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13/T 1316-2010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标准号:
DB13/T 1316-2010
标准名称: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河東北
省地方
DB13/T13162010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2010-11-15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日伙伴t
2010-11-25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松树、马志民、刘兰服http://foodmate.net/DB13/T13162010
1范围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DB13/T1316-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储藏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收获、储藏窖准备、储藏及出窖。本标准适用干鲜食及食品加工用甘薯、种薯储藏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传统井窖
在质结构较密实的士层条件下,具有并形特点、底部横向开挖储藏室的储藏窖。3.2
大口井窖
具有井形特点,用砖砌壁,底部向上逐渐收口的储藏窖。3.3
砖拱窖
在地下或半地下,用砖砌成的拱形储藏窖。3.4
崖头窖
在土山侧面横向开挖的甘薯储藏窖。4收获
根据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一般在霜降来临前,日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收获为4.1
宜,至日平均气温12℃时收获基本结束。4.2
2收获时减少损伤,去除病伤薯块,运输时做到轻装,轻运,轻卸。1
全品伙伴网ht
5储藏窖准备
5.1建窖
根据当地条件可选择不同建窖方式5.1.1传统井窖
DB13/T1316—2010
在土质结构较密实的土层条件下,挖井深4m~5m,上口直径0.8m左右,下部直径2.0m左右竖井,底部横向开挖高1.8m~2m,横深2.5m~4.5m的储藏室。储藏室可存甘薯量3000kg~5000kg
5.1.2大口井窖
用砖砌壁,挖井深5m~6m,底部直径4m,地面口直径1.2m~1.5m左右。一般储量15000kg~20000kg。
5.1.3砖拱窖
挖深4m,窖拱高2.5m,盖土深度不少于1.5m,呈非字或半非字平面结构,窖顶设通风孔便于换气。
5.1.4崖头窖
从山的一侧往里开挖,顶部土层要保证2m以上,在窖门设缓冲间,上留有通气口,在通道两侧开挖储藏室,储藏室土层间隔不少于2m。2消毒处理
旧窖及时维修和彻底清扫,用硫磺熏蒸,用量3g/m,密闭48h后通风;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均匀喷洒。5.3配备温湿度测量、调节设备。6储藏
6.1窖内环境控制
储存期间窖内温度控制在9℃~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入窖前窖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足时,可在入窖前7h~10h往地面墙面上喷酒水;窖内氧气含量不低于15%二氧化碳含量不高于5%
6.2.1鲜食及加工用甘薯入窖
全品伙伴区
DB13/T13162010
入窖薯块可采用薯块排放、装箱(周转箱)排放或装袋排放。薯堆整齐,防止倒塌。薯袋或薯箱堆放高度不超过6层为好,中间留50~70cm通道。传统井窖散装排放的要留有1/2以上的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6.2.2种薯入窖
6.2.2.1薯块存放前进行药剂杀菌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a)将装好的种薯按包装单位,先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泡1min~2min,捞出,控七八成干入窖。
b)将装好的种薯按品种分别排放,排好之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顶部喷酒,直至底部流出药液。
6.2.2.2入窖要求同6.2.1。
在存放的品种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好标记,以防出窖时发生混杂。6.2.2.3
储藏期管理
6.3.1前期
入窖初期以通风散热为主。利用晚上较低的气温来降温,窖内薯堆温度达到14C时逐渐封盖窖口。掌握好通风降温天数,以薯堆内温度稳定在12℃~14℃为宜。6.3.2中期
冬至前后气温下降,适时开关窖门及气眼,使窖内温度控制在10℃~15℃。若湿度偏低,可在薯堆旁地面泼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随看气温下降,应及时封严所有窖门及气眼,必要时可采取加温措施,将温度控制在10℃~13℃。窖内外温差较大时窖顶会出现水滴,可在甘薯堆上方盖一层草帘或者苦布,淋湿后及时更换。6.3.3后期
立春后应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窖内温度高于15℃时要打开气眼通风降温,若是遇到寒流,窖内温度低于12℃,应及时加温,使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2℃~14℃之间。
7出窖Www.bzxZ.net
选择晴朗,无风,气温高于9℃的天气,当天出窖当天包装装车或者育苗为好。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省地方
DB13/T13162010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2010-11-15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日伙伴t
2010-11-25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松树、马志民、刘兰服http://foodmate.net/DB13/T13162010
1范围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DB13/T1316-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储藏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收获、储藏窖准备、储藏及出窖。本标准适用干鲜食及食品加工用甘薯、种薯储藏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传统井窖
在质结构较密实的士层条件下,具有并形特点、底部横向开挖储藏室的储藏窖。3.2
大口井窖
具有井形特点,用砖砌壁,底部向上逐渐收口的储藏窖。3.3
砖拱窖
在地下或半地下,用砖砌成的拱形储藏窖。3.4
崖头窖
在土山侧面横向开挖的甘薯储藏窖。4收获
根据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一般在霜降来临前,日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收获为4.1
宜,至日平均气温12℃时收获基本结束。4.2
2收获时减少损伤,去除病伤薯块,运输时做到轻装,轻运,轻卸。1
全品伙伴网ht
5储藏窖准备
5.1建窖
根据当地条件可选择不同建窖方式5.1.1传统井窖
DB13/T1316—2010
在土质结构较密实的土层条件下,挖井深4m~5m,上口直径0.8m左右,下部直径2.0m左右竖井,底部横向开挖高1.8m~2m,横深2.5m~4.5m的储藏室。储藏室可存甘薯量3000kg~5000kg
5.1.2大口井窖
用砖砌壁,挖井深5m~6m,底部直径4m,地面口直径1.2m~1.5m左右。一般储量15000kg~20000kg。
5.1.3砖拱窖
挖深4m,窖拱高2.5m,盖土深度不少于1.5m,呈非字或半非字平面结构,窖顶设通风孔便于换气。
5.1.4崖头窖
从山的一侧往里开挖,顶部土层要保证2m以上,在窖门设缓冲间,上留有通气口,在通道两侧开挖储藏室,储藏室土层间隔不少于2m。2消毒处理
旧窖及时维修和彻底清扫,用硫磺熏蒸,用量3g/m,密闭48h后通风;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均匀喷洒。5.3配备温湿度测量、调节设备。6储藏
6.1窖内环境控制
储存期间窖内温度控制在9℃~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入窖前窖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足时,可在入窖前7h~10h往地面墙面上喷酒水;窖内氧气含量不低于15%二氧化碳含量不高于5%
6.2.1鲜食及加工用甘薯入窖
全品伙伴区
DB13/T13162010
入窖薯块可采用薯块排放、装箱(周转箱)排放或装袋排放。薯堆整齐,防止倒塌。薯袋或薯箱堆放高度不超过6层为好,中间留50~70cm通道。传统井窖散装排放的要留有1/2以上的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6.2.2种薯入窖
6.2.2.1薯块存放前进行药剂杀菌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a)将装好的种薯按包装单位,先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泡1min~2min,捞出,控七八成干入窖。
b)将装好的种薯按品种分别排放,排好之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顶部喷酒,直至底部流出药液。
6.2.2.2入窖要求同6.2.1。
在存放的品种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好标记,以防出窖时发生混杂。6.2.2.3
储藏期管理
6.3.1前期
入窖初期以通风散热为主。利用晚上较低的气温来降温,窖内薯堆温度达到14C时逐渐封盖窖口。掌握好通风降温天数,以薯堆内温度稳定在12℃~14℃为宜。6.3.2中期
冬至前后气温下降,适时开关窖门及气眼,使窖内温度控制在10℃~15℃。若湿度偏低,可在薯堆旁地面泼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随看气温下降,应及时封严所有窖门及气眼,必要时可采取加温措施,将温度控制在10℃~13℃。窖内外温差较大时窖顶会出现水滴,可在甘薯堆上方盖一层草帘或者苦布,淋湿后及时更换。6.3.3后期
立春后应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窖内温度高于15℃时要打开气眼通风降温,若是遇到寒流,窖内温度低于12℃,应及时加温,使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2℃~14℃之间。
7出窖Www.bzxZ.net
选择晴朗,无风,气温高于9℃的天气,当天出窖当天包装装车或者育苗为好。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
- DB13/T759.2-2006 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球茎茴香
- DB37/T286-2008 珠宝玉石饰品标识
- DB13/T1144-2009 无公害果品 蜜梨
- DB34/T1075-2009 蔬菜、水果、粮食、茶叶中30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同时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 DBS50016-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传统风干榨菜
- DB14/T513-2008 太原市绿色道路交通管理导则
- DBJ08-35-1994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 DB53/T246.1-2008 保山香料烟综合标准 第1部分:综合标准体系
- DB53/T246.18-2008 保山香料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病虫害预测预报
- DB53/T264.7-2008 苍源木薯种植综合标准 第7部分:木薯质量标准
- DB13/T1145-2009 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DB34/T1000-2009 泥鳅亲本选择与培育技术
- DB53/68-2008 珠宝玉石、贵金属饰品标签标识
- DB13/T978-2008 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法(GTM)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DB13/T921-2007 无公害果品 蜜梨生产技术规程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