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B 086.2-2012 LTE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YD通讯标准】 LTE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 YDB086.2-2012
- 现行
标准号:
YDB 086.2-2012
标准名称:
LTE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31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B 086.2-2012.Requir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or LTE Digit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art 2: Base Station and Ancillary Equipment.
1范围
YDB 086.2规定了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YDB 086.2适用于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固定或移动基站无线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无线通信设备radio communicat ions equi pment
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发信机和/或收信机和/或固定使用、车载使用、便携使用的通信设备或其中的某部分。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与辅助设备一起使用,但基本功能不依赖辅助设备完成。
3.1.2
电信中心te lecommunication center
具有以下特征的电磁环境:在地域内的供电采用48V直流供电或者50Hz 220/ 380V交流供电。应确保直流供电的负载很少开关。内部的交流电缆应同直流电缆和信号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互耦合。直流电缆和信号线间不需要保护距离。应使用接地的金属电缆支架。应有一定的防静电措施,例如:采用防静电地板。制定操作和维护设备的导则( 例如:使用防静电环、静电防护鞋)。应与大功率广播发射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允许无线发射机的存在,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向空间发射电磁场。应限制无线移动设备在电信中心的使用。

部分标准内容:
YDB086.22012
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Requir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forLTEDigit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art2:BaseStation and AncillaryEquipment
2012-03-25印发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试验条件:
通用条件
试验布置
免测频段
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中继器的测试布置
中继器的窄带响应
连续骚扰测量条件和布置
抗扰度的测试条件
5性能评估方法,
可以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EUT.
不能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EUT。
5.4评估辅助设备适用的方法,
5.5EUT的分类
6性能判据.
基站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A)基站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B)次
6.3辅助设备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A)6.4
辅助设备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B)6.5中继器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A)6.6中继器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B)在间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性能判据C)6.7
7适用性
骚扰测量
抗扰度试验
8基站、中继器、辅助射频放大器及其辅助设备的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8.1天线端口(传导杂散)
机箱端口(辐射杂散)
机箱端口(辐射骚扰)
8.4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YDB086.2—2012
YDB086.2—2012
8.5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8.6信号和控制线端口
8.7谐波电流(AC电源输入端口)8.8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输入端口)8.9瞬态传导骚扰(D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9基站、中继器、辅助射频放大器和辅助设备抗扰度测试的方法和等级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80MHz2700MHz)9.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9.4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9.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9.7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9.8瞬变和浪涌抗扰度试验(车载环境)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中继器、辅助射频放大器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评估方法,中继器、辅助射频放大器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评估方法FRC参考灵敏度和通道选择性(QPSK,R=1/3)基站配置
中继器配置
HiiKAoNiKAca
YDB086.2—2012
本部分是《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系列技术报告之一,该系列技术报告包括以下部分:
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本部分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的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3GPP TS 36.104《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c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Base Station (BS) radio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
3GPP TS 36.11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c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Base Station (BS) and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3GPPTS 36.14l《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c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Base Station (BS)conformance testing》
3GPP TS36.143《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c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FDD repeater conformance testing》.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本部分的规范性附录。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安排下,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又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性文件引导其发展的领域,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技术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镒、杨子安、刘超、雷新、谢玉明、张兴海、张金涛、吕波、张科、冯根宝、姚春海,赵冬、杨鹏伟、吴慧、刘志辉、杨伟中。III
iiKANiKAca
YDB086.2—2012
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本部分规定了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固定或移动基站无线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9254-2008
GB17625.1
GB17625.2
GB/T17626.2
GB/T17626.3
GB/T17626.4
GB/T17626.5
GB/T17626.6
GB/T17626.11
GB/T17626.29
GB/T21437.2
GB/Z17625.3
GB/Z17625.6
GB/T22451-2008
YD/T1483
CISPR16-1-4
3GPPTS36.101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的限值和测量方法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Part 1-4: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cillaryequipment - Radiated disturbances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1
iiiKAoNikAca
YDB086.2—2012免费标准bzxz.net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无线通信设备radiocommunications equipment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发信机和/或收信机和/或固定使用、车载使用、便携使用的通信设备或其中的某部分。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与辅助设备一起使用,但基本功能不依赖辅助设备完成,3.1.2
电信中心telecommunication center具有以下特征的电磁环境:在地域内的供电采用48V直流供电或者50Hz220/380V交流供电。应确保直流供电的负载很少开关。内部的交流电缆应同直流电缆和信号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互耦合。直流电缆和信号线间不需要保护距离。应使用接地的金属电缆支架。应有一定的防静电措施,例如:采用防静电地板。制定操作和维护设备的导则(例如:使用防静电环、静电防护鞋)。应与大功率广播发射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许无线发射机的存在,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向空间发射电磁场。应限制无线移动设备在电信中心的使用。3.1.3
非电信中心otherthantelecommunicationcenterEUT不在电信中心内运行的地点,例如,在无保护措施的本地远端局站、商业区、办公室内,用户室内和街道等。
辅助设备ancillary equipment
与无线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的设备,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以提供额外的操作和/或控制特性。例如:把控制延伸到其它位置,独立于无线通信设备之外使用就不能提供单独的用户功能,b)
所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无此辅助设备时仍能进行发射和/或接收等预定的操作。(即辅助设备不是主设备基本功能的子单元。)3.1.5
试验辅助设备test ancillaryequipment为试验提供必需的数据和建立通信连接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控制设备。3.1.6
基站设备basestationequipment适用在固定位置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或辅助设备。该类设备由交流电源网直接或间接供电(例如:通过AC/DC变换器或电源)或者由本地DC电源网延伸供电。3.1.7
-iiiKAoNniKAca
机箱端口enclosureport
YDB086.22012
设备的物理边界,电磁场通过该边界辐射或照射。插件的物理边界由宿主单元定义。3.1.8
主机设备hostequipment
不需要连接无线通信设备就可以完整运行功能的任何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只是提供额外功能。3.1.9
一体化天线设备integralantenna equipment该类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设计为不使用额外连接器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且天线是设备的一部分。体化天线对于设备可以是内置的或外置的。对于这类设备,天线端口和机箱端口是等同的,3.1.10
非一体化天线设备non-integralantennaequipment该类无线通信设备使用连接器或波导法兰盘直接与天线相连,或通过馈入器或波导与天线相连。对于这类设备,天线端口和机箱端口是分离的。3.1.11
端口port
指定设备(装置)与外部电磁环境之间的特定接口。(见图1)机箱端口
交流电源端口
直流电源端口
接地端口
图1端口示例
基站设备
无线设备
图2单机箱基站
信号/控制端口
天线端口
电信端口
iiiKAoNiKAca
YDB086.2—2012
基站设备
无线设备
基带单
无线设备
图3多机箱基站
电信端口telecommunicationsport设备直接与电信网络连接的端口。3.1.13
信号/控制端口signalandcontrol传送消息和控制信号的端口,不包含天线端口。3.1.14
辅助射频放大器
ancillary RF amplifier
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在基站的发射和/或接收天线的接口与天线之间提供放大器作用:在没有任何被定义了特性的控制信号被放大的情况下(例如:时钟信号和发射功率的控制信b)
号),设备应能符合其规范性能;c)
如果设备仅为某些特殊类型的基站而服务,那么在缺少辅助射频放大器的情况下,这些基站仍能满足性能要求。
注:如果辅助射频放大器仅为某些特殊类型的基站服务,这些基站在同辅助射频放大器相连的情况下才能满足性能要求时,辅助射频放大器就被认为是基站的一部分。3.1.15
中继器
repeater
在下行(从基站到用户设备)和上行(从用户设备到基站)方向对辐射或传导的RF载波进行接收、放大和发射的设备。
负载load
终端在某一电路(如放大器)或电器输出端口,接收电功率的元器件、部件或装置统称为负载。3.1.17
抛负载loaddump
交流发电机正产生充电电流时,充电电池与交流发电机断开,而此时仍然有其它的负载与交流发电电路相连。
iiiKANiKAca
S1接口
S1 interface
E-UTRA和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吞吐量Throughput
对一个参考测量信道在特定参考的条件下每秒钟成功接收的载荷的比特数。3.1.20
承载Bearer
条被定义了容量,延时和比特误码率等方面的信息传输通道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UTRA
试验条件
通用条件
Alternating Current
amplitude modulation
Artificial mains network
Absolute 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
Circuit Switched
Direct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quipment Under Test
Fixed Reference Channel
Impedance stabilisation networkLong Term Evolution
Radio Frequency
Root mean square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EUT应在正常试验环境下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应记录在报告中。交流
幅度调制
人工电源网络
YDB086.2—2012
绝对射频信道号
耦合/去耦合网络
电路交换业务
电磁兼容性
静电放电
受试设备
固定参考信道
阻抗稳定网络
长期演进
均方根值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多入多出技术
无论EUT是否需要特殊的软件或试验夹具用来连接到主机设备,试验布置都应尽可能的接近正常或典型的实际运行状态。
EUT的试验条件应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安装条件接近,布线应与实际过程相一致。如果EUT按制造厂规定安装在支架内或机箱内,除非另有说明,EUT应按照说明书或安装手册声明的方式安装,并且所有的盖板及接线板应按照正常运行放置。如果设备是系统的一部分或同辅助设备相连,那么在测试时,设备应连上最小典型配置的辅助设备,但对与辅助设备相连的端口应激活。5
iiiKAoNikAca
YDB086.2—2012
如果设备有大量的端口,就应挑选足够数量的端口以确保能模拟实际情况且确保不同类型的端口都能被测试。
如果EUT由多个基站(或中继器)组成,对每一个基站(或中继器)的天线连接器都应进行测试。在正常工作下的端口将同辅助设备相连或通过电缆与模拟辅助设备的阻抗终端相连。RF输入和输出端口应被正确端接。
除非在测试布置中EUT有需要,否则维护端口不需要被端接。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抗扰度试验信号对测量设备和位于试验环境内/外的试验辅助设备(如:信号源、辅助设备等)的影响:应当采取措施避免试验环境内/外的辅助试验设备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基站在测试时的工作状态见附录D。中继器在测试时的工作状态见附录E。在试验中工作模式和配置应准确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对于可以支持多信道带宽的EUT,除非特别指明某一信道带宽,则以最宽的信道带宽来建立运行环境。
4.2试验布置
4.2.1发信机输入端试验布置
通过内部或外部信号源产生的适当的正常调制信号进入发信机输入端。外部信号源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
4.2.2发信机输出端试验布置
对于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从设备传送至位于试验环境内的天线。产生试验有用信号的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如果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均是一体化天线设备,那么可以充许提供有用信号的试验设备位于试验环境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将优先考虑将所有设备作为EUT而进行试验。如果上述条件均无法满足,应当采用适当的措施(如:屏蔽、滤波等)避免位于试验环境之内的设备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对于非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使用适合的屏蔽电缆或波导从天线连接器引出。产生试验有用信号的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除非本文件的其它部分有特殊规定,发信机工作在EUT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4.2.3收信机输入端试验布置
通过内部或外部信号源产生的适当的正常调制信号进入收信机输入端口。外部信号源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
对于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从设备传送至位于试验环境内的天线。这个天线应当通过屏蔽电缆与外部信号源相连。对于非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使用适合的屏蔽电缆或波导从天线连接器引出。产生试验有用信号的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4.2.4收信机输出端试验布置
收信机的输出应按正常运行时连接至试验环境外的试验系统。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对试验系统的影响。
YDB086.2—2012
收信机的输出信号应接至位于测试环境外的测量设备。如果收信机有收信机输出连接器,那么应采取与EUT的正常工作一样的方式连接线缆,将收信机的输出信号连接至位于测试环境外的测量设备。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可能对测量设备产生的影响。系统布置的描述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2.5收发信机联合试验布置
在抗扰度试验时,收信机和发信机允许同时位于试验环境内进行抗扰度试验。EUT和辅助设备应正常调制。试验系统应检测EUT的性能指标。4.3免测频段
4.3.1收信机的免测频段
收信机的免测频段是指不进行辐射抗扰度测试的频段收信机免测频段的低端频率是收信机接收频段的低端频率减去20MHz。收信机免测频段的高端频率是收信机接收频段的高端频率加上20MHz。4.3.2发信机的免测频段
发信机的免测频段是指不进行辐射抗扰度测试的频段。发信机免测频段的低端频率是发信机使用的最低载频的中心频率减去2.5倍信道带宽。发信机免测频段的高端频率是发信机使用的最高载频的中心频率加上2.5倍信道带宽。4.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收信机和收/发信机在离散频率测试过程中产生的窄带响应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定:a)在抗扰度试验时,应按照第6章的内容对EUT进行监视。窄带响应和宽带现象都可能引起EUT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在此情况下,须作进一步判断将测试频点偏置土2倍信道带宽,重复测试。如果EUT不合格的情况在单端或双端消失,则为b)
窄带响应;
如果EUT不合格的情况未消失,则可能为另一个骚扰信号所引起的窄带响应。在此情况下,将c)
测试频点偏置土2.5倍信道带宽,重复测试;如果超差的情况在单端或双端仍未消失,则认为是宽带现象。即EUT未通过测试。d)
窄带响应应当忽略。
4.5中继器的测试布置
通过设置绝对射频信道号(ARFCN),在中继器的工作频段内选择输入频率。应通过合适的测试设备(以下叫“测试系统”)监测中继器的中继路径的RF性能指标。测试系统应隔离于测试环境。
测试布置应尽可能的接近正常或典型的实际运行状态。中继器应符合以下工作状态:
a)被测设备应工作在最大增益的状态下:b)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骚扰信号对测试设备的影响:4.6中继器的窄带响应
收信机和收/发信机在离散频率测试过程中产生的窄带响应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定:YDB086.2—2012
在抗扰度试验时,应监视增益。窄带响应和宽带现象都可能引起增益的超差。在此情况下,须a)
作进一步判断:
将测试频点偏置主2倍信道带宽,重复测试。如果增益超差的情况在单端或双端消失,则为窄带响应;
如果增益超差的情况未消失,则可能为另一个骚扰信号所引起的窄带响应。在此情况下,将测试频点偏置土2.5倍信道带宽,重复测试:d)
如果增益超差的情况在单端或双端仍未消失,则认为是宽带现象。即EUT未通过测试。窄带响应应当忽略。
4.7连续骚扰测量条件和布置
测试布置应尽可能的接近正常或典型的实际运行状态。测量应在EUT正常工作时产生最大骚扰的模式下进行。应当尝试接收最大的辐射发射,例如:通过移动设备的线缆EUT的所有发信机应全功率发射。通过设置ARFCN,在EUT的工作频段内选择发信机的工作频率,且均匀分布在骚扰测量中,有用RF输入信号电平应不超过参考灵敏度电平15dB。输入信号电平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8抗扰度的测试条件
在发信机的抗扰度测试中,进行正常的调制,应建立通信链路。在收信机的抗扰度测试中,有用信号进行正常的调制,应建立通信链路。在带有双工滤波器的基站的抗扰度测试中,有用信号进行正常的调制。应建立通信链路。在中继器的抗扰度测试中,有用信号应分别耦合到每一个天线端口,其电平应能使每个信道能产生最大射频功率输出。如果指定的信号能同时耦合到所有的天线端口,那么就可以只进行单次的测试。对于辅助设备的抗扰度试验,如果没有单独的通过/不通过准则,那么就应将其同发信机、收信机或收/发信机连接到一起判定辅助设备的通过/不通过。在抗扰度试验中,提供通信链路的有用RF输入信号电平应高于EUT的参考灵敏度电平40dB。输入信号电平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5性能评估方法
5.1总则
同GB/T22451-2008的5.1。
GB/T22451-2008的5.1中提及的收信机解调器之前的中频滤波器带宽的相关内容不适用于本标准范围内的无线设备。
EUT的载波特性应在测试报告中记录。5.2可以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EUT同GB/T22451-2008的5.2。
5.2.1下行链路中吞吐量评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T1847.3-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 YD/T184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 YD/T1181.2-2008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2部分:芳纶纱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