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05:13:32
  • GB/T10079-200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0079-2001

  • 标准名称: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1-08-03
  • 实施日期:

    2002-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91.31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200制冷技术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8004
  • 页数:

    15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09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赵之海、王世国、杜希刚、丁志华、史敏、任金禄
  • 起草单位: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名义工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有机制冷剂(R12、R22、R404A、R134a、R407C、R410A等)和无机制冷剂(R717)、汽缸直径不大于250mm的单级活塞式全封闭、半封闭、开启式制冷压缩机。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产品中的压缩机:家用冷藏箱和家用冻结箱;运输用及特殊用途制冷空调设备。 GB/T 10079-2001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 GB/T10079-200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T 10079-—2001
本标准是对GB/T10079—1988《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GB/T10871—1989《小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型式与基本参数》,GB/T10872一1989《小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技术条件》,GB/T10873-—1989《小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试验方法》,GB/T10874—1989《中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型式与基本参数》,GB/T10875—1989《中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技术条件》和GB/T10876-1989《中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试验方法》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与GB/T10079—1988,GB/T10871~10876-19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如下改变: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一取消了对型号的规定,另设提示的附录;取消了对型式与基本参数的规定,另设提示的附录;修改了名义制冷量工况,不再限定工质;增加了GB4706.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一压缩机的特殊要求》对压缩机电气安全的有关规定;
修改了对制冷量及性能系数的规定;·修改了对噪声的规定;
修改了对压缩机易损件的规定。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GB/T10079-1988,GB/T10871~10876—1989。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之海、王世国、杜希刚、丁志华、史敏、任金禄。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45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
Single-stage reciprocating refrigerant compressorsGB/T 10079--2001
代替 GB/T10079—1988
GB/T10871~10876—1989
本标准规定了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名义工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制冷剂(R12、R22、R404A、R134a、R407C、R410A等)和无机制冷剂(R717)、汽缸直径不大于250mm的单级活塞式全封闭、半封闭、开启式制冷压缩机。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产品中的压缩机:a)家用冷藏箱和家用冻结箱;
b)运输用及特殊用途制冷空调设备。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GB4706.17一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一压缩机的特殊要求(idt IEC 335-2-34:1980)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eqvISO917:1974)GB/T 5773—1986
GB/T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3306-1991标牌
GB/T135001992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JB/T 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9058--1999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名义工况 normal conditions性能工况中的一种工况。在此工况下,压缩机按规定条件进行试验,并作为性能比较的基准性能工况。
3.2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全封闭、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其性能系数指某一工况下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输入功率的比值(W/W),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其性能系数指某一工况下制冷量与同工况下轴功率的比值(W/W)。3.3压缩机电动机额定功率normalpower压缩机配用的电动机在额定电源参数下其轴输出的名义功率(以下简称额定功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8-30批准2002-04-01实施
GB/T 10079—2001
3.4开启活塞式制冷压缩机open-typerefrigerantpistoncompressor靠原动机来驱动伸出机壳外的轴或其他运转零件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在固定件和运动件之间必须设置轴封(以下简称压缩机)。3.5半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semi-hermetically refrigerant piston compressor可在现场拆开维修内部机件的无轴封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3.6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hermeticallysealedrefrigerantpistoncompressor压缩机和电动机装在一个由熔焊或钎焊焊死的外壳内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这类压缩机没有外伸轴或轴封(以下简称压缩机)。
名义工况及使用范围
4.1名义工况
有机制冷剂压缩机名义工况见表1,无机制冷剂压缩机名义工况见表2。表1有机制玲剂压缩机名义工况
吸人压力饱和温度
1)为高冷凝压力工况。
2)为低冷凝压力工况。
表中工况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为0C排出压力饱和温度
吸人温度
表2无机制冷剂压缩机名义工况
中低温
使用范围
吸入压力
饱和温度
排出压力
饱和温度
吸入温度
制冷剂
液体温度
有机制冷剂压缩机使用范围见表3。无机制冷剂压缩机使用范围见表4。表3
有机制冷剂压缩机使用范围
吸入压力饱和温度
中低温
15~~12. 5
-40~-12.5
排出压力饱和温度
高冷凝压力
低玲凝压力
表4无机制冷剂压缩机使用范围
吸入压力饱和温度
4.3型式与基本参数及型号表示方法排出压力饱和温度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
压缩比
压缩比
压缩机型式与基本参数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型号表示方法可参照附录D(提示的附录)。458
5技术要求
5.1—般规定
GB/T 10079—2001
压缩机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2压缩机的润滑
5.2.1压缩机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压缩机采用飞溅润滑或压力润滑方式。采用压力润滑系统的压缩机,其润滑系统的油压和压缩机曲轴箱中制冷剂压力的差值应保证在油路无堵塞情况下,压缩机正常可靠工作。b)当环境温度高达43℃或冷却水温度33℃时,半封闭式压缩机曲轴箱中润滑油的温度不高于80℃,开启式压缩机不高于70℃。c)压缩机应根据用户要求或环境需要设置电加热器。d)采用飞溅润滑时应保证电动机在正转或反转(当允许反转时)情况下润滑系统均能够可靠工作。5.2.2开启式压缩机轴封处油的渗漏应不超过0.5mL/h。采用无机制冷剂的压缩机其润滑油的奔油量限值见表5。表5无机制冷剂压缩机润滑油奔油量限值名义工况制冷量
>35~55
>55~110
>110~225
最大奔油量限值
注:奔油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5.3全封闭、半封闭式压缩机电动机压缩机电动机应符合GB/T13500的规定。5.4安全阀
名义工况制冷量
>225~450
>450~600
>600~800
带有安全阀的压缩机其阀动作应灵敏,不漏气,安全可靠。5.5零部件材料
最大奔油量限值
压缩机零部件采用的材料在工作中对使用的制冷剂和润滑油应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不被其破坏性能。
5.6压缩机承压零部件的耐压和气密性要求5.6.1压缩机承受低压部分(低压腔、曲轴箱、电机端盖、轴承座、吸气总管)和承受高压部分(高压腔、汽缸盖、排汽总管)零部件的耐压和气密性试验按附录C(标的附录)进行,保压1min,不允许渗漏。其试验压力见表6和表7。
表6有机制冷剂压缩机承压零部件的耐压和气密性试验压力试验项目
气密试验
耐压试验
高冷凝压力
承受高压部分
65 C制冷剂对应的
饱和蒸汽压力
低冷凝压力
55℃C制冷剂对应的
饱和蒸汽压力
所对应的气密试验压力的1.5倍
承受低压部分
45℃制冷剂对应的
饱和蒸汽压力
试验项目
气密试验
耐压试验
GB/T 10079--2001
表7无机制冷剂压缩机承压零部件的耐压和气密性试验压力承受高压部分
50C制玲剂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
承受低压部分
45C制冷剂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
所对应的气密试验压力的1.5倍
5.6.2带有冷却水套的压缩机其冷却水套应经0.6MPa耐压试验,保压5min,不应有渗漏。5.7压缩机气密性要求www.bzxz.net
压缩机气密性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压缩机气密试验压力为45℃所对应制冷剂的饱和蒸汽压力。
5.8制冷量及性能系数
制冷压缩机按表1、表2规定的工况条件进行试验,配用电动机额定功率小于等于2.2kW的制冷压缩机实测制冷量及性能系数应不小于其名义值的93%,配用电动机额定功率大于2.2kW的制冷压缩机实测制冷量及性能系数应不小于其名义值的95%。5.9全封闭,半封闭压缩机残余水分压缩机整机残余水分含量应不超过表8的规定。表8压缩机残余水分限值
全封闭
半封闭
额定功率
>0. 37~0. 75
>0. 75~~1. 5
>1. 5~3. 0
>3. 0~5. 5
>1. 5~3. 7
>3.7~5. 5
>5. 5~~7. 5
>7. 5~11
>11~15
>15 ~ 22
注:压缩机整机残余水分含量测试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5.10压缩机的清洁度
压缩机整机的清洁度见表9、表10的规定。460
残余水分含量
≤1500
≤1900
≤3500
全封闭
半封闭
名义工况制冷量
>35~55
>55~110
>110~225
5.11噪声限值
GB/T 10079--200
表9全封闭,半封闭压缩机残留物量限值额定功率
>0.37~0.75
>0. 75~1. 5
>1.5~3.0
>3.0~5.5
>1. 5~3. 7
>3. 7~5. 5
>5. 5~7. 5
>7.5~11
>11~15
>15~22
表10开启式压缩机残留物量限值残留物限值
≤1000
≤1300
≤1450
名义工况制冷量
>225~450
>450~600
>600~800
残留物限值
≤1100
残留物限值
按6.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名义工况下的噪声值应不大于制造厂公布的名义值。5.12升降电压启动性能
按6.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均能正常起动。5.13可靠性要求
5.13.1开停试验
封闭式压缩机开停试验按6.7的规定进行,开停次数高温用压缩机不少于6×10次,中低温用压缩机不少于12×104次,应无机械性损坏和电气部件的损坏。5.13.2极限工况试验
压缩机按6.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压缩机噪声应不高于试验前的3dB(A),制冷量及性能系数(COP)的下降不应超过原实测值的5%。5.14外观
压缩机外表面应清理干净,漆层应附着牢固,油漆色彩调和耐久,色泽-一致,不应有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5.15易损件
GB/T 10079--2001
压缩机的备用易损件由制造厂根据正常使用产品,一年内不需再提供配件的条件下提出。5.16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所示各项规定的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日期起的18个月内,产品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免费更换或修理。6试验方法
6.1外观和外形尺寸测定
6.1.1外观:压缩机外观检验采用目测。6.1.2外形尺寸:压缩机外形尺寸采用直尺测量。6.2清洁度测量
6.2.1测量仪器
a)感量0.1mg的天平;
b)400目的滤网(开启式)或5μm的滤膜(全封闭、半封闭)。6.2.2清洗剂:R-141b。
6.2.3清洗方法
6.2.3.1封闭式压缩机清洗方法
a)装入清洗剂:将与封装油同样量的清洗剂从压缩机的封装口或吸人口边抽真空边封装b)用升降机等,在悬吊压缩机的状态下摇动,充分地清洗内部。6.2.3.2开启式压缩机的清洗方法按JB/T9058的规定进行。6.2.4残留物的测定方法按JB/T9058的规定进行。6.3制冷量和性能系数试验
压缩机在表1或表2规定的工况下,按GB/T577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4噪音测定
按JB/T4330—1999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定声压级。6.5电动机绕阻温升试验
按GB/T13500--1992中5.2规定的方法进行。6.6压缩机升降电压启动试验
带有全部电气附件的压缩机按图1接人代用制冷系统,将系统抽空并充入适量的制冷剂,打开均压阀,调整充人的制冷剂量,使系统平衡在所用制冷剂35℃土3℃对应的饱和压力,关闭均压阀。a)升电压启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1.1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启动压缩机三次,每次启动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b)降电压启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0.9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启动压缩机三次,每次启动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6.7开停试验
压缩机按图1所示连接管路,将其抽空后,充入适量制冷剂。关闭均压阀,启动并运行压缩机,调整三通阀开度,使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稳定在表1所规定的名义工况,然后停机。试验前准备工作结束。试验时,压缩机工作必须达到或超过名义工况下的试验压比,压缩机重新启动前,系统内的压力应达到平衡,压力应保持稳定,发现平衡压力降低时,应及时补充制冷剂。试验时允许压缩机采用外部强制冷却。
6.8极限工况试验
6.8.1压缩机极限工况试验按表11和表12中的最大负荷工况和最大压差工况运转,运转时间全封闭、半封闭式为1000h(每个工况500h),开启式为500h(每个工况250h)。6.8.2在极限工况试验中所规定的时间内,允许中途停车以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如遇有主要零部件损462
GB/T 10079—2001
坏需要更换时,已进行的试验无效。在采取措施后,仍按表11和表12所规定的试验工况重新进行试验。非气压力表
制冷剂
有机制冷剂
无机制冷剂
制冷剂
有机制冷剂
无机制冷剂
了检验规则
检验项目
吸气压力表
图1开停试验装置
表11压缩机最大负荷工况
吸气压力饱和温度
最高吸气压力饱和温度
排气压力饱和温度
最高排气压力饱和温度
表12最大压差工况
最大压力差
全封闭,半封闭式压缩机
三通商
回气温度
开启式压缩机
压缩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13的规定。表 13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外观和外形
尺寸要求
压缩机气密
冷态绝缘
冷态电气
制冷量及性
能系数试验
全机种
全机种
全封闭
半封闭
全封闭
「半封闭
全机种
本标准
技术要求
GB4706.17
参照16章进行
参照16章进行
试验方法
本标准
附录C
GB4706.17
检验项目
清洁度
残余水分
升降电压
润滑油奔油
量试验
开停试验
防触电保护
工作温度下
泄露电流
潮态绝缘
电气强度
潮态绝缘
非正常工作
其他安全
耐压试验
极限工况试验
全机种
全封闭
半封闭
全机种
全封闭
半封闭
开启式
全封闭
半封闭
全机种
全封闭
半封闭
全封闭
半封闭
全封闭
半封闭
全封闭
半封闭
全封闭
半封闭
全机种
全机种
注:“△”表示需要检,“一”表示不需要检GB/T10079-2001
表13(完)
本标准
技术要求
GB 4706.17
15、16章
14、21、22、23、
24,25.26,27、
28、29、30、31章
表13中未规定的检验项目生产厂家需在保证压缩机安全及性能的基础上适当增设。7.2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本标准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压缩机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13的规定a)新产品,
b)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c)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d)质量不稳定,认为有必要时;e)停产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g)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464
GB4706.17
15、16章
15、16章
14、21、22、23、
24、25、26、27
28.29、30、31章
7.3出厂检验
GB/T 10079—2001
每台压缩机均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13的规定。7.4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后的产品中进行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13的规定。抽样台数按表14的规定。
拙样台数
全封闭
半封闭
开启式
批产量
抽样数
批产量
抽样数
批产量
抽样数
1 000~~~2 000
100~500
100~500
为连续生产的,则每批产量允许以每天产量按表14执行。若为非连续生产,则以每天实际产量的1%进行抽样,但不得少于1台。2
≥>2000
501~1000
501~1000
>1 000
若第一次抽样产品经查不合格,则应加倍进行第二次抽样,若再次不合格则应逐台进行检查。8产品规格书
压缩机制造厂商应向压缩机用户提供产品规格书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规格书应包括压缩机使用范围、名义制冷量、输入功率、性能系数、工作电流、名义噪声值和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的油压差值等项目及其测试条件。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1.1每台压缩机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位置,铭牌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型号;
c)主要技术参数(额定电压、电机额定功率、电源频率、制冷剂等);d)制造年、月,出厂编号。
9.1.2压缩机上应标明工作情况的标志,如压缩机旋转方向,冷却水进、出口标志,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等。
9.2包装
9.2.1压缩机及其易损件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外露加工表面应涂防锈油。9.2.2压缩机的包装应牢固和防潮,备用易损件和工具涂防锈油后应加以包装,并固定在箱中,以保证在正常的贮存、运输中不致损坏和受潮。包装箱上应清晰标出下列内容:a)发货站和制造厂名称;
b)到货站和接货单位名称;
c)产品型号和名称;
d)“小心轻放”“向上”和堆放层数等有关包装、贮运标志。465
GB/T 10079—2001
包装标志应符合GB/T6388和GB/T191的有关规定。9.3包装箱中应附有下列产品随带文件:9.3.1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
a)产品型号和名称;
b)产品出厂编号,
c)检验结论;
d)检验员签章;
e)检验时间。
9.3.2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
a)产品型号和名称、主要参数(名义制冷量、名义工况、性能系数、电源相数、电压、频率、额定电流)、性能特点、使用范围、压缩机的外形图;b)安装说明和基础图;
c)配件目录,
d)使用说明、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说明。9.3.3装箱单
9.4贮存
9.4.1压缩机包装前应充入高于大气压力的干燥氮气或相应的制冷剂气体(有危险性的除外)。9.4.2包装后的压缩机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处。466
GB/T10079—2001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残余水分试验方法
A1残余水分含量测定是检验压缩机内部于燥程度的方法,其装置见图A1。A2试验环境:要求无阳光直射,无对试验有影响的气体、蒸汽、灰尘等通风良好的场所。A3试验装置:未封人冷冻机油的压缩机,温度能达到零下70C以下的低温槽,真空泵(排气能力150L/min以上,达到真空度14Pa以下),硅酮润滑酯(密封用)。A4在预先洗干净、干燥了的冷凝管的两头部分涂上硅酮润滑酯(防漏用)并固定在试验装置的指定位置。
A5关闭压缩机进、出口阀,开动真空泵,确认试验装置的回路无泄露(若有泄露则修理之),此时回路的真空度确认为14Pa以下。
A6确认无泄露时将冷凝管放入低温冷却槽中冷却,继续开动真空泵,打开压缩机进出口阀开始试验。A7运转:烘箱内温度设定在130C,插上烘箱加热器及炉内风扇电源,开始从压缩机外部加热,真空泵的排气时间为压缩机线圈温度达到100~130℃后进行4h,此时的真空度要达到14Pa以下。A8运转完了残余水分量的测定:达到排气所规定的时间,关闭试验回路各阀门、烘箱加热器、炉内风扇及真空泵电源。一切运转完毕,将冷凝管从回路中取下,从冷却槽中取出。往冷凝管内注人乙醚,使冷凝管温度升到常温。将冻结在冷凝管内壁的油与水分的混合物溶解。待油水分离后,从其刻度上读出水的含量。
真空计
冷凝管
真空泵
A9真空检测仪表一般采用热电偶真空计。低温槽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单级活塞式无机制冷剂压缩机奔油量的测定B1本方法适用于单级活塞式无机制冷剂制冷压缩机奔油量的测定。压缩机
B2为避免试验系统对奔油量的影响,试验开始前仔细将油分离器、调节阀、缓冲器等处的积油排除干净。试验过程中油分离器的回油阀应关闭。B3先将规定牌号的冷冻油加人曲轴箱内,使油位达到规定高度,按照程序启动压缩机,在名义工况下运转4h,在吸气压力为0.1MPa时,停机放油,直至放油口达到滴油时为止。然后重新将油加人曲轴箱46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