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国家标准(GB)】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1:40:21
- GB/T17982-2000
- 现行
标准号:
GB/T 17982-2000
标准名称: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0-01-01 -
实施日期:
2000-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21.09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提出了核设施事故应急不同阶段依据应急辐射监测数据(或烟羽扩散模式导出的相应数据)估算公众受照剂量的模式和参数。本标准适用于核事故应急公众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和评价,核设施常规释放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和评价也可参考应用。 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GB/T17982-2000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280.27.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Models and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ng radiation doses to the publicin the event of a nuclear accident2000-01-13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7982--2000
基本原则
事故早期剂量估算
事故中期剂量估算
事故后期剂量预测.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附录E(标准的附录)
附录F(标准的附录)
附录G(标准的附录)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附录I(标准的附录)
附录J(标准的附录)
附录K(标准的附录)
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不同事故阶段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烟羽照射途径外照射剂量学参数…·烟羽中放射性惰性气体对皮肤β照射的剂量学参数·空气中或皮肤表面沉积核素所致皮肤剂量转换系数吸入放射性核素剂量学参数
组织权重因子
..........
地面沉积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剂量参数食入放射性核素剂量学参数
食入被污染的新鲜食物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剂量学参数食入被污染的“储藏”食物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剂量学参数10
GB/T17982—2000
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时,可能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烟羽、吸入、食入等照射途径使公众受到辐射照射。因此剂量估算和评价成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基本内容之一,不论是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措施,还是评价核事故造成的场外后果,都必须立足于剂量数据。本标准旨在提出核事故应急不同阶段估算公众成员或群体所受辐射剂量的模式和参数。本标准在编写中等效采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SafetySeriesNo.81(1986)《核事故和辐射应急情况下控制公众受照剂量的导出干预水平的原则、程序和数据》的大部分模式和参数。但吸入、食入和烟羽浸没剂量参数取材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67(1993)、69(1995)、71(1995)、72(1996)号出版物和美国核管会的报告USNRCNUREG/CR-3160(1983)。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K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起草单位: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天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Modelsandparametersfor calculatingradiationdosestothepublicin the event of a nuclear accident1范围
GB/T17982—2000
本标准提出了核设施事故应急不同阶段依据应急辐射监测数据(或烟羽扩散模式导出的相应数据)估算公众受照剂量的模式和参数。本标准适用于核事故应急公众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和评价,核设施常规释放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和评价也可参考应用。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核设施nuclearfacility
用于生产、处理、加工、储存和使用易裂变材料的构筑物、设备和土地,这些易裂变材料的数量达到了必须考虑核安全、核事故和相应的应急的规模。2.2核事故nuclearaccident
因链式反应失控或放射性物质外泄失控而造成的突发性意外事件或事件序列。本标准中核事故是指国际核事件分类表中的47级事件,这类事件很有可能对外界环境造成不良后果(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失去控制地向环境释放),并可能危及公众的健康。2.3公众public
居住或滞留在发生核事故的核设施周围的广大人群和核事故应急情况下的有关人员。2.4模式models
用于描述物理事件的特征或相互关系的定量的表达式或模拟。本标准中是指根据应急辐射监测数据(或烟羽扩散资料)估算公众成员受照剂量的定量表达式。2.5参数parameter
组成数学模式方程式的常数和独立变量。本标准中的参数主要是指从核素空气积分浓度、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食物和饮水核素浓度等表征放射性污染程度的量计算公众所受剂量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吸入,食入等各种剂量转换系数和其他必要的资料。2.6事故阶段accidentphase
按事故释放的时间特征划分的事故进程的不同阶段。一般将事故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
2.7事故早期阶段earlyphaseofaccident由出现明显的放射性释放的先兆(即开始觉察到可能出现场外辐射后果)到释放开始以后的最初几小时的这段时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13批准2000-06-01实施
GB/T 17982--2000
2.8事故中期阶段intermediatephaseofaccident从开始释放放射性物质后的最初几小时,一直延续几天到几个星期的这段时间。在这阶段开始,通常大部分释放已经出现,且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已沉积于地面;但主要是惰性气体释放时则除外。2.9事故后期阶段latephaseof accident自事故中期以后延续几周到几年的这段时间。2.10大气沉降atmosphericdeposition气体、颗粒物和降水从大气中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转移到地面的过程。2.11烟羽plume
从烟窗或排气口等连续排放出来的烟气流,外形呈羽毛状。2.12再悬浮resuspension
因土壤的机械扰动和风的作用使污染物从环境表面返回大气的过程。3基本原则
在核事故情况下进行公众成员受照剂量估算时应该考虑不同事故阶段的所有主要照射途径和主要放射性核素。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受照剂量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列于附录A。事故早期的剂量估算应主要依靠模式计算,监测结果用来检验和修正模式。事故中、后期阶段应根据已获得的大量监测资料或采用经过修正的模式进行公众受照剂量估算。附录B列出了事故不同阶段各照射途径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4事故早期剂量估算
事故早期的重要照射途径有烟羽外照射(和β外照射)、吸入烟羽核素内照射、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沉积的β外照射、核素地面沉积?外照射和吸入再悬浮核索的内照射。4.1烟羽外照射剂量
4.1.1全身照射剂量
a)基于地面上方1m处Y剂量率H,的估算,见式(1)。Hpy
Hpr(t)dt·SFpy
式中:H—在烟羽通过期间内烟羽中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剂量当量,Sv;H,(t)-—t时刻烟羽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Sv·s-l;一建筑物屏蔽因子,对个人SF,取作1,对群体SF,取作0.7。SF
b)基于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中的估算,见式(2)。H=·DCFSF
式中;4-—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Bg·s·m-\;(1)
(2)
DCFpy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核素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Y外照射剂量当量,Sv·(Bq·sm=3)-1,
H同式1)解释;
SF——同式(1)解释。
DCF的数值列于附录C。
4.1.2皮肤β照射剂量
a)来自烟羽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剂量当量H的估算,见式(3)。H的·DCF·SF.
式中:Hia—空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所致皮肤β照射剂量当量,Sv;—-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Bg.s·m-\,2
GB/T17982--2000
DCFi-—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情性气体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皮肤β照射剂量当量,Sv. (Bq.s.m-3)-l,
SF一衣服和人体对β辐射的屏蔽因子,该屏蔽因子因个人的惯、衣着、姿势、季节和时间等因素有关,其时间平均的代表值可取为0.5,对于保守估计可取作1。儿种放射性情性气体的DCF数值列于附录D。b)基于近地面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中的估算,见式(4)。H.-中.DCF.·SF
式中:H—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中—同式(2)解释;
.(4)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DCF-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核紫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β照射皮肤剂量当量,Sv. (Bgs - m=3)\l;
SF同式3)解释。
不同核素的剂量转换系数DCF数值列于附录E。c)基于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沉积表面比活度Cs的估算,见式(5)。H=Cs·DCF,SF
式中:H沉积在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C,——皮肤和衣服上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Bq·m-\,-(5)
DCF剂量转换系数,即皮肤表面单位核素沉积比活度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Bgm-2)-1;
SF——同式(3)解释。
不同核索的DCF数值列于附录E。4.2吸入烟羽中核素内照射剂量H的估算,见式(6)。H.-中.B·DCF
式中:Hb一吸入烟羽中核素的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或甲状腺待积剂量当量,Sv;中
同式(2)解释:
·(6)
DCF一-吸入剂量转换系数,即吸入单位活度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甲状腺待积剂量当量,Sv.Bq-1;
一人的呼吸率,m3.s-1
不同核素的吸入剂量转换系数DCF,及不同年龄组成员的呼吸率B分别列于附录F的表F1和表F2中。
4.3地面沉积核素外照射剂量H的估算a)基于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C,的估算,见式(7)。H=C.·DCF.·SF
式中:H地面沉积核素所致外照射剂量当量,Sv;C
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Bq·m-?;·(7)
一剂量转换系数,Sv·(Bg·m-2)-1,DCF,是假定受照射者在室外给定时间内停留时地面沉积核素单位表面比活度所致积分全身剂量,对事故早期一般取1周;SF,-考虑了人员在室内居留份额的时间平均建筑物屏蔽因子。DCF和SF-分别列于附录H中表H1的B、D和F列以及H2中。b)基于地面上方1m处照射剂量率H,的估算,见式(8)。Hr=H,.(1-e-).t-1.SF,
式中:H—同式(7)解释;
*(8)
GB/T17982—2000
H—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Y照射剂量当量率,Sv·s-1SF同式(7)解释;
入一-核素的有效衰减常数,s-1。入一十^w,其中入为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w为地面沉积清除速率常数,与核素再悬浮、降水冲洗、核素向下转移有关。对碘核素w取0.1a-),对其他核素aw取0.01a-l;
积分时间,s,一般为一周,6.048×105s。4.4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剂量H,的估算,见式(9)。H, =C.·B.DCF
式中:H
K(t)-e-d
-吸入再悬浮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Cg-—同式(7)解释;
B-—同式(7)解释;
.(9)
吸入剂量转换系数,即吸入单位活度再悬浮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DCF
Sv·Bg-1,DCF的数值列于附录F的表F1;入R—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s-\;积分时间,s,般为—周,6.048×10°s一时间依赖再悬浮因子,m-1,K(t)的定义为空气中再悬浮核素浓度与该核素地面沉积表面K(t)
活度之比,再悬浮因子K(t)的影响因索和时间的依赖关系列于附录F的F3中。4.5公众成员平均受照总有效剂量的估算在公众成员个体同时受到核事故释放的多种核素通过多种途径照射的情况下,各核素和各照射途径所致总有效剂量按式(10)计算。-
式中:E——公众成员平均所受的总有效剂量,Sv;Hip—个体器官或组织T所受核素p照射途径所致剂量当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i—所涉及的第1种核素,
P所涉及的第P种照射途径;
W—-器官或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子,不同组织或器官的W列于附录G(标准的附录)。4.6集体剂量的估算
如果核事故涉及放射性物质向大气和水体释放,则集体剂量的表示如式(11)所示。S-S(A) + S(W)
式中:S—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S(A)—经大气途径产生的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S(W)一一经水途径产生的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经大气途径产生的集体有效剂量按式(12)计算。SPEafaa
式中:P。-—d子区的公众的人口总数,人;Ead——d子区a年龄组平均个人有效剂量,Sv,fad——d子区内a年龄组成员在该子区人口中的比例。5事故中期剂量估算
.(10))
(11)
..(12)
事故中期的重要照射途径是地面沉积核素的外照射、吸入再悬浮核素的内照射和食入被污染食物4
GB/T17982-2000
与饮水的内照射。事故中期剂量估算可更多的立足于监测结果。5.1外照射剂量
5.1.1基于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C的估算,见式(13)、(14)。H-Cu.DCF,SFy
式中:H-地面沉积核素所致1年积分剂量当量,SvC
同式(7)解释;
同式(7)解释;
(13)
?(14)
剂量转换系数,Sv(Bg·m-2)=1。由式(14)可知剂量转换系数即地面沉积核素单位表面比活度在之后1年对全身所致剂量当量的积分值,H(t)为单位表面比活度所致剂量当量率,列于附录H的表H1的A列中;t为照射持续时间,对事故中期的剂量估算,t取1年,在室外滞留情况下的t=a的DCF。列于附录H的表H1的D栏。5.1.2基于被污染地面上方1m处剂量当量率H,的估算,见式(15)、(16)。Hg=H,·0.SFy
\H(t)dt
式中:H-
同式(7)解释:
H,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剂量当量率,Sv·s-,8
(15)
·(16)
地面沉积核素在峰值时刻(t=0)起的单位剂量率(Sv·s\1)所致的1年积分剂量当量,Sv;
SF同式(7)解释。
附录H表H1中的E列列出的数值相当于值,即峰值时刻单位剂量率所致的1年积分剂量当量。表中数据未考虑人员在建筑物内居留时间和建筑物屏蔽修正,1年积分剂量数据是以开阔地面上方1m处的初始Y剂量率为单位表示的。5.2吸入再悬浮核素的内照射剂量计算方法与事故早期的相同采用式(9),但积分时间为1年。5.3摄入被污染食物和饮水的内照射剂量5.3.1摄入未经加工处理的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剂量,见式(17)。H-C·l·H,.G,
式(17)中G。按式(18)计算。
Cr(t)dt
Che(tp)
式中:Ha—食入被污染食物g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当量剂量,Sv;C.食物g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Bq·kg-\;Hz—食入单位活度核素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当量剂量,Sv·Bq-1In食物g的年摄入量,kg·a-l;?(17)
(18)
G。—食物g中核素比活度的1年积分值与某一指定时刻该食物中核素比活度的比值,Bg·akg-1/(Bq·kg\1);
即一一某一指定时刻,可以是食物g中放射性污染峰值出现的时间或测量时刻或指定的归一化5
GB/T 17982—2000
时刻Cr附录J中表J1中列出了不同核素的H2。不同年龄组成员各类食物的年摄入量I列于附录J表J2未加工“新鲜”食物的G。值列于附录K。对于“储藏”食物即在事故后生产、收获或储存并在其后一年中被均匀消费的食物的G。值列于附录L。
5.3.2摄入经过加工处理的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剂量,见式(19)。H'a=Ha/f
.(19))
式中:H'ta—食入经加工处理的食物g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剂量当量,Sv;于一一未经加工食物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与经过清洗、加工处理后比活度的比值。F因子的数值列于附录K的K2中。
5.3.3饮用被污染的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见式(20):HwCw·Iw·H,.l-e
式中:Hw——摄入被污染的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在t时即峰值时刻或归化时刻的比活度,Bq·L-1;Cw-
Iw—被污染饮水的年摄入量,L·a-\,其数值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的J2H,—食入单位活度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盘或器官待积剂量当量,SvBq-1,AR-——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a-1,T—摄入被污染饮水的持续时间,a。5.4人群平均受照总剂量的估算
同4.5条的方法。
5.5集体剂量的估算
同4.6条的方法。
6事故后期剂量预测
(20)
6.1人群平均剂量预测
事故时撤离的人员如果返回污染地区并在那里重新生活,预测的人群平均所受内、外照射剂量率和预期终生剂量可作为重返的决策依据。6.2集体剂量预测
预测核电厂周围广大地区公众所受的集体剂量,以作为评估核事故受照人群辐射随机效应的剂量依据。
6.3剂量估算
参照早期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6
24opPu
GB/T17982—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表A1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24100a
1.05×10-4
2.05×10~
4.30×10-5
6.78×10-5
1.59×10-
7.54×10~10
1.25×10-7
2.28×10-7
2.04×10-7
2.18×10-
2.46×10-6
9.98×10-7
8.37×10-5
9.26X10-6
2.19×10-4
2.91×10-3
1.53×10~6
2.12×10-5
1.07×10-
7.32×10-10
6.30×10-1
4.78X10~8
2.82×10-8
3.40×10-6
2.50×10-10
9.13×10-13
3.36×10-13
1.53×10-9
5.08×10-11
4.93×10-8
1.21×10-9
衰变常数
3.31×103
6.47×10-2
1.36×103
4.78×103
2.14×10a
2.38×10-2
3.96×10°
7.20×100
6.45×100
6.88×10-1
7.77×101
2.92×103
6.91×103
9.19×102
4.83×101
6.68×102
3.36×10-1
2.31×10~2
1.99×101
1.51×102
8.91×10-1
1.08×10*
7.90×10-5
2.88×10-5
1.06×10-4
4.81×10-2
1.60×10-3
1.56×100
3.83×10-2
事故阶段
GB/T 17982—2000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不同事故阶段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表B1不同事故阶段各照射途径需要监测或模式计算的重要量潜在的重要照射途径
烟羽核素外照射
烟羽核素β外照射
体表沉积核素β外照射
烟羽核素吸入内照射
地面沉积核素外照射
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
地面沉积核素照射
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
食入污染食物或饮水内照射
参照中期
需要的重要量
Bq's·m-\
Bg+s*m-\
Bq*m-2
Bq·m-a
Bq·m--
Bq·m-2
Bq·kg-!
Bq·L-1
Bg·kg-1
注,H,表示烟羽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外照射剂量当册率,表示近地面空气中核紊的时间积分浓度;Cs表示烟羽核素在皮肤上沉积的表面比活度;C,表示地面沉积核素的表面比活度,H表示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Ci表示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Cw表示饮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C表示牧草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GB/T17982—2000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烟羽照射途径外照射剂量学参数表C1空气中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积分浓度经空气浸没途径所致全身外照射剂量系数放射性核素
Sv(Bq.g.m-\)-1
7.6X10-14
1.5×10-13
1.4X10-16
6.2×10-15
7.0×10-15
3.8×10-14
1.3×10-14
6.1×10-18
2.1×10-17
2.1×10~14
9.0×10-15
放射性核素
131mXe
133nXe
Sv.(Bq.sm-\)-)
1.6×10-14
1.0×10-13
2.6×10-14
1.2×10-13
7.2×10-14
3.7×10-16
1.3×10~15
1.5×10-15
1.1×10-1
2.6×10-*
8.3×10-15
注:表中空气浸没Y外照射剂量系数数据取自美国核管会NUREG/CR-3160号报告(1983)。附录D
(标准的附录)
烟羽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对皮肤β照射的剂量学参数表D1空气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β皮肤剂量转换系数放射性气体
Sy.(Bgs.m-)-1
3.4×10-15
3.9×10-15
6.7×10-14
1.2×10-14
8.3×10-16
5.3×10-1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Models and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ng radiation doses to the publicin the event of a nuclear accident2000-01-13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7982--2000
基本原则
事故早期剂量估算
事故中期剂量估算
事故后期剂量预测.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附录E(标准的附录)
附录F(标准的附录)
附录G(标准的附录)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附录I(标准的附录)
附录J(标准的附录)
附录K(标准的附录)
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不同事故阶段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烟羽照射途径外照射剂量学参数…·烟羽中放射性惰性气体对皮肤β照射的剂量学参数·空气中或皮肤表面沉积核素所致皮肤剂量转换系数吸入放射性核素剂量学参数
组织权重因子
..........
地面沉积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剂量参数食入放射性核素剂量学参数
食入被污染的新鲜食物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剂量学参数食入被污染的“储藏”食物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剂量学参数10
GB/T17982—2000
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时,可能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烟羽、吸入、食入等照射途径使公众受到辐射照射。因此剂量估算和评价成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基本内容之一,不论是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措施,还是评价核事故造成的场外后果,都必须立足于剂量数据。本标准旨在提出核事故应急不同阶段估算公众成员或群体所受辐射剂量的模式和参数。本标准在编写中等效采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SafetySeriesNo.81(1986)《核事故和辐射应急情况下控制公众受照剂量的导出干预水平的原则、程序和数据》的大部分模式和参数。但吸入、食入和烟羽浸没剂量参数取材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67(1993)、69(1995)、71(1995)、72(1996)号出版物和美国核管会的报告USNRCNUREG/CR-3160(1983)。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K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起草单位: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天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Modelsandparametersfor calculatingradiationdosestothepublicin the event of a nuclear accident1范围
GB/T17982—2000
本标准提出了核设施事故应急不同阶段依据应急辐射监测数据(或烟羽扩散模式导出的相应数据)估算公众受照剂量的模式和参数。本标准适用于核事故应急公众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和评价,核设施常规释放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和评价也可参考应用。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核设施nuclearfacility
用于生产、处理、加工、储存和使用易裂变材料的构筑物、设备和土地,这些易裂变材料的数量达到了必须考虑核安全、核事故和相应的应急的规模。2.2核事故nuclearaccident
因链式反应失控或放射性物质外泄失控而造成的突发性意外事件或事件序列。本标准中核事故是指国际核事件分类表中的47级事件,这类事件很有可能对外界环境造成不良后果(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失去控制地向环境释放),并可能危及公众的健康。2.3公众public
居住或滞留在发生核事故的核设施周围的广大人群和核事故应急情况下的有关人员。2.4模式models
用于描述物理事件的特征或相互关系的定量的表达式或模拟。本标准中是指根据应急辐射监测数据(或烟羽扩散资料)估算公众成员受照剂量的定量表达式。2.5参数parameter
组成数学模式方程式的常数和独立变量。本标准中的参数主要是指从核素空气积分浓度、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食物和饮水核素浓度等表征放射性污染程度的量计算公众所受剂量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吸入,食入等各种剂量转换系数和其他必要的资料。2.6事故阶段accidentphase
按事故释放的时间特征划分的事故进程的不同阶段。一般将事故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
2.7事故早期阶段earlyphaseofaccident由出现明显的放射性释放的先兆(即开始觉察到可能出现场外辐射后果)到释放开始以后的最初几小时的这段时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13批准2000-06-01实施
GB/T 17982--2000
2.8事故中期阶段intermediatephaseofaccident从开始释放放射性物质后的最初几小时,一直延续几天到几个星期的这段时间。在这阶段开始,通常大部分释放已经出现,且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已沉积于地面;但主要是惰性气体释放时则除外。2.9事故后期阶段latephaseof accident自事故中期以后延续几周到几年的这段时间。2.10大气沉降atmosphericdeposition气体、颗粒物和降水从大气中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转移到地面的过程。2.11烟羽plume
从烟窗或排气口等连续排放出来的烟气流,外形呈羽毛状。2.12再悬浮resuspension
因土壤的机械扰动和风的作用使污染物从环境表面返回大气的过程。3基本原则
在核事故情况下进行公众成员受照剂量估算时应该考虑不同事故阶段的所有主要照射途径和主要放射性核素。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受照剂量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列于附录A。事故早期的剂量估算应主要依靠模式计算,监测结果用来检验和修正模式。事故中、后期阶段应根据已获得的大量监测资料或采用经过修正的模式进行公众受照剂量估算。附录B列出了事故不同阶段各照射途径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4事故早期剂量估算
事故早期的重要照射途径有烟羽外照射(和β外照射)、吸入烟羽核素内照射、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沉积的β外照射、核素地面沉积?外照射和吸入再悬浮核索的内照射。4.1烟羽外照射剂量
4.1.1全身照射剂量
a)基于地面上方1m处Y剂量率H,的估算,见式(1)。Hpy
Hpr(t)dt·SFpy
式中:H—在烟羽通过期间内烟羽中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剂量当量,Sv;H,(t)-—t时刻烟羽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Sv·s-l;一建筑物屏蔽因子,对个人SF,取作1,对群体SF,取作0.7。SF
b)基于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中的估算,见式(2)。H=·DCFSF
式中;4-—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Bg·s·m-\;(1)
(2)
DCFpy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核素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Y外照射剂量当量,Sv·(Bq·sm=3)-1,
H同式1)解释;
SF——同式(1)解释。
DCF的数值列于附录C。
4.1.2皮肤β照射剂量
a)来自烟羽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剂量当量H的估算,见式(3)。H的·DCF·SF.
式中:Hia—空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所致皮肤β照射剂量当量,Sv;—-近地面空气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Bg.s·m-\,2
GB/T17982--2000
DCFi-—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情性气体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皮肤β照射剂量当量,Sv. (Bq.s.m-3)-l,
SF一衣服和人体对β辐射的屏蔽因子,该屏蔽因子因个人的惯、衣着、姿势、季节和时间等因素有关,其时间平均的代表值可取为0.5,对于保守估计可取作1。儿种放射性情性气体的DCF数值列于附录D。b)基于近地面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中的估算,见式(4)。H.-中.DCF.·SF
式中:H—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中—同式(2)解释;
.(4)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DCF-一剂量转换系数,即核紫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的β照射皮肤剂量当量,Sv. (Bgs - m=3)\l;
SF同式3)解释。
不同核素的剂量转换系数DCF数值列于附录E。c)基于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沉积表面比活度Cs的估算,见式(5)。H=Cs·DCF,SF
式中:H沉积在皮肤和衣服上核素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C,——皮肤和衣服上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Bq·m-\,-(5)
DCF剂量转换系数,即皮肤表面单位核素沉积比活度所致β照射剂量当量,Sv+(Bgm-2)-1;
SF——同式(3)解释。
不同核索的DCF数值列于附录E。4.2吸入烟羽中核素内照射剂量H的估算,见式(6)。H.-中.B·DCF
式中:Hb一吸入烟羽中核素的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或甲状腺待积剂量当量,Sv;中
同式(2)解释:
·(6)
DCF一-吸入剂量转换系数,即吸入单位活度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甲状腺待积剂量当量,Sv.Bq-1;
一人的呼吸率,m3.s-1
不同核素的吸入剂量转换系数DCF,及不同年龄组成员的呼吸率B分别列于附录F的表F1和表F2中。
4.3地面沉积核素外照射剂量H的估算a)基于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C,的估算,见式(7)。H=C.·DCF.·SF
式中:H地面沉积核素所致外照射剂量当量,Sv;C
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Bq·m-?;·(7)
一剂量转换系数,Sv·(Bg·m-2)-1,DCF,是假定受照射者在室外给定时间内停留时地面沉积核素单位表面比活度所致积分全身剂量,对事故早期一般取1周;SF,-考虑了人员在室内居留份额的时间平均建筑物屏蔽因子。DCF和SF-分别列于附录H中表H1的B、D和F列以及H2中。b)基于地面上方1m处照射剂量率H,的估算,见式(8)。Hr=H,.(1-e-).t-1.SF,
式中:H—同式(7)解释;
*(8)
GB/T17982—2000
H—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Y照射剂量当量率,Sv·s-1SF同式(7)解释;
入一-核素的有效衰减常数,s-1。入一十^w,其中入为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w为地面沉积清除速率常数,与核素再悬浮、降水冲洗、核素向下转移有关。对碘核素w取0.1a-),对其他核素aw取0.01a-l;
积分时间,s,一般为一周,6.048×105s。4.4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剂量H,的估算,见式(9)。H, =C.·B.DCF
式中:H
K(t)-e-d
-吸入再悬浮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Cg-—同式(7)解释;
B-—同式(7)解释;
.(9)
吸入剂量转换系数,即吸入单位活度再悬浮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DCF
Sv·Bg-1,DCF的数值列于附录F的表F1;入R—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s-\;积分时间,s,般为—周,6.048×10°s一时间依赖再悬浮因子,m-1,K(t)的定义为空气中再悬浮核素浓度与该核素地面沉积表面K(t)
活度之比,再悬浮因子K(t)的影响因索和时间的依赖关系列于附录F的F3中。4.5公众成员平均受照总有效剂量的估算在公众成员个体同时受到核事故释放的多种核素通过多种途径照射的情况下,各核素和各照射途径所致总有效剂量按式(10)计算。-
式中:E——公众成员平均所受的总有效剂量,Sv;Hip—个体器官或组织T所受核素p照射途径所致剂量当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i—所涉及的第1种核素,
P所涉及的第P种照射途径;
W—-器官或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子,不同组织或器官的W列于附录G(标准的附录)。4.6集体剂量的估算
如果核事故涉及放射性物质向大气和水体释放,则集体剂量的表示如式(11)所示。S-S(A) + S(W)
式中:S—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S(A)—经大气途径产生的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S(W)一一经水途径产生的半径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经大气途径产生的集体有效剂量按式(12)计算。SPEafaa
式中:P。-—d子区的公众的人口总数,人;Ead——d子区a年龄组平均个人有效剂量,Sv,fad——d子区内a年龄组成员在该子区人口中的比例。5事故中期剂量估算
.(10))
(11)
..(12)
事故中期的重要照射途径是地面沉积核素的外照射、吸入再悬浮核素的内照射和食入被污染食物4
GB/T17982-2000
与饮水的内照射。事故中期剂量估算可更多的立足于监测结果。5.1外照射剂量
5.1.1基于地面沉积核素表面比活度C的估算,见式(13)、(14)。H-Cu.DCF,SFy
式中:H-地面沉积核素所致1年积分剂量当量,SvC
同式(7)解释;
同式(7)解释;
(13)
?(14)
剂量转换系数,Sv(Bg·m-2)=1。由式(14)可知剂量转换系数即地面沉积核素单位表面比活度在之后1年对全身所致剂量当量的积分值,H(t)为单位表面比活度所致剂量当量率,列于附录H的表H1的A列中;t为照射持续时间,对事故中期的剂量估算,t取1年,在室外滞留情况下的t=a的DCF。列于附录H的表H1的D栏。5.1.2基于被污染地面上方1m处剂量当量率H,的估算,见式(15)、(16)。Hg=H,·0.SFy
\H(t)dt
式中:H-
同式(7)解释:
H,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剂量当量率,Sv·s-,8
(15)
·(16)
地面沉积核素在峰值时刻(t=0)起的单位剂量率(Sv·s\1)所致的1年积分剂量当量,Sv;
SF同式(7)解释。
附录H表H1中的E列列出的数值相当于值,即峰值时刻单位剂量率所致的1年积分剂量当量。表中数据未考虑人员在建筑物内居留时间和建筑物屏蔽修正,1年积分剂量数据是以开阔地面上方1m处的初始Y剂量率为单位表示的。5.2吸入再悬浮核素的内照射剂量计算方法与事故早期的相同采用式(9),但积分时间为1年。5.3摄入被污染食物和饮水的内照射剂量5.3.1摄入未经加工处理的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剂量,见式(17)。H-C·l·H,.G,
式(17)中G。按式(18)计算。
Cr(t)dt
Che(tp)
式中:Ha—食入被污染食物g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当量剂量,Sv;C.食物g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Bq·kg-\;Hz—食入单位活度核素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当量剂量,Sv·Bq-1In食物g的年摄入量,kg·a-l;?(17)
(18)
G。—食物g中核素比活度的1年积分值与某一指定时刻该食物中核素比活度的比值,Bg·akg-1/(Bq·kg\1);
即一一某一指定时刻,可以是食物g中放射性污染峰值出现的时间或测量时刻或指定的归一化5
GB/T 17982—2000
时刻Cr
5.3.2摄入经过加工处理的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剂量,见式(19)。H'a=Ha/f
.(19))
式中:H'ta—食入经加工处理的食物g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器官待积剂量当量,Sv;于一一未经加工食物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与经过清洗、加工处理后比活度的比值。F因子的数值列于附录K的K2中。
5.3.3饮用被污染的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见式(20):HwCw·Iw·H,.l-e
式中:Hw——摄入被污染的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待积剂量当量,Sv;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在t时即峰值时刻或归化时刻的比活度,Bq·L-1;Cw-
Iw—被污染饮水的年摄入量,L·a-\,其数值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的J2H,—食入单位活度核素所致的待积有效剂盘或器官待积剂量当量,SvBq-1,AR-——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a-1,T—摄入被污染饮水的持续时间,a。5.4人群平均受照总剂量的估算
同4.5条的方法。
5.5集体剂量的估算
同4.6条的方法。
6事故后期剂量预测
(20)
6.1人群平均剂量预测
事故时撤离的人员如果返回污染地区并在那里重新生活,预测的人群平均所受内、外照射剂量率和预期终生剂量可作为重返的决策依据。6.2集体剂量预测
预测核电厂周围广大地区公众所受的集体剂量,以作为评估核事故受照人群辐射随机效应的剂量依据。
6.3剂量估算
参照早期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6
24opPu
GB/T17982—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表A1核事故时释放的对公众所受剂量估算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24100a
1.05×10-4
2.05×10~
4.30×10-5
6.78×10-5
1.59×10-
7.54×10~10
1.25×10-7
2.28×10-7
2.04×10-7
2.18×10-
2.46×10-6
9.98×10-7
8.37×10-5
9.26X10-6
2.19×10-4
2.91×10-3
1.53×10~6
2.12×10-5
1.07×10-
7.32×10-10
6.30×10-1
4.78X10~8
2.82×10-8
3.40×10-6
2.50×10-10
9.13×10-13
3.36×10-13
1.53×10-9
5.08×10-11
4.93×10-8
1.21×10-9
衰变常数
3.31×103
6.47×10-2
1.36×103
4.78×103
2.14×10a
2.38×10-2
3.96×10°
7.20×100
6.45×100
6.88×10-1
7.77×101
2.92×103
6.91×103
9.19×102
4.83×101
6.68×102
3.36×10-1
2.31×10~2
1.99×101
1.51×102
8.91×10-1
1.08×10*
7.90×10-5
2.88×10-5
1.06×10-4
4.81×10-2
1.60×10-3
1.56×100
3.83×10-2
事故阶段
GB/T 17982—2000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不同事故阶段需要模式计算或监测的重要量表B1不同事故阶段各照射途径需要监测或模式计算的重要量潜在的重要照射途径
烟羽核素外照射
烟羽核素β外照射
体表沉积核素β外照射
烟羽核素吸入内照射
地面沉积核素外照射
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
地面沉积核素照射
吸入再悬浮核素内照射
食入污染食物或饮水内照射
参照中期
需要的重要量
Bq's·m-\
Bg+s*m-\
Bq*m-2
Bq·m-a
Bq·m--
Bq·m-2
Bq·kg-!
Bq·L-1
Bg·kg-1
注,H,表示烟羽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外照射剂量当册率,表示近地面空气中核紊的时间积分浓度;Cs表示烟羽核素在皮肤上沉积的表面比活度;C,表示地面沉积核素的表面比活度,H表示地面沉积核素产生的在地面上方1m处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Ci表示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Cw表示饮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C表示牧草中放射性核素的峰值比活度或归一化时刻的比活度。GB/T17982—2000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烟羽照射途径外照射剂量学参数表C1空气中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积分浓度经空气浸没途径所致全身外照射剂量系数放射性核素
Sv(Bq.g.m-\)-1
7.6X10-14
1.5×10-13
1.4X10-16
6.2×10-15
7.0×10-15
3.8×10-14
1.3×10-14
6.1×10-18
2.1×10-17
2.1×10~14
9.0×10-15
放射性核素
131mXe
133nXe
Sv.(Bq.sm-\)-)
1.6×10-14
1.0×10-13
2.6×10-14
1.2×10-13
7.2×10-14
3.7×10-16
1.3×10~15
1.5×10-15
1.1×10-1
2.6×10-*
8.3×10-15
注:表中空气浸没Y外照射剂量系数数据取自美国核管会NUREG/CR-3160号报告(1983)。附录D
(标准的附录)
烟羽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对皮肤β照射的剂量学参数表D1空气中放射性情性气体单位时间积分浓度所致β皮肤剂量转换系数放射性气体
Sy.(Bgs.m-)-1
3.4×10-15
3.9×10-15
6.7×10-14
1.2×10-14
8.3×10-16
5.3×10-1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