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 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4:09:17
  • GB/T12706.3-200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2706.3-2002

  • 标准名称: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 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1-12-31
  • 实施日期:

    2003-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05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36页
  • 标准价格:

    19.0 元
  • 出版日期:

    2003-04-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1-10-19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蒋佩南、葛光明、盛伟秋、黄淑贞、乔新霞、张举位、周雁
  • 起草单位:

    上海电缆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35k 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本标准不包括在特殊条件下安装和使用的电缆,如架空电缆、矿用电缆、核电站用电缆〔用于污秽区)、海底电缆或船用电缆。 GB/T 12706.3-2002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 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GB/T12706.3-200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额定电压1kV(U=1.2kV)到
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ratedvoltagesfrom1kV(U.-1.2kV)upto35kV(U.=40.5kV)-Part3:Cablesfor ratedvoltageof35kV(U.-40.5kV)1范围
GB/T12706.3—2002
negIEC60502-2:1997
代替GB12706.1-1991
GB12706.3—1991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35k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
本标准不包括在特殊条件下安装和使用的电缆,如架空电缆、矿用电缆、核电站用电缆(用于污移区)、海底电缆或船用电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6-1993标准电压(neqIEC60038:1983)GB/T2951.1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idt1EC60811-1-1:1993)GB/T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idtIEC60811-1-2:198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节:密GB/T2951.3—-1997
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dtIEC60811-1-3:1993)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GB/T2951.4--1997
温试验(idtIEC60811-1-4:199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GB/T2951.5—1997
法第1节:耐臭氧试验一热延伸试验一浸矿物油试验(idtIEC60811-2-1:1986)
GB/T2951.6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一—抗开裂试验(idtIEC60811-3-1:1985)GB/T2951.7-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2节: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dtIEC60811-3-2:1985)GB/T2951.8-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一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10-08批准74
2003-04-01实施
GB/T12706.3—2002
一熔体指数测量方法一一聚乙烯中炭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的测量方法(idtIEC60811-4-1:1985)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局部放电试验(negIEC60885-3:1988)GB/T3048.12-1994
GB/T3048.13--1992
电线电缆冲击电压试验方法(negIEC60060-160060-4:1973)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s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negIEC60227:1979)1)GB6995.3—1986
GB/T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negIEC60060-1:1989)GB/T12706.2-2002
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egyIEC60502-2:1997)
GB/T18380.1-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1
JB/T8996—-1999高压电缆选择导则(eqvIEC601831984)额定电压大于30kV(Um=36kV)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IEC60840:1999
及其附件——试验和要求2
IEC60885-2:1987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1443:1989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电缆允许短路温度导则ISO48:1994交联型或热塑型橡胶硬度确定(硬度在10IRHD和100IRHD之间)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尺寸值(厚度,截面积等)定义3.1.1标称值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在本标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虑规定公差,通过测量进行检验。
3.1.2近似值approximatevalue
一个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3.1.3中间值median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于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3.1.4假设值fictitiousvalue
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计算所得的值。3.2有关试验的定义
3.2.1例行试验routinetests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3.2.2抽样试验sampletests
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采用说明:
1)这两项标准由本标准补充的“附录H(标准的附录)\中引用。23此项标准由本标准第20章采用说明1”引用,75
3.2.3型式试验typetests
GB/T12706-3-2002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3.2.4安装后电气试验electricaltestsafterinstallation用以证明安装后的电缆及其附件完好的试验。4电压表示方法和材料及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134.1额定电压
本标准中电缆的额定电压U/U(U.)表示方法如下:U./U(Um)=21/35(40.5)kV和26/35<40.5)kV。在电缆的电压表示方法U./U(Um)中: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设备可承受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最大值(见GB156)。电缆的额定电压应适合电缆所在系统的运行条件。为了便于选择电缆,将系统划分为下列三类。-A类: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能在1min内与系统分离。B类: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作短时运行,根据JB/T8996规定,接地故障时间不宜超过1h,对于本标准包括的电缆允许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宜超过8h,每年接地故障总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25h。
-C类:包括不属于A类、B类的系统。注:应该认识到,在系统接地故障不能立即自动解除时,故障期间加在电缆绝缘上过高的电场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电缆寿命。如系统预期会经常地运行在持久的接地故障状态下,该系统应划为C类。用于三相系统的电缆,U。的推荐值列于表1。表1额定电压U。推荐值
系统最高电压Um
4.2绝缘混合料
A类B类
本标准所涉及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列于表2。表2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交联聚乙烯
乙丙橡胶或类似绝缘混合料(EPR或EPDM)高弹性模数或高硬度乙丙橡胶
额定电压U。/kV
本标准所包括的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采用说明:
1)“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为本标准所作补充。76
交联聚乙烯(XLPE)
乙丙橡胶(EPR和HEPR)
GB/T12706.3—2002
表3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90
表3中的温度由绝缘材料的固有特性决定,在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其他因素的考虑也是狠重要的。
例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如果电缆直接埋人地下,按表中所规定的导体最高温度作连续负荷(100%负荷因数运行,电缆周围的土壤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能大大地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作为短路温度的指导应参照IEC61443标准规定。4.3护套混合料
本标准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4中。表4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护套混合料
a)热塑性
聚氣艺烯(PVC)
聚乙烯
b)弹性体
氯丁橡胶、氮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4.4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应符合附录F(标准的附录)规定。5导体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C
导体应是符合GB/T3956的第1种或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这两种之一的裸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第2种导体也可以是纵向阻水结构。6绝缘
6.1材料
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各类挤包固体介质的一一种。6.2绝缘厚度
标称绝缘厚度在表5中规定。
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77
绝缘混合料
交联聚乙烯(XLPE)
乙丙橡胶(EPR)
硬乙丙橡胶(HEPR)
GB/T12706.3-2002
表5绝缘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载面!
50~1000
额定电压下标称绝缘厚度/mm
21/35(40.5)kV
26/35(40.5)kV
注:不推荐任何小于上面给出的导体截面。然而,如果需要更小的截面的话,或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见GB/T12706.2中7.1),或增加绝缘厚度以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此数值按表中推荐的最小导体尺寸计算得出。7屏蔽
所有电缆的绝缘线芯上必须有金属屏蔽,可以在单根绝缘线芯上也可在几根绝缘线芯上分相绕包金属屏蔽。
单芯和三芯电缆绝缘线芯的屏蔽,应由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组成。7.1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应是非金属的,由挤包的半导电层或在导体上先包半导电带再挤包半导电层组成,挤包的半导电层应和绝缘紧密结合。
7.2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由非金属半导电层与金属层组合而成,每根绝缘线芯上应直接挤包与绝缘线芯紧密结合或可剥离的非金属半导电层。然后对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也可绕包一层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金属屏蔽层应包覆在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的外面,并应符合第10章的规定。8三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物三芯电缆缆芯的每根绝缘线芯上必须有金属屏蔽层。1下述8.1和8.2不适用于有护套单芯电缆的缆芯。8.1内衬层与填充物
8.1.1结构
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
圆形绝缘线芯电缆只有在绝缘线芯间的间隙被密实填充时,才可采用绕包内衬层。挤包内衬层前允许用合适的带子扎紧。8.1.2材料
用于内衬层和填充物的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和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8.1.3挤包内衬层厚度
挤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应从表6中选取。表6挤包内衬层厚度
缆芯假设直径d/mm
采用说明:
挤包内衬层厚度近似值/mm
17本标准规定额定电压35kV三芯电缆必须采用绝缘芯分相金属屏蔽结构。78
8.1.4绕包内衬层厚度
绕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取0.6mm。GB/T12706-3-2002
8.2具有分相金属层的电缆(见第10章)各个绝缘线芯的金属层应相互接触。若电缆的分相金属屏蔽缆芯外具有同样金属材料的绕包金属层(见第9章),电缆的缆芯外应包覆内衬层。内衬层和填充物应符合8.1规定。除纵向阻水型电缆外,内衬层和填充物应采用非吸湿材料。内衬层和填充物也可采用半导电材料。当分相与统包金属层采用的金属材料不同时,应采用符合14.2中规定的任一种材料挤包隔离套将其隔开。对于铅套电缆,铅套与分相包覆的金属层之间的隔离,应采用符合8.1规定的内衬层。若电缆没有统包金属层(见第9章),只要电缆外形保持圆整,可以省略内衬层。9单芯或三芯电缆的金属层
本标准包括以下类型的金属层:a)金属屏蔽(见第10章);
b)同心导体(见第11章);
c)金属套(见第12章);
d)金属铠装(见第13章)。
金属层应为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型式,包覆在三芯电缆的每个绝缘线芯或单芯电缆上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
也可采取某些措施使金属层周围具有纵向阻水性能。10金属屏蔽
10.1结构
金属屏蔽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带,金属编织,金属丝的同心绞合层或金属丝与金属带的组合结构组成。
金属屏蔽也可以是金属套。
选择金属屏蔽材料时,应特别考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金属屏蔽绕包的搭盖和间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标准的附录)中G4.2和G4.3规定。10.2要求
金属屏蔽的尺寸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标准的附录)中G4.2和G4.3规定;金属屏蔽中铜丝的电阻要求应符合GB/T3956规定。
11同心导体
11.1结构
选用同心导体结构和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11.2要求
同心导体的尺寸、物理性能及其电阻值等要求,应符合GB/T3956规定。11.3使用
电缆如采用同心导体结构,可在三芯电缆的内衬层外,对单芯电缆也可以直接在半导电绝缘屏蔽层外或适当的内衬层外包爱同心导体层。79
12金属套
12.1铅套
GB/T12706.3--2002
铅套可采用铅或铅合金,铅套应紧密地挤包在电缆上。其标称厚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a)所有单芯电缆或缆芯:
t=0.03D+0.8
b)所有其他电缆:
tp=0.03D+0.7
式中:tpb铅套标称厚度,mm;
D一铅套前假设直径,mm(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修约到一位小数)。在所有情况下,最小标称摩度应为1.2mm,将计算值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修约到一位小数。12.2其他金属套
正在考虑中。
13金属铠装
13.1金属铠装类型
本标准包括铠装类型如下:
a)扁金属丝铠装;
b)圆金属丝铠装;
c)双金属带铠装。
13.2材料
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应是镀锌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铝或铝合金丝。金属带为钢带、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具有商品质量认可的热轧或冷轧钢带。在要求铠装钢丝满足最小导电性的情况下,允许在铠装层中嵌入足够的铜丝或镀锡铜丝,并应确保达到这项要求。
选择铠装材料时,尤其是铠装作为屏蔽层使用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除特殊结构外,用于交流回路的单芯电缆铠装应采用非磁性材料。注:用于交流回路的单芯电缆铠装如采用某种特殊结构,电缆载流量仍将大为降低,应慎重选用。扫13.3铠装的使用
13.3.1三芯电缆
三芯电缆需要铠装时,铠装应包覆在符合8.1规定的内衬层上。13.3.2隔离套
当铠装下的金属层与铠装材料不同时,必须用14.2中规定的一种材料,挤包一层隔离套将其隔开。铅套电缆如有铠装层时,应采用隔离套或包带垫层,并符合13.3.4规定。如果在铠装层下采用隔离套,可以由其代替内衬层或附加在内衬层上。在金属层外具有纵向阻水结构的电缆不需要采用隔离套。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T(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采用说明:
11前版标准实施中,采用某种特殊结构铠装的单芯电缆用于交流回路时均出现载流最大为降低的现象,为此,本标准补充此注释。
GB/T12706.3-2002
T,=0.02D+0.6
式中:D。一—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计算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述进行,计算结果修约到0.1mm(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非铅套电缆的隔离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2mm,若隔离套直接挤包在铅套上,隔离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0mm。
13.3.3铅套销装电缆的包带垫层铅套涂层外的包带垫层可采用浸渍纸带或两层浸溃纸带与一层或多层复合浸渍纤维材料的组合结构。
垫层浸渍剂为沥者或其他防腐剂,对于金属丝铠装,浸溃剂不能直接加到金属丝上。也可采用合成材料带代替浸渍纸带。铅套和铠装之间的包带垫层,在铠装后总厚度的近似值应为1.5mm。13.4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的尺寸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应优先采用下列标称尺寸:圆金属丝:直径2.0mm,2.5mm.3.15mm,4.0mm,6.0mm;扁金属丝:厚度0.8mm;
钢带:厚度0.5mm0.8mm
铝或铝合金带:厚度0.5mm,0.8mm。13.5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圆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分别不小于表7和表8规定的数值。表7圆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d/
铠装前假设直径d/
表8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
铛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金属带标称厚度/
钢带或镀锌钢带
扁金属丝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13.6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铠装
铝或铝合金带
金属丝铠装应很紧密,即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很小。必要时,可在扇金属丝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带,钢带厚度的偏差应符合17.7.3规定。13.7双金属带铠装
采用金属带铠装时,内村层厚度除应按8.1规定选用外,还应同时采用包带垫层加强。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应按8.1的规定值再加0.8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不得小于规定值的80%一0.2mm。如果有隔离套或挤包的内衬层并且满足13.3.3规定时,则不必加包带垫层。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
14外护套
14.1概述
所有电缆都应具有外护套。
GB/T12706.3—2002
外护套通常为黑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环境。
14.2材料
外护套为热塑性材料(聚氮乙烯或聚乙烯)或弹性体材料(聚氯丁烯,氯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外护套材料应与表4中规定的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在特殊条件下(例如为了防白蚁)使用的外护套,可在配方中加人化学添加剂。但这些添加剂应对人类及环境无害。
注,添加剂不希望采用\,例如:氯甲桥蔡(艾氏剂):1、2、3、4、10、10-六氯代-1、4,4a.5、8、88-六氢化-1、4、5、8-二甲桥素;氧桥氯甲桥蔡(孜氏剂):1、2、3、4、10、10-六氯代-6、7-环氧-1、4、4a、5、6、7、8、8a-八氢-1、4、5、8-二甲桥黎;六氯化苯(高丙体六六六):1、2、3、4、5,6-六氯代-环乙烷Y异构体。14.3厚度
若无其他规定,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0.035D +1.0
式中:D一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mm(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按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修约到0.1mm(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无铠装的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其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护套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15试验条件
15.1环境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士15)C下进行。15.2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应在49Hz到61Hz;波形基本上为正弦波,引用值为有效值。15.3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
按照GB/T3048.13规定,冲击波的有效波前时间为1us~5μs,半峰值时间为40us~60μs。其他方面应按照GB/T16927.1的规定。16例行试验
16.1概述
例行试验通常应在每一个电缆制造长度上进行(见3.2.1)。根据购买方和制造方达成的质量控制协议,可以减少试验电缆的根数或采用其他的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的例行试验为:
a)导体电阻测量(见16.2);
6)在按7.1和7.2规定的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的电缆绝缘线芯上的局部放电试验(见16.3);c)电压试验(见16.4)。
1)来源:《工业材料中的危险品》N.1.Sax,第五版.VanNostrandReinholdISBN0-442-27373-8。82
16.2导体电阻
GB/T12706.3—2002
应对例行试验中的每一根电缆长度所有导体进行测量,如果有同心导体的话也包括在内。成品电缆或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试样,应在保持适当温度的试验室内至少存放12h后测量。若怀疑导体温度是否与室温一致,电缆应在试验室内存放24h后测量。也可选取另一种方法,即将导体试样浸在温度可以控制的液体槽内,至少浸入1h后测量电阻。电阻测量值应按照GB/T3956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校正到20℃下1km长度的数值。每一根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GB/T3956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适用时,同心导体的电阻也应符合GB/T3956规定。
16.3局部放电试验
应按GB/T3048.12规定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要进行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在1.73U,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超过10pC。16.4电压试验
16.4.1概述
电压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采用工频交流电压。除非购买方另有要求,制造方可任选以下程序进行例行电压试验:a)3.5U.,5min;
b)2.5Uo,30min。
16.4.2单芯电缆试验步骤
单芯电缆的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导体与金属屏蔽之间。16.4.3三芯电缆试验步骤
应在三芯电缆的每一根导体与金属层之间施加电压。三芯电缆也可采用三相变压器,一次完成试验。16.4.4试验电压
对应标称额定电压的单相试验电压值如表9。表9例行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Uel
试验电压(3.5U。)/
试验电压(2.5U.)/
若用三相变压器同时对三芯电缆进行电压试验,相间试验电压应取表9所列数据的1.73倍。在任何情况下,电压都应逐渐升高到规定值。16.4.5要求
绝缘应无击穿。
17抽样试验
17.1本标准要求的抽样试验包括:a)导体检查(见17.4);
b)尺寸检查(见17.5至17.8)
c)电压试验(见17.9);
采用说明:
1本标准在此条文中补充了“2.5U.,30min”的电压试验条件。83
GB/T12706.3-2002
d)EPRHEPR和XLPE绝缘及弹性体护套的热延伸试验(见17.10)。17.2抽样试验的频度
17.2.1导体检查和尺寸检查
导体检查,绝缘和护套厚度测量以及电缆外径的测量应在每批同一型号和规格电缆中的一根制造长度的电缆上进行,但应限制不超过合同长度数量的10%。17.2.2电气和物理试验
按商定的质量控制协议,在制造长度电缆上取样进行试验。若无协议,在三芯电缆总长度大于2km或单芯电缆总长度大于4km时,可按表10进行试验。表10抽样试验样品数量
电缆长度L/
三芯电缆
210余类推
17.3复试
单芯电缆
4wwW.bzxz.Net
2040≤L≤60
余类推
样品数
余类推
如果任一试样不符合第17章规定的任试验要求,应从同一批中再取两个附加试样就不合格项目重新试验,必须两个附加试样都合格,则该批电缆才符合本标准要求。如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认为该批电缆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17.4导体检查
按照GB/T3956规定的导体结构要求应采用目测,如有可能可采用测量方法进行检查。17.5绝缘和非金属护套厚度的测量(包括挤包隔离套但不包括挤包内衬层)17.5.1概述
应按照GB/T2951.1—1997第8章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为试验而选取的每根电缆长度可用一段电缆来代表,如果必要,这段电缆应在已去除可能受到损伤的部分以后,从电缆的一端截取。17.5.2对绝缘的要求
每一段绝缘线芯,其绝缘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修约到0.1mm后,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90%一0.1mm,即:tmin≥t(0.1+0.1t)
同时:
式中,tmx—最大厚度,mm;
tain—最小厚度,mm;
t.--一标称厚度,mm。
17.5.3对非金属护套要求
护套应符合下列要求:
tmx- tom≤0.151
a)包覆在光滑圆柱体(例如挤包的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表面的外护套,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修约到0.1mm,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采用说明:
1)对电缆线芯绝缘偏心度的规定为本标准所作补充。84
值的85%-0.1mm。即
GB/T12706-3—2002
tmm≥t-(0.1+0.15ta)
b)包覆在不规则圆柱体表面的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的无铠装三芯电缆护套:挤人缆芯空隙,或者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上的护套),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即:
tmin≥t,-(0.1+0.2t)
17.6铅套厚度测量
应根据制造方的意见选用下列方法之一测量铅套厚度。铅套厚度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95%0.1mm。即:
tm≥t(0.1+0.05t)
注:其他类型金属套厚度测盘方法在考虑中。17.6.1条法
应使用平头千分尺测量,测量头平面直径为4mm~8mm,测量精度为士0.01mm。从电缆上取下50mm长的护套试样,对其进行测量。试样应沿轴向剖开并仔细展平,将试样擦拭干净后,应沿展平的试样的圆周方向距边缘至少10mm进行测量。应测取足够多的数值,以保证测量到最小厚度。
17.6-2圆环法
测量时应使用具有一个平测头和一个球形测头的千分尺,或具有一个平测头和一个长为2.4mm、宽为0.8mm的平矩形测头的干分尺,测量时球形测头或矩形测头放在护套环内侧。千分尺的精度应为0.01mm。
测量应在从样品上仔细取下的环形护套上进行,应在圆周上测量足够多的点,以保证测量到最小厚度。
17.7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测量17.7.1铠装金属丝的测量
使用具有两个平测头精度为士0.01mm的千分尺来测量圆铠装金属丝的直径和扇铠装金属丝的厚度,圆金属丝测量应在同一截面上两个互成直角的位置上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17.7.2铠装金属带的测量
测量时应使用具有两个直径为5mm平测量头,精度为土0.01mm的千分尺,宽为40mm及以下的金属带应在宽度中央测其序度;更宽的带子应在距其每一边缘20mm处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金属带厚度。
17.7.3要求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尺寸低于13.5中规定的标称尺寸的量值应不超过:一圆金属丝:5%;
一扁金属丝:8%;
一金属带:10%。
17.8外径测量
如果抽样试验中要求测量电缆外径,应按GB/T2951.1规定进行。17.94h电压试验
17.9.1取样
试验终端之间的一根成品电缆长度应至少为5m。17.9.2步骤
在室温下,每一导体与金属屏蔽或护套间应施加工频电压4h。17.9.3试验电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