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 : 50000)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8 14:24:15
  • DZ/T0329-201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329-2019

  • 标准名称: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 : 50000)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3.47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329-2019.Specification for mapping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Part 1: hydrogeological map(1 : 50000).
1范围
DZ/T 0329规定了水文地质图(1:50000)编制的原则、内容、表示方法和图式图例。
DZ/T 0329适用于水文地质图(1:50000)标准图幅的编制,按行政区划或按水文地质单元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 12343.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 : 25000 1 : 50000 1 : 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538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9710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 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 : 25000 1 : 500001 : 100 000地形图图式
GB 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CH/T 9012基础地理信 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
DZ/T 015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 : 50000)
DZ/T 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 : 50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文地质图hydrogeological map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329—2019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50000)
Specification for mapping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Part 1:hydrogeologicalmap(1:50o0o)
2019-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0-02-01实施
DZ/T0329—2019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编图原则
编图程序
编图方法·
编图要求
表示方法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图面层次关系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免费标准bzxz.net
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冻结层含水岩组·
相对隔水层岩组
多层含水层
透水不含水岩层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水文地质参数及其他
地下水化学特征
区域地质背景
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图式图例示例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rrKaeerKAca-
DZ/T 0329—2019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山东省地矿局80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爱兵、文冬光、吴爱民、张二勇、石建省、程彦培、董华、黄志兴、唐建生、张福存、党学亚、周宏、冯创业、李常锁、于军、徐定芳、李智民、王璜、李向全、温雪茹、易卿、刘坤、岳晨、侯新伟、张健康、盖力强、陈阵、杨扬、夏日元、时坚、蒙彦、安永会、韩双宝、王雨山、吴玺、王新峰、赵振宏、张戈、徐恒力、朱静静、肖紫怡、尤冰、栗学梅、王忠亮、陈文婧、张博、李辉、林广奇、张海林、范纯信、范存国、魏嘉、卜华、阮岳军、龚绪龙、张岩、吕玉香、裴玉杉。I
-rrKaeerkca-
DZ/T0329—2019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自然资源部在传统地质工作基础上,组织实施了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基础性公益性水文地质调查,颁布实施了DZ/T0282一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为规范1:50000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制定本标准。-riKaeerkca
DZ/T0329-2019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5000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文地质图(1:50000)编制的原则、内容、表示方法和图式图例。本标准适用于水文地质图(1:50000)标准图幅的编制,按行政区划或按水文地质单元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12343.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23
GB/T14538
GB/T 19710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地理信息元数据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
CH/T901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
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文地质图hydrogeologicalmap归纳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反映工作区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赋存类型和主要含水岩组,表征地下水富水性、水质、地下水运动及其他典型水文地质特征要素等内容的图件。3.2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comprehensivehistogramof hydrogeology表述地层时代、岩性柱状图、厚度、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富水性分级以及水文地质特征描述等内容,反映区域含水岩组垂向组合特征的图件。3.3
profilemap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部面图
描绘含水岩组结构、富水性、井(孔)水位埋深及各种参数,反映某一地段沿某一断面在一定垂直深度1
-rrKaeerKa-
DZ/T0329—2019
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
图overall workload map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表示不同类别的调查点、测试取样点、调查路线和试验等工作内容,总体反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段、工作位置、工作量的图件。4总则
4.1编图原则
基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编制1:50000水文地质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DZ/T02822015为依据,客观反映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规律;a)
b)主图与镶图相结合,平面图与面图相结合,三维图与三维图相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取舍,考虑图幅拼接关系;c
科学简洁,美观实用。
4.2编图程序
编图工作宜按照资料整理、地理底图修编、编图方案设计、图件编制、审核校对、说明书编写等程序执行。
4.3编图方法
4.3.1资料整理包括收集整理地理底图、基础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调查数据以及编图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4.3.2地理底图修编依据GB/T12343.1、GB/T13923、GB/T19710.GB/T20257.3、CH/T9012、DZ/T0157。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1:50000地理底图空间数据库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地图投影,适当简化地形要素,并尽可能补充新建的重要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城乡建设等地理信息。4.3.3编图方案设计包括图面综合布局,主图、面图、综合柱状图、镶图设计,图层结构及点、线、区图形要素设置,图面负载量确定等。地质要素花纹图案及设色依据DZ/T0157、DZ/T0179。4.3.4完成图件编制后,应根据原始资料对所编图件进行审核校对。4.3.5按照DZ/T02822015要求,建设图形库和编写1:50000水文地质图说明书。4.4编图要求
4.4.1水文地质图应着重反映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规律、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划分等内容。4.4.2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含水岩组或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类型、结构、分布及富水性,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化学特征。4.4.3区域水文地质规律主要包括含水岩组或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埋理藏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的埋藏规律、富集规律、流动规律和水化学分带规律。4.4.4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包括能够体现一个图幅、一个地区特色的典型水文地质现象,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下水造成的重要影响等。4.4.5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划分包括水文地质边界及性质,或地下水系统命名、级次、分布范围、2
-rKaeerkca-
相互关系等。
5表示方法
5.1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5.1.1图面层次关系
DZ/T0329—2019
5.1.1.1宜按三个层级表示具有重要意义的含水岩组,其他含水岩组可简化表达层级。5.1.1.2第一层级表示地下水的含水岩组空隙分类,以标题表示。通常划分并表示四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地下水: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对于存在黄土裂隙孔隙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特殊类型、特殊意义地下水的情况,也应分别表示。5.1.1.3第二层级表示含水岩组及富水性,以普染色色系表示。在第一层级的地下水含水岩组空隙类型分类中,按地层系(统)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出含水岩组并分别表示。5.1.1.4第三层级表示含水亚组及富水性,以普染色色阶表示。在第二层级的含水岩组中,再按地层组(段)和微观岩性岩相特征、成因类型及赋水性质,划分出含水亚组并分别表示。5.1.1.5含水岩组及含水亚组的富水性等级按泉水流量或单井涌水量划分。应选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单井涌水量作为编图依据,单井涌水量统一换算为203mm过滤器内径、10m降深的涌水量。宜根据实际情况对富水性等级进行相对的定性描述,如:水量极丰富,丰富、中等、贫乏、极贫乏。5.1.1.6当实际含水岩组类型含水亚组类型及富水性情况比本标准分类分级明显简单时,可适当调整富水性等级数值,可升阶或降阶选取色标,使图面表达更加清晰美观且符合实际。5.1.1.7当实际含水岩组类型、含水亚组类型及富水性情况比本标准分类分级更为复杂,用本标准难以表达时,可遵循本标准分类分级体系和用色原则增设图例色标。5.1.2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5.1.2.1含水岩组宜表示为××系(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可根据成因、岩性及水力性质合理归并或细化。
5.1.2.2含水亚组宜按成因类型表示为××冲洪积层含水亚组、××湖积层含水亚组、××海积层含水亚组等:或按岩性组合表示为××巨厚砂层含水亚组、××砂层夹黏性土含水亚组、××砂层与黏性土互层含水亚组等;或按水力性质表示为××潜水含水亚组、××承压水含水亚组等。如:淳沱河冲洪积层含水亚组、马兰风积黄土含水亚组。5.1.2.3可按平原盆地、黄土高原等分别表示,每类地区用一种色系,不同色阶表示富水性。5.1.2.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及含水亚组的富水性色标表示方法按表A.1设置,5.1.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5.1.3.1北方岩溶与南方岩溶富水性差异较大,按不同图例色系表示。5.1.3.2含水岩组宜表示为××系(统)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可根据岩性及含水特征合理归并。5.1.3.3含水亚组宜按碳酸盐岩层与非碳酸盐岩层组合类型、碳酸盐岩厚度所占比例、岩溶发育特征表示。
a)××组(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70%;b)××组(段)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3
-rrKaeerkAca-
DZ/T0329—2019
××组(段)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30%且小c)
于50%;
d)××组(段)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小于30%。5.1.3.4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及含水亚组的富水性色标表示方法按表A.1设置。5.1.4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5.1.4.1含水岩组宜表示为××系(统)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可根据岩性及含水特征合理归并或细化。
5.1.4.2含水亚组宜按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表示为×X系×X组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XX系×X组砂(砾)岩夹页(泥)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XX系××组页(泥)岩夹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系×文组页岩泥岩相对隔水层等5.1.4.3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及含水亚组的富水性色标表示方法按表A.1设置。5.1.5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5.1.5.1岩浆岩应表示为××期××岩裂隙含水岩组;变质岩应表示为××群(系)×X×岩裂隙含水岩组。
5.1.5.2含水亚组宜按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成岩裂隙发育情况进一步表示。5.1.5.3成岩孔洞发育的玄武岩应表示为×X期玄武岩裂隙孔洞含水岩组,5.1.5.4岩溶发育程度较高的大理岩应列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5.1.5.5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含水亚组的富水性色标表示方法按表A.1设置。5.1.6冻结层含水岩组
5.1.6.1冻结层含水岩组应表示冻结层范围及富水性、融区类型及范围等。侵蚀融区水按松散岩类孔隙水表示,构造融区水按基岩裂隙水表示。5.1.6.2松散岩类冻结层含水岩组及基岩类冻结层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色标表示方法按表A.1设置。5.1.7相对隔水层岩组
相对隔水层岩组表示方法按表A.2设置。5.1.8多层含水层
5.1.8.1两个含水岩组采用双层结构表示,两个以上的含水岩组可分别独立成图或用镶图表示。5.1.8.2双层结构及表示方法按表A.3设置。5.1.9透水不含水岩层
对于具有透水性,但不含水的岩层,应给予表示,表示方法按表A.4设置。5.2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2.1应反映区内主要的控制性水文地质特征要素,如古河道带、主径流带、岩溶大泉、地下暗河、温泉、地表水、地下水溢出带、某些沼泽湿地等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取水、注水、输水构筑物和地下水漏斗、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的重要影响等5.2.2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的表示方法见表A.5,其他未表述的内容参照GB/T14538执行。5.3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5.3.1应反映控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水文地质界线,包括:地表分水岭、地下分水岭、断层边界、4
KaeerkAca-
DZ/T0329—2019
补给边界、排泄边界、隔水边界等地下水系统界线;含水岩组、含水亚组、富水性分级、水位、水质、水温等含水层特征界线等。
5.3.2应反映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主要特征。宏观规律上,反映区域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子系统)划分、分布情况:微观特征上,反映地下水补给区段、地下水排泄带、区域地下水主流线、局部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等。5.3.3根据需要,可表示不同埋藏条件或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位埋深、潜水含水层厚度、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承压水分布范围、自流水分布范围等;条件具备时,绘制等水位(头)线图、地下水流网图,详细刻画地下水流场。
5.3.4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的表示方法见表A.6,其他未表述的内容参照GB/T14538执行。
5.4水文地质参数及其他
对于导水系数、渗透系数、降水人渗系数、有效孔隙率、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弥散系数、同位素年龄等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剖面线、枯水期地下水位、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层滞水地下水位等其他重要水文地质信息,用符号和标注加以表示,表示方法见表A.7。5.5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化学特征包括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水文地质图中应反映总溶解固体、主要有益有害微量元素等地下水水质主要特征。可独立编制地下水化学图或镶图。表示方法见表A.8。
5.6区域地质背景
5.6.1区域地质背景应依据同比例尺地质图绘制,作为水文地质图底图内容。应反映控制地下水形成、赋存、分布的主要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层、构造、岩(土)体特征等。5.6.2地层代号、地质构造、岩性花纹等地质要素的表示方法参照GB/T958一2015,部分岩性花纹表示方法见表A.9。
5.6.3松散岩类岩性花纹的表示方法参照GB50027。5.6.4地质构造水理性质的表示方法参照GB/T14538。5.7水文地质剖面图
5.7.1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应配置2个至3个水文地质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应尽可能控制区域主体水文地质条件。
5.7.2水文地质剖面图应反映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含水层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地下水天然露头和钻孔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面、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地下水系统界线以及相关地质背景等内容。
5.7.3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平比例尺应与水文地质图主图一致,即1:50000;垂直比例尺可根据地形起伏程度、剖面厚度以及图面预留空间来确定,般宜为1:1000~1:10000。5.8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5.8.1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应配置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5.8.2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应反映图幅的含水岩组或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及其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岩性柱状图、厚度、含水岩组或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富水性分级以及水文地质特征描述等内容。5
-rrKaeerkAca-
DZ/T0329—2019
5.8.3水文地质特征描述应概要说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孔隙性、裂隙性、岩溶发育、均一性、富水性、渗透性、防污性和接受补给的能力等,以及弱透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隔水性等。5.8.4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垂直比例尺宜根据岩性柱状总厚度和图面预留空间合理确定。5.9镶图
5.9.1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宜配置3个至5个镶图或镶表,作为对水文地质图主图的补充或细化5.9.2镶图比例尺应依图面配置尺寸合理确定。一般置于主图两侧下端,左侧2幅~3幅,右侧1幅~2幅,使图面配置保持勾称协调。5.9.3镶图宜为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图(如地下水系统图、水文地质分区图)、地下水等水位(头)线图、地下水化学图、立体水文地质图(或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图)等。5.9.4镶图应采用遥感影像、数字地形、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制作,直观反映工作区域特有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典型特征。5.9.5当镶图涵盖的区域明显大于本图幅范围时,应在镶图中表示本图幅所处的位置。6图式图例示例
6.1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见附录A.1。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见附录A.2。6.3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见附录A.3。6.4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见附录A.4。6.5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见附录A.5。6.6含水岩组与威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见附录A.6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见附录A.7。6.8
接图表示例见附录A.8。
责任签示例见附录A.9。
6.10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见附录B.6.11地理底图编制要求见附录C。6
rrKaeerkca-
A.1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见表A.1至表A.9。表A.1含水岩组/层(亚组)富水性及表示方法含水岩组
松散岩类
孔隙含水岩组
碳酸盐岩
裂隙岩溶
含水岩组
(北方)
碳酸盐岩
裂隙岩溶
含水岩组
(南方)
含水岩层(亚组)
松散岩类平原盆地区
孔隙含水岩组、亚组
松散岩类黄土高原区
孔隙含水岩组、亚组
XX组(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70%)X×组(段)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X×组(段)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50%)XX组(段)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小于30%)
XX组(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70%)X×组(段)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XX组(段)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50%)X×组(段)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亚组(碳酸盐岩含量小于30%)
-rrKaeerKAca-
DZ/T0329-—2019
富水性
DZ/T0329—2019
含水岩组
碎屑岩
孔隙裂隙
含水岩组
岩浆岩
变质岩裂隙
含水岩组
冻结层
含水岩组
表A.1含水岩组/层(亚组)富水性及表示方法(续)含水岩层(亚组)
X×系××组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
X×系××组砂(砾)岩夹页(泥)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
X×系××组页(泥)岩夹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亚组
X×期XX岩(岩浆岩)裂隙
含水岩组、亚组
XX群(系)XX岩(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亚组
X×期玄武岩裂隙孔洞
含水岩组、亚组
松散岩类冻结层
含水岩组
基岩类冻结层
含水岩组
富水性
注1:“富水性”列色标中的数字为MapGIS系统库中普染色色号;色标底部的数字为富水性分级,以井孔涌水量或泉水流量作为分级依据,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注2: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用双层结构表示。相对隔水层岩组表示方法
相对隔水层岩组
注1:“图案”列的数字为MapGIS系统库中的代号。下同。图案高
注2:“颤色\列的数字为MapGIS系统库中的普染色色号。下同。注3:“图案颠色\列的数字为MapGIS系统库中的代号。下同。8
-rrKaeerkAca-
图案宽
图案颜色
透明输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