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GB)】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8 23:11:21
- GB/T18183-2000
- 现行
标准号:
GB/T 18183-2000
标准名称: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0-08-02 -
实施日期:
2001-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78.67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试验室检验汽车同步带疲劳寿命的方法。本标准主要适用于ZA、ZB型汽车同步带(以下简称同步带)。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GB/T18183-2000

部分标准内容:
GB/T18183-2000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917:1995《同步带传动一汽车同步带与带轮一疲劳试验》。对于ISO10917:1995未规定的试样的张紧力等效采用英国标准BSAU218:1987《汽车同步带》中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充。
由于目前国内胶带生产厂已引进了两轮试验机对汽车同步带进行疲劳试验,因此本标准参照目前胶带生产厂采用的外国某公司的技术条件,将两轮试验机试验方法在附录A中给出。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工部胶带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浙江省三门县第一同步带厂、舟山市定海区长白长兴橡胶制品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彬、郑有灿、韩德深、范学军。318
GB/T18183--2000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般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各成员团体如果对已建成技术委员会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就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会议。些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参加有关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宜上,ISO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着密切合作。被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都要分发给各成员团体进行表态投票。如果有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则该草案就可以作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ISO10917是由ISO/T41技术委员会“带与带轮(包括V带)”的SC4分委员会“同步带传动”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性的。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Automotive synchronous belt industry---Fatigue test本标准规定了试验室检验汽车同步带疲劳寿命的方法。本标准主要适用于ZA、ZB型汽车同步带(以下简称同步带)。2引用标准
GB/T18183--2000
eqv ISO 10917:1995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0414—1989汽车同步带传动带轮3方法提要
本标准规定采用三轮试验机检验汽车同步带的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是指被试同步带运转至达到终止条件时所累积的小时数。在试验过程中,主动轮按规定的转速运转,在从动轮上施加一定的扭矩。张紧力通过张紧装置和张紧轮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试验时张紧轮位置锁定。4装置
4.1疲劳试验机所有的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满足长期连续运转的带要。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主动轮及其驱动装置。
b)从动轮及与其相联的加载装置,加载装置能提供准确、稳定的试验扭矩,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如用重锤)进行扭矩校准。
c)张紧轮(平轮)及其滑道,该装置能使张紧轮沿张紧力(F)的作用方向自由运动(如图1所示),以使试验所的张紧力准确地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4.2试验时各带轮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为使试验机能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同步带,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张紧轮和(或)支座的位置应可调。若以从动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0,0),分别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作为X轴、Y轴设立坐标系(如图1),则主动轮和张紧轮中心的位置坐标可用表1中所列的公式求出。4.3试验带轮
4.3.1试验用的各带轮应采用合金结构钢(最好是38CrMoAIA)制作,主、从动轮的轮齿及张紧轮与带背面接触部分的表面硬度均为HRC50~55。4.3.2主、从动轮的轮齿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的数值不大于1.25μm。张紧轮与带背面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的数值不大于0.4μm。使用新带轮会加剧轮与带的摩擦,从而使带的寿命降低。因此在换用新带轮后的第一次实验之前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8-28批准320
2001-03-01实施
GB/T 18183—2000
先用一条与被试带同样长度的“磨合”带对新带轮进行至少48h的磨合。4.3.3主动轮两侧均应有挡边,挡边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4.3.4带轮齿和齿槽的尺寸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4.3.5试验带轮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45
温度传感器位置
(XI,Y)
1主动轮;2—张紧轮,3——从动轮:4—被试同步带图1试验带轮的布置
表1带轮的位置坐标计算公式及坐标值带轮及坐标符号
从动轮
张紧轮
主动轮
1“D%\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张紧轮节径,z-
计算公式
-(0. 707D+0. 207d)
1.2709D+0.01065d)
从动轮齿数;pb
齿节距
根据公式算出的ZA、ZB型坐标值0
2对于ZA、ZB型以外的其他型号,在确定了d、pb、Z的数值后、可按本表给出的公式计算带轮的位置坐标3L:被试同步带节线长
节圆周长
节顶距
相邻齿节距偏差
90°弧上齿节距累积误差
径向圆跳动
(殿大值)
轴向圆跳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最大值)
轮齿平行度误差
(殿大值)
带轮锥度
(最大值
GB/T 18183-—2000
表2试验带轮技术参数
1轮宽与被试同步带相适应、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ZA、ZB型参数值
主动轮
带宽/1000
带宽/1000
2张紧轮公称节径为50mm,外径为47mm士0.1mm,轮宽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等。3对于除ZA、ZB型以外的型号,试验带轮的技术参数应向带的生产厂家咨询5试样
被试同步带的宽度及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试验条件
从动轮
113.84+g13
带宽/1000
带宽/1000
6.1试验期间的试验室温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实际温度对规定值的极限偏差土5℃。温度传感器安装的坐标(见图1)如下:
Xr= XI
Yr= Yt-
式中:XT,Xi—温度传感器及张紧轮中心的横坐标,mm;Yi,Yi-—温度传感器及张紧轮中心的纵坐标,mmd—张紧轮节径,mm。
6.2试验时主动轮转速为6000r/min士120r/min。6.3试验扭矩由供需双方商定。试验过程中实际扭矩的极限偏差为规定扭矩的2%。6.4试验时带的张力和张紧轮施加的张紧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 3带的张力和张紧轮施加的张紧力!带宽,mm
采用说明:
被试带直段张力 T,N
张紧力F,N
1ISO10917:1995对该项内容未作规定,本标准等效采用BSAU218;1987规定的张紧力和带张力。322
7程序
7.1试验准备
GB/T 18183—2000
试验之前先用适当的溶剂对带轮进行清洗。将同步带装到试验机带轮上,对其施加规定的张紧力。启动试验机,使其达到规定的转速。让试验机运转5min土15s(不包括启动和制动时间)后停止。用手使同步带转动数圈后将张紧轮位置锁定。7.2试验程序
启动试验机使其达到规定的转速。将试验扭矩调至规定值。让试验机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转直至达到规定的同步带运转寿命或出现同步带断裂等失效现象。疲劳寿命测定之后,应检查试验机每个带轮及其轴承磨损情况以及张紧轮支座的固定情况,以确定被试同步带的失效是否由带轮的损坏或试验装置的故引起的。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依据的标准号;
b)试验机型号;
c)被试同步带的型号、节线长度、带宽及生产厂家(或代号);d)试验期间的平均环境温度;
e)试验扭矩及张紧力;
f)满足规定条件的运转小时数或疲劳寿命,h;g)终止试验的理由
h)偶然情况;
i)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及试验单位。323
A1疲劳试验机
GB/T18183-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汽车同步带两轮疲劳试验方法
两轮试验机带轮布置如图A1所示。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应可移动,张紧力F通过可移动带轮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试验机应装有紧固装置,能在同步带承受张紧力的条件下锁定可移动带轮的位置。其余要求与三轮试验机相同。
试验带轮
试验带轮的材质、硬度和表面粗糙度与三轮试验机相同。A2.1
试验带轮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A1的规定。其他有关规定与三轮试验方法相同。表A1试验带轮技术参数
主动轮
从动轮
主动轮调节方向
A3试样
节圆周长
从动轮调节方向
作用于可移动轮
1—主动轮,2-—被试同步带,3一从动轮图A1两轮试验机带轮布置
试样的型号为ZA型,宽度为19mm,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于ZA型以外的带,也可参照本附录进行试验。
A4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表A2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表A2试验条件
主动轮转速
张紧力
试验扭矩
试验功率
1)先用500N的张紧力将带张紧,运转5s后再减至150NMn(kw)
30001/min±60//min
500 N/150 Nb
30N·m
9.425 kw2)
A5试验程序
A5.1试验准备
GB/T18183—2000
将被试同步带装到试验机带轮上,张紧力调至500N,使带张紧。启动试验机达到规定的转速,运转5s后停止。
将带的张紧力减少至150N,用手将带转动数圈后,将可移动带轮的位置锁定。A5.2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与三轮试验机试验方法相同。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内容除不包括试验扭矩和带宽外,其余均与三轮试验机试验方法相同。3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917:1995《同步带传动一汽车同步带与带轮一疲劳试验》。对于ISO10917:1995未规定的试样的张紧力等效采用英国标准BSAU218:1987《汽车同步带》中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充。
由于目前国内胶带生产厂已引进了两轮试验机对汽车同步带进行疲劳试验,因此本标准参照目前胶带生产厂采用的外国某公司的技术条件,将两轮试验机试验方法在附录A中给出。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工部胶带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浙江省三门县第一同步带厂、舟山市定海区长白长兴橡胶制品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彬、郑有灿、韩德深、范学军。318
GB/T18183--2000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般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各成员团体如果对已建成技术委员会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就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会议。些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参加有关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宜上,ISO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着密切合作。被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都要分发给各成员团体进行表态投票。如果有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则该草案就可以作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ISO10917是由ISO/T41技术委员会“带与带轮(包括V带)”的SC4分委员会“同步带传动”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性的。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Automotive synchronous belt industry---Fatigue test本标准规定了试验室检验汽车同步带疲劳寿命的方法。本标准主要适用于ZA、ZB型汽车同步带(以下简称同步带)。2引用标准
GB/T18183--2000
eqv ISO 10917:1995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0414—1989汽车同步带传动带轮3方法提要
本标准规定采用三轮试验机检验汽车同步带的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是指被试同步带运转至达到终止条件时所累积的小时数。在试验过程中,主动轮按规定的转速运转,在从动轮上施加一定的扭矩。张紧力通过张紧装置和张紧轮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试验时张紧轮位置锁定。4装置
4.1疲劳试验机所有的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满足长期连续运转的带要。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主动轮及其驱动装置。
b)从动轮及与其相联的加载装置,加载装置能提供准确、稳定的试验扭矩,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如用重锤)进行扭矩校准。
c)张紧轮(平轮)及其滑道,该装置能使张紧轮沿张紧力(F)的作用方向自由运动(如图1所示),以使试验所的张紧力准确地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4.2试验时各带轮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为使试验机能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同步带,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张紧轮和(或)支座的位置应可调。若以从动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0,0),分别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作为X轴、Y轴设立坐标系(如图1),则主动轮和张紧轮中心的位置坐标可用表1中所列的公式求出。4.3试验带轮
4.3.1试验用的各带轮应采用合金结构钢(最好是38CrMoAIA)制作,主、从动轮的轮齿及张紧轮与带背面接触部分的表面硬度均为HRC50~55。4.3.2主、从动轮的轮齿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的数值不大于1.25μm。张紧轮与带背面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的数值不大于0.4μm。使用新带轮会加剧轮与带的摩擦,从而使带的寿命降低。因此在换用新带轮后的第一次实验之前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8-28批准320
2001-03-01实施
GB/T 18183—2000
先用一条与被试带同样长度的“磨合”带对新带轮进行至少48h的磨合。4.3.3主动轮两侧均应有挡边,挡边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4.3.4带轮齿和齿槽的尺寸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4.3.5试验带轮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45
温度传感器位置
(XI,Y)
1主动轮;2—张紧轮,3——从动轮:4—被试同步带图1试验带轮的布置
表1带轮的位置坐标计算公式及坐标值带轮及坐标符号
从动轮
张紧轮
主动轮
1“D%\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张紧轮节径,z-
计算公式
-(0. 707D+0. 207d)
1.2709D+0.01065d)
从动轮齿数;pb
齿节距
根据公式算出的ZA、ZB型坐标值0
2对于ZA、ZB型以外的其他型号,在确定了d、pb、Z的数值后、可按本表给出的公式计算带轮的位置坐标3L:被试同步带节线长
节圆周长
节顶距
相邻齿节距偏差
90°弧上齿节距累积误差
径向圆跳动
(殿大值)
轴向圆跳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最大值)
轮齿平行度误差
(殿大值)
带轮锥度
(最大值
GB/T 18183-—2000
表2试验带轮技术参数
1轮宽与被试同步带相适应、应符合GB/T10414的规定。ZA、ZB型参数值
主动轮
带宽/1000
带宽/1000
2张紧轮公称节径为50mm,外径为47mm士0.1mm,轮宽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等。3对于除ZA、ZB型以外的型号,试验带轮的技术参数应向带的生产厂家咨询5试样
被试同步带的宽度及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试验条件
从动轮
113.84+g13
带宽/1000
带宽/1000
6.1试验期间的试验室温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实际温度对规定值的极限偏差土5℃。温度传感器安装的坐标(见图1)如下:
Xr= XI
Yr= Yt-
式中:XT,Xi—温度传感器及张紧轮中心的横坐标,mm;Yi,Yi-—温度传感器及张紧轮中心的纵坐标,mmd—张紧轮节径,mm。
6.2试验时主动轮转速为6000r/min士120r/min。6.3试验扭矩由供需双方商定。试验过程中实际扭矩的极限偏差为规定扭矩的2%。6.4试验时带的张力和张紧轮施加的张紧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 3带的张力和张紧轮施加的张紧力!带宽,mm
采用说明:
被试带直段张力 T,N
张紧力F,N
1ISO10917:1995对该项内容未作规定,本标准等效采用BSAU218;1987规定的张紧力和带张力。322
7程序
7.1试验准备
GB/T 18183—2000
试验之前先用适当的溶剂对带轮进行清洗。将同步带装到试验机带轮上,对其施加规定的张紧力。启动试验机,使其达到规定的转速。让试验机运转5min土15s(不包括启动和制动时间)后停止。用手使同步带转动数圈后将张紧轮位置锁定。7.2试验程序
启动试验机使其达到规定的转速。将试验扭矩调至规定值。让试验机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转直至达到规定的同步带运转寿命或出现同步带断裂等失效现象。疲劳寿命测定之后,应检查试验机每个带轮及其轴承磨损情况以及张紧轮支座的固定情况,以确定被试同步带的失效是否由带轮的损坏或试验装置的故引起的。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依据的标准号;
b)试验机型号;
c)被试同步带的型号、节线长度、带宽及生产厂家(或代号);d)试验期间的平均环境温度;
e)试验扭矩及张紧力;
f)满足规定条件的运转小时数或疲劳寿命,h;g)终止试验的理由
h)偶然情况;
i)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及试验单位。323
A1疲劳试验机
GB/T18183-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汽车同步带两轮疲劳试验方法
两轮试验机带轮布置如图A1所示。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应可移动,张紧力F通过可移动带轮作用到被试同步带上。试验机应装有紧固装置,能在同步带承受张紧力的条件下锁定可移动带轮的位置。其余要求与三轮试验机相同。
试验带轮
试验带轮的材质、硬度和表面粗糙度与三轮试验机相同。A2.1
试验带轮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A1的规定。其他有关规定与三轮试验方法相同。表A1试验带轮技术参数
主动轮
从动轮
主动轮调节方向
A3试样
节圆周长
从动轮调节方向
作用于可移动轮
1—主动轮,2-—被试同步带,3一从动轮图A1两轮试验机带轮布置
试样的型号为ZA型,宽度为19mm,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于ZA型以外的带,也可参照本附录进行试验。
A4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表A2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表A2试验条件
主动轮转速
张紧力
试验扭矩
试验功率
1)先用500N的张紧力将带张紧,运转5s后再减至150NMn(kw)
30001/min±60//min
500 N/150 Nb
30N·m
9.425 kw2)
A5试验程序
A5.1试验准备
GB/T18183—2000
将被试同步带装到试验机带轮上,张紧力调至500N,使带张紧。启动试验机达到规定的转速,运转5s后停止。
将带的张紧力减少至150N,用手将带转动数圈后,将可移动带轮的位置锁定。A5.2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与三轮试验机试验方法相同。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内容除不包括试验扭矩和带宽外,其余均与三轮试验机试验方法相同。3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