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接入网技术要求 ——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04 16:02:49
  • YD/T1188-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1188-2008

  • 标准名称:

    接入网技术要求 ——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465.82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188-200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Network - ADSL/ADSL2+CPE.
1范围
YD/T 1188规定了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的分类、功能参考模型、接口、功能、性能、远程和本地维护管理功能、外观、供电及其他要求等。
YD/T 1188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054-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综合数字环路载波 (IDLC)
YD/T 1082-2000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T 1132-2001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YD/T 1292-2003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
YD/T 1323-2004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YD/T 1530-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一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
ITU-T G168数字网络回声补偿器
ITU-T G711(1988)语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23.1(1996)以5.3kb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器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188-2008
代替 YD/T 1188-2002
接入网技术要求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Network-ADSL/ADSL2+CPE2008-07-28 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的分类自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功能参考模型5
接口·
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
远程管理和控制功能·
10本增维护管理功能
外观要求
供电:
其他要求
HiKAONiKAca
YD/T 11B8-2008
+***13
YD/T 1188-2008
本标准代替YD/T 1188-2002 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一基于ATM方式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用户端设备》。
本标准与YD/T1188-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的题目能改为: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第1章增加了ADSL2+用户端设备。一增加了第 4章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分类。一第 5 章对应于 YD/T 1188-2002 的第4 章,并直荆除了 4.2 节工作模式。→一第 6 章对应于 YD/T 1188-2002 的第 5 章,删除了 PCI 接口,增加了 WLAN AP 接口、Z接口,1394接口I;增加了对应于 YD/T 1188-2002第 6.1 节的收发器要求,增加了 ADSL2+收发器要求,除了ADSL.Lite收发器要求。
第7章对应于YLD/T1188-2002的第6章,按照ADSL/ADSL2+设备分类提出功能要求,增加了类型3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和类型4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的功能要求,除了YD/T1188-2002 的 6.3 节。
一第8章对应于YD/T1188-2002的第7章,增加了整机性能、LAN侧性能、功能相关性能和VoIP性能,删除了 YD/T 1188-2002 的 7.1.2、7.2 和 7.3 节。-增加了第9章对应于YD/T1188-2002的第8.2节,内穿根据新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进行更新。
一第10章对应于YD/T1188-2002的第8.1节,内容根据ADSL用户端设备进行了更新。一增加了第 11 章。
-第 12 章,对应于 YD/T 1188-2002 的第 9.1 节。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T斯达康(庆)通讯有限公司、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苹、刘谦、程强、陈洁、葛坚、李云洁本标准于200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接入网技术要求
YD/T 1188-2008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2+)用户端设备本标准规定了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的分类、功能参考模型、接口、功能、性能、远程和本地维护管理功能、外观、供电及其他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专用电网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 10542000
YD/T 1082-2000
YD/T 1132-2001
YD/T 1292-2003
YD/T 1323-2004
YD/T 1530-2006
IFU-TG168
ITU-TG711 (1988)
ITU-TG723.1 (1996)
IIU-TG729 (1996)
ITU-T1.610
ITU-TT38
IEEE1394
IEEE 802.1D
IEEE802.1Q
IEEE 802.2
IEEE 802.3
RFC791
RFC792
RFC826
RFC922
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入网技术要求一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数字网络回声补偿器
语音频率的脉种编码调制
以5.3kb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器运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性预测激励8kbit/s语音编码BISDN接入的OAM原理
在卫网上进行实时3类传真通信的规程1394接口
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虚拟桥接局域网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通用串行总线规范Rey.2.0
互联网协议(P)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
存在子网时的互联网数据报广播1
TKAoNIKAca
YD/T 1188-2008
RFC950
RFC2131
RFC2225
RFC2327
RFC2328
RFC2364
RFC 2474
RFC2453
RFC 2475
RFC2516
RFC 2597
RFC2663
RFC2684
RFC3022
RFC3027
RFC 3246
RFC 3260
RFC3261
RFC3263
RFC3264
RFC331
RFC 3435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DSL2+
互联网标准子网划分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在ATM适配层5(AALS)上传输IP数据包和AIM地址解析协议利用SIP协议扩展实现SIP-NAT网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光(OSPFv2)AAL5承载PPP(PPPoverAALS)
IPv4与IPv6包头中差分服务字段(DS Field)的定义选路信息协议(RIPV2)
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
以太网承载 PPP(PPPoE)的方法保证转发的每一跳行为组
IP网络地址转换
AAL5承载多协议的封装
传统IP网地址转换(传统NAT))卫网络地址转换和复杂传输协定快速转发每一跳行为
对于不同服务的新术语和分类
会话初始协议
会话初始协议:定位SIP服务器
具有SDP的-个提供/响应模型
会话初始协议更新方法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ATM Adapter Layer-Type 5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TM适配层类型5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Line Transceivers频谐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plus
Assured Forwarding
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Access Point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TU at central office end
ATU at remote terninal end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est Effont
Constant Bit Rate
确保转发
应用层网关
接入点
地址解析协议
局端ADSL收发器单元
用户端ADSL收发器单元
异步传输模式
尽力而为转发,
固定比特率(业务)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enial of Service
Demilitarized Zone
Domain Name Server
Differentiated Service
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ual Tone Mutil-Frequency
Expedited Forwarding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
High Pass Filter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Internet Contra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 Pratocol
IPtelevision
Local Area Network
Longitudinal Conversion LossLogical Link Control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Media Gateway Controll Protocol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ProtocolOrganizationally Uniquc IdentifierPersonal Computer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PPP over ATM
PPP over Ethernet
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atocol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ermanent Virtual Connection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TKAONIKAca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拒绝服务
隔离区
域名服务器
差分服务
差分服务代码点
数字用户线
双音多频
快速转发
全域名
高通滤波器
超文本传输协议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互联网协议
IP电视
局域网
纵向变换损耗
逻辑链路控制
层隧道协议
媒质访问控制
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网络地址转换
操作、维护和管理
YD/T 1188-2008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组织堆一标识
个人电脑
普通老式电话业务
ATM承载PPP
以太网承载PPP
点对点通道协议
公众电话交换网络
永久虚连接
服务质量
路由信息协议
YD/T 1188-2008
rt-VBR
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Real-Time Variable Bit Rate
Session Intiniated Protocol
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
Secure Sockets Layer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Unspecified Bit Rate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Universal Serjal Bus
Virtual LAN
Virtual Channel rdentifier
Video on Demand
Voice over IP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irtual Path Identifier
Wide Area Network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4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的分类
实时传输协议
实时可变比特率
会话始协议
子网访问协议
安全套接字层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层安全
未指定速率
用产数据报协议
用户一网络接口
通用资源定位
通用串行总线
虚拟局域网
虚通道标识符
视频点播
P语音
虚拟专网
虚通路标识符
广域网
无线局域网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具有多样性,按照线路端口可以分为ADSL用户端设备,ADSL2+用户端设备。按照所支持的功能,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可分为4类。本规范按照功能对ADSLADSL2+用户端设备进行分类。
类型1:具有桥接功能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支持Lnternet接入业务。
类型2:具有路出功能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仅支持P层以及P层以下各层的相关功能,不支持层以.上和业务/应用相关的功能,支持ntemet接入业务。
类型3:支持多业务而具有QS,安全等功能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但是不支持实现业务相关的功能(例如VoIP编解码等)典型的此类ADSL/ADSL2+用户端设备是具有4个以太网接「i的ADSL2+用户端设备。支持Internet接入业务,IPTV、VOD等与视频相关的业务和VoIP业务的承载一:类型4:支持业务实现功能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该类型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实现除了具有类型3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支持的各项功能和业务承载之外,还具有与业务实现相关的各项功能(如为实现VoIP而支持的相关功能等)。4
5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在网络中的位量以及功能参考模型YD/T 1188-2008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与ADSLIADSL2+厨端设备、及之间的铜双绞线传输媒质组成ADSLIADSL2+系统。在一对双绞线上,可以同时支持POTS业务和ADSLADSL2+业务。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包括ATU-R、协议处理和接口等功能模块。其中图1的UNI接口对应于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的LAN侧,U-R接口对应于ADSU/ADSL2+用户端设备的WAN侧。e
疏带网络
弃带网练
分高器
局端设备
用户谢
分商器
协议处理
图 1 ADSL IADSL2+用户端设备在网络中的位重及功能参考模型6接口
6.1 UNI接口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驻地网
用户端设备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的UNI接口类型如下,应支持10/I00Base-T接口,可选支持USB接口,WLANAP接口、Z接口、1394接口
6.1.110/100Base-T 接口
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的UNI接口应支持10/100BaSe-T接口,其物理层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数据链路层ILC子层应符合EEE802.2的规定,MAC子层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10F100Base-T接口应支持与用户PC之间使用直连网线进行连接,建议支持自适应连接网线的功能。6.1.2 USB 接口
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可选提供申行总线接口(USB)与终端相连,USB接口应满足USBV2.0。6.1.3WLANAP接口
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可选提供WLANAP接口。6.1.4 之接口
ADSL/ADSL2+用户端设可选提供Z接口,Z接口的要求见YD/T1054-2000的10.1.16.1.51394接口
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可选提供1394接口,具体要求应符合IEEE1394的规定。6.2线路接口
6.2.1线路接口的电气特性
6.2.1.1功率谱密度
ADSLaverPOTS的上行功率谱密度参见YD/T1323-2004的7.3.2.22。TKAoNIKAca
YD/T 1188-2008
ADSL2+OverPOTS的上行功率谱密度参见YD/T1530-2006的7.10.1.5。6.2.1.2纵向平衡损耗
ADSLoverPOTS的U-R接口在281104kHz的频带内,其缴向变换损耗(LCL)应大于40dB。ADSL2+0verPOTS的U-R接口处的纵向平衡在30-2208kHz的范围内应大于40dB。6.2.1.3过压过流
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应满足YD/T1082-2000规定的要求,其中,对于要求性能不劣化的过压,过流测试项目,经过压、过流测试后的设备应能达到第12章中传输性能的要求。6.2.2线路口收发器要求
ADSL的线路收发器要求参见YD/T1323-2004的附录B。ADSL2+的线路收发器,其TC层是ATM方式的,具体要求参见YDT1530-2006的第5、6、7、8章。7功能要求
7.1类型1的ADSU/ADSL2+用户端设备的功能要求应支持FETFRFC2684的LLCSNAP封装协议和LEEE802.ID透明桥协议。应支持8条PVC。
VPIVCI值必须能够灵活设置,VPI值的范围为0-255VCI值的范围为32-65535。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应具有对PVC的自动瘦索功能,搜索顺序建议符合下列的PVC列表顺序0/35,0/38;8/35,0F43,0/51,0159,8/43,8/51。自动搜索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使能或者禁止。对于只具备单10/100Base-T端口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至少应支持UBR类型业务,建议支持CBR和rt-VBR类型的业务;对丁具备多I0/100BaSe-T端口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应支持UBR、CBR和nt-VBR三种类型的业务,每条PVC应可单独设置成不同类型的ATM业务。应支持ITU-TI.610F4、F5环回功能。可选支持远程管理功能,远程管理功能具体要求见9。7.2类型2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的功能要求应支持7.1节的功能要求之外,还支持以下功能。必须支持ETFRFC2684的LLCSNAP路由封装协议,可选支持IETFRFC2684的VCMux路由封装协议。可选支持IETFRFC2225(ClassicalIPoverATMAAL5)应支持RFC2516(PPPoE)协议,RFC2364(PPPoA)可选支持。RFC791(IP)、RFC792(ICMP)、RFC826(ARP)、RFC950(IP相关子网)、RFC922(IP广播)必须实现。
静态路由必须实现。
若支持动态路由,则应支持RFC2453RIPv2.0动态路由协议。著支持OSPF协议,相关协议符合RFC2328的规定
应支持NAT/NAPT功能,相关协议符合RFC2663,3022,3027的规定。用户端设备若作为DHCP服务器对UNI接口上的主机进行动态配置,DHCP的实现应符合RFC2131。用户端设备的WAN口可选实现DHCPClient功能。可选实现DHCPRelay功能。应支持DNS服务器功能,将作为DNS服务器把地址发回到局域网设备。也允许用户指定DNS服务6
器通过DHCP响应发回到局域网设备。YD/T1188-2008
应支持IPSec、L2TP和PPTP等VPN协议的透传,可选提供基于IPSec的VPNClient功能:如果支持NAPT,则能从LAN侧发起的VPN连接。必须支持SIP、H.323、FTP、L2TP、PPTP等常用协议的ALG功能,可选支持DMZ功能。
应支持防DOS攻击及关闭ICMP协议功能:建议具有TCP/UDP端口使能/禁止能力。必须支持桥接和路由2种模式,PVC应能够根据业务需要灵活配置成不同的工作模式,缺省情况下为桥接模式。
建议支持远程管理功能,远程管理功能具体要求见9。7.3类型3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功能要求7.3.1基本功能要求
应支持7.1节和72节规定的功能要求,应支持根据不同的账号在WAN侧发起不同的网络链接,对相同的账号使用同一个网络链接。建议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通过PPPoB实现。应支持远程管理功能。远程管理功能的具体要求见第9章。7.3.2安全功能
应实现防火瑞功能,防火墙需要提供接入控制能力、报文过滤能力、防DOS攻击能力、防端口扫描能力、防止非法报文攻击能力,并提供本地网络安全日志。应保证业务流能正常通过防火墙。建议支持YD/T1132-2001。
应支持IP地址、URL、MAC地址的过滤。7.3.3QoS功能要求
a)应支持对上行流量进行分类并置入适当的队列,分类的规则应包括:1)目的IP地址/掩码:
2)源IP地址/掩码;
3)源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
5)协议(TC、UDP、ICMP等):6
源TCP/UDP端口:
目的TCP/UDP端口:
8)EEE802.1D以太网优先级;
9)区分服务码点(参见IETFRFC3260):10)以太网类型域:
11)IEEE802.1QVLAN标记。
分类的规则还可以包括:
1)WAN会话的FQDN;
2)需要ALG处理的流量。
b)应支持基于包长的分类规则。7
KAONIKAca
YD/T 1188-2008
C)应支持IP包头中区分服务(DS)域(参见IETFRFC2474)。ADSL/ADSL2+用户端设备缺省应可以识别和按照标准行为处理含有DS码点的IP包,相应的规范见IETFRFC2474,2475,2597,3246和3260设备应支持以下码点值(除了Cs0-7)表1 DSCP 码点
AF4-in-conract
AF4 - out-of-coutact
AF3 - in-contrac
AF3 -out-of-contract
AF2-in-contract
AF2 - out-of-contract
AF1 - in-contract
AF1 -oat-of-contract
Cso (optional)
Cs1 Cs2(optional)
Cs3 (optional)
Cs4 (optional)
Css (optional)
Cs6 (optional)
Cs7 (optional)
Realtime
Premium class4 (in)
Premium class4 (out)
Premium class3 (in)
Pretmium tlass3 (out)
Premium clags2 (in)
Premium class2 (out)
Premiumclassl(in)
Premiumclass1(uut)
Default / Best Effort
Class Selector 0
Cfuss Selector 1
Class Selector 2
Class Selectar 3
Class Selector 4
Class Seleetur 5
Class Selector 6
Class Seloctor7
DSCP标记名
af42. af43
f32af33
af22, af23
af12,af13
DSCP标记值
20, 22
d)应能根据所支持的分类规则对DS域或IEEE802.1D以太网优先级域进行改写。应支持向上行方向发送无标记顿、优先级标记顿和VILAN标记的慎,应支持接收下行方向无标记和VLAN标记的以太网顿,并且应支持去标记助能。f)应支持设定优先级标记和VLANID的值。名)应支持1个BE队列,1个EF队列和至少4个AF队列。应实现适当的机制实现区分服务的每跳调度功能。对于EF业务类建议使用严格优先级调度,对AF和BE类的包的长度分段门限应可配置。h)应对不同的接入会话提供逻辑上或物理上分离的队列组。2
应支持对所有上行汇总流量后的整形,应支持上行流基于业务类的整形。k)为了改善长包引起的时延,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应支持对上行包的分段功能,7.3.4组播要求
应支持IGMPProxy或IGMPSnaoping,提供组播转发功能:IGMP协议支持IGMPV2,可选支持IGMPV3。7.4类型4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功能要求除了支持高级型功能的ADSL/ADSL2+用户端设备功能以外,支持业务实现功能的ADSLIADSL2+用户端设备还应支持VoIP业务实现功能。8
YD/T1188-2008
应支持FYD/T1292-2003H.248或RFC3435MGCP或SIP(RFC2327、RFC3261、RFC3263、RFC3264皮RFC3311 协议。
应能够识别利生成、传送DTMF信号。必须支持用户线路的馈电、过压保护、振铃、线路规和扫描、编译码滤波、二四线转换。应支持C.711a和G.711u、G.729a、G.723.【等语音编码/解码,支持RTP实时语音包封装和解封装。为避免回声,应具备回声控制功能,其回声消除器的设计应符合ITU-TG.168建议。为提高带宽利用率,应具备静音压缩的功能和舒适噪产的插入功能。应支持动态抖动缓冲管理,消除抖动对语音质量的影响。接收和执行MGC下发的投号计划,允许的最长拨打号码与PSTN要求致。能根据MGC下达的相关呼叫命令进行动作,例如接续中断、动态调整语音编解码方式。应能按照MGC指令进行各类件检测,检测用户的实际状态,例如用户摘机、投号、挂机等事件,并且上报给MGC。
能够根据MGC的指令给出各种音信号和铃流,例如搬号音、忙音及回铃音等。能够根据MGC的命令,释放任何已经建立的连接所占用的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应其备极性反转功能。
当资源不够时,能够向MGC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指示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动作。应支持向MGC上报尚动和重启动消息,并在启动后向MGC报告其配置状况。应能根据MGC的租关命令向MGC报告由十故障、恢复或管理行为而造成的物理实体的状态改变,应能报告是否处于业务运行状态或者脱离了业务。能根据MGC的命令利用或者释放终结点的资源。应支持T.38方式传真,支持G.711方式传真。可选支持IP网络故障逃生、断电逃上功能(当P网络故障或断电时,能够切换到PSTN线路)。8性能要求
B.1物理层传输性能
8.1.1ADSL物理层传输性能
当设备工作在ADSL线路模式下时,物理层传输性能应符合YD/T1323-20049.1节的要求。8.1.2ADSL2+物理层传输性能
当设备工作在ADSL2十线路模式下时,物理层传输性能应符合YD/T1530-200611节的要求。8.2整机性能
8.2.1 PVC 数目
设备应至少支持8条PVC,并应能分别定义每条PVC使用的协议栈,如IPoverEthernet、PPPoB、PPPoA等。必要时,各条PVC可配置使用不同的协议栈投备应支持0~255的VPI值和32~65535的VCI值。8.2.2MAC地址表深度
对于类型1和类型2的ADSL/ADSL2+设备,其地址表深度不小于32X端口数:对于类型3和类型4的设备,其单播MAC地址表深度应不小于256。8.2.3巨恢性能
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