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23:38:18
  • GB/T19557.4-200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9557.4-2004

  • 标准名称: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豆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4-06-11
  • 实施日期:

    2004-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34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20植物栽培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业、林业综合>>B05农林技术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21748
  • 页数:

    31页
  • 标准价格:

    17.0 元
  • 出版日期:

    2004-12-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4-06-11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韩天富、周新安、王继安、郭瑞华、崔野韩、吴存祥、堵苑苑、蔡淑平
  •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归口单位: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提出单位: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农业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大豆[Glycine max (L.)Merr.]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主评价。 GB/T 19557.4-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豆 GB/T19557.4-200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57.4—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stabilitySoybean[GIyeinemax(L.)Merr.2004-06-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12-01实施
GB/T19557.4—200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靠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裁培研究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本标主要起草人:韩天富、周新安、王继安、郭瑞华、崔野韩、吴存祥、堵苑苑、蔡淑平。本标准由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范围
GB/T19557.4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婴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Gycine rna(L.)Merr.新品种特算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543.6·-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的测定GB4404.2—1996粮食作物种子豆类GB/T14488.11993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14489、2—1993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法GB/T19557.4-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3术语和定义
GB/T19557.4-~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1供试品种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4.1.1递交测试的大豆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2—1996中对大豆原种或-级良种的要求,数量至少为3kg。
4.1.2申请的大豆新品种如有特殊的情况,根据其特点及应用范确定逆交种子的质盘和数量,4.2供试品种的处理
未经审批机关同意,递交的种于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如果经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4.3供试品种的保存
測试机构收到供试种子后,应及时分出留存种子,妥善保存,以备复查。4.4其他
申请测试者除递交种于外,还应按附录C填写“技术间卷”。5测试
5.1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至少为连续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5.2测试地点
测试的条件应能保证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每个种一股在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可进行多点测试。5.3田间设置
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0”,采用适官的行株距。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应相邻种植,并设保护行。每个测试品种室少安排两次重复。GB/T 19557.4—2004
5. 4册阅管理
田间管理与测试点所在地区的大田管理措施相同。对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的扭间管理要严格。致,并制定方案。
选择性测试的条件及测试点的设置,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
6、1观测的基本要求
按谢录A和附录B的要求确定观测时期和方法。特界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参GB/T19557.1-2004的要求进行。6. 2特异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特异性的观测与判别时,姑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同一性状值为同一代码,卿表示测试品种在该性状上与近似品种无差异,否测,表示有差异。测试品种须有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性状与近似品种有差异,方可判定为具有特异性。但对于胚轴颠色、复叶的小叶数、小叶形状、花冠颜色、种皮颜色、子叶颜色、脐色等性状,只要有个与近似品种有差异,即可判定为有特异性。6.3一致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一致性测试时,以非典型株占被观测植株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变异度,常规品种、恢复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5%(按国标一级良种标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3%,杂交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6%。当测试品种的变异度不超过近似品种在该性状上的变异度时,也可判定测试品种在该性状上表现一致,6.4稳定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稳定性测试时,若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结果为同一代码,或第二欲测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差异,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橡定的;否,为不稳。
进行第二个生长季节的测试时,采用申请者提供的在上一年案育或配制的种子。2性状和品种分组
7.1概述
在确定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时,应使用本指南性状表中所给性状及其描。性状的描述用相应的代码(1~9)表示。
大豆测试性状40个,分成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两个部分。必测性状为每个被测试品种必领进行测试,考察的性状;补充性状是在利用必选性状不能区别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进步选用的性状。7.1.1必剥性状(18个)
胚轴颤色、主茎茸毛颜色、小叶形状、复叶的小叶数、花冠额色、开花期、株高、结荚习性、成熟期落叶性、荚果形状、英果成熟色、自粒重、种子形状、种皮颜色,子叶颜色,种脐颜色、种皮开裂程度。7.1.2补充性状(22个)
主茎茸毛密度、叶片额色、植株生长习性、梯型、分枝数、土茎节数、底莱高度、单株英数、每英粒数、炸英性、种子粗蛋白含量、种子粗脂肪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对大豆霜霉病的抗性、对大豆胞囊线虫病(以4号小种为例)的抗性、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对大豆锈病的抗性、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对大豆蚜的抗性、对豆英螺的抗性、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7. 2 品种分组
品种测试按生态区进行,以品种播期分组种植,分组如下:北方春大豆、黄准海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南方秋大豆、南方冬播大豆。性状类别及定义
1. 轴颠色*(U,J)
2.主茎茸毛颜色(U,
3.主茎辈毛度(J)
4.小叶形状*(U,J)
5.复叶的小叶数*(J)
6.叶片颠色(U)
7.花冠颜色’(U,J)
8. 植抹生长习性(U)
9. 株型(U)
观测时期
65--85
附景A
(规范性附录)
大豆品种试性状
表 A. 1性状表
性状插述
浅紫色
深萧色
三角形
卵圆形
中多小叶
多小叶
半直文
半蔓生
半并张
GB/T 19557.42904
标准品种
六月黄、黑农 37
晋豆 8 号,吉林 20
中黄4,率交7607
中黄 4 号,含丰 25
中品 661,东农 36
国育 100-4、快丰 20
七月黄黑豆、葡阴压豆
文丰8号、吉林20
中作选 03、含率 25
红丰 2 号,东 42
中黄 1号、东农 L13
安小冬豆、善豆 10 号
中黄 4 号,合卡 25
中黄3号
渐春 3 号,黑农 37
醛鞘豆
中作选 03. 中黄 4 号
黑农 37,东农 1.13
抗虫4号
早熟 18.中黄 4 号
中作选 03、合丰 25
湘春豆17
中作选 03,早熟 18
替豆 10 号,耐阴黑豆
牛腰齐,浙春 3 号
GB/T 19557.4—2004
性状类别及定义
10.并花期*(U.J)
1分枯数
12, 株高*(U,J)
13.结英习性’(U,J)
14、迹熟期(U,J)
15.主蒸节数(J)
16.底英高度(J)
观测时期
表A.1(续)
性状摘述
亚有限
标准品种
合丰25
吉林35
中黄6号
眠进5号
中豆24
南农493-1
中作选03
浙赛3号
花腿大豆、耐阴黑豆
铁丰 20,东农 36
-七月黄燕豆,东农 97-7146
绥农14
耐阴黑豆,农 40
东L13
牛腰齐
早熟18、红丰 2号
吉林 20、合丰 25
中作选03
东农36
合丰25
吉林20
丹豆5号
豫豆18
南农113B-2
麻城凝子毛
矮脚单
东农黑豆 1 号
织农14
东农13
中品 661.普豆 6 号
吉林20
合丰 25、农 14
东农42
性状类别及定义
17.落叶性*
18.单株英数(J)
19.每葬粒数(J)
20.英果形扰
2炸葵性)
22,美果咸热色(3)
23.百粒重,(U,J)
观测时期
装A. 1(续)
性软描述
不落叶
徽弯镶形
弯镰形
不炸荚
中度炸英
易炸英
极小粒
中小粒
中大粒
极大粒
GB/T 9557.4---2004
标准品种
湘存点16
前进3号
耐阴黑豆
中黄9号
前进 3 号、东农 1 13
吉林35-191
文丰8号
大黑豆
齐河小老鼠鼠、东农 691
吉林13.江小粒
东农72-806.东农95019
铁丰20、东表 42
暨大811.东农248
科特大粒、东农黑豆1号
GE/T 19557.4—2004
性状类别及定义
24.种子形状*(U,I)
25.种皮色*(U,J)
26,子叶颠色'(J)
27.种脐颜色·(U,J)
28. 种皮开裂程度
29. 种于粗蛋白含量
观测时期
表A.1(续)
性状描述
椭圆形
扇椭圆形
长椭形
不开裂
中度开裂
标推品种
早熟 18 号,东农 42
中黄 6号,东农 92-19
鲁豆 (号、矮脚早
豫豆 10 号,东农 43
浙春3号
风交66-12
大青豆、东农青豆「号
七月黄黑豆
药黑豆,东农黑豆 2 好
花腿大豆
民勤藝挂
中黄 4号
中炸选03
弟尔金
凤交 66-12
锦 8-14
中黄6号
五华四月黄辽哥1号
中黄 7 号东农 44
东农42
中黄4号、东农298
性状类别及逆义
30, 种子粗脂肪含量*
31. 对大豆花叶病毒病
的抗性(J)
32. 对大竞灰斯病的
抗性+
33. 对大豆霜霉病的
抗性+
34. 对人豆胞囊线虫病
(以4 号小种为例)的
抗性一(J)
35. 对细菌性垂点病的
抗性血
观测时期
60--69
轰 A. 1(续)
性状描述
GB/T 19557.4—2004
标推品种
合率25
绥表14
垦农1号
东农93·046
东农92-070
黑农35
黑农39
合表35
东农40567
东农9674
早熟18
晋豆18
普豆19
抗线2号
灰布支、抗线1号
GB/T19557.4--2004
性状类别及定义
36. 对大意锈病的
抗性4
97、对大食心虫的抗
性*(J)
38.对大豆蚜的抗性
39,对豆英媽的抗性
,对豆秆黑潜蝇的
抗性+
观测时期
65-~75
注1:标**\号的为必测性状。
表A.1(续)
性状描速
标准品种
东农1068
墨农33
长衣5号
东农8604
东 01
注2:标““号的为群体性状,测试后较难得出变异避度,即较难进行“-致性判定。在其他性状能对新品种进行判定时,尽量不用这些性状。
注3,括号内有“J\的为UPOV测试指南中列出的性状。注4:括号内有“J\的为目本测域指南中列出的性状。代码
于种子
荫发期
表A,2大豆生长观测时期十进制代码表摘速
出苗期:丁叶露出地面
幼苗期
学叶完全展开
第一对真叶展开
位于常二节上的三出复叶展开
位于第兰节上的三出复叶展并
位于第九节上的三出复叶展开
分枝期
第 1 个一级分枝出现
第2个·.级分核出现
第 9个或以后的一级分枝出现
主茎花序形成期
未见花鲨
第…个花蕾出现
第一个花菊膨火
可见第一朵花的花避,但花末开放开花期
群体中可见到第一批花紫星开放约10%花装开放”;韧花
约20%花朵开放*
约30%花朵开放
约10%花朵放
约50%花朵开+盛花
约60%花朵开放
并花数下降
有限结类习性品种。
无限结英习性品种。
GB/T 19557.4—2004
终能,可见第一个英(长度约为5mm)美果和种了发育期
第一个英达到最大长度(15mm-~20mm)约 10%的英达到最长度(15 mm ~ 20mum),英果发育始期
约20%的粪达到最大长度(15um~20mom)约 30§的英达到是大长度(15 mm ~ 20 mm),鼓粒初期
约40%的英达到最大长度(15mm~-20mm)药50%的美达到最大长(15mm~20mm),鼓粒盛期
药 70% 的英达到最大长度(15 mm ~ 20 mm),鼓粒后期
几乎所有英果的长度达到最大体(15 mHI~20 mm),满粒期
英果和种子成熟期
第一个英果成熟,豆粒显现成熟色,干而硬成熟始期,药10%的英果成熟,豆教显现成色,干而碰
约 20%的英果成离,互粒显现成热色,干而硬约0%的英果成熟,豆数显现战熟色,干而硬完熟:几平所有的英果成熟,豆粒显现成熟色,干葡硬(二收获期),大多数英果成熟。豆粒显现成熟色,干面硬
约10%叶片退绿或脱落
约 70%叶片退绿或脱落
收获期
G3/T 19557.42004
B.1胚轴颤色
裁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測时期:苗期,子叶展并后。
B.1.3观测部位:胚轴。
附素BbZxz.net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解释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按照表B,1进行分级。B t.4
B, 1. 5 观测量:整个小区,如果不一致,计算变异度。囊 B. 1胚轴颜色的分级标准
胚轴朝色
主茸毛颜色
裁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B.2.2观测时期:开花盛期至成熟期。B.2.3观测部位:主莹。
观测方法:且测,按照表B,2进行分级。B.2.4
没紫色
测量:整个小区,如果不一致,统计各种茸毛色的比倒。囊 B. 2大豆蓝毛麒色分级标准
主茎茸毛密度
裁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B,3.2观測时期:开花期至越熟期,观测部位:主中上部节间。
观测方法:目测·按照表 B,3进行分级。B.3.4
观测量:整个小区,如果不一致,统计各种类型的比。囊B,3大豆茸毛密度分级标准
草毛密皮
B.4小吐形状
尤茸毛爽草毛稀硫
裁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B.4.2观测时期:开花盛期以后。茸毛中等密度
B.4.3观部位: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的中间小叶。深紫色
茸毛密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