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197-2002 接入网测试方法 ——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

【YD通讯标准】 接入网测试方法 ——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
- YD/T1197-2002
- 现行
标准号:
YD/T 1197-2002
标准名称:
接入网测试方法 ——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861.22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197-2002.Test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network - 3.5GHz fixed wireless access.
1范围
YD/T 1197规定了FDD双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人系统的检验方法,包括中心站收发信机性能、终端站收发信机性能、SNI 接口、UNI接口、系统性能、功能以及其它测试项目。
YD/T 1197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FDD双工方式的3.5CHz固定无线接人系统的进网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814-1997同步数字体系(SDH) 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
YD/T 1070-2000接人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
YD/T 1077-2000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一窄带无源光网络(PON)
YD/T 1082-2000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T 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
YD/T 1136-200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速率终端适配器(TA) 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T 1137-2001帧中继设备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YD/T 1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一3.5GHz 固定无线接人
YD 1138-2001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YDN 052-1997 B-ISDN ATM层规范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197-2002
接入网测试方法
一3.5GHz固定无线接入
Test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network3.5GHz fixed wireless access2002-06-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2-06-2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测试参考模型
无线参数
中心站
终端站
接口测试
SNI接口
UNI接了
系统性能测试
电路型连接和电路伤真型连接的性能谢试7.2
IP 层传递性能
ATM层传递性能
单获波系统容量
功能测试
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网管功能
供电测试
环境测试
过压过流
电磁兼容性
设备及装配检查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测试设备要求次
YD/T 1197—2002
YD/T 1197—2002
本标准规定了FDD双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人系统的检验方法,包括中心站收发信机性能、终端站收发信机性能,SNI接口、LNI接口,系统性能、功能以及其它测试项目。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信息产业部无线通信产品质检中心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常若艇李剑雄阎资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党梅梅刘谦敏立赵苹徐艳毛兆永
黄禄洋张力
1范固
YD/T 11972002
接入网测试方法一一3.5GHz固定无线接入本标准规定了FDD双工方式3.5H2固定无线接人系统的检验方法,包括中心站收发信机性能,终端站收发信机性能,SNI接口、LNI接口、系统性能、功能以及其它测试项目。本标准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FDD 双工方式的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进网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谁,而,鼓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妥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性,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推。GB/T16814—1997
YD/T1070—2000
YD/T 1077--2000
YD/T 1082-2000
YD/T 1098—2001
YD/T 1136—2001
YD/T 1137—2001
YD/T 1158—2001
YD I138—2001
YDN 052—1997
YDN 065--1997
ITV 0991998
YBN 103--1998
YDN 1071998
YDN 108--1998
IEEE802.2(1998)
[EEE802.3(1998)
ITL-T 1.430
ITU-T I.431
ITU-T G.703
ITL-T G.961
ITU-T V.10
ITU-T V.11
ITLI-T V28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接入网远端设备2接口技术要求
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窄带无源光网络(PON)接人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速率终端适配器(TA)技术要求皮测试方法顿中继设备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接人网技术要求——3.5CHz固定无线接人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B-ISDNATM层规范
邮电部电话设备总技规范书
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
ATM交换机设备测试规范
V5.1接口协议一致性测试规范
V5.2接口协议一致性测试规范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S精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基本速率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ISDN基群速率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金属本地线上用于ISDN基本速率接人的数字传输系统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带同策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
TYKAONIKAca
YD/T 1197-2002
DS-CDMA
FFI-CDMA
4测试参考模型
Aa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Reference Bandwidth
Central Controller Station
Carde Division Mrltiple AccessCustomerPremise Nelwork
Central Radio Station
Central Station
Continuoug Wave
Data Corrauricatian EquipmentDigital Data Network
Direct-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ata Terminal Eguipment
Freguency Division Duplex
Frequency Hopping Gode Divieion Multiple AccessIntermet Protocal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Peeudo Rardom Bit Sequence
Resolution Band Width
Radio Frequency
Root Meun Square?
Relay Stalion
Service Nnde Intefface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rminal Equipment
Tertital Statian
User Network Interface
Video Band Width
异步转移模式
参考带宽
中心控制站
码分多址
用户驻地网
中心射频站
中心站
连续波
数据电路设备
数字数据网
直扩码分多址
数据然蜡设备
频分双工
跳频码分多址
因特网协议
综合业务数字网
伪随机比特序列
分辨率带宽
均方根
接力站
业务节点接口免费标准bzxz.net
时分多址
用户终端
终端站
用户网络接口
视频带宽
3.5GHz固定无线接人采用点到多点的结构,其系统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其主要系统树成一包括中心站,终端站和网管系统三大部分,特殊情说下在中心站和终端站之间可以通过接力站进行中继。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由四个接口进行界定:SNI接口、UNI接口、空中接口和网管接口。在本标推中,第6、7、8章的测试通过以上接口点进行。第 5章无线参数的测试针对无线收发信机进行、其体测试参考点见图1。测试设备的要求见附录A,2
一定南天战
全向支房区天线
CS:中心站
CCS:中心控制站
CRSI中心解站
SI:业务节点接口
5无线参数
空中接中
TEACPN
TSI终端站
RS:接力站
YD/T1197-202
TE/CPN
TEACPN
TE/CPN
TEVCPN
TE/CPN:增设备/用户驻地网
UNI:用户网接口
图 1 系疏参考模型
本章测试内容主要是测试中心站、终端站的发信机和接收机的性能。系统发送、接收的功能模块如图2 所示,参考点 A、B、C、D、E、Z和 A'、B'、C、D、E、Z为功他上的参考点,可以对应具体的物理参考点,也可以不对应具体的物理参考点。谢
解商器
5.1中心站
5.1.1发射功率
发循机
接收机
糖被器
接收 RF
幽波器
图 2系统功能棋快
合7分路
台/分路
YD/T 1197--2002
5.1.1.1指标
中心站发射功率应符合YD/T1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5.1.1.2副试配置
在测试参考点C进行测试,见图3。发信机
5,1.1.3 测试步骤
无减语
图 3 变射功率测试参考配置
-3.5GHz固定无线接入》8.2节的规定。功率计
1)通过网管系统设置中心站发信机功率为最大值。对于DS-CDMA系统,CRS 调制的业务信道数目W应为设备供应方所声期明的满负荷条件下支持的业务信道数目,各业务信道输出功率应相等。对于FH-CDMA系统,CRS固定在某一频点进行测量。2】读取功率计的功率电平为Pi【dBm)3)最大输出功率P=P(+L,(dBm),其中L(dB)为可变衰减器的安减4)在可用频率范图内,应选取高、中、低3个频率点分别测试最大输出功率值,均应符合指标要求。
注1:测试之前,应在测试频率范围内对功率计进行推,注2:如果发送是不连续的,放采用带时间选通功能的功率计进行谢试,者根据发送措号的占空此对P进行经正。注3:可以采用具有RMS检波功能的额错分析仪代替功率计进行测试。5.1.2频率容限
5.1.2.1指标
中心站频率容限应符合YD/T1158一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定。
5.1.2.2测试配量
在测试参考点C进行测试,见图4。发信机
5.1.2.3测试步骤
衰康部
图4频率客限测试参考配量
-3.5GHz固定无线接人》8.8节的规频率计/
颜诺分析仪
1)按照图4连接电路,发信机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连接到频率计或频谱分析仪;2)通过网管系统设置发信机丁作频率,设置发信机工作在连续被(CW)状态下;3)在发信机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前提下。读取频率值为f(GHz),按照下式计算频率偏差:,其中%。(GHz)为标称发送题率偏羞
4)在可用频率范围内,应选取高、中、低3个频率点分别测试频率偏差,均应小于频率容限的要求:
5)对于TDMA系统,若系统不能输出单载波时,应使用带有高稳时基的失量信号分析仪通过调制域进行测试。
注;频谱分析仪或者题率计应具有足够的频率精度。4
5.1.3频谱模板
5.1.3.1指标
中心站频谱模板应符合 YD/T II58—200I接入网技术要求—5.1.3.2别试配量
在测试参考点 C\进行测试,见图 6。发信机
5.1.3.3测试步骤
套版器
国 5 螺谱模板测试参考配重
YD/T 1197--2002
3.5GHz固定无载接人》8.3节的规定。频措分析仪
1)按照图5连接电路,发信机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连接到频诺分析仪,2)通过网管系统设置发信机中心频率,3)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及上作参数,按照如下规则设置频谱分析仪的HB、VB、扫频宽度、测试带宽等参数:
当信道间感为1.75~20MH时,设置扫频宽度:5×信道问隔<扫频宽度<7×信道间隔:RDW:30kHz;
VW:0.3kHz。
4)在发信机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前提下,测量相对中心载频不同频率偏移的频率对应的功率值。将频谱分析仪屏幕显示的调制谱最高点设置为OFB电平,选取中心载频的正偏移、负偏移进行测试。5)根据不同频率点的功率值绘制频谱波形,应符合对应的模极要求。6)在可用频率范囤内,应选取高、中,低3个频率点分别测试频谱模板。5.1.4杂散发射
5.1.4.1指标
中心站杂散发射应符合Y1)/T'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5.1.4.2测试配置
在测试参考点进行测试,见图6。发信机
5.1.4.3测试步票
妾减器
图 6 杂散发射测试参考配量
3.5GH2固定无线接入》8.7节的规定:娱诺分析仪
1)按照图6连接电路,发信机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连接到频谱分析仪。2)通过网管系统设发信机中心额率。对于FH-CPMA系统,可以固定在最高、中间和最低3个频点分别进行测试。
3)发信机输出功率保持在最大发送功率状态。4)在发信机保持正常工作调制状态的前提下,在30MHz~5%(载频的5次诺波)测量范围内,测试杂散发射值,应符合指标要求。测试参考带宽(BWr)的选取参见YD/T1158一2001《接入网技术要-3.5GHz面定无线接人》8.7节。注 1:频谱分析仪的测盘范围应满足测试要求。注2:若频造分析动态范围不够,应使用陷被滤波器或高通和低通减被器进行测试。S
KAOIKA
YD/T 1197—2002
5.1.5接收机门限电平
5.1.5.1标
中心站接收机门限电平应符合YD/T1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的规定。
6.1,5.2 测试配量
在测试参考点 C进行测试,见图了。中心站
SNI换口
性胞分析使
【收】
5.1.5,3 测试步骤
1)按照函7连接电路。
衰减器
分路器/调合孵
功率计
图7接收机门阻电单测试参等配置一3,5GHz固定无线接人享8.6节
衰减器
LNT换口
整凿站
性能分析仪
(发)
2)性能分析仪发送伪随机序列,固定衰减器 1 的囊减值为L,(dB)调节可变衰减器 2,保证上行链整无误码。
3)逐步增大可变衰减器2的衰减,真到误码率为10-。4)记录此时功率计的读数为P,(dBm),可变衰器2的衰减值为L,(dB)。5)接收机门限电平RSL=Pi-Ls+A。(dBm),其中A。(dB)为分路器或合器的损耗。注1!在DS-CLMA系统中,当同时工作的64kbit/e用户数不同时,应分别测试门限电平。注 2: A类和 B 类 DS-CDMA 系统同时工作的 64kbit/g 用户数参见 YD/T 115名--2001 接人网技术要求-—3.SCHz 固定无线接人38.6节。
注3:如果发送是不连续的,应采用带时间选通功能的功率计进行测试,或者根掘发送信号的占空比对P进行修止,5.1.6接收机动态范围
5.1.6.1指标
中心站接收机动态范用应符合YD/T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周定无线接人8.9节
的规定。
5.1.6.2测试配置
见图?。
5,1,6,3测试步骤
1)按照图7连接电路。
2)性能分析仪发送伪随机序列,固定衰减器1的衰感值为L,(dB),调节可变衰减帮2,保证上行链路无误码。
3)逐步增大可变衰滋器2的衰减,直到上行链路的误码率为 10-,记录此时可变衰减器 2 的衰减值为(dB)。
4)逐步减小可变衰减器2的衰减,直到上行链路的误码率为10,记录此时可变衰减器2的衰减值为L(dB)
5)接收机动态范围为2-(B)。
5.1.7同值道干扰
5.1.7.1摘标
中心站同信道干扰应符合YD/TI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定。
5,1,7,2测试配量
在测试参考点亡进行测试,见图8。图形
发生器1
发生群2
SI接口
5,1.7,3测试步骤
路响站
YT/T 11972002
-3.5GH2固定无线接人8.4节的规崔
分路糖
病合器
变激解 2
功事计
图8 同值道干扰测试考配量
对于TDMA、类型HC的系统以及DS-CDMA、FH-CDMA系统:1)按照图8连接电路。
中心站
IENI#口
:误码仪(收)
2)TDMA系统中,设置终端站1和终端站2发送载波相同(选取发信机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FH-CDMA系统中,设置终端站1和终端站2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DS-CDMA系统中,设置终端站1和终端站2 工作频段相同,但来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终端站1 和终端站2发送功率相同,3)设置图案发生器1和2发送相同特性的PRBS。4)根据接收信号电乎大小、功率计测量范圖以及可变衰减器的调节范函,调节可变癌减器3至恒定值(dB)。
5)打开整端站1发信机(Tx1),关闭终端站2发信机(Tx2),调节衰减器1,便链路误码率为10-°。6)调节衰减器1,便之衰减降低 1dB。7)记录此时衰减值为L(dB),测量此时的信号电平为P(dBtn)。8)打开Tx2,谢节寇减器2,维持链路误码率不变,记录临界衰减值L2(B);关闭 Tx1,测量此时的子扰电半(Bm)
9)在步骤6)中,调节衰减器1,使之减降低31B,重复步骤7)、8),可以得到接收机门限恶化3dB时的P(dBm)和P(dBm)值。10)由此可以得到:
对于 TDMA、类型 HC的系统,当 BER=10-~,接收机门限恶化 1dB 或 3dB 时,信干比 S/I=P-P(dB).
对于DS-CDMA和FH-CDMA系统,当BER=10-,接收机门限恶化1dB或3dB时,干扰电平为P2-Is+A,(uBm),其中A。(dB)为分路器或耦合器的撒耗对丁TDMA、非HC类型的系统:
1)尚上面的步骤1)。
2)同上面的步骤2)。
3)同上面的步骤3)。
4)同上面的步骤4)。
5同上面的步骤5)。
KAOIKA
YD/T 1197—2002
6)记录装减器1的衰减值为Ll(dB),测量此时的接收信号电平为P(dBm):了)打开Tx2,调节衰藏器2、直到链路误妈率为10-,记求临界烹减值():关闭1x1,测量此时的接收干扰电平为P(dBm)。
8)由此可以得到:
对于 TDMA、非 HC类型的系统,当BER 由 10降至 1(I-时,信干比 S/I=P,-P (dB)。5.1.8邻信道干扰
5.1.8.1指标
中心站邻信道干扰应符合YD/T1158—2(01接人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8.5节的规定。
5.1.8.2测试配置
见图8。
5.1.8.3测试步噪
对于TDMA、类型HC的系统以及DS-CDMA、FH-CDMA系统;1)按照图8连接电路。
2)设置终端站1发信机(Tx1)载波为工作频段的中心赖率,终端站2发信机(Tx2)发送载波为Tx1的相邻载波,设氧图案发生器1和2发送相同特性的伪随机序到,设量整端站1工作频赖率与中心站相同。FH-CDMA系统中,设置终端站1和终端站2采用不同的跳翻模式,工作在相邻RF。3)根据接收信号电平大小。功率计测量范围以及可变衰减器的调节范围,调节可变衰减器3至恒定值Lga
4)打开 Txl,关闭Tx2,调节衰减器1,使链路误码率灯10-,5)调节衰减器1,使之,减降低 1dB,记录此时衰减值为 Ll,测量此时的信号电平为Pi。6)打开Tx2,调节衰减器2,维持链路误码率不变,记录临界衰减值Lz关闭Tx1,测量此时的干扰电平为P2
了)在步骤5)中,调节衰减器1,使之衰减降低3dB,重哀步骤5)、),可以得到接收机门限恶化3dB时的邻信道于扰灵敏度。
8)由此可以得到:
对于TDMA、类型 HC 的系统,当BER=IO-,接收机门限恶化1dB或 3dB时,信卡比 S/I=P,-P(dB)。
对于 DS-CDMA 和 FH-CDMA 系统,当 HEK=10-,接收机门限恶化 1dB 或 3dB 时,十扰电平为 P2-Ls+A。(dBm),其中A。为分路器或耦合器的损耗。对于TDMA、非HC类型的系统:
1)同上面的步骤1)
2)同上面的步2)。
3)同上面的步骤3)。
4)同上面的步骤4);测量此时的信号电平为Pl5) 关闭 Tx1,打开 Tx2,调节衰减器 2, 使 P= Pl。6)打开Tx1,打并Tx2,測量此时的误码率是否优于1-,若误码率优于10-,则认为邻信道干扰灵敏度满足要求。,
5.2终端站
5.2.1发射功率
5.2.1.1指标
终端站发射功率应符合YD/T1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人》8.2节的规定5.2.1.2副试配置
在测试参考点进行测试,见图9。8
中心站
5.2.1.3测试步骤
衰滋器
分降器/期合器
图 9 发射功率测试参考配置
衰融器
YD/T1197—2002
激攀站
1)按照图9连接电路,在必要的情况下,建立下行通信链路,终端站发信机通过分路器或耦合器连接到功率计;
2)固差减器1的衰减值,调节可变衰减器2,使终端站发信功率最大;3)TDMA系统中,功率计应与有效的突发序列保持同步。DS-CDMA系统中,终端站用PRBS信号进行调制。FH-CDMA系统中,整端站固定在某一赖点进行测量。4)读取功率计功率电平为(Bm):5)最大输出功率P=P+Li+A。(dBm),其中L(dB)为衰减器1的衰,A。(dB)为分路器或耦合器的摄耗:
6)在可用频率范围内,应选取高、中、低3个频率点分别测试最大输出功率值,均应符合指标要求。
注1:测试之前,应在测试频范内对功率计进行校准。注2:如果发送是不连续的。应架用带时间选通功能的功率计进行测试,或根帮发送信号的占空比对,进行整正。注3:可以采用具有RMS检波功能的频谱仅代替功率计进行测试。5.2.2频率容限
5.2.2.1指标
终端站频率容限应符合YD/T1158—2001《接人网技术要求-5.2.2.2测试配置
在测试参考点心进行试,见图10C
中心站
5.2.2.3测试步骤
衰减端
开路器/帮合器
数诺分析仪
图10频率安限测试誉老配置
-3.5GHz周定无线接入》8.8节的规定。意减器
1)按照图10连接电路,在必要的情况下,建立下行通信链路,终端站发信机通过分路器或辆合器连接到频率计或者颊谱分析仪。2)通过网管系统设置发信机工作频率,设置发信机工作在连续波(CW)状态下。3)在发信机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前提下,读取频率值为(GHz),按照下式计算出频率偏差:偏差=
其中(GIz)为标称发送频率。
4)在可用频率范围内,应选取高、中、低三个频率点分别谢试频率偏差,均应小于频率容限的要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