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安全阀 性能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2 09:35:49
  • GB/T12242-1989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2242-1989

  • 标准名称:

    安全阀 性能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90-01-04
  • 实施日期:

    1990-01-02
  • 作废日期:

    2005-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746.5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23.060阀门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零部件>>J16阀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标准价格:

    19.0 元

其他信息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合肥通用机械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2242-1989 安全阀 性能试验方法 GB/T12242-198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安全阀
性能试验方法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safety yalve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用安全阀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型式的安全阀:。直接载荷式,
b.先导式。
2引用标准
GB12241安全阀--般要求
3一般要求
3.1试验有关方面应在进行试验前就下列客项达成协议:试验目的3
试验场所;
试验介质,
使用的测量方法,测试手段和设备,被试阀的形式、型号、尺寸、工况、整定压力、数量和来源;f.
监督试验的人员
GB 12242—89
试验大纲,包括根据试验的目的和对象所需进行的观察和所需记录的读数。3.2监督试验人员,应具有流量测量的实际经验,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应始终在场,并对下列事项负责:
确认参加试验的人员熟悉本岗位正确的操作方法;a.
确认协议的试验大纲得到遵循;b.
确认试验的精确度符合要求。
试验报告需经监督试验人员签字方为有效。3.3试验程序和试验系统的布置按第4章的规定。3.4应对试验中使用的仪表进行编号或作明确的标记,每一仪表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校准。3.5试验进行中不应对阀门作任何调整,当试验条件发生任何变化或偏离时,应给以足够的时间让流量、温度、压力等达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3.6试验记录应包括对试验对象的所有观察测量、仪表读数和仪表校准记录,修正和修正值也应载人试验记录中。原始试验记录应由试验单位保存,并将记录的副本提供给试验有关各方。应按第6章的规定作出试验报告。
测试仪表和试验方法
4.1测试仪表和方法
4.1.1大气压力测量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1-04批准1990-12-01实施
GB 12242—89
大压力采用仪表误差不大于+50Pa的气压计测量,当安全阀排放压力大或等于0.15MPa时可来用试验当地的平均大气压力。4.1.2压力测量
4.1.2.1测量小于0.1MPa的压力可采用液体压力计,测量大于或等于0.1MPa的压力可采用波顿管压力计,也可采用其他测压仪表。4.1.2.2压力测量仪表的误差应小「或等1仪表量程的0.5%,被测压力应在仪表量程的三分之到燕分之范围内。
4.1.2.3测压点的位置应能保证测得的是介质静压力。4.1.2.4当测压点与压力计之间存在水柱或其他液柱时,应对压力读数进行修正。4.1.3温度测量
4.1.3.1测量温度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表(如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热电阻等)。测温仪表的最小可读数应小于或等于0.5℃。4.1.3.2除玻璃液体温度计必须插人套管内,再装到管道中外,上述其他测温元件可插入套管内,也可直接装到管道。当被测温度不超过150℃时,最好不用套管。温度计套管应清洁,无锈蚀,其内部应充人沸点高于最高测定温度的适当液体。4.1.3.3除了被测介质外,测温元件与外界之间因辐射或传导而引起的热传递应控制在最小限度。4.1.3.4温度计插人点附近及其外露部分应隔热。4.1.3.5测量管道内介质温度时,测温元件感受部分应插至管道中心线附近。当管径大于300mm时,插人深度不应小于150mm。
4.1.3.6测量流动介质的温度时,测温元件感受部分不应置下介质流动停滞区域。4.1.4流量测量bzxz.net
4.1.4.1测量流量采用经校准的标准节流装置或其他流量计,也可采用收集并称量排放介质或其冷凝液的直接测量方法。
4.1.4.2节流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节流装置应设置在被试阀进口的上游侧;a.
b.节流孔直径与管道内径之比m应满足0.2≤m≤0.7;c,节流装置前后压差,对于可压缩流体应不小于100mm水柱,不大于2500mm水柱;对于不可F缩流体应不小于100mm水柱;
d。为保证节流装置附近流动均匀和压力测量可靠,节流装置前后应设置足够长的直管段。4.1.4.3流量测量过程中流动须保持稳定,差压脉动值(双倍振幅)不应超过2%。4.1.4.4用饱和热汽进行试验时,应测定燕汽的湿度。4.1.5开肩高度测量
4.1.5.1测量开启高度原则1采用百分表,也可采用经校准的其他测量仪表。测量仪表的零点应在阀门试验前即时进行调整。4.1.5.2
在安全阀排放时,如阀瓣、阀杆发生振动,则应按振幅的中心处读取开高值。4.1.5.3
4.1.6蒸汽湿度测量
测量蒸汽湿度采用节流式热量计。蒸汽湿度中按下式求得:
式:X— 「度。
X=hx-hi
式中:h×—一在节流热量计排放温度和大气压力下过热蒸汽的烩,」·kg;h,-一在节流热量计进长力下饱和水的,Jkg;582
(2)
GB 12242—89
在节流热量计进口压力下的汽化潜热,」/kg。4.1.6.3节流热量计出口过热蒸汽的过热度应大于或等于4.5℃。4.1.6.4节流热量计的孔口直径应尽可能大。4.1.6.5节流热量计必须靠近作为蒸汽源的容器或管道来安装。为防山散热,热量计及连接管道应充分保温。
节流热量计排放温度测量误差在稳定状态下应小于或等10.5C。4.1.6.7所使用的节流热量计应利用其恰值已知的蒸汽进行校准。4.2试验一般要求
4.2.1被试安全阀的通径、数虽和玉力应按GB12241的规定。4.2.2进行动作性能和排量试验所用介质种类应按GB12241的规定。4.2.3进行动作性能和排量试验时,应将被试阀门直接或通过适当的连接附件安装到储气器上。储气器的直径和容积应足够大,以便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维持足够的试验持续时间,以保证获得必要的性能和排量数据。
4.2.4进行排量试验时阀门的调整状况(如开启高度、调节圈位置等)应与进行动作性能试验时相同。
4.2.5排量试验设备以及试验操作应保证实际排量的测量误差在±2%以内,各次排量试验的最终结果其偏差应全部保持在其半均值的土5%以内。4.2.6进行背压力高了大气压力的阀门试验时,排放管道的通径应至少等于阀门出门通径。排放管道的支撑方式应保证不影响阀门动作。4.2.7应进行充分的预备试验以保证试验操作人员全熟悉试验设备和他们各自的任务,并检食和调整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使之处于正常的「作状态。4.3动作前的常温密封性能试验
4.3.1密封试验介质为常温空气。4.3.2密封试验压力:当整定压力小10.3MPa时,比整定力低0.03MPa;当整定压力大于或等于0.3MPa时,为90%整定压力。
4.3.3试验系统的典型布置如图1所示。除漏气引出管外,安全阀其他部位应同外界处于完全密闭状态。漏气出管的内径为6mm,其出山端面应平行于水面并低于水面13mm。汽引出管
图1常温密封性能试验系统图
4.3.4试验程序
GB12242-89
4.3.4.1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4.3.4.2降低阀进口压力,使阀重新回到密闭状态,然后装上出口盲板。4.3..3调节阀进口压力并使之保持在密封试验压力,观察和统计以每分钟气泡数表示的气体泄漏率。注:计量泄漏气泡数从第一个气泡出现时开始计时,取2分钟内的平均俏。若从开始试验时起5分钟内(当阀公称通径DN.80mm)或10分钟内(当阀门公称通径DN80mm)无气泡出现,则认为泄溺载为零。4.4动作性能和排量试验
4.4.1试验系统布置
4.4.1.1蒸汽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4.4.1.1.1当采用流量计测量排量时,推荐的试验系统布置如图2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b.
使用过热蒸汽时,应设置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在安全阀进口侧设置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容器中冷凝液水位的液面计,使用饱和蒸汽时应在安全阀前及流量计处设置测量蒸汽湿度的热量计;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装置和管道须进行保温。
流量调节阀
整流器
温度计
【国力调献
试验容器
开高测整
广液面让
排泄阀
图2蒸汽试验系统图(流量计测量方法)当采用称量冷凝液法测量排量时,推荐的试验系统排放侧布置如图3所示。试验系统应包4.4.1.1.2
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使用过热蒸汽时,应设置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在安全阀出口侧设置冷凝器以及测量冷凝器中冷凝液的装置,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使用饱和蒸汽时,应在安全阀前设置测量蒸汽湿度的热量计,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装置和管道须进行保温;
GB 1224289
h。如果被试安全阀为开放式结构,则在试验时,一部分蒸汽会经进阀盖处泄漏出去而未被计人排量中,因而试验得到排量值将小于阀的实际排量。当试验有关方面认为有必要时,应就确定」述蒸汽泄漏率的方法达成协议。
试验阀
冷凝器
液面计
称盘容器
称鹭计
图3蒸汽试验系统排放侧图(称量冷凝液方法)空气或其他气体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推荐的试验系统布置如图4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4.4. 1.2
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在安全阀进口侧设置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4.4.1.3液体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4.4.1.3.1
当采用流量计测量排量时,推荐的试验系统布置如图4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测量安金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4.4.1.3.2
流量调节阀
整流器
GB12242—89
一医力测腻
流重测
温度测
溢度斓罐
试验容器
开高测重
试验阀
医排泄阀
图4空气或液体试验系统图(流量计测量方法)当采用称量法测量排量时,推荐的试验系统排放侧布置如图5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测量安全阅进口压力的压力计;b.
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在安全阀出口侧设置称量排放液体的装置;在进门侧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称显容器
称量计
图5液体试验系统排放侧图(称量方法)蒸汽试验,背压高大气压时:
试验阀进口侧系统布置如图2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4.4.1.4.1
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a.
便用过热蒸汽时,应设置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在安全阀进侧设置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容器中冷凝液水位的液面计;使用饱和蒸汽时,应在安全阀前及流量计处设置测定蒸汽漩度的热量计:测量安全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装置和管道须进行保温。
4.4.1.4.2
GB12242—89
当阀门承受附加背压力时,试验阀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6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用以建立附加背压力的容器和供压源;在背压容器上设置泄放阀;
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测量背卡力的压力计;
管道的布置应能防止冷凝液聚积在管道中,在背压容器底部应设置排泄阀。供压源
压力计
进气阀
泄放阀
调节阀
背压容器
去排泄阀
通大气或收集容器
图6阀门承受附加背压力时试验系统排放侧图4.4.1.4.3当背压力仪为排放背压力时,试验阀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7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a.
测量背压力的压力计;
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管道的布置应能防止冷凝液聚积在管道中。c.
①压力计
调节阀
通大气或收集容器
图7阀门仅承受排放背压力时试验系统排放侧图4.4.1.5空气或其他气体试验,背压高于大气压时:4.4.1.5.1试验阀进口侧系统布置如图4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测量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方计;a.
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
在安全阀进口侧设置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安个阀开启高度的装置。
GB 12242-89
4.4.1.5.2当门承受附加背压力时,试验阀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6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用以建立附加背压力的容器和供压源;a.
在背压容器上设置泄放阀;
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测量背压力的压力计;
管道的布置应能防止冷凝液聚积在管道中,在背压容器底部应设置排泄阀。e.
4.4.1.5.3当背压力仅为排放背压力时,试验阀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7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测量背压力的压力计;
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管道的布置应能防止冷凝液聚积在管道中。4.4.1.6液体试验,背压高于大气压时:4.4.1.6.1试验阀进口侧系统布置如图4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a.
测翼安全阀进口压力的压力计;测量安全阀进口温度的温度计,b.
流量计:
在容器的底部设置排泄阀;
测量安全阀开房高度的装置。
4.4.1.6.2当阀门承受附加背压力时,试验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6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a.
用以建立附加背压力的容器和供压源;在背压容器上设置泄放阀及排泄阀;b.
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d、测量背压力的压力计。
4.4.1.6.3当背压力仪为排放背压力时,试验阀排放侧系统布置如图7所示,试验系统应包括:a.测量背压力的压力计;
b.调节背压力的调节阀。
4.4.2性能试验程序
4.4.2.1蒸汽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4.4.2.1.1采用流量计测量排量时的试验程序a,升高阀进口压力到密封试验压力(为90%整定压力),用国视或听音的方法检香阀的密封性;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肩(排放)状态,冏时观察阀!拍的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和开启高度,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卡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繁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回座压力;
d.重复a、b和c,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e。升高阀进凹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流量测量仪表指示稳定);
f.关闭试验容器排泄阀,观察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初始水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俄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阀进门热量计排放漏度;
阅瓣开启高度;
流量让进口压力;
流量计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588
流量计压差,
流量计处热量计的排放温度;
GB 12242—89
h。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数和记录数据1.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在排放时间间距的终了时刻读取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新水位,利用重量或容积测量方法确定在排放时间间距内容器中生成的冷凝液的量并作记录,k.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1.记录大气压力。
4.4.2.1.2采用称量冷凝液法测量排量时的试验程序a。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7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和开启高度,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门的回座压力,
c.重复a和b,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d.
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确定并记录冷凝器热壁水位;
f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阀进口热量计排放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h.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1,在排放时间间距终了时刻,确定并记录冷凝器热壁的新水位,精确地计量在排放时间间距内冷凝器中形成的冷凝液量:
。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k.记录大气压力。
4.4.2.2空气或其他气体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a.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同时观察阀门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和开启高度,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回座压力,
c.重复a和b,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d。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流量测量仪表指示稳定);
e.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流量计进口压力;
流量计进口温度;
流量计压差;
GB 12242—89
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f
g.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h。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i.记录大气压。
4.4.2.3液体试验,背压为大气压时:4.4.2.3.1采用流量计测量排量时的试验程序a.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同时观繁闵门的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和开启高度,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广门的动作,记求阀的向座压力,
c.重复a和b,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d。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流量测量仪表指示稳定);
e,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流量计压差,
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f.
g.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h。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4.4.2.3.2采用称量法测量排量时的试验程序a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扁(排放)状态,商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和开启高度,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回座压力;
重复a和b,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c.
d.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将阀门排放的介质导人称量容器e.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称量容器中液体的液位或重量指示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g.
h.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求数据的时刻,
i.精确地计量在排放时间间距内在称量容器中增加的液体量590
GB 12242.-- 89
i。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问座压力。4.4.2.4蒸汽试验,背压高于大气压时:4.4.2.4.1当阀门承受附加背压刀时的试验程序a。建立并调节阀门附加背压力到要求的值(背容器泄放阀应预先整定到略高于该数值):b.升高阀进山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及背压力;
c。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录阀门的排放压力、开房高度及背压力,然后逐渐降低阀进门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回座力及背压力;d.重复a、b和c,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回座压力和肯压力均为稳定值为山(但至少应重复两次;
e,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延排放然态(流量测量仪表和背压力表指示稳定);f.关闭试验容器排泄阀,观察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初始水位;g.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作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阀进口热量计排放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流量计进口压力;
流量计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流量计压差;
流量计处热量计的排放温度:
阀出口背压力:
h.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i.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j.在排放时间间距的终了时刻读取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新水位,利用重量或容积测量方法确定在排放时间间距内容器中生成的冷凝液的量并作记录;k。缓慢地降低阀进门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1.记录大气压力,
m.若附加背压力系在--个给定的范调内变化,则在进行程序a时,可选择该背压力范围的最低值或最高值作为背压调整值,然后逐次给于背压值某个增量或减量,并在每一次改变背长值时,重复程序a到k。
4.4.2.4.2当背压力仪为排放背压力时的试验程序a,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繁开记录阀的整定压力;
b,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调节背压万到要求的值,观察阀门的动作,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求阀的回座压力;c.重复a和b并记录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开启高度、排放时的背压力和问座压力,直到上述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三次);d,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广应处」稳定排放状态(流量测量仪和背压力表指示稳定);
e,关闭试验容器排泄阀,观察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初始水位,1591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視进口压力;
GB12242—89
阀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阀进口热量计排放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流量计进口压力;
流量计进口温度(用饱和蒸汽做试验时,不需测量本项);流量计压差,
流量计处热量计的排放温度;
阀出口背压力,
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g.
h。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i.在排放时间间距的终了时刻读取并记录液面计指示的冷凝液新水位,利用重量和容积测量方法确定在排放时间间距内容器中生成的冷凝液的量并作记录,j.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k,记录大气压力,
1,若需要在·-个给定的背压力范围内进行阀门试验,则在进行程序b时,可选择该背压力范围的最低值或最高值作为背压力调整值,然后逐次给予背压值某个增量或减量,并在每一次改变背压值时,重复程序a到j。
4.4.2.5空气或其他气体试验,背压高于大气压时:4.4.2.5.1当阀门承受附加背压力时的试验程序a,建立并调节阀门附加背压力到要求的值(背压容器泄放阀应预先整定到略高于该数值):b.升高阀进口压力,当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90%以后,升压速度应不超过0.01MPa/s,观察并记录阀的整定压力及背压力,
c。继续升高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达到并保持在全开启(排放)状态,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排放压力、开启高度及背压力,然后逐渐降低阀进口压力,直到阀门关闭,同时观察阀门的动作,记录阀的回座压力及背压力,d。重复a、b和c,直到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回座压力和背压力均为稳定值为止(但至少应重复两次),
e。升高阀进口压力,使之达到并保持等于额定排放压力,这时阀门应处于稳定排放状态(流量测量仪表和背压力表指示稳定);f。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录:
阀进口压力,
阀进口温度,
阀瓣开启高度;
流量计进口压力,
流量计进口温度;
流量计压差,
阀出口背压力,
维持稳定的排放状态,并按预先商定的排放时间间距以同样的程序读取和记录数据;g.
h.利用秒表、同步计时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计量和记录排放延续的时间(秒)以及记录数据的时刻,
缓慢地降低阀进口压力,再次记录阀的回座压力;59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