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标准号:
DB33/T 943.2-2014
标准名称: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943.2-2014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
DB33/T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n major maize pestsPart2:Northern corn leafblight&corn southernleaf blight2014-10-27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11-27实施
DB33/T943《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4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一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一一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一第4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DB33/T943的第2部分。本部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3/T943.2—2014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淳安县植保土肥站、开化县植保植检站、衢州市植保站、遂昌县植保站、温岭市植保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许渭根、滕淳茜、方屹豪、徐南昌、沈卫新、朱金星、黄贤夫,I
1范围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943.2—2014
DB33/T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2病情调查
2.1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2.1.2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大田病情普查
2.2.1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2.2.2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3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根据玉米生育期常规记载标准,分别观察记载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主要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调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基本苗数等栽培情况,调查观察区内不同熟制类型、品种及面积比例,以及药剂防治情况等。4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情况,分析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观察结果记入附录C表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DB33/T943.2—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表A.1
全株叶片无病斑。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病斑情况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16%~30%。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B.1株发病率计算
株发病率计算公式:
叶发病率计算
叶发病数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株发病率%=发病株数×100
调查株数
叶发病率%=发病叶数
调查叶数
Z(发病株数×相应病级数)×100病情指数=4
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
DB33/T943.22014
DB33/T943.2—201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病虫测报站名
(北纬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盖章
C.1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调查日期
生育期
DB33/T943.2—2014
DB33/T943.22014
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bZxz.net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见表C.2。
调查日期
表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mm)
(小时)
天气情况记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DB33/T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n major maize pestsPart2:Northern corn leafblight&corn southernleaf blight2014-10-27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11-27实施
DB33/T943《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4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一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一一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一第4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DB33/T943的第2部分。本部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3/T943.2—2014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淳安县植保土肥站、开化县植保植检站、衢州市植保站、遂昌县植保站、温岭市植保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许渭根、滕淳茜、方屹豪、徐南昌、沈卫新、朱金星、黄贤夫,I
1范围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943.2—2014
DB33/T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2病情调查
2.1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2.1.2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大田病情普查
2.2.1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2.2.2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3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根据玉米生育期常规记载标准,分别观察记载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主要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调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基本苗数等栽培情况,调查观察区内不同熟制类型、品种及面积比例,以及药剂防治情况等。4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情况,分析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观察结果记入附录C表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DB33/T943.2—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表A.1
全株叶片无病斑。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病斑情况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16%~30%。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B.1株发病率计算
株发病率计算公式:
叶发病率计算
叶发病数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株发病率%=发病株数×100
调查株数
叶发病率%=发病叶数
调查叶数
Z(发病株数×相应病级数)×100病情指数=4
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
DB33/T943.22014
DB33/T943.2—201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病虫测报站名
(北纬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盖章
C.1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调查日期
生育期
DB33/T943.2—2014
DB33/T943.22014
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bZxz.net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见表C.2。
调查日期
表C.2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mm)
(小时)
天气情况记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
- DB41/T515-2007 调味面制食品
- DB13/T527-2004 优质鸭梨
- DB13/T759.2-2006 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球茎茴香
- DB53/T246.30-2008 保山香料烟综合标准 第30部分:包装、标识和贮运
- DB37/T286-2008 珠宝玉石饰品标识
- DB53/T264.7-2008 苍源木薯种植综合标准 第7部分:木薯质量标准
- DB21/T1545-2007 大米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测定
- DB13/T502-2004 无公害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 DB34/T1000-2009 泥鳅亲本选择与培育技术
- DB34/T1034-2009 动物组织中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DBS50016-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传统风干榨菜
- DB42/T382-2006 无公害食品 高山萝卜
- DB53/T246.18-2008 保山香料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病虫害预测预报
- DB11/T384.15-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5部分: 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 DB62/T1735-2008 白牦牛熟肉制品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