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527-2006 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通讯标准】 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YD/T1527-2006
- 现行
标准号:
YD/T 1527-2006
标准名称:
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385.0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527-2006.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optoelectronic (wavelength/mode) converter.
1范围
YD/T 1527规定了光纤传输系统中用于信号中继、波长转换以及传输光纤转换的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以下简称OEO)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定了光接口技术要求、工作条件和极限条件;规定了测试方法、产品试验、检验和管理。
YD/T 1527适合于基于光一电一光技术的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其他光电转换器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YD/T 111.1-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一2.488320 Gbits光接收模块
YD/T 1111.2 -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一2.488320 Gbit/s光发送模块
ITU-T G.691 (2006 )带光放大器单通道STM-64和其他SDH系统的光接口
ITU-T G.694.1 (2002)用于WDM应用的光谱格栅: DWDM频率格栅
ITU-T G.694.2 (2002)用于WDM应用的光谱格栅: CWDM频率格栅
ITU-T G.825 (2000)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ITU-T G.957 (2006)与同步数字体系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
EE 802.3z千兆以太网物理层协议标准
Telcordia GR-63-CORE网络设备构建系统要求:物理保护
Telcordia GR-1089-CORE电磁兼容和电气安全:普通网络通信设备标准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527-2006
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optoelectronic(wavelength/mode)converter
2006-12-11发布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分类·
要求·
6测试方法
7产品试验和检验
产晶管理·
TKAONKACa
YD/T 1527-2006
YD/T1527-2006
本标准中7.1节修改采用了TelcordiaGR-63-CORE(1995)“网络设备构建系统要求:物理保护\,主要变化刻下:
把试验条件简缩成表格形式表示,略去“条文”文字的叙述:省去试验方法的描述,以压缩标准篇幅;增加“静电防护”要求。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下面标准:YD/T1111.1-200l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2.488320Gbit/s光接收模块:YD/T1111.2-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2.488320Gbit/s光发射模块:YD/T1182-20022.5Gbit/sDWDM特定波长光发射模块技术条件;YD/T1352-2005千兆比以太网光收发合一模快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毅梁臣恒李海涛1
一范围
YD/T 1527-2006
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光纤传输系统中用于信号中继、波长转换以及传输光纤转换的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以下简称○EO)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定了光按口技术要求,工作条件和极限条件;规定广测试力法、产品试验、检验和管理。本标准适合于基于光一电一光技术的光电(波长/模式)转换器。其他光电转换器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月期的引用文作,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829-2002
YD/T 1111.1-2001
YD/T 1111.2-2001
IIU-T G.691 (2006 )
ITU-T G.694.1 (2002)
ITU-T G.694.2 (2002 )
ITU-T G.825 (2000)
ITU-T G.957 (2006)
TEEE802.3z
Telcordia GR-63-CORF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iv/s光接收模块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itvs光发送模块带光放大器单通道STM-64和其他SDH系统的光接口用于WDM应用的光谱格栅:DWDM频率格栅用于WDM应用的光谱格栅:CWDM频率格栅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的控制与同步数字体系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千兆以太网物理层协议标准
网络设备构建系统要求:物理保护TelcordiaGR-1089-CORE电磁兼容和电气安全:普通网络通信设备标准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面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缩略语
Bit Erot Ratio
Extinction Ratio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Light Emitting Diode
Multi-Longitudinal Mod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seudo Randorn Binary SequenceRetum Lass
Root Mean Square
HTKAONYKACa
比特差错率
消光比
半高全宽(-3dB谱宽)
发光二极管
多纵模
光传送网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回波损耗
均方根
YD/T 1527-2006
3.2术语和定义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ingle-Longitudinal Mode
Side Mode Suppression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rmitting LaserRe-amplitying,Re-shaping
Re-amplifying, Re-shaping, Re-liming测试码型 test pattem
同步数字体系
单纵模
逆模抑制比
垂直腔表间发射激光器
冉放大、再整形
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
(1)百兆、千兆以太网接口的测试码型规定为伪随机码(PRBS)2-1。(2)2.5Gbit/s及以下速率SDH系统接口的测试码型规定为伪随机码(PRBS)2-1。(3)10Gbit/s速率SDH系统接口的测试码型规定为伪随机码(PRBS)23\-1。3.2.2
光谱宽度 spectral width
基于不同的光源类型,光谱宽度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均方根谱宽(RMS)、一3dB谱宽(FWHM)和-20dB谱宽。其中RMS和FWHM一般用于描述多纵模光源,-20dB谱宽一般用于描述单纵模光源。均方根谱宽定义为:在推荐工作条件下,光谱包络分布用高斯函数P(a)来近似,若αms为均方根谱宽值,则:
m = \(a-A)\p(a)da/ [P(2)da式中
——光源波长;
——光源中心波长。
-3dB谱宽定义为:在推荐工作条件下,主纵模峰值波长的幅度下降一半处光谱线两点间的波长间隔,称之为-3dB谱宽(或称FWHM)。-20dB谱宽定义为:在推荐工作条件下,主纵模峰值波长的幅度下降20dB处光谱线两点间的波长问隔,称之为20dB谱宽。
平均输出光功率meanoutputopticalpower平均输出光功率定义为在光发射侧参考点所测得的耦合进标准光纤的伪随序列光信号的平均光功率。
消光比 extinction ratio
规定采用:
-A表示逻辑“1’为高电平(传号)时平均输出光功率,单位mW;-B表示逻辑‘0”,为低电平(空号)时平均输出光功率,单位mW;则消光比定义为:EX=10Ig(A/B)(dB)2
边模抑制比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cYD/T 1527-2006
在最坏反射和全调制条件下,主纵模光功率强度(P)与最大边模光功率强度(P)之比的对数,以dB 为单位,定义为:
SMSR =l0Ig (PmyPm)
灵敏度sensitivity
接收灵敏度定义为在标称工作速率下,确保比特差错率(BER)不超过某·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在光接收侧参考点所测得的最小接收光功率。本标准所指的灵敏度为寿命终了值,3.2.7
过载光功率over-loadingoptical power过载光功率定义为在标称工作速率下,确保比特差错率(BER)不超过某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在光接收侧参考点可以承受的最大输入平均光功率。3.2.8
抖动容限 jitter tolerance
在光设备上造成1dB光功率代价的输人标称速率光信号中正弦抖动的峰-峰抖动。3.2.9
回波损耗optical returnloss
回波损耗定义在测试参考点处,入射光功率与同一路线返回光功率之比的对数,以为单位,定义为:
RL= -10 g (P,/ P)
式中:
Pi—人射到输入端的光功率,单位mW;P从同输入端接收到返回的光功率,单位mw4分类
4.1按传输距离分类
按距离分类见表1。
按传输距离分类
距离(km)
短距离
中距离
长距离
超长距离
甚长距离
注:(1)对于超长、基长传输距离应用时,允许使用光纤放大器作为功率补偿,色散补偿模块进行色散补偿。(2)所指的“距离”均指无电中继的单垮距离4.2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分类见表2。
TIKAONKACa
YD/T 1527-2006
2R、3R功能
波长转换
光纤介质转换
表 2按功能分类
只具备整形、放大功能(2K)
支持固定速率的致能(3R)
配置或自适应方式支持多速率的3R功能述免费标准bzxz.net
850nm,1310mm,1550nm波段的非特定波长之间的转换850nm,1310nm,1550mm被段的非特定波长与cwDM波长之间的转换850nm,1310mm,1550mm波段的非特定被长与DWDM波长之简的转换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之间的相立转换注:(1)对3R情况,抖动应符合ITU-TG.825(2000)中抖动传逆和输出抖动等参数要求,(2)波长转换为CWDM波长时,波长参数应符合ITU-TG.694.2(200Z)的要求:波长转换为DWDM波长时,波长参数应符合ITU-TG.694.1(2002)的要求4.3按传输速率分类
按传输速率分类见表3
表3按传输速率分类
9953-2
传输速率‘(Mbit/s)
注:(1)本标准未对传输速率向下兼容时的光接口指标作明确规范,但其指标必须满足对应最高传输速率等级要求。(2)对于SDH系统为9.95Gbiys,对于10Gbit/s以太网系统为10.3Gbit/s,对OTN系统为1Q.7Gbit/s,11.09Gbits5要求
5.1100Mbit/s0E0技术要求
100M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4(T=25℃、BER=1×10-12、PRBS27-1)。表4100Mbi/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商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翰出谱宽(RMS)
输出谱宽(-20kB)
半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输出光眼图
灵敏度
最小过载光功率
Mbit's
1 261~1 360
- 15~ - 8
5.2155 Mbit/s OEQ技术要求
短距离
126F~1 610
技术要求
中距离
[261~1610
- 15~ - 8
符合EE802.3z
≤-28
≤ - 34
长距离
1 470~1 610
155M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5(T,=25℃、BER=1×10-12、PRBS223-1)。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离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输出谱宽(RMS)
输出谱宽【-20dB3】
平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输出光眼图
灵敏度
最小过载北功率
抖动容限
Mhit/s
表 5155 Mbit/s Q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技术要求
1 261-1 360
- 15~ - 8
短距离
1 261-1 610
- 15~-8
中距离
1261~1610
符合ITU-TG.957(2006)
符合ITU-T G.825 (2000)
5.3622Mbit/sOEO接收和发送接口的技术要求-34
YDT1527-2006
长距离
1470~1610
线-34
622M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6(T=25C、BER=1×10-12、PRBS22-1)表6622M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盘数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离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输出谱宽(RMS)
输出谱宽(-20B)
平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参数名称
输出光眼困
灵嫩度
最小过载光功率
抖动容限
Mbit/s
1 261-1 360
- 15~ - 8
短距离
1 26f-1 610
技术要求
中距离
1 261-1 610
- 15~ - 8
符合ITU-T G.825(2000)
5.41.25GbitrsOEO接收和发送接口的技术要求长距离
1470~1610
SLMMLM
- 3-+2
技术要求
符合ITU-TG.957(2006)
超长距离
1530-1565
甚长距离
1 530-1 565
+12 ~+15
1.25G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7(T。=25%、BER=1×10-l2、PRBS27-1)。表71.25 Gbl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离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输出谱宽(RMS)
【单位
1261 ~1 360
KAONKAa-
技术要求
中距离
1261-1610
长距离
1470~1 610
YD/T 1527-2006
参数名称
翰出谱宽(-20dB)
平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输出光眼图
灵敏度
最小过载光功率
- 9.5~ - 3
表【续】
11.5~ - 3
≤- 19
技术要求
符合IEEE802.3z
注:本标准只规范了1310nm、1550mun波段的非特定波长光接口的指标。对于cWDM、I>WDM应用情况,除波长满足特定要求外,其他指标均应满足同类等级的光接口指标要求5.52.5GbitisOEO接收和发送接日的技术要求2.5GbiV/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8(T,=25CBER=1×10-12、PRBS2\-1)。表82.5G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离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输出谱宽(EMS)
翰出谱宽(-20dB)
平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输出光限图
灵嫩度
最小过载光功率
抖动容限
Mbit's
1261-1360
- 10~ - 3
短距离
1261-1610
符合ITU-T G.825(2000)
中距离
技术要求
长距离
1 261-1 610
- 3-+2
1 470~1 610
- 3~+2
符合ITU-T G.957(2006)
≤-27
≤-28
超长距离
1 530 -1 565
+10 ~+13
甚长距离
1 530 ~1 565
+12 -+17*
- 34**
注:本标推只规范了1310nm、1550nm波段的非特定波长光接口的指标。对于CWDM、DWDM应用情况,除被长满足特定要求外,其他指标均应满足同类等级的光接口指标要求*需使用光纤功率放大器放大輪山功率,**需使用光纤前置放大器做功率补偿和灵敏度提升5.610Gbit/sOEO接收和发送接口的技术要求10 Gbit/s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参数见表9(T=25℃、BER=1x10-12、PRBS2\-1)。表 910 Gbit/s OEO接收和发送光接口的技术查数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应用距离
工作波长范围
光源类型
输出谱宽(-20dB)
Gbit/s
短距离
技术要求
中距离
长距离
超长距离
1 530 -1565
参数名称
平均输出光功率
消光比
输出光眼图
灵敏度
参数名称
最小过载光功率
抖动容限
表9[续]
符合ITL:-T G.691 (2006)
≤-11≤-14
技术要求
1 +4-+7
热-19
瓶-18
技术要求
-10x-8
符合ITU-TG.825(2000)
YD/T 1527-2006
- 24
*本标准只对STM-64的光接口指标进行规范,10Gbit/s以太网与10Gbiu'sOTN光接口的指标待研究。**嚣使用光纤功率放大器放大输出功率5.7工作条件和极限条件
5.7.1工作条件
推荐工作条件见表10
表10OE0推荐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工作电压(-48VDC系列)
工作电压(220VAC系列)
5.7.2极限工作条件
极限工作案件见表11。
储存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工作电压(~48VDC系列)
工作电压(220VAC系列)
6测试方法
表 11,OEO极限工作条件
值范围
-48±10%
220 ± 10%
值范团
- 40~+85
48±20%
220 ±20%
6.1光发射中心波长、光谱宽度、平均输出光功率、边模抑制比、消光比、眼图的测试(a)测试配置
+10 ~ +13**
≤ - 24
光发射中心波长,光谱宽度、平均输出光功率,边模抑制比、消光比、眼图的测试配置如图1所示。电源
发射嫌
接收端
渐功率计
光尔波器
光诺仪或
光发射中心波长、光谱宽度、平均输出光功率、边模抑制比、消光比、眼图的到试配置
HTKAONYKAca-
YD/T 1527-2006
(b)测试条件和测试步骤
参见 YDT 1111.2-2001 中的 6.1、6.2、6.3、6.4、6.5和 6.6。6.2光接收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无光告警光功率测试(a)测试配置
光接收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无光告警光功率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光功率计
发射端
接收端
光程减器
图2光接收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无光告替光功率的测试配重(b)测试条件和测试步骤
参见 YD/T 1111.1-2001 中的 6.1、6.2、6.36.3抖动测试
(a)SDH速率OE0(针对具有3R功能)抖动测试参见YD/T1111.1-2001中的6.5。(b)百兆、于兆以太网OEO抖动测试待研究。7产品试验和检验
7.1产品可靠性试验
OEO的可靠性试验项分为:机械完整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等。试验条件依据Telcordia GR-63-CORE、TelcordiaGR-1089-CORE,按表12进行。表12OEO的可靠性试验条件
试验名称
带包装
不带包装
抵温贮存与热冲击
高温贮存与热冲击
高溢湿热
工作温度及湿度*
依据标准
Bollcore GR-63-CORE
Bcllcore GR-63-CORE
Bellcorc GR-63-CORE
Bellcore GR-63-CORE
Bellcore GR-63-CORE
Bellcore GR-63-CORE
Bellcore GR-63-CORE
Telxordia
GR-10R9-CORE
试验条件
高度:750mm。其他条件详见5.3.1高度:100mm,其他条件详见5.3.2频率10Hz~55Hz,振幅0.75mm,X、Y、Z三个轴向,每个方向30min
(-40±2)℃,72h,温变速率;30℃/h其他条件见5.1.1.1
(70±2) , 72 h,
其他条件见5.1.1.2
温变速率:30℃/m。
【40±2)℃,温变速率:30℃/h;(90±5)%RH;持续时间:96h
(1) 23℃, 50% RH, 24 h;
(2)-5℃,任意RH,16h
(3) 28C, 90 RH, 96 h;
(4) 50,RH<32%, 12 h
接触放电24KV,40次
对于不是产品本身质量导致失效,允许返修后重新进行试验注:
*这里只列出试验条件要点,详见BellcnreGR-63-CORE的5.1.28
独样方案
样本数
允许失效数
7.2产品检验
产品捡验分为出」常规检验、抽样检验与型式检验。7.2.1 出广常规检验
所有出!的OEO都应该进行常规检验,捡验项目如下:(a)光指标测试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测试0E0光接口指标YD/T 1527-2006
失效判据:光接口参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参数虽然满足本标准规定,但半均输出光功率变化超过3dB,接收灵敏度变化超过2dB。(b)高温老化
在最大额定工作环境温度下,OFO处正常工作状态,老化时间至少为48h。失效判据:光接口参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参数虽然满足本标准规定,但平均输出光功率变化超过3dB,接收灵敏度变化超过2dB。7.2.2抽样检验
批抽样检验按GB/T2829-2002进行。(a)光指标测试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测试OEO光接口指标。失效判据:光接口参数不符合本标推规定或参数虽然满足本标推规定,但平均输出光功率变化超过3dB,接收灵敏度变化超过2dB。(b)外观检查
目检、观察产品的外观。
失效判据:产品表面有明显划痕,污点,产品标识不清晰。7.2.3型式检验和判据
(a)必须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
OEO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1)产晶定型时;
(2)正式生产36个月后,或者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3)产品长期停产12个月后,恢复生产时;(4)出厂检验结果与鉴定时的型式检验有较人差别时;(5)国家质通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推规定的相应技术要求和可靠性试验要求。经受了型式检验的样品,一律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使用。(b)不合格产品的判定
型式检验的各项试验启,在相间条件下,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即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1)OFO不能正常工作。
(2)失效判据:光接口参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参数虽然满足本标准规定,但平均输出光功率变化超过3dB,接收灵敏度变化超过2dB。TI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 YD/T1847.3-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
- YD/T184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 YD/T1181.2-2008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2部分:芳纶纱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