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06:34:55
  • DL/T620-199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620-1997

  • 标准名称: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7-04-21
  • 实施日期:

    1997-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23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电工>>输变电设备>>K45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书号:

    1580125.132
  • 页数:

    54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1997-10-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杜澎春、陈维江
  • 起草单位:

    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 归口单位:

    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标称电压为3KV~500KV交流系统中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的方法和要求;提供了相对地、相间绝缘耐受电压或平均(50%)放电电压的选择程序,并给出了电气设备通常选用的耐受电压和架空送电线路与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子、空气间隙的推荐值.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DL/T 620--1997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发的SDJ7一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1)增补了电力系统电阻接地方式,修订了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电流的阙值;2)对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保护,补充了有效接地系统偶然失地保护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电动机操作过电压保护及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特快暂态过电压保护等内容,对330kV系统提出新的操作过电压水平要求,修订了限制500kV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的原则和措施等;3)增加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参数选择的要求;4)增加了变电所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最大保护距离和SF.GIS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方式的内容;5)充实并完善了3kV~500kV交流电气装置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给出架空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和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推荐值。本标准发布后,SDJ779即行废止;SD119---84除第六章500kV电网电气设备接地外也予以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杜廚春、陈维江。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140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coordination for 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DL/T620--1997
本标准规定广标称电压为3kV~500kV交流系统中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的方法和要求:提供了相对地、相间绝缘耐受电压或平均(50%)放电电压的选择程序,并给出了电气设备通常选用的耐受电和架空送电线路与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子、空气间隙的推荐值。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电阻接地系统resistance grounded system系统中至少有一根导线或点(通常是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线或中性点)经过电阻接地。注
高电阻接地的系统设计应符合R.≤Xco的准则,以限制由于电弧接地故障产生的瞬态过电压。般采用接地故障电流小于10A。R。是系统等值零序电阻,Xco是系统每相的对地分布容抗。2低电阻接地的系统为获得快速选择性继电保护所需的足够电流,般采用接地故障电流为100A1000A。对于-般系统,限制瞬态过电压的准则是(R/X。)≥2。其中Xo是系统等值零序感抗。2.2 少雷区 less thunderstorm region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2.3 中雷区 middle thunderstorm region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15但不超过40的地区。2.4 多雷区 more thunderstorm region平均年雷暴口数超过40但不超过90的地区。2.5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Thunderstormactivityspecialstrongregion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殊严重的地区。3系统接地方式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电压3.1系统接地方式
3.1.1110kV~~500kV系统应该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即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止序电抗之比(X。/X)为正值并月不大于3,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R。/X)为正值并月不大1110kV及220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或经低阻抗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叫不接地:330kV及500kV系统中不允许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3.1.23kV~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统和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4-21批准1404
1997-10-01实施
DL/T 620--1997
a)3kV~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10Ab)3kV~10kV非钢筋混凝土或非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当电压为:1)3k和6kV时,30A;
2)10kV时,20 A。
c)3kV~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30A,3.1.33kV~20kV具有发电机的系统,发电机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要求瞬时切机时,奶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大于表1所示允许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大于该允许值时,应采用消孤线衛接地方式,且故障点残余电流也不得大于该充许值。消弧线圈可装在用变压器中性点上,也可装在发电机中性点上。
表1发电机接地故障电流充允许值发电机额定电压
发电机额定容量
50~100
电流充许值
发电机额定电压
13. 8~~15. 75
注:对额定电压为13.8kV~15.75kV的氢冷发电机为2.5A。发电机额定容量
125~200
电流充许值
发电机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要求瞬时切机时,宜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电阻器一般接在发电机中性点变压器的二次绕组上。
3.1.46kV35k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送、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大时,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但应考虑供电可靠性要求、故障时瞬态电压、瞬态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对通信的影响和继电保护技术要求以及本地的运行经验等。3.1.56kV和10kV配电系统以及发电厂用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小时,为防止谐振、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等对设备的损害,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3.1.6消弧线圜的应用
a)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中性点的长时间电压位移不应超过系统标称相电压的15%。
b)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点的残余电流不宜超过10A,必要时可将系统分区运行。消弧线圈宜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
c)消弧线圈的容量应根据系统5~10年的发展规划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W = 1. 35Ic
-消弧线圈的容量,kVA,
式中:w
I---接地电容电流,A;
U.-系统标称电压,kV。
d)系统中消弧线圈装设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U
1)应保证系统在任何运行方式下,断开一、二回线路时,大部分不致失去补偿。2)不宜将多台消弧线圈集中安装在系统中的一处。3)消孤线圈宜接于YNd或YN,yn,d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上,也可接在ZN.yn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上。
接于YN,d接线的双绕组或YN,yn,d接线的三绕组变压器中性点上的消弧线圈容量,不应超过变压器三相总容量的50%,并不得大于三绕组变压器的征-绕组的容量。如需将消弧线圈接于YN,yn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消弧线圈的容量不应超过变压器三相总容量的20%,但不应将消弧圈接零序磁通经铁芯闭路的YN,yn接线的变压器,如外铁型变压器或三台单1405
相变压器组成的变压器组。
DL/T 620—1997
4)如变压器无中性点或中性点未引出,应装设专用接地变压器,其容量应与消弧线圈的容量相配合。
3.2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电压3.2.1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电压有:a)正常运行时的工频电压;
b)暂时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c)操作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
3.2.2相对地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如下:a)工频过电压的1.Op.u.=Um/3;b)谐振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1.0p.u.=2Um/3。注:U㎡为系统最高电压,
3.2.3系统最高电压的范围:
a)范围13.6kV≤Um≤252kV:
b)范围I,Um>252kV。
4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保护4.1暂时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及保护4.1.1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与系统结构、容量、参数、运行方式以及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特性有关。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除增大绝缘承受电压外,还对选择过电压保护装置有重要影响。a)系统中的工频过电压一-般由线路空载、接地故障和甩负荷等引起,对范围Ⅱ的工频过电压,在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条件加以预测。根据这类系统的特点,有时需综合考虑这儿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可取正常送电状态下用负荷和在线路受端有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甩负荷作为确定系统工频过电压的条件。
对工频过电压应采取措施加以降低。一般主要采用在线路上安装并联电抗器的措施限制工频过电压。在线路上架设良导体避雷线降低工频过电压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加以确定。系统的工频过电压水平一般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线路断路器的变电所侧
线路断路器的线路侧
b)对范围中的110kV及220kV系统,工频过电压一般不超过1.3p.u.;3kV~10kV和35kV~66kV系统,—般分别不超过1.13p.u.和3p.u.应避免在110kV及220kV有效接地系统中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T频过电压。对可能形成这种局部系统、低压侧有电源的110kV及220kV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应装设间隙因接地故障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时该间隙应动作;系统以有效接地方式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间隙不应动作。间隙距离的选择除应满足这两项要求外,还应兼顾雷电过电压下保护变压器中性点标准分级绝缘的要求(参见7.3.5)。
4.1.2谐振过电压包括线性谐振和非线性(铁磁)谐振过电压,-一般因操作或故障引起系统元件参数出现不利组合而产生。应采取防止措施,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的条件;或用保护装置限制其值和持续时间,
a)为防止发电机电感参数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发电机自励磁(参数谐振)过电压,般叫采取下列防止措施:
DL/T620—1997
1)使发电机的容量大于被投人空载线路的充电功率;2)避免发电机带空载线路启动或避免以全电压向空载线路合闸:3)快速励磁自动调节器可限制发电机同步自励过电压。发电机异步自励过电压,仪能用速动过电压继电保护切机以限制其作用时间:b)应该采用转子上装设阻尼绕组的水轮发电机,以限制水轮发电机不对称短路或负荷严重不平衡时产生的谐振过电压。
4.1.3范围I的系统当空载线路上接有并联电抗器,且其零序电抗小于线路零序容抗时,如发生非全相运行状态(分相操动的断路器故障或采用单相重合闸时),由于线间电容的影响,断开相上可能发生谐振过电压。
上述条件下由于并联电抗器铁芯的磁饱和特性,有时在断路器操作产生的过渡过程激发下,可能发生以工频基波为主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在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申接:·接地电抗器,一般可有效地防止这种过电压。该接地电抗器的电抗值宜按补偿并联电抗器所接线路的相间电容选择,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并联电抗器、接地电抗器的电抗及线路容抗的实际值与设计值的变异范围;b)限制潜供电流的要求;
c)连接接地电抗器的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绝缘水平。4.1.4范围I的系统中,当空载线路(或其上接有空载变压器时)由电源变压器断路器合、重合闸或由只帮有空载线路的变压器低压侧合闸、带电线路未端的空载变压器合闸以及系统解列等情况下,如由这些操作引起的过渡过程的激发使变压器铁芯磁饱和、电感作周期性变化,回路等值电感在2倍工频下的电抗与2倍工频下线路人口容抗接近相等时,可能产生以2次谐波为主的高次谐波谐振过电压,应尽量避免产生2次谐波谐振的运行方式、操作方式以及防止在故障时出现该种谐振的接线;确实无法避免时,可在变电所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内增设过电压速断保护,以缩短该过电压的持续时间。4.1.5范围1的系统中有可能出现下列谐振过电压:a)110kV及220kV系统采用带有均压电容的断路器开断连接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载母线,经验算有可能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时,宜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已装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时,运行中应避免可能引起谐振的操作方式,必要时可装设专门消除此类铁磁谐振的装置。b)由单-电源侧用断路器操作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出现非全相或熔断器非全相熔断时·如变压器的励磁电感与对地电容产生铁磁谐振,能产生2.Op.u.~3.Op.u.的过电压;有双侧电源的变压器在非全相分合闸时,由于两侧电源的不同步在变压器中性点上可出现接近于2.0p.u1.的过电压,如产生铁磁谐振,则会出现更高的过电压c)经验算如断路器操作中因操动机构故障出现非全相或严重不同期时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可能危及中性点为标准分级绝缘,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的110kV及220kV变压器的中性点绝缘.宜在中性点装设间隙,对该间隙的要求与4.1.1b)同。在操作过程中,应先将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有单侧电源的变压器,如另侧带有同期调相机或较大的同步电动机,也类似有双侧电源的情况。d)3kV-66kV不接地系统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偶然脱离消孤线圈的部分,当连接有中性点接地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载母线(其上带或不带空载短线路),因合闸充电或在运行时接地故障消除等原因的激发,使电压互感器过饱和则可能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为限制这类过电压,可选取下列措施:1)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2)减少同一系统中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的数量,除电源侧电压互感器高压绕组中性点接地外。其它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尽可能不接地。3)个别情况下,在10kV及以下的母线上装设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电容器组或用-一段电缆代替架空线路以减少Xco,使Xco<0.01Xm。注:X为电压互感器在线电压作用下单相绕组的励磁电抗。1407
DL/T620·-1997
4)在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绕组装设R≤0.4(Xm/K3)的电阻(K为互感器一次绕组与开=角形绕组的变比)或装设其它专门消除此类铁磁谐振的装置。5)10kV及以下互感器高压绕组中性点经R,.n≥0.06Xm(容量大于600W)的电阻接地。4.1.63kV~66kV不接地及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应采用性能良好的设备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以避免在下述条件下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a)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对地短路;b)送电线路相断线且一端接地或不接地4.1.7有消弧线圈的较低电压系统,应适当选择消孤线圈的脱谐度,以便避开谐振点;无消弧线的较低电压系统,应采取增大其对地电容等措施(如安装电力电容器等),以防止零序电压通过电容,如变压器绕组间或网条架空线路间的电容耦合,由较高电压系统传递到中性点不接地的较低电压系统,或出较低电压系统传递到较高电压系统,或回路参数形成申联谐振条件,产生高幅值的转移过电压4.2操作过电压及保护
4.2.1线路舍闸和重会闻过电压
空载线路合闸时,由于线路电感一电容的振荡将产生合闸过电压。线路重合时,由于电源电势较高以及线路上残余电荷的存在,加剧了这一电磁振荡过程,使过电压进步提高。a)范围Ⅱ中,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对系统中设备绝缘配合有重要影响,应该结合系统条件预测空载线路合闸、单相重合闸和成功、非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如运行中使用时)的相对地和相间过电压。预测这类操作过电压的条件如下:1)对于发电机一变压器一线路单元接线的空载线路合闸,线路合闸后,电源母线电压为系统最高电压;对于变电所出线则为相应运行方式下的实际母线电压,2)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前,线路受端曾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成功的三相重合闸时,线路受端有单相接地故障。
b)空载线路合闸、单相重合闸和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如运行中使用时),在线路上产生的相对地统计过电压,对330kV和500kV系统分别不宜大于2.2p.u.和2.Op.u.c)限制这类过电压的最有效措施是在断路器上安装合闸电阻。对范围I,当系统的工频过电压符合4.1.1要求且符合以下参考条件时,可仅用安装于线路两端(线路断路器的线路侧)上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将这类操作引起的线路的相对地统计过电压限制到要求值以下。这些参考条件:1)发电机变压器一一线路单元接线时的参考条件见表2表2仅用MOA限制合闸、重合闸过电压的条件系统标称电压
发电机容量
线路长度
2)系统中变电所出线时的参考条件330kv
系统标称电压
发电机容量
在其他条件下,可否仅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需经校验确定d)范围I的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般不超过3.Op.u.,通常无需采取限制措施。4.2.2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
空载线路开断时,如断路器发生重击穿,将产生操作过电压。线路长度
a)对范围1的线路断路器,应要求在电源对地电压为1.3p.u.条件下开断空载线路不发生重击穿b)对范围1,110kV及220kV开断架空线路该过电压不超过3.0p.1.;开断电缆线路可能超过1408
DL/T 620--1997
为此,开断空载架空线路宜采用不重击穿的断路器;开断电缆线路应该采用不重击穿的断路器。c)对范围1,66kV及以下系统中,开断空载线路断路器发生重击穿时的过电压一般不超过3.5p.U.。开断前系统已有单相接地故障,使用一般断路器操作时产生的过电压可能超过4.Op.u.。为此,选用操作断路器时,应该使其开断空载线路过电压不超过4.Op.u.。4.2.3线路非对称故障分闸和振荡解列过电系统送受端联系薄弱,如线路非对称故障导致分闸,或在系统振荡状态下解列。特产生线路非对称故障分闸或振荡解列过电压。
对范围Ⅱ的线路,宜对这类过电压进行预测。预测前·过电压的条件,可选线路受端存在单相接地故障,分闸时线路送受端电势功角差应按实际情况选取。当过电压超过4.2.1b)所列数值时,可用安装在线路两端的金属氧化物避莆器加以限制4.2.4隔离开关操作空载母线的过电压隔离开关操作空载母线时,由于重击穿将会产生幅值可能超过2.Op.u.,频率为数百干赫至兆赫的高频振荡过电压。这对范围I的电气装置有-一定危险。为此,宜符合以下要求:a)隔离开关操作由开式配电装置构成的变电所空载母线时的过电压,可能使电流互感器次绕组进出线之间的套管闪络放电,宜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其加以保护。b)隔离开关操作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变电所的空载母线时,会产生频率更高的过电压,它可能对匝间绝缘裕度不高的变压器构成危胁。为此,宜对采用的操作方式加以校核,尽量避免可能引起危险的操作方式。
4.2.53kV~66kV系统开断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如断路器发生单相重击穿时,电容器高压端对地过电压可能超过1.Op.u:。开断前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该过电压将更高。开断时如发生两相重击穿,电容器极间过电压可能超过2.52U..c。操作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应采用开断时不重击穿的断路器。对于需频繁投切的补偿装置,宜按图1(a)装设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1或F2),作为限制单相重击穿过电压的后备保护装置。在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不要求进行补偿装置开断操作的条件下,宜采用F1。断路器操作频繁且开断时可能发生重击穿或者合闸过程中触头有弹跳现象时,宜按图4.1(b)装设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1及F3或F4)。F3或F4用以限制两相重击穿时在电容器极简出现的过电压。当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电抗器的电抗率不低于12%时,宜采用F4。注:n(为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a)单相重出穿过电压的保护接线tm
(b)单、两相重击穿过电压的保护接线图1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避雷器保护接线4.2.6操作空载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等的过电压a)开断空载变压器由于断路器强制熄弧(截流)产生的过电压,与断路器型式、变压器铁芯材料、绕组型式、回路光件参数和系统接地方式等有关。当开断具有冷轧硅钢片的变压器时,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Op.u.,可不采取保护措施。1409
DL/T620-1997
开断具有热轧硅钢片铁芯的110kV及220kV变压器的过电压一般不超过3.0p.u.;66kV及以下变压器-般不超过4.Op.u.。
采用熄弧性能较强的断路器开断激磁电流较大的变压器以及并联电抗补偿装置产生的高幅值过电压,可在断路器的非电源侧装设阀式避雷器加以限制。保护变压器的避雷器可装在其高压侧或低压侧。但高低压侧系统接地方式不同时,低压侧宜装设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较低的避雷器。b)在可能只带一条线路运行的变压器中性点消弧线圈上,宜用阀式避雷器限制切除最后一条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时,强制开断消弧线圈电流在其上产生的过电压。c)空载变压器和并联电抗补偿装置合阐产生的操作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Op.u,,可不采取保护措施。
4.2.7在开断高压感应电动机时,因断路器的截流、三相同时开断和高频重复重击穿等会产生过电压(后两种仅出现于真空断路器开断时)。过电压幅值与断路器熄弧性能、电动机和回路元件参数等有关。开断空载电动机的过电压般不超过2.5p.U,。开断起动过程中的电动机时,截流过电压和三相同时开断过电压可能超过4.Op.u.,高频重复重击穿过电压可能超过5.Op.u.采用真空断路器或采用的少油断路器截流值较高时,宜在断路器与电动机之间装设旋转电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R-C阻容吸收装 置。
高压感应电动机合闸的操作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Op.u,,可不采取保护措施。4.2.866kV及以下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可产生过电压,过电压的高低随接地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最大过电压不超过下列数值:不接地
消孤线圈接地
电阻接地
具有限流电抗器、电动机负荷,且设备参数配合不利的3kV~10kV某些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孤接地故障时,可能产生危及设备相间或相对地绝缘的过电压。对这种系统根据负荷性质和工程的重要程度,可进行必要的过电压预测,以确定保护方案。4.2.9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各类操作过电压时,其持续运行电压利额定电压不应低子表3所列数值。避雷器应能承受操作过电压作用的能量。4.2.10为监测范围I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宜在变电所安装过电压波形或幅值的自动记录装置,并妥为收集实测结果。5雷电过电压和保护装置
5.1雷电过电压
5.1.1设计和运行中应考虑直接雷击、雷电反击和感应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装置的危害。5.1.2架空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a)距架空线路S>65m处,雷云对地放电时,线路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最大值可按式(2)计算:U~25
式中:U:———雷击大地时感应过电压最大值,kV;I-——雷电流幅值(一般不超过100),kA;h.—导线平均高度m;
S—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m。
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为随机变量,其最大值可达300kV~400kV.一般仅对35kV及以下线路的绝缘有定威胁。
h)雷击架空线路导线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可按式(3)确定:1410
式中;Us
雷击点过电压最大值,kV。
DL/T 620--1997
Us 1001
雷直击导线形成的过电压易导致线路绝缘闪络。架设避雷线可有效地减少雷直击导线的概率。c)因雷击架空线路避雷线、杆顶形成作用于线路绝缘的雷电反击过电压,与雷电参数、杆塔型式,高度和接地电阻等有关。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宜适当选取杆塔接地电阻,以减少雷电反击过电压的危害。5.1.3发电厂和变压所内的雷电过电压来自雷电对配电装置的直接雷击、反击和架空进线上出现的雷电侵人波。
a)应该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对高压配电装置进行直击雷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反击b)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发电厂和变电所近区线路的雷击闪络并在厂、所内适当配置阀式避雷器以减少雷电侵人波过电压的危害。c)按本标准要求对采用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方案校验时,校验条件为保护接线一般应该保证2km外线路导线上出现雷电侵人波过电压时,不引起发电广和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5.2避雷针和避雷线
5.2.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2)。a)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应按式(4)计算:r 1. 5hP
式中,r--
一保护半径,m;
避雷针的高度,m;
P—-高度影响系数,h≤30m,F=1,30mb)在被保护物高度h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h≥0.5h时,
rx(h-- hx)Ph.P
式中:r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被保护物的高度,m;
h.-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2)当h<0.5h时,
rx = (1. 5h - 2hx)P
h冰平面上保
护范围的截面
h水平面上保
护范围的截面
图2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h≤30m时,0=45°)5.2.2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3)。5.5
;当h>120 m时,取其等于
77777777777774
图3高度为h的两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111!
DL/T 620—1997
a)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b)两针间的保护范围应按通过两针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确定,圆孤的半径为R'o。○点为假想避雷针的顶点,其高度应按式(7)计算:ha h-
式中:ho-
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高度,m;-两避雷针间的距离,m。
两针间h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侧最小宽度应按图4确定。当brx时,取-rxbx
0. 7h, =0. 9
5 D/haP
(a) D/h.P-- 0~-7
5.0 5.25.45.65.86.06.26.46.6D/hap(b)D/h.P-5-7
图4两等高(h)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侧最小宽度(bx)与D/h.P的关系求得bx后,可按图3绘出两针间的保护范围。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5.2.3多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5(a)及图5(b)]。12
(a)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b)四支等高避雷针在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图5三、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a)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外侧保护范围应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如在三角形内被保护物最大高度h水平面上,各相邻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x0时,则全部面积受到保护。
b)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角形或多角形,可先将其分成两个或数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针的方法计算。如各边的保护范围-侧最小宽度b三0,则全部面积即受到保护5.2.4单根避雷线在h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闹的宽度(图6)。h
a)当hx
一时,
rx= 0.47(h-- h)P
式中:r.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m。b)当hx
DL/T 620---1997
rx = (h — 1.53h)P
图6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h≤30m时,0=25°)5.2.5两根等高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图7)。水平面上1
护范围的戳面
图7两根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a)两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根避雷线的计算方法确定b)两避雷线间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应由通过两避雷线1、2点及保护范围边缘最低点(的圆弧确定。()点的高度应按式(10)计算:hoh
式中:ho.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D两避雷线间的距离,m
一避雷线的高度,m。
.(10)
c)两避雷线端部的两侧保护范围仍按单根避雷线保护范围计算。两线间保护最小宽度(参见图3)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hx≥
bx 0. 47(ho - hx)P
2)当hx<
bu= (ho — 1.53h)P
5.2.6不等高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图8)。a)两支不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分别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力法确定(11)
..( 12)
b)两支不等高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先确定较高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然后由较低避雷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相交于点3,取点3为等效避雷针的顶点,再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避雷针2和3间的保护范围。通过避需针2、3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弧,其弓高应按式(13)计算:D
式中:f
圆孤的弓高,m;
DL/T 620—1997
L)—避雷针2和等效避雷针3间的距离,mc)对多支不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多角形,各相邻两避雷针的外侧保护范翻按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三支不等高避雷针,如在三角形内被保护物最大高度h水平面上,各相邻避雷针间保护范圖侧最小宽度60,则全部面积即受到保扩,四支及以不等高避需针所形成的多角形,其内侧保护范围可仿照等高避雷针的方法确定。d)两根不等高避需线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应仿照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方法,按式(10)计算。2
图8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5.2.7山地和坡地上的避雷针,由于地形、地质、气象及雷电活动的复杂性,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有所减小,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式(4)~式(6)的计算结果和依图4确定的b等乘以系数0.75求得;式D
式(13)可修改为了。
(7)可修改为ho=h-
利用山势设立的远离被保护物的避雷针不得作为主要保护装置。5.2.8相互靠近的避雷针和避雷线的联合保护范围可近似按下列方法确定(图9):避雷针、线外侧保护范围分别按单针、线的保护范围确定。内侧首先将不等高针、线划为等高针,线、然后将等高针、线视为等高避雷线计算其保护范围。避雷钰
避雷线
图9避雷针和避雷线的联合保护范围5.3阀式避雷器
5.3.1采用阀式避雷器进行雷电过电压保护时,除旋转电机外,对不同电压范围、不同系统接地方式的避雷器选型如下:
a)有效接地系统,范围I应该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范围I宜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b)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和低电阻接地系统应该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c)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根据系统中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等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任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碳化硅普通阀式避雷器。5.3.2旋转电机的雷电侵人波过电压保护,宜采用旋转电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旋转电机磁吹阀式避霄器。
5.3.3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在般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a)110kV及220kV有效接地系统不低于0.8Um。b)3kV-10kV和35kV、66kV系统分别不低-于1.1U.和l.3kV及以上具有发电机的系统不低于1.·Re
注:m·为发电机最高运行电压。1-1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