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D通讯标准】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 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 YD/T2504.2-2013
- 现行
标准号:
YD/T 2504.2-2013
标准名称: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 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8.04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504.2-2013.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HSPA+ physical layer technical requirement - part 2: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
1范围
YD/T 2504.2规定了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中物理信道的特性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过程,描述了物理层的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特性,并定义了传输信道、物理信道结构和内容、物理信道间的时序关系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YD/T 2504.2适用于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2504.3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
YD/T 2504.4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
3GPP TS 25.304 UB.空闲 模式下的流程和连接模式下的小区重选流程(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and procedures for cell reseletion in cnnected mode)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6QAM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504.2-2013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2GHzTD-S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network-HSPA+physicallayertechnicalrequirement-part2:physicalchannelsandmappingoftransportchannelsontophysicalchannels(3GPPTS 25.221 v9.4.0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TransportChannels ontoPhysical Channels (TDD),NEQ)2013-04-2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提供给高层的业务
4.1传输信道·
4.2指示
5物理信道
顿结构…
5.2专用物理信道(DPCH)
5.3公共物理信道
5.4下行物理信道的传输分集…
5.5物理信道的信标特性
5.6物理信道中Midamble分配
5.7Midamble发射功率
5.8Preamble分配和发送功率
6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6.1专用传输信道
6.2公共传输信道..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本Midamble码目
对下行公共的Midamble方式的信道化码数目的指示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惠
YD/T2504.2-2013
前“言
YD/T2504.2-2013
YD/T250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是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a)YD/T250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
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
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
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
b)YD/T2505《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一第1部分:MAC协议
一第2部分:RLC协议
一第3部分:PDCP协议
c)YD/T25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YD/T250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分为六个部分:
a)第1部分:总则:
b)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c)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d)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
e)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
f)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
本部分是YD/T250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对应于3GPPTS25.221《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版本v9.4.0),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删除了HCRTDD相关的内容。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YD/T2504.2-2013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可、徐菲、宋爱慧、黄河、刘虎、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景卓、魏立梅、李蓉、邢艳葬、王王梅、常永宏、师延山、段红光、申、敏、张元。Ⅲ
1范围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YD/T2504.2-2013
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本部分规定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中物理信道的特性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过程,描述了物理层的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特性,并定义了传输信道、物理信道结构和内容、物理信道间的时序关系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本部分适用于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2504.3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YD/T2504.42GHzTD-SCDMA数字蜂宽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
3GPPTS25.304UE空闲模式下的流程和连接模式下的小区重选流程(UserEquipment(UE)procedures in idlemode and procedures for cell reselection in connected mode)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CTrCH
E-AGCH
E-HICH
E-PUCH
E-RUCCH
E-UCCH
1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BroadcastCHannel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Channel OualityIndicator
DedicatedPhysical CHannel
DownlinkPilotTimeSlot
Down link Pilot CHannel
E-DCHAbsolute GrantCHannel
EnhancedDedicatedCHannel
E-DCH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E-DCHPhysical UplinkCHannel
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广播信道
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编码组合传输信道
码分多址
信道质量指示
专用物理信道
下行导频时隙
.”下行导频信道
E-DCH绝对许可信道
增强的专用信道
,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
E-DCH物理上行信道
E-DCHRandomAccessUplinkControlCHannelE-DCHUplinkControl CHannel
E-DCH随机接入上行控制信道
E-DCH上行控制信道
YD/T2504.2-2013
HS-DSCH
HS-PDSCH
HS-SCCH
HS-SICH
P-CCPCH
S-CCPCH
TD-SCDMA
Forward Access CHannel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ast Physical Access CHannelGuardPeriod
HybridAutomatic Repeatrequest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Shared Control Channel for HS-DSCHSharedInformationChannelforHS-DSCH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MBMSoveraSingleFrequencyNetworkMBMSTraffic burst
MBMS Special burst
MBMS IndicatorCHanne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PrimaryCCPCH
Paging CHannel
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rotocol Data Unit
Page Indicator CHannel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andom Access CHannel
Radio Link Control
RadioFrame
Secondary CCPCH
Synchronisation Shift
Timing Advance
Traffic CHannel
Time Division Duplex
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
TimeDivision SynchronousCDMA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Uplink Pilot CHannel
Uplink Pilot Time Slot
前向接入信道
前向约错
快速物理接入信道
保护间隔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HS-DSCH共享控制信道
HS-DSCH共享信息信道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
单频网方式承载MBMS业务
MBMS业务突发
MBMS特殊突发
MBMS寻呼指示信道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可变扩频因子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寻呼信道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协议数据单元
寻呼指示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随机接入信道
无线链路控制
无线顿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同步偏移
定时提前
业务信道
时分双工
时分多址
时分同步CDMA
发送功率控制
上行导频信道
上行导频时隙
4提供给高层的业务
4.1传输信道
YD/T2504.2-2013
传输信道是由L1提供给高层的服务:它是根据在空中接口上如何传输及传输什么特性的数据来定义的。传输信道一般可分为两组:一公共信道(在这类信道中,当消息是发给某一特定的UE时,需要有内识别信息):一专用信道(在这类信道中,UE是通过物理信道来识别)4.1.1专用传输信道
存在有两种专用传输信道,专用信道(DCH)和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4.1.1.1专用信道(DCH)
专用信道(DCH)是一个用于在UTRAN和UE之间承载用户或控制信息的上/下行传输信道。4.1.1.2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是一条上行传输信道。4.1.2公共传输信道
公共传输信道有8种类型:BCH、FACH、PCH、RACH、USCH、DSCH、HS-DSCH、E-DCH。4.1.2.1广播信道(BCH)
广插信道(B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用于广播系统和小区的特有信息。4.1.2.2寻呼信道(PCH)
寻呼信道(P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用于当系统不知道移动台所在的小区位置时,承载发向移动台的控制信息。
4.1.2.3前向接入信道(FACH)
前向接入信道(FA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用于当系统知道移动台所在的小区位置时,承载发向移动台的控制信息。FACH也可以承载一些短的用户信息数据分组,以及MBMS业务。4.1.2.4:随机接入信道(RACH)随机接入信道(RACH)是一个上行传输信道,用于承载来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RACH也可以承载一些短的用户信息数据分组。
4.1.2.5上行共享信道(USCH)
上行共享信道(USCH)是一种被几个UE共享的上行传输信道,用于承载专用控制数据或业务数据4.1.2.6下行共享信道(DSCH)
下行共享信道(DSCH)是一种被几个UE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用于承载专用控制数据或业务数据。4.1.2.7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是一种被几个UE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HS-DSCH和一个下行DPCH和一个或者几个共享控制信道CHS-SCCH)相伴随。HS-DSCH在整个小区或者通过使用赋形天线在部分小区进行发送。
在一个多频点HS-DSCH小区,在一个TTI中,CELLDCH状态下HS-DSCH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传输给一个UE:CELLFACH、CELLPCH和URAPCH状态下HS-DSCH只能在一个载波上传输给一个UE。术语“多载波HS-DSCH接收”指一个UE在一个TTI中在多个载波上接收HS-DSCH。4.1.2.8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YD/T2504.2-2013
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是CELLFACH和IDLE模式下的一种上行传输信道。4.2指示
指示是快速的低层次信令实体,它不使用在传输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块进行发送,当前版本的规范中描述的指示是:寻呼指示(PI)和MBMS通知指示。5物理信道
所有的物理信道都采用四层结构:系统顿号、无线顿、子顿和时限/码。依据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案,子顿或时隙/码的配置结构可能有所不同。所有物理信道在每个时隙中需要有保护符号。时隙用于在时域和码域上区分不同用户信号,它具有TDMA特性。图1给出了TD.SCDMA的物理信道的信号格式TDD模式下的物理信道是一个突发,在分配到的无线顿中的特定时隙发射。无线顿的分配可以是连续的,即每一顿的时隙都可以分配给物理信道,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分配,即仅有无线顿中的部分时隙分配给物理信道,一个突发由数据部分、训练序列(即Midamble码)部分和一个保护时隙组成,在StandaloneMidamble信道的情况下,个突发仅由一个Midamble组成。在MBMS专用载波情况下一个突发仅由训练序列(即Preamble码)和数据部分组成。一个突发的持续时间就是一个时隙。一个发射机可以同时发射几个突发,在这种情况下,几个突发的数据部分应使用不同OVSF的信道码,但应使用相同的扰码。训练序列部分应使用同一个基本训练序列,但可使用不同的训练序列。对于支持多载频的小区,不同载频需要使用相同的基本训练序列。
无线续(10ms)
子顿(5ms)
子顿神1
子顿胖2
时样1
频特+1
时限弹2
图1TD-SCDMA物理信道信号格式
时陈6
突发的数据部分由信道码和扰码共同扩频。信道码是一个OVSF码,扩频因子可以取1、2、4、8或16,物理信道的数据速率取决于所用的OVSF码所采用的扩频因子。突发的训练序列部分是一个长为144(即Midamble码)或96(即Preamble码)码片的训练序列码。因此,一个物理信道是由频率、时隙、信道码和无线慎分配来定义的。建立一个物理信道的同时,也就给出了它的初始结构。物理信道的持续时间可以无限长,也可以是分配所定义的持续时间。5.1顿结构
5.1.1概述
一个TDMA顿的长度为10ms,分成两个5ms子顿,每10ms顿长内的2个子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1.28Mcps
(96 chip)
GP (96 chip)
子能5ms(6400chip)
切换点
(160 chip)
切换点
时#n(n从0到6):第个业务时,864码片持续时间DwPTS:下行导频时腹,96码片持续时间。UpPTS:上行导频时累,160码片持续时间。GP:TDD的主要保护间隔,96码片特线时间,图2TD-SCDMA子顿结构
YD/T2504.2-2013
如图2所示,上行和下行业务时隙总数为7个,每个业务时的长度是864个码片的持续时间。在7个业务时隙中,时隙0总是分配给下行链路,而时1总是分配给上行链路。上行链路的时隙和下行链路的时隙之间由一个转换点分开。在下行时和上行时隙间,一个特殊间隔作为上行和下行的转换点。在每个5ms的子顿中,有两个转换点(下行到上行和上行到下行)。使用上述顿结构,可以通过分配下行和上行时隙的数目来工作于对称和不对称模式。任何配置至少要有一个时隙(时隙0)应分配给下行,至少一个时隙(时隙1)应分配给上行。在MBMS专用载波情况下,没有上行时隙,并将传统时隙中的DwPTS,UpPTS和GP(96码片)合并为一个0.275ms的短时隙。
对支持多频点的小区,同一UE所占用的上下行时隙在同一额点。图3分别给出了对称分配和不对称分配上下行链路的的例子,同时还给出了MBMS专用载波情况下的子顿结构示意图。
切换点
切换点
切换点
a)DL/UL对称分配
切换点
b)DL/UL不对称分配
e)MBMS专用载波情况
注:对支持多频点的小区。主载频和辅驳频的时懿转换点建议配置为相同的。图3
TD-SCDMA子顿结构示意图
YD/T2504:2-2013
5.2专用物理信道(DPCH)
在4.1.1中描述的“专用传输信道”中的DCH映射到专用物理信道。5.2.1扩频
对物理信道数据部分的扩频包括两步操作,一是信道码扩频,即将每一个数据符号转换成一些码片,因而增加了信号的带宽,一个符号包含的码片数称之为扩频因子(SF)。第二步是加扰处理,即将扰码加到已被扩频的信号。有关信道码扩频和加扰过程的详细信息在3GPPTS25.223中详细描述。5.2.1.1下行物理信道的扩频
下行物理信道采用的扩频因子为16,多个并行的物理信道可用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些并行的物理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信道码同时发射,具体细节和SF=16的扩频码的产生方法见YD/T2504.4《2GHzTD-SCDMA数字蜂宽移动通信网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
下行物理信道也可以采用SF=1的单码道传输。5.2.1.2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
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可以从1、2、4、8、16之间选择。对每个物理信道依赖于高层指示一个独立的最小扩频因子SF有两个选项由UTRAN指示:a)UE不依赖当前的TFC,使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b)UE根据当前的TFC自动增大扩频因子。如果UE可以自动改变扩领因子,它总要在其允许的OVSF分枝上(见3GPPTS25.223),采用具有更高编号的信道化码。
对于多码传输,UE在每个时隙最多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物理信道,这两个物理信道采用不同的信道码发射,见3GPPTS25.223。当UE在一个时隙内有超过两个上行物理信道需要发射时,UE应当总是优先保证非调度E-PUCH和有数据发送的DPCH的发射。5.2.2突发类型
个突发包括两个数据块,一个长为144码片的训练序列码块和一个保护间隔,突发的数据域长为352码片,相应的符号数与扩频因子有关,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保护间隔的长为16码片。突发的结构如图4所示,业务突发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表1突发中每个数据块包含的符号数扩频因子(Q)
数锯符号
352chip
训练序列
144chip
864 chip
突发结构
每个数据块符号数(N)
数据符号数据符
352chip
码片号
352-495
496-847
848-863
表2突发各个部分的内容
区域长度
(码片数目)
5.2.3MBMS专用载波突发类型\
区域长度
(符号数目)
见表!bzxZ.net
见表!
YD/T2504.2-2013
区域内容
数据符号
训练序列(Midamble)
数据符号
保护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突发,一种是MBSFN业务突发(MT突发),它处于7个普通时隙中,另一种是MBSFN特殊突发(MS突发),它处于短时隙中。它们都是由Preamble码和数据符号域组成,相应的符号数与扩频因子和突发类型有关,其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表3MBSFN突发中每个数据块包含的符号数扩频因子(Q)
MT突发
每个数据块符号数(N)
MS突发
注意:MS突发仅支持16的扩频因子,即SF=16。这两种突发都应支持,并且这两种突发仅应用在MBMS专用载波上,这两种突发的定义在下面说明MT突发使用在普通时隙,突发持续时间为0.675mS。MT的数据域为768码片长,符号数依赖于扩频因子,如表4描述。MT突发的训练序列为96码片长。MT突发的结构如图5所示。表4MT突发的内容
码片号
Preamble
96chip
区域长度
(码片数目)
区域长度
(符号数目)
见表3
数据符号
768chip
图5MT突发结构
区域内容
Preamble
数据符号
MS突发使用在短时隙,突发持续时间为0.275ms。MS的数据域为256码片长,符号数依赖与扩频因子,如表5描述。MT突发的训练序列为96码片长。MS突发的结构如图6所示,表5MS突发内容
码片号
96-351
区域长度
C码片数目)
区域长度
(符号数目)
见表3
区域内容
Preamble
数据符号
为了方便使用者对照阅读及编写者维护后续版本,本部分的章条号与所对应的3GPP标准保持了一致。YD/T2504.2-2013
5.2.3.1TFCI传输
Preamble
96chip
数据符号
256chin
图6MS突发结构
业务突发结构提供在上行和下行传送TFCI的可能,TFCI的发送由高层配置。对每一个CCTrCH,高层信令将指示所使用的TFCI格式。除此之外,对每一个所分配的时隙是否承载TFCI信息也由高层分别告知。TFCI总是在每个CCTrCH的无线顿的第一个时隙出现。如果一个时隙包含TFCI信息,它总是按高层分配信息的顺序采用该时隙的最小的物理信道序号的物理信道进行发送。物理信道序号数由速率匹配功能决定,在3GPPTS2.5.222中描述。TFCI是在各自物理信道的数据部分发送,这就是说TFCI和数据比特具有相同的扩频过程。因此训练序列部分的结构和长度不变。
编码后的TFCI符号在两个子顿内和数据块内是均匀分布的。编码后的TFCI符号或者在相邻训练序列码域发送或者在SS和TPC符号后发送:如果没有TPC和SS信息传送,TFCI就直接与所分配顿中的5ms子顿内的训练序列码域相邻。图7所示为不存在TPC和SS时的TFCI位置,图8表明了如果发送L1控制信号SS和TPC时的TFCI的位置。
TFCI符号第丨部分
数据特号
训练序列
时隙(864chip)
子t:5ms
TFCI符号第2部分
数据符号
无线顿10ms
TFCI符号第3部分
数据符号
课然序列
时隙(864chip)
子5ms
图7没有TPC和SS的情况下TFCI信息在业务时中的位置TFCI特号第3部分SS符号
TFCI特号第丨部分
数据符号
Ss特号
调练序列
时除(864.chip)
TPC符号
TFC符号第2邢分
数据符号
无线效10ms
数据符号
请练序列
时像(864chip)
图8在有TPC和SS的情况下TFCI信息在业务时中的位置5.2.3.2MT突发和MS突发的TFCI传输TFCI符号第4部分
数据符号
TFCI号筑4
数据符号
MT突发和MS突发提供下行发送TFCI的可能,TFCI的发送过程和5.2.2.1中的过程一样。TFCI是在各自物理信道的数据部分发送,这就是说TFCI和数据比特具有相同的扩频过程。因此训练序列部分的结构和长度不变。
编码后的TFCI符号在四个子顿内和数据块内是均勾分布的。编码后的TFCI符号在数据部分的开始和数据部分的结尾。图9显示编码后的TFCI符号在MT突发中的位置,图10显示编码后的TFCI符号在MS突发中的位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