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4768-1995 防霉包装

【国家标准(GB)】 防霉包装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5 05:31:24
- GB/T4768-1995
- 已作废
标准号:
GB/T 4768-1995
标准名称:
防霉包装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ould-proof packaging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5-10-18 -
实施日期:
1996-04-01 -
作废日期:
2009-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73.44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 4768-1984;被GB/T 4768-2008代替采标情况:
,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件防霉等级、技术要求和防霉包装环境条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工、电子、仪器和仪表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本标准不适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 GB/T 4768-1995 防霉包装 GB/T4768-1995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件防霉等级、技术要求和防霉包装环境条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工、电子、仪器和仪表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本标准不适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Mould-proof packag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bzxZ.net
本标推规定了包装件防霉等级、技术要求和防霉包装环境条件等内容。GB/T 4768--1995
代替GB4768—84
本标推适用于机械、电工、电子、仪器和仪表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本标推不适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囊菌侵袭的包装。2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122包装通用术语
GB4797.3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生物GB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GB/T4857.21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5048防潮包装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符合GB4122中的定义,并补充下列术语。3.1防霉剂fungicide
对霉菌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工业中常用的有残效性防霉剂与挥发性防霉剂两太类。
3.2 霉菌mould
属真菌类,体呈丝状,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霉、曲霉与不完全菌类。工业中可以利用其生产工业原料,部分霉菌可危害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工业产品与原料。3.3孢子spore
是真菌的繁殖体,一般很小,由于它的性状、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如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有性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形成的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3.4培养基medium
能提供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一般都含氮、碳水化和物、矿质盐类(包括微量元素)和水等。按所用原料不同分天然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两类。3.5模拟件imitationitem
由于霉菌试验是破坏性试验,贵重而复杂的包装件试验后无法再用,或者由于试验样品过大,不能提供大型试验设备时,则采用能代表产品或包装件的材料组成及制造工艺的试验样品进行试验,这种样品称为模拟件。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0-18批准1996-04-01实施
4防零包装等级
GB/T 4768--1995
4.1凡产品要求防霉包装时,必须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产品的防每包装等级要求。4.2包装件的防包装等级应根据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运输、贮存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包装件结构、选用的包装材料的抗霉性能以及包装件霉菌试验的结果等因素来确定。4.3防包装等级划分为1级包装、2级包装、3级包装和4级包装。四个等级的划分详见表1。表1防霉包装等级
包装等级
1级包装
2级包装
3级包装
4级包装
5防零包装技术要求
5.1质量要求
内外包装材料与包装件表面,按GB/T4857.21进行28d舞菌试验,均未发现霉菌生1级包装是在两年内经常处于GB4797.3中所规定B4区中或相应的环境条件(如海边、坑道等)下的包装件。在运输过程中常处于GB 4798.2中所规定的aB1区或有赛菌生长条件的aB2、aB3区域内,但包装件已采取防霉措施经28d毒菌试验后,内包装密封完好,产品表面未见零菌生长,内包装薄膜表面亦无零菌生长。外包装(以天然材料组成)局部区域有毒菌生长,生长面积不得超过整个包装件的10%,但不能因长而影响包装件的使用性能。2级包装的产品是经常处于GB4797.3中规定的B2、B3区或相应于B2、B3区的环境条件下的包装件
经28d人工加速霉菌试验后,产品及内外包装均出现局部长霉现象。长霉面积不得超过包装件全面积的25%。
3级包装适合于GB 4797.3规定的B1区与GB4798.2中规定的aB1区或相应环境条件下的包装件。包装件本身未采取任何防毒措施产品包装件进行28d霉菌试验后,局部或整件产生严重长霉现象,长霉面积占包装件全面积的25%以上。若试验延长至84d,试验期内包装材料机械性能下降,产生霉斑而影响外观。
4级包装的产品不适于湿热季节在GB4797.3规定的B2、B3及B4区之间或相应环境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运输和储存5.1.1根据产品的性质、结构、贮运和装卸条件,以及产品生产的工艺等条件进行防霉包装设计,使产品包装在出厂后两年内符合与包装件要求相应的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5.1.1.1采用密封包装时在出厂后两年内包装容器或内包装袋内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其相对湿度的检查按照GB5048防潮包装要求进行。5.1.1.2非密封包装的产品应采用有效防每措施,以保证产品出厂后两年内符合其防等级的要求。5.1.2被包装的产品,包装前必须按有关规定经过严格检查,确认产品是干燥与清洁的,产品外观无每菌生长痕迹,以及无直接引起长霉的有机物质的污染。5.1.3产品包装按其他专业包装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时,应注意所采用的措施不应对防舞产生不良影响。
5.1.4防霉包装的印刷标志采用GB191中所规定的标志,并注明包装日期与有效时间。386
5.2材料要求
GB/T4768—1995
5.2.1所使用的材料在产品包装前,不应有长舞现象与长每斑痕。5.2.2用于防舞包装的材料,应选用耐霉性强的材料。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不能使用会严重长霉的材料。
5.2.3凡耐赛性差的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和专业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防潮防霉处理。处理后的材料对产品不应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
5.2.4产品包装材料,使用前按有关规定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使用吸水率与透湿率超过要求的材料。5.3包装环境条件
5.3.1产品包装应符合GB5048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包装环境条件中相对湿度不能超过规定范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有利于霉菌生长的介质带入包装箱内。5.3.2包装过程中避免手汗和油脂等有机污染物污染产品与包装件。6试验方法
防舞包装试验按GB/T4857.21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
7.1包装件按相应标准和有关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防霉等级要求进行检验。7.2凡属下列情况的包装件应作防舞包装试验:8、根据产品要求采用新设计的防毒包装件:b。在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和防雾工艺有变动时c.正常生产的包装件,根据各专业标准的规定抽检包装件进行长舞试验。7.3经试验后,防毒包装试验结果达不到技术文件规定的等级要求时,应加倍抽样重复试验一次。如重复试验后仍达不到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时,定为不合格。387
A1防氧包装设计
A1.1设计原则
GB/T4768--1995
附录A
防套包装设计
(参考件)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与赛菌生长、发育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使包装件达到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
A2晕蘭生长控制
A2.1番菌生长要素
A2.1.1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试验使用的霉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有些真菌在-5~十8℃时仍能生长,有些真菌在37C时发育良好,但在高温条件下菌丝体不能存活。A2.1.2霉菌生长对湿度要求:霉菌生长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是70%~99%,相对湿度低于65%以下时很难生长发育。
A2.1.3霉菌生长的养料:天然有机物质可作为霉菌的营养物。A2.1.4有害菌种的存在:赛菌的孢子传播是引起长舞的主要途径,在自然界几乎任何空间的空气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孢子,可以感染物体,但腐蚀材料的菌种其腐蚀性能具有专一性。A2.1.5影响生长的其他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的光、风、氧和pH值,以及贮存和使用的微气候环境条件等,都能影响霉菌的生长。
A2.1.6上述诸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A2.2霉菌的控制
A2.2.1在包装件中控制舞菌生长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均可达到防止或迟缓菌对包装件产生的影响。
A2.2.2包装件中控制霉菌生长的防霉措施是包装件包装工艺的组成部分,但所采取的防霉措施不得对包装件的其他工艺措施和产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A3包装材料的选择
在设计防霉包装时就应注意选用不易被霉菌利用的材料。包装材料的耐霉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种。A3.1材料:此类材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材料与无机材料,不能给菌提供营养物质。A3.2半耐霉材料:这类材料应用最广,由耐霉与不霉物质混合组成,耐霉性能不稳定。其耐露程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物质、添加剂以及混合组成时的生产工艺,例如以木粉为填料的热压塑料件、环载漆、聚乙烯膜、氯乙烯制品和人工合成橡胶等。A3.3非耐霉材料:在霉菌试验时其长霉程度严重,此类材料大都是天然有机材料及其制成品,能提供囊菌生长的养料,如纸张、木材、棉纺织品、天然橡胶、皮革以及含有这些材料的制品等。A4包装件流通时环境条件的控制A4.1应重视包装环境,实行文明生产,防止有机物质和已长霉材料混入包装件中A4.2在包装件储存运输过程中力求干燥和通风,发现长霉现象应及时处理,以免传染其他包装件。388
A5防馨包装方法
GB/T4768—1995
A5.1密封包装控制密封件内部环境,如采用抽真空、充惰性气体、除氧和使用防潮剂等工艺措施,使用这些工艺措施应与包装件防潮、防锈综合考虑。必须指出上述方法有时只能在短期内推迟或抑制菌生长,正确使用挥发性防霉剂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抑制霉菌生长。上述几种方法的效果与包装件密的可靠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A5.2非密封包装:包装件中易囊部分按技术条件要求防霉时,可采用防剂处理易舞材料,但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防霉剂与防处理工艺,因为不同工艺的防舞有效时间不同,就现有结果证明其差别可达几个月至十几年之多。加强包装管理,严格执行防潮和防腐等有关标准,控制生产流通环境,严密包装设计,这些措施均可以防止包装件受囊菌侵蚀的影响,达到防的目的。附加说明:
本标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雄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第五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主要起草人陈同善、章黎明、钟耀明、毕勇、王忠。38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Mould-proof packag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bzxZ.net
本标推规定了包装件防霉等级、技术要求和防霉包装环境条件等内容。GB/T 4768--1995
代替GB4768—84
本标推适用于机械、电工、电子、仪器和仪表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霉菌侵袭的包装。本标推不适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防止囊菌侵袭的包装。2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122包装通用术语
GB4797.3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生物GB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GB/T4857.21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5048防潮包装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符合GB4122中的定义,并补充下列术语。3.1防霉剂fungicide
对霉菌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工业中常用的有残效性防霉剂与挥发性防霉剂两太类。
3.2 霉菌mould
属真菌类,体呈丝状,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霉、曲霉与不完全菌类。工业中可以利用其生产工业原料,部分霉菌可危害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工业产品与原料。3.3孢子spore
是真菌的繁殖体,一般很小,由于它的性状、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如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有性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形成的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3.4培养基medium
能提供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一般都含氮、碳水化和物、矿质盐类(包括微量元素)和水等。按所用原料不同分天然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两类。3.5模拟件imitationitem
由于霉菌试验是破坏性试验,贵重而复杂的包装件试验后无法再用,或者由于试验样品过大,不能提供大型试验设备时,则采用能代表产品或包装件的材料组成及制造工艺的试验样品进行试验,这种样品称为模拟件。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0-18批准1996-04-01实施
4防零包装等级
GB/T 4768--1995
4.1凡产品要求防霉包装时,必须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产品的防每包装等级要求。4.2包装件的防包装等级应根据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运输、贮存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包装件结构、选用的包装材料的抗霉性能以及包装件霉菌试验的结果等因素来确定。4.3防包装等级划分为1级包装、2级包装、3级包装和4级包装。四个等级的划分详见表1。表1防霉包装等级
包装等级
1级包装
2级包装
3级包装
4级包装
5防零包装技术要求
5.1质量要求
内外包装材料与包装件表面,按GB/T4857.21进行28d舞菌试验,均未发现霉菌生1级包装是在两年内经常处于GB4797.3中所规定B4区中或相应的环境条件(如海边、坑道等)下的包装件。在运输过程中常处于GB 4798.2中所规定的aB1区或有赛菌生长条件的aB2、aB3区域内,但包装件已采取防霉措施经28d毒菌试验后,内包装密封完好,产品表面未见零菌生长,内包装薄膜表面亦无零菌生长。外包装(以天然材料组成)局部区域有毒菌生长,生长面积不得超过整个包装件的10%,但不能因长而影响包装件的使用性能。2级包装的产品是经常处于GB4797.3中规定的B2、B3区或相应于B2、B3区的环境条件下的包装件
经28d人工加速霉菌试验后,产品及内外包装均出现局部长霉现象。长霉面积不得超过包装件全面积的25%。
3级包装适合于GB 4797.3规定的B1区与GB4798.2中规定的aB1区或相应环境条件下的包装件。包装件本身未采取任何防毒措施产品包装件进行28d霉菌试验后,局部或整件产生严重长霉现象,长霉面积占包装件全面积的25%以上。若试验延长至84d,试验期内包装材料机械性能下降,产生霉斑而影响外观。
4级包装的产品不适于湿热季节在GB4797.3规定的B2、B3及B4区之间或相应环境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运输和储存5.1.1根据产品的性质、结构、贮运和装卸条件,以及产品生产的工艺等条件进行防霉包装设计,使产品包装在出厂后两年内符合与包装件要求相应的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5.1.1.1采用密封包装时在出厂后两年内包装容器或内包装袋内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其相对湿度的检查按照GB5048防潮包装要求进行。5.1.1.2非密封包装的产品应采用有效防每措施,以保证产品出厂后两年内符合其防等级的要求。5.1.2被包装的产品,包装前必须按有关规定经过严格检查,确认产品是干燥与清洁的,产品外观无每菌生长痕迹,以及无直接引起长霉的有机物质的污染。5.1.3产品包装按其他专业包装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时,应注意所采用的措施不应对防舞产生不良影响。
5.1.4防霉包装的印刷标志采用GB191中所规定的标志,并注明包装日期与有效时间。386
5.2材料要求
GB/T4768—1995
5.2.1所使用的材料在产品包装前,不应有长舞现象与长每斑痕。5.2.2用于防舞包装的材料,应选用耐霉性强的材料。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不能使用会严重长霉的材料。
5.2.3凡耐赛性差的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和专业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防潮防霉处理。处理后的材料对产品不应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
5.2.4产品包装材料,使用前按有关规定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使用吸水率与透湿率超过要求的材料。5.3包装环境条件
5.3.1产品包装应符合GB5048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包装环境条件中相对湿度不能超过规定范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有利于霉菌生长的介质带入包装箱内。5.3.2包装过程中避免手汗和油脂等有机污染物污染产品与包装件。6试验方法
防舞包装试验按GB/T4857.21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
7.1包装件按相应标准和有关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防霉等级要求进行检验。7.2凡属下列情况的包装件应作防舞包装试验:8、根据产品要求采用新设计的防毒包装件:b。在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和防雾工艺有变动时c.正常生产的包装件,根据各专业标准的规定抽检包装件进行长舞试验。7.3经试验后,防毒包装试验结果达不到技术文件规定的等级要求时,应加倍抽样重复试验一次。如重复试验后仍达不到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时,定为不合格。387
A1防氧包装设计
A1.1设计原则
GB/T4768--1995
附录A
防套包装设计
(参考件)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与赛菌生长、发育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使包装件达到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
A2晕蘭生长控制
A2.1番菌生长要素
A2.1.1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试验使用的霉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有些真菌在-5~十8℃时仍能生长,有些真菌在37C时发育良好,但在高温条件下菌丝体不能存活。A2.1.2霉菌生长对湿度要求:霉菌生长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是70%~99%,相对湿度低于65%以下时很难生长发育。
A2.1.3霉菌生长的养料:天然有机物质可作为霉菌的营养物。A2.1.4有害菌种的存在:赛菌的孢子传播是引起长舞的主要途径,在自然界几乎任何空间的空气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孢子,可以感染物体,但腐蚀材料的菌种其腐蚀性能具有专一性。A2.1.5影响生长的其他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的光、风、氧和pH值,以及贮存和使用的微气候环境条件等,都能影响霉菌的生长。
A2.1.6上述诸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A2.2霉菌的控制
A2.2.1在包装件中控制舞菌生长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均可达到防止或迟缓菌对包装件产生的影响。
A2.2.2包装件中控制霉菌生长的防霉措施是包装件包装工艺的组成部分,但所采取的防霉措施不得对包装件的其他工艺措施和产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A3包装材料的选择
在设计防霉包装时就应注意选用不易被霉菌利用的材料。包装材料的耐霉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种。A3.1材料:此类材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材料与无机材料,不能给菌提供营养物质。A3.2半耐霉材料:这类材料应用最广,由耐霉与不霉物质混合组成,耐霉性能不稳定。其耐露程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物质、添加剂以及混合组成时的生产工艺,例如以木粉为填料的热压塑料件、环载漆、聚乙烯膜、氯乙烯制品和人工合成橡胶等。A3.3非耐霉材料:在霉菌试验时其长霉程度严重,此类材料大都是天然有机材料及其制成品,能提供囊菌生长的养料,如纸张、木材、棉纺织品、天然橡胶、皮革以及含有这些材料的制品等。A4包装件流通时环境条件的控制A4.1应重视包装环境,实行文明生产,防止有机物质和已长霉材料混入包装件中A4.2在包装件储存运输过程中力求干燥和通风,发现长霉现象应及时处理,以免传染其他包装件。388
A5防馨包装方法
GB/T4768—1995
A5.1密封包装控制密封件内部环境,如采用抽真空、充惰性气体、除氧和使用防潮剂等工艺措施,使用这些工艺措施应与包装件防潮、防锈综合考虑。必须指出上述方法有时只能在短期内推迟或抑制菌生长,正确使用挥发性防霉剂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抑制霉菌生长。上述几种方法的效果与包装件密的可靠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A5.2非密封包装:包装件中易囊部分按技术条件要求防霉时,可采用防剂处理易舞材料,但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防霉剂与防处理工艺,因为不同工艺的防舞有效时间不同,就现有结果证明其差别可达几个月至十几年之多。加强包装管理,严格执行防潮和防腐等有关标准,控制生产流通环境,严密包装设计,这些措施均可以防止包装件受囊菌侵蚀的影响,达到防的目的。附加说明:
本标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雄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第五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主要起草人陈同善、章黎明、钟耀明、毕勇、王忠。38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