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31 21:55:14
  • SY/T6051-2000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Y/T 6051-2000

  • 标准名称:

    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2000-03-31
  • 实施日期:

    2000-10-01
  • 作废日期:

    2004-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70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10勘探和钻采设备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1石油地质勘探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20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Y/T 6051-2000 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SY/T6051-200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1S 75.180. 10
备案号:6977—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051-2000
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2D seismic explorationdata acguisition for mountainous area2000-03-31发布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10-01实施
SY/T 6051--2000
引用标准
3资料采集设计
野外施工
资料整理
6质量检验
附录A(提示的附录)
附录B(提示的附录)
野外资料检查验收登记表格式:野外施工及资料验收数据登记表格式12
SY/T 6051—2000
本标准是对SY/T6051—-1994《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进行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原标准的内容、层次作了一定调整,使之更加合理,清晰和简明,同时满足野外操作使用。比如对测量施工、质量控制的规定,以及有关表格的插入使用等。2、按标准化的要求对原标准前言进行调整、充实,并对标准名称增加了英文描述。3,参照SY/T5330对资料来集设计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行业统一规定。4.根据SY/T5775修订原标准的测量施工内容。5.根据SY/I6280增加了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的安全与环保方而要求。6、增加了地震勘探野外施T过程质量控制内容。7、对野外资料采集记录质量评价进行修改、增加了无线遥测仪记录评价、小折射记录评价和微测井地震记录评价等内容,
8,删除原标准中有关在行业内无法统一的管理方面内容以及附录A中有关野外生产班报表内容,应保留的有关表格插人正文中。本标准从牛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T6051一1994,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出中国石油天然氢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本标谁起草人胡一川 毛卫平 本标准于1995年1月首次发布,此次为第1次修订。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2D seisinic explorationdata acquisition for mountainous areaSY/T 6051—2000
代替Y门6051—1994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设计、野外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整理以及质量检验等工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义,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51711999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330—1995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775—1995山区地震勘探测量技术规程SY/T6052—2000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现场处理技术规程SY/T6280—1996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坏境管理规范3资料采集设计
3.1、项口设计
主要内容如下:
a)项口来源及部署依据。
b)工区位置和范围。
e)地质任务。
dl)主要技术及质量要求:
e)施T工区及部署工作量。
f)主要装备要求。
3,2 施工设计
在对工区进行全面踏勘并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七,根据目设计编写施工设让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a)工区概况和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b)勘探简史。
c)试验和施工方案、参数论证及主要设备。d)测线穿越障碍的技术措施。
e)设计工作量。
f)施工进度。
g)质量保证措施。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03-31批准2000 ~ 10 - 01 实施
h)HSE管理措施。
3.3地震测线布设原则
SY/T6051—2000
a)根据地质任务对工区内地震测线布设进行整体规划。b)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
c)多轴线构造可布设两组方向以上的主测线,普查、详查和精查测线必须形成闭合网。d)测线应按直线布设,无法按直线布设时,可按折线布设。其转折角度一般应小于4°,当转折角在4°~8范围内时,转折后偏移测线的距离不超过400m(线距小于1km时,此距离应不大于线距的1/3)。当相邻转折段的平面角不大于188°且不小于172°时,转折点必须是炮点,测线长度为各转折段之和。
e)若工区内有探井,则地震测线应通过探井。)新布设的测线一般应与相邻工区不同年代的测线连接,其接点应在满覆盖段内。3.4地震测网密度
a)概查:主测线距为6km左右,联络测线根据构造特征合理布设。b)普查:主测线距为3~6km,联络测线根据构造特征合理布设。c)详查:主测线距为1~2km,联络测线根据构造特征合理布设。d)精查:主测线距小于1km,联络测线根据构造特征合理布设。3.5设计图件
根据工区范围大小与测网密度,确定设计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50000。测线设计图应标明主要地质界限、工区的新老测线和邻区交接的测线、测网密度、探井井位、主要公路、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堤坝、电站、高压线分布、城镇、大中型厂矿区、地下设施、砾石区、森林区以及难以穿越的障碍等。
4野外施工
4.1安全与环保
野外施工作业的健康、安全与环保(HSE)工作执行SY/T6280的规定。4.2测量
4.2.1测量施工执行SY/T5775的规定。4.2.2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下列三种图件:a)施工测线井位、地物“带状”平面图。应标明测线的炮井平面分布位置及在测线左右50m范围内的地物及主要障碍平面位置。b)地形地质剖面图。应标明地形线、炮井位置、表层岩性及地质分界线。地层倾角大于30°的地区,应正确量绘实际倾角。
c)观测系统图。要求桩号数据准确,炮检关系正确,有责任表。其横向比例尺为每4mm一个道距,与观测系统图相对应的地形地质剖面图及“带状”平面图的横向比例应视道距的大小而定(如道间距为20m,则横向比例尺为1:5000:道间距为30m,则横向比例尺为1:7500;道间距为40m,则横向比例尺为1:10000)。
4.3野外采集试验
4.3.1试验内容应根据试验目的、地质目标、工区地震地质条件、以往存在的问题而确定。基本内容包括干扰波和环境噪声调查、激发因素、组合检波、仪器因素、观测系统等。4.3.2凡确定作试验的项目,要保证因素变化单一,既取全取准资料,又使工作量尽量减少。试验地点要有代表性,减少人为因素和外界干扰。4.3.3试验结束后,应对其资料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并由承担单位编写试验小结,由试验结果确定施工参数。试验结果应由主管部门批准,并纳人所在探区本年度成果报告存档。4.4钻井
SY/T6051-2000
4.4.1单口炮井应钻在以测量标志为中心,半径为5m、高差小于2m的范围内。4.4.2一个井位钻两口炮井时,井间距离应不小于5m,炮井应以测量标志为中心,垂直测线分布。4.4.3对钻完的每口炮井应及时填写钻井班报表,绘出岩性柱状图,在激发前交仪器组使用,并由技术员检查核对,保存到施工结束。4.4.4每口井的井深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作到井身直、井壁光滑、沉砂冲尽、封好并口。4.4.5钻组合并时,其组合中心应在以测量标志为中心、半径为5m的范围内,严格按设计的组合方式、并距、井深要求钻井,各井井底高程差不超过2m。4.5激发
4.5.1激发前,炮班应与仪器操作员核对激发点桩号,报告量井深度,保证下药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应作好警戒,发现激发点附近有干扰源时,应立即向仪器操作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4.5.2每个激发点应安置井口检波器,并保证该检波器工作正常,以便记录值(UH)信号。检波器离井口的距离为2~3m,距离基本一致。4.5.3应采用地震勘探专用雷管引爆炸药。4.5.4使用的遥爆系统应达到性能稳定、正常,确保工作安全和信号准确。4.5.5每激发一次,炮班操作人员应认真填写爆炸记录,并向仪器操作员报告用药量、雷管数、下药深度、井中水柱高度与闷并情况。每日收工时与仪器操作员核对药量与雷管消耗数量。4.6排列布设
4.6.1应做好地震电缆、检波器串的日常维护,保证导通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正常。4.6.2保证采集接受系统极性一致,外线绝缘电阻不小于10MQ。4.6.3检波器埋置要作到位置准确。组合正确。组合图形的中心应在以检波点测量标志为中心,半径为3m、高差不超过1m的范围内。组合基距不超过一个道距,组内距离基本均匀,同一道组合检波器间相对高差符合设计要求。4.6.4认真选择埋置条件,埋置时要挖坑,地表为硬石时应用粘土固定,埋紧、埋直,与地面耦合良好。
4.6.5因障碍不能埋置检波器的道(包括测量时的丢道),由负责理置的人员核对道号,报告仪器操作员,并在仪器生产班报中注明原因。地震电缆中应空出相应的插口并短路,以防止记录道号出错。4.6.6激发前,应做好排列周围警戒,发现排列附近有干扰源时,应向仪器操作员报告,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或减弱干扰。仪器操作员发出激发口令后,严禁使用通信器具。4.7仪器操作
4.7.1开工前应对采集系统进行极性检查。在施工中若有更换电缆、检波器串与采集站等情况,也应进行极性检查。极性统一规定为初至向下跳(数字带第一个数据为负值),并将其记录按规定上交与存档。
4.7.2按要求取准、取全采集系统的年检、月检、日检记录。4.7.3激发前要检查电缆和检波器的通断、绝缘、道序及戒严等情况。4.7.4核查班报中的炮井号与观测系统图中的炮井号、接收道号,并与实际埋置的检波道对口;查看磁带盘号、文件号、仪器因素选择等无差错后,才能执行激发程序。4.7.5每激发一次后,仪器操作员应核对井深、炸药量,井口中水柱高度、闷井情况,认真填写仪器生产班报,做到填写齐全、注记清楚,不准涂改。根据需要或甲方要求,提供SPS格式的电子报表。
4.7.6记录磁带盘使用完后,应做好标识和认真填写带盘标签,其格式见表1。其中测线号、记录号应与仪器生产班报一致。一盘磁带只能记录同一条测线资料,记录号不能重复,且应连续编号。严禁对激发记录进行消磁或剪辑。档索号:
测线号:
文件号:
队号:
4.8质量控制
SY/T 60512000
表1磁带盘标签格式
地区:
空炮号:
4.8.1现场质量控制。出仪器操作员显示每炮的监视记录,并与技术人员起进行现场分析。晚场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a)爆炸信号、值(UH)信号是否准确清楚。b)胞检关系是否止确。
c)有无道序错、极性反的道以及并道等,d)工作不正常道数是否超限,有无连续几炮相同的道不1作或不正常。e)能量是否合适
f)干扰强弱情况,
亮)有无其他使记录不能使用的缺陷:4.8.2室内质量检查中技术人员负责,主要内容如下。a)仪器生产班报表填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b)核对磁带慰与生产班的文件号是否致。e)检查观测系统图上对极性反和不正常道、空炮的标注足否正确。d)用初至时间检查移动激发点与接收点的正确性。)捡查并口时间。
f)分析反射品质对记录变化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g)检查磁带标识、标签的正确性,以及与仪器生产班报的一致性。4.8.3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按SY/T6052的规定,用现场处理于段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5资料整理
5.1资料员负责磁带、班报、监视记录、地震仪F检记录的保管、整理、核对,进行质量分析和初步评价,并按时上交主管部门检查、复评。5.2测量组长负资测量资料的保管、整理、核对,进行质量分析和初步评价,并按时1交十管部门检查、复评。
5.3监视记录整理、分析包括以下内容:a)准确填写每张监视记录头部项月表,内容见表2。表2监视记录头部项目表
测线号
带盘号
文件号
炮井号
当日炮号
接收排列桩号
偏移距
空道号
b)标出爆炸信号与计时线的时差。SY/T 6051—2000
表2(完)
炮井号
记录初评
镇表人
c)标记极性反和不正常道,不正常(不工作)道在初至前标“×符号,极性反的道标“/符号,
d)对监视记录按测线整理,封面填写内容见表3e)每炮记录按6.1进行评价,并填写影响记录质量的原因分析表,格式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表A1野外检波器埋置不到位,初至时间有异常,空炮,空道与观測系统不吻合等情况应在备油栏中注明
表3监视记录封面内容
测线号
设计炮数
总生产炮次
起止文件号
空炮数
空炮文件,炮
施工起止时间
S.4每条测线施工后,在观测系统图上用彩色铅笔标出废炮(红色)、空炮(蓝色)、空道(黄色)每炮应标出采用记录对比号(顺序号)、文件号、磁带盘号。5.5仪器生产班报应分测线装订,班报封面内容见表4,表4仪器生产班报封面内容
测线号
班抵页数
生产炮次
SY/T6051—2000
表4(完)
生产天数
施工起止
小折射、微地震测井、现场处理等资料整理执行SY/T5330的规定。5.6
6质量检验
6.1原始记录质量评价
6.1.1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分为一级、二级、废品三个等级。6.1.1.1一级记录。符合下列要求的记录,评为一级记录:a)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有效波能量足够。b)仪器工作正常,因素选择适当,磁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c)验证爆炸信号及井口信号(值)清晰、准确,爆炸信号与时钟第一条计时线之差在土2ms内,并为常数。
d)炮检关系、激发点、检波点位置正确。e)工作不正常道的数量符合表5的规定。对于无线遥测仪,当出现RF记录传输故障时,则工作不正常道限额增加一个采集站的道数。注:工作不正常道包括不工作道、并道和错序、极性反、波形严重畸变的道。表5工作不正常道的数量规定
仪器型号
数字仪
有线遥测仪
仪器道数
一级品
工作不正常道限额
二级品
f)存在低频背景或面波干扰时,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能见到有效波同相轴g)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无明显环境噪音、道间感应、声波干扰和脉冲感应。废品
6.1.1.2二级记录。凡有下列缺陷之一,但其他项仍符合6.1.1.1中a),b),d)规定的记录,评为二级记录:
a)无井口信号(值)或不准。
b)工作不正常道的数量达到表5规定的值。c)有较强的随机干扰、相干噪音、面波干扰。d)同一条测线的主要录制因素不一或与设计不一致。6.1.1.3废品记录。凡有下列缺陷之一的记录,评为废品记录。a)无爆炸信号或信号不准。
b)工作不正常道的数量超过表5规定的值,且工作不正常道连续超过5炮;若超过5炮,则从6
第6炮起均为废炮。
SY/T6051-—2000
c)干扰严重,信噪比过低,脉冲感应造成记录无使用价值。d)能量太弱,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反射波踪迹。e)仪器超期检定或日检、月检不合格所涉及的炮。f)仪器工作不正常或仪器因素选择不当、操作错误造成记录不能使用。g)磁带质量不合格造成资料不能使用。h)炮检关系错且无法查明。
i)资料处理中发现无法补救的缺陷。6.1.2试验记录:试验记录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6.1.2.1合格记录:凡符合6.1.1.1中b),c),d)项的记录,且符合试验设计要求,评为合格记录;若记录中虽然有6.1.1.2中b)项的缺陷,但符合试验设计要求,则仍评为合格记录。6.1.2.2不合格记录:未按试验参数,试验要求施工,达不到试验目的,无法用于分析,且有6.1.1.3中诸缺陷之一的记录,为不合格记录。6.2小折射记录评价
小折射按物理点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评为不合格记录:a)班报、测线号、炮号混乱,无法查对者。b)初至不清楚,无法准确读出数据的道数超过总道数的1/6或连续多于2道者(不包括只为了取得近排列资料,而使用雷管的小药量激发的记录)。c)第一根计时线不清或与初至关系不合理。d)在时距曲线上低速层和高速层少于4个控制点的记录。e)激发点或检波点位置不准确。6.3微测井地震资料评价
对微测井地震资料,按全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评为不合格记录:
a)工作方法不正确或观测点深度、激发点位置不准确。b)第根计时线或初至不清造成读数不准确的炮数占观测点数的比例大于20%。c)在垂直时距曲线上高速层少于4个数据控制点。6.4工作量统计
6.4.1每个合格物理点统计1炮,其工作量按下式计算。L=Nd/(2n)
式中:L——每炮工作量,m;
N——仪器记录道数;
d—道距,m;
n—覆盖次数。
6.4.2处理后的实际剖面长度按下式计算。M=(P-1)d/2
式中:M-—实际剖面长度,m;
P-——CMP点数。
6.4.3同一条测线设计不同覆盖次数时,各段以激发点距变化为界按不同覆盖次数计算工作量6.5资料验收
(2)
由有关部门对地震队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复算、复评,并参照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表A1、SY/T 60512H0
表A2、表A3、表A4、表A5填写统计表,由质量检验机构对原始资料进行最终验收6.5.1仪器检验资料验收:对地震仪的日、月、年检资料以及检波器测试仪、测量仪的检定(校验)资料进行验收。
6.5.2测量资料验收:测量资料验收执行SY5171的规定6.5.3地震资料验收。
6.5.3.1验收项目如下:
a)仪器牛产班报。
b)地震蓝视记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c)观测系统以及施工条带图、地质横剖面三合---图。d)原始记录磁带,
)现场处理剖面。
f)记录质量分析评价表,
g)有关试验及其他原始资料。
6.5.3.2验收内容与要求:
a)各项原始记录、现场处理资料是否齐全准确,符合要求。b)检查仪器班报和磁带盘标签的填写足否符合要求。c)检查观测系统设计是否合理,野外施工结果与审批后的观测系统的符合程度d)监视记录100%分析、评价并登记影响记录的原因。e)测线位置和长度足否符合设让要求。6.6地震队野外T作验收
对地震队野外工作作全面的评价,参照附录B(提示的附录)中统计表的格式填写有关数据:编写验收书:
SY/T 6051--2000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野外资料检查验收登记表格式
A1野外资料检查验收登记表格式见表 A1~·表 A5。表A1地囊记录质量分析评价登记表(格式)序号
文件号
微发并深,m
药量,kg
戒严不好 (道号)
道工作不好 (道号)
无信号或信号不准
声波干扰
交流电干扰
强底嫩面被
背景甜
严重漏电
极性反 (道号)
埋置不好或琐牛 (道号)
外界规则干扰
拜道 (联)串道 (道号)
能望霸
传输有问题(道号)
采東站
道序错
奇偶错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