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3012-2016 接入网技术要求 DSL 系统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

【YD通讯标准】 接入网技术要求 DSL 系统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
- YD/T3012-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3012-2016
标准名称:
接入网技术要求 DSL 系统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6.6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012-2016.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Frequency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DSL system.
1范围
YD/T 3012规定了基于DSL系统的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机制,包括基于VDSL2收发器的参考模型、接口、TC子层,以及初始化等要求。
YD/T 3012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的VDSL2局端和用户端设备,以及具有或包含VDSL2线路收发器的其他系统。ADSL2、ADSL2+收发器可参考使用。专用电信网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YD/T 1996.2-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第2部分:收发器
ITU-T G.993.2 (2011)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收发器(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s 2 (VDSL2))
IEEE 1588-2008 IEEE标准一网络测量控制 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YD/T 1996.2-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起点Epoch
一种时标(例如GPS时间、PTP时间、UTC时间)的起点。
3.2
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 (PTP)
IEER 1 588.2008中宗义的协议。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012-2016
接入网技术要求
DSL系统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accessnetwork-Frequencyand time synchronizationforDSL system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VTU功能模型·
ToD-TC-
ToD数据传输
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相关的初始化消息目
YD/T3012-2016
YD/T3012-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参考了ITU-TG.993.2(06/2011)Amendment7《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收发器(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VDSL2))》中与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相关的内容。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安妮、陆洋。H
HiiKAoNniKAca
1范围
接入网技术要求
DSL系统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YD/T3012-2016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DSL系统的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机制,包括基于VDSL2收发器的参考模型、接口、TC子层,以及初始化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的VDSL2局端和用户端设备,以及具有或包含VDSL2线路收发器的其他系统。ADSL2、ADSL2+收发器可参考使用。专用电信网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YD/T1996.2-2009
ITU-TG.993.2(2011)
IEEE1588-2008
3术语和定义
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第二代基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第2部分:收发器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收发器(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 (VDSL2))
IEEE标准一网络测量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IEEEStandardforaPrecisionClockSynchronizationProtocolforNetworkedMeasurementand Control Systems )
YD/T1996.2-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起点Epoch
一种时标(例如GPS时间、PTP时间、UTC时间)的起点。3.2
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TimeProtocol(PTP)IEEE1588-2008中定义的协议。免费标准bzxz.net
时间相位差值ToDPhaseDifferentValue当参考采样点通过U-x参考点时,VTU-x实时时钟值模125us后的值(即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值的相位,以纳秒为单位,详见6.4.1.2)。4缩略语
YD/T1996.2-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DSL2
ADSL2+
AsymmetricDigital SubscriberLine2AsymmetricDigital Subscriber Line2plusAccessNode
Cyclic Extension
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节点
循环扩展
HiiKAoNiKAca
YD/T3012-2016
MPS-TC
NTR-TC
PMS-TC
ToD-TC
TPS-TC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Discrete Multi-ton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nverse DiscreteFourierTransformLow Voltage 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gManagement Protocol Specific-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Network Timing Reference
NetworkTimingReferenceTransmissionConvergence
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Pulse per Second
Precision timeprotocol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 TransmissionConvergence
Real-Time Clock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Time-of-Day
Time-of-Day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客户驻地设备
离散多音调制
数字用户线
全球定位系统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
低压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
管理协议特定一传输汇聚
网络时钟参考
网络时钟参考一传输汇聚
操作、管理和维护
脉冲每秒
精确时间协议
物理媒质相关
物理媒质特定一传输汇聚
实时时钟
传输汇聚
时间一传输汇聚
TransportProtocolSpecificTransmission传输协议特定一传输汇聚
Convergence
VDSL2Management Entity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nable-To-Comply
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2ManagementENTITY
VDSL2 Transceiver Unit
VDSL2管理实体
世界协调时间
无法遵从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VDSL2管理实体
VDSL2收发器单元
VTUattheONU(orcentraloffice,exchange,在ONU(或CO、交换机、交接箱等)侧cabinet,etc.,i.e.,operatorendoftheloop)的VTU
VTUattheRemotesite(i.e.,subscriberend在远端的VTUof theloop)
5VTU功能模型
对于支持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功能的VDSL2收发器,其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NTR-TC将8kHz的网络时钟参考(NTR)传递给VTU-R,具体描述见YD/T1996.2-20098.3节。ToD-TC精确的将时间传递给VTU-R,具体描述见第6章。图1中其余模块的功能见YD/T1996.2-2009第8章~第10章。NTR-TC和2
HiiKAoNiKAca
YD/T3012-2016
ToD-TC分别为TPS-TC提供8kHz的NTR信号和ToD信号。NTR-TC的功能、参数和应用接口(接口)属性定义见YD/T1996.2-20098.3节。ToD-TC的功能、参数和应用接口(接口)属性定义见第6章。VTU-O
ToD信号:
OAM接口
未规定
6ToD-TC
6.1概述
应用特定的部分
主体和附录
应用无关部分
图1VDSL2和VTU功能模型
ToD信号
OAM接口
应用特定的部分
主体和附录
未规定
为满足业务在高层协议栈的操作要求,VDSL2线路两端需要提供精确相同的时间,因此VDSL2收发器应支持将时间(ToD)从VTU-O传递到VTU-R的能力,即支持VTU-O侧的时钟与VTU-R侧的时钟实现时间同步的能力。VTU-O应在初始化阶段指示ToD的传输能力,即是否支持时间同步,见第8章。注1:如何将ToD的频率质量和/或VTU-R侧的时序恢复等网络时钟管理信息从VTU-R传递到VTU-O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2:将相关的时钟信息从AN传递到CPE从而支持CPE侧的ToD输出接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于PTP时间,该信息包括时钟源的可跟踪性、跳数、闽秒。注3:从y-O到-R间的ToD精度需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希望可以达到100/200ns。6.2ToD-TC参考模型
图2所示描述的系统参考模型识别了VDSL2链路支持ToD传输的关键要素。VTU-O通过Y-O接口接收主时钟的时间信号。VTU-R通过-R接口向位于VTU-R外的从时钟输出时间信号,并使得该信号在频率、相位和时间上均与主时钟同步。位于VTU-O外的主时钟源通过接口为VTU-O提供时间信号。该时间信号3
iiiKAoNhikAca
YD/T3012-2016
应包括一个与某一时钟沿(ToD_mc_edge)相对应的时间值(ToD_mc_value),该时钟沿与主时钟的内部驱动频率同步。这种时钟沿(ToDmcedge)应至少每秒出现一次。VTU-O应可获得该驱动频率(fme),且该驱动频率为8kHz的整数倍,并与时钟沿ToD_mc_edge的频率和相位同步,从而方便VTU-O进行时间传递的处理。类似地,VTU-R侧的时间信号包括时间值(ToDsc_value)以及与之对应的时钟沿标识(ToDscedge),该时间沿与主时钟的频率同步。VTU-R可输出该驱动频率(fse)从而方便时间传递的处理。
中心局(VTU-O侧)
ToD-TC
主时钟
PMS-TC
深样时钟
PMS-TC
恢复的
果样时钟
远端(VTU-R侧)
TeDse_
ToDsce
ToD-TC
从时钟
2VDSL2支持时间传递的端到端系统参考模型图2
在VDSL2系统中,PMD层使用采样时钟进行DMT符号在数据用户线上的发送。VTU-R可通过时钟恢复(即looptiming)的方式使得VTU-R的PMD采样时钟锁定到VTU-O的PMD采样时钟频率,即频率同步。对于上行发送信号和下行发送信号来说,参考采样点是在一个超顿周期内(即当使用m=5的CE长度时,以PMD采样时钟为时间基准,一个超顿周期为64.25mS,见YD/T1996.2-200910.4.4小节)第一个DMT符号的第一个时域采样点(如图3和图4所示)。第5-1个超顿的同步符号
第s个趣慎的第0个数据符号
2N个采样点
考采样点为2N个采样点块的第一个采样点当象考采样点通过U-参考点时,事件发生2N+Lap+L-B个果样点
图3基于DMT符号的循环扩展、加窗和重叠P
VTU-O在PMD层识别下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O接口(事件t)的时刻和上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O接口(事件t)的时刻(与事件t相隔至多一个超顿的时间):当每个事件发生时,位于VTU-O的ToD-TC记录本地实时时钟RTC-O的时间值,从而为事件t和事件t分别产生一个时间戳。对于每个事件t,VTU-O发送ToD相位差(即与事件t相对应的时间戳模125000ns,以2ns为单位进行表示)和事件t的序列号(即事件t发生时的超帧计数器值)。当采用更低的发送速率时,VTU-O将时间戳ToD(ti)和时间截ToD(t4)与事件t和事件ta的序列号一起发送给VTU-R,从而进行实时时钟的时间/相位同步。类似地,VTU-R在PMD层识别下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R接口(事件t2)的时刻和上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R接口(事件t3)的时刻:当每个事件发生时,位于VTU-R的ToD-TC记录本地从时钟RTC-R的时间值,从而为事件t2和事件t3分别产4
iiiKAoNhikAca
YD/T3012-2016
生一个时间戳。VTU-R的ToD-TC对事件t}、t2、t3和t4的时间戳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地实时时钟RTC-R与VTU-O侧实时时钟RTC-O的相位和时间同步。注1:连续两个参考采样点间的时间间隔固定,且等于一个超帧内的采样点数。因此,该时间间隔锁定到VTU的PMD采样时钟。根据该关系,可规则的周期性获得时间截值。注2:当接收到VTU-O发送的消息,且其中包含与事件t和t相关的值时,VTU-R将与事件t和t相关的值发送给VTU-O作为响应信息。
同步符号
VTU-O:下行发送
:下行参考采样点
通过U-O参考点
VTU-R:下行接收
第1个数据符号
参考采样点
256个数据符号
256个数据符号
t2:下行参考采样点
通过U-R参考点
VTU-R:上行发送
(正值或负值)
256个数据符号
t:上行参考采样点
通过U-R参考点
VTU-O:上行接收
t4:上行参考采样点
通过U-0参考点
256个数据符号
超顿TsF-64.25ms
图4参考采样点以及获取时间戳的事件tt、t2、t3和t4VTU-O侧的ToD-TC和VTU-R侧的ToD-TC用于将实时时钟RTC-R频率同步、相位和时间同步至RTC-O。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实现该目标:通过将PMD采样时钟锁定到ToD频率(fm)的方式实现频率同步,即VTU-R通过时钟恢复的方式实现频率同步。通过对参考采样点处所获得的时间戳(与事件t、t2、t3和t4相对应)进行处理实现相位/时间同步。
或,使用ToD相位差值实现频率同步,即VTU-R通过对ToD相位差值(即事件t所对应的ToD的相位)的处理实现频率同步。通过对参考采样点处所获得的时间戳(与事件t1、t2、t3和ta相对应)进行处理实现相位/时间同步。
在初始化阶段,将VTU-O所采用频率同步方法发送给VTU-R,见第8章。为支持上述两种方法,需要具有相应的功能。
图5所示描述了VTU-O中ToD-TC的功能模型。ToD-TC从主时钟接收ToD信号,并根据实时时钟RTC-O为参考采样点产生时间戳,其中实时时钟RTC-O与外部主时钟时间同步。5
iiKAoNhikAca
YD/T3012-2016
在VTU-O的ToD-TC中,存在一个实时时钟RTC-O,该实时时钟与外部主时钟同步。使用该实时时钟在参考采样点处产生时间戳。PMD层识别参考采样点通过U-O接口的时刻:参考采样点计时模块产生脉冲t和t4,读取实时时钟RTC-O的值,从而记录下行参考采样点和上行参考采样点的时间戳。将时间戳值ToD(t))和ToD(t4)以及参考采样点识别符(事件序列号)通过eoc一起发送给VTU-R。在VTU-R中,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实现RTC-R时钟与VTU-O中RTC-O时钟的频率同步。所使用的频率同步方法,由VTU-O在初始化阶段选择(见第8章)。图5中包含了VTU-R的实时时钟RTC-R通过相位差值实现与实时时钟RTC-O频率同步的方法。相位差值可通过OH帧的特定字节(见7.2节)或eoc消息(见7.3.3小节)发送给VTU-R。VTU-R在初始化阶段选择传递相位差值的方式(见第8章)。用于ToD时间同步的时间戳值(即ToD(t)和ToD(t))通过eoc消息发送给VTU-R(见7.4.2小节)。注:使用PMD采样时钟实现RTC-O的方法由厂商自行定义。时间戳处理
ToDme_value
ToD_mcedgg
主时钟
→实时时钟个
(RTC-O)
ToD(ta)
ToDSeq
参考采样点计时
ToD Scqn
PMD采样时钟(注)
MOD125000ns
相位差
DI2(ns)
PMD采样时钟
图5VTU-O中ToD-TC的功能参考模型通过eoc发送,
至少每TSP个
事件发送一次
每次事件发
生,通过OH
懒或eoc发送
在初始化阶段,VTU-O告知VTU-R所使用的ToD频率同步方法,即使用将PMD采样时钟锁定到ToD频率的方式,或者使用传递相位差值的方式。如果VTU-O选择将PMD采样时钟锁定到ToD频率的方式,VTU-R则通过时钟恢复的方式达到ToD频率同步。如果VTU-O选择将相位差值传递给VTU-R的方式实现ToD频率同步,VTU-R则选择与VTU-O发送相位差值(即通过OH顿中特定的固定字节或通过eOc消息中承我的相位差信息)相对应的方式实现频率同步。无论使用何种频率同步方式,均需要对VTU-O发送给VTU-R的时间同步消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时间同步。VTU-R的ToD-TC通过对下行参考采样点(事件t2)和上行参考采样点(事件t)的时间截值以及VTU-O所发送的事件t和事件t的时间戳值进行处理,实现将实时时钟RTC-R相位/时间同步到实时时钟RTC-O。然后,ToD-TC输出时间值(ToDsc_value)和相应的时钟沿标识(ToDsc_edge),其中时钟沿与主时钟频率同步。ToD_sc_value和ToDsc_edg信号(以及可能的从时钟频率fsc)通过-R接口提供给VTU-R外的设备。VTU-R将下行参考采样点(事件t2)和上行参考采样点(事件t3)的时间戳载值发送给VTU-O(见7.4.2小节)。VTU-O将这些时间戳截通过y-O接口传递给上层协议。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VTU-R中的ToD-TC完成将RTC-R相位/时间同步到RTC-O。当下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R接口(事件t2)和上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R接口(事件t3)时,时间戳处理模块读取本地时钟RTC-R的值,并生成相应的时间截值ToD(t2)和ToD(t4)。根据上报的时间戳,按照公式(1)计算获得偏移量(t):6
iKAoNiKAca
(ToD(t2)-ToD(t))-(ToD(t4)-ToD(t3))2
YD/T3012-2016
注:上述计算获得的偏移量是假设U-O接口与U-R接口间的上下行传播时延相等的情况下获得的。如果U-O接口与U-R接口间的上下行传播时延不相等,将在偏移量计算过程中引入误差,约为lerror
[(upstream_propagation_delay)-(downstream_ propagation_delay)2
6.3接口
参考点m-o和m-R分别定义了VTU-O侧ToD时钟源与ToD-TC间的接口和VTU-R侧ToD-TC与ToD信号接收者之间的接口,如图1所示。这两个接口在功能上是等同的,其定义见表1。表1ToD-TC:接口信号
Tx_ToD
Rx_ToD
发送信号(VTU-O)
发送时间信号
接收信号(VTU-R)
接收时间信号
ToD时钟源至ToD-TC
ToD-TC至ToD信号接收者
参考点α和β分别定义了VTU-O侧ToD-TC与PMS-TC间的接口和VTU-R侧PMS-TC与ToD-TC间的接口。这两个接口是逻辑接口(即功能接口),其定义与ITU-TG.993.2(2011)8.1.2节中的定义一致,且ToD数据仅从VTU-O发送至VTU-R。ToD-TC的参数不受OLR的影响。6.4同步功能
6.4.1频率同步
6.4.1.1通过将PMD采样时钟锁定至ToD频率的频率同步这里定义了一种频率同步机制,该机制通过将PMD采样时钟锁定到ToD频率(Fme)的方式,实现VTU-R的实时时钟(RTC-R)与VTU-O的实时时钟(RTC-O)的频率同步。VTU-R通过时钟恢复的方式达到RTC-R与RTC-O的频率同步。
6.4.1.2使用ToD相位差值的频率同步这里定义了一种频率同步机制,该机制通过对本地超顿时钟(即事件t)和ToD时钟(即RTC-O)间ToD相位差值的处理,实现VTU-R的实时时钟(RTC-R)与VTU-O的实时时钟(RTC-O)的频率同步。实时时钟使用6字节的秒域和随后的4字节纳秒域的方式表示时间值,其中纳秒域每10°ns重置为0且秒域中的数值增1。
图6所示给出了ToD相位差值(Ab)的计算。图中第一行表示使用RTC-O进行纳秒计数。ToD纳秒计数器计算RTC-O的纳秒数模125us(表示为8kHz的波形图,见图6中的第二行)。图6中第三行表示使用本地时钟作为参考的超顿(SF)计数器,该本地时钟与VTU-O的PMD采样时钟同步;本地超顿时钟的上升沿表示下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O接口(即事件t)的时刻。在下行参考采样点通过U-O接口时刻,ToD纳秒计算器(ToDns_counter)模125μus的值即为ToD相位差值,并发送给VTU-R。对每个事件t,计算ToD相位差值(A)。ToD相位差值(AΦ)应表示为一个16比特值,并由RTC-O的纳秒计数器nscounter值模125000ns除以2计算获得,单位为2ns。应对每个事件t,进行计数,并表示为一个6比特的值(即模64)。相位差值(16比特)和对应的事件t值(6比特)通过OH顿(见7.2节)或eoc7
YD/T3012-2016
(见7.3.3小节)发送给VTU-R。在初始化阶段,VTU-R应选择是采用OH顿还是eOc发送ToD相位差值和相应的事件t值,见第8章。
ToD增量单元
ToDod125ms
ip-Tol
本地时钟(SF)
od125p
图6计算ToD相位差(A)
6.4.2实时时钟的时间同步
时间ToD的传输由ToD-TC完成。VTU-O应维护一个实时时钟RTC-O,该时钟RTC-O与ToD信号同步。同样,VTU-R也应维护一个实时时钟RTC-R,该时钟可以具有任意的初始值。RTC-O的频率应至少为PMD采样时钟,且是8kHz的整数倍。RTC-O应在每个/mc时钟沿(如图2所示)进行时间调整。在VTU-O,ToD-TC接收ToD信号,同步RTC-O,使用RTC-O产生时间戳截,并将时间戳通过eOc消息发送给VTU-R。在VTU-R,ToD-TC根据RTC-R产生时间截,提取VTU-O所发送的eoc消息中的时间截,根据时间截估计RTC-O和RTC-R间的时间偏移量,根据估计的时间偏移量调整RTC-R,并控制ToD信号的输出。具体的时间同步过程如下。下行参考采样点是Showtime阶段在下行方向上特定符号的第一个时域采样点。上行参考采样点是Showtime阶段在上行方向上特定符号的第一个时域采样点。1)在VTU-O侧,当发送给VTU-R的下行参考采样点到达U-O参考点(即事件t)时,ToD-TC获取时间戳。与事件t相对应的时间表示为ToD(ti)。2)在VTU-R侧,当该下行参考采样点到达U-R参考点(即事件t2)时,ToD-TC获取时间戳。与事件t2相对应的时间表示为ToD(t2)。3)在VTU-R侧,当发送给VTU-O的上行参考采样点到达U-R参考点(即事件t3)时,ToD-TC获取时间戳。与事件t3相对应的时间表示为ToD(t3)。4)在VTU-O侧,当该上行参考采样点到达U-O参考点(即事件t4)时,ToD-TC获取时间戳。与事件t4相对应的时间表示为ToD(t4)。5)时间戳截ToD(t)和ToD(t4)通过eoc消息由VTU-O发送给VTU-R。时间戳ToD(t2)和ToD(t3)通过eoc消息由VTU-R发送给VTU-O(见7.4.2小节)。VTU-O应维护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自VTU-O进入Showtime阶段开始,VTU-O所发送的下行超数。每当发送一个下行超顿的第一个符号(即ITU-TG.993.2图10-2所示的第0个下行数据帧),下行超计数器的值增1。下行参考采样点应是一个下行超顿中第一个符号的第一个时域采样点(即ITU-TG.993.2图10-14和图10-2所示的第0个数据帧所对应的符号中循环前缀后的第一个采样点)。下行参考采样点的索引应为该采样点所属下行超顿的索引。Showtime阶段所发送的第一个下行参考采样点的索引(即第一个事件t的序列号)应为0。
YD/T3012-2016
VTU-O应维护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自VTU-R进入Showtime阶段开始,VTU-O所接收到的上行超顿数。每当接收到一个上行超帧的第一个符号(即ITU-TG.993.2图10-2所示的第0个上行数据帧),上行超顿计数器的值增1。上行参考采样点应是一个上行超帧中第一个符号的第一个时域采样点。上行参考采样点的索引应为该采样点所属上行超顿的索引。Showtime阶段所接收到的第一个上行参考采样点的索引(即第一个事件t4的序列号)应为0。由VTU-O发起时间同步操作。任意两次连续的时间同步操作期间,事件t的序列号增加量不应超过参数时间同步周期(TSP)的值。该参数值在初始化阶段由VTU-R提供(见第8章)。事件t的序列号应为16的整数倍。
当接收到时间戳值ToD(t)和ToD(t4)后,VTU-R应根据公式(2)计算实时时钟RTC-O和RTC-R之间的时间偏移量offset:
Offset=(ToD(t2)+ToD(t3)-ToD(ti)-ToD(t4))/2(2)
应根据估计的时间偏移量Ofset调整RTC-R,从而使得RTC-R与RTC-O时间同步(即希望下一次时间同步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Ofset值为o)。注:当参考采样点到达U-O参考点时,获取事件t的时间戳ToD(t)较为困难。可替代的,当该参考采样点到达VTU-O的IDFT输出(事件t)时,获取时间截。该时间截表示为ToD(t)。根据估计值△t=ToD(t)-ToD()对事件t的时间戳截ToD(t)进行调整,获得事件的时间戳ToD(t)。调整方法由厂家自定义。当参考采样点到达U-R参考点时,获取事件t2的时间戳ToD(t2)较为困难。可替代的,当该参考采样点到达VTU-R的DFT输入(事件t)时,获取时间戳。该时间戳表示为ToD(t2)。根据估计值△t,=ToD(t2)-ToD(t2)对事件的时间戳ToD(t)进行调整,获得事件t2的时间戳ToD(t2)。调整方法由厂家自定义。时间截ToD(ta)和ToD(t)可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7ToD数据传输
7.1概述
根据选择的传输方式,可通过OH顿或eoc消息传输ToD频率同步数据。时间同步数据通过eoc消息传输。
7.2通过OH顿传输ToD频率同步数据表2给出了更新的OH帧类型1结构,用于将ToD频率同步数据(即ToD相位差以及相应的事件t序列号)从VTU-O传递到VTU-R。第7个字节是ToD_FSync字节,该字节位于NTR字节后,MSG域之前。ToD频率同步数据被包含在ToDFSync顿进行发送。该ToDFSync顺包含三个字节:一个字节中包含6比特的事件ti序列号,两个字节包含16比特的ToD相位差值。每个OH中仅包含ToD_FSync顺中的一个字节。因此,一个ToD_FSync顿跨越三个OH顿周期(PER,)。表3定义了ToD_FSync顿的顿格式。同步字节Syncbyte的特殊值用于识别ToD_FSync帧的起始。VTU-O应在每个超顿的OH帧中插入一次事件t的ToD频率同步数据。PER,的值不超过20mS。因此,ToD_FSync顿的跨度小于一个超顿周期,并且可能出现一个ToD相位差及其对应的事件t序列号被发送两次的情况。
ToD帧同步数据应在事件t之后的第一个可使用的OH顺中发送。当OH顿类型1中插入ToD_FSync字节时,推导成顿参数消息开销数据速率msgp变为msg,=OR,×(SEQ,一7)/SEO,kbit/s。上述顿结构仅适用于初始化阶段。当使能时间同步且选择OH顿传输ToD相位差值时,才使用上述顿结构。更新的OH顿类型1见表2;ToD-FSync帧结构见表3。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