号时,在各点规定的相对功率电平。各主要点包括:二线发收、四线发收、外线发收及调节系统输出点的电平。
1.5.2指标
0dBm/600Q;
音频二线:发信电平
收信电平
—3.5dBr/6002或-7.0dBr/6002。-14.0dBr/600Q(现用设备允许-13.0dBr/6002);音频四线:发信电平
收信电平+4.0dBr/6002。
外线侧:发信电平+17.0dBr/6002;收信电平+9~—38dBr/600α
各主要点电平允许偏差不大于士1.0dB,电平调节系统输出电平的具体数值由各设备制式予以规定。1.5.3测试目的:各点电平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电路的各项指标,故应通过测试把它调整到规定值的范围内。
1.5.4使用仪表:电平表、振荡器各一部。1.5.5测试方法:
先分别测试各终端机每路的发送电平,然后在两端机间连接仿真线,对测各端机的收信电平,接收端机电平调节系统应先置于人工调节步位。测量各点电平时,用振荡器向发送端机“二线端”塞孔送入800Hz、0dBm信号,用电平表逐点3
GB/T4770.1—1984
测量,电平表的输入阻抗必须等于被测点的特性阻抗,在测量接收端的各点接收电平时,应先调整电平调节系统,使三路接收信号在电平调节系统输出点尽量符合电平偏差要求,然后继续测试四线收及二线收的电平。
1.6载漏电平
1.6.1指标涵义:在终端机中由于载频不完全抑制,而在外线端测得的载频泄漏电平。1.6.2指标:每通路载漏不大于一21dBm0,总载漏不大于一15dBm0,与导频重合的载漏不大于一41dBm0,有群调制的载漏不大于一35dBm0。1.6.3测试目的:防止过高的载漏电平引起群路部分过负荷,并防止与导频重合的载漏干扰电平调节系统。
1.6.4使用仪表:选频电平表一部。1.6.5测试方法:
通路不送信号,把各路的“二线端”都终端600电阻,停止发送导频,在本机“外线端”(相当线路滤波器并联端,以后同)用选频电平表置于宽频档测量总的载漏电平,用选频电平表置于选频档测量各载频的泄漏电平,测试各载漏之前应将各载频电平调整正常。1.7通路频率特性
1.7.1指标涵义:每个话路在规定的有效传输频带范围内,相当于800Hz净衰耗的频率特性。1.7.2指标:两端机串接仿真线后对通,不加音频校正,按图4所列举的频率特性要求,或根据各型端机所规定的指标。
1.7.3测试目的:检查通带频率特性相对于800Hz点的净衰耗的正偏差与负偏差,以保证电路稳定度,及避免由于频率特性不均勾而造成话音失真等问题。1.7.4使用仪表:振荡器、电平表各一部。1.7.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
在发送端机的“二线端”送入800Hz,0dBm的测试信号,在接收端机的“二线端”用电平表6002阻抗终端法测量,调整净衰耗达到规定值。改变振荡器的频率,使在话路有效传输频带内变化(宽带话路用300~3400Hz,窄带话路用300~2700Hz),用电平表在接收端机的“二线端”测定各个频率的净衰耗值。根据测得结果以800Hz点净衰耗为基准,计算其他频率的净衰耗与基准的差值应达到指标。衰耗频率特性300~3400Hz容限曲线如图4所示,对于300~2700Hz的方案没有完全对应资料的建议,其高低频段幅频特性的划分仅供参考。4
GB/T 4770.1—1984
300 4116U0 21341
1.8通路非线性失真系数
20-n 2aC0 270C
31040:
,0041的
1.8.1指标涵义:在有效传输频带内,总的非线性产物电压(或电流)有效值(各次谐波电压或电流的均方根值),占基波电压(或电流)有效值的百分数,用K表示:今
式中:
VA+A+A×100%
A1——为基波电压(或电流)有效值;A2,As,A4—一为谐波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1.8.2指标:非线性失真系数不大于2%。..(3)
1.8.3测试目的:为了保证话路在开放二次复用时的传输质量,例如开放音频电报时不致由于非线性失真而产生远端串报,又例如开放传真时不致由于非线性失真而影响图象质量等。1.8.4使用仪表:振荡器、失真度测试仪、400Hz低通滤波器各一部(如信号源本身具有谐波衰耗大于60dB者可以不加此低通滤波器)1.8.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如振荡器本身失真度大,可按图5虚线位置接入400Hz低通滤波器只。
振荡器输出400Hz、0dBm正弦波信号,送入发送端机的二线端,失真仪接在接收端机的二线端(或四线收)点测量失真度。
使用的失真度仪输入阻抗应与被测试点的阻抗相符。1.9阻抗特性
1.9.1指标涵义:指设备各主要点,如:音频二线端、音频四线收发及外线高低频端的实际阻抗与标称阻抗值的偏差,这种偏差用“反射系数”定义。5
偿+菱/×100%
反射系数 p=
测量时用“回波损耗”值表示:GB/T4770.1—1984
b=201g-
1.9.2指标:以上各主要点的阻抗标称值为600Q,其反射系数要求如下:二线端p小于10%(假线控制不接入时p小于20%);四线收发p小于15%,通带范围300~3400Hz(或300~2700Hz);外线高频端(线路滤波器高低通并联处)β小于15%(通频带内);外线音频端(线路滤波器音频低通输出)β小于15%(通频带内)。1.9.3测试目的:
检查各主要点阻抗失配的程度,以避免过大的失配引起信号反射,造成串扰和频率特性变化。1.9.4使用仪表:振荡器、电平表、阻抗电桥各一部。1.9.5测试方法:
采用电桥法测量,其测试电路连接如图6所示:3
橄测阻抗
振荡器用02阻抗输出,Z。连接设备的被测阻抗点,电平表用高阻抗作宽频测量。测试设备外线端的阻抗时,应将导频及载漏切除。测试时开关K先置于“1”的位置,调整输入电平值P1使等于工作电平,再把K置于“2”的位置,在测试频带范围内,读得各频率点的电平值P2,则回波损耗bP1一P2,按下列反射系数公式(5):
p=-10%
计算,取5最小衰耗值的频率点计算应满足指标要求。1.10通路振幅特性
1.10.1指标涵义:通路输出端电平随输入端电平变化的关系。(5)
1.10.2指标:有限幅器电路输入电平提高至十3.5dBm0时净衰耗偏差不大于0.3dB;电平提高至十13dBm0时限幅值不小于5.0dB,无限幅器时,电路输入电平提高至十7dBm0净衰耗偏差不大于0.3dB。
1.10.3测试目的:检查对正常信号电平规定的特性,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对过高的话音电平有否足够的限幅度,避免群路部件过载而引起的串扰。1.10.4使用仪表:振荡器、电平表各一部(平方律检波式或以准平方律的杂音计代替)、及6009阻抗平衡式可变衰减器两部(两部之间相对偏差不大于0.1dB)。1.10.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7所示,此方框图表示两端机加仿真线相连接。6
GB/T4770.1—1984
1.10.5.1可变衰减器b1的衰耗值置于13dB,衰减器b2的衰耗值置于0dB,振荡器经b1由发送端机的“二线端”送入800Hz、0dBm正弦信号,电平表在接收端机的“二线端”测量,调整净衰耗为3.5dB或7dB。
1.10.5.2将bl的衰耗值减少3.5dB,使发送机输入信号电平相应提高+3.5dBm0,并调整b2衰耗值使电平表指示不变,则线性偏差为|4b1一4b21,应不大于0.3dB。1.10.5.3将可变衰减器b1及b2还原至1.10.5.1所述衰耗值的位置,再按提高输入信号电平十13dBm0的要求减少b1的衰耗值,调节b2的衰耗值,使电平表指示不变,则限幅值为4b1一4b2|,应不小于5.0dB。
1.10.5.4将发送端机的被测路的音量限幅器拆除,重复1.10.5.1步骤,再减少b1的衰耗值,调节b2衰耗值,使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十7dBm0,调节b2衰耗值,使电平表指示不变,则无限幅器的线性偏差4b1-4b2|应不大于0.3dB。
注:4b1为衰减器b1的变化量,4b2为衰减器b2的变化量。1.11电路稳定度
1.11.1指标涵义:在净衰耗一定值的条件下,电路两端开路(或短路)逐渐提高两个传输方向的增益,直至开始振鸣为止,这时两个传输方向所增加的增益总和的一半就是“电路稳定度”。1.11.2指标:净衰耗为7dB时稳定度不小于5.5dB;净衰耗为3.5dB时,稳定度不小于2.2dB。1.11.3测试目的:检查电路稳定度是否满足指标要求,目的在于防止电路振鸣。1.11.4使用仪表:振荡器、电平表各部。1.11.5测试方法:
测试本项目之前,应将通路两个方向的净衰耗调整正常,如3.5dB或7dB。测试电路连接如图8所示,在任一方向的“音放出”电路的双方“二线端”开路。
,“差接入”拆断,并且把两个端机被测用振荡器在被测通路的“差接入”送入十4.3dBm信号,频率在3003400Hz范围内变化。电平表用600Q阻抗档在同路的“音放出”点测量,调整测试频率找出电平最大读数P,则:稳定度=4.3-P(dB)
时)。
应不小于5.6dB(净衰耗为7dB时)或不小于2.2dB(净衰耗为3.5dB拖路
二能品
通略 A —
1.12通路固有杂音
GB/T4770.1—1984
1.12.1指标涵义:当通路无输入信号时,整个通路所有各部件产生的杂音的总和。1.12.2指标:在“音放出”点应小于0.8mV(杂音计电压)。1.12.3测试目的:检查设备的固有杂音是否符合设计分配要求,以保证全程杂音积累不超过指标。1.12.4使用仪表:杂音计一部。1.12.5测试方法
测试前应将通路各点电平调整正常。在“音放出”十4.3dBr电平点测量,应达到指标要求。测试时本端四线发(即“通调入\)及对端的四线收(即“音放出”)和四线发(即“通调入”)均应终端600Q电阻。
1.13本路收发信防卫度
1.13.1指标涵义:四线开放时,在电路发送端送入信号,而在本端机本路收信支路测量得的串音。1.13.2指标:不小于52dB。
1.13.3测试目的:为防止发信支路的信号对接收支路间的串扰。1.13.4使用仪表:振荡器、电平表各一部、4kHz低通滤波器一只。1.13.5测试方法
测试前应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测试电路连接如图9所示,把二线部分完全断开,对端的四线端应终端600Q电阻。五出器
通调入
用振荡器600Q阻抗档在本端机的“通调入”(一14.0dBr电平点)送入0dBm0信号,信号频率在有效传输频带变化,在同端“音放出”经4kHz低通滤波器,用电平表终端测量。在测试频带300~3400Hz范围内(窄带为300~2700Hz),取电平表中读得最大值Pm,则本路收发信防卫度为4.3dB一Pma,应不小于52dB。1.14路际可懂串音防卫度
1.14.1指标涵义:在一个话路送信号时,在其他话路的近端或远端呈现出一种与测试信号频带完全相同的可懂串音,其电平值与测试信号电平之差称为可懂串音防卫度。1.14.2指标:可懂串音防卫度应不小于65dB。1.14.3测试目的:防止路际串音造成干扰和泄密,并可用以综合检查载频纯度、电源耦合、布线交连及机盘内故障等。
1.14.4使用仪表:振荡器、低频选频电平表各一部。1.14.5测试方法
测试前将各路净衰耗调整正常,然后用振荡器以800Hz、0dBm信号送入主串电路的“二线端”,在其他两个被串电路的近端和远端的“二线端”如能听到800Hz信号,月当主串信号频率变化时,被串音信号频率亦以同样规律变化,即可确定为可懂串音。然后用低频选频表测量,测量时在其他未接8
GB/T4770.1—1984
仪表的各路“二线端”均应终端600Q电阻。如无低频选频电平表,可用宽频电平表在输入端加一只4kHz低通滤波器接在被串路的“二线端”测量,量得的数值必须减去被串电路的固有杂音即为可懂串音的数值。
1.15不可懂串音防卫度
1.15.1指标涵义:在任一路主串电路中传输信号时,被串电路因受主串串扰而引起的杂音(包括邻路倒置串音)。
1.15.2指标:不可懂串音防卫度不小于60dB。1.15.3测试目的:防止串音造成通信质量降低。1.15.4使用仪表:杂音测试器、白噪音发生器各一部,话音特性模拟网络一只。1.15.5测试方法
测试前应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测试电路连接如图10所示,在设备所有未接测试仪表的“二线端”均终端600Q电阻,将白噪音发生器连接发话特性网络,用杂音计置“带通”档按输入600Q阻抗测定其输出电平,并调节白噪音发生器,使其输出电平为0dBm然后送入主串通路的“二线端”。用杂音计置于“电话”档,接在被串电路本端的“二线端”测量近端串杂音电平P1(或电压U),则减去近端杂音电平P2(或杂音电压U),即为近端串音P3(或电压U3)。将杂音计置于“电话”档,接在接收端的被测通路“二线端”测量远端串杂音电平P1(或电压U),则减去远端杂音电平P2(或电压U2),即为远端串音P3(或电压U)。其串音电平(或串音电压)计算公式如下:P:-101g(1010%dB
安4米
式中:P3一近端串音(或远端串音)电平;P——近端杂音(或远端杂音)电平,Pi
一近端串杂音(或远端串杂音)电平;U:——近端串音(或远端串音)电压U2——近端杂音(或远端杂音)电压;Ui——近端串杂音(或远端串杂音)电压。cu
1.16导频发送电平及频率
GB/T 4770.1—1984
1.16.1指标涵义:导频发送电平及频率是指导频发送到本机外线端输出的相对电平及导频频率。1.16.2指标:在“外线端”导频输出电平比测试信号电平低15dB,允许偏差士1dB,导频频率允许偏差不大于1.8×10-5。
1.16.3测试目的:由于接收端的电平调节系统,是依靠发送端的导频来调节,如果导频电平或频率偏差超过指标范围,则影响电平调节系统的正常工作。1.16.4使用仪表:频率计数器、选频电平表各一部。1.16.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11所示:
这污出一
选频表输入阻抗为600Q,频率计数器为高阻抗,接在设备的“外线端”按其规定的导频电平及其频率进行检测。
1.17电平调节系统的频率特性
1.17.1指标涵义:在规定的调节范围内,在整个传输频段中,调节系统的输出电平与设计的标准值之间的偏差。
1.17.2指标:线性偏差不大于1士1dB。1.17.3测试目的:检查调节系统频率特性的实际偏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17.4使用仪表:选频电平表、振荡器、600Q阻抗式平衡可变衰减器各一部。1.17.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12所示:
机就界
安投电丰方
把电平调节系统的平调人工步位计放在中间的步位,斜调人工步位计依次放于最小、中间、最大的位置,振荡器经分配电阻后从载波机的“外线端”送入测试信号频率,其频率应在传输带内选择(并且包括两个导频频率在内)。每送一个频率时扳动K至“1”的位置,调节振荡器使其输出的电平达到规定值,再扳动K至“2”的位置,并调整可变衰减器使电平表读数不变,衰减器的读数即为所测得值。把上述斜调人工步位计的最小、中间、及最大位置的三种情况所测得的三条频率特性曲线各点之值,分别绘在直角坐标低上,用两个导频点的读数联成直线,观察各点偏离直线不应超过土1.0dB。1.18电平调节系统的准确度及调节范围1.18.1指标涵义:为了补偿线路衰耗随气候的变化,而设置的电平调节系统,它的增益或衰耗能10
GB/T4770.1—1984
随着线路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变化,以达到补偿和均衡的作用,这种电平调节系统所变化的最高和最低极限称为调节范围。
1.18.2指标:平调调节范围不小于30dB;斜调调节最大斜度为21dB。1.18.3测试目的:检查平调最大电平调节范围及斜调最大调节的斜度是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1.18.4使用仪表:振荡器、选频电平表、600Q阻抗平衡式可变衰减器各一部。1.18.5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连接如图13所示:
最药市
短诚器
教信路
出知电平
高阻抗
测试平调范围,先把平、斜调人工步位计均放在中间步位,用振荡器送入平调导频频率,调节衰减器的衰耗值,使选频电平表高阻抗在调节出”测试点跨量,以达到正常接收导频电平。然后把平调增益人工步位计调到最大及最小步位,分别两位调整可变衰减器的衰耗值,使电平表仍保持原来电平指示,则两次可变衰耗器的衰耗值之差,即为平调人工调节范围。然后把平调人工步位计还原到中间步位,再把平调节放于“白动”位置,调整平调自动控制等部件,使平调导频指示器指于正中刻度,再变化可变衰减器的衰耗值使导频指示及电平表指示仍保持原来位置(允许导频指示偏差在士0.5dB范围内),则衰减器变化最大和最小值之差,即为平调自动调节范围。测试斜调斜度:先把平、斜调人工步位计均放在中间步位,用振荡器送入斜调导频频率,调节衰减器的衰耗值,使选频电平表用高阻抗在“调节出”点跨量,以达到正常接收导频电平,然后把斜调人工步位计调到最大及最小步位,分别两次调整可变衰减器的衰耗值,使电平表仍保持原来指示,则两次可变衰减器衰耗之差,即为斜调人工调节范围。然后把斜调人工步位还原到中间步位,再把斜调节放于“自动”位置,调整有关斜调自动控制等部件,使斜调导频指示器指于正中刻度,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减少可变衰减器的衰耗值,使导频指示仍保持原来位置(允许导频指示偏差在士0.5dB范围以内),则衰减器变化最大和最小值之差,即为斜调自动调节范围。如果设备的斜调导频频率设计不在斜调网络特性曲线斜度最大处,则测试斜调自动调节范围时应利用“人工加热”性能辅助测试,即在上述斜调自动调节范围调整完毕,并记录可变衰减器最大和最小两个衰耗值读数,然后再按可变衰减器衰耗值这两个读数,分别将斜调器倒向“人工加热”的位置,(如为机电式,则应使马达停止调节,暂保现状),并且将振荡器的频率移至传输频段内的离散频率,这时在“调节出”点跨接的选频电平表中读取离散频率的输出电平,则两次离散频率输出电平之差,即为斜调自动调节范围。
根据上述方法,如果调节范围满足要求,则认为准确度也满足要求。1.19导频告警范围及时延
1.19.1指标涵义:当线路衰耗发生变化时,则影响接收端导频电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超出规定范围时,在一定时延后发出可见可闻的告警信号。1.19.2指标:高电平告警比正常电平高2.5士0.5dB,低电平告警比正常电平低3士1dB,告警时延在10~25秒。
1.19.3测试目的:检查调节系统的导频电平超出规定范围,并且经过一定的时延后,是否能发出可见可闻的告警。
1.19.4使用仪表:振荡器、可变衰减器各一部。1.19.5测试方法
用振荡器经可变衰减器从设备的“外线端”送入平调或斜调导频信号,平、斜调节器均放人工步位,并使导频指示于正中刻度,当变动可变衰减器使在任一个导频信号电平比正常电平提高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