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243.3-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YD通讯标准】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 YD/T1243.3-2002
- 现行
标准号:
YD/T 1243.3-2002
标准名称: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8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243.3-200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dia gateway equipment - 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
1范围
YD/T 1243.3规定了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设备的功能、接口、控制协议、信令、网管、性能指标、定时与同步、软件与硬件、供电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至少支持接人到IP网或ATM网之一。
YD/T 1243.3适用于综合接人媒体网关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技术引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D/T 1044-2000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YD/T 1045-2000网络接入服务器技术规范
YD/T 1046-2000 IP电话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
YD/T 1062-2000交换机ISDN用户接口在线监测功能
YD/T 1064-2000接人网技术要求一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lite)
YD/T 1086-2000 B-ISDN ATM适配层(AAL)类型2技术规范
YD/T 1109-2001 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 1148-2001网络接人服务器技术要求一宽带网络接人服务器
YDC 003-2001软交换设备总技术要求
YDN 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人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
YDN 021-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人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

部分标准内容:
YD/T1243.3—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dia gateway equipmnent-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2002-12-10发布
2002-12-1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规范性用文件
定义。符号及缩写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功能要求
接口要求
协设议要求
性能指标要求
通信流程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定时和同步要求
硬件要求
软件要求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过流过压保护
环境要求
16电源及接地要求
在IP.上传输H.248的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MGCP协议的主要技术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
V5.2用户适配层(V5UA)技术要求附录(规范性附录)
YD/T 1243.32002
YD/T 1243.32002
本标准是“媒体网关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紊列标准预计的结构及名称如下:1.YD/T1243.1—2002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IP中继媒体网关》2.YD/T1243.2-—2002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ATM中继媒体网关3.YD/T1243.3—2002《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综合接入媒体网关4.《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一支持多媒体业务部分》5.《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
6.《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一
7.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
-IP中继媒体网关》
-ATM中维媒体网关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
容、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一支持多媒体业务部分”本标准是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一综合接人媒体网关的配套标准文件,为其提供接术依据。本标推的渐录A、附录B和附录它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大盾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际登换素统有限公司
雷海强姜晓宁仲华王晓燕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友康武静阳朱葬俊1范园
YD/T 1243.3—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一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本部分规定了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设备的功能、接口、控制协议、信令、网管、性能指标、定时与同步、软件与硬件、供电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至少支持接入到IP网或AT网之一。本部分适用于综合接人媒体网关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技术引进。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YD/T 1044-—2000
YD/T 1045—2000
YD/T 1046—2000
YD/T 1062—2000
YD/T 10642000
YD/T 1086—2000
YD/T 1109—2001
YD/T 1148-2001
YPC, 003---2001
YDN 020—1996
YDN 021—1996
YDN034—1997
YDN 065--1997
YDN 0691997
YDN 052—1998
YDN 053.4—1998
YDN081—1998
YDN 082—1998
YDN 083.1—1998
YDN 083.3—1998
ITU-T G.707 (1999)
ITU-T G.711 (1988)
rTU-T G.729 (1996)
ITU-T G.723.1 (1996)
ITU-TG.960(1993)
ITU-TH.323 (1999)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网络接人服务器技术规范
IP电话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
交换机ISDN用户接口在线监测功能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一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产线(ADSL.lite)R-ISDNATM适配层(AAL)类型2技术规范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网络接人服务器技术要求
软交换设备总技术要求
宽带网络接人服务器
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人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电话主叫识别信息传送及显示功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ISDNATM层技术舰范
B-ISDNATM适配层(AAL)类型5技术规范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DSS2技术规范——用户呼叫控制部分(点到点)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DSS2技术规范一—用户呼叫控制部分(点到多点)B-ISDNDSS2信令方式-适配层技术规范第一部分:业务特定面向连接协议(SSCOP)
B-ISDNDSS2信令方式适配层技术规范第三部分:支持用户一网络接口的业务特定协调功能(UNI的SSCF)同步数字系统(SDH)网络节点接口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运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8kbit/s语音编码以5.3kh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器ISDN基本速率的接人数字部分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YD/T 1243.32002
IIU-T H225.0 (1999)
TTU-T JH.245 (1998)
ITU-T 11.248 (2000)
ITU-T I.321 (1991)
ITU-T I.363 (1997)
IFU-T 1.432 (1993)
ITU-T 1.731 (1996)
ITU-T I.732 (1996)
TTU-T T38 (1998)
ITU-T T.30 (1996)
RFC 1305
RFC 2138
RFC 2139
RFC 2705
RFC 2805
RFC 2960
RFC 3057
draft-ietf-sigtran-v5ua-01.txt3定义、符号及缩写
3.1定义
本部分应用了以下定义。
媒体网关(MG)
用于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的可视电话系统的媒体流的打包与同步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B-ISDN协议参考模型及其应用
B-ISDNATM适配层规范
B-ISDN的用户一网络接口
ATM设备种类和一般特性
ATM设备功能特性
物理层规范
用于P网络上实时3类传真通信的程序在一般交换电话网络上用于文挡传真传输的程序网络时间协议(NTP)第三版
RADIUS 协议
RADIUS计费协议
MGCP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结构和要求
SCTP协议
ISDN用户适配层(IUA)
V5.2用户适配层(VSUA)
媒体网关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例如,媒体网关能够在电璐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额、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3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IVH功能,进行媒体会议等。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综合接人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人(如模拟用户接人、ISDN接人、VS接人、xDSL接人、LAN接人等),并至少支持接人到IP网或 ATM网之一。媒体网关单元 (MG-unit)
媒体网关单元是一个物理实体,该实体包含MG功能,也可能包含其它功能(如信令网关功能)。媒体网关控器(MGC)
媒体网关控制器对与媒体网关中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部分进行控制。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连接No.7信令网与EP网的设备,主要完成PSTN/ISDN侧的No.7信令与IP网侧信令的转换功能。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
软交换设备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电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设,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人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IP电话
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Server]应用服务器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遵辑产生和管理。并且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F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2
YD/T1243.32002
提供创作平台。应用服务器是一个独立的组件,与控制层的较交换无关,从而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新业务的引入。
中继媒体网关(Trurk/TandemGateway】在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中路。描述符[Descriptor]
协议中的一种语法元素,用来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特性。例如:通过在一个命令中包含适当的描述符,媒体网关控制器能够设置媒体网关中的媒体流特性。流(Stream)
在个呼叫或会议中,由一个媒体网关接收/发送的效向的媒体业务数据或控制业务数据。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ALI (ATM Adaptation Layer-Type 1)AAL2 (ATM Adaptation Layer-Type 2)AAL5 (ATM Adaptation Layer-Type 5)ABR (Available Bit Rate)
ACM (Adaptive Clock Method)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ATh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B-ISDN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BRA (Basic Rete Interface)
CAC (Connection Adrission Control )CBR (Constant Bit Rate)
CDV (Cell Delay Variation)
CDVT (Cell Delay Variation Tolerance)CER (Cell Eror Rate)
CLP (Cell Loss Priority)
CLR (Cell Lons Ratio)
CP-AAL (Common Part-AAL)
CPCS (Common Part Convergence Sublayer)CRC (Cyelic Redundancy Check)CS (Convergence Sublayer)
CTD (telh) Transfer Delay)
CTP (Connechion Termination Point)DTMF (Dual-Tone Multi-Frequercy)DSS2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Btem No.2)GCRA (Generic Cell Rate Algorithm)GK (GateKeeper)
GW (GateWay)
J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nrk)IUA (ISDN User Adaptation Layer)IVR (Iuteracuive Vaice Respouse)MG (Media Gateway)
MCC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l Protocol)KAOIKA
ATM适配层类型1
ATM适配层类型2
ATM 适配层类型 5
可用比特率
自适应时钟法
告警指示信号
异步传送模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基本速率接口
许接接纳控制
固定比特率
信元时延变化
信元时延变化容限
信元差错率
信元丢失优先级
信元丢失率
ATM适配层公共部分
公共部分会聚子层
循环允余校验
会聚子层
估元传送时延
连接整接点
双音多频
2号数字用户信令
通用信元率算法
综合业务数宇网络
ISDN用广适配层协议
交互式语音应答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T 1243.32002
MOS (Mean Opinion Score)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OAM (Operation, Adn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SI (Open System Intercornection)PCR (Peak Cell Rate)
PDU (Protocol Data Unit)
PHY (PHysical Layer)
PRA (Primary Rute Interface)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ue Network)PSQM (Perreptual Speech (uality Measurenment)PVC (Permanent Virtual Cireuit)QuS (Quality uf Service)
RTP (Real Time Protocol)
RTcP Real time Traneport Control Protocol)SDH (Symchronous Digital Bierarchy)SCTP (Stream Cantrol Transmigsion Protocol)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G [Signaling Gateway)
SRTS (Synchronous Residual Tine Stamp)SvC (Switehed Virluat Circuit)SPvC (Soff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TCP (Transmission Contol Protocol)TMN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nient Network)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UPC (Uaage Parameter Control)VSUA (VS User Adaptation)
VBR (Variabce Bit Rate)
VC (Virtual Channel)
VCC (Virtual Charnel Connection)VP (Virtual Path)
VPC (Virtual Path Connectian)VPI (Virtunl Path Identifier)4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功能要求
4.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软交换体系中的位置平均主观得分
网络时间协议
操作与维护
开放系统互联
峰值信元率
协议数据单元
物瑾层
一次群接口
公共电话交换网
知觉话音质量度量
永久虚连接
服务质量
实时传输协议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同步数字体系免费标准bzxz.net
控传输协议
起始会话协议
信令网关
同步剩余时间标志法
交换虚连接
软永久虚电路
传输控制协议
电信管理网
用户网络接口
使用参数挖制
V5.2用户适配层
可变比特率
邈通路
虚通路连接
虚通道
虚通道连接
虚通道标识符
软交换尼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综合接人媒体网关位于教交换体系的接入层,如图1所示。
业务应用平面
控料平面
接人平面
业务应用
救件交换/MGC
图1够合接入媒体网关在献交换体系中的位置SIP、H.248
YD/T 1243.3-2002
和 MGCP 终端
在图1中,接入平面的功能是将用户连接至网络,它证过各种接人手段策中用户业务,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后传递至相应的自的地。控制平面主要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业务应用平面提供多种增值业务。IP中继媒体网关是指业务流是通过电路交换机的中继电路进人/离开IP中维媒体网关,并与P网络进行互通。如果中继媒体网关与电路交换网之间传送信令,购可采用No.7、中国一号等局间信令,也可采用PRIDSS1信令。
ATM 中继媒体网关位于电路交换网和 ATM 网之间,用于电路交换网与 ATM 网络的互通,ATM 中继媒体网关与ATM交换机之间采用PVC/SVC。综合接人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人(如:模拟用户接人、ISDN接人、V5接人、zDSL接入、LAN 接入等),并至少接人到IP网或 ATM 网之一,如图2所示。MEC/数变接
模拟用户接入裁
[SDN 慧人率 Y5
接人或 LAN接
人或 xLISL 糖人
综合接人
媒体网关
戴 ATH
MGC/软交换
携用户接人或
嫁合携人
辣体网关
图 2 娠合接入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重ISDN接人或VS
接人LAN接
人或xDSL 接人
在图2中,综合接人媒体网关提供媒体映射和代码转换功能,即终止TDM电路,将媒体流分组化并在分组网上传摘。
4.2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功能要求
4.2.1语音处理功能要求
网关设备应具有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功能,支持G.711,G.729和G.723.1等算法。由于在IP网上传送语音的时延较大以及2/4线转挽的存在,为避免回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网关设备必须具有回声控制机制。
为书约带宽,提高带宽利用率,网关设备应其有静音检测和压缩的功能,终接网关设备应具有舒适噪音的插人功能。
由于在P网中存在路再的不对称性以分组在各个节点的处理时间可能不同,因此将会造成分组的5
KAOIKA
YD/T 1243.3—2002
时延抖动。时延抖动是影响通话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证定的诞话质量,网关必须设有输人缓冲,以尽可能地消除时延抖动对通话质量的影响。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关设备应具备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的功能(任选),即网关设备可以自动地在较商速率的语音编码和较低速率的语音编码之间的转换。当网络拥塞时,可以由高码速转换到低码速:当网络条件较好时,可以由低码速转换到高码速,以提高语音质量。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是网关设备在TP语音 QoS 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功能。4.2.2呼叫处理与控制要求
媒体网关应能够通过相关的信令识别出用户摘机,找号和挂机等事件,检出用户占线、久振无应答等状态,并将用户事件和用户状态向软交换报告。在软交换设备控制下,媒体网关应向用户发送各种音信号,如拨号音、搬铃音、同铃音等。关设备应具有DTMF检测和生成的功能,当用户输人错误时能够及时提醒用户重新输人,并充许用户输人“*’清除错误的输人。网关设备应能自动识别语音信导和传真/Modem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关设备应能根据软交换设备的命令,对它所连接的呼叫进行控制(如接续、中断、动态调整带宽等)。
呼叫处理与控制应支持如下协议:H.248协议、TCP/UDP/IP协议族、RTP/RTCP、IUA协设、V5SUA协议,SCTP和SNMP等,具体参见第6章的规定,RTP协议应符合YL/T1046一2000的要求。作为任选。网关设备可以具有IVR(交互式语音应答)功能,并能提供中、英文两套IVR系统,以供用户自由选择。IVR系统是电话用户和网关设备交互信息的桥案,要求其具有简单、易懂、功能全面的特点。
4.2.3资源控制要求
4.2.3.1资源状态管理要求
网关设备必须向软交换设备报告由于故障、恢复或管理行为而造成的物理实体的状态改变,这些物理实体是支持载体终结点、媒体资源的实体或与信令信道相关的设施。网关设备必须能报告终结点是否处于业务运行状态或脱离了业务。网关设备应能够支持TDM电路然结点的可便用性和释放。受控制的网关设备必须能够根据软交换设备的请求,为任何或所有的连接释放当前正在使用或预的所有资源。网关设备应具有资源发现机制,以便允许软交换设备发现网关设备所具有的资源。在软交换的控制下,网关设备应及时地向软交换设备报告当前正在动态使用的资源,以减少软交换设备和网关设备之问的不一致性。
4.2.3.2资源分配要求
由于资源耗尽或资源的暂时不可用,网关设备应能够问软交换设备指示不能执行所请求的行为。软交换设备可以向网关设备指示专用于某个呼叫的资源或通过通配符机制指示网关设备能用于某个呼叫的资源集合。
可以使用DNS名字和IP地址来识别网关设备和软交换设备。4.2.4维护和管理要求
4.2.4.1控制和连通性的保证
网关设备应定期向软交换设备报告其运行情况网关设备应能检测到由于通信链路的故障/拥塞或网关设备/软交换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连接的中断,并应能在故障恢复或拥塞消除后恢复连接。在软交换的控制下,网关设备应能检测到网关设备的资游使用状态与软交换设备的资源管理状态的不同步,并应能使之恢复同步(例如,可以使用“audit”和相关命令)网关设备和软交换设备必须能够为对方提供启动和重启动指示,网关应能在启动后向软交换设备报告其配置状况。
YD/T 1243.32002
网关在注册软交换设备失收后,在有备份软交换设备的情况下,网关设备应有序地向备份软交换设备进行注册,直到注成功。
在软交换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网关设备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媒体流应被继续维持。4.2.4.2差错控制
网关设备应能向软交换设备报告底层连接的异常故障,如TDM链路故障等;网关设备应能报件超出QoS门限值的媒体流事件。
当由于异常事件而使得网关设备单方面地终止某个终结点上的业务时,网关设备应向软交换设备报告该终结点已经被终止业务并通告原因。网关设备也应能够向软交换设备请求释放某个终结点并通告原因。
4.2.5分组语音的Q0S警理要求
4.2.5.1收端输入經冲的动态调整在两络中,由于存在时延抖动,从而造成分组端到端时延的不一致而影响通话质量。一般情况下,收端输入缓冲是根据网络时延抖动的最差情况来设计的,这种做法的·个缺点是往往会使端到端的时延过大,通信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使网络时延能反映网络的负荷情说,要求网关设备能根据网络的负荷情况动态调整输人经冲,以使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在网络的当前条件下是最小的,在网络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网关设备应能采用向声抵消技术。4.2.5.2QaS 管理功能
状态报告是指网关根据软交换在某些命令中的指示,向软交换报告在系统和特定关联中存在的终结点的状态及使用信息,例如,系统资源使用状况、通断情况、编解码类型和带宽等,ATM是面向端到端的连接的机制,本身具有QoS保证能力,AAL1、AAL2、AAI5都可以用来承载语音。其中,AAL1对语音QoS有严格保证,AAL2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QoS,AAL5则不保证QoS,在网管控制下,媒体网关应有AAL适配选择能力,或者由软交换指定AAL适配方式,相关QoS参数和ATM参数由媒体描述符来传递,H.248ANNEXC对于ATM、AAL1、AAL2、AAL5有详细定义。4.2.5.3链路的动态检测
链路的动态检测是指网关设备利用RTCP的收、发报文监控、统计包丢失率和网络时延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链路动态检测是网关进行QoS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将直接影响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输人缓冲的动态调整等工作。
4.2.5.4拥塞处理
拥塞处理是指当网络出现拥塞时,网关设备为保持已接通的话路或准备接续的话路的一定服务质量而采取的措施。在软交换的控制下,网关设备可以采取动态缩码转换从较高的编码速率转向较低的编码速率,以降低网络的负荷。利用语音信号对时延敏感而对丢包不敏感的待点可以采取发端主动丢包的枕制,为了维持已接续路的通信质,网关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接续的话路数录来保证已接通话路的服务质量,如当检测到网络拥塞时便不再接续新的呼叫或设置一域值,当接续的话路数达到该城值时便不再接续新的呼叫。在网绪发生拥塞时,网关设备也可以根据一定的机制,中断某些呼叫,以保证部分特殊用户的服务质量。
4.2.6ATM功能
4.2.6.1功能特性
当综合接人媒体网关使用ATM接口时,其相关的协议参考榄型和分层功能应与建议I.321一致,功能特性应符合ITU建议1.731和1.732建议的要求。系统支持呼叫连接有以下3种基本类型。1)永久虚电路(PVC)
这种连接是由个操作接口上的命令控制的预定的连接。永久虚电路(PVC)功能要求见YD/T1109—2001中5.2.2.4.1“永久虚连接(PVC)要求”。2)交换式电略(SVC)
KAONIKAa
YD/T1243.32002
这种连接是由信令控制的。SVC是由用户按照需要建立的,网关设备通过Q.2931接入信含消息来初始化建立SVC。这些双向的销息在网关设备和ATM交换机用户一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信令信道上传输。SVC可能会在本地终止或要求网络路由,这依据目的地址寻址。交换式随电略(SVC)功能要求见YD/T1109—2001中5.2.2.4.2“交换虚连接(SVC)要求”。3)软永久虚电路(SPVC)
这种连接是由信令建立的永久虚电路。SPVC是由网络运营者按照拥广需要建立的。信令由逝缘ATMt交换机发越,通过信令来建立PVC。SPVC可以简化PVC的建立和管理成本。系统支持以下3种ATM媒体适配类型:(1)AALI;
((2)AAI2(任选);
(3) AAIS,
AAL1承载语音的技术采用电路仿真(CES)方式,具体要求参见ATM Fonum建议f-vtoa-0078.000。AAL2承载语音的技术要求参见 YD/T 10862000。在媒体网关使用 SVC承载语音时,媒体网关应考虑在间一个SVC 中实现多个时隙捆绑,以减少 ATM系统处理信令的负担。建议最小的时隙绑定数目为6。系统支持以下两种连接类型。
(1)点到点连接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支持任何两个ATM接口间的点到点VP/VC连接,并可支持点到点VP/VC连接上的对称和非对称带宽的分配。(2)点到多点连接(任选)
点到多点连接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多点网络连接
在两个或者多个物理接口上实现网络级互联。b)ATM组播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应能够将一个输人的ATM信元流(VP/VC)复制到多个输出的ATM链路,这些链路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分开的物理接口上(即下述空间组播和逐辑组播)。空间组播:一种组播方式。即输出ATM链路可在两个或者更多个物理输出接口出现,井且每个接口只有一条ATM链路。
逻辑组播,一种组播方式,即两个或者更多个输出AT链路可共享一个物理接目。4.2.6.2控制功能
对于ATM部分的详细功能描述请参见YD/T1109—2001的第5章。4.2.6.3ATM纳号要求
网关设备应能识别和了解所有类型的公众ATM地址并能按照这个地址选略,具体象见YDN1061一I999《基于ATM的多媒体骨干网技术要求一—寻址和信令要求》。4.2.6.4对时隙捆绑的要求
在媒体网关使用SVC/PVC承载FSIN语音时,ATM中继媒体网关应考虑在同一个SVC/PVC中实多个语音话路捆绑,以减少ATM系统处理信令的负担。建议最小的语音话路绑定数目为6。4.2.7同步和定时功能
媒体网关设备应提供设备同步和定时功能,具体参见第10章的规定。媒体网关设备应提供宽带业务的同步,宽带业务的同步方法包括同步剩余时间标志法(SynchronousReeidualTimeStamp,SRTS)和自适应时钟法(Adapuive(lockMethrd,ACM)两种。根据不同的宽带业务对定时漂动要求的不同,可选用SRTS法或自适应时钟法。对于异步传送业务,应优先选用SRTS法;对于CBR业务,可以优先选用自适应时钟法。当选用SRTS法时,可以考虑自适应时钟法作为其备用步手段。
YD/T 1243,32002
为实现全网的时间同步,媒体网关设备应支持网络时间协议NTP第三版,时间精度为500m。4.2.8操作维护功能
媒体网关应既能支持本地维护管理,文可以通过内部的SNMP代理模块与支持SNMP协议的网管中心进行通信,具体要求参见第9章。。4.2.9IP传真功能
媒体钢关设备应具有P传真功能,支持T.30和T.38协议,向用户提供EF传真业务。(1)识别IP传真呼叫并自动转入传真呼叫建立过程。(2)完成P传真呼叫建立过程(在网络中应使用UDP,对于TCP网络传输协议为任选),确定数据速率牵管理方式(数据速率管理方式1或数据速率管理方式2)。呼叫建文过程符合ITU-T建议T.38“三类终端间通过IP网络的实时通信的规程”的附录B。具有与三类传真机按ITU-T建议T.30“文件传真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传输规程”进行通信的功能。(3)发送端设备解调来自发送传真机的调制后的传真信号【包括控制消息和传真报文信息),并具有按IIU-T建议T.38规定通信规程处理传真倍号的功能。4.2.10IP接入功能【任选】
媒体网关设备应支持IP接入功能,为PSTN和ISDN用户提供拨号接人功能、拨号拟专网(VPDN)应用等业务,为宽带用户(基于DSL接人和以太网接人)提供宽带的或高速的Internet的数据接入以及IP VPDN 应用等。支持调制解谢器通信协议 (V 系列建议),支持 PPPoE/PPPoA、PPP、LAN、L2TPTCP/IP,IPSec、接人认证RADIUS v2和Telnet等协议,同时应提供接入认证和授杖功能,向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TP包过滤功能,提供来电指示功能,提供计费原始数据,可以为宽带用户提供[P安全服务(即它可充当P网络中的TN网关,在IP网络上生成安全隧道)。IPSec是IP网络安全的标准协议,利用它可为宽带连接用户提供在IP网络或Initernet上建立安全的点对点连接。设备应具备开启和终结卫隧道的功能,支持公共密钥系统认证。有关网络接人服务器应实现的功能和网络协议详细要求具体见YD/T1045—2000和YT/T1148-2001。5接口要求
5.1 用户衡接口
5.1.1模拟Z用户接口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提供模拟Z接口以支持PSTN业务接入,其模拟Z接口应符合YDN065一1997的要求。
5.1.2ISDN 基本速率接口(BRI)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提供ISINBRI接口以支持ISDN业务接入,其线路传输系统应符合ITU-TG.960建设(采用2B1Q编码)。
ISDNBRI接口应提供远程馈电,馈电电压为直流(96±6)V,并提供过流保护机制。ISDNBRI接口应提供维护监测功能,并符合YD/T1062一2000的要求。ISDNBRI接口DSS1协议应符合YDN034—1997的要求。5.1.3ISDN基群速率接口(PRI)【任选}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应提供 ESDN PRI 接Ⅱ以支持 ISDN 业务接人,其线路传输系统应符合 ITU-T G.962建议。
ISDNPRI接口DSS1协设应合YDN034—1997的要求。5.1.4V5.2接口(任选】
综合接人媒体网关应摄供V5.2接口用于支持下列接人类型。(1)模拟电话接人;
(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在第 1 类网络终端(NT1)与 AN 相分离时,其线路传输系统应符合ITU-TG.960建议(采用2B1Q编码):9
YKAIKA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