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4058-1993 γ射线探伤机

【国家标准(GB)】 γ射线探伤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03 13:23:43
- GB/T14058-1993
- 已作废
标准号:
GB/T 14058-1993
标准名称:
γ射线探伤机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3-01-04 -
实施日期:
1993-07-01 -
作废日期:
2009-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50 MB
替代情况:
被GB/T 14058-2008代替采标情况:
≈ISO 3999-77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γ射线探伤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密封放射源发射的γ射线作工业用射线照相的探伤机产品。 GB/T 14058-1993 γ射线探伤机 GB/T14058-1993

部分标准内容:
UDC 620. 179.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058-93
射线探伤机
Apparatus for gamma radiography1993-01-04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07-01实施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
(2)
(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探伤机
Apparatus for gamma radiography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999-1977《Y射线照相仪--技术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4058-93
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探伤机(以下简称“探伤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密封放射源发射的射线作工业用射线照相的探伤机产品。2引用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4075密封放射源分级
GB8703辐射防护规定
GB8993.3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潮湿试验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3术语
3.1射线探伤机
该机包括一个源容器及其附件,能使密封源发射出来的射线用于工业射线照相。3.2源容器
它是一个密封源的屏蔽体,可以有控制地使用射线。3.3射线照相用密封源
密封源具有适合于射线照相使用的形式。它通常是一些密封在包壳内的单个或多个颗粒状、片状放射性物质。
3.4最大活度值
?探伤机采用某一特定放射性核素所允许的最大活度。该活度值由厂家作出规定,并在源容器上加以标明,不允许超过所规定的最大活度。3.5源托
它是承受、传送或固定密封源的装置。利用它能将射线照相用密封源固定在源容器内,或者定位在遥控装置的(照射)头上。
3.6遥控装置
一种在远距离操作就能使射线照相用密封源进行照射的装置。3.7输源管
它是一个软管或刚性管,可用来把源托及密封源从源容器导入工作位置,并且还包括源容器和照射头之间的一些必要的连接部件。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1-04批准1993-07-01实施
3.8照射头
GB/T14058-93
在选定的工作位置放置射线照相用密封源的装置。3.9安全位置
射线照相用密封源处在完全屏蔽的状态,而且通过锁闭和(或)其他方法使源容器不能开动。3.10工作位置
探伤机处在其射线束发射出来可以用于射线照相的状态。3.11联锁装置
是一种出于安全目的而设置的电器或机械装置。它可以防止控制器在预先规定的条件还未满足的情况下发生动作,或是防止发生危险性操作。4产品分类
4.1产品类别
?探伤机按源容器的可移动性分为三类:P类:手提式。一个人能手提的,可携带式源容器。M类:移动式。源容器可移动但不是手提式的,设计成能以适当的专用设备较容易移动。F类:固定式。固定安装的源容器,或只能在某一特定工作区域内作有限移动的源容器。4.2结构型式
按照4.1条分类的手提式、移动式和固定式?探伤机,其结构型式规定如下:第1种:源容器中密封源不能从中取出来进行照射,要使用射线束照射,则要采用打开屏蔽闸或转动容器内的密封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见图1)。第1种:是一种可以将密封源从中抛射出来的照射装置,它通过一个输源管将源引入到照射头进行照射,该动作可由操作者在远离照射头的地方采用机械传动、电动、气动或其他方法来完成(见图2)。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处在安全位置
源容器
源容器、
屏蔽材料
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处在工作位置
a)转动型
屏敲材料
屏蔽弹
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b)屏蔽闸型
图1第I种探伤机结构简图
5技术要求
控制缆及导管
遥控装置
5.1一般要求
源容器
GB/T14058-93
输源管
密封源所处的安全位置
图2第1种探伤机结构简图
5.1.1产品外表面应光整,不得有裂痕、锈蚀、变形等各种异常不良现象。密封源所处
的工作位置
5.1.2源容器与遥控装置和输源管的连接,应方便可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脱开。5.1.3探伤机应配备适当的附件,用以将源容器或照射头安全地安置在各种使用位置上。与源容器或照射头相连的附件,必须方便可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脱开。5.1.4第种探伤机的遥控装置和第1种探伤机转动密封源或打开屏蔽闸的遥控装置,要求操作灵活,不发生卡源现象。
5.2密封源
5.2.1密封源的选定
密封源应按GB4075加以选定。
5.2.2密封源的更换
密封源从运输容器中转装入源容器或从源容器中转装入运输容器,必须采用便于更换操作的辅助设备和具有足够屏蔽性能的有关装置。并且应使操作人员在一次更换过程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不超过0.5mSv(50mrem)。密封源的更换必须编制详细的操作说明书。5.3源容器
5.3.1β辐射的防护
当采用贫化铀作源容器屏蔽材料时,外面需包以足够厚度、足够强度的非放射性物质,以减弱和吸收β辐射;屏蔽体内通道应设置衬垫,以避免贫化铀与密封源直接接触产生磨损污染。如果这个放射性物质的包壳或衬垫,在温度升高时有可能和贫化铀起反应,则应给贫化铀以适当的表面处理,以防止这种反应的发生。
5.3.2容器附近的照射量率
GB/T 14058-93
制造的源容器,应使其在装有最大活度值的密封源并锁闭在安全位置时,按6.1条试验其照射量率不超过表1中第4栏的极限值及第2栏和第3栏所列极限值中的一个。表1照射量率极限值
5.4安全装置
5.4.1安全锁
容器外表面
14.3(200)
离容器外表面50mm处
nC/(kg·s),(mR/h)
离容器外表面1m处
5.4.1.1对于探伤机的源容器,必须用专用钥匙打开安全锁后,才能进行联锁装置的一系列操作,使射线束从源容器或照射头中射出。5.4.1.2安全锁可以是没有钥匙也能锁上的保险锁;也可以是当容器处于工作位置钥匙就不能拿出来的保险锁。当该锁锁上时,密封源就一定得处在安全位置,否则就无法锁上。当密封源处在工作位置而锁又被损坏时,也不妨碍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5.4.2联锁装置
联锁装置应能提供一系列操作条件,以确保密封源可靠地被锁闭在安全位置。通过联锁装置,源容器可由锁紧状态变为工作状态,反之从工作状态变为锁紧状态。当遥控装置与源托终端连接或脱开时,联锁装置必须保证密封源不会移离安全位置;当密封源处在工作位置或在源容器外面时,联锁装置必须保证遥控装置与源容器的连接,即使在偶然的情况下也不会脱开。
5.4.3源的位置指示器
探伤机应能明确指示密封源是在安全位置还是在工作位置。如果用灯光指示,绿灯表示源在安全位置,红灯表示源不在安全位置,但是灯光额色不应成为唯一的指示手段。另外还可以采用数字指示器、音响指示器或其他指示器等。指示要求准确可靠。5.4.4系统故障时的安全装置
自动遥控系统应采用下列任何一个设计方案;a.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导致屏蔽闸自行关闭或使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b.配有安全装置,最好是手动的,(在故障发生时)它能使屏蔽闸关闭或使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而不使人员受到过分的照射。
5.4.5防止私自违章操作的装置
在控制系统进行遥控操作的地方,应有某种设备以防止操作者不在场时发生私自违章操作,如可采用锁闭活动摇柄的方式来防止违章操作。5.5源托的安全性
源托应设计成不会将密封源意外地掉出来,并且具有可靠的保持力和机械保护的形式。源托各部位的保持力要求按6.7.3.1.2条进行拉力试验。5.6操作设备
5.6.1可携带性
P类源容器应备有携带提手。M类源容器应备有提升装置。这样的提手和提升装置应能胜任其所GB/T14058—93
负担的重量,并且确保不会同容器意外地脱离开(这种附件对F类容器可有可无)。5.6.2可移动性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用于移动M类源容器的设备,其弯道回转半径不大于1.5m,并装有使其固定的装置。5.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能
5.7.1温度
P类或M类探伤机在经受了6.2条所述的温度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5.7.2潮湿
P类或M类探伤机在经受了6.3条所述的潮湿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5.7.3振动
已经受了6.2~6.3条所述的温度、潮湿试验之后的P类或M类源容器,再经受了6.4条所述的抗振动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能符合5.3~5.6各条的要求。5.7.4冲击
已经受了6.4条所述的抗振动试验之后的P类或M类源容器,再经受6.5条中所述的抗冲击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然满足5.35.6各条的要求。5.8正常使用的耐受性能
5.8.1疲劳
第正种结构型式的丫探伤机的输源机构和第I种及第Ⅱ种结构型式的探伤机的源位置指示系统,经过6.6条所描述的疲劳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然满足5.4条的要求。5.8.2扭折、挤压和拉力试验
机械遥控装置在经过了6.7条所述的试验之后:应使控制缆及它与源托终端之间的连接接头、操纵杆以及把操纵杆与控制缆连接在一起的控a.
制机构所受到的损害程度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而且导管不会被拉长;b。试验按图3布置,为使控制缆完全伸出和收回必须加给操纵杆的最大力矩,不得超过该装置在试验前那种布置时所必须施加的最大力矩的125%。景纵杆
控制机构
L,= L.t a
一改变90方向,导管
曲率半径为该类型控制绩所能允许的录小值,或导普所能允许的墩小值(如果这个值大的话)
绩及导管
图3机械遥控装置试验几何图
5.9抗事故性跌落
GB/T14058-93
P类或M类源容器经过6.8条所述的自由落下试验之后,密封源应仍在源容器中,而且在该密封源的活度相应于最大活度值时,在任何方向上离源容器表面1m处的照射量率都不应超过71.7nC/(kg ·s)(1 R/h)。
6试验方法
6.1屏蔽效能试验
6.1.1试验程序
先去掉所有附件,仅对源容器进行试验。将探伤机选用的已知活度的密封源放入容器内,用X-胶片或某种射线检测仪检查整个容器表面(可以是表面也可以是离表面50mm的地方)的照射量率,并进而在任意方向离容器表面1m处进行测量。对F类容器,不能接近位置的照射量率可不必测量。表面或离表面50mm处的照射量率测量可以在10cm2面积上求平均,离表面1m处的测量以100cm2取平均。要先检查确定容器表面没有放射性沾污以后.才能开始测量容器表面或离容器表面50mm处的辐射水平。6.1.2试验结果的计算
将测得的照射量率进行外推,进而求出源容器中装入最大活度值的密封源时的照射量率。6.2温度试验
6.2.1试验条件
P类或M类探伤机,应能适应一40~十70℃的环境温度范围。试验温度变化速率应小于20℃/h。6.2.2试验程序
将探伤机放人温箱内,将温箱内温度升至十70℃,经过预定的热平衡后,再在此温度数值下保持4h,然后将温箱温度下降至常温,恢复4h后,取出进行检查。再将探伤机放入温箱内,将温箱温度降至一40℃,经过预定的热平衡后,再在此温度数值下保持4h,然后将温箱温度上升至常温,恢复4h后,取出进行检查。6.3潮湿试验
P类或M类探伤机的潮湿试验,应按照GB8993.3中第3章第直组的要求和第5.2~5.3条的规定进行。
6.4抗振动试验
6.4.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取其固有频率之,将P类或M类探伤机振动一定时间,以检查探伤机对运输中出现的振动的耐受性能。
6.4.2试验条件
如果探伤机要安装遥控装置,那么在作本试验时,必须装上该装置。6.4.3试验设备
振动机,并配有足够坚硬的本质平台。6.4.4试验程序
将待检验的探伤机放置在振动装置的坚硬平台上,并把它的基底固定在平台上,使它与平台之间不能做相对的独立运动。但是这种固定又必须不改变该机的固有频率,因而只能将刚性一体的零件(如可移动式探伤机的轮子或可携带式探伤机的腿)与平台固定。主固有频率用5~80Hz之间的低幅频率扫描方法来确定。固有频率定义为激励力与平台速度之比等于或小于扫描中测得的最大值的十分之一时的频率。这种扫描可以用连续变化的频率或标准20系列中精心选出的数值进行(标准20系列是公比为/10的一个级数,并加以必要圆整)。然后再以此主固有频率将探伤机振动8h,采用的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6
GB/T 14058-93
如果在最初的扫描中发现容器具有几个主固有频率,则用这些频率中每一频率激励探伤机8h,其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
如果在5~80Hz范围内没有探测到固有频率,则用5,8,12,20,32和80Hz(标准5系列,即公比为/10的一个级数,并以圆整)等频率中的每一频率将探伤机激励70min,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
6.5抗冲击试验
6.5.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模拟探伤机在运送时可能接受的冲击,以检验它对冲击的耐受性能。模拟情形既包括人手提携带时,与障碍物相碰受到的水平冲击;也包括使用搬运车搬运通过障碍物上方时,意外落下所发生的垂直冲击。
6.5.2试验条件
在进行了振动试验之后,应对装有遥控装置的源容器进行本项试验。6.5.3P类源容器
6.5.3.1水平冲击
6.5.3.1.1设备
靶:由一具有平坦的垂直端面、直径为50mm、长为300mm、水平放置的钢棒构成,这个钢棒被固定或焊接在至少十倍于源容器质量的刚体上。绳索:当用该绳索悬吊容器进行试验时,该容器不应产生绕垂直轴旋转的现象。6.5.3.1.2程序
先选择好容器的易碎面,用绳索把容器悬挂在一固定点上,使其在静止时其中的一个易碎面正好碰着靶。把容器从静止位置移开,直到它的重心高度增加100mm,然后让它以摆的运动方式向靶体摆动。对于每一个被认为是容器的易碎面,重复冲击试验20次。6.5.3.2垂直冲击
6.5.3.2.1设备
刚性靶(例如钢、混凝土或坚硬木材):其质量至少是被试源容器的十倍,并且有一平坦的水平表面,上面覆以-块10~15mm厚的硬木板。6.5.3.2.2程序
让容器从它的正常搬运位置上方高150mm处落到刚性靶上100次。试验可以用手动或借助于适当的机械装置进行。
6.5.4M类源容器
将容器放在它的搬运车上或为使容器容易移动而配备的其他装置上,以至少1m/s的速度运动,让容器从高为150mm的台阶上自由落下(这个台阶的边缘要求不会由于该项操作而变形)。容器落下撞击的地面应是硬而坚固的(如混凝土、石板)。如果不是这样(例如是木质的或整平的土地),则应在靶场地面上覆以至少10mm厚的钢板。重复这个试验100次。
6.6疲劳试验
6.6.1方法原理
该项试验在于重复进行输源机构和源位置指示系统的操作,以检查它们的受阻情况及其连接部件的抗疲劳性能。
6.6.2试验条件
对F类探伤机要做这个试验;而对P类和M类探伤机要在振动和冲击试验之后再做这个试验。
6.6.3试验设备
:GB/T 14058-93
根据制造厂家的说明,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试验。a.以手动方式在1s内将探伤机上的操纵杆从一个终极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终极位置;b。采用自动试验装置进行试验。自动试验装置是一种以电动或其它方式自动带动曲柄轴转动的装置。曲柄轴的转速为1s-1。
当探伤机没有装过载离合器时,则对操纵杆或曲柄轴在其正常运程的两个终极位置上同时施以500×L(N·m)的力矩,其中L(m)是操纵杆或曲柄轴的长度;当探伤机装有过载离合器时,同时对操纵杆或曲柄轴在它们正常运程的两个终极位置上,施加一个与装上离合器以后最高可传递给探伤机的力矩相等的力矩。在这·个试验期间,应将过载离合器很好地锁闭在啮合位置上。6.6.4试验程序
模拟?探伤机正常使用情况,将自动试验装置连接到待试验的?探伤机上。检查运动速度和瞬时终极力矩,并调整到和6.6.3条给出的数值一样。在布置探伤机试验位置时,要注意使装有源托的控制缆基本在一水平直线上。
装上探伤机制造厂家规定的最大直径和最大长度的输源管,并与照射头连接,把它们基本放置在一水平直线上。
自动或手动完成探伤机将未装密封源的源托送到工作位置,之后又收回到安全位置的50000个操作循环。
对第1种结构型式的探伤机,则是完成转动未装密封源的源托或开闭屏蔽闸的50000个操作循环。
6.7对机械遥控装置的试验
6.7.1扭折试验
6.7.1.1试验程序
在一水平的平面上,把装有控制缆的导管摆成一条直线。将导管的一端固定,使其在试验期间不会以任何形式移动。然后将导管在水平平面上围成半径为500mm的圆环。沿着其原线的轴线方向以2m/s的速度拉动导管的自由端,并不许它转动,一直到该圆环消失,而导管回复到它的直线位置为止。以待试的导管(或多个导管)长度上10个等距离点的每一个点依次作为环的原点,重复这个试验10次。
6.7.2挤压试验
6.7.2.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模拟内装有控制缆的导管受到人员脚后跟踩压的情况。人的重量取为150kg,挤压导管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取为0.8m/s。6.7.2.2试验设备
试验表面:为一质量150kg的水平平板的表面。其质相当坚硬,当被试物体不在时,本试验用到的那个钢冲压器不会使它变形。
钢冲压器:如图4所示,在一块质量15kg的钢板的正下方附贴-块“睡板”(材料为硬质本板,质量忽略不计),钢板上部与-曲柄相连(若曲柄质量在1000士50mm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则质量为2.6kg),曲柄轴为水平方向。该钢冲压器对本试验来说足够坚硬,当其静止地压在试验表面上时,作用在试验表面上的压力为160N。
6.7.2.3试验程序
先将板放置在导管的某一点上,再将冲压器提升到使其板底部升高300mm,然后以自由摆运动的方式让冲压器落下。在导管上随机选择10个不同点,重复这个试验共10次。如果该导管存在加工后的接合点的话,则接合点必选为试验点。6.7.3拉力试验
6.7.3.1试验程序
GB/T14058-93
6.7.3.1.1先将遥控装置加以固定,以使它在试验过程中不会移动。然后对与源容器相连接的控制缆导管的端部施以500N的拉力,持续30s。重复这个试验10次。6.7.3.1.2将遥控装置固定,使它在试验中不会移动。再将该机构的操纵杆(例如曲柄)闭锁。然后对连着源托的控制缆端部,施以1000N的拉力,持续10s。要求试验时,源托各结合部位均应受力。重复这个试验10次。
6.8抗事故性跌落试验
6.8.1方法原理
这个试验在于使源容器经受模拟事故情况下的自由落下试验,以确保其密封源不会因此雨产生事故性照射。
水平向轴线
水平表面
图4挤压试验装置
6.8.2试验条件
水平平板
该项试验应包括两次跌落在靶上的试验。容器两次跌落的次序应当有所选择,以使容器受到最大损伤。
6.8.3试验程序
6.8.3.1跌落试验1
a。容器要落在靶上,从而使它受到最大损伤;b.落下高度,从容器最低点到靶的顶表面计算,应为9m;靶的承受面应是水平平面,其承受强度应大于源容器的强度。c.
注:作为这种类型靶子的-一个例子,是其质量比要落在它上面的试样至少大10倍的混凝土块上,再放置一块钢板。混凝土块应放在坚实的土基上,上面的钢板至少12.5mm厚,并且用湿法浮注在混凝土上,以使它同混凝土紧密地接触。靶平面每边的尺寸,比要落在它上面的任何试样的尺寸至少应大500mm,而且应尽量做成立方体。6.8.3.2跌落试验I
容器要落在靶上,以使它受到最大损伤;a.
b。落下高度,从容器预期的碰撞点到靶的顶表面应为1m;c.
靶应是直径为150士5mm的硬质低碳钢棒的上端面。靶端面应是平坦的水平面,其边缘要倒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058-93
射线探伤机
Apparatus for gamma radiography1993-01-04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07-01实施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
(2)
(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探伤机
Apparatus for gamma radiography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999-1977《Y射线照相仪--技术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4058-93
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探伤机(以下简称“探伤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密封放射源发射的射线作工业用射线照相的探伤机产品。2引用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4075密封放射源分级
GB8703辐射防护规定
GB8993.3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潮湿试验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3术语
3.1射线探伤机
该机包括一个源容器及其附件,能使密封源发射出来的射线用于工业射线照相。3.2源容器
它是一个密封源的屏蔽体,可以有控制地使用射线。3.3射线照相用密封源
密封源具有适合于射线照相使用的形式。它通常是一些密封在包壳内的单个或多个颗粒状、片状放射性物质。
3.4最大活度值
?探伤机采用某一特定放射性核素所允许的最大活度。该活度值由厂家作出规定,并在源容器上加以标明,不允许超过所规定的最大活度。3.5源托
它是承受、传送或固定密封源的装置。利用它能将射线照相用密封源固定在源容器内,或者定位在遥控装置的(照射)头上。
3.6遥控装置
一种在远距离操作就能使射线照相用密封源进行照射的装置。3.7输源管
它是一个软管或刚性管,可用来把源托及密封源从源容器导入工作位置,并且还包括源容器和照射头之间的一些必要的连接部件。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1-04批准1993-07-01实施
3.8照射头
GB/T14058-93
在选定的工作位置放置射线照相用密封源的装置。3.9安全位置
射线照相用密封源处在完全屏蔽的状态,而且通过锁闭和(或)其他方法使源容器不能开动。3.10工作位置
探伤机处在其射线束发射出来可以用于射线照相的状态。3.11联锁装置
是一种出于安全目的而设置的电器或机械装置。它可以防止控制器在预先规定的条件还未满足的情况下发生动作,或是防止发生危险性操作。4产品分类
4.1产品类别
?探伤机按源容器的可移动性分为三类:P类:手提式。一个人能手提的,可携带式源容器。M类:移动式。源容器可移动但不是手提式的,设计成能以适当的专用设备较容易移动。F类:固定式。固定安装的源容器,或只能在某一特定工作区域内作有限移动的源容器。4.2结构型式
按照4.1条分类的手提式、移动式和固定式?探伤机,其结构型式规定如下:第1种:源容器中密封源不能从中取出来进行照射,要使用射线束照射,则要采用打开屏蔽闸或转动容器内的密封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见图1)。第1种:是一种可以将密封源从中抛射出来的照射装置,它通过一个输源管将源引入到照射头进行照射,该动作可由操作者在远离照射头的地方采用机械传动、电动、气动或其他方法来完成(见图2)。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处在安全位置
源容器
源容器、
屏蔽材料
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处在工作位置
a)转动型
屏敲材料
屏蔽弹
装在源托内的密封源
b)屏蔽闸型
图1第I种探伤机结构简图
5技术要求
控制缆及导管
遥控装置
5.1一般要求
源容器
GB/T14058-93
输源管
密封源所处的安全位置
图2第1种探伤机结构简图
5.1.1产品外表面应光整,不得有裂痕、锈蚀、变形等各种异常不良现象。密封源所处
的工作位置
5.1.2源容器与遥控装置和输源管的连接,应方便可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脱开。5.1.3探伤机应配备适当的附件,用以将源容器或照射头安全地安置在各种使用位置上。与源容器或照射头相连的附件,必须方便可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脱开。5.1.4第种探伤机的遥控装置和第1种探伤机转动密封源或打开屏蔽闸的遥控装置,要求操作灵活,不发生卡源现象。
5.2密封源
5.2.1密封源的选定
密封源应按GB4075加以选定。
5.2.2密封源的更换
密封源从运输容器中转装入源容器或从源容器中转装入运输容器,必须采用便于更换操作的辅助设备和具有足够屏蔽性能的有关装置。并且应使操作人员在一次更换过程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不超过0.5mSv(50mrem)。密封源的更换必须编制详细的操作说明书。5.3源容器
5.3.1β辐射的防护
当采用贫化铀作源容器屏蔽材料时,外面需包以足够厚度、足够强度的非放射性物质,以减弱和吸收β辐射;屏蔽体内通道应设置衬垫,以避免贫化铀与密封源直接接触产生磨损污染。如果这个放射性物质的包壳或衬垫,在温度升高时有可能和贫化铀起反应,则应给贫化铀以适当的表面处理,以防止这种反应的发生。
5.3.2容器附近的照射量率
GB/T 14058-93
制造的源容器,应使其在装有最大活度值的密封源并锁闭在安全位置时,按6.1条试验其照射量率不超过表1中第4栏的极限值及第2栏和第3栏所列极限值中的一个。表1照射量率极限值
5.4安全装置
5.4.1安全锁
容器外表面
14.3(200)
离容器外表面50mm处
nC/(kg·s),(mR/h)
离容器外表面1m处
5.4.1.1对于探伤机的源容器,必须用专用钥匙打开安全锁后,才能进行联锁装置的一系列操作,使射线束从源容器或照射头中射出。5.4.1.2安全锁可以是没有钥匙也能锁上的保险锁;也可以是当容器处于工作位置钥匙就不能拿出来的保险锁。当该锁锁上时,密封源就一定得处在安全位置,否则就无法锁上。当密封源处在工作位置而锁又被损坏时,也不妨碍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5.4.2联锁装置
联锁装置应能提供一系列操作条件,以确保密封源可靠地被锁闭在安全位置。通过联锁装置,源容器可由锁紧状态变为工作状态,反之从工作状态变为锁紧状态。当遥控装置与源托终端连接或脱开时,联锁装置必须保证密封源不会移离安全位置;当密封源处在工作位置或在源容器外面时,联锁装置必须保证遥控装置与源容器的连接,即使在偶然的情况下也不会脱开。
5.4.3源的位置指示器
探伤机应能明确指示密封源是在安全位置还是在工作位置。如果用灯光指示,绿灯表示源在安全位置,红灯表示源不在安全位置,但是灯光额色不应成为唯一的指示手段。另外还可以采用数字指示器、音响指示器或其他指示器等。指示要求准确可靠。5.4.4系统故障时的安全装置
自动遥控系统应采用下列任何一个设计方案;a.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导致屏蔽闸自行关闭或使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b.配有安全装置,最好是手动的,(在故障发生时)它能使屏蔽闸关闭或使密封源回到安全位置,而不使人员受到过分的照射。
5.4.5防止私自违章操作的装置
在控制系统进行遥控操作的地方,应有某种设备以防止操作者不在场时发生私自违章操作,如可采用锁闭活动摇柄的方式来防止违章操作。5.5源托的安全性
源托应设计成不会将密封源意外地掉出来,并且具有可靠的保持力和机械保护的形式。源托各部位的保持力要求按6.7.3.1.2条进行拉力试验。5.6操作设备
5.6.1可携带性
P类源容器应备有携带提手。M类源容器应备有提升装置。这样的提手和提升装置应能胜任其所GB/T14058—93
负担的重量,并且确保不会同容器意外地脱离开(这种附件对F类容器可有可无)。5.6.2可移动性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用于移动M类源容器的设备,其弯道回转半径不大于1.5m,并装有使其固定的装置。5.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能
5.7.1温度
P类或M类探伤机在经受了6.2条所述的温度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5.7.2潮湿
P类或M类探伤机在经受了6.3条所述的潮湿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5.7.3振动
已经受了6.2~6.3条所述的温度、潮湿试验之后的P类或M类源容器,再经受了6.4条所述的抗振动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能符合5.3~5.6各条的要求。5.7.4冲击
已经受了6.4条所述的抗振动试验之后的P类或M类源容器,再经受6.5条中所述的抗冲击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然满足5.35.6各条的要求。5.8正常使用的耐受性能
5.8.1疲劳
第正种结构型式的丫探伤机的输源机构和第I种及第Ⅱ种结构型式的探伤机的源位置指示系统,经过6.6条所描述的疲劳试验之后,仍能进行工作,并且仍然满足5.4条的要求。5.8.2扭折、挤压和拉力试验
机械遥控装置在经过了6.7条所述的试验之后:应使控制缆及它与源托终端之间的连接接头、操纵杆以及把操纵杆与控制缆连接在一起的控a.
制机构所受到的损害程度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而且导管不会被拉长;b。试验按图3布置,为使控制缆完全伸出和收回必须加给操纵杆的最大力矩,不得超过该装置在试验前那种布置时所必须施加的最大力矩的125%。景纵杆
控制机构
L,= L.t a
一改变90方向,导管
曲率半径为该类型控制绩所能允许的录小值,或导普所能允许的墩小值(如果这个值大的话)
绩及导管
图3机械遥控装置试验几何图
5.9抗事故性跌落
GB/T14058-93
P类或M类源容器经过6.8条所述的自由落下试验之后,密封源应仍在源容器中,而且在该密封源的活度相应于最大活度值时,在任何方向上离源容器表面1m处的照射量率都不应超过71.7nC/(kg ·s)(1 R/h)。
6试验方法
6.1屏蔽效能试验
6.1.1试验程序
先去掉所有附件,仅对源容器进行试验。将探伤机选用的已知活度的密封源放入容器内,用X-胶片或某种射线检测仪检查整个容器表面(可以是表面也可以是离表面50mm的地方)的照射量率,并进而在任意方向离容器表面1m处进行测量。对F类容器,不能接近位置的照射量率可不必测量。表面或离表面50mm处的照射量率测量可以在10cm2面积上求平均,离表面1m处的测量以100cm2取平均。要先检查确定容器表面没有放射性沾污以后.才能开始测量容器表面或离容器表面50mm处的辐射水平。6.1.2试验结果的计算
将测得的照射量率进行外推,进而求出源容器中装入最大活度值的密封源时的照射量率。6.2温度试验
6.2.1试验条件
P类或M类探伤机,应能适应一40~十70℃的环境温度范围。试验温度变化速率应小于20℃/h。6.2.2试验程序
将探伤机放人温箱内,将温箱内温度升至十70℃,经过预定的热平衡后,再在此温度数值下保持4h,然后将温箱温度下降至常温,恢复4h后,取出进行检查。再将探伤机放入温箱内,将温箱温度降至一40℃,经过预定的热平衡后,再在此温度数值下保持4h,然后将温箱温度上升至常温,恢复4h后,取出进行检查。6.3潮湿试验
P类或M类探伤机的潮湿试验,应按照GB8993.3中第3章第直组的要求和第5.2~5.3条的规定进行。
6.4抗振动试验
6.4.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取其固有频率之,将P类或M类探伤机振动一定时间,以检查探伤机对运输中出现的振动的耐受性能。
6.4.2试验条件
如果探伤机要安装遥控装置,那么在作本试验时,必须装上该装置。6.4.3试验设备
振动机,并配有足够坚硬的本质平台。6.4.4试验程序
将待检验的探伤机放置在振动装置的坚硬平台上,并把它的基底固定在平台上,使它与平台之间不能做相对的独立运动。但是这种固定又必须不改变该机的固有频率,因而只能将刚性一体的零件(如可移动式探伤机的轮子或可携带式探伤机的腿)与平台固定。主固有频率用5~80Hz之间的低幅频率扫描方法来确定。固有频率定义为激励力与平台速度之比等于或小于扫描中测得的最大值的十分之一时的频率。这种扫描可以用连续变化的频率或标准20系列中精心选出的数值进行(标准20系列是公比为/10的一个级数,并加以必要圆整)。然后再以此主固有频率将探伤机振动8h,采用的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6
GB/T 14058-93
如果在最初的扫描中发现容器具有几个主固有频率,则用这些频率中每一频率激励探伤机8h,其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
如果在5~80Hz范围内没有探测到固有频率,则用5,8,12,20,32和80Hz(标准5系列,即公比为/10的一个级数,并以圆整)等频率中的每一频率将探伤机激励70min,最大加速度等于9.8m/s
6.5抗冲击试验
6.5.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模拟探伤机在运送时可能接受的冲击,以检验它对冲击的耐受性能。模拟情形既包括人手提携带时,与障碍物相碰受到的水平冲击;也包括使用搬运车搬运通过障碍物上方时,意外落下所发生的垂直冲击。
6.5.2试验条件
在进行了振动试验之后,应对装有遥控装置的源容器进行本项试验。6.5.3P类源容器
6.5.3.1水平冲击
6.5.3.1.1设备
靶:由一具有平坦的垂直端面、直径为50mm、长为300mm、水平放置的钢棒构成,这个钢棒被固定或焊接在至少十倍于源容器质量的刚体上。绳索:当用该绳索悬吊容器进行试验时,该容器不应产生绕垂直轴旋转的现象。6.5.3.1.2程序
先选择好容器的易碎面,用绳索把容器悬挂在一固定点上,使其在静止时其中的一个易碎面正好碰着靶。把容器从静止位置移开,直到它的重心高度增加100mm,然后让它以摆的运动方式向靶体摆动。对于每一个被认为是容器的易碎面,重复冲击试验20次。6.5.3.2垂直冲击
6.5.3.2.1设备
刚性靶(例如钢、混凝土或坚硬木材):其质量至少是被试源容器的十倍,并且有一平坦的水平表面,上面覆以-块10~15mm厚的硬木板。6.5.3.2.2程序
让容器从它的正常搬运位置上方高150mm处落到刚性靶上100次。试验可以用手动或借助于适当的机械装置进行。
6.5.4M类源容器
将容器放在它的搬运车上或为使容器容易移动而配备的其他装置上,以至少1m/s的速度运动,让容器从高为150mm的台阶上自由落下(这个台阶的边缘要求不会由于该项操作而变形)。容器落下撞击的地面应是硬而坚固的(如混凝土、石板)。如果不是这样(例如是木质的或整平的土地),则应在靶场地面上覆以至少10mm厚的钢板。重复这个试验100次。
6.6疲劳试验
6.6.1方法原理
该项试验在于重复进行输源机构和源位置指示系统的操作,以检查它们的受阻情况及其连接部件的抗疲劳性能。
6.6.2试验条件
对F类探伤机要做这个试验;而对P类和M类探伤机要在振动和冲击试验之后再做这个试验。
6.6.3试验设备
:GB/T 14058-93
根据制造厂家的说明,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试验。a.以手动方式在1s内将探伤机上的操纵杆从一个终极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终极位置;b。采用自动试验装置进行试验。自动试验装置是一种以电动或其它方式自动带动曲柄轴转动的装置。曲柄轴的转速为1s-1。
当探伤机没有装过载离合器时,则对操纵杆或曲柄轴在其正常运程的两个终极位置上同时施以500×L(N·m)的力矩,其中L(m)是操纵杆或曲柄轴的长度;当探伤机装有过载离合器时,同时对操纵杆或曲柄轴在它们正常运程的两个终极位置上,施加一个与装上离合器以后最高可传递给探伤机的力矩相等的力矩。在这·个试验期间,应将过载离合器很好地锁闭在啮合位置上。6.6.4试验程序
模拟?探伤机正常使用情况,将自动试验装置连接到待试验的?探伤机上。检查运动速度和瞬时终极力矩,并调整到和6.6.3条给出的数值一样。在布置探伤机试验位置时,要注意使装有源托的控制缆基本在一水平直线上。
装上探伤机制造厂家规定的最大直径和最大长度的输源管,并与照射头连接,把它们基本放置在一水平直线上。
自动或手动完成探伤机将未装密封源的源托送到工作位置,之后又收回到安全位置的50000个操作循环。
对第1种结构型式的探伤机,则是完成转动未装密封源的源托或开闭屏蔽闸的50000个操作循环。
6.7对机械遥控装置的试验
6.7.1扭折试验
6.7.1.1试验程序
在一水平的平面上,把装有控制缆的导管摆成一条直线。将导管的一端固定,使其在试验期间不会以任何形式移动。然后将导管在水平平面上围成半径为500mm的圆环。沿着其原线的轴线方向以2m/s的速度拉动导管的自由端,并不许它转动,一直到该圆环消失,而导管回复到它的直线位置为止。以待试的导管(或多个导管)长度上10个等距离点的每一个点依次作为环的原点,重复这个试验10次。
6.7.2挤压试验
6.7.2.1方法原理
本试验在于模拟内装有控制缆的导管受到人员脚后跟踩压的情况。人的重量取为150kg,挤压导管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取为0.8m/s。6.7.2.2试验设备
试验表面:为一质量150kg的水平平板的表面。其质相当坚硬,当被试物体不在时,本试验用到的那个钢冲压器不会使它变形。
钢冲压器:如图4所示,在一块质量15kg的钢板的正下方附贴-块“睡板”(材料为硬质本板,质量忽略不计),钢板上部与-曲柄相连(若曲柄质量在1000士50mm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则质量为2.6kg),曲柄轴为水平方向。该钢冲压器对本试验来说足够坚硬,当其静止地压在试验表面上时,作用在试验表面上的压力为160N。
6.7.2.3试验程序
先将板放置在导管的某一点上,再将冲压器提升到使其板底部升高300mm,然后以自由摆运动的方式让冲压器落下。在导管上随机选择10个不同点,重复这个试验共10次。如果该导管存在加工后的接合点的话,则接合点必选为试验点。6.7.3拉力试验
6.7.3.1试验程序
GB/T14058-93
6.7.3.1.1先将遥控装置加以固定,以使它在试验过程中不会移动。然后对与源容器相连接的控制缆导管的端部施以500N的拉力,持续30s。重复这个试验10次。6.7.3.1.2将遥控装置固定,使它在试验中不会移动。再将该机构的操纵杆(例如曲柄)闭锁。然后对连着源托的控制缆端部,施以1000N的拉力,持续10s。要求试验时,源托各结合部位均应受力。重复这个试验10次。
6.8抗事故性跌落试验
6.8.1方法原理
这个试验在于使源容器经受模拟事故情况下的自由落下试验,以确保其密封源不会因此雨产生事故性照射。
水平向轴线
水平表面
图4挤压试验装置
6.8.2试验条件
水平平板
该项试验应包括两次跌落在靶上的试验。容器两次跌落的次序应当有所选择,以使容器受到最大损伤。
6.8.3试验程序
6.8.3.1跌落试验1
a。容器要落在靶上,从而使它受到最大损伤;b.落下高度,从容器最低点到靶的顶表面计算,应为9m;靶的承受面应是水平平面,其承受强度应大于源容器的强度。c.
注:作为这种类型靶子的-一个例子,是其质量比要落在它上面的试样至少大10倍的混凝土块上,再放置一块钢板。混凝土块应放在坚实的土基上,上面的钢板至少12.5mm厚,并且用湿法浮注在混凝土上,以使它同混凝土紧密地接触。靶平面每边的尺寸,比要落在它上面的任何试样的尺寸至少应大500mm,而且应尽量做成立方体。6.8.3.2跌落试验I
容器要落在靶上,以使它受到最大损伤;a.
b。落下高度,从容器预期的碰撞点到靶的顶表面应为1m;c.
靶应是直径为150士5mm的硬质低碳钢棒的上端面。靶端面应是平坦的水平面,其边缘要倒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4059.1-2024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 第1部分: 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用管道系统
- GB/T14039-2002 液压传动 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 GB/T14625.2-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弹高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3-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动态耐冲击试验方法
- GB5413.1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15146.4-1994 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含易裂变物质水溶液的钢质管道交接的核临界安全准则
- GB/T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检验
- GB/T8477-2008 浙江中白猪
- GB11120-2011 涡轮机油
- GB/T10544-2013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GB/T18380.33-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