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21/T 1542-2007 农产品质量安全 甘薯生产操作规程

【地方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 甘薯生产操作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7:33:34
- DB21/T1542-2007
- 现行
标准号:
DB 21/T 1542-2007
标准名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 甘薯生产操作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辽宁省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7-07-01发布
方标准
DB21/T1542-2007
甘薯生产操作规程
2007-08-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光、韩亚东、孟淑洁、于海秋、蒋春姬DB21/T1542—2007
1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甘薯生产操作规程DB21/T1542—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甘薯生产的有关产地及地块选择、品种选用、育苗、整地、施肥、栽秧、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MI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环境及地块选择
3.1产地环境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甘薯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农田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3.2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方便、土壤有机质多、含钾量较高的沙壤土或壤土。3.3合理轮作
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注意轮作换茬。4品种选用
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抗病虫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广、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
5育苗
5.1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薯病及便于管理的地方。5.2建床
5.2.1回龙火炕
炕长6m宽2m深47cm火炕有三条烟道,中间为去烟道,两边是回烟道。将无甘薯病害的沙质壤土与不带病菌的腐熟有机肥按2:1比例混匀、筛细的床土填入苗床,厚度8cm~10cm填入床土后,撒施尿素50g/m以促进秧苗生长。
5.2.2酿热温床
采取东西向、半地下式一面坡的床型。四周筑墙,南墙高l5cm20cm东西两侧墙形成20°~25°的北高南低的坡度:南面床深40cm北面床深30cm将驴、马粪或牛粪与切碎的秸秆按2:1比例混勾、1
DB21/T1542—2007
浇足尿水的酿热物填入苗床,厚度50cm盖上塑料,夜间加盖草帘保温,白天揭开草帘晒床提温。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踏实酿热物,上铺床土,即可摆薯育苗。5.3种薯选择
选择纯度高、中等大小以及无病、虫、伤的薯块进行种薯处理。5.4种薯处理
5.4.1温汤浸种
将种薯浸入56℃~58℃的水中,保持水温51℃~54℃,浸种10mn,然后取出种薯,立即摆入苗床。5.4.2药剂处理
用50%代森铵300倍液浸种10min: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mn;或用7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5min。5.5排种
5.5.1排种时间
床土温度上升到32℃左右开始排种。一般为4月5日~20日。5.5.2排种方法
每平方米排种薯20kg~25kg。采用斜排法,种薯大头正面朝上,头尾相压不超过1/4。排完后,在种薯上盖4cm5cm细沙,然后喷水湿透床土。5.6苗床管理
5.6.1排种到出苗阶段管理
排种后保持32℃床温,经3d~4d后种薯开始萌芽,再使床温上升到35℃~36℃(最高不超过38℃),保持3d~4d。然后,把床温降至31℃左右,直至出苗。种薯上床时浇足水,幼芽拱士前一般不浇水,如床土干旱早,可浇小水。种薯出苗前,要封严薄膜,并在下午4点后盖上草帘保温,在上午7时~8时揭去草帘晒床提温;但刚拱土的幼苗要等叶片发绿时,才可全日晒苗。5.6.2出苗后的管理
种薯出苗后将床温降至28℃,当苗高10cm时将床温降至25℃。白天揭开草帘晒苗,并注意膜内通风降温,夜间加盖草帘保温。随着秧苗的生长,每天浇1次水。5.6.3采苗前的管理
采苗前2d~3d,将床温降到20℃,停止浇水,进行苗,并注意逐渐揭膜炼苗,防止引起嫩叶枯干。5.6.4采苗后的管理
采苗后1d,结合浇水施尿素50g/m。苗床盖上薄膜,夜间加盖草帘,使床内温度升到32℃~35℃。3d~4d后,又转入低温炼苗阶段。5.7采苗
当苗高达到20cm以上时,要及时采苗。采苗后少量喷水。6整地
秋翻、秋粑、春起垄。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地耕翻,深度25cm30cm耕后粑平;春季起垄,垄宽75cm垄高30cm
7施肥
7.1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7.2施肥量及方法
每667m施有机肥2500kg~4000kg,结合翻、粑作业施入。栽秩前,每667m施硫酸铵20kg~25kg过磷酸钙50kg~60kg,硫酸钾5kg~10kg8栽秧
8.1栽秧时间
DB21/T1542--2007
土壤深度5cm~10cm处地温稳定在16℃~17℃时为栽秋适期。一般为5月5日~5月20日。8.2栽秧密度
栽秧密度应视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等条件综合确定。一般每667m以4500株~5500株为宣。
8.3栽秧方法
选择壮苗,薯苗较短时采用斜栽法,苗较长时采用船底形栽法,栽深5cm7cm地上部留3片~4片展开叶,其余叶片理入王中。栽时,要浇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干封,使薯苗与士壤密接。第二天用型趟一遍。
9田间管理
9.1扎根缓苗期
栽秧后3d5d,及时查看苗情,发现缺苗立即补栽。对后补小苗或缓苗慢、长势弱的苗要适当补肥、浇水。
9.2分枝结薯期
及时中耕,封垄之前中耕2次~3次,在最后一次中耕时,要培好垄。土壤贫痞或施肥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追速效肥,每667m施硫酸铵5kg~7.5kg。9.3茎叶生长期
视天气和土壤摘情及时灌溉与排涝。茎叶生长过旺时,可适当提蔓,但不要翻蔓;也可掐尖、抠毛根、剪除枯萎老叶。
9.4块根膨大期
视天气和土壤情注意灌溉或排涝。此期可进行根外追肥,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4%的磷酸钙浸出液喷施叶面,15d喷1次,共喷2次,每次每667m用浸出液75kg~100kg。10病虫草害防治
10.1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10.2苗期防治www.bzxz.net
10.2.1选用无病床址、床土及粪肥,精选无病、虫、伤的种薯。10.2.2每15kg床土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进行床土消毒10.2.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薯10min。预防黑斑病。10.2.4育苗期间,发现病每病等病株,连同种署一起拨除并掩理。10.3本田期防治
10.3.1病害防治
10.3.1.1栽植时采用高剪苗,即在距苗床6cm~10cm处剪取薯苗,可以减少薯苗带病机会。10.3.1.2将高剪过的薯苗用45℃温水浸5mn,然后立即放入50℃温水中浸4mn,取出用凉水冲洗。预防茎线虫病。
10.3.1.3每667m用50%辛硫磷0.25kg~0.35kg均匀拌细土20kg~25kg晾千,栽秩时先将毒土施入栽植穴内,待药液下渗后栽秧。防治茎线虫病。10.3.1.4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cm以下处10min: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cm以下处10min。防治黑斑病。10.3.1.5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浸薯苗30mn。防治茎线虫病。10.3.1.6在栽植和收获时,应收拾病苗、病蔓和病薯,集中于非耕地处晒干,然后烧毁,切勿将病组织随地乱丢或用于区肥。
DB21/T1542—2007
10.3.2虫害防治
10.3.2.1结合冬春耕地,捕杀越冬地下害虫: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成虫。
10.3.2.2每667m用90%晶体敌百虫0.1kg,加水3kg~5kg稀释,倒入堆肥、既肥中拌匀成毒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
10.3.2.3每667m用2.5%敌百虫粉1kg~2kg:或50%硫磷乳剂0.15kg~0.2kg拌干细土15kg~20kg成毒土,在翻地、起垄或中耕、施肥时撒施。10.3.2.4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松浸苗1mn。10.3.2.5将鲜草成3cm长,每25kg~40kg鲜草加90%敌百虫0.05kg,并加少量水混拌均匀成毒草。每667m用毒草25kg~40kg,于黄昏时撒施在垒上。10.3.2.6盛花期,人工捏除新卷叶中的甘薯天蛾幼虫或摘除虫害包叶,集中杀死。10.3.2.7长足象成虫盛发时,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辞硫磷加水1000~2000倍液喷酒。10.3.2.8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乳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甘薯天蛾。
10.3.3杂草防治
10.3.3.1药剂土壤封闭
甘薯栽插后,土表潮湿时,每667m用50%草胺乳油75ml加12%恶草灵水剂75ml,加水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或每667m用50%乙草胺乳油100m,加水50kg均匀喷雾:或等秧苗成活而杂草又长有3~4片真叶时,每667m用20%拿捕净乳油65ml~100ml,加水5kg均匀喷雾。10.3.3.2杂草茎叶处理
在莎草科和苋科、菊科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甘薯地,每667m用48%非草丹水剂70m~100m,加水50kg均匀喷雾:在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甘薯地,每667m用12.5%的盖草能乳油8ml~10ml,或15%精稳杀得乳油8nl~10ml,加水50kg均匀喷雾:在各类杂草混生的甘薯地,每667m用12.5%的盖草能乳油6~8ml+48%非草丹水剂60ml~90l,加水50kg均匀喷雾。10.4贮藏期防治
10.4.1在甘薯入窖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mn,捞出控干。10.4.2甘薯入窖后,在短时间内使窖温升高到38℃~40℃。保持4叠夜,然后打开门窗立即散热降温,将窖温降至12℃左右,以后保持窖温在10℃~15℃之间。主要是抑制病菌的紧殖并加速薯块伤口木栓化,防治甘薯软腐病。
11收获
11.1收获时期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8℃时开始收获,至10℃时收获结束。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收获,11.2收获方法
11.2.1收获时,土壤不宜过千或过湿。如果土壤含水量少,可在收获前20d左右浇水,然后收获:如果土壤含水量多,可先割去茎蔓,等到土壤稍干后收获。11.2.2收获甘薯,应在晴天早晨割秧,上午收获。大面积甘薯田可先用大犁趟三遍,人工彻底栋净:小面积甘薯田可用叉子挖取。收获时要尽量避免碰伤薯块,薯块在田间晾晒后,在当天下午入窖,以免受到冷害。
11.2.3为了做到适时收获和提高功效,可实行机械收获。12贮藏
12.1购前准备
甘署的窖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运输方便的地方。精选健全的署块贮藏。4
12.2入冬前管理
DB21/T15422007
薯块收后经过晾晒直接入窖的,应先使薯块伤口愈合,然后通风换气,以降温排湿。如系经过临时贮藏并且伤口已经愈合的薯块,则可在入窖后立即通风换气。此期要保持10℃~15℃的温度和85%左右的相对湿度。
12.3冬季管理
注意防寒保温,把窖温控制在10℃~15℃之间。当窖温下降到12℃时,即应关闭窖口和通风孔,并在薯堆上盖草20cm厚。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12.4春季管理
当窖内温度偏高时,要通气降温:但遇寒流时要注意保温。此期的窖温最好也保持10℃~15℃为宜。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辽宁省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7-07-01发布
方标准
DB21/T1542-2007
甘薯生产操作规程
2007-08-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光、韩亚东、孟淑洁、于海秋、蒋春姬DB21/T1542—2007
1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甘薯生产操作规程DB21/T1542—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甘薯生产的有关产地及地块选择、品种选用、育苗、整地、施肥、栽秧、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MI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环境及地块选择
3.1产地环境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甘薯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农田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3.2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方便、土壤有机质多、含钾量较高的沙壤土或壤土。3.3合理轮作
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注意轮作换茬。4品种选用
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抗病虫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广、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
5育苗
5.1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薯病及便于管理的地方。5.2建床
5.2.1回龙火炕
炕长6m宽2m深47cm火炕有三条烟道,中间为去烟道,两边是回烟道。将无甘薯病害的沙质壤土与不带病菌的腐熟有机肥按2:1比例混匀、筛细的床土填入苗床,厚度8cm~10cm填入床土后,撒施尿素50g/m以促进秧苗生长。
5.2.2酿热温床
采取东西向、半地下式一面坡的床型。四周筑墙,南墙高l5cm20cm东西两侧墙形成20°~25°的北高南低的坡度:南面床深40cm北面床深30cm将驴、马粪或牛粪与切碎的秸秆按2:1比例混勾、1
DB21/T1542—2007
浇足尿水的酿热物填入苗床,厚度50cm盖上塑料,夜间加盖草帘保温,白天揭开草帘晒床提温。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踏实酿热物,上铺床土,即可摆薯育苗。5.3种薯选择
选择纯度高、中等大小以及无病、虫、伤的薯块进行种薯处理。5.4种薯处理
5.4.1温汤浸种
将种薯浸入56℃~58℃的水中,保持水温51℃~54℃,浸种10mn,然后取出种薯,立即摆入苗床。5.4.2药剂处理
用50%代森铵300倍液浸种10min: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mn;或用7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5min。5.5排种
5.5.1排种时间
床土温度上升到32℃左右开始排种。一般为4月5日~20日。5.5.2排种方法
每平方米排种薯20kg~25kg。采用斜排法,种薯大头正面朝上,头尾相压不超过1/4。排完后,在种薯上盖4cm5cm细沙,然后喷水湿透床土。5.6苗床管理
5.6.1排种到出苗阶段管理
排种后保持32℃床温,经3d~4d后种薯开始萌芽,再使床温上升到35℃~36℃(最高不超过38℃),保持3d~4d。然后,把床温降至31℃左右,直至出苗。种薯上床时浇足水,幼芽拱士前一般不浇水,如床土干旱早,可浇小水。种薯出苗前,要封严薄膜,并在下午4点后盖上草帘保温,在上午7时~8时揭去草帘晒床提温;但刚拱土的幼苗要等叶片发绿时,才可全日晒苗。5.6.2出苗后的管理
种薯出苗后将床温降至28℃,当苗高10cm时将床温降至25℃。白天揭开草帘晒苗,并注意膜内通风降温,夜间加盖草帘保温。随着秧苗的生长,每天浇1次水。5.6.3采苗前的管理
采苗前2d~3d,将床温降到20℃,停止浇水,进行苗,并注意逐渐揭膜炼苗,防止引起嫩叶枯干。5.6.4采苗后的管理
采苗后1d,结合浇水施尿素50g/m。苗床盖上薄膜,夜间加盖草帘,使床内温度升到32℃~35℃。3d~4d后,又转入低温炼苗阶段。5.7采苗
当苗高达到20cm以上时,要及时采苗。采苗后少量喷水。6整地
秋翻、秋粑、春起垄。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地耕翻,深度25cm30cm耕后粑平;春季起垄,垄宽75cm垄高30cm
7施肥
7.1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7.2施肥量及方法
每667m施有机肥2500kg~4000kg,结合翻、粑作业施入。栽秩前,每667m施硫酸铵20kg~25kg过磷酸钙50kg~60kg,硫酸钾5kg~10kg8栽秧
8.1栽秧时间
DB21/T1542--2007
土壤深度5cm~10cm处地温稳定在16℃~17℃时为栽秋适期。一般为5月5日~5月20日。8.2栽秧密度
栽秧密度应视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等条件综合确定。一般每667m以4500株~5500株为宣。
8.3栽秧方法
选择壮苗,薯苗较短时采用斜栽法,苗较长时采用船底形栽法,栽深5cm7cm地上部留3片~4片展开叶,其余叶片理入王中。栽时,要浇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干封,使薯苗与士壤密接。第二天用型趟一遍。
9田间管理
9.1扎根缓苗期
栽秧后3d5d,及时查看苗情,发现缺苗立即补栽。对后补小苗或缓苗慢、长势弱的苗要适当补肥、浇水。
9.2分枝结薯期
及时中耕,封垄之前中耕2次~3次,在最后一次中耕时,要培好垄。土壤贫痞或施肥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追速效肥,每667m施硫酸铵5kg~7.5kg。9.3茎叶生长期
视天气和土壤摘情及时灌溉与排涝。茎叶生长过旺时,可适当提蔓,但不要翻蔓;也可掐尖、抠毛根、剪除枯萎老叶。
9.4块根膨大期
视天气和土壤情注意灌溉或排涝。此期可进行根外追肥,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4%的磷酸钙浸出液喷施叶面,15d喷1次,共喷2次,每次每667m用浸出液75kg~100kg。10病虫草害防治
10.1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10.2苗期防治www.bzxz.net
10.2.1选用无病床址、床土及粪肥,精选无病、虫、伤的种薯。10.2.2每15kg床土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进行床土消毒10.2.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薯10min。预防黑斑病。10.2.4育苗期间,发现病每病等病株,连同种署一起拨除并掩理。10.3本田期防治
10.3.1病害防治
10.3.1.1栽植时采用高剪苗,即在距苗床6cm~10cm处剪取薯苗,可以减少薯苗带病机会。10.3.1.2将高剪过的薯苗用45℃温水浸5mn,然后立即放入50℃温水中浸4mn,取出用凉水冲洗。预防茎线虫病。
10.3.1.3每667m用50%辛硫磷0.25kg~0.35kg均匀拌细土20kg~25kg晾千,栽秩时先将毒土施入栽植穴内,待药液下渗后栽秧。防治茎线虫病。10.3.1.4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cm以下处10min: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cm以下处10min。防治黑斑病。10.3.1.5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浸薯苗30mn。防治茎线虫病。10.3.1.6在栽植和收获时,应收拾病苗、病蔓和病薯,集中于非耕地处晒干,然后烧毁,切勿将病组织随地乱丢或用于区肥。
DB21/T1542—2007
10.3.2虫害防治
10.3.2.1结合冬春耕地,捕杀越冬地下害虫: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成虫。
10.3.2.2每667m用90%晶体敌百虫0.1kg,加水3kg~5kg稀释,倒入堆肥、既肥中拌匀成毒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
10.3.2.3每667m用2.5%敌百虫粉1kg~2kg:或50%硫磷乳剂0.15kg~0.2kg拌干细土15kg~20kg成毒土,在翻地、起垄或中耕、施肥时撒施。10.3.2.4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松浸苗1mn。10.3.2.5将鲜草成3cm长,每25kg~40kg鲜草加90%敌百虫0.05kg,并加少量水混拌均匀成毒草。每667m用毒草25kg~40kg,于黄昏时撒施在垒上。10.3.2.6盛花期,人工捏除新卷叶中的甘薯天蛾幼虫或摘除虫害包叶,集中杀死。10.3.2.7长足象成虫盛发时,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辞硫磷加水1000~2000倍液喷酒。10.3.2.8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乳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甘薯天蛾。
10.3.3杂草防治
10.3.3.1药剂土壤封闭
甘薯栽插后,土表潮湿时,每667m用50%草胺乳油75ml加12%恶草灵水剂75ml,加水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或每667m用50%乙草胺乳油100m,加水50kg均匀喷雾:或等秧苗成活而杂草又长有3~4片真叶时,每667m用20%拿捕净乳油65ml~100ml,加水5kg均匀喷雾。10.3.3.2杂草茎叶处理
在莎草科和苋科、菊科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甘薯地,每667m用48%非草丹水剂70m~100m,加水50kg均匀喷雾:在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甘薯地,每667m用12.5%的盖草能乳油8ml~10ml,或15%精稳杀得乳油8nl~10ml,加水50kg均匀喷雾:在各类杂草混生的甘薯地,每667m用12.5%的盖草能乳油6~8ml+48%非草丹水剂60ml~90l,加水50kg均匀喷雾。10.4贮藏期防治
10.4.1在甘薯入窖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mn,捞出控干。10.4.2甘薯入窖后,在短时间内使窖温升高到38℃~40℃。保持4叠夜,然后打开门窗立即散热降温,将窖温降至12℃左右,以后保持窖温在10℃~15℃之间。主要是抑制病菌的紧殖并加速薯块伤口木栓化,防治甘薯软腐病。
11收获
11.1收获时期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8℃时开始收获,至10℃时收获结束。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收获,11.2收获方法
11.2.1收获时,土壤不宜过千或过湿。如果土壤含水量少,可在收获前20d左右浇水,然后收获:如果土壤含水量多,可先割去茎蔓,等到土壤稍干后收获。11.2.2收获甘薯,应在晴天早晨割秧,上午收获。大面积甘薯田可先用大犁趟三遍,人工彻底栋净:小面积甘薯田可用叉子挖取。收获时要尽量避免碰伤薯块,薯块在田间晾晒后,在当天下午入窖,以免受到冷害。
11.2.3为了做到适时收获和提高功效,可实行机械收获。12贮藏
12.1购前准备
甘署的窖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运输方便的地方。精选健全的署块贮藏。4
12.2入冬前管理
DB21/T15422007
薯块收后经过晾晒直接入窖的,应先使薯块伤口愈合,然后通风换气,以降温排湿。如系经过临时贮藏并且伤口已经愈合的薯块,则可在入窖后立即通风换气。此期要保持10℃~15℃的温度和85%左右的相对湿度。
12.3冬季管理
注意防寒保温,把窖温控制在10℃~15℃之间。当窖温下降到12℃时,即应关闭窖口和通风孔,并在薯堆上盖草20cm厚。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12.4春季管理
当窖内温度偏高时,要通气降温:但遇寒流时要注意保温。此期的窖温最好也保持10℃~15℃为宜。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35/T819-2008 白芽奇兰茶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