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2092-2018 简支梁试验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TB铁路运输标准】 简支梁试验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 TB/T2092-2018
- 现行
标准号:
TB/T 2092-2018
标准名称:
简支梁试验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30.2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092-2018.Simply supported beam test methods-Static loading test for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1范围
TB/T 2092规定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允许出现拉应力和允许开裂)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
TB/T 2092适用于按标准轨距设计CY场)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以下简称简支梁)的质量检验,其他类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可参照使用。
2一般要求
2.1简支梁静载弯曲武验是针对简支梁抗裂性及竖向刚度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包含简支梁横向、桥面板、梁端等检验。
2.2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应采用应力模拟的原则进行。对于预制阶段截面不对称的简支梁,应计人截面特性的附加影响。
2.3 静载弯曲试验加载原应对称布置,对于T形、箱形、槽形等简支梁,加载点宜位于梁体腹板顶面中心线处。加载点纵向布酱见附录A。
2.4 简支梁静载试验宜在终张拉或放张30 d后进行,不足30 d时应由设计单位检算确定。
3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3.1试验台座和加载设
3.1.1试验时应具有试验台座 、加载反力架、千斤顶、压力传感器等加载设备,整体工作能力不应小于1.2倍的最大试验荷载。
3.1.2试验台座应能保证试脸梁跨度、支承方式、加载状态符合试验加载计算图式要求(附录A),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加教反力架采用刚性竖杆时,应保证反力架可沿梁体纵向转动。
3.1.3 试验加载设备配套用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I级,量程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读数仪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92-2018
代替TB/T20922003
简支梁试验方法
预应力混凝士梁静载弯曲试验
Simply supported beam testmethods-Static loading test for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2018-06-05发布
国家铁路局发布
2019-01-01实施
1范围
一般要求
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4试验梁安装及试验前的准备
5加载方法
6评定
静载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8安全及防护措施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
振弦式应变计和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梁底布置示意图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加载计算单加载测力设备校核记录·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加载记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报告TB/T2092-2018
TB/T2092-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TB/T2092—2003《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架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与TB/T2092-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类别名称(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的检验目的(见2.1);增加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应按照应力模拟原则进行的内容(见2:2):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加载点布置的原则(见2.3);删除了静载弯曲试验实施的条件(见2003年版的2.1):增加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自动加载设备的相关内容(见3.1、附录B):增加了加载反力架采用刚性竖杆时对反力架的试验要求(见3.1.2)修改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测量设备的相关要求(见3.2,2003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静载试验梁用支座的要求(见4.1):增加了静载试验梁底面高度的要求(见4.2)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和挠度支架的安装要求(见4.4、4.7):修改了判别梁体开裂相关区域的描述(见第6章,2003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要求(见8.4):修改了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的补偿弯矩AM,计算公式(见附录C,2003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考患箱梁剪力滞效应条件下的跨中弯矩计算公式(见附录C);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等效荷载加载挑度修正系数表中的ZKH、ZC活载挠度修正系数和40m梁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见附录A):删除了8m梁等效荷载加载挑度修正系数(见2003年版的附录E);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含读数仪)配套标定记录表(见附录D):除了千斤顶油压表配套标定记录表(见2003年版的附录B):增加了简支梁底面应变量线性相关系数记录表(见附录E)。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斌、胡所亭、邓运清、李耀雄、苏永华、王乐然、魏峰、昊国琦、马林、赵柯班新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2092-—1989、TB/T2092-2003。1范围
简支梁试验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TB/T2092—2018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不允许出现拉应大允许出现拉应力和允许开裂)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
C)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巢(以下简称简支染)的质量检验,其HONSE
本标准适用于按标准轨距
他类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2一般要求
2.1简支梁静载弯曲
桥面板、梁端等检验
2.2简支梁静载弯
截面特性的附加影
2.3静载弯曲试验
心线处。加载点纵
2.4简支梁静载记
针对简支架抗裂性及竖向刚度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险,不包含简支梁横向、应采用应力模拟的原则进行。对于预制阶段截面不对称的简支梁,应计人应对称布置,对于T形、箱形、槽形等简支梁,加载点宜位于梁体腹板顶面中见附录A。
主终张拉或放张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单位检算确定。3
3.1 验台座和加电
3.1.1试验时应具有
1.2倍的最大试验荷载
台座、加载反力架、千斤顶、压力传感器等加载设备,整本工作能力不应小于购
支承方式、加载状态待合试验加载计算图式要求(附录A),且3.1.2试验台座应能保证
脸梁跨度
加载反力架来用刚性坚杆时,应保证反力架可沿梁体纵向转动。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力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级,量程不小手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3.1.3试验加载设备配套用
读数仪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
3.1.4试验前加载用压力传感器数仪)应采用标准测力仪校核标准测力仪精度等级不应低于0.3级,加载分级级差不应大于加载最大值的20%校核的最大荷载不宜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1倍,分级不少于5级。
3.1.5静载试验宜采用自动加载设备。3.2测量设备
3.2.1试验时应具备位移传感器百分表、刻度放大镜、普通放大镜、钢卷尺等计量设备。3.2.2挠度测量采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量程不应小于最大测量值的1.1倍,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位移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0.1%F.S,读数仪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3.2.3用于观裂缝的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不低于5倍,直径不小于100mm:人工量测裂缝宽度应使用刻度放大镜,其放大倍数应不低于20倍,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2mm;体裂缝也可采用振弦式应变计、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等进行识别。3.2.4振弦式应变计的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1%F.S,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ue,测量范围不小于3000u8。振弦式应变计应布置于简支染跨中及跨中两侧梁底面边缘各不小于2m的范围内,布置方TB/T2092-2018
式参见附录B。应选择环境温度相对稳定时进行试验,同时应避免应变计受阳光直射。3.2.5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的裂缝识别最小宽度不应大于0.02mm,检测范围应覆盖梁体跨中及跨中两侧各不小于2m范围,布置方式参见附录B。3.2.6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其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mm。3.2.7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等均需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应经悬空检定。4试验梁安装及试验前的准备
4.1支座应保证试验处于简支状态,箱梁宜选用与实际工程配套的型式和规格,T梁宜选用圆柱面或摇轴支座。简支梁两端支座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10mm,同一支座两侧或同一端两支座高差不应大于2mm;箱梁和槽形梁四支点不平度不应大于2mm。支座安装后的实测梁跨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2试验梁移人台座对中后、熟底面应距离地面150cm~170cm以便天观测。4.3在梁顶标出腹板中心线作来体的加载中心线,并在每板。钢座板用水平尺找平
千斤顶
加载点销设垫层及厚度不小于20mm的钢座顶中心与染顶加载中心线纵磺向位置偏差均不应大于各千斤
10mm:千斤顶中心与加载反
果横梁中
心纵横向偏差均不应大于
斤顶同辑
4.4压力传感器安装应与
开能适应
4.5加载前用放大镜在菜体跨中两侧(表面收缩裂缝和表
面摄饮
力架的变形
4跨度
范用内的下
mm,且应垫实两者之间的空隙。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缝裂缝)及局
高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4.6试验梁静载试
验前拉仔细核查原始资料,加载计算单按附录C要求详细列出4.7梁体挠度测量
立在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测量挠度的支架应独立设置并牢固、稳定,且不应受加载时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P
加载方法
5.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
循环进行,
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柜比)。试验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染体质
量与二期
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谁备正作结束后,梁体承
载质量对中弯矩及未先成预应力员失的补偿弯矩之和。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各循环加载等级a)第一加载循环
初始状态
基数级
静活载级
b)第二加载循环:
初始状态
基数级bzxz.net
静活载级
基数级
基数级
静活载级
初始状态
静活载级
初始状态
TB/T2092—2018
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初始状态开始:初始状态→
基数级
G HOUSE
静活载级
注:若基数级大于0.60级
允许出现拉应力利
第一加载循
初始状态
第二加载德
初始状态
基效级
裂的预应力巢各循环加载等级:0.60
初始状态
静活载级
静活载级
注若基数级大于0.60级,则取消0.60银。5min
静活裁级
基数级
静活载级
初始状态
静活载级
初始状态
5.2各千斤顶宜同速、同步达到同一荷载值,加载速度不宜超过3kN/8。1.00
5.3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裂缝出现。如出现裂缝或初始裂缝的延伸,应用红铅笔标注,并注明荷载等级,量测裂缝宽度。5.4对于允许开裂的预应力梁,如第一或第二加载循环时梁体出现受力裂缝,应在第二或增设的第三加载循环采用振弦式应变计跨裂缝测试,并记录各级加载等级下的裂缝宽度或裂缝处的变形,第三加3
TB/T2092-2018
载循环的加载方法与第二循环相同。5.5每级加载后均应测量梁体跨中和各支座中心截面两侧竖向位移变化,以同一截面的两侧平均值分别作为相应截面的竖向位移量或支点沉降量。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量减去支座沉降量即为该级荷载下的实测挑度值
5.6对每级加载下的实测挑度值,应仔细复核,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6评定
6.1梁体刚度合格的评定
实测静活载挠度值()为静活载级下实测挠度值减去基数级下实测挠度值。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合格评定标准:厂本m≤1.05(段#/)等效荷载加载绕度修正系数见附录A。6.2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和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为梁抗裂合格的评定6.2.1在K=1.20加载等下特尚20min,梁体底面和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均未发现受力裂缝,评页应力抗裂合格
定不充许出现拉应力的预
6.2.2在K=1.00加载等级下持荷20min,架体底面和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波段均未发现受力裂缝,评定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
应力抗裂合格
6.3允许开裂的预应力梁顶应力度和裂缝宽度合格的评定加费普级下持荷20min,梁体底面和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均未发现受力裂缝,评6.3.1在K=1.00
定预应力度和裂缝费度客
6.3.2在K=1.00加费
等级下持荷20min,裂缝宽度3≤0.07mm(对采用丝、钢绞线的架)或6,≤0.13mm(对采用IV
荷载等级,且裂缝重
螺旋钢筋的
奖):裂缝重新张开时加载荷载等级大于等于0.90倍的设计消压干时加载荷载等级大于0.70级:评定预应力度和裂缝宽度合格。6.4梁体刚度不合格的评定
当最后一个加载循环时的实测静活载挠度值不满足6.1规定,则梁体刚度不合格。6.5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的评定6.5.1当在某加载级下
现受力裂缝,评定抗裂不合
等级除外)的持荷时间内,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最大加载
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至后一级荷载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是在加载等级与前一级加戴等级的平均加载等级为抗等级。6.5.2当在某加载等级加载后一级加载等级的过程中,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现受力裂缝,评定抗裂不合格。接加序规定加至后一级加载等级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6.5.3当在最大加载等级的持荷时间,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现受力裂缝,评定抗裂不合格。在持荷20min后,分级卸载至初始状态,按验证加载程序规定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过程中裂缝张开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6.6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的评定6.6.1当在某加载等级下(最大加载等级除外)的持荷时间内,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现受力裂缝,评定梁抗裂不合格。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至后一级荷载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在该加载等级与前一级加载等级的平均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6.6.2当在某加载等级加载至后一级加载等级的过程中,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现受力裂缝,评定抗裂不合格。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至后一级加载等级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6.6.3当在最大加载等级的持荷时间内,梁体底面、底部倒角或圆弧过渡段发现受力裂缝,评定抗裂不合格。在持荷20min后,分级卸载初始状态,按验证加载程序规定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过程中裂缝张开,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4
TB/T2092—2018
6.7允许开裂的预应力梁预应力度和裂缝宽度不合格的评定6.7.1根据各级加载等级下的裂缝宽度或裂缝处的变形关系图,确定裂缝张开时的加载等级。当在最后一次加载循环最大加载等级下持荷20min,裂缝宽度或裂缝张开时的加载等级不满足6.3.2要求,即评定梁体裂缝宽度或(和)预应力度不合格6.7.2裂缝宽度的测试位置在梁体侧面最下排普通钢筋中心线水平处。6.8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评定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梁体竖向刚度和抗裂性均合格,评定静载弯曲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当静载弯曲试验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再抽取两件架进行静载弯曲试验,若静载弯曲试验均合格,仍评定该批梁静载弯曲试验合格(不合格梁除外)。若加信抽样梁静载弯曲试验仍有不合格,则应对本批梁逐件进行静载弯曲试验量划分按相关广品标准的规定执行。6.9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梁评定梁染体坚向刚度和抗裂性均合格,评定家梁静载弯曲试验合格,否则对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
为不合格。
6.10允许开裂的预应
对允许开裂的预应
格,否则为不合格。
静载试验记录和
力梁评定
梁体竖向测度、预应力度和翠缝宽度均合格,评定该梁静载弯曲试验合力
武验报告
试验记录的主要
要项门
包括:
验装备、设备仪器安装记录;
试验梁、支
压力传感器
各级加载
卖数仪)的标定记录,参见附录D;加载时间记
参见附录E:
加海中
及挠度记录,参见附录E
竖向位移测
支座沉降和
量结果的线生相关系数记录,参凡附录E:振弦式应型
、秘纤宽变与荷载等级关系的记录,参见附录!裂缝部位、
静载弯曲试验报告表见附录F。
静载弯曲试验报专主内容包括
检验单位和生产企业称;
产品型号和规格
检验类别:
检验日期:
检验项目和检验依据:
抽样办法和抽样数量;
试验设备和器具、仪表:
加载图式和加载程序;
检验结果、评定标准和检验结论:检验报告审批签章。
安全及防护措施
吊装、安装作业应有专人指挥,按规程操作,并符合相关要求高压油路和电路应符合相关要求。试验梁、加载装置在必要时应设防风、防倾支护。仪器、仪表和电器应有防雨、防晒条件,并具备电磁兼容性。TB/T2092—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
表A.1给出了等效荷载加载挑度修正系数。表A.1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出巢长
m4m4m375mo
全4m/4m4m/4mg
全4m/4m/0
P为每个加载截面各加载点的合力。2m
非表中所列活载或加载形式的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应另行计算。6
中一活
载修正
ZK活载
ZKH活
载修正
ZC活载
0.99420.9913
098560.98840.9857
1.02581.0280
1.02511.028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振弦式应变计和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梁底布置示意图B.1简支梁底面振弦式应变计布置方式简支梁底面振弦式应变计布置方式如图BYPUBLISHING HQUSE
图B.所示
双线箱梁梁底面应变计布置方式NN
单线箱梁梁底面应变计布置方式图B.2
≥2m≥2m
图B.3T梁染底面应变计布置方式TB/T2092-2018
使用振弦式应变计检测梁体抗裂性,至少应满足图B.1~图B.3所示的数量进行均布置。对于加载前检查发现的初始裂缝(表面收缩裂缝和表面损伤裂缝)及局部缺陷,可增加试验测点。7
TB/T2092-2018
B.2简支梁底面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布置方式简支梁底面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布置方式如图B.4、图B.5所示。连接装置
连接装置
箱梁梁底面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布置方式4
连接装置
图B,5T梁梁底面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布置方式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加载计算单TB/T2092-2018
C.1计算跨中弯矩M和等效力臂α根据跨度不同,等效集中荷载采用七截面、五截面、一截面加载(附录A),跨中截面设集中荷载,其五截面加载示例如图C.1所示。
余在其左右对称布置,各荷载纵向间距均为4m。HOUSE
图C.1五截面加载图式
C.1)-公式(C.4)
直,见公式
根据加载图式
式中:
口的荷载,单位为千牛(kN)。各加载点
式中:
支点反力
千牛(KN)
式中:
L一计算跨度,单位
M——跨中弯矩,单位为
各加载点至跨中距离单为米(m):X
加载截面数:
每个加载截面的加载点数:单排加载,m=1:双排加载,m=2;三排加载,m=3。m
式中:
等效力臂,单位为米(m):
注:各加载力不相等时,应按加载图式男行计算C.2计算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值Ao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值Ag,计算见公式(C.5)。Ag,=(1-m)au+(1-m)at
式中:
由于钢筋松弛、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值,单位为兆帕(MPa):C15016
.(C.2)
(C.3)
..(C.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10424-201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03.2-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2部分: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 TB/T2530-1995 内燃机车柴油机空转油耗试验方法
- TB/T2891-1998 电气化铁道并联电容器静态型高次谐波过流保护技术条件
- TB/T2711-2015 机车、动车组用空气压缩机组试验方法
- TB/T1679-1997 电气化铁道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