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1 23:30:37
  • DL/T774-2001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774-2001

  • 标准名称: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2001-10-08
  • 实施日期:

    2002-02-01
  • 作废日期:

    2005-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87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100电站综合
  • 中标分类号:

    能源、核技术>>电力>>F23电站、电力系统运行检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页数:

    26页
  • 标准价格:

    2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 DL/T 774-2001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DL/T774-200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100
备案号:9374-2001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74-2001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Guide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infossilfuel powerplant
2001-10-08发布
DL/T774—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F02-01实施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技综[1996]40号文“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目前,国内外火力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迄今为止,尚无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指导性技术标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及管理方面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自动化设备运行检修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运行检修中的事故教训编写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首先在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所属电厂推广,取得良好效果。为了使《导则》进一步完善,并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修改,使本导则所阐述的内容更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0本标准起草单位: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诚孚、吴鹤春、刘玉杰、张林明、陈建华、丁跃进、侯勇。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目次
1范围,
2引用标准
3分散控制系统外部条件.,
4分散控制系统技术管理
5分散控制系统运行...
6分散控制系统检修,
7分散控制系统考核..
附录A(提示的附录)热工自动化检修工作票附录B(提示的附录)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附录C(标准的附录)分散控制系统可用率考核,附录D(标准的附录)模拟量控制系统可用率及投入率考核附录E(标准的附录)顺序控制系统接入率和完好率考核8
1范围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L/T774-2001
Guide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in fossil fuel power plant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0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830-1984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86)水电生字第93号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电安生[1994]227号关于修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部分条款的通知和“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ISA-571.04-1985《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Environmental conditionsfor proces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airborne containment 》3分散控制系统外部条件
3.1分散控制系统的环境
3.1.1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空气质量a)控制室及电子设备室空气中微粒浓度应达到表1中的二级标准。表1空气微粒标准
微粒尺寸
100um~1000um
1um~100um
分类级别
注:此标准引用美国仪表协会标准ISA-S71.04《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0-08发布ug/m3
<10000
200202-01实施
DL/T774-2001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b)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内机柜滤网应定期清洗和更换c)机柜内电缆孔洞应封堵。
d)空气流通不仅要考虑补充新鲜空气,而且要维持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处于微正压(25.4Pa--50.8Pa),减少粉尘进入。
e)工作人员进入电子设备间内应着装干净。f)每年对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测试。3.1.2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温度和湿度a)电子设备间的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8℃--24℃,温度变化率应小于或等于5℃/hb)相对湿度宜保持在45%~70%(对近海电厂,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5%~45%),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结露。冬季相对湿度不能维持在此范围内时,最低值应以不产生静电为宜;当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应严密监视室温不超过制造厂允许值。3.1.3分散控制系统远程设备环境分散控制系统现场布置的远程设备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3.1.4电磁干扰
a)机组运行时,在电子设备室内不宜使用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等)。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机柜门关闭,距机柜2m以外使用)b)机组运行时,严禁在电子设备间使用电焊机、冲击钻等强电磁干扰设备。3.1.5装修材料
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内装修材料除按设计规范选用外,还应考虑防静电、防滑吸光的要求。3.2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及接地
3.2.1供电系统
3.2.1.1不间断电源(UPS)
a)分散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由UPS供电。对于未设亢余UPS备用电源的情况,当UPS故障时,允许短时直接取自保安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每路进线应分别接在不同供电的母线段上。b)UPS二次侧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接入新的负载。最大负荷情况下,UPS容量应有20%~30%余量。c)UPS供电主要技术指标:
电压波动<10%额定电压
频率范围50Hz±0.5Hz
波形失真≤5%
备用电源切投时间<5mS
电压稳定度稳态时≤土5%,动态时≤主10%频率稳定度稳态时≤土1%,动态过程≤土10%UPS应有过电流、过电压、输入浪涌保护功能,并有故障切换报警显示。3.2.1.2电源隔离及电源分配
运行机组应检查以下内容:
a)正常运行时,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由UPS提供,不能直接由厂用电提供;b)UPS输出侧不充许接地时,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进行隔离,以便隔离变压器二次侧接地;c)每次检修时,均要检查UPS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或保险等;d)供电线径取决于DCS系统负载,地线线径应与供电线径相同。3.2.2分散控制系统接地
3.2.2.1DCS接地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未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2bzxz.net
DL/T774-2001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电缆铜芯截面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b)应保证DCS系统满足“一点接地”的要求,整个接地系统最终只有一点接到接地地网上,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c)DCS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要求单端接地,信号端不接地,屏蔽线应直接接在机柜地线上;信号端接地,屏蔽线应在信号端接地。
d)DCS单独设置接地网时,专用接地网周围不允许有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DCS不设置专用接地网而利用全厂公用接地网时,DCS的接地极(体)也应远离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体)3.2.2.2DCS系统接地系统检查与测试对DCS接地系统检查,宜在机组大修时进行,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b)地线与地极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点无断裂、虚焊、腐蚀;机柜间地线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要求垫片、螺栓紧固,无锈蚀。
c)接地地极无松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d)从机柜到电气的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e)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应符合单端接地要求。不同型式的DCS系统对接地要求不同,测试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具体测试方法和内容应按DCS系统制造商或相应的有关规定进行。
3.3仪表控制气源质量
3.3.1仪控气源质量标准
仪控气源、质量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a)气源中微粒直径≤3um
b)工作压力下的露点低于当地最低环境温度10℃c)正常工作条件下,油或烃含量不能>10mg/m3(不包括不凝结部分)。3.3.2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所采取的措施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措施如下:a)仪控气源母管及控制用气支管应采用不锈钢管,至仪表设备的支管应采用紫铜管、不锈钢管或尼龙管。b)应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器的滤网。c)气源自动再生干燥装置应定期检查,干燥介质应定期更换。d)在气源储气罐和管路低凹处应有自动疏水器,并应保证灵活可靠。e)气源压力应能自动保持在0.7MPa0.8MPa范围,仪控气源报警保护功能应正常f)应检查确认,当压缩空气机全部停用时,储气罐有10min~15min保证仪控设备正常工作的储气容量。g)定期检查气源系统和仪控设备的泄漏。h)仪控气源不得用于它用,当用杂用气源作为后备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i)气动设备前的减压过滤装置应定期检查维修。j)气源管路途径高温到低温,室内到室外时,应对低温侧管路进行保温。k)布置于环境温度低于零度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等处的气动控制装置应加设保温间和伴热,以免结露、结冰,引起设备拒动或误动。1)仪控气源质量应在每年入冬前进行一次测试,m)应保证仪控气源管路、阀门的标志准确、齐全。3
DL/T774-2001
4分散控制系统技术管理
4.1总的要求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热工自动化专业除一般管理制度外,针对分散控制系统及其有关设备的特点,还应制订下列规章制度:a)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b)工作票制度;
c)保护修改制度;
d)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制度;
e)软件管理制度;
f)备件管理制度;
g)数据管理制度;
h)热工自动化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4.2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4,2.1热工自动化专业应有的图纸与资料a)热工自动化设备清册;
b)管路及仪表图(Pipe&InstrumentDiagram,简称P&ID图);c)热工自动化设备互连图;
d)控制原理功能块图和逻辑图;e)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图;
f)主辅机保护与报警定值清册;g)模拟量控制系统整定试验与参数设置记录:h)设备使用说明书;
i)热工自动化电源系统图;
i)热工自动化气源系统图;
k)仪器仪表清册、说明书、合格证及检定合格证;1)设备校验报告;
m)设备检修台帐。
4.2.2图纸资料管理
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建立相应的图纸资料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图纸资料的存放、修改、使用、版本更新等管理。4.3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
4.3.1制度工作票的依据
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应根据电安生[1994]227号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结合分散控制系统特点制定。4.3.2工作票的适用范围
在机组运行中检修时,需将主辅机保护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模拟量控制系统切至手动或改变控制与运行方式时,均应办理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工作票的格式见附录A4.3.3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
对涉及主机保护、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设备故障、重要的测量或控制设备故障,应由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签发;其他工作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发,工作票签发后,经机组运行部门有资质的许可人许可后方可执行。DL/T774--2001
4.3.4工作票内容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4
工作票安全措施应写明具体的检修设备的名称,热力设备隔离和信号隔离措施,关闭或开启的阀门(名称编号),必须停电的设备名称(包括开关、刀闸和保险),要求机组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的措施,还应写明与检修设备相关和必须退出运行的保护系统、模拟量控制系统。在需要退出保护时,按4.4执行。4.3.5工作票的执行终结
机组运行人员执行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隔离工作完成后,通知机组运行人员并在安全措施执行人栏内签名后方可开始检修工作。工作结束后,热工自动化人员必须解除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才能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按4.4执行。4.3.6工作负责人、签发人、许可人的要求及责任4.3.6.1工作负责人应熟悉安全工作规程有关部分,掌握检修控制设备的设备情况和有关系统,掌握安全检修方法,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故障涉及的工作范围及对运行的影响,特别是对保护系统的影响。工作负责人对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的实施与解除的正确性及检修工作负责。4.3.6.2工作票签发人应熟悉DCS设备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步骤、安全措施、检修方法、隔离措施和保护投、退手续。
工作票签发人对机组运行和热工自动化所有隔离措施的正确性负责。4.3.6.3工作许可人对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的正确性负责。4.4热工自动化保护修改制度
4.4.1热工保护及其定值的临时修改与退出4.4.1.1运行中,因主辅设备或热工自动化设备维修,需要临时退出主辅设备的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应由提出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见附录B),说明申请原因及保护退出的时间和期限。电厂技术部门对保护退出与修改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
4.4.1.2热工自动化专业根据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性质和要求,填写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技术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厂领导批准。在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4.4.1.3在主辅设备的维修工作结束后,应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工程师提出保护投用申请,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的投用,并对保护投用的正确性负责。4.4.1.4运行中,在紧急情况下,需临时退出热工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经值长同意或必要时由值长向有关领导提出口头申请,征得同意,热工自动化人员可先实施,事后补办规定的审批手续。4.4.2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和修改申请4.4.2.1因主辅设备的异动、更改,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改进和修改时,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因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修改时,由热工自动化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写明具体工作内容和软、硬件修改内容。4.4.2.2热工自动化专业负责填写保护修改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经厂领导批准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实施,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的前提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热工保护的修改宜进行离线模拟试验,有条件时应进行在线试验,验证保护系统软件与硬件改进的正确性。4.4.3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的执行
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应根据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进行。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申请批准后,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方可执行。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5
DL/T774 --2001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热工在保护系统修改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并对保护修改的具体操作进行核实和记录。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完成后,执行人与监护人共同在热工保护修改单上签字并作必要的说明和记录。4.4.4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及时对保护定值变更和系统逻辑修改后的图纸进行整理,进行组态文件拷贝,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及时存档。
4.5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
4.5.1扰动试验
4.5.1.1投入运行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定期做扰动试验。扰动试验分为内扰试验和外扰试验。除定期试验外,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做扰动试验:a)设备大修;
b)控制策略变动;
c)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
d)模拟量控制系统发生异常。
4.5.1.2试验前应编写试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执行。试验结束后,应填写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规定的调节品质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4.5.2内扰试验(包括定值扰动)内扰试验应在70%负荷以上进行,扰动量宜为被调介质满量程的10%。调节过程衰减率应在0.7~0.9,被调节量的峰值不应达到保护动作值(对于主蒸汽压力和负荷控制系统,衰减率应在0.9~0.95)。4.5.3外扰试验(负荷扰动)
负荷扰动试验应在机组负荷70%以上进行,负荷变化分慢、中、快三种工况,各工况下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应按DL/T657-1998执行。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见表2,表2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
负荷状态
主汽压力
汽包水位
新蒸汽温度
再热汽温度
炉膛压力
稳态(<1%P。/min)
4.5.4存档资料存档资料应包括:a)试验大纲;b)试验报告;c)整定参数。4.6分散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
4.6.1软件拷贝及核对
给定负荷变化速率
慢速变化(3%P。/min)
快速变化(5%P/min)
4.6.1.1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时,应每年拷贝一次:操作系统固化在EPROM上时,应详细记录模件与EPROM的编号和版本号。
中国电力(http://www.chinapower.com.cn)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