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8 02:47:47
  • GB/T14434-199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4434-1993

  • 标准名称:

    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3-06-09
  • 实施日期:

    1993-01-02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06.44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广播、电视网>>M62广播、电视网结构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0489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8-1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3-06-09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
  • 归口单位:

    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主管部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下行链路及其馈线链路的技术参数和特性。本标准适用于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并可作为研制和生产空间站、地球站设备及其测试仪器的技术参数依据。 GB/T 14434-1993 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 GB/T14434-199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UDC621.396.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434—93
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
Planningparametersfor
broadcasting-satelliteservice(BSs)in theband12 GHz and BSSfeeder links1993-06-09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
Planning parameters for
broadcasting-satellite service (BSs)in theband12GHz and BSS feeder links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GB/T14434—93
本标准规定了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下行链路及其馈线链路(17GHz频段)的技术参数和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制定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及其馈线链路规划,并可作为研制和生产空间站、地球站设备及其测试仪器的技术参考依据。2引用标准
GB/T7400.2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无线电广播
GB/T7400.4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卫星广播
GB12194电视广播发射设备名词术语3术语
3.1标称轨道位置nominalorbitalposition与空间通信业务中空间站的频率指配相关的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上的一个位置的经度,这个位置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标准给定,以度表示。3.2服务区servicearea
业务主管部门有权要求在其内按商定的条件提供保护的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区域。3.3覆盖区coveragearea
按给定的功率通量密度值的等值线所绘出的地面上的一个区域。该功率通量密度值应在无干扰情况下能达到所需的接收质量。
3.4波束区beamarea
按卫星发射天线半功率波束与地球表面的交线所绘出的区域。3.5馈线链路服务区feeder-link servicearea业务主管部门有权在馈线链路波束区内为提供卫星广播业务空间站的馈线链路而设置发射地球站的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区域。
3.6馈线链路波束区feeder-linkbeamarea按卫星接收天线半功率波束与地球表面的交线所绘出的区域。3.7功率通量密度powerflux-density电磁波的功率通量密度是电磁波传播方向上每秒流过每平方米面积的能量,也就是传播方向上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6-09批准1993-12-01实施
位面积接收到的辐射功率。
3.8频道channel
GB/T14434—93
准备用于发射的无线电频谱的一部分,由其指配频率及相应带宽确定。3.9相邻频道adjacentchannel
与给定频道相邻的频道。其指配频率高于给定频道的称为上邻频道,其指配频率低于给定频道的称为下邻频道。
3.10品质因数figureofmerit(G/T)接收站的品质因数为其天线增益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之比。3.11载波噪声比carrier-to-noiseratio(C/N)在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3.12射频保护率protectionratio(R.F)在接收机输出端应达到规定的有用信号接收质量的条件下,在接收机输入端确定的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射频功率的最小比值。按无用信号与有用信号在同频道或相邻频道,可分为同频道保护率或邻频道保护率。
3.13总链路载波干扰比overallcarrier-to-inter-ferenceratio(c/)对于包括馈线链路和下行链路在内的总链路,在卫星广播地面接收机输入端一个给定频道内的有用信号载波功率与所有干扰射频功率之和的比值。按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在同频道、上邻频道或下邻频道,可分为总链路同频道载波干扰比、总链路上邻频道载波干扰比和总链路下邻频道载波干扰比。3.14总链路等效保护裕量overallequivalentprotectionmargin总链路等效保护裕量定义为:
M=-101g
10(-M/10)(dB)
(1)
其中:M,为总链路同频道保护裕量分贝值,即为总链路同频道载波干扰比分贝值与总链路同频道保护率分贝值的差值。
M2和M3分别为总链路上、下邻频道保护裕量分贝值,即分别为总链路上、下邻频道载波干扰比分贝值与总链路邻频道保护率分贝值的差值。3.15能量扩散energydispersal
减少调频发射信号对其他通信业务的干扰的一种技术措施,即人为地把一个同步的频或半帧频三角波与电视视频信号叠加在一起传送,以便在没有调制信号时,将集中的载波频谱扩散开,使调频发射信号在单位频带内的功率下降。4轨道/频谱规划参数
4.1卫星轨道位置
4.1.1标称轨道位置
我国卫星标称轨道位置规划为东经62°79.8°和92°4.1.2位置保持精度
在南北、东西方向上均不劣于士0.1(这一容限导致离开标称轨道位置士0.14°的最大漂移)。4.2频段和频率特性
4.2.1频段
下行链路:11.7~12.2GHz;
馈线链路:17.3~17.8GHz。
4.2.2频道配置和指配频率
在上述频段内的频道数为24个。同一频道号的馈线链路指配频率与相应的下行链路指配频率相差2
GB/T14434—93
5600MHz,如表1所示。频道配置情况参见图1。表1
频道号(No.)
频道号与相关指配频率表
下行链路指配频率
11 746.66
11.957.64
12 091.90
馈线链路指配频率
1TS00-40
17327-48
4.2.3必要带宽
每一频道的必要带宽为27MHz。
4.2.4频道间隔
GB/T14434—93
频道配置示意图
两个相邻频道的指配频率之间的间隔为19.18MHz4.2.5保护频带
IRA_&2
为保护相邻频段的各种业务,在频段的一端与最近的频道的近端之间留出的保护频带:频段低端(11.7GHz或17.3GHz):13.98MHz,频段高端(12.2GHz或17.8GHz):17.88MHz。5基本技术特性和系统参数
5.1调制方式
使用一个由一视频信号及一调频伴音信号组成的复合信号,对12GHz频段内的一个载频进行调频。其预加重特性应符合图2的曲线。如果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其他调制信号,则要求不造成大于上述系统所产生的干扰。
5.2极化
GB/T14434—93
4ra Wa
图2625行制电视预加重特性
使用圆极化。馈线链路与相应的下行链路的极化方向相反。5.3覆盖区边界的功率通量密度
在最不利月份的99%时间内,覆盖区边界的功率通量密度值为:个体接收:一103dB(W/m);
集体接收:111dB(W/m)。
5.4载波噪声比
对于包括下行链路和馈线链路在内的总链路,要求在最不利月份的99%时间内的载波噪声比不劣于14dB。要求下行链路和馈线链路的载波噪声比分别为14.5dB和24dB。5.5射频保护率
在计算总链路同频道保护裕量、总链路上邻频道保护裕量和总链路下邻频道保护裕量时,采用如表2所示的总链路保护率,在需要分别计算下行链路或馈线链路的相应数值时,则可采用表2中的下行链路或馈线链路的相应数值。
表2射频保护率表
同频道
邻频道
5.6总链路载波干扰比
下行链路
馈线链路
总链路
总链路同频道载波干扰比(C/1)1,总链路上邻频道载波干扰比(C/1)2和总链路下邻频道载波干扰比(C/1):的分贝值分别由以下三式算出:5
GB/T14434—93
(C/1); =—101g [10-(c/ma,/10 +10-(c/ms,/10](dB)(C/1)2=—101g(10-(c/)az/10+10-(0/mmz/10(dB)(C/1)s=—101g [10-(0/)2g/10 +10-(0/D)g/10](dB)(2)
(3)
·(4)
式中:(c/1)d1、(C/1)d2和(C/1)d3分别为下行链路同频道和上、下邻频道载波干扰比分贝值;(C/1)u1、(C/1)u2和(C/1)us分别为馈线链路同频道和上、下邻频道载波干扰比分贝值。5.7总链路等效保护裕量
按总链路等效保护裕量的定义计算出来的分贝值应大于零,表明包括下行链路和馈线链路在内的总链路技术特性能满足规划要求。5.8能量扩散值
制订规划时采用的能量扩散值,使在4kHz带宽内测得的功率通量密度比在整个带宽内测得的减小22dB,这一减小量相应于600kHz的峰-峰频偏。6馈线链路地球站技术特性
6.1轴向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规划值为84dBW。
6.2天线波束截面
采用圆截面。
6.3发射天线效率
规划值为65%。
6.4发射天线直径
规划值为5m。
6.5发射天线轴向增益
规划值为57dBi。
6.6发射天线指向误差损耗
由于地球站发射天线指向误差而造成的增益损耗容限取1dB。6.7发射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
发射天线的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相对增益见图3。同极化相对增益值按下式计算:0
—21-201g中
—5.7—53.2g
—25—251g中
(dB),当00.1°
(dB),当0.1<0.32°
(dB),当0. 32<0. 44%;
(dB),当0.44<48°
(dB),当>48°。
交叉极化相对增益值按下式计算:-30
—25—251g中
式中:中为偏轴角。
(dB),当 0<1. 6%;
(dB),当1.6<48°
(dB),当>48。
全营医化
7卫星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技术特性7.1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个体接收:6dB/K,
集体接收:14dB/K。
7.2接收天线最小直径
个体接收:0.9m;
集体接收:1.8m。
7.3接收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
GB/T14434—93
同假北
向摄化和
实更极化
地球站发射天线相对增益
单位:
接收天线的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相对增益见图4,其中曲线C为轴向增益G㎡的负值,为半功率波束宽度,Φ为偏轴角,Φ/为相对偏轴角。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同极化相对增益分别用曲线A和A'表示,交叉极化相对增益用曲线B表示。当曲线B与曲线A相交后,按曲线A,当曲线A与曲线C相交后,按曲线C。
曲线A:
—12(/)2
—[9.0+201g(/))
—[8.5+251g(/)】
曲线A':
—12(Φ/40)2
—[10.5+251g(/)】
曲线B:
(dB),当0≤/≤0.25;
(dB),当0.25

www.bzxz.net
(dB),当0.707(dB),当1.26(dB),当/>9.55。
(dB),当0/≤0.25;
dB),当0.25(dB),当0.8610(m-10.5)/25
30+401g
30+251g%
GB/T14434—93
(dB),当0<0.25;
(dB),当0.25(dB),当0.44

(dB),当1.4当邮>2时,则按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区分:个体接收时,曲线B:
—[8.5+251g(/)]
集体接收时:曲线B;
[10.5+251g(/)]
8空间站技术特性
(dB),当2(dB),当10(30-8.5)/269.55。
(dB),当210(%-10.5)/25
图4卫星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8.1轴向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不大于67dBW。
8.2天线波束截面
规划基于椭圆波束截面。
8.3天线效率
规划值为55%。
8.4天线的最小波束宽度
规划中采用最小半功率波束宽度为0.6°。8.5天线指向精度
天线波束与标称指向的偏离在任何方向上均不超过0.1°,波束绕轴的转动角度不应超过土2°8.6接收系统噪声温度
GB/T14434—93
规划基于1800K的空间站接收系统噪声温度。8.7发射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
发射天线的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相对增益见图5,其中曲线C为轴向增益G㎡的负值,d为半功率波束宽度,Φ为偏轴角,/为相对偏轴角。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相对增益分别用曲线A和B表示,当曲线A或曲线B与曲线C相交后,按曲线C。曲线A:
-12(Φ/o)2
—[17.5+25lg(/)】
曲线B:
-(40+401g
(40+40g
(dB),当0/≤1.58;
(dB),当1.58(dB),当3.16

10(m—17.5)/25
(dB),当0/≤0.33;
(dB),当0.33(dB),当1.67

10(0m-40)/40+1。10
图5空间站发射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8.8接收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
接收天线的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相对增益见图6,其中曲线C为轴向增益G㎡的负值,o为半功率波束宽度,Φ为偏轴角,Φ/为相对偏轴角。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相对增益分别用曲线A和B表示,当曲线A或曲线B与曲线C相交后,按曲线C。曲线A:
—12(Φ/40)2
—[17.5+251g(Φ/)]
曲线B:
—[30+12(/)2]
-[40+401g|%
附加说明:
GB/T14434—93
(dB),当0(dB),当1.310(%m-17.5)/25
(dB),当0(dB),当0.5(dB),当1.67

10(m—40)/40+1。
本双对+(云)
图6空间站接收天线基准辐射方向图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化规划研究所负责技术归口。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无线电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宇梅。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