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611.2-2007 IP 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支持 IPv6 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

【YD通讯标准】 IP 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支持 IPv6 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
- YD/T1611.2-2007
- 现行
标准号:
YD/T 1611.2-2007
标准名称:
IP 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支持 IPv6 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2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611.2-2007.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anagement Interface of IP Network Part 2: Function and Protocol of IPv6 Equipment Management Interface.
1范围
YD/T 1611.2规定了对支持Pv6技术的设备进行管理所需的网络管理接口的定义和接口位置,规定了网络管理接口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接口的信息模型和所采用的接口协议。
YD/T 1611.2适用于支持IPv6技术网络的网管接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TU-T M.3010(2000) 电信管理网原理
IETF RFC3413 SNMP应用,2002
IETF RFC 1902-1908 SNMP v2c
IETF RFC 3410-3414 SNMP v3
IETF RFC2575 SNMP的基于观点的接人控制模型1999
IETF RFC3164 BSD SYSLOG协议,2001
IETF RFC3917 IPFIX要求,2004
IETF RFC3955 IPFIX候选协议评估,200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縮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和定义
3.1.1 IPv6 设备
支持IPv6技术的设备,其范围包括支持IPv6协议栈的设备和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双栈设备。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SN.1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 抽象语法表示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11.2-2007
IP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支持IPv6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TechnicalRequirementsforManagementInterfaceof IPNetworkPart2:FunctionandProtocolofIPv6EguipmentManagement Interface2007-04-16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IP网络设备管理概述
网络管理接口功能要求
网管接口协议要求
IPv6网管接口功能实现的协议支持要求.8网络管理接口性能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一致性指标目
附录B(资料性附录)IPFIX协议的包格式与内容附录C(资料性附录)Syslog协议的包格式与内容.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611.2-2007
YD/T1611.2-2007
《IP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支持IPv6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一第3部分:宽带接入服务器(BAS)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参考了以下标准:
ITU-TM.3010(2000)
IETFRFC3413
IETFRFC1902-1908
IETFRFC3410-3414
IETFRFC2575
IETFRFC3164
IETFRFC3917
IETFRFC3955
电信管理网原理
SNMP应用,2002
SNMPv2c
SNMPv3
SNMP的基于观点的接人控制模型1999BSDSYSLOG协议,2001
IPFLX要求,2004
IPFIX候选协议评估,2004
并结合IPv6网络设备管理接口的特性编写而成,与上述国际标准间的关系为非等效。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晨薛晶蒋勇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瑞军刘涛张Ⅱ
IP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支持IPv6的设备接口功能与协议YD/T1611.2-2007
本部分规定了对支持IPv6技术的设备进行管理所需的网络管理接口的定义和接口位置,规定了网络管理接口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接口的信息模型和所采用的接口协议。本部分适用于支持IPv6技术网络的网管接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ITU-TM.3010(2000)
IETFRFC3413
IETFRFC1902-1908
IETFRFC3410-3414
IETFRFC2575
IETFRFC3164
IETFRFC3917
IETFRFC395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电信管理网原理
SNMP应用,2002
SNMPv2c
SNMPv3
SNMP的基于观点的接人控制模型1999BSDSYSLOG协议,2001
IPFLX要求,2004
IPFLX候选协议评估,2004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术语和定义
3.1.1IPv6设备
支持IPv6技术的设备,其范围包括支持IPv6协议栈的设备和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双栈设备。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 Protocol
IPFlow InformationEx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MaitenanceCentor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抽象语法表示1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互联网协议
IP流信息输出
网络管理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流控制传输协议
YD/T1611.2-2007
4IP网络设备管理概述
Pv6设备构成的网络应提供网络管理接口,以便网络管理系统(NMS)对该网络进行管理。4.1网管接口位置
如图1所示,IPv6设备构成的网络的网管接口的物理位置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本部分不对其进行区分,规范的相关内容同时适用于这两种情况。网管系
IPv6设备
网管接口
IPv6设备
对图1的说明如下:
网管系统
IPv6设备
网管设备
网元管理系统
图1网络管理接口位置
IPv6设备
1)图1(a)所示,本部分定义的网络管理接口的实际物理位置位于网管系统与IPv6设备之间,由设备直接向网管设备提供网管接口:2)图1(b)所示,本部分定义的网络管理接口的实际物理位置位于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之间由网元管理系统向网管系统提供网管接口,网元管理系统与IPv6设备之间的接口定义不在本规范的范围之内。
4.2.IPv6设备范围
本部分规定的需要通过IP6设备网管接口管理的设备包括:1)IPv6路由器,包括核心路由器、边缘路由器;2)IPv6以太网交换机;
3)IPv4/IPv6协议转换网关;
4)防火墙。
5网络管理接口功能要求
IPv6设备应支持网管系统通过网管接口实现对设备的管理,网管接口的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流量管理、日志管理、安全管理和集中操作维护等功能(通用功能)。网管接口功能除满足本系列标准《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中相关规定前提下,应支持以下功能。5.1、配置管理
应能通过网管接口实现以下配置管理功能:1)通过网管接口获取或改变设备的详细配置信息,包括设备系统配置信息、设备接口配置信息:2)管理设备上的协议,配置相关的协议参数:a)IPv6路由器,包括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路由协议和MPLS协议:b)IPv6以太网交换机,包括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路由协议。2
3)根据业务的需要,配置业务参数a)IPv6路由器,包括VPN业务、MPLS业务所需配置和获取的信息。5.2告警管理
YD/T1611.2-2007
应能通过网管接口向网管系统实时主动上报设备中定义的告警事件,事件中应至少应包含的内容见5.2.3节。
应能通过网络管理接口实时主动上报经过告警过滤设定的告警事件,告警过滤包括告警时间、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原因和告警源等条件。5.2.1通用告警管理
网络中的设备可以通过网管接口发送关于系统和链路状态的通用告警。NMS可以通过网管接口接收来自被管资源的各种告警,所有的被管资源都应支持通用告警类型。各种设备可以通过网管接口发送的关于系统和链路状态的告警类型见表1。通用通知类型
中文名称
系统冷启动
系统热启动
连接中断
连接建立
认证失败
英文名称
coldStart
warmStart
linkDown
linkUp
authenticationFailure
5.2.2特定告警管理
当代理检测到系统冷启动时,向管理站发送coldStart告警当代理检测到系统热启动时,向管理站发送warmStart告警当代理检测到某条链路的ifOperStatus将要从其他状态(除notPresent外)进人down状态,将会触发链路中断Trap,该其他状态由ifOperStatus表示当代理检测到某条链路的ifOperStatus将要从down状态进人其他状态(除notPresent外),将会触发链路建立Trap:该其他状态由ifOperStatus表示当代理检测到认证失败事件发生时,向管理站发送authenticationFailure,该陷耕可以由网管系统配置snmpEnableAuthenTraps来决定代理是否产生该告警IPv6网络中的各设备除了支持网管接口通用告警的上报外,还根据设备的具体性能存在一些特定告警,例如路由器除支持陷阱/通知外还支持特定的协议告警,对于没有指出特定告警类型的暂应支持通用通知类型。
本规范不对特定告警统一规定。5.2.3告警数据格式
IPv6网络中的设备通过网管接口向NMS发送的告警中至少应当包含表2所列的信息。告警格式
中文名称
告警的序列号
网元标识名
告警原始级别
告警原始类型
告警原因号
告警原因
告警发生时间
告警状态
告警标题
告警内容
告警的序列号
网元的识别名
告警级别,设备上报告警消息中的告警级别:1.严重;2.重要;3.次要:4.一般;5.不确定
告警类型,设备上报告警消息中的告警类型,包括通信告警、环境告警、设备告警、处理错误告警、服务质量告警等标识告警原因的内部告警号(可选)告警原因(可选)
告警发生时间
活动状态,表示告警是否被清除还是处于活跃状态告警标题
告警内容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ww.iz321.net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YD/T1611.2-2007
5.3性能管理
网管系统可通过网管接口获取设备性能指标数据1)通过网管接口,被管设备或网元管理系统可以上报设备的历史性能数据,网管系统可以主动获取设备的历史性能数据。
2)通过网管接口,被管设备或网元管理系统可以周期上报设备的实时性能数据,网管系统可以主动获取设备的实时性能数据。
5.4流量管理
设备应能通过网管接口向网管系统实时主动上报流量流向统计数据。支持流量管理的设备包括IPv6路由器和IPv6以太网交换机(三层)。网管系统通过网管接口实现对流量流向统计IPFIX配置参数(如聚合规则、采样率等)的设置和修改。5.5安全管理
网络管理接口能够支持以下安全管理功能:1)支持对通过网管接口访问设备资源的用户进行分角色、分级别的权限管理:2)设备能通过网管接口向网管系统上报管理操作日志和安全日志。5.6日志管理
设备应能通过网管接口主动上报日志,这里特指设备的告警信息通过日志上报到NMS,包括设备部件告警、环境告警和设备功能实体告警等告警信息。网管系统应能通过设备网管接口对日志进行管理。5.7操作维护
设备应能提供本地和远端操作维护接口,以支持网管系统通过该接口以安全有效的方式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
6网管接口协议要求
6.1网络管理接口通信协议栈要求实现IPv6设备网络管理接口通信的协议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单协议栈方式(IPv6协议方式),另一种是双协议栈方式。这两种协议栈方式的主要区别集中在网络层协议的实现上。6.1.1单协议栈方式
单协议栈方式是在被管设备上只实现IPv6协议栈,由IPv6协议承载网络管理接口定义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网管系统和IPv6设备之间管理信息的交互,其中管理信息指满足第5节中规定的管理功能所需的信息,如图2所示。
网管接口协议
传输协议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2单协议栈方式
6.1.2双协议栈方式
YD/T1611.2-2007
双协议栈方式是指在被管设备上同时实现了IPv4和IPv6两种协议,网管接口协议可以由两种协议承载,如图3所示。
在网络由IPv4向IPv6的过渡阶段,网管系统可以通过IPv4协议获取IPv6设备的相关管理信息。网管接口协议
传输协议
TPV6协议
IPV4协议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3双协议栈方式
IPv6设备应通过SNIMP、IPFLX、Syslog、ftp以及telnet等接口协议支持各网管接口功能,且保证这些接口协议可以通过IPv6承载。
6.2SNMP管理协议
IPv6设备应该具备SNMP接口以方便提供必要的配置、性能、告警管理等功能,并实现SNMPv2c(RFC1901-1908)或更高版本。
6.3IPFIX管理协议
IPFIX接口应用于网络性能的监测、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方面,利用网络设备内部的观测点收集并上报流数据,由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分类和处理。6.3.1信息模型
对于每一个被测量的流,输出过程能够报告流的属性。不同聚合规则的流输出的属性不同,其输出内容应当遵循RFC3954所列出的属性,并至少应该支持以下属性:·IP版本号:
·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IP传输协议类型(例如:TCP,UDP,ICMP.);●源TCP/UDP端口号(如果传输协议是TCP或UDP):·目的TCP/UDP端口号(如果传输协议是TCP或UDP)·包计数器(如果包被分片,每一个分片算作一个包);·字节计数器;
:服务类型(在IPv4中)或流类型的类型(在IPv6中),根据RFC2474,这些字节中包含长度为6位的DSCP;
·流标签(在IPv6中);
·MPLS标签(在MPLS中);
·流的第一个包的时间戳;
·,流的最后一个包的时间截;··采样配置(例如采样方式和采样率):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611.2-2007
·观测点的标识;
·被聚合的流计数器(如果应用了聚合规则)。6.3.2数据模型
使用IPFIX数据模型作为推荐数据模型。流数据应能够在关键域支持暨名,以防止信息泄密。6.3.3IPFIX管理协议要求
6.3.3.1流的分类
具有相同流属性的数据包被认为是属于同一种流。一个数据包如果显示多种不同的流属性就可以被认为是属于不同的流。
测量过程必须能够通过配置所有要求的字段或这些字段的子集完成对流的区分。6.3.3.2数据输出
以下规定对输出流记录的要求以及对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要求。6.3.3.2.1、数据输出方式
数据输出方式包括两种: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流数据输出必须支持主动模式。6.3.3.2.2流量测量配置
测量过程必须提供配置功能,应支持对以下参数的配置:·观测点范围;
·流的老化设定;
·报文采样方向、采样方式(计数采样、随机采样)和采样率参数;·流的BGP属性(可选)。
6.3.3.2.3.流量输出配置
输出过程必须提供配置功能,应支持对以下参数的配置::输出数据格式;
·流输出源地址;
·流输出目的地址。
6.3.4IPFIX协议实现要求(可选)本部分选用NetFloWv9作为IPFIX的实现协议。6.3.5传输承载协议要求
本部分选用UDP作为IPFLX的承载协议。应支持通过扩展使用SCTP作为承载协议(可选)。6.3.6通用要求
6.3.6.1开放性
这里开放性指测量过程和输出过程配置的可扩展性。数据模型也应具有可扩展性。6.3.6.2·可伸缩性
收集过程必须支持从大量的输出过程中收集数据。收集过程必须能够区分不同的输出源。输出过程必须支持输出流信息到多个收集过程。收集过程应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6.3.7包格式与内容
IPFIX的包格式与内容遵循RFC3954的规定,具体内容参见本部分附录B。6.4Syslog接口
YD/T1611.2-2007
Syslog用于记录系统活动的详细情况,所产生的日志用于评估、审查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操作等。6.4.1传输承载协议
传输承载协议为UDP。
6.4.2包格式和内容
Syslog协议的包格式和内容遵循RFC3164的规定,具体内容参见本部分附录C。6.4.3输出要求
应能支持同时向多个Syslog服务器发送日志信息。6.5Telnet接口
应支持SSH2.0版本。
6.6FTP接口
应支持“显示SSL”(可选)。
7·IPv6网管接口功能实现的协议支持要求7.1配置管理
应支持下述方式的配置数据获取及配置策略执行:SNMP方式:
·命令行方式。
7.2性能管理
应支持下述方式的性能数据获取:·SNMP方式;
·命令行方式;
·文件方式。
7.3告警管理
应支持下述方式的告警数据获取:·SNMPTrap方式:
·Syslog方式。
7.4流量管理
应支持下述方式的流量统计数据获取:·SNMP方式;
·IPFIX方式。
7.5日志管理
应支持下述方式的日志数据获取:·Syslog方式;
·文件方式。
7.6集中操作维护
网络设备应支持命令行方式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为了方便网管系统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611.2-2007
7.7接口安全要求
网管接口应支持以下安全措施:·telnet/SSH方式;
SNMPv3;
·FTP/SSL(可选)。
8网络管理接口性能要求
参见YD/T1611.1-2007《IP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8
A.1标准MIB
A.1.1,IPv6路由器(应支持、可选支持)·应支持MIBIRFC1213
,应支持接口扩展MIBRFC1229
·应支持BGP4MIBRFC1657bzxZ.net
·应支持RIPv2MIBRFC1724
·应支持OSPFMIBRFC1850
应支持IPv6MIBRFC4293
·应支持IPv6TCPMIBRFC4022
·应支持IPv6UDPMIBRFC41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数据一致性指标
可选支持SNMPFRAMEWORKMIBRFC3411*·可选支持SNMPMPDMIBRFC3412*可选支持SNMPNOTIFICATIONMIBRFC3413*·可选支持SNMPTARGETMIBRFC3413*可选支持SNMPUSERBASEDSMMIBRFC3414*·可选支持SNMPVIEWBASEDACMMIBRFC3415*·可选支持MIB实体RFC4133*
应支持VRRPMIBRFC2787
·应支持RMONMIBRFC2819
·应支持DISMANPINGMIBRFC2925·应支持PPPLCPMIBRFC1471
应支持PPPIPNCPMIBRFC1473
·应支持SONETMIBRFC3592
应支持EtherLikeMIBRFC3635
A.1.2IPv6以太网交换机
●应支持MIBIRFC1213中的系统、接口、IP、ICMP和UDP组·,如果交换机实现TCP,则应支持MIB-IIRFC1213中的TCP组·应支持接口扩展MIBRFC1229
应支持BGP4MIBRFC1657
·应支持RIPv2MIBRFC1724
·应支持OSPFMIBRFC1850
·应支持IPv6MIBRFC4022
·应支持IPv6ICMPMIBRFC2466
·应支持IPv6TCPMIBRFC2452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611.2-20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