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11 20:44:03
  • SY/T6174-1995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Y/T 6174-1995

  • 标准名称: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95-12-25
  • 实施日期:

    1996-06-30
  • 作废日期:

    2005-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9.48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工程建设>>原材料工业及通信、广播工程>>P71石油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75页
  • 标准价格:

    33.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Y/T 6174-1995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SY/T6174-199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T 6174-1995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Terms of oil/ gas field development technology1995-12-25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96-06-30实施
范围·
开发地质
油藏物性··
渗流机理··bZxz.net
试井分析
油气藏数值模拟
7油气藏开发工程
提高采收率··
附录A(提示的附录)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附录B(提示的附录)英文名称字母顺序索引20
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要统一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便于油田开发工程方面的方案设计、技术报告和论文的编写以及技术交流,本标准是油气田开发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起草。本标准起草人袁庆峰罗昌燕孙长明高树堂
田东辉
周显民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Terms of oil / gas field development technology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专用术语。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也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其他领域。2开发地质
2.1圈闭trap
SY/T6174—1995
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2.2闭合度closure
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3闭合面积closedarea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2.4圈闭容积trapvolume
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
2.5含油组合oil-bearingassemblage相邻的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2.6油藏oilpool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石油的单一圈闭。2.7气藏gas pool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单一圈闭2.8油(气)藏oil / gas pool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同时聚集有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2.9构造油(气)藏structuraloil/gaspool因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气)藏。2.10背斜油(气)藏anticlinaloil/gas pool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气)藏。2.11断层遮挡油(气)藏fault-screenedoil/gaspool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气)藏。2.12凝析气藏condensategaspool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烃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烃的量不小于150g/m2的气藏2.13油田oil field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2.14气田gas field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2.15油(气)田oil/gas field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12-25批准1996-06-30实施
SY/T6174—1995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气藏的集合体,2.16特大油田super-giantoilfield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0×10°t的油田,2.17大型油田giant oil field
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10°~10×10°t的油田。2.18中型油田medium-sizeoilfield石油地质储量为0.1×10°~1×10°t的油田2.19,小型油田small—sizeoilfield石油地质储量小于0.1×10°t的油田。2.20大型气田giant gas field
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300×10°m2的气田。2.21中型气田medium-sizegasfield天然气地质储量为50×10*~300×10*m的气田。2.22小型气田small-sizegasfield天然气地质储量小于50×10°m的气田。2.23工业油(气)藏commercialoil/gaspool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2.24盐丘油(气)藏saltdomeoil/gaspoo)由盐丘作用形成的油(气)藏。2.25,地层油(气)藏stratigraphicoil/gaspool因沉积连续性中断或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气)藏。2.26地层不整合油(气)藏stratigraphic-unconformityoil/gas pool形成原因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藏。2.27潜山油(气)藏buriedhilloil/gaspool古地貌残丘、古断块山等古地形突起因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储集体,地壳下沉后又为不渗透岩层所覆盖形成的油(气)藏。
2.28岩溶油(气)藏karstoil/gas pool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被不渗透岩层覆盖形成的油(气)藏。属于地层油(气)藏类的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2.29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oil/gaspool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气)藏。2.30生物礁块油(气)藏biohermoil/gaspool生物礁被不渗透层覆盖形成的油(气)藏。2.31水动力圈闭油(气)藏oil/gaspoolofhydrodynamictrap由水动力遮挡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形成的油(气)藏。2.32复合圈闭油(气)藏combinationtrapoil/gaspool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联合圈闭而形成的油(气)藏。如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地层一流体复合圈闭、流体一构造复合圈闭及构造一地层一流体三元复合圈闭等油(气)藏。2.33块状油(气)藏massiveoil/gaspool储集层厚度不小于1011、没有不渗透岩层间隔而呈整体块状、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藏。
2.34层状油(气)藏stratifiedoil/gas pool储集层呈层状分布的油(气)藏。 2
SY/T6174—1995
2.35裂缝性油(气)藏fracturedoil/gaspool以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的油(气)藏。2.36重质油油藏heavycrudeoilpool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为0.1~10Pa·s、密度为943~1000kg/m的油藏2.37焦油砂油藏tarsandpool
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超过10Pa·s、密度高于1000kg/m2的油藏2.38饱和油气藏saturatedoil/gaspool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已饱和了天然气的油藏。2.39未饱和油藏unsaturatedoilpool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尚未饱和天然气的油藏。2.40原生油(气)藏primaryoil/gaspool在主要生油期后,分散状态的油气发生区域性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起来所形成的油(气)藏。2.41次生油(气)藏secondaryoil/gas pool原生油(气)藏受构造运动破坏,油气沿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面或沿不整合面运移到新的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新油(气)藏。2.42原生气顶initial gas cap
油气藏开发之前、在储层的压力和温度下,部分游离气因重力分异升至圈闭顶部的储层中而形成的气顶。
2.43次生气顶secondarygascap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从油中释出的部分气体未能随油产出,因重力分异积聚在圈闭高处而形成的气顶。2.44油田水waterinoilfield
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
2.45油层水formationwater
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2.46层间水interlayerwater
夹在油(气)层之间地层中的水2.47束缚水connatewater
油气运移进储层后残留在储层孔隙中与油气共存、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不能流动的地层水。2.48边水edgewater
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2.49底水bottomwater
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2.50含油面积oil-bearingarea
含油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油区面积与油水过渡带面积之和。2.51含油内边界tailingedgeofoilpool油藏中油水接触面与油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2含气外边界leadingedgeofgaspool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顶面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顶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3含气内边界tailingedge of gas pool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底面交线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4纯油区netoilzone
油藏含油内边界以内或油气藏含气外边界以外的含油区。3
SY/T 61741995
2.55油水过渡带oil-watertransitionzone油藏含油内边界至含油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6油气过渡带oil-gastransitionzone油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7气水过渡带gas-watertranditionzone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8油水接触面oil-watercontact油藏中油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油水界面并非是个截然分开的面,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水过渡段。为了确定油藏参数,人为地确定油水过渡段中某一深度为该油藏的油水接触面。2.59气水接触面gas-water contact气藏中气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2.60油气接触面oil-gascontact油气藏中油与气之间的接触界面。2.61油藏高度heightofoilpool
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62气藏高度heightofgas pool气水接触面与气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63油气藏高度heightofoil/gaspool油藏高度与气顶高度之和为油气藏高度。2.64油砂体oil sandbody
含油砂岩中被低渗透的岩石所分隔的一些相对独立的含油砂岩体。它是组成储油层的最小沉积单元。是控制地下油水运动的相对独立单元。2.65单层singlelayen
同一时间单元沉积的油砂体的统称。2.66砂岩组sand set
上、下以比较稳定的泥岩分隔的相互靠近的单层的组合,在垂向上是一个小的岩性沉积旋回2.67油层组zone
包括几个砂岩组,是相似沉积环境下连续沉积的油层组合,其顶底有较厚的稳定隔层分隔,2.68 含油产状 oil occurrence指岩心沿轴线劈开后,在新鲜断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大小(即含油面积百分数)以及岩心含油饱满程度。可分为五级,即:油迹-一含油面积小于5%;油斑--一含油面积5%~40%;油浸含油面积41%~75%;含油-含油面积76%~90%;油砂含油面积大于90%2.69有效厚度netpaythickness
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集层厚度2.70夹层lowpermeableintercalation储层间或有效厚度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2.71隔层impermeablebarrier
储层之间,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的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2.72标准层markerbed
岩性和测井反映明显,分布广泛,易区别于上、下邻层的稳定沉积岩层。2.73 旋回 cycle
一套沉积地层在垂向上不同岩性的演变序列,反映了区域性构造变动或水进、水退等沉积过程的变化。
2.74正旋回normalcycle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细的旋回。2.75反旋回reversecycle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粗的旋回。2.76复合旋回compositecycle
SY/T61741995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由粗变细再变粗或由细变粗再变细的正、反旋回的连续组合。2.77韵律rhythm
一个砂层内部垂向上不同粒级或渗透率的演变序列。2.78正韵律normal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或渗透率逐渐变低的韵律。2.79反韵律reverse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或渗透率逐渐变高的韵律。2.80复合韵律composite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再变细(或逐渐变细再变粗)或渗透率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再变高)的莲续韵律。
2.81粒度分析grainsizeanalysis岩石中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分析。2.82粒度中值mediansize
粒度累积曲线上重复百分比为50%处所对应的粒径2.83沉积环境sedimentaryenvironment是指沉积物沉积时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等的总和。
2.84沉积相sedimentaryfacies
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总和。2.85沉积模式sedimentarypattern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及古代沉积相的研究,对于古代沉积作用机理所区分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成因类型。
2.86沉积亚相sedimentarysubfacies在一个沉积区内依据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所作的进一步划分。目前沉积相级别的划分一般是: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为一级相;洪积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等为二级相从二级相中进一步划分出的相区即为沉积亚相。如河流相可分为河道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等。2.87沉积微相sedimentarymicrofacies是沉积亚相的进-步细分,即四级相。如河道亚相进步细分为边滩沉积微相、心滩沉积微相滞带留沉积微相;堤岸亚相可分为天然堤沉积微相、决口扇沉积微相等。2.88洪积相diluvialfacies
洪积相是近物源区的一种沉积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基底潜山山麓,岩性为粗碎屑物、分选及磨圆度极差,泥质胶结,无明显层理构造,不含生物化石,见少量植物残体,岩体平面多呈扇形,属暴雨洪积产物。
2.89河流相riverfacies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主要由河道砂体和洪泛沉积物构成。其底部常有冲刷面,冲刷面之上为含钙砾、泥砾及火成岩砾石的砂岩,具交错层理,向上碎屑粒径变细,演变为过渡性岩性,旋回顶部为泥岩。河道砂体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横剖面上岩性呈突变。河间为洪泛时的细粒沉积。属氧化环境,除少量植物根系、碳化树干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化石。5
SY/T 61741995
2.90分流平原亚相distributaryplainsubfacies河流在三角洲分流以后所形成的沉积相。是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砂及有机物质充填了部分蓄水体,后又被分流携带的泥砂所加积而形成的三角洲水上部分。分流平原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海)的过渡地带。垂向岩性层序为砂泥岩及粉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一般呈正旋回。2.91三角洲前缘亚相deltafrontsubfacies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以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河道砂为主。砂层中以粉、细砂为主,常见低角度交错层理、重力滑动变形层理。席状砂与河口坝一般为反韵律或复合韵律。泥岩常为绿、灰及黑色、含少量植物化石及生物碎片。2.92滨-浅湖亚相shallow-lakeshoresubfacies三角洲之间湖水深度在波及面以上的沿湖岸浅水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生物灰岩。是河流沉积、生物沉积及化学沉积经湖水再搬运堆积而成。常见水平层理、不规则层理、波状层理、压扁层理及团块、干裂、虫孔、虫迹等构造。化石丰富,为弱还原环境2.93较深-深湖亚相semideep-deeplacustrinesubfacies在湖浪波及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底栖生物无法生存,以浮游生物为主,化石保存完好,沉积物岩性为粘土岩、油页岩、泥灰岩。粘土岩具水平层理,常见自生的黄铁矿分散于粘土岩层面上,有机质含量高,是良好的生油岩。2.94静水柱压力hydrostaticpressure静止水柱的重力所形成的压力。2.95孔隙压力porepressure
地层孔隙中所承受的流体压力。2.96覆岩压力overburdenpressure某一深度的地层所承受的上面覆盖的岩层压力。是该深度从地下到地表岩石颗粒的重力与孔隙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的代数和。
2.97压力梯度pressure gradient单位长度或深度上的压力变化值。2.98地层异常压力abnormalpressureofformation地层的压力梯度比正常的静水柱压力梯度偏低或偏高的压力。前者称异常低压,后者称异常高压。
2.99地层破裂压力formationfracturepressure使地层破裂时所需施人的压力。2.100地层压力系数formationpressurecoefficient某一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具有正常地层压力的油藏,其压力系数为0.7~1.2。在此范围外则称压力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2.101,预探井wildcatwell
根据初步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结果,在有潜在油、气圈闭的地区,为证实有无油、气蕴藏而钻的井。
2.102评价井appraisal well
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流圈闭,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同义词:详探井。
2.103探边井delineationwell
是评价井的一种,为确定有可采价值油(气)藏的边界而钻的井。6
2.104资料井informationwell
SY/T 6174-1995
为了取得编制油(气)田开发和调整方案所需资料而钻的取心井。2.105生产井producingwell
在已知有开发价值的油(气)藏的边界内,按开发方案的布井格局钻成的用来生产油(气)的井。
注人井inectionwell
在开发过程中,为补充、维持及加强油(气)藏的驱替能量,专门用于注驱油(气)介质的井。如注水井、注气井等。
2.107角cornerwell
正、反九点法面积注人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角点处的井,2.108边井sidewell
正、反九点法面积注人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侧边中点处的并。2.109中心井centralwell
面积注人井网中如按四点、五点、七点或九点法布井时,位于几何图形中心位置的井。它可以是注人井,也可以是生产井。
2.110定向井directionalwell
按规定方位角和倾斜度钻达目的层的井。2.111水平井horizontalwell
是指在油藏中打开油层部分井段的斜度超过85°,水平井段延伸长度约为产层厚度10倍以上的井。
2.112丛式井cluster well
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的井底方位不同的一组井。2.113加密井infillwell
为改善开发效果,增加可采储量或提高采油速度而补充钻的新井。2.114更新井renewablewell
因油井或水井的技术状况变差不能再继续使用而报废后所钻的代替井2.115检查井inspectionwell
油(气)田开发到某一阶段,为了认识各类油(气)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储层性质的变化以及各项挖潜措施的效果而钻的取心并。2.116监测井observationwell
在已投人开发的油(气)藏中,为了录取油(气)藏开发动态资料而设置的井。可以设置专用监测井,也可以由生产井兼用。
2.117干井drywell
钻达规定深度和层位并且经过工艺措施仍未得到有开采价值的油、气流的井。2.118报废井abandonedwell
因地质原因或工程原因而永久不能用于油(气)田开发的井。2.119积压井overstorkwell
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使用的并。3油藏物性
3.1岩石物理性质petrophysicalproperties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的各种特性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3.2油藏物理性质reservoirpropertiesSY/T6174-1995
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化性质及其在地层条件下的相态和体积特性,以及岩石一流体的分子表面现象和相互作用,油气水的驱替机制,统称为油藏物理性质。3.3岩心core
利用钻井取心工具取出的岩石样品3.4井壁取心sidewallcoring
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不同部位获取的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3.5岩心收获率corerecovery
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6 密闭取心sealing core drilling用特殊取心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钻井时地层条件下流体的饱和状态。3.7压力取心pressurecoring
用特别取心的工艺和器具,使钻出的岩心保持地层的压力,称为压力取心。3.8定向取心orientationalcoring取心时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技术。3.9冷冻岩心freezingcore
是一种用冷冻保持岩心的方法,其自的是要防止岩心中的流体损失和疏松砂岩岩心的破碎3.10常规岩心分析routinecoreanalysis常规岩心分析可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部分分析可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持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全分析必须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碳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3.11特殊岩心分析specialcoreanalysis是指毛细管压力、液体渗透率、气一油相对渗透率、水一油相对渗透率、敏感性试验和润湿性等实验分析。
3.12全直径岩心分析wholecoreanalysis利用取心钻头取出的全直径岩心,于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测定有关参数。3.13 岩屑 cutting
钻井过程中收集到的岩层碎屑。3.14砾gravel
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1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3.15粗砂coarse sand
颗粒直径在0.5~<1m1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3.16中砂mediumsand
颗粒直径在0.25~<0.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3.17细砂finesand
颗粒直径在0.1~<0.251m11m1的石英、长石或其他矿物颗粒。3.18粉砂siltysand
颗粒直径在0.01~<0.1mm的石英、长石或其他矿物颗粒。3.19粘土clay
颗粒直径小于0.01m11m的各种矿物质。3.20胶体颗粒colloidalsolids
水中含有的小于2um的固态矿物质。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