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31 21:53:27
  • SY/T6054-2000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Y/T 6054-2000

  • 标准名称:

    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2000-03-31
  • 实施日期:

    2000-10-01
  • 作废日期:

    2004-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25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10勘探和钻采设备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1石油地质勘探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6.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Y/T 6054-2000 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SY/T6054-200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75.180.10
备案号:6979—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054---2000
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dataacguisition in transitional zone2000 - 03 - 31 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10- 01实施
SY/T 6054-2000
引用标谁
地震勘探技术设计
施工前的推备工作
试验工作
测量T作
8激发工作
9接收T作·
仪器操作
资料整理、评价与上交
附录A(标准的附录)地震仪器班报通用格式次
SY/16054—2000
由于右油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进步,物探服务市场行为的日趋规范以皮地震勘探服务的全球化发展潮流,所以对SY/T6054一94《水陆交互带地震期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在第4竞中将“地震勘探设计”的三部分内容即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合并,并将第4章的标题“地震勘探设计”改为“地震勘探技术设计”;在第10章“仪器操作”中新增加10.3条“每日在排列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漏电测试,每道检波器测试漏电电阻的具体指标根据所使用仪器类型和測试方法确定”和10,7条“要求野外采集工作除记好现行的班报以外,还要求按国际通用的SPS或P1/90辅助数据格式提供电子班报”两条内容:在第11章“资料整理、评价与上交中将11.3条“监视记录质量评价按SY/T5330执行”改为“地震监视记录质量评价:凡出现下列缺陷之者,被认为是不合格品记录”。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录。
本标准自生效之口起,同时代替SY/T 6054—94。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Ⅱ。本标准起节单位:大港油田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本标推主要起草人下长春于梅生王吉锟本标准于1995年1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次修订。T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水陆交互带地霖勘探资料采集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datalacquisition intransitinnal zoneSY/T 6054—2000
代替 SY/T 6054—94
本标推规定了水陆交立带地囊勘探资料采集各序的技术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陆交互带二维和三维野外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5171--1999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330—1995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455—1997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3定义
标推来用下列定义
水陆交互带transitional zonc
包括湖泊区、沼泽区、大型水库、滩涂、水产养殖区、河流、盐场、潮间带(海岸线~枯潮线)、极浅海(枯潮线5m水深线)等水陆交互或过渡的地带。4地震勘探技术设计
4.1技术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a)收集工区地形图,了解1区地下电缆、管线和其他设施分布情况;b)了解工区潜水面分布、表层结构、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变化情况;c)了解工区气象情况,收集潮汐变化资料;d)了解工区以往地震采集方法和地震资料品质状况:e)收集有代表性的地震面、钻井资料、测井和其他地球物理参数。4.2技术设计主要内容
a)任务来源、工作内容、工作量、队值与时间安排等;b)地表地形、建筑设施,近地表结构、地下地质情况和地震地质条件概述:c)地度勘探依据、地质征务;
d)根据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下地质模型和以往资料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来集参数:e)测网部署:二维写明测网方位及密度(或测线起止垒标),三维写明起始方位角与坐标:二维,三维都应明确桩号编排方法;f)试验工作要求:明确试验点数和点位、试验内容及要求;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 -03 -31 批准2000—10-01实施
SY/T6054—2000
g)队伍状况:投人施工的主要人员、投入使用的主要装备;h)施工组织措施及工作计划安排;i)技术论证、质量保证措施;
j)HSE管理措施;
k)有关数据附表。
4.3技术设计附图
4.3.1三维
a)地震勘探施工平面图:应以主要河道、河堤、湖泊、海岸线、枯潮线、水深数据线、城镇、农渔业设施等主要地形地物分布情况为背景,绘制全工区激发点、接收点及图廊四周坐标;b)地震勘探设计范围图:应以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构造图或等T。图为背景,绘制出三维勘探满覆盖范围、一次覆盖范围、施工范围,工区内应有代表性的探井井位、试验点和测线。4.3.2二维
二维地震勘探设计图的绘制应结合最新地形、地物图件和实际踏勘结果,图中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区内主要道路、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海岸线、枯潮线、水深数据线、主要城镇与工、农、渔业设施等;
b)以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构造图或等T。图为背景,应有代表性的探井井位;c)工区内有历年主要数字地震测线:d)试验点位置、编号、本年度设计测线及测线号。4.4技术设计附图比例尺
4.4.1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平面图、设计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25000。4.4.2二维地震勘探设计图、施工地形图比例尺要求如下:a)概查:比例尺不大于1:50000;b)普查:比例尺不大于1:50000;c)详查:比例尺不小于1:25000;d)精查:比例尺不小于1:250004.5技术设计更改
4.5.1在进行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过程中,因地表障碍或其他因素致使野外生产无法按正常技术设计实施时,可以对技术设计进行相应更改。4.5.2对技术设计的更改由现场技术人员完成,并必领经主管方批准后方可实施。4.5.3每个勘探项目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应在采集总结报告中对技术设计更改后实施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5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技术设计完成后应组织人员做好以下工作:a)仪器(含采集站)的年检或月检;b)爆炸系统的信号对比测试工作及其他非炸药震源的检测:c)电缆、检波器的测试及与仪器连接后的极性检查;d)测量仪器的校检和检定;
e)其他装备的检修和检验。
所有检测、校验和检查资料必须经甲方现场质量监督签字认可。6试验工作
6.1分析、借鉴本区以往试验资料与工作方法,并结合本区地质任务要求,拟定试验项目及计划。2
SY/T6054-2000
试验工作完毕,试验资料经现场处理及分析后确定生产因素。6.2在使用多种类型检波器、震源、仪器施工时,应提供处理使用的子波对比资料。7测量工作
7.1水陆交互区施工的所有激发点、接收点应进行实测。7.2对于陆地、滩涂及不受潮汐、水流影响的水库、湖泊、沼泽等区域的激发点、接收点,实测点与设计点的水平位置偏差要求一般小于5m;大于5m的测点不超过单条线(束)总测点数的10%,且不允许连续两个点超过5m。对于流动的水域、枯潮线至5m水深线,其偏差不得大于10m。7.3测量标志的设置应明显可靠,陆地与静止水域标志设置位置与所提供的实测坐标位置偏差不大于1m,流动水域部分不超过水深。7.4流动水域部分的所有激发点、接收点应当日测量,当口施工,不允许提前进行测量工作。静止水域在测量抛标后,若未及时施工,遇到大风,施工时必须重新测量。7.5滩涂部分在地形相对高差超过2m时要提供高程数据。7.6海上或大面积水域施工时,沿每条接收线至少每500m提供一个水深数据及测量时间,每个激发点均提供激发时的水深和时间:水深变化剧烈的水域(相邻激发点、接收点水深差大于1m),则应提供每个激发点、接收点的水深数据及记录时间。7.7所有的坐标、高程、水深、测量误差数据均应以通用格式存盘并提交软盘和打印结果。7.8其他要求按SY/T5171执行。
8激发工作
8.1水深小于1.5m时,只能采用井中激发方式或插人式气枪激发方式,激发因素通过试验确定。8.2气枪实际使用的容量与压力、气泡比、峰峰值、电火花的容量与压力等指标误差,均不得超过各种震源所规定使用的指标的10%。8.3改变震源类型或参数时,应有试验对比资料证明所采用的各项参数能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8.4炸药激发时,爆炸系统钟TB信号与验证TB信号之间的时差小于2ms;可控震源激发时,可控震源的标准信号与扫描信号间的相位差应小于2ms:气枪激发时,气枪阵列的同步时差不超过土1ms。9接收工作
9.1在水深小于1.5m的各类水域,禁止使用压电式检波器。9.2确保接收点位置的准确。接收点的组合中心与测量定位所确定的位置差:二维沿测线方向不大于道距的10%,垂直测线方向不大于道距的30%;三维沿接收线方向和垂直接收线方向均不大于道距的10%。
9.3使用速度检波器进行组合接收时,应按技术设计或试验所规定的组合参数埋置检波器,埋置状态与耦合条件应达到平、稳、正、直、紧的要求,且同一道内检波器间高差应小于2m。9.4各类检波器要在投入使用前进行一次测试,施工中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测试。修复后的检波器,在使用前应重新测试,测试合格方可投人使用,测试结果应留存备查。10仪器操作
10.1正式投入生产前应完成仪器(含采集站)的年检工作;每月完成仪器(含采集站)的月检工作。每日正式开炮前,完成日检项目的检查工作。10.2每日生产前,至少录制一张外界背景,以监督外路各道检波器与采集站的工作状况,及时排除所出现的问题,检查结果作为一项日检项目留存备查,10.3每日在排列投人使用前应进行漏电测试,每道检波器测试漏电电阻的具体指标根据所使用仪器3
类型和测试力法确定。
SY/T 6054-2000
10.4每条测线填写一张采集参数一览表,置于班报第一页,见附录A(标推的附录)A2,要求对所涉及到的参数遂项填写齐全,学迹工整,不得出现狂何遗斓、涂敢等现象。何放炮前应对照该表逐项检查所设置的参数是否正确,对生产中增加或修改的项目,应及时补填到该表中:1n.5仪器外路改变有关激发。接收项目或参数时,应推确地将所变动的内容及耕号等信息记录到班报正页的备注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表A1并认真监视参数变动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10.6每放完一炮后,操作员要及时完成以下工作:a)填写班报:
b)初评记录。
在此基础上,提出外路整改措施。10.7要求野外采集工作除记好现行的班搬以外,还要求按国际通用的SIS或P1/90辅助数据格式提供电子班报
11资料整理、评价与上交
11.1资料整理的范围包括各类试验资料,设器、震源、检波器、测量仪器的检查测试资料,测量成果、监视记录、磁带、观测系统、班报(包括班报封面)等。班报封面格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A1,必要时应提供静校正资料。11.2测量资料的整理与上交按 SY/T 5171中的相关条款执行:其他资料的整理与上交按SY/I5330或SY/T5455执行。
11.3地囊监记录质量评价:凡出现下列缺陷之一者,被认为是不合格品记录。a)器的日检、月检不合格或超期限所生产的记录;b)仪器因素不正确或仪器、主要辅邸设备不正常情况下所生产的记录;c)记录上有严重的外界感应或邻队十扰;d)无爆炸信号,或者是内部时断信号:e)时断信号与第一条计时线同步误差超过2ms:f)最小初至时间与正常值误差超过正常道时差的1/2;g)工作不正常道数超过接收道数的1/20;h)记录上出现二次冲击或多次冲击;i)一条测线中,空炮率,度炮率超过5%(不包括遵障碍物时的空炮),该测线资料评为废品:)计算机处理时,发现无法补教的错误(如严重奇偶错、严重丢码、操作错误、班报或磁带记错无法查对等);
k)需源能量不够,1.作压力低于额压压力的90%;1)气枪同步时差超过二1rms的记录;m)定位精度满足不了7.2中所规定的要求,4
SY/T 6054—2000
(标准的附录)
地需仪器班报通用格式
A1班报封面格式(按B4纸的尺寸要求)数字地露仪器班报
SEISMIC RECORDING REPOR'T
作业地区(AREA):
作业队号 (CREW NO);
测线号(LINENO):
炮点起止桩号(STATJON OF SHOIFOINIS):接收点起止林号 (SIATION OF RECEIVING POIN[S):观测系统(GECIMETRY):
器型号(RECORDING SYSTEM):
班报页数(NUMBER OF PACES):
作业日期(DATE):
A2采集参数一览表
观测系统
Geometry
观测类型:
ObservingType
接收线数:
Receiving Lines
接收线号:
No of Receiving Line
接收线距:
Spacing betweenReceivingLines接收道数:
Received Channels
每线道数:
TracePerLine
道间距:
Traces Interval
偏移距:
Offset
横向炮间距:
Shot Point Spacing in Cross- Line纵向炮间距:
Shot Point Spacing in In-Line总覆盖次数:
Total Fold
纵向覆盖次数:次
Fold in In-Line
横向覆盖次数:次
Fold in Cross-Line
束线间距:
SwathSpace
放炮方式:
Modeof Shooting
滚动方向:
Rolling Direction
SY/T6054—2000
录制参数
Recording Parameter
仪器型号:
Type of Instrument
仪器通道数:
Noof Channels
使用通道号:
No of Used Channels
辅助道数:
Number of Aux.Channels
辅助道通道号:
No of Aux. Chanels
记录长度:
Recording Length
采样率:
SampleRate
前放增益:
Pre- amplifier Gain
低截频率:
Low Cut Frequency
低截滤波陡度:dB/oct
Slope of Low Cut Filter
高截频率:
High Cut Frequency
高截滤波陡度:dB/oct
Slope of High Cut Filter
记录格式:
Recording Format
磁带密度:
TapeDensity
录制增益方式:
Modeof RecordingGain
陷波器使用:
NotchFilter
陷波频率:
NotchFrequency
仪器极性:
Polarity of Instrumcnt
接收参数
Receiving ParameterwwW.bzxz.Net
检波器类型:
Typeof Geophone
检波器数量:
个/道
No of Geophones Per Trace
组合方式:
ArrayMode
连接方式:
Linking Mode
组内距:
Element Spacing
组合基距:
ArrayLength
组合图形如下:
ArrayMap
说明:每束测线填写一张本表,置于班报第一页,如遇参数变动,请在正页“参数变动说明”栏中予以说明,如变动较大,在本表说明。
Notes:Fill out thisform with each lineand put it asfirst page in Recording Report,If some parameterhasbeen changed,describeit inremarks ofRecordingReport.Ifmanyparametershavechanged,describethemnin thisform.6
激发参数
Source Pararneter
1.气枪震源
AirGun
震源型号:
Typeof Source
气枪总容量:
Total Capacity
实际使用容量:
Used Capacity
设计充气压力:
Design Pressure
设计枪数:
Noof Design Guns
实际使用枪数:
Noof UsedGuns
垂直叠加次数:
No of Vertical Stack
沉放深度:
ShotDepth
SY/T6054—2000
2.可控震源
Vibroseis
震源型号:
Type of Source
组合台数:
ArrayNurnber
组合方式:
ArrayMode
组内距:
ElementSpacing
垂直叠加次数;
No of Vertical Stack
驱动幅度:
Vibrating Range
扫描起始频率:Hz
Starting Frequency
扫描终了频率:Hz
Ending Frequency
扫描长度:
SweepLength
参数变动说明(NOTES)
3.炸药震源
Dynamite
激发深度:
ChargeDepth
激发药量:
Charge Size
激发井深:
Depthof Hole
垂直叠加次数:
Nofo Vertical Stack
组合激发示意图
Sketch Map of Array Shot
SY/T6054-2000
A3班报格式(见表A1)
NOIIVTTVAT
ON NOLIVIS
ON NOIIVIS
ON NOILVIS
.INIOHJOHS
ONINHOHIOHS
台日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