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使用 2Mbit/s 及 2Mbit/s 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6 15:19:48
  • YD/T848-199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848-1996

  • 标准名称:

    使用 2Mbit/s 及 2Mbit/s 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9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848-1996.
1引言
YD/T 848应与建议G. 725(使用64kbit/s 7 kHz音频编解码器的系统概貌)、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及H.230(视听系统中帧同步的控制与指示信号)配合使用。
已经证实,许多应用中将窄带(3kHz)和宽带(7kHz)声音与视频和/或数据一同使用,包括高质量电话、会议电话和会议电视(配置或不配置各种远程信息处理辅助设备)、声像会议设备等等。无疑还将出现更多的应用。
为了提供这些业务,建议-种方案,将一个信道以几种速率在许多种模式下容纳声音并可选择地加入视频和/或数据。需要各种信令规程以便根据呼叫情况建立兼容模式,呼叫期间进行模式间的切换以及呼叫转移。
有些业务只需要一个信道,按本标准的规程,这一信道可以是B(64 kbit/s) ,H0(384 kbit/s) ,H11(1536 kbit/s)或H12(1920 kbit/s)。其他业务则将需要建立两个或多个提供B或H0信道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建立起来的信道今后都称为初始信道,而其他的则称为附加信道。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相对于帧定位信号(FAS)、比特率分配信号(BAS)和公务信道(SC)的基准,都是参照初始信道的或者在更高阶信道的情况下,是参照该信道的第1个时隙。
所有使用G.722音频编码和/或G.711声音编码或其他标准的低比特速率音频编码方法的音频和视听终端应是兼容的,以允许建立任意两个终端间的连接。这就意味着,为了互通必须建立公共的工作模式。初始模式可能是一次呼叫中使用的唯-模式,或者根据各终端的能力,在需要时再切换到另一模式。这样,对这些终端来说,需要一个动态模式切换的信道内规程。
下面各节详述了这些设想,描述了建议的信道内规程。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YD/T848--1996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T建议H.242《使用2Mbit/s及2Mbit/s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1993年版)进行制定的,在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上与ITU-T建议H.242等效。这样,通过使我国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一致,以尽快适应国际技术和经济交流以及采用国际标准飞跃发展的需要。而且,ITU-T的会议电视H.200系列标准已比较成熟,我国所建成的会议电视骨干网也建立在这一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议电视业务和对会议电视设备进行研制、生产、维护和选型,保证多厂家设备的互通性,也有必要等效采用ITU-T建议来制定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本标准是会议电视系列标准之一,它规定了在视听终端间建立通信规程,终端间互通所需的兼容工作模式以及三个基本序列等。本标准与ITU-T建议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顿结构》ITU-T建议H.230《视听系统中顿同步的控制与指示信号》、ITU-T建议G.725《使用64kbit/s7kHz音频编解码器的系统概貌》配合使用。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I、附录I、附录Ⅲ、附录NV、附录V、附录VI、附录V、附录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淑京、黄东霖、卢学军。143
YD/T848—1996
ITU前言
ITU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是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个常设机构。ITU-T负责研究技术的、操作的和资费问题,并且为了实现全世界电信标准化,对上述问题发布建议。每4年召开一次的世界电信标准化会议(WTSC)确定ITU-T各研究组的研究课题,并根据这些课题形成建议。
ITU-T建议H.242由ITU-T第XV研究组(1988—1993)修定,并由WTSC(赫尔辛基,1993年3月1—12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使用2Mbit/s及2Mbit/s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
1引言
YD/T848-1996
eqvITU-TH.242:1993
本标准应与建议G.725(使用64kbit/s7kHz音频编解码器的系统概貌)、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结构)及H.230(视听系统中顿同步的控制与指示信号)配合使用。已经证实,许多应用中将窄带(3kHz)和宽带(7kHz)声音与视频和/或数据一同使用,包括高质量电话、会议电话和会议电视(配置或不配置各种远程信息处理辅助设备)、声像会议设备等等。无疑还将出现更多的应用。
为了提供这些业务,建议一种方案,将一个信道以几种速率在许多种模式下容纳声音并可选择地加入视频和/或数据。需要各种信令规程以便根据呼叫情况建立兼容模式,呼叫期间进行模式间的切换以及呼叫转移。
有些业务只需要一个信道,按本标准的规程,这一信道可以是B(64kbit/s),H。(384kbit/s),H1(1536kbit/s)或Hz(1920kbit/s)。其他业务则将需要建立两个或多个提供B或H。信道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建立起来的信道今后都称为初始信道,而其他的则称为附加信道。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相对于顿定位信号(FAS)、比特率分配信号(BAS)和公务信道(SC)的基准,都是参照初始信道的或者在更高阶信道的情况下,是参照该信道的第1个时隙。所有使用G.722音频编码和/或G.711声音编码或其他标准的低比特速率音频编码方法的音频和视听终端应是兼容的,以允许建立任意两个终端间的连接。这就意味着,为了互通必须建立公共的工作模式。初始模式可能是一次呼叫中使用的唯一模式,或者根据各终端的能力,在需要时再切换到另一模式。这样,对这些终端来说,需要一个动态模式切换的信道内规程。下面各节详述了这些设想,描述了建议的信道内规程。2终端能力
本标准中这些规程的意图在于保证只发送能为对端接收并作适当处理而又没有疑义的信号。这就要求每个终端接收和解码的能力要为对端知晓。有些能力以系列结构的方式来规定:一个能力值为N的终端也就具有所有较低值的能力。在不成系列结构的地方,可能在连续的几个顿中不得不发送两个或多个同样类型的码字。
下面各条规定了终端的音频、视频、转移速率和数据速率能力。终端不必理解或存储全部输入的能力。不理解或不能利用(因为终端没有办法发送相应的信息)的部分可以不予理会。一个终端通过发送其能力集(见第5.1条)使对端知道他接收和解码各种信号的总能力。这里的能力集由BAS-能力标记和它后面的全部当前能力组成。这些码在建议H.221附录A中已具体说明;表1(见第12章)概括了可包含在一有效集中的各种能力。除了视频图像格式值之后必须是最小图像间隔值外,传输顺序是不重要的。
注:G.725终端只发送一个能力值,没有标记。这个值至少重复一次才有效:这个特点或许可用来辨认G.725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05-22批准1996-11-01实施
YD/T848-1996
端。这样辨认后,H.242终端应遵循建议G.725的规程。2.1音频能力
建议H.221附录A中规定了音频能力值。所有试图用于地区之间工作的视听终端都应能发送和接收G.711的A律和μ律。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包含其他音频能力的集中不必发送G.711能力。只包含一个值(A或u)的情况必须解释成不发送音频编码信号给另一种编码律的请求。见6.3.1。2.2、视频能力
视频能力规定在建议H.221中,包括:一图像格式:QCIF或QCIF和CIF两者;最小图像间隔(MPI):1/29.97,2/29.97,3/29.97,4/29.97s。QCIF值后必定跟一个MPI值。全CIF值后必定跟两个MPI值,第一个适用于QCIF,而另一个个适用于CIF。
2.3转移速率能力
转移速率能力规定在建议H.221中。接收64kbit/s的给定倍数的信道的能力包括接收其倍数比64kbit/s的给定倍数少的信道的能力。同理,接收H。的给定倍数的信道的能力包括接收其倍数比H。的给定倍数少的信道的能力。在这两种情况下,接收终端都要将所连接的附加信道与初始信道同步而且在整个连接期间维持这种同步。所有其他能力范围应通过包含在不止一个转移速率能力码的能力集中表示出来,例如,一终端可将其转移速率能力记为[2B和H。、H11、H12];在这种情况下也隐含着1B能力。2.4数据能力
数据能力规定在建议H.221中。
如果一终端接收不管任何类型(LSD,HSD,MLP,H-MLP)的一种以上的数据速率,则所有相关值必须包含在这个能力集之中。申明一个值则不包含任何其他值。2.5受限网络上的终端能力
若一网络的B信道限于P×56kbit/s(P=1到6),或者它的H。或更高阶的信道受“1的密度限制,则连接到这一网络的终端必须象建议H.221中给定的那样声明其能力值(100)[22]。试图与受限网络上的终端互联工作的所有终端必须具备按照附录B对这个代码响应的能力。2.6加密与扩展BAS能力
这些能力在建议H.221中规定。
3传输
3.1传输模式
音频工作模式在建议H.221附录A的音频命令中规定。对模拟电话终端,可以假定语声信号在数字网络接口按G.711转换成PCM。这些终端与宽带语声终端相连时可以看作工作于OU模式。视频传输由视频通与视频断命令管理。切换接通时,视频信号就占据全部容量,包括初始信道和附加信道,只要它们没有被别的命令专门分配给别的信号。这样,不同的视频比特率就从音频、转移速率、ECS与数据命令中产生,生成的视频比特率应是:转移速率,扣除音频速率、数据速率(如果出现)、加密控制信道(如果存在)速率,在所有信道以及时隙中出现的FAS和BAS速率。建议H.221中定义了转移速率模式,规定了在随之形成的子复顿中有效通信的总容量。建议H.221中定义了数据模式,只规定了用户数据信号使用的比特率和比特位置。数据应用所使用的协议由终端规定,但亦可参见第9章。3.2建立兼容工作模式
rKAoNrKAca
YD/T848-1996
在通信呼叫状态开始时,所有终端都以OF模式(输出已定顿的信号)开始工作。除了限于G.711能力的终端外,其余终端开始初始化过程。这一过程(第6章有进一步的描述)组成如下:一传输与各终端接收和解码音频、视频、转移速率、数据速率的能力及其他能力有关的信息;一确定与双方终端已知能力一致的适合的传输模式。附录V1中给出一个例子,其中两个方向的传输模式是相同的,但H.242的规程同样适用于双向非对称通信为最佳系统(例如监视-一见附录IV2——和检索服务);
一切换到这个模式;如果相关,还要建立附加信道。连接到一次呼叫的各终端在该呼叫期间可以改变。这可能要求重新初始化以便证实终端类型并重新建立所希望的运行模式。这一特点尤其应用于强制0模式中,在呼叫转移的情况下这是必要的(见第8章)。
4顿结构
建议H.221中描述的顿结构用于模式初始化和动态模式切换(见下面各条),更一般地规定各种比特流(音频、视频、数据、加密控制信号、帧结构)在顿内的复用。建议H.221规定了比特率分配信号(BAS),这个信号特别用来分配子信道并指示编码算法。BAS码由它的前三比特的值来分类,这三比特代表BAS的属性:因此每一种属性可以有最多32个确定值。
四个BAS属性是命令:它们规定在第二个及随后子复帧中的复用以及音频编码算法,并从而指挥对端接收机对信号作相应的处理。这四个属性相互独立;也就是说,一个属性的值不影响别的属性的值。另外的BAS属性规定为向对端发信号,告之本终端情况的能力。这些属性被收到时,它们不直接影响当前的传输模式。不过他们可能导致启动一个由终端执行的特殊行动。在模式初始化过程和强制0模式过程中利用这一特性(见第6章)。初始信道奇数顿中的H.221帧定位信号(FAS)的第三比特,称为A比特,置1时表示帧或复顿定位的丢失,置0时表示顿和复帧定位均已获得(见注)。因此,正在接收A比特为0的已定顿信号的终端就能设想对端能根据BAS的改变采取行动。注:只具备单信道工作能力而且没有加密能力的终端不需要寻求并获取复顿定位,因为复顿定位是用于对多信道进行编号和同步的。
5信道内过程的基本序列
本章规定三个信令序列。这些序列作为在第6章和第7章中所规定的过程的模块化单元。5.1能力交换A序列
能力交换序列在两个传输方向上强制定顿并交换终端能力码。任一方终端都可启动这个序列,而且两个终端同时或接近同时这样做也不会有问题。输入信号未定顿时,就不用发送不必要的能力BAS码。启动能力交换序列的X终端,如果以前发送未定顿,必须首先用序列C(见第5.3条)切换到定顿模式,然后设置定时器T(10s),并重复发送其当前能力集(见第2章),或者至少一个完整集再跟随标记码(指示该集的结束)这些能力应是列于表1中的集的一个或几儿个。当Y首先检测到除中性以外的任何输入能力码(见第5.3条),它就开始发送自已的能力码集。当然如果传输未定顿,这要求切换到已定顿的模式。为了保证彼此都收到对端的完整的能力集,他们必须在检测到输入A=0的时间以后连续重复传输至少一个完整的集及标记码。注:见第2章中关于G.725终端的注。存在三种可能的结果:
结果I:在定时器定时期限之内,获得复顿同步,收到的A比特为0,对端能力BAS码的完整集已147
YD/T848-1996
经生效。这种情况下,这一序列的启动就是成功的。注1:若A序列被启动而输入A=0,就不必重复这个集。结果I:定时期限已到而复帧尚未同步,此时序列是失败的。注2:该结果对PCM电话终端连接是预料中时,于是,从这里开始通话。结果I:定时期限已到且复顿已同步,但A比特为0或接收对端能力BAS的完整集(或两者均)未生效。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启动此序列。结果重应作为潜在的失败情况通知用户(当然问题可能在对端)。
在一次呼叫期间的任意时刻,终端能够启动A序列,该序列可包括不同于呼叫建立时所用的能力集,用以改变通信模式(例如:依照H.320建议,从a。模式到b,模式,从b2模式到a1模式)当终端在该呼叫期间收到对端的这样一个能力集时,它将通过发出自己的能力集来进行响应,但该集不必随对端的新能力而改变。
当终端在该呼叫期间激活了A序列时,它应维持多媒体多路复用的当前模式,如果相关,该模式包括附加信道中的FAS和BAS。
通过附录A所给定的标识A序列结束的方案,来避免能力交换的波动。5.2模式切换B序列
模式切换用BAS命令码来完成,每个码在它首次发送的子复顿后的偶数顿开始时生效。在一次通信中,只要初始化过程已完成,模式切换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能的。当发送终端发出工作模式的信号时.这一信号从下一个子复顿开始生效。发送出的信号与已知对端接收和解码的能力应总是一致的,这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只可发送OF或OU模式(建议G.711的音频)。如果在执行A序列时表明能力有改变,导致当前模式不再可接收与可解码,则必须尽快切换到一个能接收与解码的模式。除缺省命令外的BAS命令(表2中的1B转移速率、A/u律音频、视频开等)在通信开始时A序列结束之前不得发送。
不应发送超出当前传输能力的BAS命令(如第二信道建立之前,2B转移速率命令的传输)。接收端解码,使BAS码生效,并相应地切换其接收工作模式。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终端收到一个它不能服从的BAS命令,就可能发生模式失配(见第6.3条)。除了音频模式切换外,模式切换还包括视频的开通或切断;附加信道的采用/停止;加密控制信道的开通/关闭;数据信道的开通/关闭。原则上模式切换在两个传输方向上是相互独立执行的;有些应用可能根本就不对称。对会话业务来说,终端过程一般是提供对称传输,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见注1,2)。注
1一些对称和不对称传输模式的例子见附录IV。2尽管H.320向对称的方向指引,但H.221/H.242设备的设计应避免强求对称。对于终端来说,在它们的业务/应用层采用这样的决策。如果一个终端提供者或用户希望其终端采用与输入信号相同的模式时,内部软件可能做到这点而不需另外依靠标准。但是,存在着这样两个终端保持0模式的明显的危险性,所以算法应包括“如果选择的模式是在确认为适于应用的范围内”。5.3顿恢复C序列(见图1)
若A终端正发送未定顿,而接收已定顿,则恢复在于将FAS和BAS插入业务信道的前16比特,等候输入A=O;叠加上的顿可以包含中性BAS能力以避免触发全部能力交换。中性能力(100)[01应一直被包含在BAS能力标记之间。需要指出的是中性能力码将不包含在能力集中。
正接收未定顿信号的A终端可能希望对端B终端恢复定顿:为此,如果A还未发送已定顿信号,它必须首先自已恢复定帧,然后送出中性BAS能力;B终端必须通过恢复定顿予以响应,以便返回中性148
YYKAONIKAca
YD/T 848—1996
BAS能力与A=0,并继续这一过程,至少要等到收到A=0。顿恢复C序列(未考虑受限网络)
当前输出信号是64kbit/s数据吗?(模式10)是
当前输出信号是
64kbit/s视频吗?
当前输出信号是
第1种音频模式吗?
当前模式必定是
PCM音频。
顿恢复C序列(用于受限网络)
当前输出信号是56kbit/s数据吗?是
当前输出信号是56kbit/s视频吗?是bzxZ.net
以适当数据命令(62.4kbit/s或更低)送已定信号一注意,在对端恢复FAS之前,接收端数据是无效的;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
以(000)[31]和(010)[1]送已定顿信号一注意,在对端恢复FAS之前,接收端的视频是无效的;如果相关,插人中性能力码。
加上定顿后无模式改变:如果相关使用(000)[6]并插入中性能力码。以(000)[18或19]送OF模式,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
以适当的数据命令(64.4kbit/s或更低)送已定赖信号注意,在对端恢复FAS之前,接收端的数据是无效的,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
以(000)[31]和(010)[1或2]
送已定顿信号一注意,在对端
恢复FAS之前,接收端的视频是无效的,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当前输出信号是建议G.722的56kbit/s吗?是
当前模必定是PCM音频。
6模式初始化,动态模式切换与强制0模式加上定帧后无模式改变,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
以(000)[18或19]送出OF模式,如果相关,插入中性能力码。
视听终端连到还接有其他类型的终端的数字网上:G.711终端,也有数据终端、远程信息处理终端、服务器等等。当要求涉及这些终端的不同业务之间互相兼容时,初始化过程就是必要的。要求自动兼容时,使用第5章规定的序列为基础的过程。对呼叫转移或模式失配恢复,终端必须工作于公共OF模式,而且要求强制0模式过程,它也以第5章中规定的序列为基础。
在呼叫开始时,呼叫转移之后以及第6.3条过程之后,需要初始化过程来保证两个被连接的终端能工作于最适合的公共模式。
6.1模式初始化过程
6.1.1单信道
YD/T848—1996
一从网络收到连接消息或任何物理连接已建立的指示消息,初始化过程就马上开始。模式初始化开始时,每个终端都以OF模式开始发送。终端的接收部分应处于顿搜索状态,收音频OF模式,A序列被启动。A序列按结果I完成后(见图2结果I。),B序列就开始。根据本端和远端的能力知识计算出B序列中发送的BAS码,并用来切换到适合的工作模式。这一进程可能涉及导致用户作出选择或在终端中预置选择的终端过程。在建议H.320中给出了说明与规定的远程业务一致的例子。发生结果I的情况时,终端会将其发送和接收切换到OU模式。终端的接收部分在整个呼叫中维持顿搜索状态。
发生结果重的情况量,定时器T被复位,终端停留在A序列状态。当双方终端都切换到希望的工作模式时,初始化过程就告完结。6.1.2附加信道
由能力交换序列建立附加多个信道的可能性。这样主叫终端可立即开始建立附加连接。每个附加连接建立后,它在该信道上只发送FAS和BAS,并将定时器T,设置为10s。与初始信道的同步按建议H.221、第2.7条的方法完成。当观察到附加信道上输入的A比特为0时,通过适当的速率转移命令BAS启动模式切换,以占据顺序编号的各信道。如果定时器T.已计到10s仍没有收到A=0,则作失败情况处理。
因为缓冲过程可能在初始信道中插入附加时延,而初始信道可能早已运载着用户信息(语声、视频、数据),因此,可能有必要对这种中断作出某种规定(例如短时间内无音频输出)。当各附加信道达到同步时,它们按建议H.221所提供的FAS和BAS编号方法顺序编号。附录1中给出了一个二信道模式初始化的例子。6.2动态模式切换(见图3)
这一模式切换过程采用第4章中规定的帧结构和第5章中规定的序列。要指出的是,所有终端接收机在整个呼叫中都必须维持帧搜索状态。当终端正在已定顿模式下接收,即它能对A比特解码,若A比特为1,则模式切换应延迟,最后可能使用第6.4条中所描述的模式失配恢复过程。当希望作模式切换的X终端正接收未定顿信号时,可首先使用能力交换序列来强制Y终端进入定顿模式,这样X终端才能检查输入的A比特是否为0。若X以前发送的信号未定顿,A序列的上述用法就特别必要,因为在X获得顿定位以前,Y不会处理来自X的模式切换(参见6.2.3)。若X以前一直在发送已定顿的信号,基于下述假设,可以略去能力交换序列,即如果Y意外地丢失了顿定位,则它早已进入试图恢复的过程(见第7章)。6.2.1从一定帧模式到另一定顿模式的动态切换采用第5.2条所描述的基本模式切换序列。在发送端,若送出一BAS命令以发出新模式的信号,则发送端必须从下一个子复帧的第一个八位字节开始工作于适当模式。
同样,在接收端若收到的BAS发出新模式的信号,则接收端必须从下一子复顿的第一个八位字节开始工作于适当模式。
6.2.2从一定顿模式到一未定顿模式的动态切换和6.2.1的情形一样,使用5.2所描述的基本模式切换序列。不过,因为发出未定顿模式信号的BAS是在一个子复顿中传送,所以在严重误码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模式失配。可以任选地使用一种方法来改善这一切换的可靠性:即将基本模式切换序列中的新的BAS值重复三次;这将导致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最低位瞬时失败。150
YYKAONKAcas
结果1
T到期
结果!
(对用户指
示失败)
YD/T848—1996
OF模式下的TX
BAS能力循环
FAS搜索”
恢复的巅定位
注意输入
BAS能力循环
BAS能力循
完绪?
(100)[22]3
结果I。
八位字节
定时?
结果)
在第8比特吗?
将输出SC放到
第7比特
第8比特全置1
在第7比特吗
将输入的第17
比特移位直到FAS
在第7比特
结果Ib
a)除非有八位字节定时,而且肯定不涉及到受限网络,否则应在这点,在输入信号中全面搜索FAS。b)结果IV:因为不知道哪个比特丢失或填充,因此通信是不可能的,所以终端应给用户以指示并等待。c)如果知道呼叫是区域间的,在音频编码器置于正确的编码律之前,最好将扬声器关闭。图2初始能力交换
一般情况
6.2.3从未定顿模式到另一模式(定顿或未定顿)的动态切换顿恢复与模式切换的基本序列按顺序传送,前者在需要时还包括能力交换6.3强制0模式过程
见图4。
出信号
只定随?
以BAS能力
恢复顿
在比特中“搜索FAS
发送BAS能力
检出输入FAS
发送A=0
输入A=0?
终端X
输出信
已定顿?
YD/T848-1996
设置T
在比特中\搜索FAS
以BAS能力
恢复顿
告诉用户
有故障
输入A=0?
切换到所要求的模式
切换到的模式
2s后输入
过程已乱重试
a)若字节已定时,在适当的比特中搜索。b)中性或全BAS能力循环,依据收到的BAS能力。c)输入的BAS能力使输出顿恢复。图3模式切换
BAS能力
检出输入FAS
终端Y
俞入信号
可定帖:
监视BAS
输入BAS能力?
输出信号
已定顿?
以中性BAS能力和
A=0恢复顿
告诉用户
有故障
T,到期?
按输入模式切换行动
切换到的模式
已定顿
仍在检测
过程已乱:
等候BAS命令或
失配恢复过程
-X终端启动模式切换
YKAoNKAca
仍在检测
完成:
如果需要,可以解决
输出定顿
输出信
日定随
以中性BAS能力
进行顿恢复
设置T
搜索FAS
发送中性BAS能力
检出输入FAS
发送A=0
终端X
1定恢?
输出信号
已定顿?
YD/T848-1996
无BAS能力
进行顿恢复
告诉用户
有故障
设置T
搜索FAS
检出信号
已定顿
输出信号
已定顿?
切换到OF模式
以(100)[1或2]发送能力集
人A:
和OF模式
6.3.1单信道
输入A=
过程已乱
图4·强制0模式
发送中性能力
以中性BAS能力和
A=0恢复顿
终端Y
输入信
自定懒?
监视BAS
输入BAS能力了
告诉用户
有故障
1到期:
按OF输入模式采取行动
注意输入(100)
切换到OF模式
仍在检测
过程已乱:
不匹配
恢复程序
-X终端启动强制过程
凡必须保证双方终端都工作于0模式(例如呼叫转移之前)的地方,使用这一过程。是
主强制终端使用动态模式切换(第6.2条),以BAS音频命令切换到OF模式,随后A序列用BAS(100)指示只具备G.711音频能力。如果呼叫要转移到本地G.725的0型终端,则使用适合于终端本身所在区域的值[1或2]。一旦收到这个信号,远端就被责成切换到OF模式,而且使用为其编码器和解码153
YD/T848-1996
器所指出的编码律。当主强制终端测到输入OF模式时,这个过程就完成。至此网络结构的改变就可完成(见第8章)。
6.3.2两个或多个信道
此时强制0模式只用于初始信道,附加信道的处理采用不同的考虑。这里指导多B情形的方法考虑三种情况:
a)撤去附加信道:例如在拆线前,需要这样做。这个过程与单信道的情形相同,主强制终端声明PCM音频能力只具备1X64kbit/s的转移速率能力;这将导致模式相继切换到数据OFF”、“视频OFF”以及音频开或OU模式,这样所有附加信道都被空出并可拆线。b)附加信道空闲:除了主强制终端没有拆线外,这一情形与上述a)的完全一样;这些信道运载着FAS、复顿编号和指示信道编号的BAS;余下的空闲信道的内容是不相关的。c)附加信道维持激活:在某些恢复过程中,这种情形可能是有利的。主强制终端声明PCM音频能力,再加上未改变的转移速率(与前一刻的值相比),然后终端本身切换到适合的模式。附录Ⅱ中给出强制0模式a)的一个例子。6.3.3补充
1)强制0模式可以在呼叫期间的任间时刻被激活。由于强制0模式包括后随A序列(能力交换)的B序列(模式切换),因此被强制的终端可能不识别出“强制”,但它应首先通过返回它原来的能力集,然后与强制终端的能力集相应的简化的命令来响应能力交换。高级的终端设计可以包括对“被强制”的识别,因此首先返回简化的命令,然后响应能力交换。2)如果1B转移速率包含在强制终端的能力集之中,那么就不涉及附加信道的内容,他们也许仅包含FAS和BAS,而其他比特位为任意比特,或甚至成为空位而不带FAS和BAS。3)当强制0模式被激活后而且两个终端在预定的强制模式下开始工作,则根据终端过程可能发生用于普通能力交换的A序列的重新激活,附加信道的激活、拆线或其他模式改变。6.4模式失配恢复过程
在模式失配已发生的情况下,强制0模式过程可用来建立公共工作模式。按此过程,用模式初始化过程便能达到再初始化。
7从故障状态中恢复
本章的规定不全是强制性的。一般说来,希望故障情况很少,而且提供非常复杂的恢复过程来处理全部意外事件也不经济。但是在输出信道上传送故障情况的正确指示,特别是不能满足适合于状态A一0的条件时必须将A置1则是强制性的。这里介绍在顿定位丢失,复帧定位丢失、比特同步丢失、或连接中断、或收到输入A1时要采取的行动,以作为指导。7.1同步或顿定位的意外的丢失
7.1.1初始信道中帧定位的丢失
若一终端意外地在其接收信道中发生了顿定位丢失,则将定时器T:置位(例如置为1s),如果输入信息是不能理解的就将其舍弃。在这个时间内,监视接收方向的定帧状态。a)如果在定时器到期之前恢复了顿定位,则重新开始正常工作。b)如果定时器到期之前定帧还没有恢复,则终端取强制0模式过程,随之重新初始化。7.1.2附加信道中同步慎定位的丢失若一终端在一附加信道上意外地发生了同步丢失(包括顿定位丢失所引起的失步),则定时器T:置位,输出的A比特置1,若输入信息是不能理解的则将其舍弃;若这信息的丢失又导致其他信道中的信息变得无意义,也要将其舍弃。a)若同步在定时器到期之前恢复,则重新开始正常工作;这包括由于传输线路上的比特误码或同步误码引起的可恢复性同步丢失;154
r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